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乡镇企业建立工会,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一方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起着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企业的正常生产才会得到保证,企业的运行才会平稳,企业才会发展。因此,加强乡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乡镇企业组建工作难度大,入会率偏低的现象,我们采取地县(市)乡镇企业工会主席齐上阵的做法,利用到各县(市)工作调研的机会,对企业主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年,全区乡镇企业基层工会数已发展到149个,会员人数达7402人,比XX年分别增长了58.51%、58.16%。二、加强宣传工作,深入宣传《工会法》
为了使企业职工了解工会的职能,懂得依靠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各县(市)乡镇企业工会加强对《工会法》的宣传工作。有的县还与县工会一道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如纳雍、织金等县乡镇企业工会深入到非煤矿山、民用煤矿、重点企业等张贴宣传画、办专栏等,使职工对《工会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抓制度建设,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
为了使乡镇企业工会发挥职能作用,各工会把抓制度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一是协调企业为工会安排办公室,解决办公经费,修建厂务公开栏和宣传厨窗;二是帮助企业完善各种现行规章制度,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上墙。
通过行业工会与企业工会的努力,厂务公开逐渐为企业主与职工所接受,通过厂务公开,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今年地、县乡镇企业工会把抓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号召企业要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牢牢记住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把抓好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重点,确保安全生产。
四、存在的问题
1、许多企业主对工会组织认识不足,给新建工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致使新建工会工作进展缓慢。
2、由于乡镇企业行业工会主席及委员从地区到县(市)都是兼职,在工作中常常出现时间冲突的现象。
3、对于乡镇企业来说,目前组建工会都存在
困难,更不用提收取会员费的事,因此活动经费成了问题。
五、明年工作打算
1 、继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壮大毕节地区乡镇企业工会的队伍,向“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目标努力。
关键词:工会 经审工作 思考
工会经审工作是指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经济监督。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工会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依法治会的重要措施。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对于增强工会组织的经济实力,促进工会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保证工会资产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健全和工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经审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经审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审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经审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经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审干部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经审组织与各部门的工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工会经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工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
针对以上基层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水平,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提高基层领导对经审工作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会经审工作不但是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工会开展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工会法》赋予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增强基层工会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使其真正认识到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是对工会干部的爱护,是避免工会干部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再次,要提高基层工会经审干部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敢于担负责任,切实起到把关作用,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健全经审组织,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必要条件
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经审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在基层工会经审组织的建立过程中,一是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即工会组织建立的时候,同时成立工会经审会;同时配备经审委员;同时落实经审经费。二是建立经审委员定期联络制度。定期召集经审委员开展活动,发挥经审委员专长,做到经审组织有人管理,经审委员有人组织,经审工作有人开展,促使基层经审组织实现高效运行。
三、完善制度建设,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根本保证
各级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使经审会工作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要保证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内容,任务有落实。要建立经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把经审工作纳入工会工作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按照制度的要求,各基层工会经审会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要在上级经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定期开展经费审查活动,通过规范的程序管理和严格的制度运行,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提升人员素质,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基础保证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基层经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工作—学习—改进—提高”的循环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国家财经、审计政策法规,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参加培训班、知识竞赛、优秀审计项目评比、论文交流等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横向交流,学习典型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鼓励基层经审人员积极自学,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和资格考试,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对未能取得的人员,限期取得证书。并结合竞争上岗、年终目标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手段,激励与约束经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五、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基层经审工作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工会经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级基层工会组织要在上级和同级工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自觉地把工会经审工作放到工会全局工作中来认识和把握,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把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工作方法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是要建立工会经审的监督制约机制,既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又要树立经审监督权威。二是要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办法。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奖惩兑现,奖罚分明。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工会经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工会工作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在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发生了很多改变,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地被削弱,在构建和谐企业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工会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刻不容缓。
