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体育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人类社会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体育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形并茂的综合形式向学习者传播知识,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者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设计,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交互式、多样性、数字化的学习场景,为体育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我们体育课堂效率提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内容,使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1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也是指导学生前进的航线,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引导、启发、约束自我的作用。制定、设计好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有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就好比是运动会的赛跑者,一鼓作气的向终点方向冲刺;没有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就好比是饭后的散步者,悠闲自在,漫无目的。所以设计好的学习目标,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依据大中专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体育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其特殊性。我们可以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全部一体化,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内容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包括身体素质,已有的学习状态、知识准备、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等)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学习者都经历学习、思考,形成认识、感知熟练掌握的过程,使每一位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的学习任务和目的,使其有一个愉悦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感受到体育的风采和魅力。
2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的综合,所以学习内容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这是一个链锁反映,所以学习内容的设计也很重要,关于学习内容的设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2.1处理好学习内容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所以在体育学习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筛选和取舍的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就好比是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大海,学习者就好比是大海里的一艘潜艇,潜艇向下潜入有一定深度的限制,向远处行驶有距离(广度)的限制。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学习内容没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限制,我们的认识负荷将会加重,无法进行有效知识的加工,从而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方向,所以在设计体育学习内容时,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有利于学习的提取和应用。
2.2处理好学习内容兴趣性与获得维持性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人们的认识中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使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在进行学习内容设计时,应使学习者获得的内容新颖有趣,学习者将产生定向反应,反之将失去兴趣。如何让学习者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呢?这就涉及到了注意的维持性,学生对新颖的学习内容的注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设计体育教学的学习内容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内容,充分的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体育教学的课堂来。将图像、视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视频或者运用二维和三维动画等)、声音等多种组合,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3处理好学习内容的实效性与盲目性的关系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识别、分析、理解、掌握等方面有着其它手段无法逾越的优越性,但它仅仅是一种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或传统教学。我们在设计体育学习内容时,一定要讲求实效,不能盲目的使用,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怎么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体育学习的内容时,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学习者的需要,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3小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图新鲜。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体育教学的课堂,顺应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内容,把握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的“方向盘”,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从而使我们的体育教学真正地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林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60-62
关键词:传播;体育传播;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99-02
21世纪,当社会各项事业都突飞猛进的时候,体育也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至今,对体育的传播可以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是各城市中的公交车、房墙,随处可见对体育的宣扬,在无形中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一、传播
不同的学者对传播的定义有所不同,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人皆知且非常完善的定义。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们通过普通的符号系统交换彼此的意图。在普通意义上说,传播是与人说话,它可以是电视节目,可以是讯息的散布,可以是我们的发型,也可以是文学批评[1]。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传播。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communication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masscommunication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是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2]。
麦克卢汉从人类传播的角度,把社会历史进程依不同的传播方式分成口头文化传播、印刷文化传播和电子文化传播三大阶段[3]。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传播方式不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形态,而且不断完善人类文化的图景。
电子媒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加速了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改写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版图,而且还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它甚至进入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智性、理念和情感,从而主动地为社会构建起包括审美在内的新的价值观。
可见,当代的传播方式,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体育传播作为其中的一种,必定也深受影响,使体育的传播也出现一些后现代的特征。
二、体育传播
