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财务危机管理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危机管理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危机管理理论

第1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同时,企业理财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较之前那种相对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复杂且动荡的环境,企业的经营活动经常面临着或大或小的财务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财务危机,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一个财务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论述。

1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是指随着经营环境的动荡,各种意外的突发事件经常对企业产生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应付各种危机事件,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危及企业财务安全的突发事件进行管理。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财务危机管理是企业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这对于正处在市场经济起步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使企业走出财务危机困境的方法和措施。

2 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特点

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与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密切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两者之间紧密相连,一方面,没有经营也就无所谓理财,没有理财也不会维持高效的经营;另一方面,企业正是在现金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中创造价值的。据此,企业财务危机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2.1 积累性。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轻变重、循序渐进的过程。财务危机的积累性是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通常,危机的出现不是一次错误的决策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决策失误得不到纠正,最后致使出现无力挽回的状况,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不能满足资金支出的需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危机。

2.2 突发性。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一些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是大部分是意外性的、难以控制的。例如历次出现的金融危机,均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得许多企业陷入危机,甚至破产。所以,财务危机具有瞬间突变性。

2.3 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含有许多种情况,但无论是技术性破产、企业破产,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打击。

2.4 多样性。企业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诱发财务危机原因的多样性;二是财务危机症状表现的多样性。诱发财务危机原因的多样性,这是企业客观属性决定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企业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过程和原因复杂多样。而财务危机的症状表现在收入下降、商品滞销、亏损、财务比率恶化、现金短缺等方面。

2.5 可逆性。企业的生命是可以人为的改变的,它体现着人的意志,企业的生命是可逆的。在遭受财务危机时,有效的重组是可以使企业转危为安的,甚至当企业进入破产阶段,经破产重整后重获新生的公司也不乏案例。

3 企业财务危机出现征兆

既然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必然有征兆可循。正所谓“月晕而风,日晕而雨”,财务危机的形成通常存在各种早期表现,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经营、销售、财务这三个方面。

3.1 生产经营方面的常见症状。主要有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和存货异常变动这两方面。例如某一时期公司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其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未能完全很好地配合,易导致大量资金沉淀,流动资金减少;而在某一时期企业出现存货大幅增加或大幅减少,尤其是非计划的存货积压都是存货不正常的表现。

3.2 销售方面的常见状态。销售是企业资金流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利润的途径,尽管产生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销售额的下降始终占据着第一位。所以,当企业出现销售额的非预期下降、交易记录恶化和平均收账期延长、产品市场力不断减弱等现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财务管理方面。出现财务危机之前,属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征兆有:企业资信不断降低、关联企业趋于倒闭、利润严重下滑、财务指标明显恶化、财务报表无法及时编制等。

4 如何做好企业财务危机管理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程序化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其架构主要包括:危机意识、组织机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

4.1 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应注意将建立先进的危机理论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放在战略高度上,并将之与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之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铭记于心。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均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比如微软的“距离破产只有十个月”,华为公司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建立强烈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4.2 专门的组织机构。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工作应由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部署,为此企业应成立以企业最高领导为首的、以有关部门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组织机构,预防和发现企业危机,并且在危急时刻能够统一部署,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第2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同时以一定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处理,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由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只关注知识的处理,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结果是,学生自我探索,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知识传授。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存在明显缺陷,两者都过分强调教与学的某个方面,而将教与学割裂开来。

二、行为理论的教学体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以行为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行为理论属于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最早被前苏联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Nard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类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主观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行为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与知识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双向交互,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行为理论通过构造行为系统来实现,行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和三个环境元素,三个核心元素是主体、团体和客体,三个环境元素是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环境元素为核心元素提供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核心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核心元素中,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客体是主体加工处理的对象。团体是指行为发生时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以工具为媒介,包括现实工具和抽象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三)团体的设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工的设计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对课下讨论要求有记录,对偷懒行为给予惩处等。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合理安排、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规则来消除学生“搭便车”行为。

(三)规则的设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增加小组成绩的权重,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加个人表现的权重,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规则,引导学生行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小组实现内部分工,为案例教学提供规则,并向学生传授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行为理论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国萍、黄亿虹、曹筱春:《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期。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3]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第3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如果人的血液有了血栓就会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人的瘫痪甚至死亡。同理,金融企业和人是一样的,资金就是一个金融企业的血液,如果出现资金流断档,也会瘫痪甚至死亡。由此可见,金融企业的发展与财务危机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危机管理失效将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根据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监测与预防等手段,实现对财务危机的控制与防范。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

