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现代体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体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体育的概念

第1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理念;观念;概念

自上世纪末的后五年起,我国的相关文章中出现了“理念”一词。时至21世纪初的今日,各行各业均在使用“理念”一词。我们学校体育界也同样在频繁运用这个词。“理念”一词,含义是什么、为何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还没有采用“理念”一词之前,类似的用词是什么?查阅学校体育的相关文章,可以发现是“观念”,再向前一段时间,就要算“概念”。那么这三个词语又有何种联系及区别?

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作者力图从理性上把其作为一种学校体育的文化视点,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实践及理论来论述。更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关注。

1 对三个语词的考察

1.1 词意考查 理念1983年1月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未收录“理念”词条。1992年版的《新现代汉语词典》将“理念”注释为观念,如民主理念、人道理念、经营理念。《辞海》指出,“理念”为旧哲学之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而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的概念,亦称理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大师们并没有对“理念”有一个统一的概说,而却与“观念”、“概念”有着相似的用法;当代中国人仅在十多年前才开始使用“理念”的。

人们现在对“理念”的认识,剔除了古代哲人过分强调的哲学思辨及复杂多义的成分,把它相对简化为“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理念”:是诸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既包含了认识、思想、价值观、信念、意识、理论、理性、理智,又涵盖了上述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目的、目标、宗旨、原则、规范、追求等,而后者使“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直观的形象,能更真实地反映和表现“理念”的内涵。这样一种界定也较好地解释了当今社会人们何以如此广泛地运用“理念”的词意原因。

观念《辞海》将其注释为看法、思想。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1.2 学校体育界对三个词语的实际使用 20世纪80年代初,林笑峰先生率先提出了体育的概念问题,把体育定义为身体教育或体质教育。这对于后恢复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随之,引发了一场持久的体育概念大讨论。“概念”一词,是这一年代的热点词汇。

90年代初,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人,许多专家学者从新的视野来认识学校体育,提倡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念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念转变。紧接着的又有终身体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探讨。“改革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成了人们的共同认识。

新世纪初,“理念”这个词被学校体育界内普遍使用。如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思考、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等。考察那些使用理念的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体育理念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词语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相当多的作者视体育理念如同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一样使用,自然不必解释。二是体育理念”一词的偏爱。念确实是个与体育观念等词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难以言传的新意。不管哪个原因,这种现象都显示了人们对“理当我们的视角锁定在“概念―观念―理念”的链上,我们可以捕捉到我国20多年来的学校体育改革的走向轮廓,而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又引领着人们使用热点词语的变化。这真是一个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现象。

2 三个热点语词使用变化现象的探讨

2.1 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视线上移到我国的社会大背景上,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整个社会的热点语词使用的变化。学校体育与全社会两者之间使用的热点词汇及其变化的同步化,显示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紧密,也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2.2 学校体育改革实践智慧的展现 近二十多年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开放、观念更新带来了对诸如“体育”、“学校体育”的不同理解;处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们对“体育”、“学校体育”又有不同的追求。然而,人们还是偏爱按传统的习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阐述“体育”、“学校体育”。这样就形成了相关的“概念”泛化,也造成了体育工作者的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概念”的泛化,其实是各种人们观念的不同、追求的相异。于是人们开始相应地用“概念”、“观念”、“理念”这三个含义相近的语词分别来表示、称呼各自的见解及追求。

2.3 科学术语单义化的趋势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西方学术典籍和现代科学技术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填补汉语文言词汇中巨大的术语空缺,学术界就创造出大量的新式词汇,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正如王力先生所总结的那样:“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意译;第二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日本译名。”本文中频繁出现的“概念”、“体育”,也都是直接从日本译名借用过来的。但这个造词的过程也是充满了用词的矛盾、混乱:往往同一语词,几乎用之者一人一义,十人十义,令人迷离恍惚。不过,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一批科学学术术语在译成现代汉语过程当中已出现少义化及单义化趋势。正如刘立群博士说的:英语“1aw”词分别被译为现代汉语的“法律”、“规律”、“定律”等词,就是这种单义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概念”、“观念”、“理念”这三个语词的同时存在并且为人们热用,也正符合目前科学术语单义化的趋势,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进一步对这三个语词做出单义化假定的课题。

