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审计职能
(一)监督职能的实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的监督。首先,应对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在进行审计过程中,要监督其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的方针、政策及工作程序进行必要的监督,进而保证经济运行的通畅;其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实行必要的监督。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应考察其财务收支统计是否真实,进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再次,对经济活动有效性进行监督;最后,监督企业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
(二)评价职能的实施首先,应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其他要素。为实现内部的有效控制,应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内部控制。其次,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公正的评价。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和生产经济活动的审计,对企业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对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内部设立,因此,受本企业、本部门的直接领导,缺少有力的监督。独立性不强,阻碍了企业财务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审计范围受限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财务审计的实施也是从财务这方面开始的,无论是财务审计的隶属还是归属都经财务部门领导。虽然企业也进行财务与审计的分离,但在公正性方面就受到很大的质疑,因而不能有效地施展开来。而且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往往只针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涉及面不广。虽然我国对财务审计机构进行了改制,但财务审计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上。
(三)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往往有马后炮的现象,通常在问题出现后再进行查错补漏工作,缺乏有效的事前预警机制。企业只有提前做好预测,才能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虽然在财务审计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执行上却缺乏相应的落实,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手段落后部分企业审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难以适应发展趋势,进而不利于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企业管理人员也缺乏对审计人员的重视,使其业务能力难以提高;随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不断运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部分企业审计手段落后,影响了财务审计的效果。
三、财务审计改进措施
(一)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有效监督企业资本运营,确保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应建立相应的产权机制,使内审机构置身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下,提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改变内审无力的局面。依据我国企业现状,确立以董事会、监事会为主导的内审机构,有利于实现其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拓宽审计范围要实现有效的财务审计管理,就必须拓展审计领域,不能只局限于财务会计这一方面。首先,应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方面拓展,展开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并评价其有效性。还要开展专项业务的审计,并监督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实现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种审计方法还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财务审计工作逐渐实现由分散式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行业进行管理,有效监督审计工作的实施。
(三)健全财务审计机构,加大执行力度首先,应逐渐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监督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性,真正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功效;其次,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效地进行审计。
(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应逐渐转变传统的审计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通过控制会计的信息系统,查阅相关的会计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审计程序,能够高效、及时的发现财务会计中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时应做好数据加密工作,还应注意防范计算机随时出现的状况,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需求,这需要专业技能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列。
四、以国企为例分析财务审计的改制
1、除交通、教育等部门外,大多政府机关都未建立起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工作随组织流程的推进而不断跟进,程序严密、技术复杂,从拟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评估、审计报告及后续追踪,没有专职机构和专有人力,是难以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的。
2、相关内部审计职能由人事、纪检监察、党办、效能办、会计、法制等部门来共同履行。由于审计工作既非各部门的最重要工作,限于人力和专业素养,各部门难以全心全意地投入,且这些部门处于平行的同级位阶,职;权行使难免受限,尤其是面对上;吸正副职领导时,更难发挥监督 和评价功能。这就使审计工作形式重于实质。
3、内部审计工作分散由各部门独立运作,事权不一,结果是各部门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侧面的审计,不仅所需文件繁多,而且极可能重复提供,使被审计单位不胜其扰;各部门之间因缺乏协调互动机制,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使得审计力量分散,审计资源不能共享。如此审计工作非但不能发挥整体监督和评价之效,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效果。
4、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要求,内部审计旨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须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 际经验。但我国现行政府机关办理内部审计业务的部门像会计,人事、纪检监察、党办、效能办、法制等部门工作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养,恐怕很难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这样,各部门分头提供的缺乏足够专业水准的审计报告就很难引起上级正副职领导的重视,使审计报告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报告先是分送给本部门的分管领导,现实中这些分管领导之间又缺乏信息沟通渠道,从而无法共享审计成果,影响审计效果。
5、政府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集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 这其中财务审计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作为财务审计对象的政府财务报告存有诸多问题:(1)政府财务报告侧重于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而较少提供有关政府产出或施政效果的信息;(2)未充分披露隐性负债,使得政府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政府债务,从而误导政府公共政策制定;(3)相对于企业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科目多、报表多,且不够通俗、难于理解,使一般人无法于短时间内全然了解政府财务状况的全貌;(4)政府财务报告缺乏统一的编制原则和会计处理准则,使许多争议事项难以解决; (5)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比如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负债等信息的披露,对土地或投资相关信息的披露,对未偿公债余额信息的披露等,都存在严重缺陷,这使得政府财务报告难以公允地表达政府的财务实况,(6)重预算轻会计的传统,使政府会计实质上变成一种预算导向会计,各个政府机关重视预算的获得和执行,轻视长期资源使用的评估,这使政府会计在整体上无法计量和评估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7)现行《会计法》的很多条文,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亟待研讨修订。政府财务报告的七大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整体发挥。
二、顺应政府组织再造的潮流,引进内部审计新‘理念、新技术,并使之法定化、规范化,以强化政府机关的竞争能力
1、设置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整合各政府机关现行内部平行控制机制。美、 日等发达国家,在政府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上,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像日本,其政府内部审计制度包括:中央行政机关的内部审计;政府出资法人的内部审计、监事审计;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美国早在1 9 50年的《会计和审计法》,就赋予了联邦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但在1950~1975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该法案未能产生理想的成效,许多政府部门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美国在1 978年颁布了《联邦督察长法》(The lnspectors General Act,简称IG Act),决定在联邦政府重要部门设立督察长,成立督察长办公室,独立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我们可以借鉴美国 政府督察长的做法,在政府重要部门,如预算规模或人力资源达到某个水准时,或中央一级机关及重要的二级机关,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财务审计还是审计业务数量均有所增多,若仍使用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一定要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使财务审计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促使财务审计创新质量的保障,使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两者间的关系得到科学处理。本文先对财务和审计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之后说明了创新型融合发展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审计;审计业务;创新
