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新媒体运营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技能

第1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9月9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xxxxxxxx(手机)

E-mail:xxxxxxxxx

最近工作[5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互联网新媒体运营专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音乐作曲

学 校:中国音乐学院

自我评价

本人思想端正、积极向上、适应力强,有管理、组织能力。工作中能吃苦肯钻研,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首发,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机会、谈判及沟通协调能力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及优秀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并且从事的每项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互联网新媒体运营专员

工作经验

2015/3 2015/8:有限公司[5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互联网新媒体运营专员

1. 负责公司新媒体渠道(微信、微博)的内容、维护、管理、粉丝互动、话题制造,提高影响力和粉丝数。

2. 微博、微信内容文案及活动文案设计撰写,对潮流时尚事物有独特的品味和见解。

3. 策划原创话题,增加粉丝互动机会,提高微博微信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4/5 2015/1: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互联网新媒体运营专员

1. 策划并执行微信、微博营销线上活动,通过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粉丝活跃度。

2. 快速响应社会、行业热点话题,对微信微博账号的关注度负责。

3. 跟踪微信微博推广效果,分析数据并反馈,总结经验。

教育经历

2010/8 2014/6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作曲本科

证书

2011/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2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化革命。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媒体融合的政策文件,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可见,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传统的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学术期刊人转变办刊思维,从传统办刊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办刊思维的转变使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科技期刊在培养青年编辑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要求

科技期刊在记载、积累、传播、交流、推介先进科技文化成果上负有光荣使命。出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任。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干力量,其素质高低将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成为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1)政治素质。科技期刊肩负着推动科学技术传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任。因此,青年编辑需要努力学习国家政策,旗帜鲜明讲政治,不给错误观点及不良言论提供任何空间和传播渠道[1]。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有关出版的重要法律法规,规范青年编辑的各项行为。(2)专业知识。青年编辑需具备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科技期刊稿件的专业性都较强,因而青年编辑需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即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应学者化。青年编辑只有具备与刊物刊载内容相关的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沿研究动态,才能对稿件进行学术把关,胜任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等工作[2]。另一方面,出版工作承载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其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出版工作有一套较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青年编辑应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出版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提高业务水平。(3)数字内容策划能力。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务流程,使信息组织与生产更加灵活、传播形式与渠道更加多样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关注纸质出版物内容的编辑同时,更加要注重设计制作具有多媒体化、可检索和可交互等特点的数字出版内容。科技期刊编辑部要成为一个全面整合信息的引擎,将好内容根据用户的需求,重新结构化地组织起来,使科技期刊中枯燥的内容能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呈现纸媒难以展现的内容。如《航天航空学报》在微信公众号文章时,将文章进行碎片化、结构化处理,制作成HTML文档形式,并增加了视频、语音等呈现形式,使受众在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上浏览更加方便、直观[3]。可见,具备数字内容策划能力的青年编辑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4)期刊品牌运营能力。我国期刊的传统运营模式有4种,即发行、版面费、广告、相关部门扶持。受新媒体的冲击,纸质期刊的广告和读者群逐渐被“蚕食”,导致其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大幅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期刊影响力的下降。这迫使办刊人调整期刊的运营模式,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品牌是期刊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期刊经营制胜的核心资源。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期刊可以通过其高影响力,提升期刊品牌,利用期刊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以获取品牌经营收入。相对于科技期刊,科普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更早,科普期刊在品牌运营的摸索前行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4]。如《摩托车》入驻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网易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依托其30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粉丝数超过20万,这带来了可观的粉丝经济,同时,杂志社在京东和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商城,出售摩托车骑行装备,开办了近百场的CMTC安全驾驶培训班,以提高车友的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这一系列的期刊品牌运营措施既提高了期刊影响力,又创造了可观的收入。由于科技期刊分类较细,不同类别的期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而每一类别的期刊品牌运营方式会有所差异。如果是浅层次的照搬和模仿,品牌运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编辑部需要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寻找属于自己的品牌运营模式。具备期刊品牌运营能力的青年编辑将会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服务能力。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供给侧的作者与应用需求侧的读者之间的桥梁,以引导、促进学术发展为目标进行知识服务。新时代下,科技期刊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知识的生产者。受“用户思维”的影响,科技期刊在产品开发与信息传播、线上线下活动等环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如依托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和高影响力,编辑可以参加各种广播、电视节目对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宣传和讲解,去企业或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促使编辑要走出去,与期刊的受众或客户进行互动沟通。不同的服务情绪和沟通技巧给受众或客户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见,科技期刊编辑部能否为受众或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张名片,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可提高受众或客户对期刊的黏性,也能为期刊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途径

具备高素质的青年编辑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部需为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环境,实现青年编辑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1)科技期刊编辑部形成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部开展内部业务培训。施行“以老带新”制度,请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指导新进的青年编辑,使其尽快熟练掌握编辑业务技能和知识;召开期刊审读会议,如采用以主编印前审读和编辑交叉审读相结合的印前审读,这既提高了论文的学术质量,降低编校差错率,又提高了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青年编辑继续深造学习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支持他们做科研、。鼓励青年编辑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走访实验室,与专家学者交流,了解学科前沿技术,掌握研究热点、重点,使青年编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学术素养。(2)科技期刊编辑部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青年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和计算机操作能力[5]。受众习惯了网络较强的互动性,科技期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已难适应他们的胃口,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迫在眉睫。正确的融合思路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键。目前,有不少报刊在媒体融合中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编辑部可以组织青年编辑去办得好的期刊编辑部进行交流访问,学习他们的办刊经验。技术是媒体融合的重要环节,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保驾护航。编辑部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编辑参加各种融合出版相关培训班,学习新媒体技术。

第3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问:爱狗团的运营主要做什么?

答:带着用户一起嗨。

为什么是带着用户玩起来呢?究竟什么是运营?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

那么,我们先来回答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对运营考核什么?

