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

第1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创设情境 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29-02

一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由维果斯基、布鲁纳等补充完善。其内容很丰富,但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的主要内容有:(1)知识学习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3)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4)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二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时态教学的启示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建构时态的概念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学习和建构知识离不开相应的背景。作为语言学习更是如此。任何语言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而作为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态,更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老师在教授时态时,可借助创设真实的语境来使学生感知和建构时态的概念和意义。

以现在进行时态为例,老师就可以借助课堂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建构起对这种时态的准确理解。如老师可以这样导入:

Now,you are listening to me,and I am teaching you.

You are sitting and I am standing.

老师把这两句写在黑板上,接着一边写一边说:

Now,you are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I a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描写的。然后老师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再如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态时,老师可以这样开始:You began to study in the school two years ago,and you still study here now,so it means you have studied in the school for two years. 然后老师再根据自己在这个学校工作的时间(如五年)说:You know I began to work in the school five years ago,and I still work here now,so I can say I have worked in the school for five years. 接下来,老师可以对学生解释画线部分就是现在完成时态,它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状态。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验和感知时态,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意义,进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2.采用归纳、演绎等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感知和使用时态

传统时态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记。学生由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动运用和感知目的时态的机会很少。这种方式不仅老师觉得累,学生也觉得枯燥,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的重心不在于教,而在于学,即学生的主动建构。在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归纳和演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条件。

在学生学习时态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对时态的意义和结构把握不准,如学生使用现在进行时态时常把be动词或动词的ing漏掉,如She listening to music. 或She is listen to music. 再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常把have/has漏掉等。通过学生的自己归纳、演绎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以现在进行时态为例,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其基本句子结构,而是给出一组例句,如:

I am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now.

She i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at the moment.

They are sitting on the floor.

We are running.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句子特点,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现在进行时态陈述句的基本结构,即“主语+be+doing”。当学生通过归纳知道其一般意义和结构后,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些简单的动词填空练习,如:

Some children are _______(play)in the room now.

Look! the little girl ________(dance).

She _______(have)a good time at the moment.

Is he _______(read)at this time?

What are you _____(do)now?

第2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结构化学”课程;建构主义理论;能动参与性;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56-02

“结构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主要从微观的视角出发,探究分子、原子、晶体结构、电子运动规律以及结构和性质,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结构化学”相比其他课程具有综合度高、理论性强和内容抽象的特点。学好这门课,学生要有较宽的相关知识面,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扎实的数理功底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要求对老师而言都很高,更何况是对学生,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不注重学习方法和自主性的引导,学生易滋生厌学情绪和抗拒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新旧教学理论的对比为切入点,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后的又一发展,是目前比较盛行的一种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强调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成的。这种学习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和协作性。”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重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灌输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观指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它不是最终的答案,更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所以知识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深化,会被新的知识所取代,我们不能将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让学生接受。虽然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而且也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同样的知识针对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而言会存在不同的理解,真正的理解需要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基于个体经验的自主建构。福斯诺如是说:学习并不意味着有更多发现,而是通过一种不同的方式或结构去解释。

2.学习观指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老师的教授而习得,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是通过主动的信息吸收,然后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整合,通过通化和顺应两种图式来实现知识量的一个丰富和质的一个提升。这种自我意义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强调特定背景下的主体能动性。

3.教师观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是“真理”的直接给予者,而是在一定的领域中,在学生概念的意义建构上给予引导和帮助,是“助产士”而非“工程师”。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建构中,教师从教学的决定者、权威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维持者、提供者。

二、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探究“结构化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的恐惧心理和情感体验的缺失。可能在学生还没有开始正式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从老师或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它的抽象难懂性,从心理上对课程产生了一种害怕和抵触情绪,它本身的高难度性也易滋生学习的厌倦和焦虑心理。而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将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们将无法体验和感受在知识形成中的愉悦感和合作、会话、交流的过程,进而难以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被尊重、被接纳的情感体验”。

2.学生对知识的碎片化认识。一直以来老师把知识当成一种定论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虽然学生能够机械地记忆一些知识,能简单地运用,但是由于对知识习得的过程缺少体验和能动参与性,所以无法从本质上去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很难从整体上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3.微观分析能力的缺乏。“结构化学”是以微观思维为主的课程,研究的是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和运动规律,具有高抽象、强理论并且脱离生活实际的特性,需要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立足新的视角去找到学习的新起点。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且易受宏观思维定式的缚束,微观分析能力相对缺乏。

