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城乡冷链物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冷链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冷链物流

第1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冷链物流

一、农业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其内含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要“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并明确“农产品冷链”要制订专项规划。

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是一个工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先行,工业、农业物流并重。没有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谈不上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落后的农业物流不仅拖了物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2007年4月16日,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提出农业物流的四大内含:第一,满足农业生产资料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车等等。第二,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第三,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第四,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物流。

农业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物流量特别多;第二,物流难度大;第三,物流时空要求高;第四,农业物流是一个城乡双向物流系统。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以及农民生活逐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使农业物流的发展正当其时,我深信,经过10~20年的发展,农业物流将有一个新的面貌。

二、对中国当前冷链物流的基本估价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变质食品从产地采购开始,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有三类产品必须经过冷链,一是生鲜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制品、奶制品、冷饮制品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本文将着重分析前两种冷链物流。

(一)取得的成绩

1 发展速度快。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生活数量的追求向生活质量的追求转变,特别是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民的关注,所以冷链物流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速度增长,2008年已达1.35万亿元。据仲量联行测算,2008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3.47公斤,比2002年提高70%。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28%和30%。

2 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立法与规划。政府已制定粮食物流规划,正制定冷链物流专项规划,为了贯彻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08年8月1日施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商务部、农业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鲜冻肉运输条件”、“肉与肉品物流规范”等国家标准,“速冻米面食品”、“初级生鲜食品配送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商务部正制定“放心菜”、“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3 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链。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4类: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目前,生产企业如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双汇、内蒙蒙牛、江苏苏食集团、上海食品公司、天津水产集团等冷链都有新的突破。上海百联、北京物美、江苏苏果等连锁集团以及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北京二商集团冷链物流大步推进。锦江低温、山东荣庆、重庆雪峰、中外运裕和、上海天天大众低温物流公司等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烟台冰轮股份公司生产的制冷设备年销售额突破30亿人民币。

4 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冷链物流、冷链装备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冷链物流巨头英格索兰在中国已投资4亿多美元,设立11个生产厂,3个贸易公司。其下属冷王与开利合资生产冷藏库与冷藏车。美国另一冷链巨头普菲斯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进军冷库市场。日本三井联手上海食品公司与大众交通股份合资组建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澳洲太古公司与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公司。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还有普洛斯、夏晖、怡之航、世界速递、意露国际等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1 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

2 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很少,现代化冷库容量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12万辆。冷藏保温汽车只占货运车总量的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机械式速冻车辆与加冰冷藏车大多是国外要淘汰的产品。目前冷库总容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但大多只能供肉类、鱼类的冷冻与贮藏,功能单一,使用率只有20%-30%。多功能的、适用于果蔬冷库、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严重缺乏。

3 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

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一些本合格的产品变成不合格;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

4 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由于工业品物流可以规模运作,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起步早,发展快,而农副产品物流由于中国农业是小农生产方式,物流难度大,特别是冷链物流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慢。所以,农副产品物流相对来讲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六大任务

(一)政府统筹规划,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作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应当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二)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四)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五)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可以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享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第2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的冷藏运输商仅是从传统演变而来,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没有形成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用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县一级高速路网覆盖率约60%左右,普遍缺乏大型冷库等存储设施;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县一级基本都有1个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但部分乡镇尤其是闽西北山区的很多乡镇都没有农产品集散网点,农产品集散难度较大。从储存设备来看,目前的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可见,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三)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停留在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失真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造成企业和客户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匮乏

冷链、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物流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虽然福建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物流专业,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展开,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此外,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是凤毛麟角。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一)不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建设为周边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重点加强县一级高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同时,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配送中心,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如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

(三)加强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加大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力度。如:蔬菜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水果加工重点开发超临界液体萃取食品、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要采用轻便材料、透明材料、绿色材料,实现农产品包装的轻便、实用、精美,既美观又无污染。在吸收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三是在运输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四)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省内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信贷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第3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湖南湘西;冷链物流;共同配送

