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冷链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电商 冷链物流 鲜品 风险控制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已成为物流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但在物流实践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冷链物流运作短板,这种短板不仅从量的水平上得到反映,也从质的程度上得到反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当前冷链物流运作中的各类风险,是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关键。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所致。这就表明,管控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在交叉学科视角下来给予综合考虑。由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基础。
一、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现状
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冷链物流服务数量存在短板
大量返乡农民都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创业项目,并形成了生产、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生产合作组织。但在创业过程中却逐步发现,如何将本土鲜品保质保量的送达到城市居民的餐桌则是个问题。导致@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提供专门的冷链物流服务,即使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因其服务价格不菲,而使得农村电商鲜品毫无市场竞争实力。从这一点来看,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便存在短板。
(二)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
农村鲜品可以为鲜活农产品,或者经过粗加工的新鲜农产品,其中以肉类产品为主。这就意味着,为之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的冷链物流,需要在流通领域保证鲜品的品质不被破坏,但鲜品品质仍会按照自身的自然规律而逐渐衰败,并与冷链物流的周期成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因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而直接导致鲜品货损率过高,最终将增大鲜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从而,这就制约了农村电商销售的市场渗透度。
(三)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
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电商与鲜品生产实则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以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而存在着。另外,以肉类为主的鲜品在生产中需要“自然力”的作用,所以鲜品生产具有相对刚性的周期。然而,当前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并未能与鲜品生产的周期性建立起协同性,从而就导致了它们二者按照自身的节奏来进行生产运作,最终放大了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短板。
二、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类型分析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短板中,可以将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归纳为以下三类风险:
(一)资产专用性风险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具有显著的资产专用性特质,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其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沉没成本。从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利益出发,其应该将“沉没成本”按照货币评价加成进服务价格之中。但随着服务价格的提升,又抑制了农村电商企业使用冷链物流服务的意愿,进而就进一步增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沉没成本。可见,这种恶性循环便是导致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愿提供冷链物流的原因。
(二)货损赔偿性风险
作为契约物流形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将就货损率的控制进行协商,但对于鲜品货损率的控制在流通过程中并无法准确实施。这就意味着,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将面临货损赔偿风险。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完美现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不可能就鲜品运输、仓储签订完全合约,而只能在非完全合约的基础上引入事后协调机制。但在当前物流责任规避仍存在技术性困难的情形下,货损赔偿风险便无法避免。
(三)节点协同性风险
对于部分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而言,冷链物流服务只是企业诸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类,但如何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运作仍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便使得节点协同性风险的产生。这里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服务协同短板将浪费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第二,服务协同短板将增大企业的沉没成本。
三、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购置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时需要面临大额的会计成本,而在运作过程中又需要面对隐性的沉没成本。因此,只有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才能确保物流企业能在成本-收益比较中,愿意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此,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就改变了以往“农村电商――物流企业”的点对点模式,而以新的“农村电商集合――物流企业”的面对点模式来替代。这样,就能显著降低冷链物流服务的资产专用性风险。
(二)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
从合作博弈理论中可知,长期合约能够增强当事人的合作意愿。而且,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长期合约能够为当事双方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所以能够深化二者之间的合作。因此,这里可在县域或者乡镇政府的牵头下,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域内农村电商之间签订上期合约(如,5年合约),物流企业在合约规定期限内“垄断”域内的冷链物流服务,从而就能显著降低物流企业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风险。
(三)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
货损是物流服务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鲜品货损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其更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冷链物流企业的货损风险,也在于保障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利益,这里可以借助风险转嫁机制来给予风险管控。具体而言,风险转嫁给提供风险赔偿的保险机构,这样就能激励物流企业提供冷链服务。当然,保险机构也需要根据农村电商鲜品特征,和冷链物流运作特点创新保险产品类型。为此,国家保监会应牵头来进行保险制度创新。
(四)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
解决节点之间的协同问题,还需要从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上入手。对此,笔者建议:县域政府应以提供补贴和租赁的方式,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展冷链物流服务。其中,提供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配置情况,向这些农户出租冷链物流O备。这样不仅解决了提升农村自营物流能力的问题,也通过提供租赁服务而盘活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冷链资源。
四、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界和业界还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供应商群体合理建构物流设施设备
3PL本身具有契约物流的特征,因此在防止因资产专用性强所产生的沉淀成本时,应充分对供应商群体的商品品项、运输周期性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建构自身的物流设施设备。这本身体现为供应链系统的发端节点,而以下的节点都应与之形成业务匹配性。在冷藏仓库的建立中,应借助供应商以及单一物流商的合作,在布局环节应充分考虑乡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与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引起重视,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对其功能进行开发与优化。在开发和优化方面着重从:现有信息资源的维护;信息标准的统一;信息传输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信息平台的升级。
(三)根据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协调各方利益
正式制度是指:物流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是指:业内“习惯做法”。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业内“习惯法”的功能,来促进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如,可以在核心3PL企业的协调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当然,也可以把费用包干后,根据各分包方的业务绩效具体分配。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将研究视角进行拓展,包括冷饮类、城市配送类冷链物流运作都面临着上述所提出的风险,只是各自所面临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就控制风险的手段而言,仍需要围绕着本文所提出的四个思路来给予构建。
五、小结
本文认为,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冷链物流运作风险主要包括:资产专用性风险、货损赔偿性风险;节点协同性风险。具体的风险控制思路包括: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昕.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及决策路径――基于电商物流和社区服务的供需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3).