3 对三个语词的剖析

3.1 三个语词的单义化假定及其关联 从哲学的角度看,语词主要有三大类:专名、类名、理论术语。古代《墨经・经说上》称:“名:达、类、私。”专名(私名)仅指一个特定的对象。类名则指一类事物、一类性质、一类动作等。理论术语即指人们在进行各种理论探讨中所发明、使用的语词,亦称达名、哲学术语。同样从哲学研究层面上看,语词主要存在三类词义:字面义、内涵义、外涵义。专名有两层词义:外涵义和字面义。类名有三层词义:外涵义、内涵义和字面义。大多数理论术语只有两层词义:内涵义和字面义。对于类名及理论术语中的合成词来说,其内涵义与字面义往往会不一致。“概念”、“观念”、“理念”这三个语词属于理论术语。现对这三个语词作如下单义化的假定。

概念一词中的“概”为要略、概括;“念”为考虑、念头。“概念”一词的字面义是头脑中所概括出来的一类东西。其内涵

义是反映、概括一类实际存在事物的特有属性。观念一词中的“观”为观察。“观念”的字面义是观察事物的总看法。其内涵义是人从某一视角观察事物的总认识。理念一词中的“理”为理想、理应。“理念”的字面义是理应的看法;其内涵义是对事物理性的思考及其向往、追求。

上述三个语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可简约示意为:

概念(事物的实然状态之抽象)一一观念(视角转换下的界定)一理念(事物的应然状态判断)

某一概念,是在原有观念视野下对事物的实际状况的抽象表达,也隐含着相应的某种理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点会变化,视角会转换,继而产生新的观念,也会相应提出新的理念。虽然,只有当某一概念所指称对象的实然状态普遍地发生变化之后,概念的内涵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若非有识者不断向原有的观念提出挑战,不断地提出新的理念,原有的观念就难以改变,更难指望新的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也可以这样说,对诸如“什么是体育”问题(即概念内涵义问题)的追问,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模式”中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暂时的回答,在不同的“社会模式”中则会有不同的回答。

3.2 三个语词的分说

3.2.1 反思“概念” 正确认识、运用体育概念,有利于体育学科建设及体育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之初的体育概念的讨论所引发的学校体育改革即显示了这方面的作用。但体育概念讨论至今,尚无一个定论、体育这一概念有多重含义、常易发生歧义等又昭示了概念的复杂性。依照本文以上论述的思路,与其说概念的复杂性,毋宁说以往在使用“概念”、“观念”、“理念”这三个语词上的混淆。

体育这一语词,是一个类名词。其字面义是身体的教育。体育发端于工业革命时期,原先称呼为体操。当工业文明跃过其早期的偏颇(即指人类智力在文明发展中地位急增,而人类肢体、体力功能被机器工具等取代,导致“体育”在社会中地位的衰落),日益走向完善之时,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目标的现代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并从中产生出作为教育范畴的现代体育概念(P.E)及其实践形态――学校体育。这时的体育概念的内涵义就相当于其字面义。但是,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始使体育溢出了教育的范畴。特别是近30多年来,国际上不仅体育教育面目一新,大众体育异军突起,竞技运动更是突飞猛进。整个世界的体育面貌已是今非昔比,“体育”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已起了变化。周西宽先生认为,原有的“体育”(P.E)成了狭义的体育概念,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总概念的体育,并把其简述为:“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手段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此时的体育的内涵义就与其字面义不一致了。

从哲学、逻辑学方面来说,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内涵只能根据它所指称的对象的“实然状态”规定,即对既成事实的概括,然后按照逻辑学下定义的规则,提示它与同一属概念下的其它种概念之间的差别。这就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或者说是概念的一般定义。但是,在实践理论中另有定义性的陈述。而这种定义性的陈述与概念的一般定义是有差别的。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他的《教育语言》一书中认为有三种定义性陈述。1)规定性定义:指创制的定义,也就是所下的定义,在同一著作中要求被界说的术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含义。2)描述性定义:指适当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3)纲领性定义:它或明或暗地说明“事物应当是什么”。据此,教育家陈桂生论述,许多不同的教育著作对同一教育概念(如课程、教学)所下的成打的定义,其实未必都是真正的定义,而是关于某种教育问题的新价值观念。它们实际上是不同学者倡导的“好课程”、“好教学”观念,是关于它们的“应然状态”的判断,属纲领性定义,也属于对课程和教学的理念的表述。陈先生还进一步指出,在教育学陈述中出现的教育诸概念“泛化”现象,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概念”的混淆,尤其是以教育“理念”代替了教育“概念”。

