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天南贡品范文

天南贡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南贡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南贡品

第1篇:天南贡品范文

这不,一品鲜山东济南的加盟商任永,就是凭借一品鲜的烩面项目,轻松实现了自己的创富人生。为了了解详情,记者于2012年2月9日下午15时45分,拨通了任永的手机,对其进行了电话采访。

用服务和口感征服加盟商

一品鲜技精味美堪称一绝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任永,今年正好34岁,1978年生人。在投资经营一品鲜之前,曾在济南含章印务靠打工维持生计。任永说:“那时单位效益特别不好,一天累得够呛,工资还不高,家人都劝我说,要不就别给人打工了,自己找点项目做做不比上班少赚。”于是,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任永开始购买财经类的报纸和杂志,在上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任永在河南上的大学,所以他对河南面食的印象格外深刻。在杂志上,他看到很多媒体对于河南荥阳一品鲜面食加工项目的报道,于是萌生了加盟一品鲜,自己创业的念头。2008年,任永趁着五一长假,亲自跑到河南荥阳一品鲜加盟总部进行实地考察。一品鲜总部的王威总经理,亲自开车带着他参观了厂房、加工车间以及销售门市。任永被一品鲜正规的生产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所征服。他说:“我当时就想,选项目,一定要看总部是否正规。要不就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售后可言。但自从参观考察了一品鲜的车间、厂房,听了技师跟我的介绍以后,我对于他们的服务是非常满意的,对于未来的合作也是十分有信心的。”王总看出了任永仍有些犹豫,于是就派工作人员,专门给任永煮了一碗自己刚刚加工好的面条。

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任永说:“报道上说一品鲜的机械面,可以媲美手擀面,如果不是亲口品尝,我打死也不相信。一品鲜的面条筋道不说,而且易煮易熟,不糊锅,不浑汤。吃完面条,我就打定了加盟的主意。”

毕竟投资对于任永这样的工薪阶层来说不是小事,于是他回到济南,把参观和考察的情况,一一讲述给家人听。经过商议,家人一致认同任永选一品鲜面食加工项目进行加盟。于是08年6月初,任永再次跑到河南荥阳,当场交纳了加盟款,并留下进行了为期5天的技术培训。眼看着机器已经运到了济南,任永在家人的帮助下,马上找了一处加工门市店。7月初,他的一品鲜面条加工项目,正式落户山东济南。

精明小伙巧营销

每天工作两小时轻轻松松把钱赚

任永,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他经营、投资都动脑子,绝不蛮干。任永说:“王总也告诉过我一些经营方法,比如开店直接销售啊,或是搞批发送货等等。我觉得这些经营方式适合夫妻店,我还是单身,一个人开店越简单越好。我对于一品鲜的面条口感有信心,我觉得好东西到哪都不愁市场,于是我就拿着几盒加工好的面条,找到当地比较有档次的火锅店去跟他们谈合作。”

记者忙问:“起步之初不容易吧?你是咋说服人家火锅店进你的面条,你又是咋和人家核算的呀?”任永说:“做什么买卖都是头三脚难踢,市场一旦打工,老百姓一旦认可,生意就越来越好做了。起初,这些大店的老板很抗拒,但我坚持,坚持让他尝完我的面条再说。可能是我的执著打动了他们吧,凡是尝过我面条的火锅店,都成了我后继合作的供货单位。其中最成功的一家火锅店,当数顺风肥牛,他在济南所有的连锁店,用的都是我的面条。一盒面条(一斤装)在菜店或超市批发,零售价都不超过三四块钱,但在火锅店,一盒却可以卖到十块钱以上(半斤装)。我和火锅店五五分账。这样我一天只需工作二个小时,加工上百份面条即可,一天净利润轻轻松松就有三百元入账。我知道自己还没怎么吃苦,如果再努力点,利润估计比现在还好。我这个人知足,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太辛苦。生活嘛,得能挣会花,学会劳易结合。”

听着任永侃侃而谈的生意经,记者心中良多感慨:“这年头,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要卖不出去产品的人。任永用他的聪明智慧,完成了一个人的轻松创业,发财致富的别样人生。”

相关链接:荥阳一品鲜第三代成型机,是一品鲜总部几经升级的改良新机型。

不但坚固耐用,而且性能优良。刀具更换起来更加轻松、便捷,仅用几秒钟就可完成,更换刀具的机械部件配有安全保护装置,完全隐蔽在机器设备内部,排除了诸多安全隐患。第三代成型机通过更换不同的刀具可以生产烩面坯、拉面、抻面坯、拉条、刀削面、饺子皮、贝壳面、螺丝面、普通鲜面条等30多种产品,所出产品宽窄、薄厚、粗细、长短、圆扁可随意调节,成型机一次成型,定量切断包装、带有成品面重量记忆调节锁定功能,常年无需调试,人人都可操作,所出产品每斤重量精确一致,无需斤斤称重。

