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扶贫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乳腺肿物; 高频CDFI ; 超声诊断;定位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21-01
乳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一些学者报告,在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100/10万人。我国为20/10万人,沿海地区高达30-40/10万人。因此对乳腺肿物正确的诊断、定位,为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我科自2007-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彩超检查乳腺肿物50例,术后均送病理检查。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18-74岁,平均32.5岁。使用日本产ALOKA5000SV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扫查方法:纵切法、横切法、放射状扫查法和旋转扫查法[1]。(1)测量腺组织厚度。(2)腺组织内有否局限性异常回声肿块,并观察其形态、回声、边界及后壁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测量肿块大小及进行定位。(3)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如有血流显示,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4)必要时观察腋下有无淋巴结。
2 结果
50例全部经高频CDFI超声检查,检出率为100%。而触诊仅检出21例肿块,有11例触诊乳腺肿块不明确,检出率为65.5%。高频CDFI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高频CDFI超声符合率为90.2%。经病理证实5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增生症21例,占45%;乳腺纤维瘤11例,占22%;乳腺癌15例,占30%;导管状瘤1例,慢性乳腺炎1例,,浆液性乳腺炎1例。在乳腺增生症21例中,瘤样增生型5例,导管增生型5例,囊肿型3例,小叶增生型7例,硬化型1例。
肿物位于乳腺外上象限24例(48%),位于乳腺外下象限7例(14%),位于乳腺内上象限15例(30%),位于内下象限4例(8%)。其中15例乳腺癌13例在乳腺外上象限,2例在乳腺外下象限。最后手术证实全部肿块在超声定位象限内。
2.1声像图特征
2.1.1乳腺癌 肿物多为形态不规则,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低回声,可密集的强回声,也可含有液性暗区),其内多见钙化回声,肿物弹性差,在外压下多不变形,肿物回声衰减,与肿物内纤维成分有关,乳腺癌含有75%以上的纤维成分而多有回声衰减。
2.1.2乳腺增生 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参照乳腺结构不良WHO病理分型[2],声像图分五型:(1)瘤样增生型:回声增强或强弱不等,似有边界,呈圆形团块。(2)导管增生型:输乳管不规则扩大增粗,局部散在或互相融合沟通。(3)小叶增生型:间质回声增强或降低,结节边界不清。(4)纤维化型:较大的结节形态不规则,回声较强而不均匀,(5)囊肿型:呈液性无回声区,透声好,边界清,后壁回声增强。
2.1.3 导管状瘤声像图特点为扩张的中心导管内见中等实性回声,界限清晰。
2.2 彩色血流显示本组50例肿块共有30例有彩色血流显示,占60%(30/50),丰富12例,散在18例,(如周边及内部一个切面出现二条以上的彩色血流信号为丰富,只有一条短带状或点状彩色血流为散在),平均最大流速(11.32+-6.27)cm/s,平均最小流速(2.8±2.16)cm/s,RI 0.73±0.63。
3 讨论
经高频CDFI超声检查50例乳腺肿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符合率90.2%。50例超声定位手术,符合率为100%。
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3]。我国认为高频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乳腺癌新生滋养动脉血管增多,血供更明显,其组织细胞排列不规则,可形成实性细胞团块、条状、小梁,也可形成导管、,内部可坏死、出血、钙化,超声显像可形成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等,后方回声减弱等特征。血流检出信号90%左右,RI0.75以上。乳腺增生就是妇女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分类比较复杂,高频超声根据它们类型不同及声像图特点能够作出较准确的判定,乳腺增生症血流信号检出率约50%左右,RI0.54-0.75。
高频CDFI超声对乳腺肿物定位,较为准确,有以下优点:1、超声定位取仰卧位,与手术相同;2、超声以四个象限1-12点定位,范围准确;本文50例超声定位均与手术相符,高频CDFI对乳腺肿物进行诊断,它不仅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而且图像清晰,重复性好,可以明确肿块大小、形态、性质、浸润以及血流情况,并能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而且定位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因此,该方法应为乳腺疾病诊断及定位的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周墨宽.主编.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0(书籍).
一、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培育主导产业
2007年,该县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深度开发,走建立支柱产业形成区域经济的路子,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调研论证、申报科技扶贫计划项目3个,批准立项2个,落实资金26万元,项目涉及到种植、养殖、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等领域。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建立了品种改良、高产示范、科技培训基地3个,试验示范、应用推广面积500亩,累计为农民增收100万元。
二、逐步改善科技扶贫工作环境
科技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是全面完成科技扶贫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该县调整充实了各贫困乡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长、县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及群众代表为成员的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班,即调研专班、实施专班、技术专班、协调专班。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根据工作需要,该县制订了《濮阳县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都按责任目标实施效益监测,使每个科技扶贫项目做到“四有”、“五到位”,“四有”,即有研究报告、有实施方案、有扶贫到户协议、有检查验收办法;“五到位”,即人员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考核到位。
三、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要想依靠科技致富,必须掌握先进实用技术,一年来该县组织了扶贫办、农业、畜牧等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采取不同形式举办了肉牛养殖、肉猪养殖、稻鸭共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次,共培训技术骨干110人,普训3000人次。在培训过程中,该县还邀请了省农大、濮阳市农科所等专家教授,到该县徐镇镇就养殖、种植技术诊断和技术培训3次共300人次,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大力开发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年初,认真组织实施了2006年度习城乡冬枣种植技术推广项目;3月份,成功种植330亩3.3万株冬枣苗,成活率达92%以上,扶贫带动115户。依托濮阳市“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在郎中乡、徐镇镇实施了“稻鸭共作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1200亩稻田投放鸭苗20000余只,亩增收300多元;项目扶持户达到100户,人均增收300余元。依托徐镇镇“任楼养猪厂”实施了“肉猪周转养殖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第一批50户扶持贫困户已确定,种猪购买即将到位。
五、扶持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
摘要:农业银行恢复开办扶贫信贷业务以来,为繁荣城乡经济和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大量扶贫贷款到期刚性进入不良,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影响了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本文通过分析扶贫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之道,对加强扶贫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贷款;不良贷款;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73-03
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自1998年恢复开办扶贫信贷业务以来,根据海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信贷扶贫工作。尤其是2000年信贷新规则实施以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近6亿元,积极支持海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海南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扶贫贷款到期刚性进入不良,严重影响了该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资产质量的恶化,不良资产占比长期居高不下,不仅使该行经营管理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引起上级行领导的高度关注。因此,研究影响扶贫信贷资产质量的原因,查找深层次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当前农行扶贫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扶贫贷款立项环节问题。现行扶贫贷款是由政府部门主导,选择项目的主动权在政府,经县(市)、省两级扶贫部门和政府审批,项目确定后推荐给省农行进入项目库管理,再由省农行从项目库中推荐给各基层经营行。由于扶贫贷款投放地区均为贫困市县,经济不发达,投资环境和信用环境较差,客户结构呈现“散、小、差”的特点,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产技术落后,市场把握不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符合农行信贷支持对象的优良客户占比极小。但是扶贫贷款又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立项往往带有指令性,农行基层经营行无法把握,压力极大。
2.扶贫贷款信贷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在扶贫贷款的调查、审查环节,部分农行基层信贷从业人员只对借款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完整性的审查,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财务收支真实性、总分账核对等方面没有认真调查核实,尤其是没有对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进行核对,对明显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没有进行提示。在贷后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超进度使用扶贫信贷资金和挤占、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不抵制、不报告,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而是放任自流,到了事实风险产生时,才在检查报告中反映,失去了化解风险的良机。