[2]朱新球. 基于GO-FLOW的O2O生鲜海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风险评价――以上海厨易时代为例[J]. 物流技术, 2016, (6).
“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是郑州紫云云计算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质量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出的冷链物流云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了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行业难题,让全程冷链从理论变为现实。
通过“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企业可以实现从冷链货物出厂、仓储、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数据追溯,解决了冷链物流监控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紫云冷链还通过生成有电子签名签章的PDF货运单,实现了冷链物流货物的一次性无纸化交付,既简化了交付流程,节省了时间成本,又降低了交付经济成本。而且还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出现纠纷,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此外针对消费者体验差的问题,“紫云冷链云服务”通过食安宝App,为消费者提供全程物流信息、温湿度信息、保质期提醒,以及定制菜单推送等增值服务,让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提高消费者消费体验。
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终端设备,紫云冷链将运输物品、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运输路线的各项详细指标数据都实时汇聚到紫云冷链数据库,为解决冷链物流监测难、冷链物流交付繁琐等问题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获得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是行业对紫云冷链云服务的巨大肯定。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三全食品、思念食品、雏鹰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使用“紫云冷链云服务”。
紫云冷链荣获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也给频频曝出倒闭裁员等不利消息的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福音。
尽管生鲜电商的市场前景被广为看好,但亏损却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常态。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近4000家生鲜电商平台当中,仅有1%能够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
“生鲜产品易腐烂、难保存的特性,决定了生鲜电商对冷链物流的依赖性。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非常少,生鲜电商平台不得自建冷链物流,高昂的冷链物流成本就成为压制生鲜电商利润中最沉重的砝码。”有业内人士表示。
而“紫云冷链物流云服务”的出现,更多地解决了冷链物流中的监管、调度、交付等问题,让生鲜电商平台放心大胆地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缓解了因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
未来三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机会更大,但是伴随着机遇的,是机会中的复杂性上升,占领市场的难度加大。行业的变革便意味着新一轮的洗牌,领先的冷链企业应继续夯实资源实力、捕捉新生机遇。
2014年12月12日,第七届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开幕,会上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冷链物流50强企业名单,并且通过50强的评选活动总结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此来指导冷链物流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
冷链50强状态分析
1.50强企业平均增速比行业相比更快
50强企业的平均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冷链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过去三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而50强企业增长速度达28.2%,排名第一的企业增长了51.3%,增速迅猛。
2.50强企业的结构更为多元化
随着冷链行业的发展,组成结构继续变化,其他行业也陆续加入到冷链物流的队伍中来。目前主做冷链物流的企业占总数的37%,食品企业的配套企业占29.5%,冷库占22%,农业为主的企业占4.2%,物流企业占4.5%。
3.50强平均毛利水平上升
毛利水平提高最明显的是冷库型的企业,其次是农业企业延伸的企业,第三是冷链物流企业,最后是食品企业配套的冷链业务。食品企业的配套冷链业务从单纯的服务自己,转变为服务市场上的客户,迫使企业转型,逐步实现适应市场规律,能否成功还需要走一条荆棘之路,需要企业自身更多的努力。
4.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不均衡
领先的企业多数集中在发达城市或沿海地区,50强中华东、华南两个区域占60%。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资源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形式会改变。另外,目前的冷库仍以低温库为主,占到70%。第三个不均衡发展在于配送类车辆的增速加快,间接佐证了冷链企业正在向终端延伸的趋势。
未来冷链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冷链行业在2014-2018年间有五大趋势值得企业关注。
1.增长态势持续
未来3年,冷链物流行业将面临一个大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25%以上。这种增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农村市场的增速;二是与国际的合作使得更多的日用品、农产品进入中国,增大了合作机会。从过去三年来看,冷链物流的增加速度飞跃,肉类提高了32%,乳业提高了40%,水果提高了16%。这些进口的国家80%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电商渗透加快
生鲜电商推动冷链服务的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很多大公司的目光都已经开始转向电商。以保洁为例,保洁预计以后销售额的20%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已经开始设立天猫商城来适应市场变化。
电商发展中,冷链物流给生鲜食品带来了更大的商机。目前生鲜食品的渗透率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增速会加快。一个是跨境电商的对接,使生鲜食品的机会增加;另外一个是网络直销商品的增多,比如大米、螃蟹等。
3.未来冷链生态圈体系的显现
随着新的贸易链条出现,未来的发展不再主要是自身发展,而更主要的是努力适应这个生态的社会,“一站式”、“完整配套”将成为新的发展
关键词 。
4.兼并收购活跃
冷链领域的并购合资持续活跃,主题日趋多元化。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并购,进一步推进行业的发展。
5.技术革新升级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54-01
医药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宏观上,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国经济形势普遍走好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观上,是由于我国医药经济持续走强、药品连锁经营以及零售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形成的。
一、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
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幅趋缓。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2014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药品流通行业利润增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1.5%,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6%,扣除不可比因素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4%,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6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与上2014年同期持平。
从2014年全年来看,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二)市场动态