[DOI]10.13939/ki.zgsc.2015.45.034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物流业所占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物流业越来越备受重视。一直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农产品物流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的保鲜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物流配送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果蔬品类农产品的特殊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为了降低作业成本,满足果蔬品的特殊性,共同配送模式已渐渐被引入到果蔬品类农产品的配送环节中。共同配送模式指多个客户或供应商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配送服务,它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2]冷链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所有的配送活动都是在低温控制环境下完成,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防止污染的运作模式。[3]

1 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种植柑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该带低山丘陵多,土地资源丰富,主要栽培蜜柑、崭獭⒊壤嘁约吧倭胯掷唷S捎诶投力多且成本较低,已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4]但是由于湖南湘西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利给柑橘的冷链物流配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湘西柑橘的配送模式还处于落后阶段。

目前,湖南湘西州现行的柑橘配送模式主要包括以集贸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以连锁市场为主导配送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配送模式,其中以集贸市场和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占主要部分。

1.1 集贸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集市贸易是欠发达地区主要交易方式,是最传统的果蔬品交易形式。湖南湘西各个乡、镇、村都存在着集贸市场,这种模式的柑橘供应主体主要包括橘农、小商贩等,物流配送模式主要由供应主体将柑橘运输到集贸市场,再通过集贸市场的交易到达消费者手中,这种配送方式只经过集贸市场,流通环节相对较少。

1.2 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当前湘西州柑橘产量每年达35万吨以上,许多城乡镇都存在一些自发的柑橘批发市场,橘农、小商贩等将柑橘运送到每个城乡镇的批发市场,但由于这些批发市场设备简陋,只是简单地将柑橘进行收购、分类、包装后,配送到超市、商场等消费场所。由于物流配送设备落后,柑橘在配送过程中损耗非常严重。

1.3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湘西州现在已有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与柑橘果农们签订收购合同,将柑橘统一采摘、运输和配送,再通过对柑橘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等,以开发柑橘需求市场,增加柑橘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选择的生产基地一般设立在柑橘种植相对集中、生产已形成规模的地方。但是由于湘西州各龙头企业各自为赢,没有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1.4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连锁超市模式是指以连锁超市为主导,将柑橘集中统一起来,采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本企业的物流配送团队,对柑橘进行专业的标准化的分拣、包装、鲜切、消毒等作业,增加柑橘附加值。但是湘西州这样欠发达地区,该种配送模式的广泛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

2 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现行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上现行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分析,目前湘西州柑橘物流配送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像湖南湘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多数的橘农或者柑橘加工厂都集中在农村,大都采用自营物流,由于缺乏专业物流,大多只是拥有几辆货车的小公司,真正的第三方物流,特别是针对柑橘类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没有。

2.2 物流渠道混乱

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柑橘的物流配送模式中的供应主体都是分散的橘农,这样造成经营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这就导致了柑橘物流配送模式面临着效率低下、物流渠道混乱复杂等问题,需要建立一种系统的物流配送模式来实现果蔬物流资源的整合,提升其经济效益。[5]

2.3 物流配送成本较高

由于大湘西地区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产地和销地分布广泛,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成本比较高,而大湘西地区柑橘的冷藏运输水平比较低,而且在农产品运输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制度缺乏,这也成为湘西果蔬类农产品运输成本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2.4 信息化水平落后

虽然大湘西县级以上政府已建立信息网络,信息量也较大,但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连接起来的网络,由于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使得橘农缺乏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又由于橘农经营分散,使得对于柑橘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3 构建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从以上对湘西柑橘物流配送模式的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将大湘西柑橘生产区划分为几个区域,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同一区域的不同农家的柑橘集中配送到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将柑橘集中起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配送需求进行分析,构建几条配送线路。而橘农、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批发商、零售商等各方主体可通过柑橘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整个共同配送模式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调度和管理参与各方配送业务。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见,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各方主体主要包括:供应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湘西州政府等。