我们学校体育界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体育是身体教育或体质教育”,这不能算是对体育下的一般性定义,而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定义,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校体育的“应然状态”的一种体育理念。这种理念,在实践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也必然要被另外的理念所取代。又如,“竞技运动”的概念,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理论界把其定义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实际上,这是一个规定性的定义,有其使用的限定范围。科学的定义应是对历史的现实的竞技运动全部事实的概括。正如周爱光先生所指出的,竞技运动的(科学)定义,应把“大众竞技运动”和“学校竞技运动”包括进去,解释为:“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及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再如,有这么两条有关篮球的定义。我国教科书上是这样陈述的:“篮球是用手投篮,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运动项目。”而美国NBA教练员托尼来华讲学时说:“美国NBA认为篮球的本质是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际上,前一条定义是属于描述性定义;后一条定义应属于纲领性定义,表述的是一种篮球运动的理念。

概念的一般定义就是概括实际存在着的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即其内涵义)。那么,总概念的体育能否成立,关键就要看其包括的各对象(即其外延)有否共同的本质属性。对此,有不少的研究者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也尝试做出了基本一致的一般定义。如张洪谭教授定义:“体育是旨在强化体质的一切非生产性的人体活动。”又如博士生唐炎近期做出的概括:“体育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在总概念的体育确立的条件下,学校体育的描述性定义是整个大体育在学校中的反映、缩影;一般定义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

3.2.2 重视“观念” 小概念的体育(P.E)发展成为总概念的体育,这是基于事物发展、变化后对其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抽象之结果。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人们从过去主要从生物学、教育学层面去认识和界定体育(P.E),转移到从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来综合观察和界定体育总概念。正如刘吉同志所说:跳出体育看体育,这是对体育加深认识的重要方法。所谓跳出体育,主要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体育这个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全息”透视。

3.2.3 善用“理念” 人们广泛使用“理念”一词,除了上文提到的词意方面的原因外,还跟当今社会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变及改革实践的深入相关。以前,我们常被提问或自问:“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体育”。结果是非但回答不准,而且还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定义,并由此发生了无结果的争论。久而之,谁听到这样的问题,内心都不免心烦、困惑、胆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了其根源在于我们一时说不中那个惟一的本质,而人们却偏爱于用下定义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某某”,这种问法本身省略了任何的语境,不是期望一个具体的人带着个人的成见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期望一个具体的个人一下子能够超越任何语言、文化背景的限止直接切中“某某”的惟一本质。于是,人们聪明地转变了提问方式。上述的问题被转换为:“你对某某是怎样理解的”。这样一来,谁都乐意或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理念”一词,正好承担起这样的回答,人们纷纷使用“理念”,来展示他们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

人们在使用理念一词时,也要注意:一是与概念一词相区分,二是要善用理念。2004年第6期的《中国学校体育》发表了卷首文章:试论学校体育新理念中的“度”。此文针对当前实践中一些同志在更新和落实理念时产生的种种不当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正确把握理念的“度”,也就是要善用理念。

第2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音乐;概念定义;内容划分;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48-02

一、前言

在所有的体育艺术项目中,音乐与体育的结合是最为密切的,从古代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音乐与体育一直携手并行,从形式上的结合到内在的结合,发展至今业已成为众多竞技体育项目群众性健身与娱乐项目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因此,才有了当今体育音乐的提法。有资料表明,目前国外已有专门的体育音乐人,国内也曾多次征集过体育歌曲,但迄今尚未有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院校和专业设置。本文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体育艺术领域应用实践,通过对体育音乐概念的定义、功能与作用的阐述,旨在引起有关部门对该领域的重视,尽快设置体育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通过对体育音乐的分析与阐述,达到与同行专业人士间的交流,推动该项事业快速的发展。