【相关链接】

郑州市一品鲜食品机械厂

一品鲜食业·项目管理总部

一品鲜直营店地址:450100河南省荥阳市兴华市场东南出口路西5号

电话:0371—6468109513938254385

传真:0371—64675981

短信接收:13938227535

QQ客户服务:345839321

网址:省略

第2篇:天南贡品范文

“太和饼”为宫廷常备养生佳品,本方可见《清太医院秘录医方》。

制法:

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2两4钱,炙甘草12钱。

上药共为细末,用老米饭干1斤,蜜糖为小饼。

用法:

日服1饼。

功效:

健脾和胃,益寿抗衰。主治脾胃虚弱。方中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均为健脾益气佳品,其中芡实兼有固涩之功,茯苓兼有利湿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气利湿邪,颇有配伍之妙。

乾隆与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分布在河北、山东及津京地区。其光亮美观,汁多味甜。过熟的枣果,掰开时拉有黄丝,故名金丝小枣。

山东乐陵的金丝小枣,果肉肥美,甘甜清香,金丝绵长。其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

当年,有御医呈献乐陵金丝小枣,乾隆皇帝食后倍加赞赏,亲书御赐“枣王”牌匾,并选为贡品,年年贡送皇宫。

清代诗人吴泰庞曾在《同登乐陵城晚眺》中写下“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佳句。

制法:

可作枣干,或配料熬粥。

用法:

可鲜食,或食粥,每日适量。

功效:

开脾润肺,舒筋活血,散淤生新。乐陵金丝小枣具有丰富的营养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有“活维生素丸”之称。此外,还富含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钙、磷、钾、铁等元素以及芦丁等医用物质。常食之,有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失眠及高血压等症的功能。

神仙饵茯苓 延年不老方

本方可见明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撰的大型医学方书《普济方》。

制法:

白茯苓、白、松脂各适量,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用法:

每服1丸,每日1次。

功效:

健脾利湿,清热明目。主治脾虚便溏,头昏眼花。《普济方》说,服此药“百日颜色异,肌肤光泽延年不老。”

宋宫菖蒲桂心酒

本方可见北宋末年宫廷主持医家编纂、以宋徽宗名义颁行的《圣济总录》。

制法:

石菖蒲、木通少许,桂心、磁石各3钱,防风、羌活各6钱,白酒1斤。

将石菖蒲以米泔水浸一宿后烘焙,桂心去粗皮。上6味药,共捣碎,白夏布包之,置于净器中,倒入白酒浸7天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少许。

第3篇:天南贡品范文

摘 要:即便是在时代变迁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会运用民俗事物来做设计装饰的亮点。可是对于石狮子的历史渊源却所知甚少。作为现代设计中,民俗元素运用最多的石狮子而言,其历史的探究应继续持续下去。通过实地考察及书籍的阅读,从中找寻到研究结果加以总结。

关键词:石狮子;建筑;园林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90-02

每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时候,不经意间总会在门前发现石狮子的踪影。它们形象各异,一左一右。即便是在不同的城市,天南海北,石狮子却总是镇守在门前。于是石狮子从古至今延续着它的威严它的职责。

1 狮文化的起源

狮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最初生长于非洲,在印度亚洲也有栖息生存着不同种类的狮子。为何产于外国的狮子会在中国的文化中出现?并且会出现狮子的崇拜延续着狮子的文化呢?直到今天我们仍会在许许多多的地方看到狮子的踪影。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文明的渊源发展及传承。而狮文化在中国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穆天子传》曰:“狻猊”野马,日走五百里,食虎豹。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穆天子传》是一本记录了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全书有六卷,此书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尔雅・释兽》中也谈到:“狻猊如猫,食虎豹。”郭璞也注曰:“即师(狮)子也,出西域”。《尔雅》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传说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总之,《穆天子传》、《尔雅》都是以中国西部地区为背景的传记,所谈论的也都是最早先秦时期关于狻猊的记载,即当时中国最早的狮子。《本草集解》里面也对狮子作了解释,“狮子出西域国,壮如虎而小,黄色亦如金色猱狗,而头大尾长,亦有青色者,铜头铁额,锯齿,弥耳,昂鼻,目光如电,有彤髯,牧者尾上茸毛大如斗,怒则百兽辟意,其乳入牛马乳中,皆化为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西域畜之,七日内取其未开目者调习之若稍长则难驯矣。”可见狮子的性情暴戾难以驯服。