其中供应方主要是指众多分散橘农或者由橘农组成的农业协作组织。由于湘西州柑橘种植地区广阔,种植分散,单个橘农力量薄弱,交易成本较高,所以可以通过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来完成柑橘采摘后的信息收集、产品集中和原始分级和简单的包装等工作,然后统一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络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同一区域的柑橘共同配送到冷链物流中心。

冷链物流中心是指由湘西政府、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其核心业务就是柑橘的冷链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根据不同区域的销售主体的配送需求,构建不同的配送线路,进行共同配送,实现柑橘农产品增值效益。

销售主体主要由批发商、零售商、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组成。柑橘经过加工后,销售至这些主体。这也为销售主体降低了运输、配送成本。

柑橘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主要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充分传递、接收、处理等。这是共同配送物流模式得以有效运行的支持部分,贯穿柑橘的供应、加工、配送、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其中在共同配送的所有环节中都能通过信息平成查询、交易等业务。[6]

湘西政府主要对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立及信息平台的使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也对各个主体的协调也起到关键性作用,给予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一定的优惠政策。

4 结 论

湖南湘西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还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湘西柑橘现行配送模式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了现行湘西柑橘配送的几种模式,分析了大湘西柑橘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柑橘的共同配送模式。采用共同配送模式能够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柑橘的配送成本,提高其增值效益。

参考文献:

[1]万志鹏,宋山梅.基于共同配送模式下的农产品配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0).

[2]王晶,贾琪,杨浩雄.基于“农超对接”的第三方共同配送模式及成本分摊问题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3(32).

[3]王冬冬,李丽琴.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2(12).

[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http://[EB/OL].

第4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 528404)

摘要: 文章分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两种模式——非合作博弈联盟和合作博弈联盟成因和运作特点,并从合作机制、收益分配和农产品品种三个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阐述了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促进两种模式发展建议。

关键词 : 非合作博弈联盟;合作博弈联盟;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61-03

作者简介:李中全(1982-),男,江西南昌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消费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也日益关注。政府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法》、《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重视并推动食品安全与冷链物流、农产品与冷链物流等相关内容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也从冷链运输、冷链安全与冷链模式等方面来完善冷链物流的理论,但是通过检索发现,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博弈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从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角度去比较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定义与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于国内农业分布广、农产品品种多、生产和物流方式比较落后,这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有其自身一些困难和特点:①投资大。冷链物流需要的一些造价高昂的特种设备,如冷冻冷藏车、冷冻冷藏仓库等;②时点控制。部分农产品[1]对于温度、湿度和微生物需要实施控制,这要求冷链物流对于信息的有较强的控制能力;③时效性。为确保农产品的保鲜美味,要求农产品从采摘(或屠宰等),经过一系列物流活动,最终出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尽可能的短;④实施难度高。由于我国地域特性,农户众多且分散,不同农产品对冷链流通的要求不一致,各企业对冷链的控制力度差异等原因,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过程复杂,难度高。

2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

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取决于各联盟成员是否有效衔接,在市场主导下,农户(基地或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经销商(超市或加工中心)、零售商、消费者通过相应的合作机制组建不同的联盟形式。

由于形成农产品冷链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为确保联盟成员的共赢,则必须存在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负责管理、组织和信息传递工作,把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高效组织起来。通过整理以及调研了解到,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主要存在以理两大类。

2.1 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运营商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冷链物流模式

该模式是以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为核心,由其来组织、管理整个农产品冷链的运作并提供农产品交易场所。具体做法是,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通过检索各地农产品生产信息,或直接与农户、生产基地,或间接与经销商、合作社把农产品的生产、集散统筹起来;通过对就近市场的需求状况,然后把农产品的分销与零售统筹起来,最终形成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图1)