二、体育音乐产生的背景与内、外因

艺术与体育本来就有着共同的起源和基因,形象的生产劳动动作经过提炼和美化过程成为了舞蹈形象与语言符号;生产劳动动作经过提炼、规范成为了身体锻炼的方式和手段;同样的生产劳动的自然律动经过筛选和提炼成为了音乐的节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们自身的需要和选择,将舞蹈、音乐和体育的形式不断完善和独立,是舞蹈和音乐定位于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品,把体育定位于满足人类物质(生理)需要的产品。尽管如此,舞蹈的节奏、音乐的节奏以及体育的运动节奏却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被分开,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所要表现的都是人的生命特征。节奏是生命特征的标识,心动的节律、呼吸的节律、肌肉的节律和情感情绪的变化等都是生命存在的依托的具体显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最凸显的特征。古希腊历史中,宙斯和阿波罗代表着大力神和太阳神分别掌管音乐与体育。现代奥运会从创立之日起,体育与音乐一直在奥运会舞台上共同表演,使艺术徜徉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源头。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主张与早期奥林匹克的艺术实践,无疑为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的结合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体育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同样是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需要,这是体育音乐产生的外部动因,即人们对体育的期望不再满足于单纯生理健康的层面,而是期望既健身又愉心,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更高的层面,以致于众多的体育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运动方式被人们发现,并被创造。体育音乐产生的内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和音乐的认识更为深刻,并且将这些认识升华至理论的高度,使其成为体育(科学)与音乐(艺术)进一步结合的催化剂与内在动力。这恰恰证实了一个事实: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的事实在客观世界中是长期存在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后,进化为符合现代人精神、物质双重需要的体育艺术方式。

三、体育音乐的概念提出与内容分类

体育音乐作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自身特有的“艺术”形式、创作规律和特点。体育音乐的概念是依据体育本质特征和艺术本质特征所提出的,体育音乐的上层概念应是“体育艺术”,体育音乐作为下一级概念应是体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逻辑学对概念进行定义的基本方法――属加种差定义法,体育音乐的“属”应是指体育本质与音乐本质属性,体育音乐的“种差”应是指“体育或其相关领域”音乐的总和。音乐融入体育,并服务于体育,体育的主体地位并不因为音乐的融入而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导出,体育音乐的广义概念是:对体育领域内全部音乐的总称。体育音乐概念的内涵应是:对体育领域内一个个具体的体育艺术项目音乐特有属性的集中反映或称谓。

通过对上述体育音乐概念的理解,将有利于对体育音乐内容的辨别与分类。对体育音乐内容的分类,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所以采用的分类方法也不同。本文中依据体育音乐的不同功能和其客观存在的环境,将体育音乐的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1)竞赛乐曲――符合不同体育艺术项目竞赛规则要求、编排要求和运动员气质特点的乐曲。(2)表演乐曲――符合不同体育艺术项目特点、编排要求和表演者特长,彰显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的歌曲或乐曲。(3)健身乐曲――符合动作要求、编排要求、健身群体年龄、性别、健康水平及愉悦身心的歌曲或乐曲。(4)主题音乐――为体育运动会会歌、为开幕式、闭幕式、团体操表演等专门制作的歌曲或乐曲。(5)礼仪音乐――入场曲、退场曲、颁奖曲等。(6)体育宣传曲、体育题材插曲、背景配乐等。

在上述分类中,前四类反映着体育音乐内涵所含盖内容,也是体育音乐的主体部分,这些音乐无论是从风格、情感表达、曲式结构等方面都与“原型音乐”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里不做详述),因此,不能照搬套用。

四、正确认识体育音乐的功能与作用

体育音乐由于自身的本质所决定,成为综合表现体育艺术作品特性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特性一方面表现在:音乐通过声音和视觉途径将表演者(或成套动作)蕴含的内在情感情绪与裁判和观众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又通过听觉的途径与表演者进行同步的交流,使表演者的身体活动与音乐的表达在表演效果上达到充分的和谐与理想的完美程度。