以爱狗团为例,绝大部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对运营部门的考核分为三块——用户数、活跃度、营收(这里的营收当然不一定适用于那些没有具体交易的产品)

但是通过考核来看,运营所做的事就非常明了:拉新,留存,促活。我把这个过程比喻成小姐拉客,可能能够更直观的感受。

所谓拉新,通过包装你的产品(什么90后,学生妹、),不断的到处投放广告(宾馆经常收到的小卡片),策划不同的活动(服务内容多种多样)。

而所谓的留存,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拉到手的客,能够留下来陪你一起玩。留存对应的指标是留存率,你可以张罗出各种无下限无节操的活动或者任务让你的客人一上来就很爽,很开心,让他愿意留下来继续。

最后是促活,即“促进用户活跃”,通俗的讲,即让用户在留下来的基础上还可以跟你一起玩得“更High更爽更持久”,并且愿意更频繁、更开心的跟你一起玩。

简单说了这么多“俗话”,你应该大概明白运营主要是做什么的了,那么

一个合格的运营,至少可以拉到客;

一个优秀的运营,不仅能拉到客,还能让他玩的爽;

一个NB的运营,拉到客,玩的爽,还能让他gui tian(比如雕爷)。

运营的角色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客服,也可能重要的不得了,关系公司的存亡!而另一方面,运营是最接近用户的人,也决定了运营具备无限的可能。

所以你发现了,运营这件事,玩不好,你就是个打杂的;玩好了,你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无限连接可能的人。

运营究竟是什么鬼?

从度娘来讲,运营就是一项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的职业。而从我们爱狗团来看,我认为,绝大部分的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四大部门:产品,技术,运营,市场。

首先你的理解他们都起着什么作用:

产品:想出这个鬼

技术:把鬼变成人

市场:给人穿上衣服

运营:让人出去玩

如果非要细分的话,运营可分为:新媒体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商务运营(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新媒体运营:包括不局限于微博微信等,不断的通过各类时事热点,结合产品本身,创始人本身,去创造话题,吸引关注,舍身取义。为什么把新媒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带着用户一起嗨”的前提是你要有用户,而新媒体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获取用户的方法。

渠道运营:作为一名NB的运营人,不管有钱没钱,必须具备渠道的概念,否则,当你的用户数就1000人时,再有创意的活动,单单靠自己,并不能行!除非你是罗永浩,自带100万脑残粉。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你想想,来了个客人,有点害羞,你是不是的主动一点?

内容运营:针对于社区型app,一方面,将用户产生的优质的内容,通过编辑加工,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自己采编,整理,产生优质的内容。

数据运营: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人不得不强调,没数据做个什么运营。运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的数据分析,找到最适合自身产品的运营方法,这就是数据运营。

商务运营:多见于O2O项目,维护商家,促进日活。

其实还有更多分类,但是针对于移动互联网,以上够用了,贪多嚼不烂!

一名运营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首先,强调运营必备的职业素质,引用鸟哥的话: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即使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要有能狗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和能力。

1、发散性思维

假如要拉动注册用户量可以思考:

拉动身边的朋友注册

奖励注册的用户

铺渠道换量

预注册:为用户保留一个ID,只要填写昵称和设计密码即可并获得奖励

…….

一条一条列出来,直至没有想法了!

2、逆向思维

比如用户流失率增高,除了可以开展活动针对流失用户,给予奖励,促进没流失的活跃

还可以分析流失用户类型,是否有共同点,找出原因,去除这些因素,设置活动针对流失用户;比如送礼品并告知之前阻碍没有了

3、结构化思维

比如想加快活动运营的频率,增加人员,多设计活动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更有效的方法是:把活动分类,通过模板解决设计问题,使一套程序可以同时跑多个活动;

或者看运营目标,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是否能够做一套工具帮助我们快速上线活动。

当然,这些思维不只是运营有用,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

技能

优秀的文案功底

丰富的想象力

高效的沟通能力

超强的执行力

运营要怎么来干事儿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你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儿:拉来客人,留住他们,产生收益!那么拆分开,可分为几个阶段。

1、从负到0

理解你的产品,即使他是一坨翔,潜水到用户所在的地方,陪聊,陪玩。

2、从0变成10000

从0到10000,注重策划活动,直白的说,有很多运营人做着无用功,当你的微博微信只有1000不到的粉丝的时候,你每天花很大的时间去编辑微博,编辑微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编的东西,并没有人看。所以这个阶段:拉人,活动,策划,渠道。不要吝啬开销,这个时候必须花钱,否则不仅进度跟不上,反而会降低团队积极性。

3、从1万到10万

有基础用户,玩法众多,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4、从10万到100万

第4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分答、在行、值乎3月份至5月份的百度指数

分答之上是在行

「分答由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推出。因此在分析分答的运营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简单说说在行,毕竟分答的很多运营策略与在行一脉相承。

在行自称是一个领先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其提供行家一对一约见服务。产品最开始模仿airbnb,并且对于行家的照片也全是专业摄影社拍照。整体来说,走高 大上路线,这也奠定了整个产品的调性。在行在运营和品牌推广上做的都不错,比如和Uber的合作,邀请海青、陈妍希等明星做的一元约的活动,行家专题,并 且由于行家约见单价过高,在行对此也通过价格补贴促进下单的优惠活动。在品牌推广上两登央视,多家主流媒体专访报道,SEO做的更是让人望尘莫及,在知乎 上的宣传造势也很到位。

总之,在行的产品、运营和推广做的都不错,但成绩并不理想。这跟在行的产品模式有关,模式太重,强调线下约见,并且单价相对较高,对于用户,尝试成本过高。 后来在行为此做出调整,开通线上语聊,其效果并未得到良好改善,后来据说还尝试了“吱”一声模式,未知效果。直到今年四月,也许是知乎推出的“刮刮卡”的 值乎给在行团队带来了灵感,很快在行推出分答,完美解决了在行的问题,并且迅速走红。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分答这款产品。

分答产品

不得不承认,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大大提升运营效率,分答和在行便是个例子,同样的运营团队,同样的策略,短期结果上看,分答远比在行更成功。这里先看分答这个产品的几大优点:

1.知识分享模式更轻,在线提问,语音回答,一分钟之内,门槛很低,回答者无压力;

2.产品模式多方受益,打破提问者与回答者的封闭性,让其他人也可参与其中;

3.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成本降低,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这对初创产品尤为重要。

这样几个特点使得分答能够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并且分答产品更新迭代极其迅速,不断推出新的功能。

分答迭代一览,由运营控整理

另外,分答团队考虑极其周密,在这里举个例子:

分答产品回答语音后只有一个向下拇指代表呵呵的按钮

开始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只有呵呵没有赞,按道理赞更能给回答者激励,让回答者有动力更积极回答问题。后来仔细考虑后,我想分答之意是靠此来提升回答者回答 的质量,因为没人想被呵呵,对于回答问题可以靠赚钱数、偷听数来激励,但回答的质量如何保证,这里通过“呵呵”来警示回答者要用心准备,提升自己的回答质 量。

