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第二课堂学期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学期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课堂学期计划

第1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第2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制订与护理专业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第二课堂虽然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但还应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同时要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所以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应结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来制订。第二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根据第二学期医学基础课程的专业课程来设置,校内增加了营养学、康复护理等选修课,校外让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和普查、康复护理等义务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形成优良的医德医风,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树立白衣天使形象。这种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的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由“师本教育”逐渐到“生本教育”,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将第一课堂的指导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用性、趣味性、多样性和文化性原则设计。实用性原则就是指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要求,同时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以就业市场、社会需要为导向,真正实现学有所用;趣味性原则就是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多样性原则就是指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2]。如化学课程中,课堂学习“丙酮的性质”后,改革实验内容,指导学生采集自己的尿与糖尿病患者的尿进行实验对比,让学生学会诊断糖尿病。同时,将教学内容难易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对部分学生讲授血糖测定和糖尿病的病因、外观表现、饮食调养、治疗方法等。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设计和开设的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学习的课程,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他们不同的爱好和特长,以挖掘其潜力。如带领护理专业学生到社区福利院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前,利用班会进行各种活动内容的讲座,并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练习,然后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分为生活服务组、陪老人娱乐组、保健指导组、健康体检组等。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情绪和态度,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适时调整参加活动的人员,活动指导教师要确保学生亲身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以达到“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超前、推后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可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对化学课程进行“实验先行”教学改革,先进行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实验,再到第一课堂进行理论升华;又如根据各种疾病的特点,把专业课教学和临床护理、医学诊断、防病控病密切结合,将理论讲授和动手操作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医疗场所,与学生一起深入其中,边观察边讲解,看疾病的症状、体征等;再如根据季节发病率,打破教材顺序,及时到教学医院进行讲解并从中找出诊断依据或护理要点,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与疾病的发病时间相适应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转变教学理念,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巧设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PBL教学法包括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如教师在讲授护理专业医用基础化学课程“致癌烃”内容之前,教师提前一周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通过报纸、杂志、相关书籍及网络),认识常见的致癌物及其主要存在形式,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课堂中再由学生选出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又如在内科护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案例分析法是由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做案例分析。而P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使学生投入问题中,以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第一课堂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第二课堂活动场所和基地我校为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各社团、各兴趣小组配有固定的教室,选修课程和讲座也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室,护理实验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对进行第二课堂教育改革的班级还设有校外固定活动的基地,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院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院等活动基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社区护理角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牢固了专业思想,培养了其就业能力,同时又符合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3年)》中江西的试点任务: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

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改革护理专业学业成绩考核和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各学科的成绩不仅要看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表现,还要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教育评价体系,把第二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与第一课堂中的表现一起计入学分,以此激励学生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如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态度进行德育加分,若进行环保宣传则在化学课程中加分,若进行健康指导活动则根据内容在相应的学科如预防医学、老年护理等课程中加分,从而客观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状况。

第二课堂改革的实践

我校某班志愿参加第二课堂改革活动的人数有48人,占其班级总人数的80%,并且在校两年内坚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护理院开展的活动,各项活动均受到社区的好评,并被本市电视台报道过。活动的学生主要组织者谢琳同学在医院实习期间因组织观念强、工作态度好、沟通能力强多次受到医院表扬。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两年内全部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目前大多数已成为医院或社区护理技术骨干,且大多数学生已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

第二课堂教育的改革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提高了学校知名度,推动了我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实现了中职教育创新目标。

第3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模式,从教学设置、组织和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地组织管理,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是蕴藏体力和智力、现实和未来的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二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外教学,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深化、拓展和延伸,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

2.1教学设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计划和设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现实中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赛、演讲会、专题论坛、对话等活动,通过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碰撞,辨明是非曲直,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针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可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指导活动,既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又可为大学生道德问题提供预防作用;为使大学生消除对第一课堂正面理论引导的疑惑,更全面地了解国情,可以组织社会调研,使大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调查,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总之,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科学计划、精心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

2.2组织和管理。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非一分为二,各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交叉进行的,因此,“第二课堂”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活动必须置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在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为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依照课程的基本理论确立调研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深入机关、下厂、学校、街道、乡、村等围绕调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为确保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制约理论教学结束后暂不给学生记考试或考查成绩,而将该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放在下一学期,待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教师批阅后,把调研报告作为评定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项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考查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仅搞活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学生们在调研中对所调研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教与学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真实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学生返校后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的调研报告也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社会实际材料,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安排和严格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3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评估及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和评估程序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估;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构建迅捷畅通、灵敏准确的反馈机制,以便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及行为,以及就业后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等有关信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握有关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优的育人效果。