由于体育音乐的特性决定着体育音乐的功能与作用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得以呈现和发挥,因此,身体活动的“质量”既决定着实践者的健身效果,同时也决定着实践者的艺术感受与情感表达的效果。其中良好的健身效果的取得依赖于实践活动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深刻的艺术感受是以对相关艺术知识的掌握、艺术审美的倾向及身体的艺术表现力为条件;而情感情绪表达效果是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协调与驾驭”的结果。由此看出,身体活动效果、艺术感受效果和情感情绪的协调与驾驭结果,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和完美的发挥是体育艺术作品整体“质量”的体现。这既反映着实践者内在的、理想的追求目标,也反映着作为竞赛、表演和健身活动者所追求的外在的理想目标。因为理想的外在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一个体育艺术作品的“价值”的体现,从而诱导和激发出裁判和观众对作品的欣赏和认可,才能获得好的成绩或名次。

当然,体育艺术作品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导向等条件的制约,同样也对其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在当前处于改革开放、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总体表现为: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作用与功能;落实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的战略目标的作用与功能;实现“身心”健康的现代人的生活目标的作用与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作用与功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功能;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作用与功能等。

五、结束语

第3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引言

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素质人才。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始注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学方法虽然是体育教学理论中老生常谈的内容,但却是一个复杂和令人迷惑的问题,就连什么是教学方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都存在许多可以质疑的地方。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的不清晰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实践层面方法的运用和方法的开放,甚至出现“放松练习法”这种不是教学方法的内容,造成了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

一、体育教学方的概念分析

1.1 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1.2 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讨论

目前,教育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简介,至今都没有统一且固定的概念,都是含糊不清的概念,其中的中心词也都相当不明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是非常复杂且层次繁多的。例如,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上有许多雷同的词语对其进行解释:“方法”、“方式”、“手段”、“措施”“途径”等,使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是多样的,都是因人而异的,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理解能力来进行诠释的。不管人们是怎么对其进行解释的,总之,这种不明确的概念说明了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明确性和不稳定性,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这不仅使教学方法的研究出现了困难,而且会在操作上出现各种问题。

1.3 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之间的区别

1.3.1 方法和行为之间的区别

为什么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模糊不清呢?就是因为人们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个概念的措词各有不同。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某样东西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行为指的是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主要体现在生存行为方面,例如:繁衍后代、御敌、取食等。因此,方法和行为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这些词用于解释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都会有不同的意义。

1.3.2 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定义有所差别,二者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教师们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需要教育学家探讨出更好的方式方法,对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筛选,进行不断的改进,使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在教学时的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与教育成果的好坏是互不影响的,只是一种行为动作而已。因此,人们应该将教学方式概念的定义诠释清楚,而且只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教学目的。

1.3.3 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容易混淆的原因

因为在体育教学上的“技术”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像平时日常生活中那么明显,所以人们容易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这两个概念产生误解。然而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之间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最主要体现在:教学行为的定义是“不学也会的行为”,而教学方法的定义则是“不学则不会的技术”。因此,教学方法是需要教育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而教学行为则只是一种行为方式,不需要进行更深的研究分析。

二、体育教学方法层次上的分析

如今“教学方法的界限和空间定位不明确”也是致使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出现混乱不清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具有层次性的,本文根据如今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层次上的分析。

2.1 “教育方略”的层次分析

教育方略是教学方法广义上的概念,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上位”的层次。它是过去传统定义上教学方法中的组合,是教师运用多方面的教育手段和手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行为方式,也可以称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单元和课程的设计是教学方略的主要体现方面,例如其中的组织讨论法、提问法、归纳法等,都是教师们的教学手法。

2.2 “教学方法”的层次分析

教学方法的定义基本等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中的“中位”层次,也可以看作是教学上的技术。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用一种主要的手段进行教学,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堂中的教学步骤上。

2.3 教学手段的层次分析

教学手段是传统定义上的教学方法组成部分,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下位”的层次,同时也可以称之为教学工具。它是教师们对学生教育时采取的最主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上。

结语

现代体育教学在不断提高教学者的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和研究教学方法,因地制宜的改革和创新将高校的现代体育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国的教育学者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的探究,找出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学校应设立相应的讲座,让教师们参与讲座,对教师们进行教育培训,让教师们学会如何运用好的教学策略把体育知识传授给同学们,用更好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方法更加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还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新型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其做层次上的细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陈雁飞,董文梅,毛振明等.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层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80-182.