上述问题的存在,给教学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注重兴趣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的能动参与性,不仅学生难以顺利地完成对知识的把握,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结构化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问题,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真正让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必须从新的视觉出发,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不把现有的知识当真理,而是对特定情境做出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长期以来,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形成了麻木接受的习惯,他们不会问“为什么”,不会怀疑,老师和书本就是权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土壤被移走,学生的能动性更是无从发挥。

欲提高学习的兴趣,必须转变知识观。课堂教学,老师不能做书本的奴隶,把书本看成是对真理的一个系统整合,不能把知识的讲授看成是对书本的简单解读,原封不动地进行移植。直接向大脑转移的学习,压制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形成于复杂环境下的特定知识,需要深化,因地制宜地去应用,而不是满足教条式的掌握和复杂环境下的简单套用。

2.激发学习的能动参与性。“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性,老师通过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引导个体的主动建构。老师不能直接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也不能全盘机械地对所“呈现”的知识进行接收,相反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吸收很重要。知识的建构和转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便是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随着认识的深化,也会出现局限性。对待知识需要学生发挥能动性,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知识提出质疑,来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做统一答案的给予者,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总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从思考和探索中获得启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把梯子,是学生向上攀爬的“工具”,学生借助这种工具逐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创造新的能力。

重视个体的主体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教师要因材施教,要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教师通过方法的指导、方向的引导和自我完善内在动力的激发,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在对现象或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注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问题、新看法和新思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用探索的眼光去追溯事物的本源,培养学生在主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中,科学处理信息的能力。

3.注重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是“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求,它是以演绎思维模式为主,以类比思维模式为基本元素,以学生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为指南针来进行架构的。回顾有关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应用于化学的发展过程,都不难发现只有敢于打破理论的缚束,基于实验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概念,才能真正地推动科学的发展。

创新思维模式培养的基本过程要从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结构化学”课程的学习少不了公式的推导,教师要尽可能地弱化推导的过程,强化对整体知识框架的认识,引导他们在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由得出的结论再对推导过程进行一个回归,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学生在一个清晰的思路指导下继续向后学习,就不会出现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断层。在对知识本质把握的前提下,才能对概念和理论进行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

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核心。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迪,要有积极的心态情绪和丰富的形象化言语,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拓宽内容,丰富信息,把最新的科学成果纳入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活化,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一个强化。

四、结语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改变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如何在主动的学习中学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最优化仍然是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楠,王星.试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2]何克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3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第4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数学教学 实践 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不到激活,于是许多学生不爱上数学课,不爱听老师平淡枯燥的讲解,不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愿(或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究其根源,主要是:

1.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教,学生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学生死记数学定理、公式,机械地模仿教材上的解题方法,丧失了学习过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还不能主动建构起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体系。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

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谓建构,指的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论问题。”就“如何树立建构主义观”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入实践”,笔者谈谈自己学习和领悟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三、建构主义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三点启示

1.把建构主义理论和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学习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要从传统的知识传递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机会,他们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学段目标是学生在这一学段中最终应达到的目标,然而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应逐步递进、螺旋上升。从建构主义上看,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是在主体对客体不断建构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因素,把握渗透的时机,让学生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2.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将其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在讲解等比数列时,可让学生大胆探索,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如函数思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从初中到高中教材中不断进行深化,随着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不断提高,因而我们可以在初一就开始不断渗透函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例如:当x=3时,求代数式3x+2的值,还可以变为当x=4、5、6等其他实数时求代数式3x+2的值,让学生体会到,随着x的不断变化,代数式的值也随着变化;反过来,当代数式3x+2值为零时,求x的值,就变成了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当x为哪些值时,代数式3x+2的值大于(小于)零,就变成了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用函数思想把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三者统一起来了。这样经多次反复渗透,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就不断提高了,到初三对用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定义函数,直至高中对用集合的映射来定义函数等相关知识都不会感到陌生。当然,数学思想、方法的建构并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刚开始时建构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可能只是空洞的、肤浅的大体框架,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建构起优化完美的思想和方法体系。