3.扶贫贷款抵押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贷款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是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以归还贷款时的一种补充和保障。一些农行基层经营行对抵押物价值的评估,不是根据贷款时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评估论证,而是过分依赖上级行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值。而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需要和考虑,往往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抵押物评估,评估价值往往高于市场现价和市场拍卖价。作为基层经营行对抵押物价值高估现象不重视,并且忽视借款企业的抵押物和主要经营收入来源,这种现象在扶贫贷款抵押物评估中普遍存在。
4.扶贫贷款回笼低下问题。扶贫贷款支持企业的贷款回笼率较低,部分借款企业贷款后,就开始逃避银行日常的监督,不主动提供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报表,生产产品销售后,害怕银行按时收贷收息,瞒报、少报经营收入,货款很少回笼经营行,逃避银行正常信贷监督。
5.扶贫不良贷款处置困难问题。扶贫贷款抵押物一般都是当地贫困地区的土地、林木和房屋,地理位置偏僻,变现很不容易。在贷款抵押物价值普遍高估的情况下,一旦借款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处理贷款抵押物就面临价值减少、变现困难的情况。另外,由于抵押物价格往往与市场拍卖价值相差悬殊,加上地方政府出于社会稳定和一些利益需求,对银行处置贷款抵押物往往施加一定的压力并设置障碍,处置起来十分棘手。即便是目前依法处理抵押物,又涉及诉讼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执行费等多种费用,处理价值也往往不足以偿还借款企业所欠贷款本息,这使得农行基层经营行在扶贫贷款到期时无法收回处置贷款抵押物。
二、扶贫贷款管理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对扶贫贷款认识存在偏差。无论是政府部门、借款企业还是经营行本身对扶贫贷款的认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误区。政府部门过分强调扶贫贷款的政策性,忽视了农行作为经营单位的商业化管理行为,不能积极配合支持农行对目前扶贫不良贷款情况开展清收盘活。借款企业出于自身经营管理和逃避银行监管的考虑,贷款到户后,千方百计抽走项目资本金,挤占、挪用贷款,形成“敢贷、敢花、敢不还”的局面。有部分经营行认为,扶贫贷款是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政策性贷款,加之社会方方面面的干预施压,因此未能严格执行信贷规章制度,在贷前调查、评估、贷后管理等环节放松管理、放任自流。同时,部分经营行还存在着扶贫贷款一定会划转或剥离的等待观望心理。
2.扶贫贷款期限划分存在一定缺陷,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使得农业经营收入与归还贷款时间错位。《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扶贫贴息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3]在经济发达地区,3年能收回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为数不多,况且贫困地区,在生产技术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机制不健全、通讯和交通不畅等因素影响下,3年收回贷款本息难度极大。例如,海南省的扶贫贷款多数用于种植热带水果,热带水果从种植到收获一般都在3年以上要求在3年内收回本息不切合实际,违背常理。
3.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目前扶贫贷款管理过程中,一些农行基层经营行在扶贫贷款发放后,日常的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用途严格监督项目实施企业使用扶贫信贷资金。甚至个别信贷从业人员违章操作,在没有完全落实贷款限制性条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使用扶贫信贷资金。同时,依法合规经营的观念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甚至从未参加过信贷业务培训,业务水平较低,对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报表都无法分析,不知如何调查、评估、管理贷款,贷前调查只是根据借款企业汇报,项目评估是抄搬可行性研究报告。
4.自然因素和市场变化因素影响。海南地处我国最南边,农村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而扶贫信贷资金支持企业的项目又很大程度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近些年,海南自然条件恶劣,旱灾、风灾接连不断,对海南省农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农行扶贫贷款支持企业的发展,使得农行扶贫信贷资产大量沉淀。同时,一些扶贫贷款支持的企业,在生产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市场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产品市场份额小、科技含量低,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生产产品价格估计过高,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销售过程中才发现与预期不符,有些甚至达不到生产成本,造成经济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低下,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5.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严重。海南经济发展经过“汽车事件”、房地产泡沫的影响,造成现有信用环境欠佳,企业诚信度不高,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加之扶贫贷款要有国家下达的指标和申报并要经过政府部门才能发放,这一程序上的特定性,致使相当一部分借款人认为,扶贫贷款就是国家的救济款,一些企业对银行扶贫信贷资金“敢借、敢花、敢不还”,甚至个别企业贷到款后财务报表也不报送或报送的也是虚假的,故意逃避银行的监督,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农行扶贫贷款到期刚性进入不良。
6.客户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欠佳。由于扶贫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农行现行的扶贫贷款客户准入政策较常规贷款相对较低,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就行了。加之扶贫贷款投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较少,且扶贫项目大都是种养业和农业加工业项目,几乎95%以上的扶贫贷款企业都为小型的私营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技术含量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同时,扶贫贷款项目在选项上存在趋同性,造成项目存在争原料、争市场的情况,项目整体运作效益欠佳。
三、加强扶贫贷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信贷基础管理。在今后的扶贫贷款管理过程中,农行应进一步强化信贷“规范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的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把好每一道风险关口,有效堵住扶贫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等各经营环节存在的漏洞,确保审慎、合规、依法、稳健经营的意识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全面推广信贷管理系统(CMS),建立辖内信贷数据中心和在线监控中心,配备风险经理,开展信贷业务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工作,努力实现信贷远程在线风险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信贷风险。同时,严格执行信贷管理违规处罚“高压线”政策,着力防范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4]
2.把好立项关,优化扶贫信贷客户结构。在当前农行经营管理模式下,资产业务还是主要的赢利手段。优良客户的占比、资产质量的高低成为银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今后扶贫贷款管理中,农行应加强与政府立项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扶贫贷款项目库的建设,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为扶贫贷款的运作提供良好载体,通过共同努力,在源头上把好准入关。
3.建立对中介评估公司工作质量反馈和年度审核制度,规范扶贫贷款抵押物的评估工作。在委托中介公司进行抵押物评估时,农行基层行客户部门应参照当地市场拍卖价进行重新认定,并据实出具确认书。同时,根据以往抵押物评估过程,对评估公司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填制质量反馈表。上级行应根据基层经营行反馈的情况,结合历年中介公司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损失对比,对中介公司进行年度审核,在此基础上重新招标,优胜劣汰,重新选择和确定中介评估公司。
4.进一步强化扶贫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确保扶贫资金用在扶贫项目中。农行基层经营行应严格按照信贷新规则和《中国农业银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全程监督扶贫信贷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实施以及限制性条款落实情况,在扶贫信贷资金使用上,必须要求借款单位制订详细的用款计划书,并按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层层把关,落实责任,逐级进行审批。每次资金的使用都要求客户经理实地调查核实,确认前期资金(包括项目资本金和前期支付的贷款资金)用在项目上后,才能出具同意用款意见报部门经理及分管行长审批,保证扶贫贷款按规定用途使用。同时,通过增派客户经理,跟踪企业销售情况,督促其把货款存入农行,彻底改变货款回笼率低的现状。
5.建立科学、高效、完善的信贷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应逐步改变以往只对信贷从业人员进行处罚,而对作出良好经济效益人员没有奖励的的状况,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惩措施,使信贷从业人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尽心尽力做好信贷工作。
6.以建立新型信贷文化为核心,加强信贷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信贷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使信贷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会计、信贷、审计、计算机、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进一步增强信贷从业人员的宏观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技术分析能力、真伪识别能力、监督检查能力,以适应当前农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扶贫工作手册.
一、主要工作开展完成情况。
(一)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贯彻学习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要求任务。