多家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康美药业、九州通、上海医药、国药股份等在医药电商方面均有加码动作,包括建设网站、收编线下资源等。比如,如国药股份2013年推出的国药商城在中国医药集团的整体支持下,目前可调动42万家药店及10万家诊所资源。当然,直接搅动医药电商格局的动作是阿里巴巴2014年1月份对中信21世纪的大手笔投资行为。该笔交易耗资10.37亿元,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及盟友云锋基金将持有中信21世纪54.3%的股权。而且中信21世纪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牌照,可对天猫医药馆现有业务形成有益补充,因为天猫医药馆及京东医药城均不具备该牌照。
(三)配送结构
2014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商品配送总额9460亿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82.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17.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比较2013年降低2.3个百分点;物流费用103亿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费用占84.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16.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比较2013年降低2.1个百分点。
(四)产品结构
2014年,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8%;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4.0%、医疗器械类占3.6%、化学试剂类占1.3%、玻璃仪器类占0.2%、其他类占2.5%。
二、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存在冷链体系不健全、硬件设施落后、人才缺失、市场化程度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等缺点和不足。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缓慢,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药冷链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医药冷链行业在标准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标准落实不到位。
(二)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采用小批量、多批次,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医药冷链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输难、配送难。特别是小城市,具备医药冷链物流条件的企业较少,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专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医药冷链物流业发展。
(三)医药冷链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到医药制造商,医药供应商,医药分销商,医药零售商等,这些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对药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受技术限制,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不能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医药经营企业只有提高信息化程度才能保证医药产品全程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四)医药全程冷链落实不到位。在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部分企业不能很好地落实医药冷链物流相关的行业标准。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为了节省开支,只要在监管不到的环节,在运输过程中不遵循运输规范,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运输,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医药冷链专业人才匮乏,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很大。由于医药冷藏品具有高时效、高价值、容易变质的特性,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医药冷链物流专业水平,要既懂冷链物流又懂医药。
(六)医药冷链物流运行成本高。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政府没有资金支持,企业负担重。一个冷库每年电费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元;一辆药品冷藏车20-30万元;冷库、冷藏车验证费、校准费、便携试温度记录议检测费、监控报警设备费用等收费较高,一个冷库每年5000-6000元,每辆冷藏车每年2000-4000元,每个保温箱每年1000-2000元,每个温控探头每年150-300元,每个便携式温度记录仪400元。
三、对医药物流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创造良好的医药物流发展环境,推进药品冷链行业标准化建设。
(二)发展医药物流电子商务。在打造医药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具有“多批次,小批量,高时效”的特点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可以针对药品的特性,设计具有多温控制系统的冷藏车。
(四)依托第三方物流实施业务外包。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很少有物流外包,一方面不利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大打折扣。
(五)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事医药冷链物流的人员中真正接受过医药冷链物流教育的人员不多,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很大反差,要加快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六)加大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行业,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政策上的扶持,要出台有利于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同时对企业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建立冷藏药品物流信息平台、电子物流管理、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车辆购置、冷链设施的验证费、校准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
我国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几年中,形成了许多典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如自建物流模式(典型如京东商城)、第三方物流模式(典型如淘宝卖家使用的“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和混合物流模式(典型如美国亚马逊商城,自建了大规模物流中心以掌控上游环节,同时外包配送环节)。2013年5月成立的菜鸟网络,使得第四方物流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第四方物流公司原则上自己不做实际的操作运营,而是做第三方管理,整合资源和管理资源但对管理结果和服务结果负责。菜鸟网络做的就是这样智能物流网络系统,为众多网商、服务商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冷链是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生鲜电商)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仅需要建库房,同时还必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以及末端宅配冷藏配送工具,否则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户那里都会成问题商品。目前在我国具备食品运输资质和冷链运输的物流企业中,大部分都没有能力去做“最后1公里”的配送,反之也是如此。菜鸟网络通过整合全国冷链物流的模式,集合了冷链公路货运、冷链中转中心、城市冷链配送公司、 落地配公司等多种物流资源,创新发展了“二段式配送”物流模式。该模式解决了生鲜电商跨区销售难,生鲜电商商品保鲜难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成功支撑了天猫平台上美国车厘子、阿拉斯加海鲜的全球跨境电商C2B的冷链服务,帮助了商家和平台拓展,并为双十一双十二保驾护航,为12月菜鸟全面推动冷链物流平台奠定了基础。
农产品物流标准的创新
