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实践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医疗服务机构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行业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变行业发展能力及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助推器。信息化技术已经大大改变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时空效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意识,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医院作为人们生活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性机构,所要面对普遍的大众群体,因此,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业务质量,很多医院都进行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改进和调整业务结构,从而更好的为病人和群众服务。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从结构和功能上对整体的医院医疗体系进行改革和转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运行进行管理。因此,分析和研究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内容及实现功能,即能够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
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层次
在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对于医院信息化系统给出了基本定义,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而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这一系列的功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的内容和层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1 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
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是医院信息化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它所实现的功能非常明确,主要包括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像财务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等。在一般医院里,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都较为完善。这类信息化系统主要从医院的业务量出发,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缩减医院管理的环节,提高业务的工作效率。通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实际的医院业务高效开展提供信息化基础。例如,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病人的消费情况进行管理,而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医院内部药品的进出进行监测,对紧缺类药品进行及时补缺等。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为医院的医疗业务开展提供保障。
1.2 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
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医院工作系统的主体环节。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化系统支持支持医院医务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系统。这些信息化系统包括包括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系统)、医生工作站、实验室系统等。在当前阶段,一般医院都已经开始推进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对病人的各种病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治疗方案,减少了病理认定及治疗过程中的认为因素干扰,使得治疗更加客观。同时,通过工作站以及试验室系统等能够加快疾病治疗方法的研发,对突发性疾病等的治疗具有显著地效果。
1.3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阶段
医院信息化阶段的最高层次是局域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医院与医院间数据共享、医院与卫生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实现医疗机构间病人就诊数据的无缝隙流动。医院间的信息交流对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通过医院间的交流可以提出更好的治疗措施和方案。局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在一般的地方性医院都基本还没实现,它需要更高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在这一阶段能够凸显,通过信息化的建设缩短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时空距离,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现医院间的交流,对于病患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数据之间的共享,使得整体区域内的医院医疗水平共同提高,对于保障地方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2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实现
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院业务开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对于医院信息化系统而言,它所实现功能的意义更多的是让病患获得看病的便利,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实现的功能更加具体,细节更加明显。
2.1 解决“看病难”的症结
一、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内涵的认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不难发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和前瞻型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并突出体现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重组的意义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三年校内学习,一年企业学习。由于校内学习时间相应减少,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对理论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框架搭建。
以往的企业实习尽管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企业参与教育的层次、广度和深度的限制,使得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自由和脱节的状态,因此,在企业实习的游离感就是必然的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用人单位,而是卓越工程师的共同培养单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由此可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和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呈现为人才成长链条上的纵向态势,横向合作关系更为贴切。角色、形式的改变必定会带来内容的变化更新。
作为利益共同体的高校和企业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首先应予以考虑的是人才培养的连贯性,避免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课程的重复设置或脱节教学。由于理论课的教学主要依赖学校学习阶段,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不大,而实践教学要贯穿于学校、企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为了避免重复教育带来的各种浪费以及脱节教育带来的人才培养延时现象,以往可能出现重复教学或与企业实践脱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就面临着重新组织安排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连成线”。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搭建
1.实践教学内容重组的思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的组成必须满足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力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兼具职业适应性训练功能。
也就是说,在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考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要融入行业、企业的实际环境需求因子,使学生的校内实践学习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学习紧密融合起来,不断线、不脱节。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教学、校内实训练习、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几部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上述组成部分的内容选择要在满足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加反映最新科技成就的实践内容;增加工程技术性强的实训内容。从而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与企业需求接轨的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搭建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重组的总体思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搭建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图
四、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的解读