2.2 以大型超市和加工中心为主导的合作博弈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作为整个农产品冷链核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中心,一方面延伸到冷链上游,通过单独投资或合作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及加强与农户、经销商和加工企业渠道畅通,实现农产品无缝流通,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自建和合建农产品配送中心,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向连锁店或超市配送生鲜农产品。(图2)

3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的比较

3.1 合作机制

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起着信息交流与提供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功能,因此,对于上游的农户或生产基地、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和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虽然成员彼此之间结成联盟,但是联盟成员更多的是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化,甚至是可能在损害其他成员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利益提高,而非整个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高。

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以自身为核心,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冷链联盟,既要确保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和销售上形成无缝流通,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这一绿色目标;也要确保冷链整体增值,使联盟成员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这不仅仅需要对农产品冷链具有一整套的运作和流通作业标准,也需要具有相当的再加工增值能力。

3.2 收益分配

在非合作博弈前提下,各成员竭力希望获取最大利益,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有必要设立有谈判、协商环节在内的扩展式非合作博弈框架讨论企业间合作关系。通过谈判协调确定收益分配应以各成员的贡献来展开,比如经销商从农产品产品把农产品收集,然后运输到较远的市场所得利润相比较应获得更多。而大型超市或加工厂相对联盟其他成员要付出更高成本和承担更高风险来维持整个冷链的有效运行,在联盟过程当中也是以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为核心,因为其为保证企业盈利的决心远高于联盟其他成员。因此收益分配在保证各成员盈利的同时,应加大对大型超市或加工厂的分配,尤其是在增值所带来的分配。

3.3 农产品品种

非合作博弈中,由于联盟性质较为松散,各联盟成员对农产品冷链的管理、标准和运作存在差异,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并且是以成品的形式从农户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因此对于这一类联盟而言,选择产量规模大,价值较低,或经过简单加工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为宜。如土豆、萝卜等果蔬。

在合作博弈中,由于大型超市或加工厂对整个冷链实行严格控制,即从农产品的采摘、集散、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冷链管理,为产品的保质保鲜制定严格的运作标准,对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冷链增值。在该联盟中,选择产地较近、易腐坏、价值较高或根据市场需要需深加工的农产品为宜。如鱼、肉类和鲜奶等。

4 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的两种模式共同问题和改进建议

4.1 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

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在非合作博弈模式当中尤为明显,因为该模式追求以空间换利润,而自身实力不够,因此经营的农产品常常以常温形式流通。即便是在合作博弈的模式中冷链各环节也缺乏统一规范化的运作,只能在冷链部分环节中采用低温处理,而在其他环节,如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 “断链”现象。

4.2 冷链物流服务主体实力比较弱小

在非合作联盟模式中由于成员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其他成员的利益,彼此掣肘,限制了各个服务主力的壮大;在合作博弈模式中,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服务体系未健全,因此主体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冷链物流服务主体弱小进一步导致彼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妨碍优质优价的机制形成,而反过来又循环阻止冷链物流服务主体的壮大和降低冷链物流服务降低。

4.3 促进非合作博弈联盟和合作博弈联盟的相互补充

由于国内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发达水平差异,使得单靠某一种冷链物流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在非合作博弈模式中,农户或生产基地、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分销商各成员所获得的信息、技术等硬软件条件相对受限,对于农产品整个冷链缺乏通盘考虑,也缺乏实施整个冷链的条件,但是由于在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有着大量、分散的信息流动,促使各成员通过非合作博弈的形式自发组织联盟针对价值较低、距离较为分散等农产品承担冷链的各个环节;而在合作博弈模式中,由于大型超市或加工厂凭借自身实力,挑选符合条件的成员组成联盟,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针对规模大、价值较高等农产品物流实施严格的冷链控制。因此有必要促进两种模式各司其责,相互补充。

4.4 健全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果蔬、肉类、水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完善生鲜农产品等溯源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广农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大力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加强建设两种博弈联盟模式配合,推进农产品的南北互运冷链物流体系。