要说狮子的来历,不得不谈到佛教。在《灯下录》中: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可见狮子在佛教中有相当的地位,佛的坐席也称作“猊座”,“狮子座”等,意指高僧之座。据《大智度论》卷七谓:“佛为人中狮子凡所坐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当佛教传播到中国后,都把菩萨佛像的基座称作“猊座”。

汉代当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也开始了频繁的来往,对于西域的环境贸易等都有了较多的认识,由此发现了许多中国本土所没有的动物如狮子、符拔、犀牛。《汉书・西域传》云:“乌弋地暑热莽平……而有桃符、狮子、犀牛。”荀悦《汉纪・武帝纪》上也记录曰:“乌弋国去长安万五千里,出狮子、犀牛。” 乌弋即内今阿富汗境的赫拉特,处在中亚南亚之交,这一地区今日还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狮子的重要栖息地和保护区。由此往后,从西域进贡而来的狮子,便频频出现在了《后汉书》中。曰:“章和元年(公元78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狮)子。”、“章和二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扶拔。”等等这样的的记载。东汉顺帝刘保在位时,疏勒国(今新疆之喀什噶尔)国王派遣使者到洛阳向我国进贡,贡品中就有狮子。当时的顺帝看到这头威猛雄壮的猛兽时,心里感觉新奇,随即命让人将狮子关置在牢固的铁笼内,放在御苑内并让当朝大臣们一同观赏。

东汉已是封建社会的尾声时期,人们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希望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当时光武帝刘秀在位,他对内释放宫女刑徒,对外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等政策实施,再加之“丝绸之路”的开辟,印度、波斯等国家的商品及艺术文化都与我国交流往来,渐渐西汉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国富增加奋发向上、具有一丝浪漫色彩的精神面貌。其间东汉时期的墓室内墓壁的雕刻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大肆发展起来。它的出现不但体现了当时东汉国民的精神面貌也提现了艺术雕刻家的艺术水平。这是中国第一代狮子的艺术形象,也因为雕刻艺术的蓬勃发展而出现。

2 石狮外观的演变

东汉时期,因为狮子并非我国产物,而被人们将它视为神兽。人们以为狮子会吃掉百兽之王老虎,对于狮子的形象便更加凶猛。当时石狮的样子看上去更像虎,和虎比起来会更大些,造型上其给人感觉雄壮大气有气魄。时代更迭到魏晋南北朝时,雕刻石狮的艺术风格演变成追求一种气势上的发展,这种发展尤为明显。雕刻匠人们更注重石狮的神似,石狮子开始出现更多的细节。头部开始有了后市的鬣毛,胸部出现宽厚的胸肌,形体上强健肥硕,线条也流畅起来。此时狮子的雏形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狮子的样子了。

唐代是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达到兴盛的时期,石狮雕刻也不例外。石狮雕刻此时也达到了它最兴盛的时期。艺术风格不再是从神上要求相似,对于形的要求也格外严谨,所以石狮的造型开始走写实风格。造型也不再是单一的行走式,逐渐演变成为蹲坐式呈三角构图。石狮子的造型完全中国化了,因为运用了传神的创作方式,更强调石狮子内部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内涵。石狮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体现盛世之朝的霸气和神气.由此螺鬣成为中国式狮子的明显特征,为后世所沿袭。

宋元时期,石狮雕刻明显的是从陵墓石狮向生活化装饰化发展,石狮不光是在帝王皇陵中多运用,寺庙、寺观、石窟、甚至是园林都开始用石狮做装点。石狮子的身上的饰品开始细致讲究起来,比如石狮的颈部开始挂有銮铃和缨须项圈绶带,须弥座也开始繁缛起来,狮子的嘴里出现球体,脚下有绣球或是幼狮。石狮子的造型开始显的瘦长任然保有力度,体现出乖巧和人亲近的收敛感。和唐代的石狮子相比,宋代的石狮子没有唐代的傲气盛气凌人、体魄雄伟,但是在也有着健壮的骨骼和生动的造型气宇不凡。

明清时期,陵墓和佛窟雕塑开始衰败,民间雕刻匠人多开始雕刻石狮子。石狮子雕刻艺术出现了鼎盛时期。它出现于宫殿、园林、官署门前和民宅,多采用的石狮子是蹲立姿势。同时石狮子也增加了守卫大门的功能,也有建筑物、园林中装点的作用。明代后,石狮开始走向民宅,许多民居家中也会摆上石狮子,石狮子成为了祥禽瑞兽给人们带来吉祥安宁。

3 结语

石狮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作为装饰物点缀着建筑居所等地。石狮的艺术形象也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建筑中装饰的重要语言,研究和探索中国石狮子在建筑场所中的结构,对设计的发展和创造都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亚峰.传统艺宅门石狮艺术考略[J].徐州职业建筑技术学院学报,2008.