从产品模式、产品细节可见其产品已具备蹿红的基础。

分答运营

下面就来看看分答的运营,分答运用哪些巧妙的运营策略。

1.名人效应

你或许是通过王思聪知道的分答,也或许是通过罗振宇知道的,还可能是通过朋友圈的知乎大V知道的。分答通过其极强的BD能力和在行数千行家的沉淀,为他们积 累了最早的回答者。明星大腕都自带粉丝,很多业界名人开始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分答二维码,这为分答带来不少用户。这一点很像最开始的微博,也是名人带动。 在我看来,人们与明星大腕的接触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资讯微博分答,

这三个阶段,人们与偶像的距离不断拉近,从最开始的纸质杂志或资讯网站了解偶像的动向,到可以看到偶像自己的动态并参与互动,再到分答的可以直接向偶像提 问,距离不断拉近,对偶像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看王思聪的几个回答就知道了。如果越来越多的明星大腕加入,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当然,这会背离分答知识分 享的初衷,不过,这事微博可以去考虑一下。

这一点,若非有极强的BD能力和资源背景,很难做到,当然还是在产品足够有趣的前提下。

2.内容运营

看分答的首页热门推荐,现在有三个榜单,分别是问题榜、新晋榜和才华榜。

分答首页

之所以将问题榜放在首位,是因为产品初期,新加入的用户居多,而一个问题,一个回答便是产品的基本形式,将问题和回答直接展示给新用户,让新用户能迅速了解产品,并且后来加入并置顶的免费听,还是让新用户能够零门槛体验产品。

新晋榜是为新加入的回答者设立的,这里可以给新加入的名人大V足够的推荐,让他们获得曝光和提问,以促进他们回答问题并留下。

才华榜则是给分答热门回答者的推荐,让受欢迎的答者能够有更多的曝光和收入。

再看发现页的人物部分,这里沿用了在行的行家专题,将不同的答者分类归入不同的专题,便于查找,并且突出推荐了几位不同领域的名人,展示其答者的丰富性。这 里有趣的是置顶专题是机构,目前机构不多,但机构的存在或许用意很深,可见分答平台的野心。然后排名靠前的几个专题都是和当下热点相关,这符合内容运营的 一般做法。

分答发现页人物栏目

还有发现页的问题栏目,这里精选了很多精彩的回答,这里才是真正能够让用户消费的内容,通过精选回答,供用户查看。精选的问题回答也是从热点、趣味性、实用性三点考虑。

分答发现页问题栏目

另外,分答产品模式很轻,并且降低门槛,所有人都可以开通自己的分答。其实对于一般用户开通分答价值不大,因为通常情况下没人回答,而分答的处理办法是,对 于新开通的分答,官方账号会提三个问题,问题不涉及专业知识,多是趣味性、开放性问题。这样对于一个新开通分答的人,就可以找找回答问题的感觉,并且在回 答完成后,会有提示分享的引导。

3.新媒体运营

分答的新媒体运营延续了在行,或者说和在行一样延续了果壳网。分答第一时间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是将原在行服务号改名为分答)。

官方微博一方面用于和微博大V互动并将分答上的精彩内容分享出来,可以吸引新的用户,另一方面将分答最新消息在微博公布,可以给用户最便捷的反馈渠道,收集关于产品的反馈意见,倾听用户的声音。在微博上还可以玩一些公众性的话题活动,这样也可以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

而微信公众号则是将精彩内容整理成长文,延续果壳和在行内容至上的本性,另外,还会普及一些分答的利用技巧用于产品宣导。这些新媒体的利用,也为分答的火爆提供了辅助。

4.品牌推广

分答在品牌推广上还是延续了他们的强势,很快多家媒体报道,并且A轮融资是姬十三朋友圈爆出,正式的记者见面会还会过段时间开,这个时间差很巧妙,可以在产品降温的时候再度引发火爆。另外,其线下也铺了分答的广告。

总结

第5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关键词:双需求;零过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需要转型升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实现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中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需要转型升级和实践教学内容需要转型升级。笔者结合这一转型升级,对项目综合训练课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中的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时展需求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再是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而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笔者对珠三角近30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岗位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发现目前企业对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为网站运营和网店运营。网站运营要求能进行独立的网站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特别是网站的推广策划;而网店运营要求能进行独立的网店人力资源管理、网店活动策划、网店推广促销等。无论是网站运营人才还是网店运营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要求学生不能只会单一的技能,而是会多种技能,既有分析能力、独特视角、前瞻预见能力、市场策划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又有较强的广告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概括为方案策划岗位技术技能。

一、项目实施目的和定位

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融合项目,其涵盖电子商务项目市场调研方法、调研数据分析、项目实施方案策划等知识和技能。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具备独立策划电子商务项目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商务文案策划等相关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高职教育3.0中提到,培养人才的转型升级,具体从课程的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需要转型升级从一种需求(单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上升到从两种需求(双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过去是从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出发,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今天不仅要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还要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该课程对应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群是项目策划,包括:文案策划、策划经理、策划总监,学生通过课程训练应具备文案策划的岗位技能,也可以向策划经理、运营总监岗位提升;而项目策划岗位群所对应的技术技能:掌控、发掘、策划、创新。

掌控技术技能:指能洞悉市场信息、竞争对手动态,注意收集市场信息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

发掘技术技能:指熟悉互联网和各类网络媒体,对网络人群及网络营销具有较深理解,从中发现新视角和商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前瞻预见能力。

策划技术技能:指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特色,结合流行热点,对项目提出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策划能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组织、资金预算进行分析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具体项目实施中的广告设计、推广方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

创新技术技能:在前面三个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进行网络广告文案策划、媒体软文写作、网络推广方案策划新意、亮点,这个技术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的。

当然除了这四个技术技能外,还有沟通表达能力是文案策划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项目实施要求

要完成上面提出的掌控、发掘、策划、创新四大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本项目开设的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市场分析、商务策划、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课程,而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就是紧跟其他的综合项目训练,学时至少在28学时以上,对四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完成一份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

由于课程是在期末集中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内容转型升级。从“单训练”到“双训练”,即不仅要强化技能训练,而且要强化技术训练。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应知应会的职业岗位要求,而且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的属性。除了强调要真刀真枪地进行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强调要真刀真枪地进行技术开发的训练。同时处理好“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的关系,防止实践教学简单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弊病。