目前,从体育传播的过程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来看,体育新闻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体育新闻传播,是指媒体对新近、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其中,体育事实应包含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里的所有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的信息,具体应包括体育领域里新的事情、事物、人物、信息、现象以及所有能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东西等,而不应像当前所谓的媒体体育传播仅局限于竞技体育领域的人、事、技术、战术、娱乐及其负面产品如暴力、性、兴奋剂等[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领域出现了新兴传播科技,如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文字、音像电子、互联网络及手机等,逐渐演变成一个多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结构[4]。现代体育受到发达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与这些传播媒介相互整合,共生共存,形成了丰富的信息空间,不但发展了当代体育,而且不断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尤其是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的成功举行不但创造了经济收益,而且成功的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了我国的体育文化。
可见,体育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让人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使更多的人在认识到体育价值的同时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中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
三、后现代
(一)后现代的概念
后现代并非是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一种文化状态、一套价值模式,是破解现代性合法化的过程,它是对现代性的一种重整和改写,即它颠覆了现代主义的中心论,改写现代主义的某种理想性和价值观,凭借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和表面性对抗现代主义所宣扬的理性主义和宏大历史的叙事观[5]。
它对有时间上的规定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现代化”过程就是指商品化、城市化、官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现代性”通过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意识形态而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在文化形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时代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现代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与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后”可以肯定地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否定地理解为可悲的倒退,传统价值、确实性和稳定性的丧失。在另一种意义上,“后现代”被理解为“高度现代”,它依赖于现代,是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二)后现代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思潮在当时历史发展的促进下浮出地表。到了70年代,“后现代”概念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理论领域,借以描述同现代话语相对立的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80年代后,后现代的理论和话语扩展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而对后现解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后现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各学者所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出现了这些有着不同侧重面的观点。
70年代到80年代之际,中国学者对这个概念还没有完成接受,随着学者对西方国家后现代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介绍翻译,才使国内学者逐渐了解到后现代的相关学说,直到1985年各种西方话语涌进中国,后现代思潮才开始涌入国内。
可见,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发展晚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它对我国的社会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四、后现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对于体育传播来说,体育赛事和体育产品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物质性的产品,而是将体育一系列产品通过传播的独特方式进入人们消费的领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后现代文化与体育浸渍了无所不在的商品意识。因此,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体育传播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
时至今日,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新型的传播工具,让人们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传播的便捷。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大量涌现,使体育的传播方式多样化。电子媒介大规模地介入体育领域,对大多数赛事直播或转播的方式迅速打破了以往单纯文字传播的局限,将动态真实的画面聚焦在屏幕信息之内,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这种传播方式形象、直观,直接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真实的画面。电子媒介以其形象逼真的报道,使观众的目光不仅注意到赛场内,也关注到赛场外的一些事情。使体育回归到事物多元化、多样化特点中来,并逐渐走向娱乐的边缘。
(二)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平面化”和“边沿化”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对生活的要求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各体育媒体为迎合受众的需求变化,开始调整其报道的内容结构,逐渐有意识地减少对体育赛事、体育活动本身的报道,同时开始广泛关注赛场外的新闻,于是与体育赛事有关的“”新闻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如体育明星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的报道,即体育新闻报道开始走向娱乐化。“黑哨事件”、“假球”等娱乐消息,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内容的平面化和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需要。
(三)体育新闻报道体现出娱乐性
娱乐性也成为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后现代倾向的重要表现之一。各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种与体育有关又能传达体育信息的集娱乐与信息一体的节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促进了体育的传播。比如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节目,在传播娱乐的同时将体育意识深入到观众心中。
(四)体育新闻报道的大众化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体育新闻报道语言的大众化和体育新闻报道题材的大众化,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体育,并参与到体育中来。
为迎合广大观众的胃口与关注,体育报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与赛事有关的事情外,全民健身性活动与竞技体育大众化也都成为报道内容之一。其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运用,现在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疑问或见解,实现和嘉宾的交流,他们的角色也从纯粹被动的欣赏体育发展成为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角色,从而缩短了体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观众接收体育信息,使体育传播呈现出后现代的特点。
五、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使体育传播也到受后现代的影响,从而使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后现代的倾向,后现代不仅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受到了后现代思想的影响,显现出的后现代特点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平面化”和“边沿化”、体育报道的娱乐性、体育新闻报道的大众化等特征。
此外,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利润的驱使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媒介对体育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变现出哗众取宠的现象,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后现代的宗旨。由此可见,后现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既有其合理积极的因素,也有其消极极端的一面。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审视,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体育传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涛.艺术传播与后现代[J].科技信息,2006,(5).