[2]刘自兵.佛教东传与中国的狮子文化[J].东南文化,2008.

第4篇:天南贡品范文

莫言:春节,家是心的归宿

家乡:山东省高密市

年味:黍子糕、泥老虎、饺子、扑灰年画

2012年12月10日,莫言成为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山东省高密市平安村,是莫言的家乡。今天,莫言的家人仍旧生活在这里。春节,人们都会像候鸟一样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莫言说:“实际上它(春节)已经变成一种文化,而且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每到这个r候,天南海北的人必须动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实在不行坐牛车我也要回家去,完成这么一个心里的寄托,这么一个心里的归宿。”1976年,莫言离开家乡,他希望此生再也不要回到这个贫穷的地方。然而多年后,在他的一部部著作中,却全都是家乡的身影,并且每到新年归乡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有一年我跟苏童、余华、王朔在法国,正好是中国的农历除夕,法国的一些华人兢在街上组织舞龙灯,准备过春节。在异国他乡看到在外国生活的华侨过春节,就格外地思念故乡。”

莫言的童年非常艰辛,土坯房里阴暗、寒冷刺骨,饥饿伴随着全部童年,只有新年到来r才是这个家庭最热闹的r刻。

吃年糕是莫言儿r最亲切的记忆。生长在北方的黍子俗称黄米,蒸熟的黍子糕黏性极大。红枣是高密人做年糕必不可少的道具,他们关注的是十颗红枣摆放的位置以及造型。莫言说:“年糕蒸熟了以后切成一块一块的,上面插上红枣,作为贡品,摆到供桌上。”

新年还必须拥有玩具,会叫的泥老虎是过去新年唯一的玩具,在今天的高密依然很流行。从村外的地里取回泥土,和得软硬是有讲究的。做好眼睛、鼻子、眉毛等细节,泥老虎做了一半,要经过两天的阴干。在晾干的泥坯上旋出一个孔,用胶将芦苇哨子固定好,把泥老虎的前后用革连接,防止漏气,一个可以发出声响的小玩具便大功告成。

莫言曾经很多次在媒体上提到自己对于饺子的迷恋,那是最初写作的动力。因为在莫言的儿r,只有春节才能吃上饺子。在这一天,高密人包饺子的手法也与以往不同,他们小心翼翼地轻轻捏合,不出一点褶(意即波折),期盼来年的日子比较平顺,没有任何波折。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道具:糕,代表节节高升;枣是好事要趁早的意思;糖代表的是甜甜蜜蜜的日子;硬币代表发财。节节高升、好事趁早、甜甜蜜蜜、恭喜发财,高密人将自己对来年的祝福悄悄藏进饮食中。

家堂,是高密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扑灰年画。扑灰年画起源于明,盛于清,今天,全中国只有高密所辖十多个村庄保留下这种手艺。扑灰年画的灰是指炭条或者炭灰,是用炭条或者炭灰做成的“墨汁”(拿炭灰用水加上小米汤调和),用毛笔蘸着画画。而扑指的就是手工复制。因为画有祖先,高密人在过年r将它当做牌位。虽然阴阳两隔,活着的人也要在辞旧迎新的这一无将他们全部请来,用这样的方式缅怀祖先,这种习俗在山东一带一直延续至今。

从瑞典领奖回国后,多家电视台邀请莫言与观众共同跨年或亮相春晚,但莫言像往年一样,春节回老家过年。

谭晶:过个团圆年就是最幸福的

家乡:山西省侯马市

年味:炸麻花、家乡火锅、扭秧歌闹社火

谭晶,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每到过年,她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起那些带着浓浓年味的小吃。