如果说前面四门课是“单训练”,那么,这门课程就是“双训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四门课的知识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设计出来的方案在后继的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具体的实施出来,以实现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从中获得实战经验,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过渡”,直接能从事企业项目工作。

三、项目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设计

学生自选一个电子商务项目或对某个已运营的电子商务项目现状进行诊断,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策划一份切合该项目的实施方案。按照电子商务企业中项目策划的流程,具体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商务设计、营销计划、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汇报六个模块。

市场调研要求对所选的行业现状、市场格局、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学生必须通过网络调研进行行业数据收集、竞争对手调研,针对调研的项目进行问卷设计、、收集、数据分析,目标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实际调研及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通过该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控技术技能。

商务设计要求对所选项目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或内容、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风险防范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项目的阐述。学生必须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认进行项目的市场定位,具体开展什么业务内容,项目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收益,项目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在哪儿,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初步定位,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独特视角、前瞻预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掘技术技能和创新技术技能。

营销计划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情况,结合商务设计内容,运用相应的营销工具、策略和理念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至少制定出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营销目标、具体营销实施方式、支撑材料。学生必须对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进行营销计划的制定,可以围绕网站或网店创建的初期、运营成长期和运营成熟期进行设计,必须要针对项目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详细的策划说明。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实施规划,培养了学生的市场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策划技术技能。

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要求根据项目需求列出项目中所需人员组织需求说明和资金预算。学生必须对整个项目中各个环节的人员需求、人员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资金使用进行分析确定。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人员需求、资金预算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学生的策划技术技能。

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出项目初期阶段的实施计划,包含进度计划与阶段目标(若涉及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仅描述技术解决方案即可;鉴于项目初期主要工作是营销实施,故进度计划一定要与营销方案涉及工作相吻合)、人员计划、资金计划、变更应对措施等。学生必须根据项目的情况进行网站的功能、栏目设计;项目的运营初期的推广活动方案策划,至少有一个完善的富有创意而有效的推广活动方案并高效推进活动的实施说明。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网络营销能力、有较强的广告创意及平面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与专题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策划技术技能和创新技术技能。

项目汇报要求学生用15分钟时间对自己的项目进行阐述,然后指导老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通过这个模块学生把自己的项目亮点进行说明,并进行项目答辩,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技术技能。

2.课程实施

课程在期末进行综合训练,此时学生已经对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技能基本掌握,因此,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只是一个项目顾问、工程监督的角色。所谓项目顾问是当学生在进行项目训练遇到一个困惑时教师进行引导、解答;而工程监督则是在项目开始时提出具体的项目要求,在每个具体模块执行时进行质量和进度撑控。特别是营销计划中要求有具体的支撑材料、实施过程时与营销方案相吻合这些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老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营销计划与实施过程相呼应,以保证项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执行性。同时,学生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尽可能地结合目前市场的需要进行项目选择,为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策划,以便为后续课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奠定基础,做好前期准备,而不是停留在空纸上,真正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四、项目考核和验收成果

项目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合理评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以评估课程教学质量之目的。

通过学习过程和项目验收两方面进行考核,学习过程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项目实施进度三方面;项目验收包括市场调研、商务设计、营销计划、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汇报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市场调研20%、商务设计15%、营销计划20%、组织结构和资金策划10%、项目实施20%、项目汇报答辩15%。

总之,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2012年11月11日这一天营业额191亿成功策划案的推动下,怎么使学生具有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是电子商务专业每一门课程需要考虑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策划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如何适应高职教育3.0的要求,笔者也在不断地探索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的培养不仅是对单个岗位、单一技术的培养,而是对岗位技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特别多,如何把众多技术技术设计到课程中,通过六个模块训练,以达到策划技术技能的需求,笔者也是在不断地探索改进,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具体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技术技能,满足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过渡”期符合时展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俞仲文.时代呼唤高职教育3.0版[M].中国青年报,2013.

第6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五

光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

人才是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强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批真正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执行力的创新人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当前,新闻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媒体成为一个横跨广电、通信、设备制造等诸多传统领域的产业,现在又呈现出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媒体所需人才的结构和种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媒体人才已大大突破传统单一采编人才的范畴,数据处理工程师、产品经理、UI设计师等新岗位、新工种不断涌现,同时对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激烈的竞争,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积极引进传统媒体缺乏的互联网技术人才,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同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管理体系,激活人才队伍活力,初步打造了一支既有专业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传播运营,还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 大力引进人才,补齐媒体融合发展人才短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在内容的生产、制作、设计、、传播等各环节不断变化,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人才,很多是传统媒体人才队伍缺乏的,如数字开发、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方面的人才。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从媒体融合发展人才需求实际出发,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补齐媒体融合发展专业人才短板,逐步形成了一支由记者、编辑、设计师、程序员等构成的多元人才队伍。

融合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媒体注重根据自身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改善原有人才队伍结构。人民日报在巩固传统媒体办报人才存量的同时,有步骤、有重点地强化与新兴媒体业态相关的内容生产、技术实现等各类人才增量的挖掘、储备和开发,逐步实现报社人才技能结构从以采编和办报为主向兼具一流新闻素养和现代信息传播技能的转换。新华社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注重引进具备互联网基因、有复合创意能力的人才,同时适应新媒体市场运营需要,大力引进熟悉资本运作的人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适应媒体传播链的三个要素“内容”“读者/用户”和两者之间的“连接”的变化,分别建设了内容数据仓库、用户数据仓库及新媒体云服务平台,同时建立了三支平台级的技术团队,并以这三个平台技术团队和“浙江在线”“浙江手机报”的技术团队为基础,组建了浙报集团技术委员会,作为集团内部技术力量的统筹协调机构,有力支撑了浙报集团的转型发展。

在实际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懂代码”成为了媒体招人的新标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技术人才备受青睐,如程序设计人才、架构师等。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把引进对互联网开发技术有深入了解、具备良好组织能力的高端架构师作为新媒体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架构师来完成新媒体产品、项目、平台的总体架构。优秀创意设计人才能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新闻元素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阅读、互动和转发,得到了媒体的普遍重视。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设置了“首席视觉设计师”,通过不断引入鲜活的创意元素,将其融入新闻信息生产传播过程,增强了用户对内容产品的黏性。除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外,产品经理作为新媒体产品的牵头人,也成为各媒体着力引进的人才。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相关的调研、研发、产品、预算、市场、运营、推广等,都需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掌控。

