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内容、方法、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0%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66.1%;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80.2%.
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2.1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国内专家也指出: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2.2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社区教育;现状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东部地区的一些大城市。若干年后,社区教育开始向大城市的郊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燎原计划”示范乡镇、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县、乡扩展。
国内学者围绕社区教育的概念、内涵、特点和功能等问题,发表了不少富有探索性的见解。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代表性的看法。
1 概念内涵
1、“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体。”
2、“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反映和满足社区发展需要,对社区全体成员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活动和^程。”
3、“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是社会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 (黄云龙,
4、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在介绍总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后认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他还认为:“社区教育至少具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特性,一是他的非营利性;二是他强调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及拥有的权力。”
5、将社区教育定义为“一种教育形式,跨出学校或学院的范围,请社区其他人参加,既可作为学生也可作为教师,或兼任两者。教育意图完全是为整个社区的利益服务。”
6、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以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 社区教育的特点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我国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区特色性。这是相对现代其他教育而言的,是指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重点、模式、内容等均应有社区特色性。
2、“三全”统一性。是指全员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全程教育(指向社区成员的终生发展)、全方位教育(满足社区成员各方面的教育需求)应当统一于社区之中。
3、整体性。指各类教育形态、教育机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社区及其成员发展服务。
4、广泛参与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校的广泛参与;社区各界的广泛参与;社区所有成员的广泛参与。
基于我国社区教育是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社区教育还应具有以下特点:
1、非功利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社区教育不应以功利为目的,但同时,又认为,处在一个变革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社区教育应为地区住民提供一些职业性的指导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活动”。
2、多样性。社区教育担负着终身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使命,它在办学上的多样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时间跨度上,社区教育由青少年儿童期延伸至老年期,教育过程纵向一体化。在社区教育对象上,个体的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就业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都将影响到社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选择。
3、开放性。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接纳力强。社会发展会使社区教育的要素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要求社区教育本身具有较高的容纳能力。二是分辨率高。社区教育的模式更新和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变化的速度是同步的,或者说社区教育的模式能在“第一时间”内对社会需求进行分辨,社会需要将成为促使社区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诸要素转向的决定因素。
3 社区教育的功能
有学者认为社区教育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受到普遍欢迎,是因为它有其内在的本质功能。
1、对全体居民进行教育的功能。社区教育克服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能够面向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其教育的影响力较大。
2、统筹社会化教育因素的功能。现代社会,青少年儿童接受的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而社区教育在三者之间起到了一个中介作用,它能够有效统筹三者的优势教育力量,使其形成一体化,从而形成具备整体合力的新教育格局。
3、监督、咨询功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早已存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而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能够很好地补充进来从而发挥其优势。其中间作用,主要在于协调、组织、监督和咨询。
参考文献
[1]吴遵民,小林文人,末本诚.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历以贤.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医疗费用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社区护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
江西省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社区护士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短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研究江西省社区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江西省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现状
(1)护理专业的办学层次低,缺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省培养社区护士主要有两条途径:一为在校教育,二为岗位培训。其中大多数护士为未经过系统、全面的社区护理方面教育的半路转行的临床护士,缺乏专业性。在校教育时间比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护理教育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成而发展,在我省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且以中专为主,还没有本科层次。1999年江西医学院开始招收我省第一批本科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开设社区护理课程。护理教育发展至今,我省社区护理教育仍是一项空白,至今暂无学校开设了社区护理专业,或是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面分流,更谈不上培养出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2)没有规范的社区护理专业教材。全省各大中专卫生院校和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中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而编写教材,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临床护理的知识,缺乏社区护理的特色,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
(3)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我省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多数讲授社区护理的教师不是专业毕业,社区护理课程有的学校由内科护理教研室承担,有的学校由基础护理教研室承担,教师都未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更谈不上深入社区进行护理实践,对社区护理的理念认识有限。这些教师在承担社区护理教学的同时一般还需要临床护理等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4)社区护理课程教育方式单一且课时安排有限。受以往护士资格考试的影响,各学校对社区护理非常不重视,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以传统授课为主,课程安排内容上比较局限,实践所占比较少,甚至没有。以我校三年制中专护理为例,社区护理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课时仅为20-30学时,理论课程都非常紧,实践课程几乎没有,学校也没有建设社区护理教学实训基地。
(5)教学实践基地不完善。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刚刚起步,数量上不足,服务质量上不高,功能上不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符合要求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非常少。对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机构和学校直接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到社区服务机构见习实践的机会,在学生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也没有什么机会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