[2]江建文.大众文化传播与后现代审美[J].当代传播,2007,(1).
[3]王庆军.当前体育传播存在问题解析[J].当代传播,2008,(3).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
后现代思潮在全球范围带来的巨大声势引起了后现代教育的研究热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是后现代思潮不断发展和回应社会质疑的结果。所谓“后现代”是历史与逻辑发展进程中,针对“现代”而言的一种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理论策略,它从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认知框架和社会结构的维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回溯我国高校体育的变迁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眼光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为推动高校体育科学、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与变迁
我们从高等学校体育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以看到,它受大学教育、社会制度、国家需要等方面的影响颇大,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大阶段较为突出:一种是倾向于“体”,认为体育应以运动(sports)为核心,建立身体练习的关注。判断课堂优劣的标准来自课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课堂心率曲线图等严格量化的检验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代体育教师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体育课才有“课”之说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观点,认为体育的核心是“育”,主要功能是教化(education),这种教育倾向在当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体育氛围的机会,只要与“快乐”、“终身”相联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相当大。但稍有不慎,局面失控,便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回归“放羊式”体育的嫌疑。
上述体育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以时代背景、教育思路、政策方向为依托的不同体育教育主流形式,引领各个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本着完成国家、社会、学校赋予的体育教育任务为使命,在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具、教法中完成教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化的影响,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调整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完全受制于某些模式或内容,而是拥有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这个转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困难,战胜它们,机遇便随之而来。
大学体育的存在价值随着主流教育思想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教材、选时间已是大势所趋。不论目前高校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今天的教育理念提出:摆在增强体质的前位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与成功。打破一种固化的教学常规,建立一种新式教学习惯,从理念到形式的置换,不仅是设计、构想便可以完成的,更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拿到现实中尝试、检验、改进和完善。
2后现代意识下的高校体育
2.1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社会学影响
“后现代”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术语的广泛流行,来源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的《后现代状态:一项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一书,他对现代与后现代所作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因而并不意味着某种历史分期。按照利奥塔的解释,现代性总有一种超越其自身的冲动,在次意义上后现代是隐含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性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而是对现代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的改写(rewriting);而这种改写长期以来一直是在现代性本身中进行的。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
“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续和发展,甚至是重写。一方面,后现代在时间上后于现代,是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价值观、文化态度、社会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和核心地位,理性决定一切,理性选择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特点。而后现代性恰恰与之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后现代以主体发现、价值张扬和理解阐释为理论诉求,通过对边缘群体、边缘声音的发掘,运用结构策略和建构尝试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体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历程更是有赖于社会、受社会所制约。在“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体育主要表现出课程设置单一化、规范化、固定化的知识结构。后现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这种思潮能赋予高校体育研究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同时,在反思与超越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以自我发展内容为灵魂和归宿的高校体育改革核心。
2.2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影响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对其开放性时代特征的解读,必须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活跃,表现在对新问题的兴趣和持续关注,以及对确定性追求的质疑与兼容、开放的学术主张,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这种过程。追溯我国高校体育中关于教育目的、功能、形式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证明目前高校体育所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都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在现代传统高等学校体育的惯例中,预置性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教育进程的线性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目标既定、内容凝固、方法确定的按部就班的制约,就像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这种僵化了的思维、缩小了的生态,既违背体育自由、自然、生命、生存的本质精神,又桎梏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在后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矛盾表现日益尖锐。
因此,我们认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为高等学校体育提供了整体改革的依据,我们看到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校体育功能。这种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教师、选上课时间、选教学内容的权利,赋予高校体育人性化、个性化的后现展趋势。
3高校体育的建设性后现展
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高举“否定”与“怀疑”旗帜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或消除性后现代主义,其根本性战略目的,是以批判、破坏、断裂、分解等概念对历史和现实既有肯定又有批判的审视。它是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也曾对现代教育“不理性”的认识有所推进,终究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品质。
另一种是以建设为目的,对现代世界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教育教条进行否定,同时又承认现代世界空前进步的,较为谦和、宽容,并赋有建设性