二 加速培养人才,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人才转型升级

进入全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已不能只通过一支笔、一架相机来包打天下。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对媒体人的综合能力,包括采编技能、新技术应用、职业意识、知识积累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多数传统媒体在薪酬、发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距,大量引进深刻理解互联网和新媒体运营逻辑的人才还有难度。传统媒体有一支基础好、素质高的新闻采编队伍,在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加速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快速成长,对媒体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通过大规模开展对员工的互联网思维意识、全媒体传播技能培训,以及新闻实践锻炼,不断促进员工能力转型升级,成为同时拥有多项技能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

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瓶颈

资料来源:艾瑞互联网年度数据报告。

媒体融合发展专项培训是提升存量人才队伍全媒体能力的基本方式。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在对现有人才队伍的摸底调查后,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了全媒体人才培训。光明日报将提高报社中高层干部新媒体管理能力作为媒体融合发展培训的切入点,在清华大学开设了全媒体管理高级研修班,邀请互联网公司从事新媒体实务的专家和国内新媒体研究的权威学者授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围绕全媒体时代新闻队伍技能的提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举办了全媒体技术系列培训班、视频业务轮训班、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轮训班,对编播队伍开展“一专多能”技能培养。通过培训掌握摄影、摄像、音频、简单网页制作等基础技能,提高员工在社交媒体平台、媒介融合新闻产品的编辑与制作等多种能力,培养了一批能进行采、编、播、译等多种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浙报集团把课堂前移至媒体一线从业人员,使培训成为常态。在培训上,浙报集团突出专业化融合,将集团的采编、经营、管理人员全部打通,按照财经、社会、文教、时政、视觉、管理、生活时尚服务等类别,分批进行专业化授课。同时注重实战演练,根据培训班的不同类别,请相关领域新媒体实战专家,就新的采编方式和流程进行案例分享和理念碰撞,并设置开放式的新媒体产品设计竞赛课题,引导采编人员换位为产品经理,激发员工的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

通过新闻实践尤其是重大报道的实践积累经验,提升编辑记者能力,让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迅速成长,是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人民日报把两会当作锤炼全媒体人才队伍的重要平台,2014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记者就开始以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三栖记者”的身份开展工作。2015年两会,人民日报试水全媒体平台,在全新的采编流程下,提升编辑记者的内容制作、策划传播的能力。在2014年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融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光明日报把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作为加速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在报道中打破了以往报纸、网站采编队伍的割裂状态,将光明网上会记者纳入整个两会报道组,要求报道组每一位同志完成2-3件融媒体作品。原来习惯了只为报纸工作的记者,在实战中既发文字稿,同时录音、拍照、拍视频,开始向全媒体记者转变。中国日报社通过轮岗机制让编辑记者在不同岗位学习,借此提升其全媒体能力。中国日报建立了编辑记者跨媒介、跨国界的轮岗交流机制,报纸编辑记者到网络新闻、多媒体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部门定期轮岗,有力提升了采编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尤其是提升了采编人员运用新媒体进行报道的能力。

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开始与新闻人才输送的源头高校新闻院系合作,一起培养全媒体人才。2014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陆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签订协议,共建新闻学院。共建新闻学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破业界和学界的隔阂,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全媒体人才。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研发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高校与媒体的实时交流互动,建立技术、产品、项目研发合作机制。共建双方致力于把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建成新媒体产业的实验室、孵化器和“生产车间”,以“实战导向型”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各地也开展了共建新闻学院行动,如天津日报与天津大学合作,创办了天津日报新媒体学院数字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班。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为在全媒体时代培养卓越新闻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 有效激励人才,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管理体系

媒体只有不断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加入,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其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吸引人、留住人,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一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适应新闻业态的变化,强化用户和市场意识,创新人员招聘、考核、薪酬、培训、激励等制度,探索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管理体系,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瓶颈

图为浙报集团三圈环流示意图。资料图片

如何为人才提供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全媒体时代,靠感情留人、行政职务提升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滞后,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职业晋升机制,为人才的成长进步提供新的舞台。人民日报根据不同职位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晋升渠道,如针对技术人员除了设计技术通道、管理通道外,技术职级和管理职级还可以自由转换,并鼓励员工尝试不同岗位。秉承“采编为宝”的理念,上海报业集团实施了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建立首席记者、高级记者、资深记者等新闻采编业务序列,力图改变报社内部职务晋升“写而优则仕”的传统模式,为好记者、好编辑提供新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薪酬制度上也打破传统,优秀记者和编辑的收入可以高于主任、副总编辑甚至总编辑的收入。浙报集团出台了《互联网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参照互联网企业对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实践,对技术人员晋升设计了技术、管理双向畅通的职业通道,让技术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

绩效考核是个指挥棒,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创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注重同用户的互动,用户的分享、评论、反馈对扩大媒体内容产品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倒逼新闻媒体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绩效考核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编辑记者的积极性。中央媒体普遍将稿件点击量、阅读数等纳入了采编人员的考核。光明日报制定了报社微信公众号奖励办法,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达到相应量级给予不同程度奖励,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的给予特别奖励。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全媒体评价体系,为传统的收视率统计引入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机制。中国日报社改进采编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网络供稿数量、稿件点击率等网络指标纳入报纸记者绩效考核体系,从根本上强化了采编人员的“新媒体意识”。湖南广电采用了包干法考核,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按效分配”的原则,将员工薪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形成了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节目生产一线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员工绩效与所在部门绩效紧密结合,全台的分配与各部门的绩效紧密结合,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员工、部门的活力,也推动了湖南广电事业的向前发展。

第7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69-02

“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兴作业模式。在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媒介融合”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传播通道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近年来,这种新型整合作业模式已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

一、媒介融合趋势亟需复合型新闻人才

媒介融合对整个媒介生态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其中人才战略是改革的重点。高校的新闻学教育,必须关注并适应这一变化,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改革新闻学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媒体融合复合型新闻人才。

追溯起来,用“融合”(Convergence)一词来描述媒介的发展状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是第一人,他于1978年最早提出此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兴盛,“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术语逐渐成为描述媒介发展趋势的通用概念。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角。这些研究可以说铺展到了与媒介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媒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涉及到媒介经营与新闻传播的各个角落。