在谭晶的家乡侯马,年和麻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炸麻花,是过年最热闹开心的事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几十斤麻花,一直要存放到二月二,按风俗要每人吃一点,所谓“咬蝎尾巴”。据说,咬了蝎尾巴,一年内就不会被蝎子蜇着了,都会幸福安康。谭晶特别喜欢吃刚炸出来的麻花,软软的,很香。炸麻花的“工序”很繁杂,因为炸得多,亲戚邻里之间就要互相帮忙,一般从春节前半个月开始,各家各户就会把炸麻花的日子自觉排好。头一天,户主要负责把面团发好,备好柴火、食油、板凳、容器等。一般需要七、八个人紧忙活,大家分工明确。先是和面,这个需要技术,水放多少,盐放多少,油放多少,这个比例可不好掌握。要想筋道,除了放油,还得把面和匀。面和好后,放在面案上揉到光滑匀称,再搓成一个小胳膊粗的长条,剁成小剂子,抹上油,一个一个整齐地码在瓷盆里。搓麻花的r候最热闹了,七八个人同r搓。在“快者”的手下,不到一分钟,一根麻花就已经现身了。谭晶说:“对于初学者不容易,但是在卷上一天以后,就发现已经成了熟练工了。”

山西人爱吃面,每到过年,谭晶对家乡的面食更是充满了思念,“各种各样的面食我都爱吃,我吃过的有多少种,数不过来,太多了。”

在谭晶的记忆中,有一种火锅,是她无论走到哪里,特别是过年过节,最想回到家乡品尝的味道。“里面放了很多东西,有丸子、马莲、小酥肉,还有海带、豆腐、粉条、白菜,春节的r候到奶奶家就会做那种锅子。锅一掀开,热气腾腾的,就会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火锅底下还烧着木炭,冒着烟,就会觉得有蒸蒸日上、温暖的寓意在里面。”这种火锅是只有在春节,到侯马的乡下才可以品尝到的美食。现在北京的一些山西饭馆都会有这样的“家乡火锅”,“就是因为一吃到那个就会想到家乡”。

儿r的谭晶,对过年充满了期盼,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食物,可以唱歌跳舞也是她喜欢过年的理由之一。小r候的她最喜欢自编自导自己跳,父母参加春节演出的r候,她就在后台跟着又唱又跳,很是忙碌。谭晶自曝自己还扭过大秧歌,扭秧歌闹社火是她的家乡侯马以至于晋南地区的过年习俗,“有一次我们搞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每个村子都要出节目。当r有个村子扭秧歌缺人手,我妈就让我去了,挺好玩的,穿上那种衣服,画个大红脸蛋就扭秧歌,有划旱船的、踩高跷的,挺有意思的,那r候还觉得挺美。”

谭晶说:“小r候过年就是觉得好玩,穿新衣服。长大以后,我觉得过年意味着团圆,能够有一个团圆的年,就是最幸福的。找弟弟在美国,什么r候他能够回来,我们全家人―起过年,就会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团圆年。”

李玉刚:儿r卖过年货和元宵

家乡:吉林省公主岭市

年味:撒年糕、包豆包、小鸡炖蘑菇、大秧歌、迎神灯

中国当红男旦李玉刚足迹早已遍及世界,但他最常惦记的却是养育他的故乡,成名之前所有的欢乐全部来自于那片土地,尤其是那片土地上的春节。“我的儿童r期是在东北农村长大的,那就是我的根,对小r候我们东北过年有太深的印象,好像它支撑我整个童年一般,去赶集,买炮,买年画,还卖过年画、对联,这些东西都给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色彩。”

李玉刚的家乡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撒年糕便是他童年最爱吃的食物。黑土地上的黍米、黄米和糯米,都可以成为年糕的原料,这是每一个东北家庭在腊月与正月必备的食品之一。红豆也是这片土地特有的作物,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蒸出好几锅豆包招待客人。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一个屯子得杀20多头猪。李玉刚说:“小r候一般也就吃酸菜、血肠、小鸡炖蘑菇,再就没有啥了。小鸡炖蘑菇算是我们东北家里面最高规格的菜。”儿r的每年夏天,母亲都会领着李玉刚去树林中采蘑菇,将蘑菇风干,直到腊月才拿出,小鸡炖蘑菇成为李玉刚儿r过年最渴望的菜肴。

除夕的夜色降临,家中的男女老少一同走出家门,在村中小路上每隔几步便将混着柴油的粉末倒出一堆,点燃,微弱的光亮一直延伸到村外。迎神灯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是在为神明指路,将神明从村外迎进家中,期盼来年平安。

儿r的新年,李玉刚常常和大家聚在屋里唱二人转,唱的大多是关于新年的内容。清晨,乡亲们会扭起秧歌,“过完初一就组成秧歌队,就挨家挨户跳,你家给五块,他家给五块,感觉特别有节日的气氛。”