价值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有关后现代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已不再针对高校体育“惯习”形成批判和挑战,而是承认这种沿袭多年的高校体育模式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研究中,恰恰是继承现代性高校体育教育的合理内核。对高校体育不断进行反思、建设和超越,而不是全盘解构、摧毁和否定,这也是建设性后现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3.1后现代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要具备接受复合性,即开放性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高等学校体育构建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趋势,同时又是较有代表意义的窗口,可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教学空间的拓展性和自由性窥见一斑。新兴运动如拉丁、街舞、形体、跆拳道等项目的介入,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寻求的新焦点。
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不是简单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狭义层面,而是从教师、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的彻底重建。高校体育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了后现展的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一,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帮助是其二,德智体三位合一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是其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其四。
在复杂的高校体育系统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念将为其健全与合理运行的体制提供支撑和引导。
3.2后现代高校体育的多元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告别单一性,即多元性特征。在全新的以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为载体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将形成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格局。以后现代思想和观念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传统高校体育存在的困惑和缺陷。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后现代高校体育将提供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即共性与个性的灵活多元化。
已经出现的形式,表现为选项课、训练课、野外生存、社会生存、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等类型的多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对多元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时刻对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思和重建进行调整,抓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这个长期性、延续性的发展才能满足开放、丰富、多元的追求。
3.3后现代高校体育的不确定内在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不确定内在性,即流动性的特征。高等学校体育的与时俱进,使其未来的内容设置与结构重整更加具有不确定内在性,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流动。传统高校体育中,内容与课程、方法与手段、过程与管理等完全相同的“工厂式”教育时代已然被颠覆。
高校体育要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趋势,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发展未来,用不断的综合与分析来修正高校体育的秩序而非模式。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都将伴随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改善,如果总是把研究的眼光投向目的、方法、内容或模式上,很容易在理想世界框架中,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设置另一种程序化的“预先计划”。既要清晰看到现实世界的暂时性缺陷,还要通过宽容、理解、实践等来丰富高校体育的未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心态和实体思维,提供了哲学支持和理论帮助。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社会进步、中国改革推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民族体育;现代中学体育;融合教学
一、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民族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无论是对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对民族体育水平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即便如此,民族体育在引入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弊端。
1.融入民族体育内容单乏,内容过少
大部分的中学在引人民族体育内容时就是以武术为主要内容,而且只是长拳与剑术。这样单乏的民族体育内容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民族体育教师动作简单,目的性不强
在中学体育教师中,很难有专业的民族体育教师,故而教师在教授长拳和剑术时往往过于重视其娱乐性,对于民族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视而不见,难以让学生真正学到民族
体育。
3.民族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
一般中学民族体育教师均呈现出数量少、经验少的现状。并且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只是通过一些短期的培训与学习,其专业水平较弱,对于民族体育内容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些体育教师实践经验少,又缺乏对民族体育训练规则、背景、历史的了解,难以在民族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二、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与思考
1.融入民族体育的重要意义
时展至今,人民群众对于民族体育接触学习的较少,直
接导致了民族体育发展较为缓慢。这样的环境下,民族体育很有可能遭到泯灭。而将民族体育纳入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民族体育的教学与传播,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渐重视民族体育文化,从而挽救民族体育,强化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人们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民族体育,使其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的活动中。
2.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体育教师在民族体育与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对民族体育有正确的认识与有效的学习。对此,我认为可以在学校方面让教师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与学习,从而获得较为有用的民族体育教学能力,例如通过举行观摩课、集中授课等培训方式均可以有效促使体育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3.编制正确、科学的民族体育教材
仅仅通过体育教师口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彻底落实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故而,有关教育机构应统一编制民族体育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让民族体育与中学体育结合成为一门有教材的正式的教学科目,才能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与关注。同时,民族体育以中学学校为平台,开展教学,使民族文化教学得以发展,健全完善了民族体育教学体系,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广泛传播。
4.科学选择合适的民族体育项目
在进行民族体育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本地的地理环境、天气状况,选择较为科学合适的民族体育项目。当然,除了这些教师也应该通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以更好地推进民族体育项目的选择,并科学化、合理化、可行化地实行。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做好相应的体育器材的准备工作,依据各年级、各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学形式,促使民族体育成为与青少年相适应的健康、灵活、多样、轻松的运动项目。
5.建立相关的民族体育竞赛
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大量与之相关的民族体育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有深度的认识。
同时,建立民族体育竞赛,不但对民族体育有规范的作用,可以促进民族体育教学系统地发展,而且对于学生提升民族体育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体育的有效传播。当然,在进行民族体育竞赛的时候,应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立奖状,让获得较好名次的学生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奖励。这样一来,不断有效地诱发学生对竞赛的积极主动性,推动了民族体育在学生范围内的影响,扩
大了群众的知名度,而且强化了中学民族体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工作道路,推进了民族体育的发展。