2.4“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理论层面的问题,可以案例讨论、辩论赛、演讲会、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方式;就社会实践层面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智力扶贫、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4.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典型案例选取、案例下发、学员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汇总、课堂交流,思想碰撞、教师总结等程序。在案例讨论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我是如何理解的?”和“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的答案必须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因此,案例讨论比仅仅看教科书,听教师课堂讲,更加生动、真实,便于理解。

2.4.2情景模拟。这是一种由老师围绕教学目的,设立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活动。情境模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真实、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跳出自我,看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解开自己认识上的疑难,矫正自身的不良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地看问题,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教学,包括以下6个环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必要情况下准备模拟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交流和教师讲评。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应的模拟活动,同时要熟悉模拟事件发生的一般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拟教学情景,还应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

模拟教学法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目标上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结论的知识再造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学以致用式)。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角色模拟法、决策模拟法等。角色模拟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新情景,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模拟教学活动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而努力。

2.4.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学生将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评出等级,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社会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在老师帮助下,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特点、一般过程和调查的技巧等。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现实的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而不是把第二课堂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现在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欠缺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奖惩,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学的报酬应与第一课堂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4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如何开辟第二课堂。我们的思路是:

一、成立兴趣小组。号召学生自愿参加。引领学生进行活动,最终达到学生自觉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向自己的爱好学科多用功钻研,以求发展。学校牵头成立兴趣领导小组,各科的科任教师就是各兴趣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具体可分:语文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化学兴趣小组、历史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对学生的要求是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对这些人也应有要求,有具体的目标任务。比如要求每个兴趣小组的科任教师(主要负责人)至少招收3-5名学生。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开展活动。要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兴趣小组要有名称并定活动次数。在活动中注重抓学科特征。并能将其特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把这个第二课堂开辟出来,学校加强领导。予以支持,积极鼓励,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锻炼,每位科任教师能培养出四五名向专业学科发展的尖子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钻进去,陶醉在自己的爱好之中,将这些学生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他们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二、不要侵占师生的正常上课、休息时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贵在坚持,培养习惯,形成自然。辅导的_内容,可讲某一知识点,布置点任务,下次检查。但教师必须要有计划。给学生讲什么,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能明确自己如何在这科上向前发展。教师既要会培养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还要给学生指出清晰的道路。让他们沿着这条轨道努力奋进。

三、作报告,办讲座。聆听演讲。调整学生听觉,转换学生听课环境,营造与课堂不同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气氛中的听、写能力。

每个学期请有专长和造诣的专家作几场学术性的报告,举办数次专题讲座。也是开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融入大课堂,转换视听角度,感受听报告、听讲座、听演讲的韵味。领略不同讲演者的气度、风采,鉴赏专业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领域。放眼知识视野,引领学习方式方法的思路。开发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在大的课堂里。不同的场合上,特别的氛围中聆听、笔记、思考等诸多能力。如果把这些第二课堂的阵地真实地开辟出来,并能牢固地坚持下来,将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5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军队院校;素质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深入推进,部队后勤对学员的综合素质与任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培训目标、培训任务的新变化,培养适应现代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初级后勤人才,已成当前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展现学员特长,推动第一课堂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大舞台,是院校教育中促进学员素质形成的最佳练兵场。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引导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作为进一步促进军队院校学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1 科学设置第二课堂内容,夯实活动之“源”

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时,应根据学员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任务、专业技能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使学员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参与第二课堂内容。首先,设置的内容应贴近军队任职需要实际。要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并自觉参与进去,所谓贴近实际,就是尽量与第一课堂知识相吻合、相适应,达到有效消化和巩固提高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真正让学员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消化和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要让学员在第二课堂中找准切入点,弄清知识点,真正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和运用到工作中去。其次,设置的内容应形式多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具备普及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群众性,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应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工具,强化活动效果,广泛开展学员喜闻乐见、积极、健康、向上和高格调的活动。要积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尤其是尽量给予他们有利场所和自由发挥个性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再次,设置的内容应着眼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行拟定计划,自行组织评定,自行讲评,自行对活动结果实施奖励,真正使学员掌握开展活动的方法,提高组织指挥和管理部队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员的兴趣和爱好,给他们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素质。要让学员学有所成,真正在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 严格落实各种制度要求,夯实活动之“绳”