1.将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引入课堂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减少演示、验证型实验的要求,可以将上述两种实验引进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行业、专业所需要熟知、掌握的各种基本计量工具结构及使用、基本操作技术、基本原理的验证等实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这种“讲实验”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实验的讲解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同时又方便引入那些学校实验室没有而企业拥有先进前沿的实用工具或设备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进入企业后对设备、工具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课堂“讲实验”避免了学生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基础实验上,实现了减少演示、验证型实验的要求,同时倒出实验室的资源,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
为了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自觉走入实验室,夯实自己的实验基本技能,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布置一些实用性的实验报告,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如:某工具或实验设备使用的技巧;实验仪器的改进、拓展使用;验证原理的其他实验方式等,这些创造性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基础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走入开放的实验室,更融入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
2.将大学生竞赛纳入创新实践教学
通过1-3个学期的基础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第4-5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综合运用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各类综合创新型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提出大型综合设计项目,具备实现较为复杂的系统的综合能力。此阶段,教师可以搜索与课程相关的各级各类大学生赛事,并将这些赛事引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成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如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可以成为机械类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同时设计的控制部分又可以作为自动化类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节能减排能成为能源工程类专业课程设计内容;传感器大赛、机器人大赛能成为自动化类课程设计内容。大学生竞赛作品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合作,同时实现了课程设计实物呈现的要求,避免了纸上谈兵。对于作品核心部件的功能实现及测试则是综合创新的实验内容,至于实践联系的考核方式那就是赛事的结果了,这种将综合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科技竞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参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保持学生创新的持久兴趣。
在学生确定参赛项目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尽量选取那些与行业企业生产现场密切相关的课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企业环境的认识与思考,便于就业后与企业的迅速融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生培养目标: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
3.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介入实践教学
第6学期,实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学习的过渡引导上,由校企合作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授专业工程实践课,让学生熟悉专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了解企业运营条件过程。同时把那些来源于生产一线的改进、改革项目作为实践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组选择项目,可以利用校内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也可以通过与企业指导教师的预约,到企业实验室或生产一线车间进行研究、验证。例如,某棉纺企业存在许多陈旧设备,已难以适应现代纺织业的发展,为了避免淘汰造成的浪费,对旧机器的改造就成了当务之急,企业指导教师把这个改造项目进行了分解,分解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组。从当时学生分组研究的结果看,其中研究捻接器的一组效果最为突出,他们通过改造捻接腔的直径达到拓宽了捻接的材料,提高了捻接质量的效果。同时参加了大学生科技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的介入,一方面满足学生对企业生产一线的了解和参与,保证了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学习的顺畅过渡,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场问题的意识,增加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4.将企业的工业设计导入实践教学
大学的7、8学期是学生进入企业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实践学习的重点除了强化专业素质和技能,应用理论创造性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创新设计、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外,还应让学生进入企业技术科研团队,接触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技术,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全球竞争意识,为参与企业的工业设计做积极准备。此阶段实践教学的内容分四个层次:
第一,专题学习。专题学习是通过在企业的现场教学、专题报告和某项专题活动的参与等方式,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和探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如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生产工艺装备的改造、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第二,岗位学习。岗位学习包括轮岗学习和定岗学习。轮岗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的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中的各主要岗位依次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了解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运行机制。定岗学习是在轮岗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个别岗位进行专门深入的学习,这些岗位可以是生产加工、装备维护、生产组织、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通过岗位学习,使学生具备处理现场事务的基本能力。
第三,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通过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生产、运行与维护的全过程,使学生接受全面而综合的训练。通过对企业工业项目的了解,选择适合一个的项目进行工业设计,最后将工程设计的研究结果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形式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第四,创业学习。创业学习是企业学习的升华,是指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对行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对实习企业的现状有了透彻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企业未来做出的建设性的规划。这种学习结果以创业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这种先于行动的规划有助于对学生开拓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效果的精华体现形式。
[关键词] CDIO;化工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97040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工程专业作为理工科专业之一,实施 CDIO 教育模式成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1]。化工实践教学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化工实训、化工仿真、化工认识实习、化工生产实习、本科生科研立项、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CDIO 模式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基于CDIO教育理念构建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 CDIO 工程教育模式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型及综合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2]。基于燕山大学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CDIO的工程理念对实践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设计,构建了课程教学演示、化工仿真操作、实训综合、化工设计、科研创新5个层次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兼顾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如图1所示。1.1基础型