农产品标准化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普及,如日本在1997年就制定了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欧美国家关于农产品的各种标准更是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且现存的农产品标准多为生产标准,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存在缺失。快速发展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完善提供了机会,新型流通模式下众多的网商和服务商用草根的智慧探索并更新着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尤其是物流的标准。为了确保消费者对网销农产品的认可,2013年夏季,淘宝网特色中国遂昌馆在红提预售活动中大胆尝试了“自订标准”的做法。团购活动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对果穗重量、单粒果重、颗粒大小、着色、甜度、农药检测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并承诺给消费者。物流配送环节更是仔细琢磨和耐心尝试,创新出一些新的标准,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如何保证红提果粒不脱落、不被挤压,就测试了“抽真空、套模具”等多种方法,进而形成物流方案。又如,为了保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红提的成熟度,遂昌馆同供货合作社的对接更加精准化,确保团购发货日期和成熟日期完全匹配,所有物流标准必须100%符合要求。最终,遂昌北界红提三次团购的总体中差评率低于千分之一,创造了2013年新鲜水果团购的一个小奇迹。
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创新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农产品流通中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物流的载体,在电子商务的催生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使得社会闲置的交通运力融入农产品物流体系成为可能。如云南的城际班车,在由省城昆明发往地州的班车中,其中有一半回程都是闲置的,通过信息化的物流网络,将这部分运力充分利用成为了可能。再如,随着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兴起,宅配的效率就变得相当关键。如今在北京等城市一些小区中,开始出现生鲜冷藏箱等配套设施,农产品在入箱后,会有二维码发送给消费者,之后凭码开箱。在武汉,电子菜箱已经成为家事易公司生鲜宅配的标准模式。
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创新还体现在冷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改善。2013年,包括青岛、廊坊、昆明、郑州、大同、广安、泰安、西安等多个城市均出现了亿元级别的冷链基建投资。据中国冷链委统计调查,2013年中国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24.2%。
物流经验的快速复制带来农产品网销品类的突破
不同于传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一大特点就是经验的快速分享和复制,在包装、物流、配送、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和复制,进而带动整个品类电商运营水平的提升,实现品类突破。以美国车厘子为例,在2013年年中天猫成功在线预售车厘子之前,整个车厘子品类的在线销售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但大型预售活动则实现了该品类电商运营能力、消费者认知度的巨大提升,从而使得车厘子迅速成为线上热销产品。2013年6月,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与天猫总裁逍遥子在美国驻华使馆内进行车厘子交接仪式,拉开了美国农产品进驻天猫的序幕。6月27日至7月8日,13天内共有84531人在线预订,订单总金额1500万元,共预订车厘子168吨,相当于国内一座中型超市9年的销量。预订完成后,车厘子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从国外新鲜直达国内消费者手中。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渡,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类农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与此同时,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加快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快速便利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农产品食品,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河北省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据调查,截止到2009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冷库达到972座,容量56万t,专业化冷藏车辆900多辆,温控加工以及分拣设备2800多套,各级物流运作主体(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集冷冻、冷藏、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正在规划筹建的物流中心是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或关键节点,也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信息及管理的基地,能够代表现如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有许多先进、专业的保鲜制冷措施,如低温库、平温库、高温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二)形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初步运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已逐步形成了“生产者或商—社区专卖店—消费者”;“生产者或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等“三位或四位一体”的快速运作模式。
(三)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产销地,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得以巩固,从而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供应提供保障。据调查资料显示,到2009年,河北省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07个,畜产品产地1377个,水产品基地139个,共有23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47个无公害蔬菜品牌。近年来,我省大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实施水平,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上了越来越多的放心食品。
(四)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链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目前,我省涌现出几个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他们的冷链系统与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密切相关,环环相扣,这些公司发展前景喜人,成长速度十分迅速。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势必拥有美好的明天。
三、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技术差和冷藏运输效率低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我省农产品冷链系统存在着运输工具落后、运力不足,冷藏技术差的严重问题。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2种形式,而且冷链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非常少,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是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
此外,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为了减少冷链物流的成本,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者,使用传统的方法储存农产品,比如用空调降温,用氧气罐和泡沫保险盒来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度;即使有冷库,其功能也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今后应加大冷藏车、冷藏箱的投入力度,尽快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
(二)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