如统计表明:某市2012年全年肉类、水产品、果蔬产量分别为4.31万吨、35.46万吨、76.11万吨,在以大型批发综合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当中,其中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而在以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中,这一比例为78%的肉类,70%的水产品,10%的奶制品,但是大部分果蔬依然是在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通过实施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并重的战略,建立农产品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规划和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种博弈联盟模式的协同发展,优化农产品、农户(生产基地)、经销商、超市(批发市场或加工厂)和分销商的组合,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向流动。在最近针对合作博弈的调研中,肉类和水产品的比例下降到70%和68%。

5 结论

文章根据农产品冷链联盟现状分配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种类型,从运作模式、合作机制、收益分配和农产品品种讨论了两种博弈联盟的特点和差别,但是未能定量深入分析其运作状况。最后对两种博弈联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改进建议稍作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0-2015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第5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商贸物流的概念作了明确定义。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商贸物流属产业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制定的意义在于: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问题

《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新型工业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给商贸物流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认为,商贸物流涉及的行业众多,面广量大,其运作的规范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推动商贸物流的发展,必须找到并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丁俊发指出,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例仍高达2.5%,而美国只有0.4%左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实现物流一体化。具体表现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等的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物流总费用中的仓储保管费及管理费用明显偏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

同时,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始终没有改变。目前各行业龙头企业的物流基本上都是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甚至物流配送车队,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把一些非核心的物流业务(比如运输)外包,但这个比例还非常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现阶段物流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限,无法达到或满足商贸企业的需求,二是作为流通领域的传统业态,商贸批发环节缺乏相应的货物集散、配送能力,以及必要的冷链物流设施等。

此外,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其中以农产品为突出代表。据统计,由于农产品不易储存和国内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仅果蔬一类,每年损耗金额就在1000亿元以上。为此,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不仅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将进一步覆盖药品、食品、乳制品,甚至电子产品等更广阔的领域。”丁俊发说。

聚焦重点

据了解,此次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是一个引导性、方向性的规划,涵盖的内容很多,共提出网络布局、基础设施、服务主体、模式创新、科技应用、典型示范、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和国际物流等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规模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0%;农村“万村千乡”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60%,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提高到20%、30%、36%;立体仓库的总面积占仓库总面积的40%;物流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流通环节物流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显著下降。

丁俊发认为,在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城乡物流一体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涉及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的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等,都是目前商贸物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此,《规划》在“重点工作”中提出,要在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农超对接”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第二,建立配送体系。

《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引导和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商贸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较好地满足城市供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出口贸易等物流需求。

在丁俊发看来,配送体系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原因在于“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业内专家预测,到“十二五”末,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50%,到那时,城市化发展的路线将会发生改变,不仅是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发生会变化,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的城市群,并进一步构成经济圈。而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正好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一旦把配送搞活了,商贸物流的点、线、面就全都有了。”丁俊发说。

第三,倡导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涉及的环节和内容很多,比如冷链、集装单元化运输、网络覆盖、逆向物流等,需要制造业、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设备厂商等各方企业的推动与创新。

此外,信息化建设、应急物流运行机制的完善也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些工作的推动可能更多需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丁俊发说。他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很多企业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目前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是地区间、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各自为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足。

各方寻找发展空间

对于政策后产生的影响,丁俊发认为,《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太大变化,只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据了解,2010年2月,商务部发出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延吉、图们等46个城市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内容包括城市统一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医药物流、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绿色物流、化学危险品物流、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对列入示范工作的项目,商务部提出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并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从税收、融资、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第6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物流体系;物流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及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031202,一般课题)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30日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