基础型包括教学演示和仿真操作。教学演示是使用化工设备多媒体素材库及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 以真实直观的仿真界面和丰富的资料展示实际过程;仿真操作内容使用了“聚丙烯聚合工段仿真系统”和“苯胺生产3D虚拟仿真系统”等仿真系统[3],可以在计算机上真实地再现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是学生在掌握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步骤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弥补了传统实习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局域网互联的教师站,教师可以实时修改培训内容,汇总并分析学生成绩等。
1.2综合型
综合型内容由化工实训基地的多套化工实验装置组成,如图 1所示,这些实验装置的操作帮助学生树立工程实践概念,使其在完成化工产品的生产操作的同时在化工过程基本原理和化工实践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例如,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的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仿真DCS控制系统进行生产操作,由原料乙烯、氧气及冰醋酸经过换热器预热,在气固相管式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产品醋酸乙烯酯,粗产品经过水洗釜、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进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的纯醋酸乙烯酯在聚合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醋酸乙烯酯。该项目要求学生在掌握“三传一反”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会熟练操作并完成各项工艺参数的控制。该项目的实训操作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醋酸乙烯酯精馏塔及聚合釜等化工单元设备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科研创新型主要是在化工设计和科研方面。化工设计型按照CDIO的工程理念及教育模式要求,将本科生第6学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7学期的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整合到一起,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进一步训练。例如“丙烯腈合成工段设计”题目中,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化工过程基本原理后,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完成氨中和塔、空气饱和塔或反应器等某一化工单元的设计计算,而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完成某一化工单元的设计任务基础上完成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初步设计与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在毕业设计时候,则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完整的工艺设计,包括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工艺设备、原料消耗、能耗表、排出物表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等。
科研型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积极参加创新与设计竞赛等。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完成了“基于Aspen plus的聚醋酸乙烯酯生产工艺流程仿真及优化”和“平推流与全混流反应器系统仿真”等创新项目,并在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2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2.1改革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课堂教学引入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分析能力。 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围绕着设计项目展开。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分别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均相反应过程”和“气固催化反应工程”烧掳才帕肆酱翁致劭危由教师指定两章的讨论选题内容。例如,针对“气固催化反应工程”中的难点“固定床反应器计算”,要求学生在拟均相模型求解算法和Aspen Plus反应器计算中选题,学生在讨论课前需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讨论完后由小组派出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讨论主题发言同学的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讨论课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2)采用3D虚拟现实仿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CDIO的教育理念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D虚拟现实仿真技术[4]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与技能。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中[5],使用了“苯胺生产3D虚拟仿真软件”等仿真系统。如图2所示,学生在掌握了苯胺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基础上,在3D虚拟生产环境中贴近真实地体验实际操作的感受,在激发了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2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CDIO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了Aspen Plus工艺软件进行三级项目设计[5]。项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从Aspen Plus反应器模块中进行选题,学生要采用类似讨论课的方式分组完成反应器的选型及计算模块选择、物性方法及参数的设定、计算过程和结果输出、项目报告及答辩等工作,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
三级项目的实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反应器模块设计的熟练运用,掌握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反应器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乙烯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工艺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中,学生按设计任务对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油水分离器、醋酸乙烯酯产品精馏塔、水洗釜及聚合釜等化工生产单元进行分析,在完成设计计算后通过操作“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来验证计算结果。此类项目设计与实施是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3利用化工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CDIO的含义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6]。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化工实践过程上,就是化工过程的合成、设计、分析、评估和实现。利用图 1所示的综合型化工实训装置,选择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产品开发项目,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相互协作,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设计案例。例如,在“聚乙烯醇合成工段工艺”设计题目案例中,以“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利用Aspen Plus工艺软件设计了以聚醋酸乙烯酯为原料合成聚乙烯醇的工艺方案,初步完成了聚乙烯醇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计算、主要设备计算选型及工艺流程优化等工作。
2.4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中,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实践考核体系[5],依据全程监控的理念从7个方面进行考核,见表 1。其中,讨论课、仿真操作及项目设计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巩固反应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又熟悉了应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的实验操作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实现了“做中学”。期末的闭卷考试只占总成绩的50%,闭卷考试分值的弱化也避免了以往学生考试突击及作弊的现象。
2.5加强校企合作,突出教师工程素质培养
校企合作及企业的参与是真正实现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关键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化工专业实践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及社会应用的有机结合,而且对教师的工程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学校和秦皇岛华瀛磷酸有限公司及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平台建设,利用学校现有的科研平台及信息资源等主动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大企业参c高校人才培养的步伐,并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案例,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表1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成绩评价
序号内容比例%考核方式1出勤5签到2作业5作业内容及完成情况3讨论10分组答辩、报告及PPT4仿真操作10仿真在线测试5项目设计10分组答辩、报告及PPT6实验10分组操作表现及实验报告7期末考试50闭卷考试3结束语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效果明显,提高了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CDIO工程教育改革,继续构思与设计以构建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1):1220.
[2] 申延明,刘东斌,樊丽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3.