3.建构解题模式

指导学生解题时,波利亚认为,在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之后,要善于去总结一个模式(或称为模型),并井然有序地储备起来,以后才可以随时支取它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建构解题模式,指导学生解题。如在探讨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其中就蕴藏着一个重要的解题模式――逆序相加模式,在教学时可以加强它的运用。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很好地解决这样一道题:

求证:lgl+lg2+……+lg(n-1)>n/2>lgn。

从数学教师这一角度讲,所谓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是指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这一特殊的问题解决者对数学课堂上所面临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明确表征,激发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而向其呈现的一组刺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一种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也已表明,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数学教学,能遵循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调动中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并由此出发把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广大数学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模式。由此可见,构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具有合理梯度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能力体系应视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真正体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数学教育的新观念。

参考文献

[1]朱维宗 唐敏《聚焦数学教育》。

[2]陶西平 主编 陈爱 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3]刘兼 黄翔 主编 孔企平 张维忠 黄荣金 编著《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

第5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高职英语 教学 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此外,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也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建构主义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的学习模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观。自主式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主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要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掌握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出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1.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根据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好固定的工作方案和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围绕教师的预设来进行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基本被限制在教师预设的空间中。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成为老师的首要任务。学生要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将自主意识内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求。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还是存在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事倍功半的现象。学习策略是指为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的计划。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等,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完善英语学习环境

情境创设是实用英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真实性,即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符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1.让英语学习直观化

直观化不仅仅指图像的应用,通过手势、肢体语言、动作色彩等也可以实现直观化。比如在训练发音时可以同时以一些手势来区别长短音,利用各种颜色的笔为课标记,既醒目又愉悦视觉,同时通过对重要信息的提取来加强记忆。

2.充分利用联想

联想与直观化的原则是一致的。大脑能记住的语言信息量与形象语言的量的比例是1:1000。也就是说,形象化了的信息可以大量地长期地储存在大脑里。当然,在利用联想的记忆时,应当使所联想的事物直观化。可以口、手、耳和眼等尽量多的感官来参与,同时所联想的事物要有情景、新奇、有趣或者与重要的事情相联系。

3.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

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手段来改善英语学习环境。计算机辅助下的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教学资料以视、听、觉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图文与声音并茂,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同时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好管理者、组织者、激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对开展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搭建了好的学习平台。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大量的语言资料学习和语言信息的输入任务留待学生自己去完成。

参考文献:

[1]Susan?M.Gass,Jacquelyn?Schachter.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视角.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12(第一版).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4)

第6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以皮亚杰为杰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必须通过学习者学习观念的转变来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学习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相同的课堂下,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理解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经验等多种因素为基础来理解授课内容。不同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千差万别的,以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去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真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和背景。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在教学的各要素如:教学模式、方法、目标、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观点。与传统教学观比,建构主义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出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以“学习为中心”,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教师有分寸地运用对话、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教与学的尺度,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积极建构成为自己个人知识。

(三)建构主义课程观

基于上述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改变,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要紧紧围绕培养激发学生思维,营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掌握各类知识和信息并整合为自己的个人知识。相对于传统的以文本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来看,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学会自己获取知识信息并合理利用。

(四)建构主义知识观

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维果茨基也认为“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那么他们不会对所学习的概念有深切的理解,只是记忆了些符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生活背景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有益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对比分析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讲授内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善于交流、从问题的不同角度考虑分析,重视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1.学生学习地位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学习,新时期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社会需求为核心。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质疑,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2.教学过程的改变

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训练型”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想象力。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打破标准划一、内容一致的教学定式,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为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二)学习环境的改变

有效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功的,知识也是在一定环境中掌握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构建的时间和空间,收集相关资料,达到对所学内容一定的认知,在平等友善的环境中,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最大限度的理解和互动。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三)评价方法的改变

以往的教学对学生的考查以期末考试来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有片面性。建构主义主张进行多元的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既注重过程评价也注重终结评价,既有师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满足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提升了责任心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该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培养和谐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极富人文性的教育理论,适于学生对知识灵活、广阔、深刻地理解。充分尊重学生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同情况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构建和灵活运用,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非常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强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和对话式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彰显个性,思维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宛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第7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合作学习 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知识观作为一种后现代的知识观,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知识观的审视与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合理的建构,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本思想

1 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一件东西,是不能传递的,那么学习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说。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脑袋绝对不是空着准备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点,而应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当成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2 知识的不确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纯粹地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现,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进行不断地变革、深化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说”。