上半年,市扶贫办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机构,明确责任,严格按要求和程序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学习落实省、市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各种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领导、各个科室、各个岗位人员,并签订工作考核考评责任书。学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以集中学、专题学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辅,以学以致用、提高效率、促进工作和加快脱贫为目标,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发展。上半年,累计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工作6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29次,召开全市扶贫办主任、副主任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安排布置工作任务会议1次,组织县区扶贫办主任和市办项目管理领导骨干到红河州元阳县学习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1次。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职能职责、措施办法、方法步骤,规范了管理制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1、抓紧审批下达省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加大项目工程建设检查督促力度。上半年,分三批下达了省市整村推进项目232个,其中省级132个、市级100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80万元,其中省级1980万元、市级1500万元,计划受益人口59688人。与2008年相比,项目个数增加19个,增长9%,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增加285万元,增长9%,受益人口增加4644人,增长8%。至6月底,完成整村推进项目建设76个、完成年度计划33%,有5267户、21253人提前分享了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成果;累计建成安居房35户、总建筑面积2768平方米;建成基本农田1831亩,其中坡改梯1454亩、中低产田改造462亩;新建和修缮沟渠18条、总长23公里,建成小水窖、水池、水坝、水塘204个、总容积2456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38亩、改善灌溉面积805亩;建成人畜饮水管道42条、长度达62公里,畜水池13个、总容积865立方米,解决了5091人、1319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进村公路2条、长4公里,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5条、总长达84公里,建成桥涵3座、长6米;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228口、栽种生态林480亩;扶持经济作物10086亩、发展大牲畜1120头;举办农村适用科技培训82期、参培人员6078人次;建成文化室76个、公厕67个。项目资金使用率为35.5%,其中:安居工程42.4%,水利工程39.8%,人畜饮水工程37.2%,通路工程36.7%,产业开发21%,科技培训88%,生态能源63%,其它建设33%。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使76个自然村、0.5万户、2.2万人实现脱贫目标。
2、加大在建易地搬迁工程监管力度,千方百计争取易地搬迁人口指标,完成2150人易地搬迁项目评审论证上报省办审查备案。易地搬迁扶贫是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一是着力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搬迁目标实现。2008年省级下达700人易地搬迁任务,安排在峨山县和江川县实施,重点集中在2009年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经各级有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建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底,已建成安居房76户、完成率44%;建成基本农田80亩、完成率63%;建成人畜饮水管道建设10.7公里、完成率62%,修建水池3口中、完成率60%,解决248人饮水困难,完成率35%;扶持种植业728亩,养牛80头、猪203头、羊200只,完成率均达80%以上;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1公里,完成率34%;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56口,完成率33%;建成文化室1所,完成率20%;建成电视接收台2个,完成率40%;举办科技培训22期,完成率100%;完成其它工程7件,完成率78%。工程项目资金实际拨付了202万元,拨付率58%。已有8户、29人迁入新居,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二是及时抓紧下达市级配套易地搬迁项目资金。2009年市级共配套易地搬迁项目资金80万元已下达三个县,其中峨山县20万元、江川县18万元、元江县42万元。峨山县、江川县作为2008年省级项目配套资金,元江县用于实施坝洪村14户、84人的整体搬迁。三是完成2150人省级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评审论证上报省办审查备案。根据云财农〔2009〕10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度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任务并拨付资金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安排指标,责成各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要求,科学选择项目点,精心组织规划,完整地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切实做好项目评审论证工作,××市成立了2009年省级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评审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审专家组,由市扶贫办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有关领导和专家,于2009年6月25—26日召开项目评审论证会议,专题针对全市2150人(新平县640人、易门县926人、华宁县208人、通海县250人、澄江县126人)的省级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论证,与会领导和专家提前详细地审阅了各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会议上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原则通过5个县的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方案。经市、县扶贫部门通力合作,认真修改完善,形成完整规范标准的文本上报省级审查备案。
3、全力抓好大龙潭乡整乡推进扶贫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省政府决定,今年全面开展实施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的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工作,通过市、县、乡、村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峨山县大龙潭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规划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经市人民政府批复。待市级组织评审论证,上报省级审查备案并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后,即可组织实施。项目规划总投资9768万元,其中林业部门191万元、农业部门456万元、畜牧部门330万元、水利部门1064万元、交通部门2877万元、建设部门141万元、卫生部门21万元、省市县扶贫办900万元、教育部门290万元、科技部门767万元、烟草公司2317万元、广电部门21万元、文化部门57万元、组织部146万元,大龙潭乡191万元。规划总目标是经过两年的努力,至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贫困标准,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贫困发生控制在5%以内,实现整乡脱贫。确立了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农户“九有”、自然村“八有”、行政村“九有”的具体目标。
4、加强与市妇联、市信用社的通力协作,继续稳妥推进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小额信贷扶贫由市扶贫办、妇联、信用社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我办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省级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指标。目前已争取省级指标1500万元,预计全年可争取5000万元;二是做好2008年度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3700万元的回收工作;三是协助市妇联做好新一轮到户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问效和统计上报”工作;四是采取措施,加紧催收第一轮到期的市级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本金。上半年,累计回收贷款90余万元,已额赔市投资开发公司。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资金支持,使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贫困的信心,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5、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高素质的有效措施。在认真总结2008年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向省办有关领导汇报和沟通,已争取省级指标80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4万元,市级配套10万元。因培训人数翻倍,省级劳动力培训基地峨山职中难以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需要调整400人由××工业财贸学校开展培训,已按程序向省级申报,并获准批复。现已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将集中在7-8月份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培训。
6、抓好市直单位挂钩扶贫调查研究、分析统计工作。扶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任务艰巨,单靠政府难以完成,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调研。二是完成了2008年挂钩扶贫情况统计分析。全市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即挂钩扶贫涵盖扶钱、扶技、扶智、扶项目等多个方面,其中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最大;从资金投入情况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的挂钩单位都是大的部门、掌管一定项目资金的单位,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未投入资金的单位绝大多数是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重视,也有少数单位是力不从心。三是通过走访等形式了解、收集、整理信息,掌握挂钩扶贫动态;四是认真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深化挂钩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各挂钩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扶贫点指导工作,从实际出发,帮助研究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广大职工向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帮助特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