[3] 宋建争,李建军,张永强.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3(37):107109.
[4] 夏迎春,吴重光,张贝克.现代化工仿真训练工厂[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2):370375.
[5] 李建军,宋建争.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10):5961.
[6]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education
Li Jianjun,Zhang Yongqia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是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骨干课,其主要讲授现代煤化工技术概要、空气深冷液化生产技术、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二甲醚生产技术、甲醇羰基化生产醋酸技术、煤制油技术等新型煤化工生产工艺基础理论、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及生产操作。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学生能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特性,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教学,学生能独立完成煤气化、甲醇合成的生产工作过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本领,实现了学生就业与化工企业的零对接,本课程为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针对学生底子薄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一、教材改革
1.理清层次,项目选取。
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涉及的内容很庞大,而《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由于内容偏多,涉及到一些内容比如原理和设备介绍与《化工原理》课程中重复过多,以及相同内容在众多章节中重复出现,内容介绍松散不能突出重点的缺陷,这样学生会感到内容上很多很乱。为了帮学生理清思路。我们根据每一章的内容以及化工生产技术在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化工生产操作人员职业岗位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为原则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选取总体思路如图所示。
项目内容选取具体依据如下: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工生产操作人员岗位任职要求。
2)职业资格标准:化工总控工(中级工)。
3)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及难易程序。
4)工学结合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到企业的适应能力。
2.项目化教材编写。
教材与煤化工企业共同开发,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新的教学理念,所选取的主要内容,涵盖当前煤化工的新技术,新方法,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具有行业职业岗位特点,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拓展空间。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材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注意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注重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的有机结合。强化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行文应言简意赅,语言表达精确、科学。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1.按现代煤化工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设为课程导引、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二甲醚生产技术六个典型工作模块。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
2.以现代煤化工企业生产仿真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系列实训为主线,实施工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部分课程在课堂组织教学;部分课程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模拟实训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校企两种教学资源,校企师资队伍,边讲边做,边做边学,讲讲做做,学做合一。充分利用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校内外丰富的实训资源,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以“会做”为原则,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化工操作工技能的目的,并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岗位核心技能为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并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组织和安排都紧紧围绕该目标进行。
4.以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来确保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来实施。
4.以课程标准为技能考核环节的核心,根据课程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依据化工生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上应尽可能地与职业资格考核接轨,增加主观分析和操作技能训练性试题,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鉴定题库,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形式上,不以一卷定成绩,而是平时考核(包括讨论能力、学生参与度、完成任务情况、现场动手能力)、现场教学、阶段考核、专项实训与期末理论考核的综合考评。
4.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和进行教材建设。根据化工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企业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关键技能为核心提炼能力教学点,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工作过程导向、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煤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为煤化工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2】,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实习过程,使学生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毕业工作时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化工设计 教学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教学立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工科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项目编号:BYJYYB20091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6-01
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化工设计是以工业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为设计核心,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合理、可靠、先进及经济上的生产流程,以实现化工生产为目的的设计过程[1,2]。它是将工程设计概念应用到课堂中,将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中,对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的改变,各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已成为必然,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专业课程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3,4]。笔者通过近几年在高校开展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经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与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化工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型课程,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而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主要依托教材讲授化工设计理论知识,特别讲授纯文字性的理论知识时,例如化工厂的设计步骤,没有实例的参考,教学内容空洞。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设计的复杂性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结合实际生产技术及工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很大差别,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程设计训练只注重诸如计算、绘图等辅助技能,设计内容单一、陈旧,与工程实践脱节。
基于以上问题,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地方化工类企业所使用的成熟的生产装置及所属化工设计院的设计项目为基础,形成定位更为明晰的教学目标体系,即: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面向基层和设计、生产第一线,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化工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使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按照企业人才需求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把行业的先进技术、设计院的先进设计理念及工程项目设计实例引入到课程当中,吸收设计单位人员,使其参与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
2.教学过程的优化
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满堂灌输方式,教师讲授设计理论知识,往往是两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精疲力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学手段主要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
对于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从教学方法及手段两方面着手,采用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相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可归纳为:集体备课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设计总结讨论效果评价。特别是小组合作设计阶段,组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采用组内异质与组间同质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的差异,由表现不同的学生构成一组,以4-6人为一组。同时明确设计目标,层层分解目标,并落实到组,落实到个人。在分层次落实下去后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指导,从而提高目标的达成效率。
3.教学实践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方面,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提高:(1)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资深化工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了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逐步建立了一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长效合作的专兼职课程教学队伍;(2)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设计院,与企业管理层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切实掌握社会需求的工科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并完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标准,同时优化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实践内容。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以往的课程评价主要依据最终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设计应用能力,鉴于以上,在教学评价方面将过程学习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体系,此过程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平时设计作业及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即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纪律、业绩和质量创新能力等纳入到成绩的评定中,增大过程学习评价的比例,不仅充分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对合理、完善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结语
化工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对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要求都很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相应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上是我们化工设计课程相应的改革措施,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是我们全体设计教师不断努力地探索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谊, 朱瑞芬, 刘望才, 王家荣.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宁波工程学院报, 2009, 21 (2): 89-91.