[2]李忠.和谐体育教学初探[J].网络财富,2009,(4):94.

第4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运动休闲;自行车

一、现代生活方式对运动休闲的呼唤

现代生活方式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1]。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人们在充分享受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满足:机械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产量,缩短了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接触到一个更为开阔和丰富的世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各种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步行方式,使人们的行动更加快捷和方便。另一方面,人们也为这些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饮食结构、工作方式的改变使人类的运动能力锐减,肢体力度和灵活性逐渐衰弱,各种“富贵病”、“生活方式病”给人类健康埋下隐患,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肥胖、近视、运动不足、精神障碍等问题让人堪忧;身处这样一个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还要面对无时不在的噪音污染、交通堵塞、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导致人们精神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疾病频发,对社会和人生产生悲观和消极看法,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的运动休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运动休闲是以运动为手段,通过直接参与或观赏,达到休闲的目的。其本质核心是“休闲”,运动是达到休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2]。“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形式”、“生命在于运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古谚都揭示了运动与修身养性的密切关系,在运动中不仅可以促使脑血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而且对缓解神经肌肉紧张、失眠、抑郁等心理疾病均有明显疗效。通过各种轻松的运动休闲活动,达到放松身心、娱乐消遣和发展个性的目的,满足现代人在余暇时间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身体健康水平的改善,对精神享乐和自我超越的关注,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种运动休闲方式,就是要让人在运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在运动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运动休闲相关研究综述

第5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课程;教学;体育课程;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39-01

前言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从学校体育学中分化出来的理论学科,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又是课程与教学的下位概念,两者都统一于教育学这个大系统。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它们属于不同学科范畴。同时,两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程是教学的前提,课程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没有课程理论作指导,教学活动就会陷入困境;教学是课程的表现形式,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理论转化成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课程理论,从而引领新一轮课程变革。因此,弄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

1.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研究

1.1研究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必要性

体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教育学的发展为体育学科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体育学科研究尚不完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而且关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的专著和书籍并不是很多。我们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体育课程?什么是体育教学?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含义,我们必须要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弄清楚两者所研究的问题和范畴,这样才能够探究好什么是体育课程、什么是体育教学,而且在平时教学的实践中,体育课程是指导体育教学的前提。

1.2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要想界定什么是体育课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课程?我国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为一种载体而把作为观念形态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这是我们进行体育课程研究,指导体育教学的基础。

当前关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例如李艳翎对体育课程下的定义: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自主发展目标所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进度和进程。这些观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程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这些概念中缺乏对体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理由和依据。对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本人倾向于以下观点:体育课程是国家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的,以及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文化和技能素养、实践能力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总体规划或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阐述了体育课程概念内涵的基本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功能特点,基本明确了体育课程的范畴。

1.3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

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分别出现“教”与“学”两个字。比较甲骨文中“教”、“学”两个字的构成,一般认为“教”字来源于“学”字。在西方,learn与teach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教育学者史密斯曾说:teach自古以来就同learn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从词源上讲,“教”与“学”从一开始就是一对相互依托的词语。

根据教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结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本人将体育教学的概念概括为:体育教学是为实现体育教育目标,以体育课程所规定的内容为媒介,以特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完善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

2.学校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

2.1什么是学校体育课程论

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张学忠等人提出:学校体育课程论是研究学校体育课程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实践、管理和相关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为解决体育课程范畴领域诸多复杂的关系问题,以及处理体育课程内部和外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学校体育课程论研究时间较短,仍然只是一种新兴理论体系,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补充和完善。

2.2什么是体育教学论

根据教育史料的考察,德国的拉特克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他的教学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他把新的教学技术称为“教学论”;后把这些理论用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教学论发展到现在,有三种主流观点:(一)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二)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三)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种理论。

3.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3.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内容与途径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虽然相对独立,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课程内容直接规定教学内容,教学也不断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反馈,指导课程理论发展不断完善。美国学者塞勒曾经用三个隐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实质,对我们颇有启示。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正是如此,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份同样的课程方案,不同的教师对这个方案的理解会有偏差,教师的专业能力等诸因素也会有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就会有所不同。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对课程方案进行评价,使课程理论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以促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做铺垫。