目前各金融企业普遍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经营风险造成的,其二,由财务管理失误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金融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当前,金融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通过营销,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市场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以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但部分金融企业未能重视财务管理,过于关注市场营销,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欠佳,财务管理的状况较差,进而造成了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三,多元化的经营。目前,金融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了成熟期,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纷纷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理解实物资产投资,同时也忽视了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的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支持,进而极易引发财务危机。第四,核心业务的萎缩。在金融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经营,但众多金融企未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积极拓展市场,此形势下,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将不断增多。

(二)在财务管理失误方面

首先,贷款管理的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获得发展,增加市场的份额,采取了发放贷款的措施,虽然降低了其资金周转的速度,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出现了众多的坏账,死账,呆账等,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其财务危机极易出现。其次,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财务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即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当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的负面影响则会出现,金融企业的盈利力将有所降低。最后,财务预警系统的欠缺。该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金融企业发展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分析与决策等。它是金融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但是部分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此时财务预警机制则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不能预防财务危机的产生。

三、控制与防范金融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财务危机对金融企业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为了实现金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需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管,同时,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监理机制。下面提出了几点防范财务危机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内部,展开危机教育管理活动,其中企的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危机,在金融企业内部逐渐形成良好的防范财务危机的氛围,并且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严肃的对待,使危机意识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二)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金融企业理财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保证其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与合理性,可以运用定量分析,决策模型等,也可以对各种决策进行可行性方案的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各种财务决策的技术与方法,使财务方案保持在最优状态,进而才能够保障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的质量。

(三)增强对外信息的反应力。金融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的外部情况,要不断加大对外部情况的监控力度,进而为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及时与有效的调整。

第4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财务会计档案的内容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大多不能做到认真负责,许多工作人员认为财务会计档案并不是很重要。这便很容易发生档案管理欠缺,导致归档不规范或不及时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根据实际现状进行分析,财务会计档案的使用也非常不规范,随意性较强,这导致财务会计资料不全,根本无法真正实现财务会计资源的共享。如此一来,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效率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存问题的相应完善措施阐述

2.1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欠缺会直接阻碍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唯有事业单位先完善当前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内容,而后认真的贯彻落实,才可以真正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从而确保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进行。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制定完善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时,务必要先明确其核心目标,而后完全按照事先所计划的目标开展落实一切工作内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策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施效率。

2.2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并实行绩效评估制度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选用上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标准。此外,加强现有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是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然而,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时常表现出素质低下的负面现象。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首先应当注重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建设,务必要提高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修养以及思想品德思想,从而建设起一支真正专业性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其次,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务必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培训与专业知识能力培训,促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消除一切消极思想,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最终,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人员应当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实行奖惩制度。针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当加以褒奖,从而来激发财务会计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结语

第5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预算管理 执行力 因素 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机关行政单位而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执行力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事务执行的主要执行者,它为单位的日常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也是衡量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执行力不高,因此要重点针对财务预算执行力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健康、稳定与高效发展。

一、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一)财务预算制度、制定欠缺科学合理

预算编制是预算工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引作用。从当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预算编制不严谨,没有立足企业实际需求,缺少真正的调查研究,预算编制程序不完善,内容简单,并且缺少统一、可行的参考标准。预算编制与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单位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对于中长期利益则不太关注。

(二)社会环境与单位内部的影响

第一,财务工作只重视收支结果而不注重监督考核。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监督与控制机制不完善,无法做到全员参与预算,也没有将预算执行责任进行细分,具体落实到个人,因此,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也不强,使得预算执行常常不到位。对于预算执行结果,也缺乏考核和管理,很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第二,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不是非常重视,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不高,财务预算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不高,导致预算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满足单位的预算需求。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机构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为了提高其执行力,保证执行质量,事业单位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机构,并充分发挥内部约束机制的作用。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而言,其涉及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核奖惩等,各项内容的全面落实,需要发挥财务预算管理机构的作用,机构内部的部门及人员均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与有序开展,在各部门及人员相互配合与协调的基础上,不仅其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同时财务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也将愈加显著。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质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整体质量过次,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任务以及需要完成的目标、工作的计划、行政的具体职责没有完全的进行反应,最终导致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导致预算执行效果差强人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需要组建预算编制委员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在对本单位各部门的财务开支状况调查结果科学分析基础上,由预算编制委员会经过讨论和综合考量,来共同拟定财务预算编制目标与流程,然后,再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确保预算编制符合单位实际需求。制定长期财务预算目标的时候,要保证其科学性、可靠性、长远性,应将年度作为目标规划的时间段,然后将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制定相关科学的预算指标,确保在财政单位年度决算中不会出现数额较大的资金结转或者结余现象。财政预算工作的开展要遵循“现有预算、再有支出”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三)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监督与考核是财务预算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监督力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贪污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非常急迫。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权力分化来实现权力制衡,健全预算编制流程并严格执行。同时,强化对预算结果的监督与考核,对于超出预算的部门,要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另外,还要强化预算执行事前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将强财务预算监督与考核力度,还能增强单位内部的公平与效率,激发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避免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业性机构,是推动我国公共事业工作开展的主要部门。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务必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存在影响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因素不断进行改善和落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才能保证行政单位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并高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来往的票据、预测财务以及其他常规性的监督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能够帮助公路收费单位获取相应的信心,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能够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所有的经济往来事项,能够真实有效地体现公路收费单位的财务情况。而财务管理主要是监管财务的支出和收入,负责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所以,会计核算的核心工作是财务管理。