[2]张琳叶, 魏光涛, 陈砺. 化工设计教学思考与建议[J]. 化工高等教育, 2011, (3): 46-48.
[3]李桂霞, 钟建珍, 王立虹.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5, (20): 8-10.
[4]刘微.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1, 5(3): 5-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75-01
近年来,中职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兴起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职业活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相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相结合,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教学活动改革,并且在众多课程和专业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的改革教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作为化学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几年来我们对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优化课程内容
化工单元操作是化学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工程性及实用性,是培养学生工程观点与化工核心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
根据化学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优化课程内容。我们对化学工艺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分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线,整合了化工设备、参数测量与控制仪表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以任务为导向,采用了“过程的认识”、“装备的感知”、“操作知识的准备”、“过程操作控制与设备维护”、“安全生产”及“技术应用与知识拓展”等全新的思路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选用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并增添新知识和新技术,不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把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删减掉后,更能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倡导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并将各类单元操作设备结构与安全操作等重点编入,更加突出了“实用、实际、实践”的中职特色。
2 转变教学模式
知识传授与能力在教学模式根据“实践、实用、实际”实现了互交训练进行,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把单元操作、仿真操作、认识实习、理论教学相结合,把技能训练、实践、理论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设置为1∶1并突出技能的培养。
2.1 逐步推行理实教学一体化
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或实习室进行,实践教学在理论指导下会有一次或两次改革,从直观教学原则出发要先通过实践获取感性认识,再以理性抽象概况知识,理论实践在教学中实现一体化突破了往常理论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工作任务引领,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替进行中不会有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而是两者相结合达到整体的教学水平。
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了中等职业教学中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完成职业任务为载体,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情境,使学生掌握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尽可能不要做,教师的教是引导和服务“学生行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工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化工仿真教学实训
化工行业具有明显特性,复杂的工艺过程,要求严格的参数,且有着不安全因素如:腐蚀、有毒、易燃、易爆、高压、高温。显而易见,实习教学在常规理论课堂无法实现,这一缺陷和不足化工仿真系统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多媒体仿真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安全,经济的离线条件。更好的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化工专业劳动者,从而达到中职化工学校主要的培养目标。自2003年引进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习软件》南京化工集团公司开发,用来进行化工专业的实习教学后,我校化工实习教学上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继而,2009年又引进《化工基本过程单元仿真实训软件STS》了北京东方仿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使化工实习教学工作更加完善。目前,我校使用的《化工基本过程单元仿真实训软件STS》所选用的单元有液位控制系统单元、罐区系统单元、离心泵单元、压缩机单元、列管式换热器单元、管式加热炉单元、锅炉单元、精馏塔单元、吸收解吸单元、固定床反应器单元、流化床反应器单元等单元实习,内容主要有各单元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事故处理和正常停车等工况。
化工仿真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操作质量准确给出科学评价,使学生能够感受操作成功的喜悦,能够明白操作失误的严重后果并接受操作失误的教训。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采用先进技术,利用多媒体专业教室下建立。利用化工单元过程素材库,自制CAI课件,单元过程的设备、原理及操作更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变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各种设备示意图、设备结构图、流程图、曲线图,一些重要而无条件作的演示实验,以及一些设备原理动画片尤其适合使用多媒体,会收到极佳的效果。比如将工厂检修透平式压缩机时的录象放给学生,对着真实的设备讲结构、原理就很直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讲解操作技能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就变得一如反掌。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3 考试方法改革
课程考核与平时为主,期末为辅。考试分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其中,平时表现及出勤、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30%,项目考核(操作)或单元测验(理论)占50%,期末考核占20%。单元理论或项目考核(操作)占50%,期末考试占20%。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都进行技能测试和理论测验。理论测验形式为闭卷,技能测试实行单人单岗、考核项目由抽题决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模拟操作考核。实践证明,这种重平时、轻期末的课程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4 结语
课程改革以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掌握程度比以前更加扎实和牢固。几年来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课程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理论、实训、仿真操作融为一体,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也达到了能力培养的要求,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时刊,2009,10(4):76-76.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教学质量
工程类学科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及各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基本理论、工艺计算、设备工艺设计和选型、经济核算以及节能等问题[1-2]。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责任,是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开展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通过对现有成绩、经验的总结,不足之处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以期与兄弟院校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1.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工科的教学要求和化工原理课程所担负的教学作用,我校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坚持遵循让学生一定能深入到大型化工企业中去锻炼的理念,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003年实习之初,由于生物工程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少人力、物力积累,学院与化工类大型企业的联系较少,实习基地尚未建成。因此自2003年至2005年三年内,我们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处于“游击战”状态。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三方面互相了解较少,各方准备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2003年至2005年,我们先后与兴平化肥厂、西安南风集团和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开展实践教学。至2006年,在院领导和相关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经过多方对比、协商,把实践教学地点定在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渭化集团)。经过2006至2009三年连续合作,深入了解,校企双方达成“合作共建、互利双赢”的共识,于2009年6月举行了隆重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建立,教学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4]。