在媒介融合理论研究日趋繁荣的进程中,新闻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也日趋兴盛。2000年,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 News Cente r)”,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媒介融合试验最早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典范。其后,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百余家传媒机构都相继开展了媒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并逐渐形成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

国际传媒业媒介融合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呼唤着复合型新闻人才。曾到美国作访问学者的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在总结美国比较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后提出,媒介融合后新闻传播业需要两类新型人才:其一是能在多媒体传播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其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1]第一种人才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出来,只能在媒介竞争中大浪淘沙磨练出来。第二类人才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全面,能够同时为报纸写文字稿件、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写稿。第二种新闻人才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培养出来的。新闻院校可以也应当承担起第二种人才的培养任务。2005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世界上设立了第一个媒介融合(convergence emphasis of sequence)专业。目前,美国很多新闻媒体、新闻院校和媒介组织都在进行这类培训,让文字记者学习摄影、摄像技术,报纸编辑学习音频、视频编辑技术和图表制作等。力图通过人才战略的实施,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抢占先机。

近十年来,国内媒介融合大势乍起,但媒介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在报纸与网络之间,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2007年前后,新华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先行者,开始进行多媒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迫切需要且目前仍感奇缺的,也是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与业界的探索实践相呼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育的改革已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2005年,蔡雯等一批赴美交流的学者首先向国内介绍了“媒介融合”的相关理念与实践;2007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全国首设新媒体专业方向,开展了媒介融合新闻教育的实践;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但是,与国外新闻教育的改革相比,国内新闻院系的改革相对比较缓慢。学界对是否需要从新闻教育的角度对媒介融合的趋势进行回应,至今仍有争议,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技能,使之能适应各种媒体的要求;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媒介融合教育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什么都精通的人才,这样会让学生什么都会但什么都做不好。[2]总的来看,虽然还有研究者对媒介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持疑虑的态度,新闻教育界针对媒介融合趋势的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对这一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趋势及早做出主动性反应和调整,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未雨绸缪,终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做法。

二、现行新闻教育与媒介融合内在要求的不相适应

面对国际传媒业方兴未艾的媒介融合大潮,我国现行的新闻教育在教育理念与新闻实践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新闻教育要超前把握,开展媒介融合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认真解析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探索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现行新闻教育实践,在应用型专业技能教育与媒介融合教育的内在要求之间,主要存在三大矛盾:

其一,学生多技能学习与有限学时的矛盾。我国现行的新闻教育,大部分采取按媒体分专业进行专门性教育的学习方法。各新闻院系的学生,基本上是4年时间学习一种媒体的传播知识与技能。要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媒介融合的工作环境,则要求他们在4年时间内掌握多种媒体的传播知识与技能。如何处理好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矛盾,是培养媒体融合复合型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精通某一媒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涉及的内容很广,既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也需要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实践。大学四年时间,要求学生掌握并精通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其二,现有师资队伍与媒介融合教育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媒介素养的差距。目前,承担新闻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任教的。他们在校所受的教育都是单一型媒介的,只熟悉或了解某一媒介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多种媒介融合贯通教育的媒介素养。即使部分从媒体转到院校的老师,此前的媒体实践也主要集中在单一媒体,同样缺乏综合媒介素养。二是媒体的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对新闻业界的现行变革状况了解不够,媒体实践经验特别是多媒体融合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甚至是空白。三是教师担当的现行课程体系与媒介融合教育的矛盾。目前,各院校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按单一媒体教育的要求设置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是按单一媒体教育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的。其三,是媒介融合教育与单一媒体实验室的矛盾。目前,各院校的新闻实验室依然是按照单一媒体教育的要求,分门别类地设置实验室的,如摄影实验室、电视非编实验室、报纸排版实验室等。媒体融合教育,要求实验室的设置也能实现多媒体融合,使网站、音视频、掌上媒体及传统纸媒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多业态、多时段的生产、与运营,而不再是过去各种媒介各自独立的实验室。

三、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可行性路径

未来媒体的主流传播形态必定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新闻学教育应超前把握,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主动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针对现行应用型新闻教育与媒介融合教育内在需求的不适应,我们不妨变换一种思路,从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课程设置,变单一教育为全媒体教育

针对学生多技能学习与有限学时的矛盾,高校可以“一专多能”为导向,对新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在4年的大学教育时间内,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实践某一媒体的知识与技能,对其他媒体的知识与技能则依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可能,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其选修涉猎。对“一专”的媒体,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精通”的目标;对“多能”的媒体,则只要求学生能了解和一般性地知晓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大学一、二年级可以集中安排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完成各专业的初步技能课程,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在培养媒介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即对各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初步树立媒介融合的理念,掌握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则可以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将来可能就业的方向,选择专业。对所选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要按照“精通”的要求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体系。与此同时,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选择性学习,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全媒体教师队伍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当务之急,是要引导教师清醒地认识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超前把握的责任意识,逐步树立媒介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要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新闻业界的变革与发展。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解析媒介融合的理论建构、技术支撑、体制架构和运行机制等,对媒介融合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归纳,为媒介融合教育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针对媒介融合教育的内在需求,要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业务专长,使其在培养学生“一专”的知识和技能上发挥作用。讲授专业课的老师要有计划地“走出去”,进一步了解当前业界的变革和发展状况,及时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要大力改革新闻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大一、大二阶段,可以尝试在专业基础教育上将各媒体打通,同一门课程试行多个老师讲授多种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三、大四的授课则要突出“精通”意识,引导学生在精通某一媒体的基础上达到对其它媒体更深层面的认知和熟悉。

(三)打通媒体界限,构建以媒体融合实验室为中心的实践基地

要从媒体融合教育的需要出发,建成与未来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全真教学实验室。要大力开发基于全媒体资源库的多种媒体业态融合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使网站、音视频、掌上媒体及传统纸媒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多业态、多时段的生产、与运营,而不再是过去各种媒介各自独立的实验室。媒体融合实验室要实现全媒体一站式全流程运作,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媒体融合意识和操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把课堂和实验室变成解读与创新媒体融合的模拟试验田,紧跟业界媒体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型全才。以媒体融合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式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它期待着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破题攻关!