2公路收费单位现状分析

公路收费主要的现象是支付方法不规范和控制方式标准不统一。支付方法不规范:我国公路涉及面积大,在不同的地理、地质、气候的环境中,受到了很多招标文件的限制,这就是所谓的专用条款。专用条款自身规定计量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的漏洞,甚至是前后矛盾的情况。这些专用条款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是不同的实施方法,造成了认识和思想上的矛盾。控制方式标准不统一:在公路收费过程中,使用何种计算方法必须是唯一的,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个人自由和喜好决定使用的方法,给大量繁琐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造成了执行标准的差异,亟需改进。

3公路收费单位的特殊要求

3.1特许经营期的限制

公路收费单位是特许经营制度,单位有特许经营期的限制。我国的相关规定要求,只经营一条收费公路的公路经营企业,特许经营权最长为25~30年。而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假设在这里并不太实用,这也是公路收费单位的经营特点。

3.2实行折旧资本金制度

公路收费单位和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它采用的是折旧资本金制度。主要原因是公路收费单位将经营财务和基本建设并轨,并且不能够少于投资建设收费或者收费权总额的35%,国务院下发的这条规定,也是交通部对于公路收费单位注册基本金的基本要求。

3.3流动资产的特点

公路收费单位的流动资产具有以下特点:①收费主要是现金,所以在流动资产的账务中,一般不会出现应收账款会计科目。②公路收费不属于持有货物或者是直接销售,而是出于养护公路的目的,因此车辆收费在劳务收入范畴中。③公路收费单位没有应收账款,而且其他的应收款基本也不会出现,或者是占据很小的地位,所以加强资金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公路收费单位的效率。

3.4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公路收费单位基本上都是把公路的基本设施当做固定资产管理。公路收费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公路、建筑物、通讯设施、安全设施、收费设施、监控设施、车辆、机械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把安全设施当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理论基础,也不好操作,因此将公路及构建物还有安全设施合并,统称为“公路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折旧与公路和构建物的折旧年限相关,在相关文件中规定,公路和附属设施不在清算资产的范围中,在特许经营期结束之后,就要交给国家。并且,国家的公路必须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公路规定折旧年限与经营特许期相互矛盾,若是折旧年限和收费经营期限不同,那么将会给公路收费单位的会计账目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这种现象的主要解决方法是:①若是在收费经营期限结束之后无偿交给国家的公路及构建物和安全设施,都统称为“公路及附属设施”。②公路及附属设施的折旧要和收费经营期限结束拆除收费站设施的折旧年限相同,不预提残值。③公路及附属设施的相关支出,例如修正路面、标线、标志、护网、护栏等,都算在“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中。

3.5无形资产的管理

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是专有技术和商标权等,而公路收费单位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对公路收费经营权的管理。所以,在公路收费单位中,掌握的有偿性的收费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公路收费单位不管是企业投资,还是国家投资,都算是无形资产,在入账的时候按照无形资产入账,而不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管理的时候,还要解决公路收费权的摊销工作。《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规定,从开始使用无形资产开始,要平摊管理费用,由于公路无形资产的特点,公路收费单位要对无形资产进行一定的摊销工作。

3.6完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收费单位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①交通部和财政部在1997年规定的评价财务主要指标是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资本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②交通部在2002年规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发展能力状况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都符合公路收费单位的特殊要求,因此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

3.7会计科目要符合管理需要

公路收费单位只要要采取二级管理机制,是单位负责制定管理机制和定额收费标准。单位的下属收费站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收费,定期上缴给单位。如果收费单位有两条或者超过两条的收费公路,就可以在各段公里设立管理单位,可以进行三级核算。