3 知识的情境性。人类的知识和互动不能和外部世界分隔开来,因为意义构建依赖于外部的环境。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大多是依据所经验的情境来解释意义和获得信息。如果抛开外部世界的情境,那么我们研究的只是抽象的智力,这种研究是不切实际和没有研究价值的。因此,知识应和它发生和联系的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在知识和世界的联系中构建意义。

二、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1 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切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地接收知识到主动地构建、创造知识的转变。以此来审视生物教学,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地位就要发生一定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学习方式上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思考与实践。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过程、思考与体会。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说教,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自主构建知识的快乐,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

2 注重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建构主义认为构建知识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要重视学习共同体,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协商。因为面对某一知识,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不同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知识的认识会相对丰富些。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的互动的交流。在合作学习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交流互动,应尽量避免个别学生支配互动交流过程而其他学生没有实际参与的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下神圣的教坛,充当“管理者”“顾问”以及参与者,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对话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按照建构主义中知识的建构性和社会性观点,开展生物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就很有必要了。

3 实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评估方式转变。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意味着是终极答案,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更真实的答案。所以生物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即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结果”上,而应该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目前的生物教学就必须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移,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弄清它和其他知识、技能的关系,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8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视觉心理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26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从人类视觉基本生理机制和视觉的基本规律出发,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视觉生理系统知识、人类知觉系统以及基本视觉规律、影像与完形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不少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开设了视觉心理学课程,如摄影、广播电视、设计等专业。由于视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应运用建构主义来指导视觉心理学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和原理来学习。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者所拥有的经验促进了对现有知识的反思,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构建者。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下,学生的角色可以定义为:教学主体者和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信息的采集者和共享者、自我测试者、自我监控者和诊断者。

教师由课堂上的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包括问题解决、推理、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知识的主动以及反思性的应用,完成这些目标的学习条件包括:复杂的、相关的学习环境,其中“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社会协商;多维视角与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建构的自我意识。建构主义认为,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才是成功的学习者,从例中学和从做中学能使学习者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非常重要。

2 视觉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使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不够,结果就是学生虽然被灌输了诸多的理论和观点,但很大程度上并未产生真正的学习,在实践当中,也无法较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其知识建构的自我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视觉心理学涉及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物理学和美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观点,在教学中应当使用多维视角与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和原理来学习。

视觉心理学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他们来到课堂之前已经接受了不同领域的专业训练,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对于视觉心理将要研究的主题有自己的观点,未来将会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促使他们在未来有效地应用视觉心理学理论解决其本专业的问题。正如心理学者布鲁纳曾说过的:“我们讲授某门课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不只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

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觉心理学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微型世界与超媒体设计;②合作学习和问题支架;③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技术;④基于目标的方案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视觉心理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视觉作品的创作和鉴赏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设计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构建意义,提高能力。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第一,设立学习网站,微博、QQ群和微信群,调动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任务及个性化学习内容。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互动,在课程网站中定时定量进行网络环境互动学习。比如对视知觉一章的讲授中,在学习网站中设定多个主题,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网站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资源与同学互动,提炼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活动。在布置小组任务时,应当给出多于小组数量的选项。通过对任务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构建新知识的动机。在此阶段,小组成员自主选择讨论重点,比如在视觉心理学的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因为其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对同一问题持不同观点。通过协作性的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看到他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更丰富的认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学生通过协商和讨论,构建出对所讨论问题的基本认识。

第三,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仅要求数量,具体阅读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具体做法是,请学生根据在课堂讨论中的结论,在课后搜索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对支持和反对自己观点的文献进行整理并完成报告,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并拓展背景知识。

4 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对知识探索,发现和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已经成为创新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总而言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材料、备环境。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提供了支持,更有利于教与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商务印书馆,1981.