一、国企工会中常见的问题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导致了国企工会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对象复杂。
与过去相比,国有企业的员工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员工至少包含以下几种利益不同的群体,即经营管理者、白领人群以及蓝领工人,这些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教育背景,因此其对于国企工会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给国企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国企工会工作不能正视这一员工构成的变化,必然会给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工作内容僵化。
工会工作内容僵化是指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内容并没有根据工会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由此导致工会工作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大打折扣,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内容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计划生育、贫困帮扶等领域,而在新的时期,如果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还仅仅停留在这两个领域,而不进行适当的拓展,必将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下降。
(三)工作方法单一。
工作方法单一也是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一,一些国有企业工作方法长期不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是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在工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对工会工作方法进行灵活的变通,工作方法的单一势必会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效果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四)工会地位尴尬。
在国有企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企业工会的地位正在被逐步的边缘化,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摆设,工会的地位极为低下。而工会地位不高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会工作的开展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有力支持,无论是在组织层面,还是在人力、物力的支援层面,都会捉襟见肘,给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化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定能有效地解决国企工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国企工会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对于工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专业学习,工会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由此给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尽快提升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素养极为迫切,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引进工会工作人员时,应注重对其胜任特征的考察,另一方面应注重对于在职者的系统培训,通过采取这两个措施来促进工作人员素养的提升,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人力基础。
(二)组建工会专门机构。
成立工会专门机构是破解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基本上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工会工作,其实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工会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而现在仅仅有限的范畴隶属于工会。鉴于此,组建一个大工会组织来负责更多工会工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三)提升工会组织地位。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地位低下的问题,应尽快提升工会部门的地位,可以让工会的领导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借此来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这样可以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工会组织地位的提升有赖于高层管理者对于工会作用的明确认识,工会工作人员应利用多种机会来阐述工会的重要性,借此提升工会组织地位。
(四)加强工会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为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规范,这样有利于工会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制度典范的工会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关工会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这样才能带来制度的实效性。
考虑到国有企业中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国企经营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通过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性,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工会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
(作者单位: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国璧.国企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管理观察,2011(5).
关键词:工会经费 审计 财产管理 有效措施 民主监督
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和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审会)是代表工会会员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进行管理、审查、监督的组织。做好经审工作能够保证工会工作顺利完成,促进工运事业发展;保证工会经费和资产安全完整、不受侵害,是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工会形象的有效措施。下面,本人将从三个方面浅议如何做好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
一、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到位,经审监督难
基层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经审工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在人员和经费上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部分经审干部对自己从事的经审工作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重财务轻经审,对经审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会的各项经济活动不能自觉接受经审会的监督,经审会对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经审组织不够健全,影响经审作用的发挥
部分基层工会经审会主任由财务人员兼任,既是经审会主任、又是财务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有的经审会主任因工作变动或退休,未及时补选长期空缺;有的基层经审会虽然组织健全,但监督乏力的状况较为突出,难以正常行使监督职能。
(三)审计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基层工会经审干部多为兼职人员,一方面因为人少事多,工作一忙,对经审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经审人员中精通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较少,业务不熟,在审计过程中难以揭示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履行好工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二、针对上述问题,本人认为,基层工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经审工作。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经审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工会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使其真正认识到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是对工会干部的爱护,是避免工会干部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其次,基层经审干部积极争取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取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放下思想包袱,克服“怕得罪领导、不敢审”的畏难情绪,对经费开支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切实起到把关作用,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调动经审委员积极性,促进经审组织建设
加强经审组织建设,是有效履行审查监督职能的基本保证,发挥经审委员作用,对于做好经审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形成“工会组织建到哪里,经审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良好氛围。二是配齐、配强经审委员,完善经审组织。在配备经审委员的过程中,应注意把好“三关”,即:人员筛选关、审核评价关和民主选举关。由工会组织组成考核小组,筛选出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特别是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经过审核评价后,按照民主程序进行选举,使经审组织逐步向专业型、知识型发展。二是建立经审委员定期联络制度。工会经审干部要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集经审委员开展活动,发挥经审委员专长,做到经审组织有人管理,经审委员有人组织,经审工作有人开展,使经审组织实现高效运行。