1.2实践教学过程逐渐秩序化、正规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已经与渭化集团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实习模式。每一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参加人数约120人,分两批,每批60人。每批学生由三名带队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开始之前,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和带队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商洽实践教学具体事宜,使企业明确实习目的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做好实践教学接待准备工作;进企业之前,统一给学生办理临时通行证;进企业后,先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和企业概况介绍;正式实习时,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20人,跟随基地指导教师下到不同车间实习,实行倒班制,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反馈给带队教师。最终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包括纪律(20%)、实践教学表现(30%)和总结报告(50%)。
1.3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表明:(1)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措施和经营状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通过观看现场真实设备和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对进一步巩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单元过程的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2)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逐步树立正确的工程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工业生产中感受到知识用于实践后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中所需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2.1实践教学时间短,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性和随着现代化工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企业对外来人员数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导致目前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际的实践教学时间仅为2.5天/人,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所要求的7天/人实践教学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实践教学实践的限制,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式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实践教学内容和基地指导教师的不确定性
按照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指导书便于指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车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很难保证按预期计划进行。此外,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的大型企业都处于不断精简状态,企业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因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车间技术员或车间主任很难抽出时间给学生详解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只能临时抽调人员,基地指导教师人员不稳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波动性。
2.3学生难以真正深入车间,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和原理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大多进行了改制,技术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好多企业已经出现了拒绝和学校合作的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厂方为了技术保密或担心侵犯知识产权等原因,不允许学生浏览有关的技术图纸,甚至不允许观摩设备内部结构(除非是巧遇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停机检查,否则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主要设备、管件等的内部结构及物流情况[2])学生到现场后,只能学习熟悉流程、认知设备,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控制方法,开停车和简单的事故处理是得不到锻炼的,学生真正深入车间时间很短,深入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原理的机会很少。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感觉是“实习有用,但是较肤浅”。
3几点改进措施
为了使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将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3.1调整教学计划、将原先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践
教学调整到学生期末考试之后进行将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到所有理论课程考试结束之后进行,便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习实践中去,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
3.2系统编写和修订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指导书,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切合自身实习情况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内容主要涉及:(1)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的提出,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端正实习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实践教学单位明确责任,依此做好接待实习的准备;(2)实践教学基地概况、生产技术、主要车间的仪器设备、工艺流程、产品种类及特性介绍;(3)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标准。①实践教学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和遵守纪律情况;实习期间由学校带队教师考核;②实践教学的现场考核占30%,由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和业务能力考核;③总结报告占50%,由所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统一考核。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的编写,是实践教学进一步正规化的重要保障,这样教师有据可依,学生有章可循,企业任务明确,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进。
3.3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实践教学指导书,减少实习的盲目性
实践教学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教学的,单纯靠书面上的介绍是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将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典型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原理、结构以及部分现场工作录像片制作成电子课件在实践教学前、实践教学中和实践教学后让学生观看。实践教学前,播放电子课件并与实践教学指导书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动员,使学生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之前就对要实习的目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缤纷、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现场实习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教育部培养创新人才战略思想的不断深入,给化工原理教学实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势在必行。上述内容和观点是我们在总结六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希望能为今后的化工原理教学实习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化工原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77(3):80-81.