一、前言
现在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其经营环境均出现了变动,这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仅审计内容变多同时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以及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审计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并对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
二、浅述财务审计
1、财务审计
一般可以把财务审计划分为两种类型,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具有行政性质的审计工作,以及由企业主导的针对企业内部的内审工作。其中政府财务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行政指令性,上级主管部门在向各个企业行政命令之后,企业需要向其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包括企业收入、报税证明以及发票开具情况等审计资料。在收到这些资料之后上级主管部门需要求其财务审计人员基于行政部门内部登记资料以及企业的审计资料开展双向核对工作,同时制定审计报告。在完成审核工作之后,审计人员应当以审计结果为基础,来为企业出具相关的审计意见以及决定;针对企业内部开展的财务审计工作,一般需基于企业的相关规定要求来对本企业或者是其下属企业开展财务审计工作。通常可以把企业所开展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划分为季度性审计以及跨年审计两种类型,这两种财务审计办法中基本审计业务均需要审核企业的发票、资金报表以及收支证明,但跨年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分析以及评定企业在去年全年的整体财务。
2、财务以及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财务以及审计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工作侧重点各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怎样更好的理财,注重量化考核这种财务约束方法的应用推行,从而使管理者获得可靠的决策管理依据,审计工作则更重视鉴定以及评价企业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并对企业的资源、人事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第二,监督内容存在差异。财务监督一般针对的是日常业务,控制监督相对较低的业务层次,同时需要于财务机构的各个相关业务相互连接,独立性较差,但审计监督除了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资金的运营进行检查之外,同时还需要基于审计证据来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当前运行情况,并得出审计结论同时制定审计报告,以后企业后续的经济活动得到可靠的评价依据,所针对的经济活动层次相对较高;第三,内涵不同。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考察评价受检企业的各个经济活动与其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受检内容具有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而财务工作主要针对资金运动,也就是资金的筹措以及运用、分配,要求其核算以及监督行为存在较强的连续性以及系统性。财务以及审计工作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开展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均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管理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缺点,同时使管理者获取权威性较强、可靠的审计报告,以使企业的发展获得有效、可靠的审计建议,保证其企业的管理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工作内容相同。在制定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时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规定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条约,并将会计资料作为基础,严格的检查企业的各项会计资料是否具有合理性,并确保这些会计资料可以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济现状;最后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的范围有一定重叠。这两中工作均属于经济管理,同时其工作范围均会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
三、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的创新途径
1、注重思维方式的优化
思维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的行为,尽管财务审计属于是企业的常规审计工作,若是可以将创新审计业务这一理念融入到审计环节,必然会影响到创新环节,以使审计业务得到创新。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可以在确保审计重点和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审计人员的思维、看法进行拓宽,从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有意识的把财务审计提升至管理审计方面。另外审计人员也应当学会应用横向和逆向思维,通过多种思维方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为此审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新型审计理念、方式,不断的优化自身素质水平。
2、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针对的是报表以及账簿,要求基于此来检查收入以及支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存在异常等,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审计方法技术也有了人员以及技术方的保障,也就是:在进行审前调查时,逐渐侧相遇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问题,把重要程度相对较高的会计科目与这些科目所关系的相关业务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在基于审前调查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审计方案。在进行审前调查时,需要把高风险的领域视作审计重点内容。为了保证审查工作的正常进行,一般需科学的划分审计时间,而各内容的审计时间需以审前调查中所制定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加以确定。在结束项目审计之后,应当专门针对于风险来编制有效的审计报告,以使风险得到科学的分析以及披露,这是与原有审计报告相区别的地方。只有提升风险意识,企业管理经营者才可以主动地关注风险,审计服务的职能也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
3、注重审计方式的创新
首先应当逐步通过日常跟踪审计方法取代集中审计手段。这是由于集中审计不能够全面覆盖到审计单位以及审计资金,同时审计的时间也有所限制,所以需要逐步由事后监督方式转向为事前和事中管控方式。使用日常跟踪审计方法主要是由于其融合了信息技术,可以在事项出现的同时或者是稍后开展审计,及时把控事项动态。通过日常跟踪审计方法的运用能够缩短审计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使审计效率得到保证。其次是通过将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以提升审计效率。通过网络审计以及审计软件的应用,可以使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操作,保证了财务审计的便利性以及工作效率。通过审计软件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财务信息系统审计的简单化、快速性以及便捷性的优势充分突显出来。这是由于财务软件程序与审计所需的数据信息属于相互分离的关系,这使得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空间以及时间上的操作自由,审计时间也可更为灵活。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还可以使繁杂的审计程序简单化,保证了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促进了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化。但在使用网络审计方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为了避免电子化会计数据出现被篡改或者是被滥用情况,需要通过路由加密设备和数据加密技术手段来管理数据,并增加备份硬盘从而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截取。为了防止出现黑客恶意攻击或者是计算机病毒侵害等安全问题发生,需要建立专门的防火墙,通过防火墙集中的管理审计系统的各个安全决策,并将该防火墙设置为唯一的检查点,要求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信息均通过该防火墙的检测。还需要针对会计系统建立专用局域网,保证该局域网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以及相对开放性,并设置使用多层加密关口,从而提升局域网防范黑客入侵的作用;在财务软件的管理上,要求使用先进、安全同时适用的审计软件,同时基于业务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来制定审计服务信息库,从而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随时的使用和调阅审计服务信息,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库,把被审计单位的各方面信息输入到该信息库之中,便于后续的运用以及查阅,进而降低工作量。通过大数据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大数据是现在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同时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多个行业之中。单从企业内审方面来看,只被审计企业所提供的数据量中就涉及到基层范围的微观数据以及整体层次的宏观数据,进而形成复杂同时繁多的含量数据,由此审计工作需要顺势而为,积极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应用大数据,首先需要制定大数据审计平台,要求企业内部可以基于审计活动的联合进行、优势资源的集中调配以及审计经验的内部共享等方式来制定审计分析平台,并积极的推广以及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同时结合企业的ERP以及IT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方法来制定大数据平台,以使企业今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传统的审计抽样手段。使用传统审计手段很难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所以大多会应用随机抽样技术,但这会造成数据信息获取量大大减少。而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使“样本=总体”,使所有的数据信息均得到收集、分析,有效规避了抽样审计所带来的风险。并且通过大数据审计可以由多个不同的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对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研究,数据分析也更为细致,除了可以从全局以及整体的角度来审核审计信息,同时还可以看到在细节数据中隐藏的各个审计信息。