2 促进江西省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1)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建设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与社区护理相关的课程,如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促进、社会学、营养学等。组织临床一线的社区护理专家编写统一的社区护理指导性教材,根据各地区的差异编写地方性社区护理教材。密切关注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社区护理教材的内容,同时编写与社区护理实践相关的教材。
(2)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建立校内和校外社区护理实践基地,供学校社区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同时给临床护士完成转型提供学习的环境。特别是校外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见习和实习提供环境,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效果。依托校内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资源,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社区护理实训带教老师,实现资源的共享。
(3)加大社区护理教育师资的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去国内外社区护理示范基地的考察学习,举行和开展各种社区护理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变由未接受正规系统的社区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承担教学的现状。同时,高校医学院校如条件好的的可以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或者开设护理学的社区护理专业方向,培养高学历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4)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制度。各实践基地要有规范的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监督措施,如制定《社区护理实践大纲》、《社区实习生管理规范》、《社区护理实践操作规范》等。
(5)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应的课时,特别是社区护理实践课时。
总之,要发展社区护理服务,先要深入研究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发展和重视社区护理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万龄.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
[2]周锋.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外医疗,2010(3).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饮食;认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9-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以下简称DM,据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DM患者,其中我国DM患者超过40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美国第三),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我国不但有庞大的被确诊人数,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确诊[1]。由于糖尿病能造成机体多组织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的威胁,对家庭和社区造成极大的疾病经济负担。从国外经验来看,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其中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综合治疗之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认知对于治疗的效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相关的健康教育又是提高认知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将社区DM患者的饮食认知及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 饮食治疗
1.1饮食治疗的目的[2]
糖尿病饮食治疗主要是为了维持理想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β细胞负荷。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活动强度等因素计算,既保证生活质量又能让饮食得到恰当的控制。
1.2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无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的轻重、应用哪类药物治疗,均应通过饮食治疗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过高的血糖以改善症状。付祖值在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现状调查分析时发现[3]:与标准供给量比较,部分肥胖体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明显热能摄取过剩,脂肪热比偏大,动物性蛋白质及胆固醇摄入过多。这说明目前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质量仍存在问题,加强营养知识宣教及饮食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3 社区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周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4],49%的新诊断患者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老年患者接受教育者仅28%,60%的患者不懂得控制饮食,72%的患者不自测血糖,尿糖。程志群[5]在185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营养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但仅仅留于表面,掌握、运用和饮食控制的能力不足。经济发达、人口素质相对高的地区知识掌握程度好,偏远的山区患者营养健康相关情况受经济、文化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情况令人担忧。
另有研究发现[6]绝大部分患者达不到膳食治疗标准,是因为存在模糊概念,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总量控制概念模糊。大部分患者认为只要不吃糖,三餐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用控制总热量,就可以达到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要求。如此观念下的饮食控制,自然血糖控制不理想。
②高纤维素食品对血糖控制的好处认知度低。自1975年Trawell提出2型糖尿病发病与饮食中纤维缺乏有关以来,饮食纤维与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大关注[7]。实验室研究认为:高纤维饮食可以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92%的患者不知道高纤维食物对血糖控制有重要作用。
③选择食品没有“食物生糖指数”的概念。食物生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映的一个有效指标,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8]。潘晓晔等[6]对社区87例2型DM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患者不了解食品生糖指数这个概念,其中51.7%的患者错误认为含糖相同的食品对机体血糖的影响是相同的。
1.4 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获得来源
有研究表明[6]:49.4%的人是通过就诊时从医生处获得相关糖尿病饮食知识的,37.9%的人是通过电视和广播获得,37.9%的人通过报纸和杂志获得,19.7%的人是从家人、朋友处获得,1.1%的人是从网络获得。也有研究显示[5]:文化层次越高的患者其接受营养知识的途径更多地倾向于自由度大、形式灵活的教育模式,而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接受知识选择比较被动,但是在社区开展咨询讲座仍是各层次患者的首选。
2 健康教育
2.1 社区健康教育与饮食治疗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血糖代谢控制不良有关。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无知”状况,自觉地进行饮食控制。有报道指出[9]仅做一般的健康教育,患者因为知识不充分而易降低自控水平,经过针对个体强化性教育,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及自控水平明显提高,饮食效果也明显提高。近年来又有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知识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临床治疗阶段,通过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教育,可降低其体内HbAlc (血糖基化蛋白)浓度,从而明显改善症状。进一步说明了饮食指导的重要性。
2.2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作用
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听从医生的指导,自觉进行饮食控制,配合运动等医疗行为。有研究显示[10]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观察组药物和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提高到84.84%和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又有研究显示[11]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饮食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差异,教育后饮食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前明显提高(P< 0.0001)。