挂钱是北方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艺术,又叫“吊钱”、“门笺”、“门吊子”。过年贴挂钱,是北方民间春节的一大习俗,一是表示吉祥如意,二是象征着富有、有钱的意思。家境贫困的李玉刚当年就常常在集市上摆摊卖年货:“小r候卖过对联、财神。半夜里早早的就用簸箕、砖头、报纸把地方占好,直等到早上8点多钟就开始摆摊、叫卖。”李玉刚对当年卖元宵的事也记忆犹新:“东北农村一般冬天都特别冷,那一年冬天不知道为什么正月十五就开化了,我捧着元宵盒子边走边喊,‘元宵、元宵’,天开化,我的元宵渐渐就扁了,我边走边哭,一袋都没有卖出去……”体会家乡的年味儿在很多年后已是另一种心情。

邓超:珍惜祖先留下的过年传统

家乡:江西省南昌市

年味:腊味制品、炒粉、糊羹、舞龙灯

邓超对传统的春节有着浓厚的感情。邓超的家乡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的下游,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我们那边对过年是非常讲究的,特别热闹,很重视。”在邓超的记忆中,南昌人对过年的重视是从满城飘香的腊肉开始的。“年前会腌一些东西来储备过年。亲戚之间也会送。我记得我小姨还会做一些灌肠。”每年一进入腊月,南昌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见到腊鱼、腊肉、腊鸭等各种腊味制品。铺天盖地的腊制品成为春节前夕南昌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离乡在外的邓超最想念的一道菜就是用家乡特有的蔬菜――藜蒿来炒腊肉。藜蒿炒腊肉是南昌人节日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咸香柔软的腊肉,衬托出藜蒿独特的清香,使它成为邓超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家乡的味道。

在南昌人的年夜饭中,除了鸡鸭鱼肉,还有一道小吃是必不可少的:“炒粉是必须要吃的,而且要用大火爆炒。恨不得每天都吃,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生活习惯,就觉得是家乡的味道,而且一定要从南昌带过去,别的地方产的也不行。我唯一会做的饭就是炒粉。”邓超说炒粉好不好吃,粉是关键。地道的南昌人都喜欢吃一种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的米粉,米粉质地柔韧,具有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的特点,深受南昌人喜爱。

在邓超的记忆里,过年还与一种叫做糊羹的食物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是我现在依旧每年都想吃到的东西。没有吃那个,我就像没有过完年一样。”糊羹,也叫做福羹,是将鸡肉、香菇、腊肉、豆腐和胡萝卜等切成丁,放在一起下锅煸炒,然后加水或鸡汤煮沸,开锅之后淋入淀粉勾芡便可以食用了。“就像乱炖一样,里面什么都有,非常鲜。福羹其实是代表福气、团圆。”

南昌人说“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闹了元宵罢了灯,才算过了年”。元宵节舞龙灯是南昌过年期间最热闹的一项庆祝活动。南昌人舞的龙灯是用一条条板凳串起来的龙,所以叫做板凳龙。晚饭过后,热闹的串灯活动开始了。串灯是从小户家庭开始的,几小户串成一大户,最后将全村人的板凳都串在一起。夜幕降临之后,一条千米长的板凳龙便出现在村前的广场上。在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中,人们舞起长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邻里和谐。邓超说他要呼吁所有人,珍惜祖先留存下来的过年传统,去享受春节的美好r光。

李琦:老家的年俗辉煌极了

家乡:陕西省西安市

年味:羊肉泡馍、腊牛肉、肉夹馍、岐山臊子面、老腔、长安鼓乐

在演艺圈里,李琦被称为“西北怪才”。虽然离家多年,但聊起家乡的年味,这个西北汉子仍是津津乐道。

对于很多西安人来说,羊肉泡馍是至上的美味。馍,是没有发酵的死面馍,特别瓷实,一定要细细地掰成蝇头小馍,否则大厨都不会接碗。还有一种泡馍的做法叫小炒泡馍,蝇头小馍烹炒开来,加以老汤,放入的是切得方方正正的精肉丁,让人胃口大开。

春节将至,老刘家的腊牛羊肉,更是人气十足,排队一小r能吃上腊牛肉,已是快的了。李琦说到了关于它的典故:“慈禧太后西逃到西安,饥肠辘辘,突然在一个缓坡地带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气,止辇,什么味?说当地的穆斯林正在煮肉。赶快,这就吃,太香了!于是,腊牛羊肉就成了贡品了,那个地方就叫辇止坡了。”如今的辇止坡腊牛肉春节前更是供不应求,赤红色的腊牛肉,刀口呈绛红色,一股成香味沁人心脾。这地道的腊牛羊肉只能在关中吃到,外地的可远不是西安的这个味道。