四、结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从而使审计效率得到保证,并使审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但需要意识到审计业务以及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保持严谨、专业的态度,使其在创新的融合的过程中,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以及专业化,以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从而使受审企业获得专业、可靠的参考材料。
参考文献:
[1]谢冰.表内表外业务审计:金融创新对传统会计和审计的影响及其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04:101-103.
[2]赵保卿,李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部审计外包内容决策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1:37-45+69.
[3]严素芬.浅谈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与业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3,10:94-95.
[4]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上海分局课题组,周志方,顾红英,许大庆,施玲红,黄慧君,苗峥嵘,鲍婕,彭黎明,吴丽雯.以增值型审计为目标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2:74-81.
[5]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14,03:4-10.
[6]张建明.内部审计趋势与走向探析[J].新会计,2014,12:30-31.
关键词:现代企业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作用
一、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内涵
内部审计是一种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的独立、客观咨询活动;而公司治理,是指对公司经营管理和公司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套管理制度。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公司治理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控制和评价系统,而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扮演重要作用,因此,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权利制衡机制形成并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这个系统中对各个主体的监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监督公司治理的合理有效性、调查舞弊情况,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具体作用体现在:
一是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首要功能就是监督,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公司治理,揭发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数据进行监督。因此,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制和披露起到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作用。
二是评价作用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号称企业风险管理专家的内部审计常常掌握着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监管等多方面的信息,审计中常常协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尚未显现出的重大风险,从而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起到了潜在的预警作用。
三是控制作用基于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的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过程的基本功能之一,通过审计对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资产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起到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从而使资产发挥最大价值。
三、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公司货有限责任公司都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大都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企业组织,大部分上市公司往往还设立审计委员会。因此,现代企业审计工作推进中的惯用做法是:通过外部审计对企业股东和董事会负责,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总经理为代表的内部管理层负责。但是,近年来“银广厦”和“中天勤”等国内外公司呈现审计过程的舞弊、造假事件给我们的企业审计工作敲响了警钟。因企业的环境各不相同,企业所有者和公司内部管理层往往都会干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造成内部审计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相对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得企业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有一定差异,出具的审计报告往往会偏离真实结果。
(二)内部审计方法与手段落后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为一体化,代表现代经济发展潮流的知识经济正逐步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一些显得管理新思维、新知识和新技术正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产生强大冲击。企业审计中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引入内部控制审计、企业经营审计、企业管理审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及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审计等等,使得审计人员力不从心。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和审计管理手段落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需要。
四、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途径
(一)改进内部审计策略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企业要实现内部审计真实反应企业内部管理现状和提升审计速度,必须改进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实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在审计策略上,审计小组要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和谦虚的态度,对被审部门保持信任态度,多征求被审计部门意见,在审计报告中尽量采用建设性语言描述,以取得被审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审计的具体实施中要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转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实现审计部门牵头和组织协调、多部门协作和整合监督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审计小组要在信息技术辅助审计的方法上确保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如: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法、联网审计技术方法等。因此,审计小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一体的审计操作平台,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为企业的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时提供信息。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内部审计的质量,影响内部审计速度和审计对象的全面和合合理性。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不仅要熟悉本企业经营理念、精通会计业务等通用技能,还要熟悉税收、金融、经济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敏锐的执业判断能力;同时,在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素养方面要作风正派,坚持审计原则,敢于同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作斗争,指出相关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组成方面,应采取配备的少数职业内部审计师为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内部协审员为辅的人员团队模式进行相关专项审计和评估,必要时可聘请公司市场、生产、质量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协同参与,这样可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职业化。在人员知识结构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师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较广的知识面。因此,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技术、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保持其知识的不断更新。