我国民族体育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民族体育面临诸多威胁。而将民族体育与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相融合,可以促使民族体育向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同时,将民族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识,强化了体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校体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43-02
1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教学信息化的概念起,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占领了课堂,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1]。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显然属于后者,即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
2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处理和管理信息的技术,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2]。世界上最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是美国。美国在其雄厚的经济能力及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基础上,最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完备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施环境,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具备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意识的教师队伍,为美国的现代化信息教学输送了人才,同时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随后,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也相继开展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实践,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优势迅速占领了社会各行各业。教育领域在前期的实践基础上,尝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甜头,现已全面推广。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应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的理念、手段、内容都得到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高校体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众多高校面临体育教师学历低、数量少的窘境,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均有待提高。体育专职教师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体育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差[4]。此外,体育教学内容仍以竞技体育为主,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基本功要求较高,学生难以承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未能改变这个僵局,教学效果难以优化。
4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引导体育教学课件的制作,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应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集体培训,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再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如将某些复杂的动作运用Flash进行旋转、定格,配以文字表述,将枯燥的语言讲解立体化、生动化。教学课件的内容应做到既覆盖教学的知识点,重点突出,又要考虑课件不能过于死板、生硬,避免专业体育术语过多,学生不愿意接受。可以适当添加体育相关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学习热情。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点 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体育教师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内容比较擅长,能够精炼而清晰地讲解理论知识,进行动作示范时也能做到准确规范,学生容易理解,学习激情高,对所学知识或动作掌握快;反之,教师在讲解自己不擅长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将理论知识一语带过,语言不连贯,动作生硬,示范不到位,大大影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不显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比如,教师专业是田径,在准备篮球教学时,对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都不甚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网络下载关于篮球运动的相关资料,再将收集到的资料转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让学生直观地对篮球运动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授课的专业度。将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体育重点、难点教学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高校体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某些复杂的、困难的教学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进行动作示范,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体育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如在讲解“挺身式跳远”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同时配以详细的解说,动作分解、定格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降低教学的难度,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田径项目中的空中动作、单杠的回环动作、体操的平衡跳跃等,还有投掷项目中的用力技巧、跳跃项目中跳远的展体等,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和非常规动作,都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5]。
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拓展学生体育知识的认识面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挂图教学模式,新兴媒体提供的各种国际性的体育比赛,各种竞技与娱乐结合的运动,既能拓展学生的眼界,更能从各种比赛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体育的美与快乐,了解到体育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坚韧不屈的意志的磨练,是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养成,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了解体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的福利。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远程资源库 高校体育教学,同大多数人文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相互交叉,学科间的信息化教学是相通的,因此要善于吸取经验和优秀成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高校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对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自由浏览相关课程,提高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里,增加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卫生知识、生理与心理知识、著名的体育竞赛录像等,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点击,获取大量体育运动的知识量,从体育竞赛起源一直到比赛规则,从长跑运动的极限点到之后出现的肌肉酸痛,从调节比赛失利的心理状况到青春期生理特点,都可以在浏览中寻找到答案。
5 结论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当扬长避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帮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既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又能利用新兴媒体的远程教育作用,拓展学生的体育相关知识面,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符军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8):167-169.