各种制度和规定是第二课堂发挥其功用的重要保证和准绳。只有通过严格的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一,要做好统筹工作,科学制定与第二课堂活动有关的规定。在计划第二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学院、系、学员队的实际,尤其是学员各阶段学习训练任务的不同,制定好相关制度,统筹好相应时间,做到每日有安排、每周有活动、每月有竞赛。要注重选拔有特长的学员成立计划小组、评定小组,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时既能公平、公正又能提高能力,使活动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制定好第二课堂的奖惩制度,奖惩要与学员学期成绩、素质评定、评功评优、入党分配等挂钩。第二,要加强管理,严格抓好各种制度的落实。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引导,真正从学员素质提升这个利益出发,加强宣传;要做好监督检查,领导通过到场检查,一方面可起到指导作用,监督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起到鼓励学员、和谐官兵关系的作用,领导参与和指导能够使学员积极性和热情更加高涨,尤其是提升学员的关注度;要提升执行的科学性,对计划小组、评定小组要教育他们在学好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计划与评判方法,讲原则、重标准,使他们在组织和评判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序有效;要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每一名学员的个性与专长,激发参与意识,提高其能力素质。同时还要教育学员能够正确处理第二课堂时间安排的矛盾关系,在制度规范的情境下,当其它工作与第二课堂活动发生冲突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调整,使学员能够既按抓制度落实,又不影响其它工作。第三,正确实施奖惩,激发学员活力。有效的奖惩机制是提升第二课堂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一是对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中指挥得力、方法有效、创新意识强的学员以及最终评判名次较好的学员和集体要给予适应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适度的物质奖励,如在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党员和毕业分配时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故意滋事,扰乱活动正常秩序的学员要实施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处分。应注意在实施奖惩过程中各级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做到通过正确的实施奖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鼓舞斗志,激发活力。

第6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学生特殊性

1.缺乏自律,学习意识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院录取控制线低于本科二批录取线,学生多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虽然有国外学校合作背景,但是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高,且水平差距大,为教育教学共组带来一定的压力。

2.生活优越,心理素质弱: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的学院收费较高,录取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在加上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的呵护多,自我意识强,自立和自理能力差,在社会交际、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引导。

3.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招收的学生多数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文体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表现欲望强,对集体性的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语言表达、活动组织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理想远大,生活定为高:中外合作办学的部分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不少家庭愿意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的期望,渴望成功,因此他们很注重个人的发展,远大的理想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如果利用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2).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第一,第二课堂改革是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传统教学中第一课堂多以理论灌输为主,难免枯燥乏味,而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间接获得新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第一课堂进行升华与延伸。第二,第二课堂改革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品格完善与健全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对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第二课堂改革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中外合作办学追求的目标,其与国外学校对接的优势有利于吸取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开展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教师、学生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重视。传统教学将注意力多放在第一课堂上,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教学设计都予以倾斜,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在整体上未纳入正规呃年度专业培训计划,没有按照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科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认为学生第二课堂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群体性活动,存在随机性强、受客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其次,行动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积极。受思想重视程度的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开展次数有限,规模上多以学校、学院举办的活动为主,以系、专业、班级为主的活动较少。时间上多以学期为界限,具体到每月、每周的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多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为主,达不到第二课堂开展的全员参与目的。最后,形式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丰富。受第一课堂教育模式影响,教学内容的被动性选择使得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受到限制。当前第二课堂的许多形式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等,没有紧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抓紧一条主线:即将第二课堂教学同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如何将第二课堂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第二课堂只是单纯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活动的模式,以就业升学为目的,突出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应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原则,同时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成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突出两个主体:即重视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两支力量之一,是第二课堂改革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二课堂是辅导员教师的主阵地,辅导员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党团组织、班级和社团等组织来进行,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有凝聚力、工作扎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第二课堂活动得以有声有色开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他们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3.坚持三个结合:首先,坚持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树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育人观念,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一体化课程体系,健全系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分学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两个课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次,坚持与社团组织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可在各个环节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创新等能力,同时社团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开展的领域。最后,坚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第二课堂改革要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强调学习的实践性,专业的知识性要不断拓展,专业内涵要不断深化。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专业知识的二课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7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美术;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44-01