五、结语
内部审计一定程度上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控制作用;一个企业如果有完备的内部审核体系将会为公司的全面发展起着保驾护航作用,不完备的内部审核体系将会导致公司管理失败,失去竞争力。我国的内部审计应顺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保护作用,在促进企业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缺陷;解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2013和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该体系自2011年开始逐步在上市公司推广,财政部、证监会2012年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全面部署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的时间表,2012年在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实行,2013年扩大到一定规模的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到2014年,除特殊情况外,主板上市公司应全部执行该规范体系,“在披露2014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积极推进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提供了很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也反映出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根据最近两年即2013和2014年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山东财经大学的《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中注协网站的2013年、2014年年报审计情况,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在关联交易、内部审计、资金管理、赊销管理、会计确认方面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较多,见表1。
上表中列示了内部控制缺陷出现较多的方面,对应的上市公司证券名称、公司数量、出现该种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所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数量的比重,2013年和2014年所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分别为45家和49家。在上述5类内部控制缺陷中,其中“会计确认”由于不同公司业务性质的多样性,会计确认具体原则、条件会因每种业务不同而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本文仅分析关联交易、内部审计、资金管理、赊销管理这四个方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另外,以下分析中用证券简称(2013)如上海家化(2013)代表2013年上海家化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用证券简称(2014)代表2014年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其实,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分析,不仅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内部控制完善有益,而且这些缺陷很可能也是大量的非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因而非上市公司也应很好的借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经验教训,使公司管理不断走向正规化。
二、主要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关联交易管理
1.内部控制缺陷
上市公司中的关联方交易十分普遍,包括相互采购、销售、资金占用、提供担保等各种形式。关联方之间由于利益关系的存在,其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受到外部投资者的格外关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这些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发生关联交易的双方公司的名称、关联关系、交易的性质、金额、定价政策等。而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通过隐瞒关联关系或采取其他手段,规避信息披露、报告义务的,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识别、审批和披露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上海家化(2013),大有能源(2013)、深圳机场(2013)、四川双马(2013)、柳钢股份(2014)都存在未及时正确的识别出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未及时披露的问题。多伦股份(2014)关联方之间的重大资金支付未履行审批程序,也未签署相关合同或协议。这些都反映出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即缺乏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内部控制机制。
2.原因分析
(1)某些上市公司不能正确识别出关联方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从主观原因看,上市公司有粉饰财务报表,或者为大股东、管理层等个别利益团体谋取利益从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可能。少数利益团体可能利用没有业务实质的关联方交易来转移资金,或者通过关联方销售、采购粉饰财务报表,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从客观原因看,虽然对于关联方的识别,即哪些公司和个人属于关联方的范畴,应如何披露,在《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每个公司不同的特殊的经济业务和可能形成的间接关联关系有时相当复杂,相关法规无法穷举所有可能的情形。例如上述法规条文在列举了部分关联方情形之后,规定关联方“包括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或者上市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上市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或者已经造成上市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法人和自然人。”因此上市公司正确及时识别关联方并不是件易事,例如上海家化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与沪江日化厂之间的采购销售业务形成上海家化的关联方交易,而上海家化未能及时识别并披露。
(2)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有些有交易实质,有些是资金占用或提供担保,而资金占用和提供担保更容易存在审批程序缺失,合同签署程序缺失的内部控制缺陷。存在这类内控缺陷一是由于某些上市公司存在将募集资金不当转移的情况,另一方面,关联方之间的资金拆借、担保对于集团公司来说似乎是解决资金短缺,以低成本融通资金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关联方之间的密切关系,公司很可能忽视了审批、签合同这种内部控制。实践中也有很多公司虽然与关联方签了合同或协议,也没有按照法规规定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以及回避表决制度,如果没有合理的资金管控,很可能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二)内部监督
1.内部控制缺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反映了某些公司的内部监督独立性和有效性缺乏,例如亚星化学(2013)、中房地产(2013)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没有完全独立于管理层,存在职责不清等问题。上海新梅(2014)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对其整体内部控制做出有效的评价和监督。而ST生化(2014)甚至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2.原因分析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和独立有效的开展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企业的内部监督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的现象即使在上市公司也仍然存在。这种独立性的不足一是表现在组织架构中,比如中房地产2013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由风险控制部负责,根据公司组织架构,风险控制部未完全独立于管理层,未受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的直接监管。”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就必然形同虚设,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组织架构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环境的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整个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也反映了公司高层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态度。二是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对公司内部的检查,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预防风险,改进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生产经营,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并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这样的内部审计工作才是有效的。某些企业的内审部门由于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层重视程度等原因不能形成规范严格的内审制度。如中房地产2013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人员配备无法满足监督工作需要,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归口于风险控制部管理,风险控制部还兼任法务工作,目前风险控制部门人员两名,两名职员全部是法律专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缺乏有效性”。
(三)资金管理
1.内部控制缺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对资金活动的管理提供规范指引,包括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由于资金是公司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资产,因此在控制活动层面,对资金的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判断内部控制是否良好的一个基本方面。