7、继续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贫困村互助是一种政府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到户新模式,是推动贫困地区农民提高自身脱贫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上半年多次深入新平县试点乡村组检查指导工作,重点检查机构运转、发放审查、回收贷款等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建议和意见,了解掌握群众受益情况。省级互助基金试点项目,投入省级资金100万元,安排在新平县建兴乡、水塘镇7个小组搞试点,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通过选举产生了社长,会计,出纳和监督员,并对7个互助资金社社长、会计、出纳、监督员等管理人员进行了金融、经营、财务等综合知识培训。现在社员入社278户,占总户数335户的82%,平均每个小组社员入社39户,入社社员总共自愿入股17.3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入股624元,现已经累计发放贷款180户,金额100.6万元,其中:种植业借款34.6万元,养殖业借款48万元,商业借款18万元。统一贷款月利率为4.1‰,农户最高借款金额1万元,最低借款金额2000元,平均借款额为5588.8元,贷款期限全部为12个月,还款方式社员统一选择一次性还款,目前,已提前还款2户10000元。互助资金根据社员资产和信用登记表发放贷款,保证贷款金额不超过家庭财产总额的70%。
8、继续督促抓好省级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设。省级投入50万元资金,主要在新平县建兴、平掌、漠沙、桂山4个乡镇,实施工程化稻田养鱼示范,计划面积1950亩。结合××实际,经新平县政府批准,委托新平县水利局组织实施,由县水产品服务中心具体操作管理,扶贫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该项目资金已全额就位,该项目正有序进行。
9、加大革命老区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玉发〔2009〕4号)和《关于加快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玉发〔2009〕5号文件),两个扶持《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部门责任、资金来源和办法措施等。今年,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具体由市老促会负责组织实施,市扶贫办负责参与调查研究、审批下达、督促检查指导。目前,市级2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已做好审批下达前期准备工作。省级革命老开发建设项目1个,投入20万元,项目建设工程已完成60%。
10、做好扶贫调研,摸清贫困情况,研究扶贫措施。上半年,主动参与市人大组织开展的《××市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调研》,组织完成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市农村贫困现状及提高新标准调研》、《关于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市特殊困难群体调查》等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别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强化自身建设。
1、认真研究,修改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能职责。
2、新制定了6项管理制度。一是《××市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市扶贫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制度(试行)》和《××市扶贫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考评方案(试行);三是《××市2009年度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四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单位内部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五是《2009年度各科室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六是《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方案、目录》以及《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各个制度均已执行,部分已签订了责任状。
3、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设。一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更新工作;二是加强电子政务资料收发管理,积极搞好“五星级”档案达标工作,经档案部门初验,提出了补充、完善意见,已完成整改,待档案部门组织验收;三是做好省市重点工作督促通报和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听96128政务查询电话,文明热情地做好答复工作;四是积极参加档案、保密、财务、电子政务网络和项目资金管理等学习培训,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抓项目争取,增加扶贫投入。搞好扶贫开发保民生,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就是多争取项目资金,为全市贫困地区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由于××没有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争取一直相当困难。今年,通过市县扶贫办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投入的资金和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至6月底,比去年多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644万元,增长78%。即整村推进新增18个,增加270万元,增长16%;易地搬迁新增1450人,增加财政投资725万元,增长207%;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新增400人,增加44万元,增长220%;革命老区项目增加5万元,增长33%;新争取省级整乡推进项目试点1个,省级投入财政资金600万元。
(二)抓好早下达、早开工,早日发挥效益。至6月底,累计下达财政补助资金364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232个、财政补助资金3480万元,市级配套易地搬迁项目3个、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省级革命老区项目1个,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目前,已完成76个省市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使76个自然村、0.5万户、2.2万人实现脱贫目标,真正实现了早计划、早开工、早完工、早见效、早受益。
(三)抓规范管理,提高扶贫成效。为了提高扶贫成效,狠抓规范管理,市县扶贫部门在工作中切实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八项制度”。即一是切实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廉政承诺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二是切实落实扫除“贫困死角”制度;三是切实落实公示公告制;四是切实落实资金报账制;五是切实落实项目督查制度;六是切实落实督查定期通报制;七是切实落实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制;八是切实落实整村推进标志牌设立制度。
(四)抓资源整合,探索“大扶贫”新模式。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整合资金,切实建立“规划先行、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资金整合机制。要求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涉及部门签订“部门整合资金”、“落实扶贫任务”责任状,并将涉及部门落实扶贫责任情况,特别是部门整合资金情况定期在市县主流媒体公示宣传、实行市县区部门整合资金、落实扶贫责任检查通报制。通过扶贫系统上下努力,在加强领导、整合资金、瞄准对象,突出重点、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建设新农村的“大扶贫”上取得新突破。
(五)狠抓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扶贫办是政府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协调办事机构,承担着推动全市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着力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扶贫开发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能力;二是提高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务实创新、科学决策、迎难而上、解决突出问题见实效的能力;三是提高团队精诚合作,化解矛盾,用心、用情、用力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能力。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虽然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位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检查督促抓落实难度大。国家、省、市党委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民生工作,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形势更加严峻,工作难度增大,工作量成倍增加。目前,单位仅有10个人员编制,人员配置是主任1名、副主任2名,副调研员3名,科长3名,驾驶员1名。首先是这样的人员配置必然导致1个科1个人的现象不得不存在,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都很辛苦。特别是工作人员不得不超负荷地开展工作,放弃假期休息,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导致每个科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都太大,不同程度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完成。2009年项目建设点达400余个,其中省市整村推进扶贫自然村232个、易地搬迁项目点21个,峨山县大龙潭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涉及61个自然村,还有产业扶贫、贫困村互助基金、挂钩扶贫、新农村建设、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等工作都必须抓紧、抓好、抓实,由于人员太少,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十分困难。
(二)扶贫形势依然严峻,贫富差距逐步拉大,扶贫开发难度加大。按照国家的2008年1196元贫困新标准初步测算,到2008年底止,全市还有贫困人口26.18万人,而我们实施的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左右,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4761元相比,还不达全市的一半,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新阶段全市纳入整村推进规划的村有1193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822个,今年启动的232个,已完工76个。对照国务院扶贫办“三个确保”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今明两年我市共需完成400个左右的整村推进任务,平均每年至少要实施200个,且这些村都处于较为偏远、路况极差的特困村,是剩下来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思想素质贫困仍然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群众思想素质贫困。贫困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悲观失望、看山难、看水愁、建设致富依赖政府、不愿意投工投劳、缺乏艰苦致富等现象。存在这些思想问题,会出现项目前期工作难、推迟开工、实施进度慢、质量不高、数量不足、超时完工、后续工程无人管理早妖折等情况。二是少数干部素质贫困。个别干部学习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完成交差了事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政策规定扶贫资金是“粘合济”、“药引子”、“政府补助金”,项目建设主要依靠群众投工投劳为主,不仅没认真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将工程项目一包了之,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09年,是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贯彻市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最高,任务最多,责任最大,工作最苦的一年。为把市委“五保”要求作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最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好落实好,就是要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确保项目工程圆满完成,实现初年确定脱贫目标任务。