(三)以本级审计为突破口,提高审查监督质量
基层工会经审工作重点应放在本级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审计上,在本级审计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审计过程简单,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和审计资料,大多以召开经审会宣读会计报表,委员们就举手通过的方式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有些经审委员甚至对财务收支状况都不清楚,根本起不到把关的作用。
那么,经审会要如何以本级审计为突破口,提高审查监督质量呢?第一,按照审计操作规程运作,把好工会经费收、管、用三道关口。经审会议前,召集经审委员组成审计组进行经费收支审计。从审查原始凭证、核对会计账簿、报表入手,收集审计证据,填制各类工作底稿,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经费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督促落实整改。第二,经费收支审计重点突出“七查七看”,一查预算执行情况,看经费收支是否遵循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查经费使用结构,看经费使用方向是否侧重于职工会员;三查拨交经费收入,看工会经费是否足额拨付到位;四查内部控制制度,看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地执行;五查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看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六查固定资产,看工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是否发挥效益。第三,为收到较好的审计效果,可争取上级经审会协助本单位搞好本级审计工作,使对本级经费收支审计尽快形成制度。
(四)加强经审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经审干部的业务素质。
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财务知识精通、经审业务熟练的经审干部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会经审工作的需要。首先各级工会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经审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进行业务指导,从而提高经审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审计资格证书和会计师证书的经审干部给与奖励;第三,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横向交流,学习典型经验,找出自身差距,完善经审工作。
(五)处理好各方关系,促进经审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处理好经审工作与工会全局工作的关系。经审会要找准服务全局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审查监督职能,通过审计,促进工会经济活动开展。 二是要处理好审计工作中审、帮、促之间的关系。审计是手段,帮助是出发点,促进工作是目标。在开展审查监督工作中,依法严格审计,更重要的是帮助有关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及时纠正,促进工会经济活动规范化。三是处理好与财务工作的关系。经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都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保证工会资产安全、完整、发挥效益。因此,经审会应与财务部门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维护财经法纪,为工会工作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努力,以“四个到位”进一步发挥经审工作作用。
(一)思想认识统一到位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工会领导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做好工会经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
(二)经审组织把关到位
新形势下,工会经费收、管、用的范围不断加大,经审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如果没有健全的经审组织,就无法完成经审工作的各项任务。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对工会经审组织在同级工会中有着纪检监察、经济警察双重地位的认识,为开展经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会要依照法律规定实施工会内部监督机制,把工会经审工作纳入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纳经审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工会经审组织如遇换届或经审干部人动时,一定要及时选配得力人员充实经审干部队伍,坚持做到经审会与工会委员会同时组建、同时选举、同时报批。
(三)制度建设落实到位
工会经审工作制度是确保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工会经费收入的稳步增长。审计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作风,更需要一系列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来保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工作程序,用制度来明确经审监督应该干什么,用规范的程序去指导经审干部怎样干,使工会经审组织的审查监督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经审人员配备到位。
要加强经审组织建设,按照全总提出的“经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配齐配强经审干部队伍。加强经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准则,自觉遵守审计工作纪律。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抓好经审干部专业技能和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更新财会、审计等专业知识,全面提高经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
关键词:制度文化;基层医院
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文化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1]。制度文化在医院文化体系中作为中介具有传递功能,对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基层医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医院制度与医院制度文化的内涵医院制度是指医院管理和运行的规则体系,具体是指维系医院内部运行以及医院与外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例、规定、管理制度等。医院制度文化指渗透于医院各种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机制运行之中,体现医院特色并被员工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医院制度文化相比于医院制度,其内涵更加深广,各项制度合理安排有序,是医院制度文化的最低要求,同时还必须关注用于指导制订制度的理念是否与医院的核心理念相符合,制度内容的科学合理程度,以及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执行力等,这是医院制度上升到医院制度文化的关键。
1.2制度文化建设在基层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医院更是不可避免地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因此基层医院要从解决医院生存的高度认识医院文化的重塑问题,要从树立起市场观念和危机观念入手,重溯有利于医院未来发展的理念。而要使员工转变观念,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观,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旧价值观的批判来实现,必须借助于制度化的力量引导员工逐步接受新价值观。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医院管理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使我们的医院文化建立在可操作的层面。
2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2.1对制度文化认识不足,造成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割裂大多数基层医院制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约束和规范员工,仅仅把制度建设等同于颁布各种规章制度,对制度的文化内涵领会不够或根本无暇顾及,使制度建设停留在表层。从医院文化建设上看,许多基层医院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把精神文化通过制度贯穿到行为尚需要长期努力。当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文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医院的运行基本依靠行政权力的推动,使制度体系只剩下一个刚性的躯壳。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2医院各部门工作职能不同,造成制度文化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相割裂当前医院的文化建设职能大多数落在党委办公室,而医院制度建设职能一般以行政办公室为主。以党委办公室为主导的医院文化建设偏重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由于职能的关系,往往没有深入地开展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使整个医院的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达不到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局面。