[2]常超.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161-162.
[3]陈清富,陈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7):94-95.
【关键词】高校体育;网络技术;教育
1引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文化、体育教育也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直观、科学以及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中的运用情况
2.1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中的运用效果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的发展,然而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欠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校与实际高校数量不相符。在一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没有建立专门的体育教育部门网页的现象,并且相关部门对其投入的资金不符合体育教学部门网页的实际建立情况。第二,在网页建立的同时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将各项体育项目视频或者课件等进行上传时,其核心内容仍然是教师自身所用的内容,不能够真正的适用于学生现代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使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是仍然被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所束缚,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2.2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要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体育教育中都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以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自主型学习模式主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条件,在编写教学课件以及技术教学规范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能够确保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形式的灵活多变,使其学生能够从中选择或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3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较差
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相同的动作与要求能够将体育动作进行标准化的演示与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不复存在的,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介于此,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安排的流程与要求进行训练,不能够从中选取自身所擅长的学习方法,使其自身的特长与优点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在满足教师对体育动作核心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允许将一个简单而错误的动作来要求学生,导致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时常发生。
3.2对学生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首先,学生的素质要求有所提升。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与中小学生相比相对较高,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休学、厌学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并且都是处于被动型的学习阶段,使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严重降低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的素质要求有所提升。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对教师的现代教学思想要求相对较高,不符合现代我国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以及教学水平的要求。近些年,虽然我国在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但是与现代网络技术教学相差甚远,致使教师仍然选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3.3缺乏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在进行传统体育知识教授的同时,应当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个性以及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教育,从而使其能够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在不断改变学生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在情感与生活方面对学生也会有所改变,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以及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4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中发展的对策
4.1提高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培养
首先,充分培养学生的现代体育精神,改变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实现完整的教学模式。其次,大力推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充分掌握现代流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
4.2进一步与传统体育教学相结合
其一,传统体育教学对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而言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有在尊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才可以将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运用到网络信息教学中,通过两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其二,将两者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并且将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发扬。
4.3加强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正确树立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应当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同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多角度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杰,张庆文,王兴,黄华勇.基于训学研模式的体育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2]杨世木.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3]毛文武,虞丽娟,凌培亮,王杰,梁成军.基于多媒体视频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能力评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4]余胜泉,陶丹.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3).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终身体育 快乐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和素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很重视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中学体育作为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应采取科学,可行性的体育教学。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势在必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观念,正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与体育教学实践中。
1 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
1.1 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体育对促进人体发展,增进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一旦生活在世上,绝对条件就是要身体健康”。如果仅限于在校的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或身体锻炼,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体育教育应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持之以恒的终身体育锻炼。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人们一生中所受到各种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它是当代体育教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理想的人——终身体育者。为此,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对待与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学校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活动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终身体育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消除只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任务,忽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应把运动作为生活所必需的内容之一来理解,把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与学生的未来紧密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脱离学校后仍能自觉地经常地坚持体育锻炼乃至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学校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必经的重要人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手段打好学生的身体基础。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运动技能,从而使学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能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的内容来安排对待。所以,学校体育应成为贯彻终身体育的关键所在。