(一)狠抓学习,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促进工作。借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重点抓好“三走进三破解”、“三学习三提高”、“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大力弘扬“五种作风”、“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等主题实践学习活动,以“三个一”的标准要求,积极地开展工作,为顺利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思想基础。
(二)加大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抓好232个省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二是抓好2934人易地财政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程;三是抓好峨山县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四是抓好5000万元小额信贷到户扶贫贷款发放以及扶贫龙头项目贷款申报立项实施工作;五是抓好产业扶贫和贫困村互助基金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向省级争取新的扶持项目;六是尽力协调好市直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工作;七是进一步规范单位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保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
【关键词】创新;乡镇政府;角色
熊彼特首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其范围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组织创新。创新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旅游扶贫创新,可以认为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旅游扶贫过程中。
1、旅游扶贫创新的贵州探索
进行旅游扶贫创新需要一定的资源禀赋做基础,贵州省整体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又是我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之一,针对旅游业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状况贵州率先提出了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从人文资源方面看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少数民族多达17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8%,代表性民族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瑶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自然资源方面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92.5%植被森林资源保存较完整。
旅游扶贫创新主要以资源要素特征为基础,一是依托现有王牌景区,结合城镇、交通干线进行点、线开发区。比如依托黄果树景区的品牌效应,安顺市布依石头寨、贵黄高速公路沿线的天龙屯堡进行的旅游扶贫开发;二是以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旅游扶贫代表性的有朗德、西江苗寨、麻塘革家寨等,通过开发乡村旅游来带动落后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接待旅游人数1084万人次,旅游收入20.99亿元分别占全省人数的34.7%和收入的8.36%,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15.53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总就业人数的39.76%。
贵州旅游扶贫创新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引入新的知识体系及生产方法方面贵州先后与法国、爱尔兰、新西兰、奥地利、美国等国在乡村旅游规划示范项目、人才培训、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其中与新西兰政府合作在巴拉河开展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已建成,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在引入新资源方面,包括与世界银行合作贷款用于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以及争取到一些捐赠用于贵州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在生产条件的新结合方面,通过组织村民参与旅游活动及产品开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得到广泛认可的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天龙屯堡旅游模式和工分制的朗德模式。
2、旅游扶贫创新中乡镇政府行为
天龙屯堡旅游扶贫模式运行模式为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公司主导多方参与。天龙屯堡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中,是由天龙人本地人先意识到屯堡文化的价值及其隐含的商机,并提交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镇政府在旅游扶贫项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组织前期旅游开发规划、初始阶段的资金投入和促成项目立项。乡镇政府组建“屯堡文化保护与开发办公室”作为行政管理机构机构负责旅游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组织创建旅游协会与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对接,帮助村民提高组织能力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朗德旅游扶贫创新中形成了工分制的组织模式。80年代中期以来,郎德苗寨其传统文化开始受到政府关注,这和当地乡镇政府的不断的宣传密不可分。在乡镇政府及社会资金的支持下,村委会组织村民整治寨容寨貌,为乡村旅游开发做了初步准备。乡村旅游启动以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开创性的提出了以工分制为核心的管理组织模式。由郎德村民民主选出的村干部组成旅游接待小组负责旅游的日常管理与工分登记、利益分红并制定管理制度,村民在旅游管理、利益分配、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居于核心地位。
3、旅游扶贫创新中乡镇政府可以扮演的角色
(1)新生产方法的引入者
旅游资源具有显著地方性色彩,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乡镇政府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拥有者,具有分散村民不具备的组织优势,在旅游扶贫创新的前期开发中,可以进行初步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立项和引进资金创造较好的条件。
(2)新资源的开拓者
扶贫地区能否充分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开拓新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乡镇政府居于重要地位。当前扶贫的措施之一,是将居住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保工程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扶贫,乡镇政府在这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统筹扶贫资金用来发展旅游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绿色和平:棕榈油贸易致印尼雨林毁坏严重
10月2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了调查报告《丰益国际印尼毁林实录》。该报告指出,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Wilmar)纵容其子公司及第三方供应商在印度尼西亚天然雨林的毁林行为,引发严重的雨林危机,并有大量毁林产品流入中国市场。
报告称,根据最新的地图分析,在2009-2011年间,印尼遭到破坏的热带雨林中有1/4是由于棕榈油商业化扩张而造成的。油棕种植肆意扩张导致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每年250000公顷的速度消失,相当于5600多个天安门广场。目前森林破坏情况最为严重的是苏门答腊岛的廖内省,即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岛上有15%的老虎栖息地因为油棕种植遭受破坏,野生苏门答腊虎仅剩不到400只。除了老虎栖息地,红猩猩栖息地也同样面临严重威胁,在2009-2011年已有14.1万公顷红猩猩的栖息地被清空,其中三分之一的破坏由油棕种植导致。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占据全球棕榈油加工市场逾三分之一的份额。截至2012年底,丰益国际已掌握了总面积为25.6万公顷的油棕种植园,其中四分之三(19万公顷)位于印尼,同时在印尼拥有多个供应商。
在印尼德索尼洛国家森林保护区内,已有约3.6万公顷被转换成油棕种植园。而这些被非法转换得来的棕榈油原料被丰益国际所采购。中国是全球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同时将近一半来自于印尼。丰益国际在中国独资成立的益海嘉里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和加工商,占有中国整个食用油市场的40%,以及1/3的油脂化学品市场。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出炉
绿色信贷将成银行业的重要投资领域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贯彻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11月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普华永道共同完成的报告《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在京。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52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到2020年底全球碳能源市场预计将达到2.2万亿美元的规模。
报告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向可持续行业投资和放贷也可以成为银行业对冲碳强度较高的投资或客户风险敞口的途径;不仅如此,还提升银行形象,改善银行声誉,使银行成为绿色、负责任的机构。会提到,兴业银行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到2012年8月末已经累计投放4000笔绿色金融项目;累计投放金额近2000亿元。
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