[2]张颂红.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77(3):83-84.
[3]娄向东,王晓冰,赵晓华,等.《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87-89.
[4]王记莲.高职院校《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化工时刊,2009,23(3):73-77.
[关键词]创新意识;应用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方式;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40.171
2016年4月15号,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应该让学校办出特色,分类发展,不能搞一个模式。这都是和创新紧密相连的。现在我们同质化的倾向比较普遍,学校应该有学校的特色。关键还是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实践的能力。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多年来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石油化工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目前校区有七个获批的应用型转型专业,针对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下简称我校)的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方向,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校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几个转型专业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包括如何加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效果;强调课程的特色性,以工程的视角与化工生产实际接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怎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目前地位与现状
现代社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综合利用的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已成常态,技术人员需要有较高的在线检测与实时控制技术。所以,化工工艺类及设备类专业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参数检测与控制技术是满足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研究对国内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情况做了调研,也调查了一些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从反馈信息来看,多数学生感到内容陈旧,与专业结合不够密切,要用的知识没有讲透,专业方向的应用方面讲得不多。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在工艺岗位从事设计、操作、控制及与其相关的工艺工作,这些工作都要和仪表打交道,所以要求能够正确使用和选择仪表。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仪表知识,无论在技术设计和正常运行中,都可以同自控专业人员迅速配合、正确处理有关问题。但是,没必要要求他们具有与自控人员同样的水平。所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应以实际工作应用为主旨,即满足实际工作对工艺专业学生在仪表及自动化方面的要求,主要考虑学生在工艺类专业相关工作岗位对仪表知识及能力的需要。
我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面广,内容更新速度快,跨度较大。由于化工工艺类及设备类学生对电学、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了解较少,学习中会感到难度较大,加之教学学时少,使得本课程的授课更是难上加难。该课程采用的是纯理论的讲授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而该课程又没有实验学时,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很难加深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改革的几点想法
2.1 理论教学部分
由于专业培养计划设置,总学时为32学时,要把教材全部内容讲得清晰透彻是较困难的,故教学过程中只给学生讲最基本的内容,对仪表基本原理、使用、安装和维护进行介绍,而不讲如何制造仪表和设计控制系统。同时,不需要把所有的检测仪表、控制技术全部讲解,而是对基础的测量方法、检测仪表进行讲授,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适应新的控制技术和新型检测仪表。
在教学内容中,避开一些已经在行业中被淘汰的仪表类型,增加实际常用的类型。例如在物位检测及仪表这一节中,按现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介绍差压式液位变送器的原理及零点迁移内容,其他物位计在大纲中并未体现。而实际上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物料仪表的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精度较高的磁致伸缩式(0.05%)、雷达式(0.3%)和矩阵涡流式(±1mm)液位计应用广泛。对于应用广泛的物位仪表在大纲中需增加这部分内容。
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部分内容,在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工艺类人员(非程序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面对控制界面,了解、掌握及会操作这些软件程序,而不是去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制作和核心原理。在工作过程中能理解该部分软件的说明书和操作程序,按要求操作即可。所以,在大纲中应删减一些过于高端理论化知识章节。
在应用型转型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适当降低理论要求,着重讲清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减少微观深度分析,注重外部特性及应用。
2.2 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该课程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宜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仪表图片、动作状态等多种信息结合起来,将各类型仪表结构原理以及工作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弹簧管压力计时,以动画形式演示弹性元件的工作形态,内部结构的动作过程,再利用图片展示在实际设备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再配合板书教学,既加强了直观性,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在有限学时中的课程容量和质量,弥补少学时所带来的缺失。
2.3 实践教学部分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教学应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缺乏实验和实践环节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校区面临着现有实验室资源有限,所以应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首先,认知实践,联系本专业其他实验课程上所用到的与仪表及自动化相关的仪器设备,让同学们回忆或在做实验时特别留意所接触到的有关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物及其工作原理。
其次,仿真实践,利用教学仿真软件系统搭建的仿真平台,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软件的提示,发现和掌握控制规律,在模拟环境下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应用型、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提供一种理想的学习平台。
再次,组装设计实践,利用有限资源设计出实验室能够实施的实验,尽量做到实验与所学紧密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例如,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热电阻或热电偶等动手组装和检验恒温水槽,通过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加强与专业课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实践时效,为综合并联实践。例如,学校最近引进浙江中控的化工仪表自动控制装置及精细化工实训装置各一套,本课程与专业课程设计和实训结合,在课程设计或实训中增加少量学时,让学生利用做大作业的时间完成子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总结在常减压精馏实训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检测仪表及控制系统。要求学生从自己选择的某一段工艺流程出发,总结所用的简单控制系统,其内容必须明确指出被控对象,对象特性分析,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被控变量的确定,测量元件变送器的确定,控制器及其控制规律的分析和确定;执行器的选择确定;操纵变量的选择确定;以及当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时,自动控制系统使其恢复到给定值的控制过程分析。
实践教学分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实践环节各组成部分
缩减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验及实践环节学时。若增加8学时实践课时,其中应包括水箱液位简单控制系统的实践与认知2学时,利用Cu50热电阻组装并检验超级恒温水箱2学时,化工过程控制仿真实验室典型化工单元的仿真实验2学时,综合实践对专业实训中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使用总结分析2学时。只有强调学生动手,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考核方式