由于农产品物流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规划,容易出现冷链断点,导致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甚至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等问题;涉及到经销商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等问题,致使一些原本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存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等问题。
(三)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落后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一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需求不足。农产品低温物流大部分以经销商自营物流为主,冷链物流很少外包,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供给不足且功能欠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四)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我省虽然制定了相关农业标准,但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没有准入标准,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而且,由于没有相关文件体系规定,政府在对食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也就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故我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的业务操作及管理亟需强制与规范化。
(五)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省乃至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有的大型经营主体甚至没有一个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
(六)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我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冷链管理不到位,物流环节多,效率低下;加上部分冷链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服务水平差,严重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这都使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四、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省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合行业特征和我省省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点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
1.加强冷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农超对接中的核心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3];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2.加快建设农产品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农超对接中冷链物流模式如何从个别超市的分散行为向全省范围推广,将有赖于全省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快建设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以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宗旨,鼓励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整合全省范围内的合作社、经纪人、规模种植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建立河北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二)培育新型物流通道,重点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
针对冷链环节过多的现状,可考虑开展物流配送,开辟新型物流通道,如农户—配送中心—超市。其中农产品超市化经营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必经之路。要以大型超市、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经营上主要采取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升对超市等零售终端客户的服务水平;努力开展农产品产地的直接配送,促进合作组织对超市、加工企业或餐饮等团体购买者进行直接配送。
根据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生鲜农产品对低温、保湿、保鲜的仓储设施要求较高的特点,我省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已成为可能,由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不但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目前许多消费者都把超市当做选购鲜活农产品的首选地,超市直接面对消费者,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组织效率。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推动物流外包
1.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第三方冷链物流领域
为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外包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业务,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管理或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2.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鼓励鼓励现有单一从事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业务功能的中小物流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四)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冷链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他们要拥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冷冻冷藏食品特性,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全省的物流人才培养正处于初级阶段,对冷链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加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水平低的现状,我省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空间等。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完善法规和监督
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3]。
2.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完善物流企业同等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3.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物流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鼓励超市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车辆便利通行
关注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降低过路过桥费,放宽对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充分考虑冷链运输车辆因增加保温车厢和制冷机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h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2],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5.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提高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发展物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0)1304号.
[2]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
[3]杨蕾.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2(9).
[4]杨蕾.河北省“农超对接”实施路径探讨之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2012(8).