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四大挑战
11月11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创业与社会创投高峰论坛了《中国社会企业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社会企业在中国遇到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的四大挑战。该报告由瑞士银行赞助,由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21世纪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共同撰写完成。
报告称,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的问题在于概念仍不明确,认识也不广泛。其次,社会企业集中在残疾人就业、扶贫和养老等领域,尚未触及教育、医疗等核心社会问题,其思潮和实践也集中在大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未能参与进来。而且社会企业概念目前的推崇者主要还是相对年轻的群体,社会上的主流商业公司和管理层对此缺乏认识。此外,社会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滞后,中国缺乏真正的社会企业家。从投资角度来看,社会企业缺乏天使投资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创投。
第五届“非公”论坛在京举行
民间寄望为公益捐赠开绿灯
11月14日-15日,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3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唐钧研究员代表本届论坛的研究团队了“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行业发展报告和“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对中国具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与无免税资格的基金会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10年后有资格的基金会的财产也将是无资格基金会的财产的1.622倍。两个研究报告勾画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未来发展的蓝图,并就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第一,将基金会的免税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资格合并;第二,国家应该加快非营利组织,主要是非公募基金会营利性收益税收的收税优惠政策研究,尽快出台可供操作的政策。”
10家基金会首登“金桔奖”榜单
“黑马”千禾脱颖而出
光棍节,一场基金会与民间组织的联姻在北京开展得如火如荼。百家NGO首次披露了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3)报告,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 10 家境内外机构荣获首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金桔奖”的殊荣。
该评价榜由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罕见病发展中心、乐龄合作社、社会资源研究所、新公民计划五家民间公益组织于今年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民间公益组织的视角,对境内外基金会做出独立评价,呼吁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日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称,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届时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两孩”,单独夫妇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宣传,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极度扭曲,许多人认为不生二胎是为国家做贡献。要在宣传上肃清“人口是负担”的流毒,让更多人意识到生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建议把每年2月2日定为“二孩节”。
恒大折桂亚冠:11月9日晚,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1-1战平首尔FC,凭借客场净胜球夺冠。
@石述思:恒大亚洲夺冠是给三中全会的一份厚礼。改革任务很重,足球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在不差钱的中国,只要用钱的主体是企业,钱用对地方,还是可以出成绩的,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相信职业化,土豪主导比政府主导强。
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多少工作机会,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必然的,但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国家的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原美国总统克林顿11月18日在华演讲时告诫中国勿走美国老路,房地产不靠谱。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信贷;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54-02
一、 完善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
1、改变对小额信贷的认识与定位
现阶段,对小额信贷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一种向特定的目标群体――贫困或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或产品,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认识到小额信贷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金融反映一种借贷关系,这种借贷的金融关系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不应被视为一种单纯的福利机构。把小额信贷看成一种正常的经营业务可以消除不少误解,从长期来说也将更有利于小额信贷扶贫的持续和深入发展。
2、转换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的职能
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环境,促使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成长、壮大和竞争。政府要把管理的重点从管理资金使用方向、进行利率管制等方面转向贫困地区市场化建设和信用环境培育上来。对小额信贷而言,当前政府要做的事情主要是:(1)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2)实行小额信贷扶贫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系统;(3)建设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保证不同经济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时处于同等地位;(4)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形成信用大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也可以为地方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而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其次,要大力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如果说传统的政府干预是一个扭曲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那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小额信贷就应该是一种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让真正有偿还能力的人得到金融服务。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分配金融资源,而是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道路、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加强贫困地区的市场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更多赚钱的机会,有利于贫困人口获得的商业化信贷资金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积极加强培训,提高贫困者发现盈利机会的能力。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政策和法律制度,这一方面使得许多小额信贷机构在执行扶贫任务时身份暧昧,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也增大了金融风险,所以完善对小额信贷的法律规范迫在眉睫:
1.要尽快修改《人民银行法》,补充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规范小额信贷组织的性质和审批条件,在法律上赋予小额信贷组织独立的主体地位;
2.要允许小额信贷组织享有按照其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利率浮动的权力,使其可以近似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信贷服务,增强其可持续性。
3.开通小额信贷组织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允许它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往来。
4.条件合适时,开办存款保险制度,为小额信贷壮大资金来源、增强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险。
5.改进金融监管模式,加强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存款保障、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维护整个金融秩序的健康和稳定。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小额信贷模式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此,不可能以一种固定模式解决所有地方的信贷扶贫问题,因地制宜,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才是尊重实践的做法。以下是几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1、成立新型的扶贫银行,组建强大的小额信贷机构
这样的银行的特点是: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服务于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机构;是实行自负盈亏,企业化经营的非政府机构。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拨款、财政扶贫资金、农业银行的扶贫贴息贷款、国际贷款、扶贫基金等。由于这样的扶贫银行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应使资金增补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对贷出资金投向扶贫领域的监管。
2、现行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模式
可以借鉴印尼BRI-UD的村信贷系统管理模式,在农行内部设立完全独立的小额信贷专职机构,完全独立运行、独立核算,制定区别于银行内部其他商业部门的运行和考核指标、标准和规则,行使市场化运作取向的政策银行的职能。农村信用社自身改革目前处在攻坚阶段,为鼓励其积极性,建议对农信社办理的农户小额贷款免征营业税。农行与农信社毕竟是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不能不考虑择优的原则。所以,他们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应该是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中等收入以下的贫困农户,但不是最贫困户。