4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

4.1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加强公路收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相关的单位要商讨出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将收费过程中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进行详细认真的处理,包括每一笔现金、每一张凭证。在会计科目使用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规定,确保填制的会计科目都是真实可靠的,让整个财务系统都有章可循,还要健全财产清查和业绩考察制度。

4.2加强收费人员素质培养

公路收费单位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大量的现金工作,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所以要培养一支有素质、有道德、有技能、有专业的专业财务会计队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加强对现有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掌握飞速发展的专业技能。相关单位的人员也要适当进行讨论会,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讨论,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掌握。若是相关的法律有调整的时候,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财务和会计掌握先进知识。

4.3建立计量支付合同台账

在公路修建阶段,就要及时建立计量支付合同台账,对工程图纸的数量进行审核,上报业主获得批准。按照批准的清单数量建立台账明细表,及时报送建设办计量室审核。划分工程的承包商、驻地办、监理工程师要达成一致,能够简便操作过程。同时,要提高公路的计量和审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修建公路的时候,支付和计量的工程量要控制在清单工程数量复核表单位中。有缺陷的工程不能通过审查,必须经过修改达到标准之后,才能够给予计量支付。

4.4提高财务管理主动性

公路收费单位要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主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由会计一个人当家变成职工主动当家。这种方法能够提升职工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并且掌握单位的预算和经济效益,能够增强员工分析单位财务状况能力,发现会计和财务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②把原来的事后核算改为全过程核算,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预算、控制、分析、决策的能力,能够控制收费的每个环节,提高单位的发展。③将会计核算工作转变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管理措施,增强经济效益。会计核算工作既要做好横向开支工作,明确账目,又要做好纵向对比,比较开支所占用的比例,实行横向和纵向结合的方法,提高资金利用率。

4.5强化领导水平

为了提高财务会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细致性,要强化领导管理,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实行费用报销制、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责任制,不断进行财务经济核算,将财政收支进行对比,生成财务报表,为单位决策者提供正确的数据依据。领导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才能够全面了解收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经常出现的现象能够有效地控制,对于提高公路收费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4.6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公路收费单位若是有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够维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对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公路收费单位依照制衡性、有效性、合法性、成本效益原则设计符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会计系统控制、授权批准、职责分工、财产保全控制、预算控制、信息技术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形成相互控制、互相监督的内部控制系统。

4.7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公路收费单位建立审计监督制度,能够对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发生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对于主要人物变动出现的财务问题,要及时了结,避免出现坏账乱账。

5总结

第7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设置或是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部门的重要机构之一,在现代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相关部门方针政策法规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资金运转进行核算,监督与控制,有效的完成事业计划及任务。如今,我国的不少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运行的预算编制还不够科学。首先基层事业单位受到公众人员素质和人员编制等原因的影响以及制约,并没有对预算编制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变现出来就是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程序过于简单化,疏于审批,程序还不是很规范。所以,不少事业单位没有从事业发展计划和自身的财力能力出发,认真计算编制,也没有根据轻重缓急计算科目支出要求,从而引发了预算编制不是非常合理准确。其次就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出现虚报冒报的脱离实际的问题。事业单位脱离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也不根据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情况,脱离实际地提出各项收支预算建议,而是往往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财政补助标准和事业单位的其它收入以及指出为依据制定编制预算。因此在经费安排上面失去了可靠依据,预算编制的数据自然不能符合单位长远发展,预算和执行出现脱节也就在所难免了。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的意识还不强,造成了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偏低。不少事业单位里的财务管理人员学历不高,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偏低,并且没有参加有关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也就是没有相应的会计上岗资格证,有关的财务知识更新速度慢,跟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轻视财务管理,造成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并不能重复发挥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影响了辅助决策的控制功能。

3、没有合理进行预算指标分解,支出控制程序不严格,成本控制意识偏低。经过“两上两下”程序申请之后,预算并没有在事业单位具体实施,并没有及时把各项收支指标分解到下属各个部门和科室,也就导致各部门和科室未能清楚预算总体情况。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计划严格执行,出现了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提高开支标准等问题,任意修改资金支出规模和用途,造成了决算超出预算的现象。事业单位重视任务远超过成本控制,单位的成本控制偏低,往往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浪费,也就失去了合理准确制定节约标准的原则,所以办公费用的支出管理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改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逐步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抓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开拓创新,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思想高度提高有关预算管理的认识,实行部门预算。编制预算,需要合理分配各项财政支出。“人员支出按标准,公用支出按定额,专项支出按实际”仍然要作为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原则来实施,借助行政手段深入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并且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