但是在2013和2014年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却显示某些上市公司在资金的支付,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方面存在内控缺陷。例如五洲交通(2013)、ST博元(2014)、山水文化(2014)都存在资金支付无相应权限人员授权审批的情况,山水文化(2014)向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申请借款,内部无审批流程和手续,财务部门未及时入账。该笔借款支出时,未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亦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南宁糖业(2013)存在现金支票和支票密码都为出纳一人保管的情况。京城机电(2013)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无相应权限人员审核,ST国创(2014)存在部分银行账户未纳入财务报表,部分银行账户虽纳入财务报表但未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情况。
2.原因分析
(1)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这项内控缺陷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授权首先要做到职责分离,如执行资金支付的出纳和付款审批单上的批准者,以及进行账务处理的会计人员应没有缺位,互相监督,形成牵制。审批要做到根据权限履行审批职责,清楚知悉所审批的事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此项内控缺陷发生在高风险的资金领域,不排除公司人员存在舞弊的可能。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编制,是否有相应权限人员审核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但是在企业实践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较多地存在三类问题,一是某些发生业务较少的银行账户不编制调节表,二是调节表没有人员审核,三是出纳编制调节表,且无人审核。这项内控缺陷可能源于高层人员忽视了编制调节表起到的监控作用。但实际上利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掩盖挪用贪污公款的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会计编制调节表,财务主管认真审核,资金发生被盗、挪用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四)赊销管理
1.内部控制缺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对赊销应采取的内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处理。”赊销的内部控制关系公司的销售业绩和资金回笼,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和持续经营都有重要影响。
但在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此项内部控制发生缺陷的情况较多。例如冀东水泥(2013)的部分子公司与客户签订现款合同,但是实际执行中,却对客户实行赊销,且未补充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西部矿业(2013)未完整履行授权审批程序即对部分客户进行授信并赊销销售。ST博元(2014)没有对客户引入赊销审批制度,无对客户资信等级进行评估的制度。安泰集团(2014)在客户未能按照约定按时支付销售价款的情况下,仍向客户销售货物,形成大额应收账款。皖江物流(2014)的子公司淮矿物流公司出现重大信用风险事项,对客户债权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出现重大坏账风险。ST博元(2014)没有严格执行每月与客户对账的制度。ST国创(2014)未制定对账制度,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等往来科目未定期与对方公司核对。这些反映出公司在客户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原因分析
赊销对企业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能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但另一方面赊销容易形成坏账,资金的回收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一味追求销售业绩,对赊销业务管理不善,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2000年的郑百文申请破产事件就是例证。在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反映出的赊销内部控制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赊销审批程序缺失,另一类是无定期对账程序。
(1)赊销缺乏审批可能由于企业销售环节和财务控制环节的脱节,公司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了财务风险。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客户信用额度,并授权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进行正常赊销和超额赊销的审批,对销售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可以预防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2)定期对账的内部控制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很多公司缺失这项内控,原因可能是公司重销售,重经营,轻管理。公司应制定定期对账制度,对账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应有双方公司的签字或盖章。有些公司有对账,但不定期,也无书面证据留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较差。
参考文献:
[1]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证监,山东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审计 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及相应的财务审计问题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多,通常只有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往往亲自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具有很大的决策权。
中小企业管理者权力集中,他的态度会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他审计意识淡薄,仅是把财务审计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或者觉得财务审计是项费钱、耗时又毫无价值的活动,只是迫于法律要求才进行的,他就很难通过审计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审计过程中他也会不积极配合,使一些审计需要的重要材料数据难以得到,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高度相关,或者就是同一人,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规避税收,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采取舞弊手段,增加财务报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二)会计记录简单,信息不完整
中小企业应该保留尽可能完整的会计记录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但是,因其规模、人力、物力有限,只雇佣很少的人单独从事会计记录业务,录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缺乏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正确编制提交财务报表的能力,会计记录较简单。由于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及时。
这种较简单的会计记录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审计中会计记录不精确或不完险的增大。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使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作为替代,审计人员只能对总分类账或可用的其他会计记录进行简单的复核。
(三 )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力有限,聘用的会计素质低,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对一些会计凭证的填写不规范,不准确,导致财务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主为了逃避国家监管、偷税漏税,故意指使会计人员采用种种舞弊手段,而中小企业任用的会计大都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是兼职会计。亲属与企业主有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听从业主,导致会计监督失去作用,弄虚作假的事情常有发生;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业主提供的凭据做账,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
会计信息是财务审计验证的主要对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审计假设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正确审计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正确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汇总才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行为,审计人员在正常的审计程序实施后是难以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致使审计人员已无法履行其职责,这会加大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难度,提高审计风险。
(四)有限的内部控制
中小型企业出资结构单一,在初创阶段,都是业主作为决策者,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中执行力度不够。小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业务活动和会计记录相对简单,通常难以实施适当的职责分离,可能不存在能够被审计人员识别的控制活动。
不少事务所主观的认为小型企业不可能存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因此多数事务所在审计时基本上不执行内部控制测试,而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程序,如函证、分析性复核等,导致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多流于形式,程序简单,范围也受到限制。
(五)持续经营问题
小企业对机会的利用反应非常快,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它们对不利因素的抵抗。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小企业普遍很脆弱,生命周期受到质疑。
而财务审计是在假设是假设企业能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评价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审计人员只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的审计意识