3、三线运行的间接信贷模式
“三线"即“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党政一条线,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安排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扶贫社一条线,主要负责确定扶贫对象,选择扶贫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和协助农行收贷收息;农行一条线,主要负责筹措资金和放款。该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有:①扶贫资金的供给方式,应当恢复到由中央政府提供基础货币的方式。②将中介组织(扶贫社、工作站)专业化,把中介组织改造成企业型服务组织。③解决好专业化中介组织的办公操作费用。在现行的合作体制下,可采取政府从扶贫资金中拿一点用于操作费补贴;再向农户收取贷款额度的1~2个百分点的管理费来分担解决。
4、完善非政府组织专业性小额信贷模式
①允许有条件、有实力的NGO注册为准金融机构。②给予NGO小额信贷免税的待遇。③成立NGO小额信贷行业协会,代央行监管NGO项目的活动;定期向央行提交报表,汇报NGO项目动态;代表全体NGO向政府提出发展和政策建议,起草文件等;为NGO项目筹措资金、培训干部。
三、 合理制定利率,确保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决定该制度能否存在并真正起到扶贫作用的关键,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机构不需要外部提供的特别资助的条件下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其经济可持续性即小额信贷机构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能够支付贷款的全部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但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利率过低,远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随着相关政策环境和小额信贷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必然选择和趋势。
四、建立适宜小额信贷运作管理的有效机制
1、推进穷人自愿组织的建立。将单个的穷人组织成小组,以增强他们应付风险的能力,降低信贷机构的监测和管理费用。
2、加强资金筹措与储蓄动员。措施有:①改变农行自筹扶贫信贷资金的方式,由中央政府提供基础货币;并在扶贫信贷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小额信贷,建议这一比例不低于60%;同时,财政扶贫资金中也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用于小额信贷的操作费用。②可以考虑创立一个总部机构或批发式资金形式来解决中国小额信贷资金问题。批发式基金从政府、银行和捐助机构动员贷款和资本金赠款,然后转贷或入股于基层的小额信贷项目,有助于克服小额信贷零售机构为争取资金和管理资金而付出高成本的缺陷。③设计适宜的存款制度,充分吸收穷人的储蓄。为减少金融风险,可分为两个档次:一般的小额信贷,可以向贷款人吸收储蓄,额度限制在贷款的80%以内;对于已有较强实力资本较多的机构,可以吸收社会储蓄,额度不得超过自有本金的50%,后一种必须获得批准。
3.强化对适宜穷人需要的小额信贷产品的开发。
4、小额信贷工作人员专职化,完善激励机制。
五、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具体措施有:1、小额信贷机构应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控体系。3、运用合适的财政政策以降低小额信贷的风险。改革国家财政支持小额信贷的方式,将目前的贴息贷款转变为共同财政担保基金。担保基金主要用于补贴经营机构因办理小额贷款而产生的合理亏损以及为扶贫到户、提高还款率、减少亏损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少部分奖励。4、加快农村诚信体系的建设;5、建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艾路明.小额贷款与缓解贫困[M].北京:科学经济出版社,2000
[2]刘文璞.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A] .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C].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
[3]社科院小额信贷管理体制课题组.关于改进和完善政府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管理体制的研究报告[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5)
关键词: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责任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2月23日公布了一份《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另外2006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新闻会上说,我国老龄化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其中一点特别引人关注,就是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534亿,按60%以上老人居住在农村的比例计算,农村老人的数量至少在9200万,而绝对数量应该在1亿左右。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会议确定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参保人为: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年领取人是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9年11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部分省区市进行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
2010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截止到2010年3月底,全国新农保参保人数共计4685.39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共计1569.55万人。
二、政府承担责任的理论分析
1.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从现代养老保险的运行实践来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公共养老保险,则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在产品属性上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基本手段,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这种制度由政府承担立法、筹资、管理、提供财政支持等责任。
2.马斯格雷夫和雷托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根据该理论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其中财政用于科教文卫及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比重将逐步上升;经济建设的投资将逐步下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日益成熟,公共财政的不断规范,财政中的建设资金将逐步减少。这样在现行税收规模下,就可以节省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身上,为他们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三、政府主要责任的体现
1.财政支持
从易县的扶贫社到目前试点的商业化小额信贷公司,尽管都被称为小额信贷机构,而且在经营理念、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最核心的差异就是各自的使命和目标群体不同。应该说,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是以扶贫为目标的,所服务的客户是穷人;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小额信贷机构则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标,所以其覆盖的人群也就不一定是穷人。
营利性(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目标单一,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优势进行资源配置。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通常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却背负着双重使命:扶助贫困与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所以其发展需要更多的思量。
本文将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小额信贷机构统称为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
现状与困境
最初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基本上都属于有周期的项目型小额信贷,项目结束后,小额信贷难以持续,贫困农户也就难以继续享受金融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为此迈出的第一步,是让小额信贷由项目型向机构型转变。近几年来,小额信贷机构理论上应该而且能够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以持续为农村金融发展服务、坚持扶贫目标的观点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以及小额信贷机构管理者接受。但在小额信贷实践中,从90年代初开始建立第一批小额信贷机构以来,在中国还几乎找不到一家已完全显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
目前在我国,即使是发展较好、较有影响的几家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就算不考虑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框架方面对于小额信贷行业的制约,仅在操作层面上看,这些小额信贷机构都曾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所管理的负责小额信贷具体操作的某个或某些项目县的机构,在开始的几年里往往能够维持较好的业绩,但三五年后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比较严重的问题,甚至最终关闭该县的小额信贷项目。
有关人士对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多数意见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特色”造成的小额信贷“水土不服”,比如中国的贫困人口太过分散,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动太过单一,长期以来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太过严重,政府对农行和信用社补贴太多,以及对利率水平的限制太严等因素为国内小额信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从中国小额信贷十几年的发展经历看,中国的小额信贷似乎在引进之初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后来的“水土不服”自然在所难免。比如,在引进GB模式的时候,更多的是重视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却一直忽视了小额信贷机构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研究。从目前已经发表的很多有关小额信贷的文章或研究报告来看,更多的是在介绍哪个地方小额信贷项目做得如何,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小额信贷项目无非是在GB模式基础上的不断简化或“本土化”,而小额信贷机构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则似乎少有人关心。
改制谋求可持续