1.2 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体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立的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
快乐体育的基本含义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交给他们,让他们从运动中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觉性的思想。从心理方面讲,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
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革。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革,这是贯穿于体育教学的主线。传统的体育教育观,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强调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然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终身受益,个人锻炼,社会受益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体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特征。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着重培养学生有自我身体的完美的要求,有终身锻炼的欲望,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具备必要的活动技能及运用技能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2.2 体育教材的改革。①屏弃《大纲》中,锻炼价值不高,花费时间长且较难掌握的教材;②教材内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主要使学生能体会理解,运用,创造,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③按照学生体育兴趣来选择和安排教材;④充分和完善体育基础理论教材,通过与其他学科协作,丰富体育理论知识;⑤通过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使教材更具现代化。
2.3 体育教学结构的改革。长期以来,“四段式”或“三段式”结构象一套模型套在体育教师身上,许多课为了准备部分而准备,为了基本部分而把各部分截然分离。因而,部分与部分之间分明,呆板,对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起制约作用。改革课的结构,首先应对课的整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课看成一个整体,无论如何,都应遵循动作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还应考虑学生心理变化,课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变化。因此,改革课的结构,不在于分成几部分的问题或每部分应怎样做的问题。而应该放在如何使课的结构在施于教材内容之后更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现代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对信息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大多数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设备的组装以及信息体系运行的系统。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还不太普遍,很多高校仅仅针对小部分的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然而,要想使得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效果最大化,一定要将体育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1 体育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模式
目前,随着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手段,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的特征,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教育改革的政策,旨在将高校体育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实现高校体育素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引进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从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当然,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展示出来,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
2 信息化是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应用,直接改变了教育系统和结构,使得教育改革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高等教育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现代的高校教育一定要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高校教育还应该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电子信息的应用,以实现系统化的教育工程,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创造了先行条件。由于现代的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现代的教育更加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实现信息化,因此,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同时,高校体育教学要不断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水平,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现代化功效,积极促进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当然,高校体育教学的设计、管理和实施等环节都应该现实信息化,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 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 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拓展学生思维。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展示体育动作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明确地观看到体育教学中的细微动作,使得体育教学的范围变得更加轻松,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3.2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理解难度。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以前的教育模式也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的要求。因而需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体育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并且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降低。然而,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呈现出来,主要是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3.3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鉴赏观
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鉴赏观。由于现在的高校学生学习压力大,使得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足。但是,一旦高校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就需要更多地观看体育节目和仔细学习。高校体育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一些体育赛事播给学生欣赏,同时教师针对体育视频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只有当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改善后,才能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己纠正体育动作,以改善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族特征
1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大多居住于边远的高山或丛林地区,以狩猎或农事生产方式生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发展,转变为从事小农经济为主的产业,故农耕文化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奠基石之一。由于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地域分割后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世代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而迁址至集中居住,在区域相连、环境相同的条件下相互吸收与同化使群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特有历史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出带有明显地域共性。如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和鄂温克族等民族都能骑马善射,他们以“骑射”列为民族之根、生存之本,将狩猎为生存的技能传承下来。