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或审计人员直接跟管理者沟通,让管理者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审计工作不仅是国家监管机构和法律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财务审计不仅可以发现账务的混乱之处,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还能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调动企业领导者审计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审计。
(二)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过程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笼,防止资金的流失造成损失;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督促会计人员学习和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会计帐表、凭证及其它有关资料,它为企业管理人员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提供重要的数据。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真实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决策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
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中小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保证与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能的作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完善内部审计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其取得的成果的前提是可靠的。
(四)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中小型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员分工不明,岗位设置重叠。但对某些关键领域,企业主出于对于日常事务的监督控制和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考察是否存在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必须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得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以分析性测试作为补充,通过将企业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的定性了解。同时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提高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五)出具审计报告时态度谨慎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审计人员应把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作为重要的财务审计事项。在审计过程中密切注意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的迹象,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濒临破产;主要财务指标恶化等,一旦出现这些迹象,就要提高警惕;当被审计单位出现持续经营不利的迹象时,不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披露是否公允、全面,审计人员绝对不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至少要加强调事项段,提醒报表使用人注意不可验证和不可控制的事项。但是,如果不确定事项的未发生部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是实质性的,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保留意见报告和否定意见报告。
三、 结论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具一份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对于规范中小企业发展,满足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需求有重要意义。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质量的关键在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和规范审计过程。
参考文献:
[1]魏笑霞.浅谈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8
[2]孙德芝.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PA审计,2008;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1.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2.1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如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年度档案资料,走访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等,以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日常对被审单位基础资料的收集。
2.2对报表进行分析测试、评估固有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根据报表各项目之间客观合理的内在联系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分析各项目的的比率、趋势来调查导常变动和差异。利用初步调查及永久性档案提供的资料和自身经验,评估固有风险。将通过分析性测试出现异常变动和差异的报表项目,或固有风险评估较高的报表项目列入审计范围,作为审计重点,并编入审计计划。
2.3对审计范围内的会计报表项目分别进行控制风险评估。首先,调查了解有关项目的内部控制结构,分析控制环境,相应的控制程序及会计制度,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控制风险。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进行测试,或按成本效益原则不拟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应将控制风险证估为高水平。
2.4确定检查风险及重要性水平,并据以编制审计方案。
2.4.1根据以上步骤评估得出的量化的审计风险及审计范围内各项目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通过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可以计算出审计范围内报表项目的检查风险。
2.4.2确定审计范围内报表项目余额的重要性水平。一般实务中,对会计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的量化可参考下列指标:①税前净利润的5%———10%;②总资产的0.5%———1%;③所有者权益的1%;④总收入的0.5%———1%。
2.4.3根据已确定的检查风险,确定所需审计数量,编制审计方案。检查风险与证据量成反比,所确定的检查风险越低,限制审计风险以达到期望水平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检查风险越高,所需审计证据就越少。
2.5实质性审查。在风险导向审计中,通过风险评估,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测试,将查检风险控制在根据已确定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有控制风险计算出的水平上,以确保审计风险固定在预期水平上。
2.6根据实质性审查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将实质性审查检查出的有错报漏报项目错漏金额同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比较,若前者比后者大,则应确认为项目有重要错报、漏报。但同时应注意错漏的性质,若为故意舞弊,涉及合同义务的履行或影响收益变动趋势的,尽管其错漏金额可能未达到重要性水平,也应将其视为重要的错报漏报,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审计中的具体应用
会计报表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起点和归宿。财务审计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所展示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查。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要求,在财务审计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程序,对被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
1.制订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为制订审计计划和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提供依据。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包括所在行业及经济趋势等;(2)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若被审计单位财务处于困境,如无法清偿到期债务、面临诉讼失败赔款、资金周转不灵等,应评定较低的审计风险;(3)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的履历、处事风格及其变动情况;(5)有关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会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则固有风险较低,反之则高。编制分析性测试表评估固有风险确定审计范围:(1)分析财务资料各项之间的关系和分析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联系。(2)经济业务的性质与复杂程度。凡涉及现金、存货等实物资产的经济业务的固有风险比不涉及的大;经济业务复杂程度高的固有风险大。(3)相关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在正常会计处理中易发生错漏的项目固有风险大。(4)项目余额的大小及其变动。余额大或其变化异常的项目固有风险大。(5)确定该项目金额时是否通过评价和判断。通过估价和判断得到的数据,如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材料发出成本等,比通过准确计算得到的确切数据的固有风险大。(6)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和报表项目固有风险大。将财务报表分成: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和货币资金,分别编制内部控制测试表和风险、控制测试表,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控制风险评估。对通过上述分析测试确定审计范围的财务报表项目余额按总收入的0.1%进行重要性水平分配,确定检查风险,编制出审计方案。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简称财务控制)是对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和分配)及其管理活动的控制。建立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的财务大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消除资金管理中的弊病,以保证现代企业资金的集中使用,优化资金结构并促进资金流动的顺畅、有效和合法,进而保证企业财务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为此,必须做到资金的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不同集团、单位之间,资金、人员和审计的控制差别不是很大,但由于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不同单位具体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模式与效果也大不相同。对于加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预算控制