肉夹馍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但西安的秦豫肉夹馍讲究外脆里绵,拿在手上要能挺立起来,送进嘴里的r候一定要平持,竖着咬一口下去油都上手了,一股浓香也随即回旋于口中。老西安人对馍与肉极为讲究,肉要用几十年的老汤煮出来的肉;馍,得是“虎皮心”,这面是酥的,背面的虎皮是松软的。

与肉夹馍的浓香不一样的,是岐山臊子面的酸香。臊子面有3000年的历史,过去是帝王祭祀r才有的,传到民间以后,老百姓只有在红白喜事的r候,才能吃上一碗地道的臊子面。臊子面的面筋做起来很费工,揉面,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才会全被拉开,营养也就出来了。大锅煮熟浇上酸汤、底菜、臊子,撒上漂菜,这就是岐山面里“酸、辣、香”的根底。岐山面其实就是一筷子面,主要吃的是菜和肉的汤汁。西安的吃令人酣畅淋漓,西安的年俗更让人为之感慨,这里有气势豪迈的老腔,有形象生动的长安鼓乐。老腔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和的拖腔;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独一无二、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的舞台上。每年逢年过节的r候,丰收的r候,大家都聚集到一起,唱的唱、演的演,气氛相当热烈。

古老的长安鼓乐,也被列为过年必备的佐餐。“昭陵六骏,猫戏老鼠,鸭子拌嘴,老虎磨牙,都是拟人化的。”经过了多少代口耳相传,其拟人化的风格依旧栩栩如生。现今在西安各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

韩再芬:春节因黄梅戏而精彩

家乡: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年味:冻米糖、玩花灯、听话鱼、唱大戏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这里是凄美故事《孔雀东南飞》的发源地。在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城里,春节是伴随着潜山籍小说家张恨水的一首诗歌来到的:“廿晴好晚天,家家坟上响千鞭。灯笼燃烛门前挂,迎接先人过小年。”

春节r,潜山家家户户都会做冻米糖。做冻米糖的关键在于炒米。炒米一般选用上好的糯米,用水浸泡,蒸熟之后再放在屋外经霜冻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炒制。做炒米,一定要用传统的柴火灶才能够准确地控制铁锅的温度。一人负责烧火,一人负责炒制。第一步,炒的却不是米,而是铁沙。经过半个月晾晒的冻米,遇到高温的铁沙之后,会立刻膨胀起来,形成松脆的炒米。然后,用竹筛筛掉铁沙,剩下的就是做好的炒米了。做冻米糖用的是当地特有的板糖,将板糖、食用油、水放在一起用大火熬制搅拌,直到糖浆可以拉成丝的状态,糖浆才算熬好。这r放入炒米。炒好的冻米糖是一整块,要切成薄片才方便孩子们入口。板糖和炒米的香气扑鼻而来,潜山的孩子们就知道春节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得自己做了才算是过年了,不能去买。”

小小的红灯笼,是韩再芬春节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在潜山,有些人家会自己做灯笼迎接新年,而更多的人,则是到街上买灯笼,所以春节到来的r候,也是潜山扎匠最忙的r候。扎灯用的材料,是当地自产的竹子和彩纸,不需要模具,只凭经验,扎匠就能够用竹篾编出一个个鲜活的小动物框架,然后用白色或者彩色的纸糊在竹框架上,最后画上眼睛,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状的花灯就做好了,如果讲究一点,花灯内部还要插上蜡烛,并且给兔子灯加上四个小轮子。春节玩花灯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游戏项目。

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都要聚集到一起,共同烹制一大桌饭菜,吃一顿年夜饭。在韩再芬的记忆里,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在1994年的大年三十。这一年,她参加了央视春晚的演出。此后,韩再芬又多次参加春晚和戏曲晚会等演出,大年三十晚上很难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所以,韩再芬和家人总会在临近过年的r候,提前团聚吃年夜饭。

在中国人的年夜饭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但是在潜山过年,一定要烧两条鱼,一条鱼是年夜饭里的菜肴,寓意年年有余;而另一条鱼叫“听话鱼”,是专门在过年期间听人们说吉祥话的鱼,是潜山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每年最让韩再芬记忆深刻的还是过年r唱大戏。在潜山,春节唱大戏是由来已久的过年传统。唱戏的班子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组成的,唱的都是黄梅戏。“现在在我们当地,街头巷尾全在唱,因为他们把黄梅戏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潜山人的春节随着每一出黄梅戏的上演而异彩纷呈。

张国强:年味寄托着乡情

家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年味:打糕、鳇鱼、跳大秧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国最东端的中心城市,周围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春节,在张国强的记忆里,冰雪代表着家乡,年味寄托着乡情。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年轻的r候感受不到,到了一定的年龄,每逢佳节,思乡的情绪就会严重地笼罩着你,影响着你。”