2.3 社区糖尿病饮食知识健康教育的方式
有调查[12]社区使用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以小组集中授课形式,每月进行1 次教育活动,并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评,日常随访,建立病例健康档案。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知识测评进步快,社区中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最高。说明在城市社区以小组形式授课 模式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效果较好。
另外,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水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家属在患者自我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有家属一同参加健康教育的患者,PBG(餐后2H血糖)和HBAIC(血糖基化蛋白)比单独参加教育的患者控制的好。这是因为患者家属参加健康教育后,也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行为上对患者进行监督,使其遵医行为大大提高,同时家属参加教育也引发患者的责任感,使其在教育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自我承担管理责任。
3 小结
由以上综述可见,近几年来,我国对社区糖尿病饮食认知和健康教育已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已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部分知识认知度低,转化为饮食行为控制能力不佳,但知识需求度高。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承担起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责任,开展多方面、多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饮食行为控制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需求,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正.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西南军区,2004,6(2):71-72.
[2] 刘建萍,张卫,汪玉如.老年糖尿病饮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1):5-6.
[3] 付祖值,王佑民.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6):389.
[4] 周敏.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现代医学生,2005,21(20):2856-2857.
[5] 程志群.185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3):380-382.
[6] 潘晓晔,方志伟,李哲,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膳食和运动治疗的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0):40-41.
[7] Kunio Yamanouchi,Norihito ozawa,Yuzo sato,et al.Daily waling combined With diet therapy is a useful means for obese NIDDM Patients not only to reduce body weight but also to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J].Dibetes Care, 1995,18(b):775-778.
[8] 马中霞.糖尿病的“现代综合疗法”[J].中医药研究,2002,18(5):32.
[9] 刘尊永, 沈蔷,楚亚琴. 30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2 ,10 (3) : 148-149.
[10] 黎喜连.我国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J].当代医学,2009,15(27):136-137.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40-03
【作者简介】曹玉兰(1969-),女,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幼教工作者已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教育资源观,并致力于开发利用家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就“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情况”,对扬州市不同区域、类型、级别的40所幼儿园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从整体来看,扬州拥有丰富和广泛的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一)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化
1.幼儿园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情况
调查发现,幼儿园已经充分考虑到对家长资源的使用,内容涉及家庭资源的人力、物力、社会关系、信息资源等,形式包括家长供物、家长助教、参与管理、协助保育、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活动组织、信息资源提供、家庭互动等方面,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以看出,扬州地区幼儿园利用家长资源最主要的三种形式为:家长供物、家长参与管理和信息资源运用。其中,家长主动供物的幼儿园有23所,占调查总数的57.5%;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有14所,占35%;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资源有14所,占35%。
通过访谈幼儿园“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已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开发者与执教者,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在家长群体中有不少人热衷于幼儿教育,他们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专长和兴趣爱好,因此,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园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在调研的40所幼儿园中,有75%的园所每学期都会结合课程内容,请家长来园做“编外教师”,这不仅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2.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运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较典型的有公园、医院、超市、公安消防、图书馆、邮电局、书报亭、交通管理、银行、餐厅、加油站和车站等12种,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知,幼儿园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是超市、医院和书报亭,其中利用超市资源的有35所,占87.5%;医院为27所,占67.5%;书报亭有23所,占57.5%。
在就“幼儿园附近1公里左右有哪些社区资源可以利用”问题对园长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园长们提及的社区资源中,频率出现最多的资源是公园和学校,其次是超市和医院,还有邮电局和服装店等。当谈及资源的拥有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有50%的访谈对象认为,虽然幼儿园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但却没能完全开发和利用;在利用资源时,也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并没有挖掘出这些资源真正的教育价值。
(二)教育资源利用呈现整合性
1.教育资源与家长职业及特长相结合
幼儿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涉及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幼儿园邀请那些职业具有明显特点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能在知识结构、职业经验与技能方面弥补教师的专业欠缺。在我们调查的40所幼儿园中,有24所幼儿园每学期会安排2~3次 “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如邀请做牙科医生的家长给大班幼儿讲解“换牙”的知识,请做交通警察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交通规则、示范交通指挥手势,请在艺术学院当教师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乐器知识,请在市气象台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简单的气象常识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但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实效,还增进了家园间的联系。
2.教育资源与家庭环境资源相融合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实物、图片等资料,或者和孩子一起制作教玩具,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此外,有的幼儿园还积极挖掘家庭人员构成资源的价值。如在开展“家庭学习共同体”活动时,让孩子走进不同的家庭,使得很多三口之家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家庭中的不同成员,与同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密接触。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园教育观念的统一。