[3](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袁平华.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多媒体环境中依托式外语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第9篇: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目前工程硕士英语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明英语学习是一个学生依靠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和经验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建构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从而对目前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近年来,工程硕士作为我国研究生的主要专业学位之一迅速发展。在工程硕士的教学体系中,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必修课程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攻读该学位的在职人员具备硕士学位研究生应有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即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大量查阅外国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但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基于对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阐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启示作用。

一、当前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状况分析

近五年来,笔者曾在华中科技大学为计算机专业以及软件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教授过学位英语课程,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情况具有以下特殊性:

1从生源看。

(1)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看基础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基础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能力及写作水平都不十分理想,口语和听大相比之下更差。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多年,在工作中很少用英语。另有一些外资企业的员工,大部分为技术人员,平时接触外文科技资料和外籍员工的机会较多,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都较好,但领域太狭窄,主要限于专业技术上的探讨,因此口语交流也有困难,英语写作能力也不算强。

(2)学生年龄偏大,大学毕业时间较长。本人曾经教授的班级中,35岁以上的学员一般都达35%左右,有10%左右大学毕业近20年,严重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效果。如在词汇记忆等方面劣势明显,语音语调的习得也常受负迁移的影响。

(3)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无论是内部动力还是外部动力都不足。英语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现实用途似乎并不太大,最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课程考试。

2.从教学条件看。

(1)学生“进校不离岗”。教师到各教学点集中授课,一般每次至少印学时。

(2)面授课时少。教学大纲规定,工程硕士面授课时为80学时,而全日制研究生英语课时一般不少于240学时。

(3)教材单一。一般使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工程硕士英语研究生英语基础教程》作为教材。

(4)课型单一。大多只开“基础英语”,无听力、口语等课程。

3.从教学手段和方法看。

各个教学点都使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能达到最终使学生构建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如维果茨基(Vygotsky)和布鲁纳(Bruner)等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它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以及学习环境对知识建构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卞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材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优化学习资源,而不是作为灌输型教学的工具。借助这一理论,能为我国目前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启示。

1.教学计划。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要对新旧知识经验进行反复发现,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为新经验的进人发生调整和改变。同时,由于学生特点各异,建构活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意义的理解也因此不同。教学过程不再同步,不同学生可以沿着不同学习途径,建构相同结果。因此,每个教学点在遵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计划。

建议每一教学点在第一次上课时,可对学生人学时的成绩、年龄、大学毕业时间、目前工种、使用英语情况和英语学习动力等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制定出该教学点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既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又要尽可能使用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同时解决好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间的矛盾。

2.充分利用有限面授时间。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的流程应该是:依据教学目标一进行情景创设一引人主题一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一加人强化练习一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换言之,依据培养目标及课程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贯彻建构主义教学观,进行量体裁衣式教学设计。

建议将工程硕士英语面授时间分三阶段来完成:一是温故阶段;二是提高阶段;三是技能训练阶段。温故阶段指复习原有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此阶段的课时数各个教学点可根据学生原有英语知识结构来确定,不宜太长,不超过总课时的1/4为宜;提高阶段是指针对语篇的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教学,本阶段是教学的主体,课时至少应占总课时的2/4;技能训练I价段,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日常听说能力,可根据学员工作的需要有选择地训练。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1/40。

3.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的存储器,而是经过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建构信息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同时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持久学习英语的动机,依据每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经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的差异来进行教学。不能只向学生提供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理论语法知识,让他们机械记忆,而应对统编教材的课文和训练内容有所取舍,在教学中尽量引用流行词汇、专业同汇和最实用句型,结合学生的专业,引用例句,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强求每个学生都遵守一种学习策略,允许他们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其次,建构主义主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这种情境应该具有多样性、真实性和整合性。教师不应总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他们进行探索发现。

以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语篇阅读,并提出和回答与所阅读语篇有关的问题。在构建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报告,也可就某个话题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或者个人演讲等活动来营造英语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在这些有趣情景下,学生不再盲目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积极参与建构知识的高水平思维过程,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更新原有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4.利用网络优势,批改作业,答疑解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互动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自己原有知识背景下建构新的知识。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目前的工程硕士英语教学中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积极意义。鉴于面授时间有限,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协作式学习。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规定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反馈给教师。课外阅读材料可为不少于10万字的某个领域的专著,学生要交读书报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翻译材料可指定也可自选,但译文不少于1001)字。

教师也可通过QQ和MSN聊天群以及Email等网络通讯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会在个性化自学中发现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或与教师进行探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就写作而言,教师利用Email可以监控个别或群体学生的写作过程,也使作文的批改更加迅捷、科学和合理。能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缺点发送给全体学生,给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Email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促进作用,如学生可通过Email进行交流阅读英语文章的心得、难点、疑点,从而相互借鉴、引发思索,真正享受阅读。对于老师布置的翻译作业,学生也可就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切磋。此外,将信息技术自然渗透到学习中,能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