2、加强管理财务预算,有效控制成本。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实质性阶段,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都要在严格监督的条件下执行。严格地财务管理监督,必须实施单位内每个部门的财务人员认真管理负责,相互监督,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严格执行财务人员的授权范围及权限。做到重大财务预算集体审核审批,定期开展财务收支管理的考核,打破“基数”观念,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统筹兼顾,保证收支平衡,保证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及科学性。逐步完善各项成本管理的机制。伴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离不开成本的有效控制。逐步使成本管理达到规范、标准、合理和科学的效果,提升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提供依据。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适应新形势变化的新要求,树立全心的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各项素质,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财务人员还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论事业单位领导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都要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断更新经营效应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分析、预测,做好各项准备来应对各种变化引起的问题。重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决策依据的作用,通过竞争增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应变能力,增强事业单位抗风险能力,实现在发展中壮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芳.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商业.2008(05)

[2]解丹,欧阳红.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务与金融.2008(06)

[3]赵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成功(教育).2009(02)

[4]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9(21)

第8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一、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二是自身经营的现金流入,资金是否到位、现金流是否顺畅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能够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二是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注入项目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

2.能够杜绝浪费现象,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单位对内部资产疏于管理,这就为国有资产的流失、损毁留下了隐患,直接导致这部分资产浪费、闲置,或者被他人非法占有,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诱发不良风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更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就是监督与核算,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明确经济行为发展的数量,以及产生的效益,而监督则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资源的浪费与非法侵占。

3.能够使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是明晰的,它是归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产权并不是十分明晰,这直接导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界线的模糊。所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的预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这就能使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且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展开。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对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但会计制度的改进只是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小部分的增加,还有没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不仅仅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展开。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单位的会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二是健全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当然,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参与,所以说,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把握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特点,同时兼顾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事业的发展方向,还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引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对预算收支科目进行改进,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前经济环境下预算编制的特点,对不适应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科目进行改进,以实现预算科目与实际业务的发生相符合。

3.建立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能够防止徇私行为的发生。各级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对岗位责任进行设置,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原则,对会计岗位的用人制度进行规范,岗位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首先,按照国家有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其次,对凭证流转程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进。对于相关的审批权限要进行细化,并且建立责任负责制。对于大数额的开支,必须要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再决定项目是否实施。

4.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管理凭据,它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管理、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因此,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组织后继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执业判断力。 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关于法律、会计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并组织绩效考核,将考核的成绩与财务人员的工资挂钩,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发生转变,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出现了种种弊端,我们可以从完善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在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完整性,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范文

摘 要 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没有与缺乏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单位也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事业单位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原则

1.责任制原则

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2.例外管理原则

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

3.有效性原则

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4.经济效益原则

是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预算制定不科学不合理,执行力差

1.财务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财务预算只服务于当期或短期的经营目标,重视眼前利益,使单位长期利益受损,与单位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使得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造成预算调整跨度太大,执行困难。

2.财务预算缺乏管理弹性。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事业单位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

3.忽视资金成本管理。事业单位主要以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为基础编制单位财务预算,非常重视成本费用预算和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安排,而忽视资金占用成本。

4.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忽视外部环境研究部分。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不对客观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凭经验预测,忽视对外部环境的详尽调研与预测,使很多单位财务预算指标难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更难以在事业单位中实施。

(二)环境和技术因素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1.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滞后。目前,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和控制成本。虽然将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结合起来,能使成本指标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对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增强规模效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确定产品价格、控制未来成本方面,仍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变动成本法,虽然在理论上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在实践中由于管理者的认识、员工的素质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广泛运用。

2.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与考核。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除了编制科学合理外,还必须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尽管大多数单位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只是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文件,或只是编制了一些财务预算报表,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对财务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不及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既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

(二)正确运用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预算编制应采取的程序和方法。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在各个单位尽管大同小异,但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在程序上按照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它需要单位上下各部门的双向沟通与协调,并在调整中达成一致目标。财务预算具体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应按照各预算单位所承担的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在财务预算编制顺序上,应当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同时应积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动态管理。

(三)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分析与考核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预算一经确定,在单位内部具有“法律效力”。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各部门不仅明确了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单位的工作目标,以及本部门各项活动对整体目标的影响。只有严格、认真地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其次,要及时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每个预算期末,通过财务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的对比,编制出详尽的预、决算分析报告,找出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偏差,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属于预算偏差,则及时调整预算指标;属于执行偏差的,要正确分析症结所在,总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再次,严格考核,树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