2.3受传统文化建设的影响,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传统的医院文化建设往往着重于狭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对制度文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忽略了制度文化建设,从而造成制度文化建设滞后现象。另外受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影响,我国的管理重视或偏爱"人治",忽视法规对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控制和约束,而在基层医院,医院的管理队伍往往是从优秀的专业人才中选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重技术轻管理,重行政轻文化,也是造成制度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3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区级综合性医院,正在准备参加JCI评鉴,医院以此为契机对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推进。
3.1确立了医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通过专题宣传教育培训、各类载体活动向广大职工宣扬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让其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树立"仁爱、精诚、创新"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积极倡导一切制度的修订必须围绕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展开,形成以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
3.2调整医院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医院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党委副书记担任执行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成员包括各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和党办(监察室)、宣传科、院办、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门办、后勤服务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制定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将医院文化建设的职能从党委办公室延伸至全院各科,明确了各部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功能。将推进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列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3.3全面审视制度,文件编写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设立文管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全院文件制度。以职能部门为主线对全院范围内的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并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3.4建立分层分级的培训机制全面梳理制度,根据其所适用的范围,将制度分为全院级、系统级、科室级,各科室遴选1名制度培训员。全院级制度,由制度的制订部门负责培训全院各科的负责人,由各科负责人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系统级制度则先培训系统相关的各科制度培训员,由各科制度培训员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科室级制度则由各科制度培训员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各职能部门采用试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
3.5采用"追踪方法"开展行政查房,督查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以院级领导的分管职能为范围,建立了七个行政查房小组,每组定期每月2次采用"追踪方法" 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制度执行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及时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奖罚同时,对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予以修订纠正。
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建立和完善强调执行力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工作:①在制定制度伊始,就配套出台能够保证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具体办法,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做到制度与工作一致、制度与人员落实一致。②员工对制度理解得愈透彻,执行才愈加自觉。而员工对制度理解得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员工对医院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始终坚持向员工灌输医院的核心理念,并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加以强化。制度文化的终极状态是由开始的制度,逐渐转变成最终的、被广大医院员工所接受的、内律的文化,这也是基层医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秀晴.当前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2):47-48.
关键词:以人为本;工会;高校工会文化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工会在做好最基本工作、履行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要重视文化建设,从而更全面的提高工会绩效,同时通过工会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推动校园更加和谐。
一、高校工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高校工会文化的内涵
高校工会文化是工会中的高校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生活中,共同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积累下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高校工会文化,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为了满足工会开展工作的需要所形成的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形成工会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通过办公场所、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工会按照国家法律和学校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劳动保护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是物质、精神、行为文化的约束和制约。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其对教职工群体有激励、凝聚、鼓舞等作用,是高校工会文化的核心。
(4)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行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工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在个体上的具体体现。
2、高校工会文化的功能
高校工会文化通常有以下几种功能:教育、导向、激励功能、凝聚、辐射等功能,通过工会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氛围,潜移默化的起到教化作用,引导教职工积极向上,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一种凝聚力,促进工会和学校的建设。
二、建设以人为本工会文化的重要性
工会核心价值观是结合大学的传统、工会精神特质等经过长期的积累、培育而成的,深层次地体现了工会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追求。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是工会精神成果和环境氛围的体现。因此工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准则,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工会作用。
1、有利于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教职工是工会工作的参与者、建设者、缔造者,因此制度的建设应尽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各项活动中,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激发内在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教职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陶冶情操,激发潜能,快乐成长。
2、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教职工出发,将使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参加工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不断提高身心素质,又能引导他们时时处处帮助、影响广大同事,这既展示了自我价值,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各种才干。
3、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工会环境,可以为教职工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一般来讲,凡是处在积极向上、温暖友好的校园环境中,教职工总是能感到心情舒畅,获得正向的力量;相反,就会使人感到离群、压抑,打击工作的积极性。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工会文化发展战略
高校工会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会文化建设,其与高校教职工的特点及高校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在文化建设中工会应结合教职工的特点,与高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会文化发展战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保障民主政治权利,强化教职工民主意识。(1)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对学校的决策制定、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2)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机制。校务公开是实现教职工民主监督的一种制度,基本载体是教代会,因此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完善包括领导、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完善公开机制,并且切实、高效率地实施。(3)完善民主测评。创新民主测评形式,使民主测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民主测评了解教职工的心声,实现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民主政治权利是维护教职工政治利益的体现,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将使教师队伍更加和谐、更加具有凝聚力,推进学校民主制度的建设,使整个校园更加和谐。