在项目操作之初,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其产权制度、治理架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如国内几家有影响力的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总部都在北京,各项目县都是在当地成立一个独立的社团法人组织负责小额信贷项目的具体操作,像扶贫社、乡村发展促进会、农户自立能力建设支持社等等。这一模式可以说是顺应当时的政策环境而采取的变通办法,也确实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小额信贷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不断显现,比如与地方政府的“多头管理”、对基层操作机构管理不力等,这些成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模式被提上日程。最先完成操作机构改制的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这得益于2004年国家民政部颁布的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允许基金会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所有小额信贷操作机构改制完毕,各地服务社全部脱离政府,由当地独立社团组织变成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下属分支机构,产权清楚了,治理结构也理顺了。国内其他一些小额信贷机构近两年也在积极寻求改善产权制度和治理机构的途径和机会。小额信贷机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持续的两阶段
可持续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小额信贷机构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指标之一(另一个指标是服务的宽度与深度)。按照CGAP推荐的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定义,如果某个小额信贷机构的全部收入不仅可以覆盖其管理和操作成本,还可以覆盖贷款损失、资金成本(商业化成本)、通货膨胀和扩展所需要的收益等方面,则完全可以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
在讨论可持续性的时候,可以把可持续性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操作可持续,二是财务可持续(见图)。操作可持续仅考虑覆盖直接操作成本、资金成本和贷款损失,财务可持续则还需要考虑通货膨胀、无偿捐赠和商业化的资金成本。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可以为穷人提供长久的、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服务,即使在以后没有捐赠和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像现在一样为穷人提供贷款支持。
小额信贷是扶贫性质的,同时又要求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似乎陷入悖论。但是,如果能够真正把小额信贷看作一种专门为穷人服务的金融产品,而且是穷人可获得的、又能消费得起的产品,即使它是商业化产品,也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开发式扶贫商品。也就是说,小额信贷是一种专给穷人消费的产品,但不一定是免费的或优惠的。就像以前农村有一种鞋叫“解放鞋”,结实、便宜,但生产这种鞋的厂家并不是免费赠送。如果厂家没有利润的话,企业自然无法可持续,农民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得到这种“物美价廉”的鞋子。当然,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与生产鞋的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商业化运作只是手段,最终目标还是扶助贫困。
自身的可持续是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惟一出路吗?
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目标无疑是明确且强烈的,但是,这代表着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最终发展方向吗?
综观国际成功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许多成功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轨迹通常是非政府组织(NGO)小额信贷机构(MFI)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银行(BANK)。有学者认为,小额信贷的正规化(商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非营利性小额信贷的最终战略目标或发展方向不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其最终归宿是成为正规金融机构。
即使不考虑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当前或在未来一段时间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的现实可能性,其转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值得探讨。笔者认为,非营利小额信贷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不应该是惟一的,而应有两条道路供其选择:转变或坚持。两者都是必要的,都是被排斥于现有金融机构之外的低收入群体所需要的,其应与已经存在的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一起,共同完善金融服务“普惠制”和金融服务多元化,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使更多的群体受益而转变。
为了获取商业资金、扩大客户覆盖面,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这一转变的条件,是政策和法规的许可以及政策制定者对于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正规化(商业化)与现有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领域的成本(包括风险)比较。国际上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转型,是在当地商业金融服务极其缺乏和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在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起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非常严格。所以,作为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的道路上,只能努力推动国家金融制度的变迁。因此,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有比较多的被动成分。
转变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转变之后,穷人还是其服务对象吗?机构性质决定机构的使命,机构的使命决定机构的行动。非营利性小额信贷若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其使命必然要发生变化,初始意义上的小额信贷的宗旨也要随之变化。如此,转变之后的小额信贷机构与目前的正规金融机构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应该说,它们的惟一目的就是营利,有区别的地方只在市场细分范畴,也就是目标群体的不同。而当服务对象或目标群体与盈利目标发生矛盾的时候,转型后的小额信贷机构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盈利目标,这是非常正常且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毫无疑问,转型后的小额信贷机构还会以穷人(或低收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客观上仍然会起到扶贫的效果,但经验表明,服务对象上移会减少一部分同样需要金融服务的穷人客户。同时,其在与当前正规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金融服务市场时,也难免与之同质化。
因此,转变是大的趋势,但不是惟一的选择,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最初的使命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而坚持。
能够坚持最初使命的非营利小额信贷机构是有理由、有必要坚持机构性质不变的,只要其目标明确――为那些最容易被抛弃或忽视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甚至可能是那些曾经是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的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其后又被其落下的那个群体。有需求,就有机构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况且这又是合理的需求,甚至是这个群体的权利。
目前,摆在坚持者面前的最大的问题,是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涉及三个问题:难以扩大服务覆盖面;自身背负的双重使命的冲突;缺乏合法化地位。这些问题导致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市场、政府和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三方合作。
小额信贷扶贫作为一项公共物品的提供行动,市场机制无法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分配的水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使扶贫这一职责落到了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身上,而政府部门的扶贫因人们的需求多样化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失灵。扶贫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共同催生了以扶贫为目标的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而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趋势(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就属于这种情况)导致其追求利润,从而出现“公益软化”。但是,对于小额信贷扶贫,市场、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失灵”并不能完全否定三者的作用。实际上,“失灵”并不是“完全失灵”,市场、政府以及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小额信贷在农村的金融供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扶贫小额信贷的有效供给需要三方通力合作。
首先,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难以扩大服务覆盖面,主要是由于项目本金的筹集比较难。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扶贫资金委托给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管理,以扩大其本金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对于此前的中央和地方投入的大量财政和信贷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大家都有所认识。如果这部分扶贫资源能够向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开放,必将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公益信托,将公益信托引入小额信贷扶贫领域。
其次,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扶贫与自身可持续的双重目标的冲突,主要体现在瞄准贫困群体的小额信贷的较高操作费用上。较高的费用使小额信贷收入难以覆盖操作成本,从而在没有外界捐助的情况下只能消耗贷款本金,贷款本金的萎缩使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不可持续。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小额信贷业务操作上引入市场机制(比如市场化利率、员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