(一)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种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它可以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资金浪费控制在业务发生之前,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摆脱一些繁琐的日常复核工作,便于单位的事前资金调度,以发挥单位的资金效益、降低单位财务拮据风险。因此,财务预算制度应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财务制度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及时地采取改进措施。预算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决策控制过程,它可以降低系统性财务风险。
(二)预算制度的内容
整个综合预算体系的内容分为:资本预算,即对资本性项目的运作所作的计划安排,按年度编制;经常预算,即对日常经营发生的各项目的预计,经常预算按年度编制和按月度滚动编制;财务预算,对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以及调度进行预算,由财会部门按月、旬等期间进行编制。
(三)预算制度适用的部门
根据年度投资计划下达的任务书,由各部门、各子公司根据经营使用需要按年度编制;经营性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对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进行预测和计划。非经营性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对部门费用支出进行计划安排。
(四)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预算编制的决策权掌握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最高层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编制预算时,可参照前一期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如物价变动、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等,同时考虑单位下一年度的战略计划。预算编制一般先易后难,采取分阶段建立、逐步规范化的方式,留有一定空隙,并对参与编制人员进行培训。综合预算的最后审批权应该为公司董事会。
(五)预算的调整
预算是在合理预计的基础上编制的,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做出必要调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遭遇不可抗力等。如需调整,企业应根据要求重新编制预算方案并经批准后实行,作为经营考核的依据。
二、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利用会计的一些特殊方法与手段,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一般常用的会计控制主要包括:
(一)银行账户分账制度
即现代企业集团公司为具有对外经营职能的各部门、分制机构等设立两类银行账户,规定A类账户只能存入款项,不能支取,由集团公司控制将存款转入本部账户。B类账户只能提取款项,不能存入款项。集团公司根据预算计划将款项划入该账户。银行分账制度与预算制度配合使用。实行银行分账制度后,各单位有收入只能存入A类账户,不能使用,由公司统一支配;支出只能来源于B类账户,公司财务总部可以根据各营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预算,按时、按需地将资金划入B类账户,以供开支的需要。这样,不仅简化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而且有效的杜绝了各级单位资金以收抵支、账外循环的状况。银行分账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严厉的约束制度来维护。公司一旦发现两类账户混用的情况,无论金额大小,立即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以防银行账户分账制形同虚设。
(二)会计科目统一制度
有时集团公司出于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目的,而在会计科目上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科目名称:如对分别设置上级拨入资金、拨付所属资金,内部往来以及其他会计科目等。会计科目的统一,有利于公司的会计监管以及报表的合并;同时,也便于个内部往来单位间账目的相互核对与控制。
(三)财务报告
现代企业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经营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必须与外界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保证就是信息的不断地流动。现代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精确性与可靠性的必不可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财务报告准备编制过程中,应当明确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编制财务报告方法、格式、审核批准报告等操作流程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要求。
三、内部独立审计与监督
(一)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为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既定方针的实施而进行的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为宗旨的管理审计发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审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及工作效率,评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人际关系,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经营现状,提出增进效率、提高效益的建议,以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授予内部审计部门职权
内审人员应有权随时接触各单位或部门的会计资料、各项计划、预算、报表等文件、资料,有权参加有关财务会议,有权对严重事态采取应急措施,有权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直接报告重大事项等,有权针对单位经营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但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直接的经营权,不能直接指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他们对经营活动的干预应通过其他管理人员间接的进行。
(四)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去。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定期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内部审计报告制度
内审部门的审计调查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及管理建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最高管理层报告。常规性的审计项目,应当每月进行一次报告。专题审计应当在审计终结后一周内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必须在年终报表编制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内审报告应该形成规范的格式。
四、财务风险控制
(一)加强资金控制
1、建立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机制。资金使用风险包括:因资金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能按期付款的风险;资金无效管理所造成的风险(如一方面下属投资单位大量资金闲置,另一方面另一下属投资单位进行大量贷款;及对应收应付账款缺乏应有监督造成的资金流失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资金的集中使用及财务大循环,通过合理的内部价格转移,来制集团单位之间可能出现的资金使用风险、并出现资金短缺及浪费现象。产生资金使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因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机制和正确的资金信息而使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控制是影响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生存与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财务控制。
2、把握资金风险控制原则。企业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原则上应遵循公司建立的统一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资金大循环管理,全资投资单位必须按预算制度进行资金的使用与调拨。即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由公司负责具体经营,参照银行业务的运作方式对下属公司提供资金结算等业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管。资金由结算中心统一调度,这样不仅可以集中资金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增强集团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同时还能对下属单位的资金运营和业务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排除重点财务风险的隐患。
3、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程序。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根据预算按周编出资金使用计划,建立应收账款的催讨制度并按月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询证。企业各部门如有超预算收支时,应提前一周通知财会部门。全资投资单位在进行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时,应服从公司的统一调度。
(二)加强担保风险管理