2、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自身首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才能进一步影响、感染、激励学生。为了加强师德建设,一方面,可以建立师德学习教育制度,定期地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应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师德考评和监督,具体工作时,工会可以以其他高校或身边的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为模范人物,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正能量,营造一种崇尚师德、追求师德的文化氛围,使教师队伍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向模范学习、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动力。
3、拓宽教职工知识面,增强业务素质。以工会为阵地,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教职工将有更多的机会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教职工各种思想的交流和迸发,而且工会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党的一些方针政策、高校的最新发展动向、工会的改革措施等等,从而起到传播信息、促进交流等作用,使广大教职工以更积极的心态、不断更新的观念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有利于建立一支道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纪律意识强的现代知识分子队伍。
4、完善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我国工会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还算不错,各项规章制度也比较完善,唯独精神文化方面容易被工会忽略,急需加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如果教职工家庭贫困、有疾病等等,高校工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前两方面最基本的需求,缓解精神压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往往面临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科研人员,既要教学还要完成科研项目,同时还要面临成果归属、晋级、职称等因素带来的同事之间的激烈竞争,容易形成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工会应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文化活动的质量,不应像传统一样只是承担娱乐功能,还应具有振奋精神、鼓舞人心、调节情绪等多种社会功能,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5、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实现教职工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为教职工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积极参加各种工会活动,有利于丰富教职工的精神世界,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全面发展,使教职工生活更加充实。同时在活动中教职工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强教职工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体会付出与收获的快乐。这样不仅提高了教职工工作的效率,也促进了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工会文化建设应结合高校教职工的特点,坚持以教职工为本的价值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思路出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不断繁荣,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满足愈加重视,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这就为工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会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采取的措施要更加“人性化”,文化活动要更加多样化,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这一新工具的力量,使工会成员之间更加和谐,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工会文化,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增强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高校竞争力,有力地推进校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海棠.论高校工会文化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学院学报).2013(3)
[2]张克园.以“职工之家”为载体 打造特色工会文化[J].工会理论研究.2012(6) [3]沈意文,刘岗.新时期高校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其路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6)
三年工会经费收支情况的审查意见:
通过审查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第七届工会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感到三年来学校工会财务能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工会中心工作,在工会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能以财务制度为准则,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
工会经费收支情况:
经审查,学校工会在年至年期间,各项经费总收入为352447.6元,其中会员会费收入46736.23元,占总收入的13.26%,学校行政拨交经费收入301608元,占总收入的85.58%,利息收入1316.3元,占总收入的0.37%.上届工会经费结余收入2791.06元,占总收入的0.79%.各项经费总支出352124.5元,其中职工活动费支出169219.2元,占总支出的48.05%,工会日常业务费支出7920.7元,占总支出的2.25%,会员活动费支出47770.5元,占总支出的13.57%,上解经费支出120643.2元,占总支出的34.26%,其他支出费用6570.9,占总支出的1.87%.经费收支相抵结余323.09元.
审查意见:
经审议,三年来学校工会财务工作能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法规,遵守财政纪律,不断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学校工会第七届经费审查委员同意学校工会第七届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
1,强化工会经审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全总,省,市总工会对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经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逐步建立健全经费审查监督制约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我校工会经审工作.校工会经审工作同时得到了省市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的支持和指导,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促进校工会经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校工会委员会重视工会经费的管理.一方面坚持重大事项,重大开支集体讨论制度,增强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能够严格把关,作到经费收支合理,合法,较好地遵守了财经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出现违反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同时,在工会经费的使用上,能合理安排,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用好有限的工会经费.
3,在财务管理方面,工会聘请了精通业务的财会人员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收支核算准确,帐目清楚,帐册,报表,资料完整并装订整齐,能按时上报财务报表,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
4,工会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管理意识,能及时准确地向工会领导反映经费收支中应注意的问题,积极为工会经费管理献计献策,工会负责人能及时准确掌握工会财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
(二)需要加强的地方
1,加强对年度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工会经费预算是经一定程序核定的年度收支计划,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手段,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工会财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年度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较大的效益.
2,加强经审基础工作建设
目前,工会经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机制的完善,规章制度的完善,年度审计规范,经审知识的学习以及工作调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当前急需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经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工会工作大局.