关键词:餐饮业、冷链供应链、仓配一体、可追溯、标准
一、行业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万亿元,随着“互联网+”深度渗透,这个市场规模还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据预测,2016年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如此,我们的餐饮冷链供应链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温控安全。
食材从产地经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末端的后厨,最终到消费者的餐桌,需经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是否有匹配的温度保证,对餐饮企业来讲,目前通常是不确定且无法判断的,因此无法保证所有食材都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为此,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安全考虑,一些有责任心的餐饮企业会投入巨资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包括购买硬件设备、建设多温区的温控仓储设施,以及购买冷藏车辆等。此外,还拥有专业的运营队伍,包括引进采购、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上做法对个体餐饮企业来讲,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分散精力,影响餐饮企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催生出了一个新生业态,即餐饮冷链物流供应链,并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如美莱、蜀海、优配良品、雪王子、郑明等。
二、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餐饮业冷链供应链企业,基本都采用了3.0版本的冷链供应链,即不管是从源头生产、存储、中途周转、运输,还是在末端供给,各个环节的温度都得到了很好的管控。仉是,在餐饮业飞速发展的整体形势下,餐饮冷链供应链仍面临着三大挑战:
1.解决冷链仓配一体化
以往的餐饮企业,大多是先在某一个繁华地带布置好店面,然后去批发市场比价、刷价、采运,把一些毛菜变成净菜半成品,由于没有标准量化,餐饮企业成本非常大,也不能准确判断究竟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现在餐饮冷链供应链企业依托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冷链物流能力,可以解决餐饮企业后端所有问题,餐饮企业只需选址拓店、专心运营,就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但是,餐饮行业比较分散,需要多个供应商向餐饮企业多个分仓供货,这样就形成了多点对多点的运作模式,造成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冷链供应链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对仓配资源进行整合。
2.餐饮业对食材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全产业链可追溯。
全产业链可追溯要求对整个产业链的温控监督透明可视,从原端采购到中端运输、加工,再到末端使用,需实行全程监控。这个过程需要投入科技成本,比如冰链技术,它将改变现有的制冷设备需要大量消耗燃油的现状,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货品保存所需的温度;再如驻龄技术,可实现水果、蔬菜的水分瞬间锁定,保证其营养价值,这样在消费者食用时,不管是营养还是口感,都少有变化。
3.餐饮行业标准复杂。
餐饮业多品类、多类型,标准化的实现需依托于中央厨房加工中心。中央厨房建设将成为餐饮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此外,餐饮行业消费群体分布不均,比如在北京,餐饮消费最集中的是在五环之内,其次是各个近郊区县,这样就形成城区配送比较密集、近郊配送比较疏散的情况,对单体的运输来讲,会影响其装载率和交货时间,导致成本较高。
三、案例分享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餐饮冷链供应链应如何发展,是业内关注的焦点。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家专营食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下称w公司),其做法或可供业界同行参考。
w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3300万元,总部设在武汉,是一家专注于餐饮食材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公司,在全国设置了七大采购物流中心(武汉、北京、广州、上海、郑州、济南、沈阳),网点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经营的冻品食材产品覆盖水产、肉禽、调料、果蔬等四大系列上百个种类共4000余款单品,主营业务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全程冷链配送、全方位营销推广三部分。其具体做法如下:
1.运营B2B供应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率先建立了餐饮行业B2B供应链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快速终端需求响应机制和灵活的服务产品组合,为上游农产品养殖及加工企业、下游的餐饮企业搭建网络交易平台。同时,w公司依托实体销售门店的展示、销售、配送、提货功能,建立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美食零售服务。
2.开展仓到门全程冷链物流配送服务
通过自建和整合,在全国范围统筹第三方冷库和近千台配送车辆,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全国干线冷链物流服务、主要支线冷链物流服务、部分城市市区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库存管理服务(VMI)等。
3.减少食材供应链层级,有效优化供应链
w公司通过建立全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将原有的“生产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消费者”的供应链模式,变革为“生产商、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大幅减少冻品食材供应链的业务层级,使餐饮企业与加工厂、加工厂与农户间实现直接对接,并帮助加工厂与餐饮企业建立长期的预订单、期货订单等合作发展模式,建立稳定的产业链。
4.开创冻品食材原料本地020服务模式
w公司依托其物流供应链以及线下开设的实体店,积极探索与打造线上与线下(O2O)相结合的速递网平台。平台的支撑体系包括产品信息展示平台、客服呼叫中心、仓储设施、物流配送、订单管理系统及售后服务等。客户在速递网上下单,即可到实体店自行提取。公司为配送服务搭建了全程冷冻冷藏食品安全监控及追溯平台,承诺商品在300公里内48小时送达、300公里外72小时送达,确保为用户提供快捷、优质、安全的美食服务。
5.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餐饮行业成本
w公司依托分布广泛的物流仓储设施和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实施供应链设计和整合,通过平台资讯服务、产品电子商务化服务(产品代拍摄、制作过程拍摄及制作、产品卖点的解读)、代办支付结算等,实现用户问办公协同、业务协同,缩短商品在库时间。经测算,通过w公司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的商品平均周转期缩短为原有的1/3,食材单品平均增加流通收益率8%-15%,用户的资本投入减少大约2/3,资本收益率将增加2-3倍,进而降低餐饮行业综合成本。