关键词:高职;社区护理;项目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25-02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卫生保健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模式。未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将需要大量社区护理人才,社区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将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重点仍定位于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很少。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虽然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但是大多作为考查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多年《社区护理》课程教学中发现:目前社区护理学课程定位欠合理,知识结构上与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精神病护理等有较多的重复,理论的阐述较抽象,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机会很少,社区护理技能不凸显等。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社区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重要性凸显不够
《社区护理》是近年来高职护理专业新开设的课程,结合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知识。强调社区护士在社区的工作特点,更好地体现护理特色。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专业课程相比,他们对这门课的认识要陌生得多。通过在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很少有学生知道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更不用说毕业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更多地把《社区护理》这门课作为“副课”,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的系统性不强
《社区护理》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知识,还结合护理学的操作技能,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社区护理到健康教育、从环境卫生到食品营养、从急性病到慢性病、从家庭护理到健康档案、从统计学到流行病学等,课程内容多,跳跃性大,前后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直接的关联,教学内容跳跃性大,所以,教师普遍认为社区护理学的课难讲,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反映知识结构松散,抓不住重点。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不紧密
《社区护理》课程中虽然涉及基础护理的内容,也有急性病、慢性病、妇女和儿童保健、老年病护理等内容,但是,就整个课程的总体而言,更多着眼于社区工作。研究对象为社区群体,有患者和病人,但更多的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研究目的更强调的是疾病的预防而不是治疗。所以,学习的内容侧重于社区工作的一些特点。这些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联系不是很紧密,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没有很细的专业定向,跟内外科护理的教育没有清晰地区分,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没能很好地渗透到护理内容上。
(四)统计学部分难度太大
《社区护理》课程中涉及部分统计学的内容,这是令许多学生非常头痛的一部分知识。虽然说统计学内容和他们以前高中学习的数学没有多少联系,但是,统计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小概率事件、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内容还是让不少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起来很糊涂。因为听不懂就不想学,不学就更加听不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五)理论与实践脱节
《社区护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课堂上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因为专业课时的紧张,本课程只能安排6学时的实践课,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统计学部分操作训练。理论学习中,关于社区工作的内容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社区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我们目前社区护理实践主要针对健康促进、家庭护理、疾病管理、预防保健等技能训练,但是对于流行病调查、人际沟通、独立判断、护理科研等能力的培养基本是空白的,这样的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社区护士。
(六)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工作的护士大多学历较低,理论知识不强,也没有制定出完整的、较独立的工作程序。高职院校的护士在实习阶段,几乎所有都是安排在专科医院,实习内容也主要针对临床专科护理,缺乏专门针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高职院校的护理系教师绝大多数是临床医师或专科护士,很少是专门从事社区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也常常缺乏社区实践工作经验,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
(七)学生能力目标难以实现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目标。虽然也有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大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期末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高分低能,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社区或临床的工作。不少毕业后的同学反映,走上工作岗位,许多实践操作技能需要从头学起。如果我们高职学生连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目标都没有得到真正实现,也就无法真正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社区护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增加课程的岗位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社区护理》课程不熟悉、不了解的现状,学校和系部应当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或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我国目前护理就业现状,分析将来护理就业的方向。让学生知道毕业以后,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片广阔天地。通过社区护理的岗位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社区护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目标,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我们必须积极改革教学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导,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以知识目标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操作过程中渗透相关素质目标。改革教学的考核机制,不以教师“教得好”为标准,而以学生“学得好”为标准。学生学得怎么样,不是学校的专家教授说了算,而是要让用人单位来评价。
(三)整编教材内容,增加课程的系统性
目前《社区护理》课程的教材,大多是以预防医学的内容为主,不适合现在的社区护理教学,更不适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编。删除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如急性传染病、社区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内容;缩减统计学部分内容;增加社区工作相关的内容。并把所有的内容按照项目化改革的需要,设计成每一个项目,增加课程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习的技能性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项目(如:社区护士模拟招聘、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食物成分及糖尿病食谱的编制、“校园健康行”的健康教育活动、医学论文分析与讲解等)。并对每个项目设计具体任务,设置具体的情境,提出社区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获得一定成果,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实现了能力目标。此外,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的项目以外,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施并完成课外的项目。“双线并行”有利于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改革教学考核,培养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只能考查学生的知识目标而不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种“一张试卷论高低”的考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人才培养目标了。我们通过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不再完全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更多强调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工作和独立工作能力等,并把这些工作中的表现都以具体的分值量化出来。另外,鼓励有能力的同学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积极组织和参与课外项目,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有额外加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别训练,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安排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目前,我们已经逐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与学院附属护理院下辖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在社区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护理常见工作。未来计划与更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机制。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了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护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岗位需求作为学生培养方向,以能力目标作为学生主要培养目标,将社区护理课堂教学与社区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同时,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增强了服务意识,也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能力目标的培养,而且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资源建设凸显出的问题