3,加强工会资产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工会财产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工会财产家底清楚,产权清晰,有效使用,帐实相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查,审计监督,充分发挥资产效益.
四,年经费审查工作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费收支预算体制,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大额经费支出应征求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意见;
2,继续坚持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为工会各项建设服务的宗旨,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工会经费的作用.
3,做好工会财务的预算和决算,审查工会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准确合理地反映工会的工作需要.定期向工会委员会公布账目,实行财务公开,检查工会财务工作预算的贯彻执行情况.按上级工会有关规定对工会会计核算工作,设置账簿以及一切经济业务的往来进行审核.
工资是民生之源,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依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控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和“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的现实要求。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仅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而且也是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力。
2 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工资结构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设定,集团企业下属的公有制企业工资由企业总部统一规定,不需要进行协商,工会提出进行工资协商是在与行政争权,因此,采取不明确反对、也不合作的态度。一些职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认为工资问题一直是由企业领导来决定,增资的问题是领导说了算,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工资协商的意识,在主观上不积极主动,在客观上形不成合力,导致工资协商在部分单位群众基础不够。
2.2 协商双方不对等,工会处于弱势地位。一是工会对企业存有依赖性。当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企业负责人是权力中心,工会组织直接受制于企业领导机制,致使工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谈判受限制,进而造成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收效甚微;二是存在信息不平衡的问题。工资集体协商中,企业一方主要有劳资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比较熟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职工一方则会指派一线员工参与工资协商,这些人员对本企业生产总值、利润、分配制度、劳动定额、劳动成本等方面很不清楚,无法抓住协商的要害,导致职工代表不能谈或谈不成。
2.3 工资协商法律责任不明确。有些法律法规缺乏刚性规定和责任约束,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规定,多以“可以”“应当”等倡导性词语来约束企业,而不是“必须”,在协调具体问题时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协商质量。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但仅把工资协商作为集体合同制度的一项内容,若企业就职工工资不与工会进行协商,法律上也没有任何处罚规定。
3 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法规全方位培训,使他们了解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职工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其克服偏见,消除顾虑,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使企业经营者积极支持协商工作,使企业工会干部明确如何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协商,真正做到为职工说话,这样才能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有效落实。
3.2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保障。工会组织应该主动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注意倾听职工群众呼声,主动向党委汇报,积极争取行政支持,努力造就“党委领导、行政和工会共同运作、职工参与”的工资协商工作格局;工会要借助与企业党政的联席会议和其他渠道做好参与和协调工作,争取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党委和行政的议事日程,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企业党政对基层党政工作的考核内容。
(一)制度与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现代制度更多是指博弈规则,是国家对资源的权威分配。
制度建设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各阶层合法、合理、有序的工作而设计的一整套程序性、规范性规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建设,社会的各种利益和谐调整也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是国家、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串珠线,没有制度,国家和社会将会是一堆没有线的珍珠,无法正常运作。
(二)公民社会定义
公民社会(Civilsociety),又称市民社会,对公民社会的定义众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给出工作性定义:“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的行动团体。理论上,其制度机构与政府,家庭和市场不同,但实际上,政府、公民社会、家庭和市场之间的界限是复杂、模糊,并且可商榷的。公民社会一般包括不同的场所、人物和组织机构,以及多种程度的正规性、自治性和权力结构。公民社会通常运作于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妇女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工会、自助组织、社会运动团体、商业协会、联盟等之中。”【2】
本文认为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社会领域,这一领域由相对于国家的组织所组成,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所关心的利益或价值。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是典型的公民社会。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
民间组织的发展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环境,没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很难想象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的许多变革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第一,政府日益重视法制和法治,公民的结社自由开始具有实质性意义。第二,政府大幅度放权。第三,政府开始转变职能。这三方面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80年代后中国的民间社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增长高峰。到1989年,全国性社团聚增至1600个,地方性社团达到20多万个。到1997年,全国县级以上的社团组织即达到18万多个,其中省级社团组织21404个,全国性社团组织1848个。县以下的各类民间组织至今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保守的估计至少在300万个以上(俞可平,2000)。除了社团组织外,改革开放后,中国还发展起了另一类比较特殊的CSOS即所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民间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它们不享有国家的经费资助,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维持运转,但按照规定这些组织不得把盈利作为其主要目的。据初步统计,到1998年这类组织达到了70多万个。【3】