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

幼师美术第二课堂,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美术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美术课程的延伸,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创新,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系列开放性的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流教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愿适时选择分出美术特长班、普通美术班和对口专业美术高考班,由学校组织美术教师对学生实施分流教学。普通美术班旨在补缺,培养兴趣,每周进行一次辅导;而美术特长班一周进行两次辅导,主要加强绘画基础训练和手工制作、幼儿园美术课设计等。目的是提升兴趣,发展专长,为以后适应幼儿教学。对口专业美术高考班,开设对口高考考试科目,一周多次辅导。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口高考美术专业过关,争取考取大学。实施分流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帮助生命正常的成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专长。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见下表:

注: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

2.美术特长班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二、三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3.美术普通班主要针对在美术必修课考试中没有过关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刚开始2个月开设。

4.高考辅导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夜自习、双休日时间

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中的美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生活就是一本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和美。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采撷生活中美的花絮,呼吸浓浓的花香,让美术点缀并诗化我们的生活。因此,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即一是教师把生活引入第一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体味生活中的美术,表现生活中的美术,如,教师运用语言、实物、挂图、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把自然之美、生活场景搬到教室;我们还可以借助美术特征,根据幼师生特点,融合时代精神布置教室环境等。二是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走入生活,进入第二课堂,如校园、景点、生活小区等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到生活实践中学习,感受、体验、欣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从而去创造和表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第8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以赛促学;第二课堂;开放性实验室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第二课堂活动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自愿以多种形式获得知识与信息, 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 形成特长, 陶冶情操, 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 并从中受到锻炼的活动过程。因此,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它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为起点,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为特色,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各级各类电类比赛比较多,而比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把比赛和第二课堂建设结合起来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以赛促学”为切入点,以高职电类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为落脚点,探讨如何以赛促学开展高职电类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创新实验实训室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能吸收和培养一批优秀学生,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 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在调查的基础上, 先探讨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内涵, 进一步明确它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找到“以赛促学”开展高职电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实践, 如果效果运用的好,还可以向其他院校的电类专业推广,也可为其他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提供借鉴。

3 创新与实践

3.1 赛学融合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

赛学融合是指竞赛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主要做法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就是将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建立一门独立的课程叫《电子设计与制作》,把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纳入到教学计划,分两个学期开设,共计6学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上课,主要内容就是培训竞赛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学院规定学生毕业需达到8个选修学分,因此竞赛学生选修该门课程既可以提高操作技能,有机会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同时又可以获得学分;对于指导老师来说,既是选修课教学,又是竞赛技能培训,一举多得,对学生对老师都是双赢。

第二种形式就是“以赛促学”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体现竞赛性。《电子设计与制作》在教学上设计竞技性的项目,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这种形式适用范围较广,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考虑竞技性对抗项目的设计,鼓励团队成员的合作,营造团队间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省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 利用课外活动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进行较系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并且利用暑假, 集中精力开展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

3.2 建立创新实训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大学生毕业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大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 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创新实训室, 并提供了一些设备, 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实训室完成设计、动手实践等。

3.3 建立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为了能让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等,建立了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训基地面向学生开放,既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使学生实现自主训练,完成实训项目;实训基地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技开发及竞赛培训创造条件;在时间上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并完成预约申请,就可以到实训室进行训练。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作用

教师挑选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经常性在学校、进社区开展技术咨询和家电维修活动, 受到同学、社区居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 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的成员还要将在《电子设计与制作》中完成的作品挑选一到两件作品在学院展示,介绍给全院师生, 既给学生增加了新的动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3.5 利用网络课堂拓展实训空间与时间

利用《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光伏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实践》院级精品课程的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及操作过程电子化,对学习的有关过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在网络上共享,利用Multisim、Proteus等仿真软件来构建虚拟实验,不仅可以节省经费、扩展实训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研究总结

经过 2 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4.1 构建了以赛促学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模式

以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 利用课外活动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该模式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赛学融合,以选修课的形式将竞赛培训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学生选修课程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参加比赛,又可以获得学分,学生积极性较高。对于老师来说,该模式为选拔培训竞赛选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模式使第二课堂成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第9篇:第二课堂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第二课堂