(1)政府各级资源库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国家级教育资源库、省市级教育资源库、区级教育资源库,各级教育资源库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大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虽然存储的资源数以T记,但是使用效率并不高。在学校调研的过程中,经常会向一线教师了解他们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所使用资源的获取方式,很少有人到国家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所建设的这些资源库去查找资源,甚至许多教师都不知道这些教育资源库的存在,因而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2)建设的资源内容与应用不一致。一方面是政府教育部门在不断的进行资源建设,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没有资源可用,这说明目前建设的大量资源与老师的需求并不一致。大部分资源库的资源都是通过向教育资源公司直接购买,在资源制作的技术层面教育公司可能更有优势,但是在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上很难根据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3)资源建设严重倾向于教,学习资源不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更加受到关注,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既存资源库中的大多数资源还是以辅助老师教的资源为主流,比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卷、题库等常见的教学资源。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更加注重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具有这些功能的资源还是比较匮乏,难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4)资源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资源使用的环境和场景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目前教育资源库普遍存在一次性购买,永不更新或者很少更新等问题。资源建设要保证资源的及时更新,建设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库,仅仅依靠政府的单方面投入或者一次性投入是不够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依靠集体的力量,将大学、中小学、教育资源公司、出版社等各种机构联合起来,进而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5)其它问题。目前许多资源库的检索系统不够方便,在使用某些资源时无法准确的进行检索,为资源的使用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除此之外还有资源可重用性问题等。
2教育资源建设趋势及思考
(1)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实时交互系统,可以实现双向的交流活动。从技术上要考虑到用户不仅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因此基于平台的资源建设不但能够方便的为用户提供获取资源的通道和机会,还应该能够让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成为资源的贡献者。资源建设方应该建立和不断完善资源质量的评估体系、激励表彰机制策略、激励表彰制度,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同时分阶段对教育资源质量和应用成效进行评估、筛选、确保优质资源共建的总体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因为涉及到的人员和因素很多,所以在操作和实施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的初期,就要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保持资源共建共享每一个环节通畅。资源共建共享虽然难度大,但是相对于其它资源建设方式,它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和活力,将成为今后资源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2)资源元数据类型更加丰富。大量的资源存储在资源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分类体系和对资源的描述信息,在使用时是很难找到所需资源的。随着使用资源的设备类型不断增多、资源的形式和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在对资源进行描述时使用的元数据除了常规的资源格式、资源类型、学科及内容、年级、应用对象、是否收费之外,还要增加以下属性,如适用设备类型、适用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培养的能力、交互方法等,帮助资源使用者更好的筛选适合自己的资源。(3)资源类型更加丰富,兼容性更强。教育资源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多种版本系统的并存,要求资源具有更好的兼容性,不仅能够在PC上使用,而且能够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正常使用。同时技术的发展,使媒体的类型更加丰富,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资源的类型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素材型资源,还包括一些生成性资源,完整的课程包资源、微视频资源等。(4)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建设的教育资源在促进学生的学上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5)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为了尽快解决资源内容匮乏问题,可在一定区域内,由基层的教育行政机构(如教研室和电教站)出面组织,采取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步建设、各校共享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工作,每个教师负责几个学习单元,几十个教师就有几百个学习单元,这样,不仅可快速系统地建设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培养参与资源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及意识。(6)从单纯的资源到资源制作工具。教与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现存的资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这时资源库应该提供一些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难度相对较低的工具为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资源提供方便。(7)更加注重资源建设的标准。在开发技术的先进性上,要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高速传输、高速处理、智能交互等几方面的优势。标准化是指素材库中素材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4 资源建设的经验与探索(1)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资源共建共享。该区启动了全区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发动全区教师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中来,区级层面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资源评审,组建了平台运维团队,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及教师的顺畅使用,每个学期评选优质资源建设数量和下载数量最多的资源建设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励教师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中来,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2)校级优秀资源区级共享。全区有几百所学校,各个学校在前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秀资源。为了能充分利用区域各学校建设的资源,区级层面出面协调通过对学校给予一定补偿的方式将各个学校建设的优质资源在区级层面进行共享,尽可能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3)工具培训及资源评比大赛。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需要提升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工具使用能力,因此该区每年都会组织多次信息技术工具使用培训,比如近几年该区对大量教师进行微课程培训,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全区的微课程大赛评比,通过大赛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师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赛评审出大量的优秀微课程资源,将这些优秀的微课程资源放在区资源平台供全区老师共享和学习。(4)系列微视频购买。该区集中购买了初高中各学科系列化视频课程,这些视频课程都是和教材知识结构相对应的重难点知识点讲解,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5)导学本资源建设。导学本是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以国家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课本为蓝本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及文本,包含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该区建设的导学本资源基于学业标准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整体梳理,给予学生全面指导,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为探索“以问题解决为主导”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物态载体。这些导学本资源老师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要求对教学各个环节使用的资源内容进行替换和修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是缺少优质资源,要改变目前资源数量多而优质资源少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它需各个学科的全体教师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仅依靠极少数人建设所有人使用,随着资源建设机制的不断行程和完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优质资源的获取不再是难题。