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政府设计制度时必须考虑公民社会的力量,因为民主国家里的制度是国家与社会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所以制度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合法原则。
三、制度建设原则
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本性是社会性,人们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隔离生活,但是人们又不能直接决定自己的生活。所以把权力转让给政府是必需的,即使政府有时会侵犯人们利益,人们也不可能轻易政府。因为政府这一届或整个政府机器,由于人们不仅追求政治自由还要追求生活幸福,政治生活并非是每一个人的主要事情,故不可能由人们直接行使权力治理国家。所以还得建立政府,由它行使权力,因此人们必需在现实政府主导下生活,政府“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4】。
制度建设过程应然是政府与人们的博弈过程,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是政府与人们博弈力量的此消彼长。但实然的制度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是政府自认为符合人们利益而设计的制度,这是因为公民社会还不够成熟和强大,达不到与政府博弈的实力,所以政府就包揽了制度社会的一切工作。等公民社会兴起和强大时,制度建设就会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博弈过程中变化和发展,制度就会朝向公正发展,因为“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又是社会公正的保障”【5】。
(一)政府主导制度建设原则
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政府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制度建设要求政府遵循一些原则,使制度设计合法与合理。
1、宪法建立在人们心中原则。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每个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和熟悉宪法,如果人们不了解宪法,宪法就是一张纸而已。现实中,放眼望去,了解宪法的人、看过宪法的人没有多少人。中学、大学都没开宪法学,这也不利于宪法在人们心中传播,真正的宪法是建立在人们心中的,而不是一张。人们心中有宪法才是制度公正与民主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2、遵从法的精神原则。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提出的,论述法的制定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法的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有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所以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简而言之,法的精神就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6】。要以法的精神为指向,充分尊重本国公民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
3、以理性为依据。政府主导的制度建设必须从理性出发,“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7】,引导人们走向快乐,减少人们痛苦,政府缺乏理性以及政府贪图小利、与民争利是现代人们痛苦的根源。
4、法制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原则。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极其相近,从两者都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使权力,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法制偏向于静态的规定,要求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法治偏向于动态的发展,是政府在法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制度设计”【8】。由于人类各方面快速发展,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财富等,法律的制定倾向于滞后,政府必须运用法的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引导人们走向幸福。“法律有限,人事无穷”【9】,正体现了现代政府权力与职能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政府与公民社会互动建设制度的原则
制度设计不可能永远由政府主导,当公民社会兴起和强大时,制度建设就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参与,它是一力量的博弈过程中。
1、民主原则。每个人参与政府的制度建设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有政治爱好还是利益诉求。当公民社会兴起时,政府制度建设就不能再单独行使,必须逐步扩大制度建设民主成分。政府的权力是人们赋予,“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通知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10】,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制度建设,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都参与,但公民社会有条件参与,公民社会有组织性、一定的政治性及利益相关性,政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公民社会的存在,允许公民社会民主参与,使制度建设民主化,提高制度的合理与合法性。
2、平等原则。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进行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应处于平等地位。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应该把决策权逐步让渡出来,由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决策制度的建设。
3、增量与最大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利益的分配,以及资源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还要考虑全民个人利益。以往制度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所以也容易造成部门立法,部门利益最大化问题。但在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的制度建设,应本着增进全体公民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结合社会效益与个体利益,在保证个体利益增进至少也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建设才是合理的。
4、制衡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许多制度设计是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设计的,出于公务员“公共选择理性人的存在”【11】,制度设计难免带有强烈的部门色彩。所以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决策制度设计时,由政府草拟制度设计,然后由公民社会力量决策通过。公民社会出于本组织经济人与理性人出发会制衡政府部门立法,使制度建设趋向制衡,政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更多会主动向公民社会协商、妥协,从而最大限度增进公民个体利益。
四、制度建设管理的技术操作问题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一些普世原则以及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勾画了一些原则性问题,下面将讨论些实际操作性问题,以便于政府再去制度建设过程中合理与合法。
1、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传统等,不能做同一规划。例如在前几年制定了一项规定,人死后要火葬,不火葬要罚款等这项制度,且不论制度是否完善,从法理上,法的精神上看,都是不合理的。中国有几千年的入土为安传统,尤其在农村,不可能通过一项制度就可以把传统、风俗、习惯给于改变。从现实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很差,政府有利用职权之便侵犯人民利益之嫌。这可以看出制度遵从法的精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