我校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目前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多采取规范的卷面考核方式。为了适应应用型转型下的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3+3+2+2”为“随堂测验+大作业+实验表现+平时表现”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为了验证课堂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仍需对课程必要的知识进行考核,采用随堂测验的形式,题量及占用比重减少,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和占用比重。另外结合专业课程设计(同上小节中内容),增加大作业,这个作业是结合专业课程设计一起分组进行,不同组的学生题目不同,所需的仪表和控制系统也不同,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互动。同时对整个课程复习与回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就完成了对课程的复习和所有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全面理解。这种考核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与工艺过程联系起来,培养良好工程意识。
2.5 外部环境的激励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知识应用,本课程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教学,更应该走出课堂。
根据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辽阳地方化工企业实际生产控制过程,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将教学搬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训中心或化工生产企业。基于化工生产过程,按照参数检测的实际结果,对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企业出谋划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突出以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特色,为地方化工企业服务。
同时,近年来兴起的全国性化学工业设计大赛,我校学生在大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学习带来直接的好处,将所学的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原理及知识应用于化工设计软件中,参与化工设计。通过这种外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应用,为以后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3 结 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摇篮,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在应用型转型下我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在教学中,只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应用,加强实践环节,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本的灵活考核模式,才能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厉玉鸣.化工仪表及自动化[M].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拜建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研究现状及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2(7):195.
一、课程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足;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固定,不能体现地方化工企业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无法与地方化工企业主打产品的工艺形成良好对接:课程评价方法多以终结性的理论考试为主,考完就忘,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此,为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l.精选内容,整合课程,自编教材
本着高职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建议将三门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化工工艺类课程,自编授课教材,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原则,.注重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对接。具体实施上:①对院校周边各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②大量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明确化工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③最终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有机、无机、精细三种工艺内容的比例。教材中可适当加入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等内容的介绍,为学生提供就业面试信息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应用化工技术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就业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化工工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有完善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实现工艺生产过程的再现,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基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艺生产流程是不实际的,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单元操作模拟、仿真实验室为主,最重要地还是要多发展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密切接触,大力发展“厂中校”,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上,课程整合后应由理论向实践逐步倾斜,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综合采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如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工艺,可采用视频播放和仿真教学的方式;其它工艺过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可将同一产品的生产工艺作为一个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或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或实训,理论与实践穿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可重点选修某些工艺项目,提高学习和就业针对性。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授课效率
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做到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一方面充分发挥专职教师课堂理论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配合课程的现场教学。
5.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考核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手段必须有新的考核方式与之匹配。应改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理论考试和实践动手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保留一定比例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实地流程讲解、流程设计分析、小论文、仿真操作等考核方式,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和谐统一。转贴于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过对三门工艺课程的整合,削枝强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编的综合性工艺教材,便于体现工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启发学生对比认识不同工艺的特点,形成合理、互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知识+技能”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可弥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理论教学、仿真训练、现场参观、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重构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更加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