为防范连带贷款责任,现代集团公司应加强和区分下属单位与投资单位的担保风险管理。下属单位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以独立地到市场上去筹措资金,只能靠单位调拨资金。投资单位在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属全资投资单位,必须事前得到公司批准;如属控股、参股单位,必须得到该单位董事会批准。独立全资投资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事前必须得到公司的批准。参股下属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在得到原单位董事会批准后,要报公司备案。全资投资单位在得到公司批准的筹资计划后,公司可为其计划内贷款提供担保,亦可采用投资单位财产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如果必要,经过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可以以全资投资单位名义进行贷款,贷款利息由投资单位承担,但资金使用权可属于公司。参股、控股单位向市场进行筹资时,公司原则上不为其提供担保(除非上述担保能为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但必须事先得到公司董事会审批)。参股、控股单位以单位财产抵押贷款时,公司可以董事会身份提出条件,原则上抵押资产金额不得超过合作方投入的实收资本净额。
总之,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复杂而特殊的属性特征,加强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已刻不容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推进现代企业产业
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红.试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1).
2、Eugene F.Brigham Michael c.Ehrhardt.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郑石桥,周永麟,刘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4、杜胜利.CFO管理前沿[M].中信出版社,2003.
5、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韦德洪.财务控制理论与实物[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内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需要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本文就我国当前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保持竞争优势,财务风险防范势在必行。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危机。因此,强化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融资不合理、资金结构不恰当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影响投资者收益下降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来讲,通常财务风险可能由于任何内外部因素导致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使得企业效益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筹资风险。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筹资风险,当企业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比例不恰当,企业外部借款规模过大或者借款比例较大,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受到影响时,可能导致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导致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当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或者项目投资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导致投资失误,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失败,即难以达到预期收益甚至投资无法按期按时收回,为企业带来损失,形成财务风险。
资金回笼风险。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提供商品和劳务后,能否及时回笼资金,是重要的财务风险之一。由于项目变化和服务过程发生变动等影响,可能使得资金回收在金额和时间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金难以足额及时回收,也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对于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工智能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大,提高职工收入、分配利润给投资者均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和生产成本过高,甚至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反之过度降低人工成本以缩减企业成本费用同样为企业带来风险,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业竞争激烈,人才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若降低人工成本,企业人才外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降低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投资者难以得到足够的投资回报,企业在资金短缺时难以继续得到投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
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投资者、管理人员和债权人需要承担相关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从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债权人的角度,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以制度作为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首要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监管程序和流程,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岗位权责分明。其次,应建立企业财务报表定期分析制度,将财务报表风险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并与日常财务工作相结合,做好定期的资产质量分析、资金流动性分析、企业负债分析,加强风险监测,强化审计报告,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再次,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借助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并在进行投资和筹资决策时,充分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考虑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资金成本管理,提高决策科学性。
(二)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资金回笼效果和效率。首先,企业可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会签制度,在合同签订之前应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其次,应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对于应收账款做到责任落实,并与责任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员工积极催收款项。再次,应建立收款机制。除对应收账款结构、账龄定期进行分析外,应结合应收账款具体情况,与债务人积极进行联系催收,对于暂时难以付清款项的客户,应促使对方制订还款计划,甚至提供担保,防止坏账。对于不配合的客户,一旦发现清偿能力缺乏,应及时采取法律途径进行处理。另外,对于难以收回的账款进行风险转移,如将债权出售给金融机构、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担保等。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反而往往受到企业忽视。部分企业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得到足够重视、独立性不强,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企业内部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该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使得企业财务制度能够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贯彻与实施,为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定期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和审计,推动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并确保企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财务事项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强化财务处理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应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防止由于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导致的财务风险。首先应理顺企业财务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关的职责,并分配相关的权力,形成权责分明的机制。其次应保持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度,以维护畅通筹融资渠道,使得合作方了解企业的诚信和实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未来需要合作和筹资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应以财务健康为前提,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应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保持合理的利润增长率和负债比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以财务健康为前提,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并维护企业财务活动顺利进行,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探讨[J]. 现代商业,2013(08) .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 会计之友,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