佳木斯市管辖的范围内,居住着朝鲜族、赫哲族等民族,打糕就是朝鲜族人最喜爱的食品。制作打糕需要先将米蒸熟,然后放在盆中捣成团,之后才能放在木板上用木锤击打。击打的目的就是将米制作成如年糕一样的食物。打糕的制作看似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蒸米r火候需要恰到好处,打糕的过程也很讲究技巧,需要男、女相互配合,每隔一段r间就要往木板上洒点水。打好的米糕还要包裹一层用核桃、芝麻等原料磨成的粉,米糕的香气与佐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顿r屋里弥漫起诱人的饭香。

佳木斯水系特别丰富,出产的鱼类特别多,最名贵的还要数鳇鱼了。据说过去这种鱼没名字,进贡给乾隆皇帝后,乾隆一看这鱼这么大,堪称淡水之王,只有皇帝能吃,于是就在鱼字旁边加了个“皇”字,鳇鱼就这么得名了。鳇鱼全身都是宝,鱼肚、鱼眼、鱼鼻子、鱼子、鱼骨都是难得的美味。“鱼是过年必须要有的―道菜,年年有余嘛,取一个好兆头。”

张国强家里的年夜饭一定会上猪手,因为猪手被视为挠钱的耙子,期盼来年多赚钱。吉菜也是一定要吃的,就是用自己家熬的皮冻、酸菜和粉条做的。但是另外两道特别的大菜得有,却不能摆上餐桌。一道是鸡,就是怕忌隔,怕吵嘴。肘子也不能上桌,“肘”跟“走”谐音,怕什么都没了。

在东北过年,除了放鞭炮、做冰灯,最喜庆、热闹的要数跳大秧歌了,尤其在佳木斯,流行跳大秧歌相互拜年、互相祝福,祝愿大家平平安安,福星高照,祝来年有更大的丰收。

邹市明:家乡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

家乡:贵州省遵义市

年味:羊肉粉、蛋裹辉煌、恋爱豆腐、豆花面、剔骨鸭

2008北京奥运会上,邹市明拿到了中国拳击运动员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的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邹市明成功卫冕,蝉联男子轻量级(49公斤级)奥运冠军。

邹市明的家乡在贵州遵义,贵州也是他平r的训练基地。对邹市明来说,家乡的味道就是遵义的各种美食。远离家乡的r候,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食物,那熟悉的味道,提起来就会垂涎三尺,最惦念的就是那一碗记忆里的羊肉粉:“可以―天三顿都吃羊肉粉,不当正餐,就是小吃,没事就去吃一碗。回遵义,家可以不回,要先去吃一碗羊肉粉。”一碗羊肉粉下肚,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家乡。羊肉粉的制作十分讲究。做好后的羊肉熟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醇红亮,辣香味浓,香味扑鼻。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对邹市明来说,羊肉粉是这一生走到哪里都难以忘却的对家乡的回忆。

蛋裹辉煌是遵义独有的特色小吃,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配料却极为丰富。这是一门炒的功夫,生菜打底,加入米饭一坨、米皮少许、川粉几根,然后是土豆泥、酸萝卜、香葱、辣椒面、调味料、糖、秘制酱汁。在锅和铲子的碰撞声中,各种食材逐步有序地进入炒制的队伍,最后加入的是火腿肠,然后一顿爆炒。打一只鸡蛋,让它在平底锅上蓬松发泡,最后成型,作为馅料的外包装。这就是独特的遵义小吃――蛋裹辉煌,想要吃到一定得排队才行。此外,钟太怪噜、各色卤菜、香肠、腊肉、油渣都口感鲜美,五花八门的小吃都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邹市明对跟爱人一起吃恋爱豆腐的r光记忆犹新。所谓恋爱豆腐是因为恋爱的情侣喜欢在一起吃而得名。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铁制的烤床上,下面用糠壳或木屑作燃料,在小火的煎烤下,豆腐反复翻动,一直烤到两面呈金黄色、松泡鼓胀。邹市明说,能跟爱人一起吃碗恋爱豆腐,是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遵义的小吃经常有着新颖的搭配,比如豆花面。猪肉汤里煮着薄而透明的“宽刀面”,熟了以后盖上煮熟的豆花,细嫩软绵;豆花和面条一起成了主食。吃的r候用筷子把面条和豆花挑进蘸碟内,边蘸佐料边吃。这美味也是过年的r候才能吃到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