4.小结

综上所述,必须要处理好课程和教学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关系。课程论必然要考虑课程的实施问题,教学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只有处理好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课程才能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使教师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德海,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1

第6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和术语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词典式和语言式脉络方法对其进行定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求根据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娱乐性、层次结构的丰富性、休闲性特征。

关键词 社会体育 游戏性 娱乐性 丰富性 休闲性

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某种概念来表达其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对词典式(lexicon)的概念非常熟悉,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教材、书籍或各种论文绝大多数采用词典式的概念来界定社会体育。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就是指除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以外的各种体育活动,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各种身体条件的“为所有人的体育”(Sports for All)。但在学校体育中有正规的体育课、特定时间的课外体育活动、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以及学校代表队的训练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虽然都是在学校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正规的体育课属于学校体育,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属于社会体育,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属于竞技体育,面对这种观点,词典式的概念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社会体育的词典式概念是从此类事象的共同分母所构成的,所以,一旦出现新的事象,其概念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描述事物的另一种方法是语言式脉络(Context)上的定义。如果说词典式的概念是相对“封闭式概念”的话,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是“开放式的概念”,这种方法强调开放式定义的适合性和重要性。“什么是社会体育?”的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所使用的这一语词的情境所决定,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的语词更具适时性,也预示着表达某一事象的概念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比如,在北美社会体育是指不分学校、单位、社区所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或娱乐、竞技运动(Sports);在日本社会体育意味着终身教育的环节之一生涯学习活动,在欧洲近些年社会体育又包含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的含义。但这种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往往引起使用社会体育概念过程中混淆的现象。

因此,“什么是社会体育?”命题的第三种接近方法是避开文字游戏,根据体育现象本身的直接体验,探求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众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人们所体验的社会体育与传统体育的体验在质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以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为基础进行分析,相对于体育,社会体育具有如下特质:

一、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Play)

以往体育重在三基教育,因此,以结果为中心的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具有较高运动能力的少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所以,运动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有一种不如别人的劣等感和相对剥夺感,最终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厌倦情绪。在这些人中,后来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和意义的人举不胜举,谈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社会体育的游戏性的特点,自己选择时间,不局于形式的制约,淡化胜负结果,更重要的是感觉非常愉快,所以,能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自由选择性、过程中心性、自发性、愉悦等游戏的基本属性孕育在社会体育之中。

二、社会体育具有很强的娱乐性(Recreation)

一般而言,一提到体育就会联想到坚韧、吃苦、重复等练习形象,所谓磨练技能,达到增强体质、体力目的的强制性观念很浓,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忍受着对身体可能带来危害。就社会体育而言,虽然不能说没有练习的因素,但比起体育教育和竞技运动而言非常小,而更加注重健康、调节情绪、恢复疲劳、消遣等娱乐性需求的满足有着密切的联系。娱乐具有向健康状态恢复(restoration to health)特点,且通过放松、调节来达到生活的协调平衡,因此,在现代的社会体育活动中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社会体育层次结构的丰富性(Abundance)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社会体育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结构,由此也就决定了存在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上的社会体育。综合学术界对社会体育的不同解析,尝试对社会体育的概念做出以下界定:1.从存在的范围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在学校和军队(包括警察)之外的社会领域所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农村体育、单位体育(包括厂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社区体育等,它主要区别于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2.从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上看,社会体育是以健身、休闲和娱乐等为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它主要区别于竞技体育。3.从存在的形式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大众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的特点,主要区别于职业体育。4.从活动主体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以社会大众或人民群众为参加对象的,它主要区别于精英体育。5.从活动群体的特殊性上看,社会体育主要包括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这就是说,“社会体育”这个概念应当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当使用不同的含义,才能同社会实际契合并有利于操作。

四、社会体育具有休闲性(Leisure)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说,体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对人的发展、对人的本质的实现。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质量的工程,从总体上说,健康、长寿、接受良好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国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生命质量,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生存能力、享受能力、发展能力等,这就相应地包括了体育的休闲娱乐属性。

休闲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观念,休闲观念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需要。到了现代,无论从观念到行为,“休闲”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消费。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体育是人们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社会体育的主体就是人们为了提高休闲生活质量而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度过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现有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入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居民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与传统的体育比较而言,社会体育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休闲性,离开休闲要素社会体育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在生活和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以外所剩余的时间内的体育活动,才是社会体育。

参考文献:

[1] 边宇.浅议休闲时代的到来与社会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6.