虽然居住在不同地域少数民族在传统文化特征的内容和形式有一些相像表现,但从本质来说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有着鲜明特点,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居住在不同的少数民族才能够发展风格各异的多元化体育文化,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在各民族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浓缩而独特的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如满族的骑射、蒙古族的摔跤、达斡尔族的曲棍球等体育项目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少数民族所需的技能技巧,这些体育项目在各民族间和现代体育竞赛中广为流传,说明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
2体育文化的民俗、民间特征
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形成了原生态的自然特性。这些居住偏远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掺杂点现代体育文化的因素,使民族体育文化的原始性和现代性得到了展现。曲棍球是达斡尔族最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历史悠久,一直流传在达斡尔族人民中间。达斡尔族人从小孩就开始玩比较轻有弹性牛毛沾上水团的软球,到了成人玩的是硬球,用杏树根块削成的,坚硬,耐打。场地跟足球场差不多大小,两端分别竖起两根棍子作门柱,比赛双方各11人,1人守门,2人后卫,其余的人进攻,用带拐子的木棒运球、传球和击球,将球打入大门为得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现在曲棍球作为奥运会比赛的项目,人们从游戏的玩耍到正规竞赛可以看出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及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体现了健身、娱乐、教育、政治等多种功能及民族情感和价值取向。
少数民族民俗、民间体育的起源都在边远山区的田间地头或山涧林地,人们利用劳动之余使用生产生活工具自娱自乐、因陋就简的进行体育活动。这些简便而适用的体育文化健身项目非常适合民间体育开展和普及,如摔跤是很多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项目,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和鄂伦春族都有摔跤活动。在地头休息或夏日游玩时,没有规范的活动场地,也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摔跤的动作技法也不是很规范,但是都能展示本民族的特色。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性特征不是哪一个民族所独有,而是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相同所共有的特征。
二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娱乐特征
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娱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具有节日集体娱乐和竞技比赛色彩,但从整体上看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大于竞技性。在黑龙江省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节日之中,依靠民间赛会和节令活动得以开展,依附民俗习惯得以沿袭。
1节日娱乐特征
少数民族集体娱乐特征是以体育比赛和文艺表演形式展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娱神和自娱。在少数民族众多节日里,集体娱乐活动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色彩,活动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连。虽然各民族的节日民俗从纪念意义和活动内容上不尽相同,但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节日民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欢庆丰收、欢度佳节将娱乐寓于体育之中,增强欢快的氛围,推动了民俗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互动发展。
在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集体参加的活动占绝大多数,往往是一个乡镇或者乡镇共同参与抗性的项目。另外,在祭祀、庆典中也以巫师为导师传授某些技能,传授礼仪习俗及部落历史知识,而下一代也会自觉地或在督促下进行模仿学习。这种教育是部落下一代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家庭娱乐特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一种血缘关系的亲情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的终身教育。家庭是人出生的地方,也是居住成长的地方,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从出世首先迈进的是家庭,第一个老师是父母,所以,家庭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少数民族家庭也非常讲究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少数民族家庭体育的内容可谓丰富多样,只要有利于孩子成才的体育活动都可采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来源于生活,具有简便易行、娱乐性强的特点,还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家长在劳动之余或闲暇时同孩子们做体育游戏,这样既增进了亲情,又发展了孩子的运动能力。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都涉及家庭生活劳动的内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擅长和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进行本民族的体育游戏活动,配合社会和学校完成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特征
1体育文化的时代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经过了漫长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过程,形成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色彩。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各民族人们观念的转变,使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受到一定冲击,传统体育的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如骑马是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最擅长的传统体育。但是,现代的马上技巧运动是马术运动中的一项技术和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它不但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乘马技术,而且要在时速50至60公里高速奔驰的马背上能够准确优美地完成各种动作。因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熟练的骑术和一定的体操基础,还要很好地调教好所骑乘的马匹,做到人马协调配合。马上技巧运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不断得到发展。
现代与传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总体趋势所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必然产生新的文化结构。因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以自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为基础,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吸收现代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相融合的现代文化模式。
2体育文化的竞技特征
在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依附民俗习惯得以沿袭,逐渐由娱乐化朝着竞技化和表演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定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黑龙江省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届全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0年7月黑龙江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佳木斯市成功举办,本届赛会设竞赛项目9大类共33个小项,表演项目20个。全省13个市(地)、省农垦总局、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等15个代表团,共75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加了本届运动会。创造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及参赛队伍和人数最多的一次赛会,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基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会,往往是一个乡镇或者乡镇共同参与抗性的项目。这些活动大都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以增强欢快的氛围。同时,还有许多的体育和文艺表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如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总之,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过历史传承和发展,已经内化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这些特殊内容是由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因素所造成的,其表现出民族历史文化群体共有与现代体育文化共存的综合特征,蕴含着民族文化特征的不同精神形态。在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上都能反映出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因此,整理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梳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加强民俗体育发展的理论创新研究,对增强民众体质,美化社会风尚,传承、沿袭具有深厚传统的文化将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井方,吴瑶.关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2).
[2]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3]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