参考文献:

第8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关键词】报网一体化;平台型;媒体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报纸业务相对固化、人才缺乏、储备不够,使报纸的差异化、个性化优势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急需寻找到新的资源释放平台,在传播理念、流程、组织和价值平台等方面实现自我突围。

也正因为此,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国内重点城市纸媒大力发展新媒体、推进报网融合,建立立体传播架构,并已经显现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作为纸媒转型的先行者,青岛日报近几年也通过实施报网一体化平台建设运营,构建起“一报一网三端多平台”丰盈业态。

综合国内重点城市报网融合之路和青岛日报转型实践,报网一体化平台型媒体已成为当前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和模式。

二、构建报网一体传播运营新平台

报网一体化平台型媒体,不是简单的嫁接与拼凑,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化平台”发展是报网融合传播体系现状的反映,也是坚持产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科学选择,符合互联网时代传播运营“开放性、去中心、多组合、差异化”的基本特征。

1.推行组织、运行、考核一体化

新媒体建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报纸和以往新闻网站及端平台的运营模式,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营多个终端,初步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报网融合运行。

在报网融合发展没有现成模板情况下,青岛日报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研究形成包括组织、运行、考核一体化综合管理框架,为报网融合提供了制度前提。综合国内其他重点城市报网融合发展模式,其核心也都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推行一体化组织,就是“一个组织、双媒运转”,纸媒核心部门与新媒体中心实行“一体化”,实现纸媒各部门、新媒体中心各频道高度融合对接,实现“一体化运转”。其次是一体化运行,一个组织协调中心、一支队伍,一体策划,一次整合;多元参与,多向生成,多媒。对于一体化考核,一方面是增量考核:一体推进、全线考核,累进计值、增值分享;另一方面则是减量考核:全媒角色、复合生产,分项计值,减项减值。

2.新媒体平台释放几何级能量

平台化传播与运营,平台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平台化的跨界协同机制,是未来报网融合发展,不断展延业务、壮大运营能力的必然选择。

平台型媒体建设,一方面,可以实现新读者群体迅速聚集,立体传播架构拥有了更强的话语空间,纸媒品牌与网络强势成功嫁接,有效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传统纸媒运营开创新模式、拓展新渠道,形成新业态。

青岛日报通过近几年的果敢创新,搭建起一个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迎来“一报一网三端多平台”的丰盈业态,拉长了品牌优势,完善了传播链条。

目前,青岛日报报网传播平台高端用户已突破200万。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放大,引导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覆盖青岛、影响半岛、辐射全国的主流传播阵地。其中,青报网是新媒体大本营,现月均浏览量58万,已成为交互平台与项目的“孵化器”;“青岛观”下载装机量已突破35万,今年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频道又新增了35万订阅用户;官方微信用户数已达到60万,平均阅读量稳居山东省第一、全国前十;官方微博粉丝数已达62万。

三、开创报网交互传播新模式

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是交互,当代传播能效指数就是交互指数。报网一体化传播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强大而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影响力来自交互程度,交互力度越大,则影响力越大,受众聚集的可能性越高。

1.交互传播的内涵

报网一体化传播,关键是在互补基础上实现交互传播,变过去单一稿件的“静态传播”为报网一体的“动态传播”,增强传播的体验性和影响力。

目前,报网一体化传播平台交互传播运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在呈现端的报、网互动,即纸端和网端产品的相互传播交互,报纸资讯资源成为网络资源,网络交互资源(反响、调查或互动数据)成为报纸资讯资源。

另一方面是报网一体化传播平台与读者以及客户、用户的交互,任何一条资讯或者项目,特别是本报独家的传播项目,都力争与读者和用户、客户的深度交互,以获取资讯的最大效应,让资讯成为黏用户的资源。

2.交互传播的实践成效

在实施了百余个成功交互案例的基础上,青岛日报报网一体化交互传播的组织模式已经成熟。以新闻事件和策划的新闻活动为载体,一种新的交互流程和架构迅速形成,报网一体交互正在形成新的传播优势。

例如,开展的“文化‘点亮’青岛”――文化‘金点子’征集活动,收到“金点子”1000余篇(项),参与者达28万人,转发评论2700余条,受到市主要领导表扬和社会各界赞誉。再如,网络直播“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平台大使黄晓明和Angelababy陪伴空巢老人包饺子,一次吸引了千万受众。

四、衍生系列个性化专业平台

在报网一体化的大平台下,国内部分纸媒开始尝试建立诸多个性化的新传播平台,使报网融合向更深层次拓展。

1.传统行业部门趋向平台化

从过去来看,部门化的资源发挥,一般只取决于自觉、受制于能力,这是传统组织的必然弊端。因此,必须确立一种理念,明确一种业务方式,即部门的资源依然是整体资源,不是部门本身的资源,是整体资源就必须整体开放,整体运营。这就是开放的平台化的部门。

那么,部门如何平台化?其一,部门本身就是平台,部门资源服从统一调配,服从整体传播和运营;其二是所有专业资源、专业分口,实行垂直管理,不分条块,专业部门都可以介入整合,防止因为非专业和能力受限而浪费;其三,所有平台型传播运营项目,部门必须按职责参与,跨界协同运行;其四,特大型传播业务和项目可以延伸到报社和集团所有对应平台。

2.个性化平台实践初显成效

青岛日报在报网一体化大平台上,精心打造的青岛创客联盟、青岛创客、爱心陪伴、青报读心等一批个性化平台,已经成为新的传播利器。

其中,“青岛创客联盟”是由青岛日报/青报网和57家主要企业及创新组织成立的全市首个也是最大的民间创客组织。今年7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岛创新创业成果展”。《青岛创客》全媒介平台通过各个渠道加入“青岛创客”阵营的各界创新创业人士已达万余人,构建了一个创业者、投资人、创业导师、创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互动的创业生态圈。

另外,“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全媒介公益平台目前已经拥有1.37万名注册志愿者、108个“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基地”,并延伸出“青岛首届民生公益慈善展”这样崭新的传播业态。平台相继获得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山东省敬老文明号、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等系列荣誉称号。

五、变革旧流程机制势在必行

报网一体化平台型媒体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适应受众新传播需求的传播机制,对旧流程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网络平台为新一轮机制变革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1.资讯生产变革

一线组织必须直接面向读者,不再面向版面,生产符合读者需求的资讯和新闻,而不是为了在报纸版面发表换取稿费的新闻;既然面向读者必须推进组织小型化,组织越小则越灵活、越专业、越聚焦;组织小型化必须辅之以组织跨界化,所有项目均可跨界,可以成立跨界项目组、可以设立项目组带头人;一切组织必须是互联网组织,变依托报纸版块进行组织布局,全面转向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全新布局。组织突破原行政限制,按照业务需求,以骨干编辑或记者为带头人,设立更专业、带有项目和栏目及频道特征的业务组织,完全面向读者和用户,面向一流新闻资讯制作。