作者:郭文波 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室内设计 教育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出现各种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也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新型的专业,室内设计专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并分析室内专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各项教育事业开始获得重大的发展。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人才,这样在高校开始创办室内设计的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是在与工业设计相互分离以后才正式形成的,此后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室内设计这一新型的产业成为了热门专业。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室内设计专业便在各个高校创办开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始创设室内设计专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学生素质、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背景与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存在区别。一般的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偏重艺术,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偏重施工技术。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体制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合理,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造性,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内容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设计的艺术表现能力,但是设计缺乏实用性,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死板,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形成完备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不能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不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实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教育实践中,重新思考与定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当前,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育要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需要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特色,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应用人才。
根据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一高多能”的专业人才。“一高”是指学生在全面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设计软件的操作、设计的组织与管理以及设计工艺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其中的某项技能;“多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审美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注重实践,寻求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可以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要实现校企合一、教师与工作车间的统一,教学质量与设计产品的统一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这样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走入社会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其次,要完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教学设备。基本的教学设备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强资金支持,配备足够数量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的需要;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的配备与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仪器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是设计行业的前沿的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条件,促进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再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最后,要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坚持实践、实用的原则,将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认识与分析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提供教育教学必须的基本设施条件,改革课程结构,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娜.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章,2011(6)
>>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职教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支付转移现状研究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南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发展中职教育的思考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产团购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鄂西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篮球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广东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途径探索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林伦伦.广东高职教育平衡发展论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8]李绍明,陈绣瑶.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9).
[9]刘鹏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10]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2014-02-13)[2016-3-22]..
[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 (2014-02-13)[2016-3-22]..
[12]华长慧,等.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3]陈翔峰.中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系,2005.
[1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部门预算[EB/OL].(2014-4-18)[2016-03-22]. http:///ggtz/55268.shtml.
[15]蒋隽,等.东莞与罗定职校生均拨款竟差百倍[N/OL].(2014-01-17)[2016-03-22]. http:///html/2014-01/17/content_2517319.htm.
[16]张志坚.找准办学定位建设一流院校[EB/OL].(2011-12-18) [2016-3-22]. http://.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8152950327&cata_id=N195.
[17]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18]刘怀宇.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通过[EB/OL].(2014-06-04)[2016-3-22]. http:///nfdaily/html/2014-06/04/content_7311097.htm.
A STUDY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MINORITY REGIONS: T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Liu Pe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