6.推进食材和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信息化必须要求产品标准化。针对食材标准化水平较低的现状,w公司通过对菜式对应食材的标准化梳理,解决餐饮食材标准化问题,方便餐饮企业采购的质量控制及争议的解决,通过构建标准化运作体系,减少损耗,避免浪费,提升效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网络电商的迅猛发展,全国涌起一股“全民创业”的浪潮,许多农民也加入网络电商销售行列,越来越多农产品掀起销售热潮,狭义的新农人,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其核心是“互联网+农业”,新农人的崛起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的发展显的十分迫切。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一)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目前,福建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显现出“四快二好”的良好局面,即“物流规模增长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运作基础设施进展快、物流企业发展快、物流项目建设进展好、区域物流合作势头好”。但就农产品物流而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滞后,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近来,我省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关注,在各种发展物流的战略规划中都提到了农产品物流,同时关注到了冷产品流通中的物流问题。福建省至今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的发展滞后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无法适应“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损失加大。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损耗成本制约“新农人”的创业需求。全省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微乎其微。硬件基础设施落后,支撑“新农人”工作的速递行业众多,仅顺丰物流有相对匹配的冷运,但冷运环节衔接不紧密,需低温运输的农产品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依然损耗较大而且成本较大,不利于冷产品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供应链中任一环节的操作不规范都会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例如超市的冷藏车卸货时间慢就会导致冷藏品温度不符合要求产品最终到消费者消费环节时,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2.农产品冷链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对冷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的监控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成本很难估计。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许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仅停留于最基础的功能如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大多数农产品物流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人才匮乏。福建省各所高校中福州大学拥有我国第一个并且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省内11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类本科专业;45所院校开设物流类专科专业7个,现有在校生16400余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每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的降低。根据福建省的物流教育可以看出物流市场的还不够发达,尤其缺乏冷链物流的高端人才。
4.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市场主体行为还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监控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制定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新制定国八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因此要联合各方的力量,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上游如养殖或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等,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如冷藏仓库、配送中心、分销商和供应商等,冷链物流的下游如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店、个体消费者,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很多,要保证整个流通过程产品的质量的流通效率,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支持“新农人”创业需求的冷运物流网点,适应大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时省份之间物流组织要联盟,让省内的需冷运的农产品安全可靠的送达省外。
2.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转工,福建省许多地区又属于侨乡,经济条件比较好,从而导致许多农地的荒芜,这为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政府也开始承包土地给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政府可考虑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生产,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展农民培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的大规模化有助于缩短农产品冷链的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
3.利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具体做法是可以在冷链物流中使用JIT配送模式,加大科技力度,推广使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按订单信息在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做到按单配送减少农产品初级产品的损耗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中的损失。同时,通过使用网络信息管理,实时跟踪农产品在冷链中的位置,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实时对接,可以保证货品的运输质量和效率。
4.进行人才的知识与管理培养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人才,从其他省份以及其他国家引进高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教育中进行产学结合教学理念,福建省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物流整体行业的人才培养,但培养的范围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议可增加冷链物流的专门人才培养。在福建省高校可以进行开展相关的冷链物流的培训,面向社会。
四、结论
发展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配合。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建设有福建本省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作者单位: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未来五年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编号:JYYB20150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 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 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 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 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5期:24-2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