2.人力资源变革

报网融合发展最根本、最大的资源在于人才,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技能的人才是未来的希望,也是实现变革增长的原动力。随着报网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向前推进,亟需根据新岗位引进或培育各类新型人才。同时,人才政策要搞活。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早已过时,需求方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应该按照需求而不是行政指令进行人才引进。

此外,必须放开人才激励政策。互联网时代,除了事业平台之外,薪酬是人才的风向标,传统事业单位保守的人才激励方式,与市场现状格格不入,应该进行改革。

第9篇:新媒体运营技能范文

关键词:校中厂;物流管理;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82-03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最终应体现在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综合职业能力是从业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到物流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应包含物流领域中具体岗位涉及的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成长力。其中,岗位专业技能就是学生在任职某一岗位所需要拥有的操作技巧或基础能力。如快递收派员岗位,需要掌握快递单填写、物品包装、信息处理等。岗位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在任职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及其有机结合,如仓库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是指在一个或相近的一组岗位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意识,如在操作岗位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客服岗位中的协调沟通意识、市场岗位中的成本意识等。社会成长力是学生在接受职业学习与实践训练中积累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不断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如从收派员转岗到仓管员或主管等新岗位时能迅速调整并适应的能力。

一、校中厂是高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具体实施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实训实践平台、体系。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校中厂是高职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具体实施模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在建)。2013年4月,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专业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工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以下简称“速递中心”)。

速递中心既是顺丰速运东职营业点,同时又是专业速递实训室,具有校企共建、学生自营自管、校企双重指导的特点。其场地及基础设施由学校建设提供,业务有关设施如运营操作设备及阿修罗操作系统由顺丰提供。速递中心日常管理及运营包括团队建设、市场开发与宣传、HR管理、日常业务管理、质量监控等都由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成立的学生团队负责,与业务有关的事务接受企业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同时接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和具体管理。校中厂成立后,在其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通过直接面向市场的物流操作与运营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在校园之内又体现了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实训环境,起到了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种作用。

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校中厂”成立后,如何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训教学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校中厂运作的关键。“校中厂”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既有企业要求,又有教学要求,这决定了在其运行与管理中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体现企业的生产性属性,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作用。

(一)在制度建设和环境设置上体现校企双重特性

速递中心既是企业营业网点(门店),同时也是专业实训教学基地,从业人员既是企业员工,同时又是学生,在经营运作上必然是既要服从企业管理要求,又要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成立之初,校企双方经过多次沟通讨论,在参照企业运营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具体实际,建立了一整套的速递中心(实训室)管理制度,如日常运营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账务统计制度、办公用品使用与管理制度、业务质量监督制度、企业人员协调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保障了速递中心的顺利运营。

从工作环境设置上,按照企业标准运营模式,在室内文化环境、操作设备、工作流程、实训员工工服工卡等方面设置了具有企业化真实工作氛围的快递营业厅,配置了顺丰专线网络、企业操作管理系统(顺丰阿修罗系统)、顺丰巴枪系统、多媒体电脑、电视机、传真机、验钞机、发票机、电子台秤等先进的快递业务操作设备。同时,规划设置了具有培训、会议、日常办公等功能的办公室,配备了校园内部网络、企业考勤系统、安防与监控系统、打印机、复印机、文件柜、多媒体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投影仪等现代办公设备,为运营团队开展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

(二)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校中厂管理

在组织架构上,采用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在实训学生团队中经自愿报名、成员投票及教师把关的方式选拔出骨干学生担任店长、部长等核心职位,负责速递中心具体运营事务。在运营指导上,选派两位教师及顺丰点部经理、主管组成指导团队,实施校企双重指导(如图1)。

(三)理实一体、岗位轮换、日常运营与项目管理相结合进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速递中心由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组成的运营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设置了综合部、市场部、运营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设置了店长、部长等管理岗位及质控、财务、统计、资产管理、招聘、考核、市场开发、内部培训等技术岗位,同时还根据每日运营需要设置了值班组长、收派员、客服代表、仓管员等业务岗位,实施班组轮值制度,由人力资源部长根据课表调整人员值班时间,合理安排实训与理论学习。

运营团队成员实施“岗位见习”轮换,每一位学生都在承担一个业务岗位的同时兼任一个管理或技术岗位,并不定期进行轮换,使其完整掌握速递物流运营与管理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其专业技能和岗位方法能力。

业务岗位工作内容与顺丰运营点部完全一致(包括上门收派件、巴枪操作、客户服务、数据交换、发票缮制、钱款交接等)。通过每一天具体的业务操作,潜移默化地在语言交流、书面表达、数字运算、自我约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方法能力与职业素养。

管理及技术岗位方面,定期召开会议,监控日常运营情况,规划团队建设项目,不定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包括人员招聘、培训与考核)、市场宣传与推广项目(迎新宣传及不定期的企业业务宣传)、运营质量监督与控制项目、对外交流项目、内部文化建设项目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见表1)。

这种将日常业务操作、点部运营管理与相关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性、综合性实训方式,对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及社会成长力水平,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参加实训的学生在物流知识、业务操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四、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成效

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现实企业的运营实践相结合,在开展正常企业业务操作的同时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岗位认知、岗位业务操作、岗位轮换、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了专业技能,实践了专业理论应用;在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培养了自己的岗位方法能力;在工作中受到了合作企业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切实感受到了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与职业要求,有效提升了职业素养;担任各层次管理岗位,团队合作,保障速递中心的顺利运营,培养了一定的社会成长力及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在实训的同时也初步积累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已有三届该专业学生600多人次参加了综合职业能力实训,日常业务操作累计收派件7万多票,日均收派件100票以上,接听拨打电话日均30次以上,服务师生上万人次。培训业务骨干(指参加各届速递中心管理运营团队的同学)共计120多人,为校企合作订单班输送了100多名学生。专业就业率近三年一直在99%以上,毕业学生的企业平均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先后获得了四个国赛一等奖、一个国赛二等奖、八个省赛一等奖、四个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38-39.

[2]王军锋,谢一风,江民鑫.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2(30):47-52.

[3]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1-6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