引言

由于近些年来,随着高考生源的不断萎缩,加之三表本科院校的竞争,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入学普遍成绩低、普遍较差,掌握的英语知识片段性很强,缺乏对整个英语语法的体系的认识,对于英语的学习普遍缺少兴趣,在课堂上不能注意听讲的现象很普遍,课堂教学效果差。英语第二课堂一般是指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计划和组织内容丰富,方式方法多样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化,主动的学习,它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能为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实习、实训、课外活动较多,在时间上难以实现有效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目前网络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不断成熟的情况下,引入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传统的第二课堂带来的时间与空间的不足。

一、开展英语网络第二课堂的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英语第二课堂环境建设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部分。自从上世纪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到外语教学以来,不但改进了目前教学手段,而且更改变了教学理念。支撑计算机技术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是交际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交际教学法源于人类语言学家(诸如,Hymes,1972)和弗斯派语言学家(Halliday,1973),他们认为语言最重要且首先是一种交际体系.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目标语的交际能力. 语言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意念和社会功能,而不仅仅是语言结构. 学生有规律地在小组或者俩俩活动中进行信息差意义传递(如果需要的话,亦可进行意义商讨)活动. 学生经常从事角色或者课本剧表演,以便使自己的目标语使用适宜于不同的社会语境。[1]课堂材料和课堂活动常常是真实可信的,以反映现实情景和生活需要。技能一开始就应该是综合的;特定的活动可能涉及读、说、听,也许还有写。[2]老师的任务主要是促进交际,其次才是改正错误。所以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模仿、操练、交流从而获得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3]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论是交际教学法还是建构主义教学观都认为实践是语言学习的有效的方法。实践的内涵很丰富,而课堂实践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两方面都很有限,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均难以落实,学生的认知原动力难以开发,因此迫切需要课堂外一种学习模态来补充,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环境便应运而生。

三、基于网络的英语第二课堂的特点

1.突破时空限制,全面参与

传统第二课堂部署无计划性,活动不成体系。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很难完全考虑学生的诸多个体差异,也无法顾及英语学习阶段性、系统性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展一系列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时,如:英文演讲、英文卡拉OK、各类英语竞赛,活动内容和形式仍是“一刀切”,参与者多是英语成绩较好,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强或性格外向、胆子较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职能被动地担当观众的角色。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开展内容和模式相同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象较常见,这种“大帮哄”、无层次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安排很难实现第二课堂的效果:有的学生因知识和能力尚未达到而无法有效开展;有的活动又因低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达不到锻炼和提高的效果,最终使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网络环境第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避免遭受尴尬和难堪,消除拘束感,提高了参与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中,学生可以塑造新的隐性身份,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大胆发言,平等地参与到各种交流中,从而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解决时间与场地的不足,可以从容、有效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2.丰富与趣味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对于学习过程至关重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建议中就提到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学生就要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心理素质。[4]心理学家Todd Combs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教授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要求,使他能在知识、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5]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利用音频、视频、图片于一体的CAI技术,用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代替抽象、枯燥的语言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参与,并使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下,通过设定主题,相互交流,激活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做到学用结合。[6]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选用用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多媒体英语材料或课件帮助自己学习英语。比如,在学生的词汇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设定某单词主题,首先要求学生尽快地在头脑里搜索已有的词汇知识,找出任何与该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输入到网络平台中。系统可以把与此主题有关系的词汇进行汇总比对,给出分数,并对一些闪光词进行特别提示,要求学生进行积累,教师在事后应当对此主题进行点评,真正达到网络与教师各尽其责,而且实现了师生交流,互通有无的效果。又如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学生可以到网络第二课堂自由选择视听材料,如英文对照故事片、英语教学片、英文歌曲,英语新闻等,寓教于乐。另外可以通过平台控件进行听音、仿音等练习,并可以实时的打出分数、自动记录每次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借助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造仿真的教师环境,使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课堂的存在,减轻了网络带来的封闭感。学生甚至可以使用IM(即时消息)软件,与人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提高英语实际使用和操练的积极性。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情景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具有健康情感的人格,实现学习主体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3.网络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成功建设语言学习第二课堂环境对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即是对目前高职英语有限课时的补充,也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是随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这一技术对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网络维护水平、甄别网络当中海量的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英语材料,剔除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有很大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新,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先进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学习和掌握,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设计、组织、管理网络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学院的师资培养有很大好处。

三、结束语

基于网络开展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弥补传统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不足,给不同英语能力、性格特点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使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对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Hymes D ,1972,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2]徐蔚,2010,浅探商务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使用,新课程研究.

[3]Larochelle M ,2009, Constructivism and Education .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