第7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教学

或许有人这么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技术的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体育这个学科搭不上边,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促进了教学改革,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地学习体育技术及理论课,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路的形成。虽然目前体育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还不是十分普遍,但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是我们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的多样,更加生动活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如进行体操技术教学时,先播放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上比赛的精彩片段,当学生看了以后,教师通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只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同学们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体操时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建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材中的新规则层出不穷,不断向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求产生了矛盾,运用多媒体,选取择规范的动作技术给学生看,有助于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动作。

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讲解示范动作更形象更直观更通熟易懂

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学生运动常识和理论知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讲解示范就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想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一个成功的示范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但失败的示范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随着运动技能的增多,有些技能难度较高,而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动作示范也非常重要,然而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复杂的技术动作失误率就会提高。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就会解决传统教学中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有且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节可都有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而这些重点和难点又往往都是抽象的,难以解答的问题,这对直观感收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突破,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变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如在《后滚翻》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组动画。在学生观看屏幕演示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作,用力顺序、时机,动作是否圆滑。这时候教师及时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练习时,学生就可根据动画,模仿动作,教师指导,同学之间互动,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对动作理解不够,可再进行观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反复的观看、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体育教师素质

第8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校 大众体育 发展趋势 互动关系

面向新世纪,“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健身意识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个内容多元化的大众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新的情形下,我国的大众体育和高校体育应当向何处发展,如何正确认识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及其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便成为每个体育学者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大众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是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的体育。大众体育是在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体育,通常是指在企业、机关、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体育。在我国一般把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同一层次上的概念。然而,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校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学校体育理所当然地应当被包括在大众体育之中。这并不是要否定学校体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而只是想说明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大众体育概念的外延包含了学校体育概念的外延,前者是后者的属概念,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种概念,两者之间存有属种关系。因此,学校体育必然会受到大众体育的制约,同时学校体育的实践也会影响大众体育发展。明确了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与大众体育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展望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前景时,应当把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总趋势和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二、我国大众体育的主要类型

(一)职业型。

职业型的体育活动是指以夺标为主要目的的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种世界大赛的存在,决定了职业竞技运动的存在和发展。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竞技运动职业进程的加快,职业型竞技运动在我国未来社会中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构成大众体育的重要内容。

(二)健身型。

健身型的体育活动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参加者没有任何功利思想,也不追求大运动量,他们把运动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三)娱乐型。

娱乐型的体育活动是指参加者为了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调节情绪,获得欢乐而参加的体育活动。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造成了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因此,摆脱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压,到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娱乐已成为现代人的需求。

三、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一)体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将使高校的体育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

高新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导入将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体育场馆的建设将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大大增加。通过高校体育,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系的学生将在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前提下,至少在1-2个运动项目上有特长,做到“一专多能”。这样,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会在大众体育中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促进大众体育的开展。

(二)培养学生的生涯健身意识,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评价一个国家大众体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体育人口的百分率,而高校体育则是为社会培养体育人口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的在校生共有600多万,每年的毕业生近100万。经过高校体育的培养,使大多数学生养成健身意识和习惯,不仅可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的目的,还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体育人口得到增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将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运动项目,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以便使他们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三)素质教育促使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未来社会的高校体育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场所,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三基”的能力,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组织指导能力、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多种健身方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自己运动”、“会指导他人运动”、“会科学的运动”的三会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体育的需要。

四、结语

学校体育主要根据学校提供的体育资源,而大众体育的开展主要根据社会可利用的体育资源来进行,同时社会体育的开展完全是一种自愿性的,需要体育习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学校体育的开展应该和大众体育锻炼结合,要将学校体育项目设置更加丰富一些,对一些不易开展专项体育课、且健身价值大的项目要给与一定的指导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的体育健身。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学习运动技术、锻炼方法和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9篇:现代体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直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室内课时间,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电教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表现欲比较强,每个人都想把看到的动作模仿下来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小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把涉及的重点内容的有关课件展示出来,既能起到让学生领会动作的作用,又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教学中。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