(一)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与农产品相关的若干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集成,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7项基本功能要素实施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其过程包含了与农产品相关的采购、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物流活动,通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连接供需主体,完成相关物理性经济活动,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将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思想渗透到物流战略和物流活动之中,包含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等活动,全方位关注生态环境,重点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物流系统效率的协调发展。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种类繁杂、数量丰富,因此物流的需求量大,地域分布不均,需因地制宜,进行空间范围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产品季节性强,需保证鲜活性、安全卫生性,质量控制严格,其存储和运输受自然和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较大,物流技术特殊,专业性强,难度较大,对绿色物流要求高;农产品生产分散,市场信息分散,容易造成生产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农产品物流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色,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的绿色储存(保鲜技术)、绿色运输(节能减排)、绿色包装(环保材料)、绿色流通加工(农产品增值)、绿色装卸搬运(提高活性)、绿色信息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等,通过全过程的绿色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物流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二、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状况

(一)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供应市场稳定。根据宏观数据统计,2012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状况为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89亩/人,经营山地面积为0.1亩/人;2014年,河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08千公顷,粮食产量为3,360.17万吨,主要肉类产量为468.13万吨,主要奶类产量为496.12万吨,绵羊毛产量为30,663.00万吨,水产品产量为126.39万吨;至2015年6月,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值为3,856.99亿元。2013年1~6月,河北省社会货物物流总额为37,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为1,8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从以上数据可知,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供应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具有较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

(二)河北省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情况。目前,以省会石家庄市为核心,河北省在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地相继建设了部分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如勒泰集团大河农产品物流项目,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市大河镇,占地1,800亩,定位为石家庄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以“大农业”为核心,园区将设蔬果、禽肉、粮油、调料干货、水产、食品、茶叶等专业市场,并建立有与之相匹配的会展、冷库、停车、管理服务用房等设施,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生鲜产品加工配送、储存、交易、观光等项目。日前,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与河北瑞谷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60亿元,建设10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安全食品生产、流通和运营体系,实现京津冀农产品流通对接,建设项目分为种植养殖基地板块、冷链物流板块、质量控制板块、电子商务板块和金融科技板块五大板块。目前,瑞谷丰集团已投资20亿元在邯郸建成一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张家口、沧州、衡水的项目正在建设中,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冀州等地项目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河北围场县张家湾乡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已建成,为了增加冷藏保鲜能力,进一步完善胡萝卜产业链条,围场满族蒙古族张家湾乡元昌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御塞”牌绿色食品认证并完成扩建。

(三)河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普遍较高。农产品物流包括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配送7个基本环节,农产品物流具有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实现绿色物流必须要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物流技术。

在公路建设方面,10年来河北农村公路建设使5,000万百姓直接受益,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0%以上。2003~2013年,河北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792.8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5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89%;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据了解,到2017年底,河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但据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9.8%,高于全国平均比率18%共1.8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河北省在物流硬件系统建设水平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尚待提高,整体物流成本消耗较高,距绿色物流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地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河北省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农作物种类较多,可耕地面积600多万公顷。粮食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果树资源品种多,栽培和野生果树共有100多种,如昌黎县苹果、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板栗、鸭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

在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和选择物流模式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特点等,结合省市具体情况,秉承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资源整合的原则,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减少物流环节,降低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在途腐耗率;通过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基地,推进大宗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如按照规划,建立建设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沧州、邯郸五大粮食物流中心,在省会石家庄形成南北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二)构建河北省现代化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现代农产品物流区别于传统分散、落后、低效的农产品物流,具有整体系统性、环境适应、信息网络化、设施设备及作业标准化的特征,其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产品供应主体、需求主体等,借鉴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可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三平台方面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

1、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政策法规平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物流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物流的通畅无阻,提高物流的效率。同时,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实际制定省市级规划,出台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化、流通专业化的政策法规,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推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搭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强运输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畅通的道路建设深入农村腹地,为农产品的输送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基于农产品需保鲜保质的特殊属性,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引用先进的仓储设备,减少仓储环节的农产品损失;同时在整体上做好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节点的规划和设计,加强区域协调,减少迂回运输、对流运输等的损失。

3、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有效的信息系统是加快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支撑,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开发和运用先进的通信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在省内建设3~5家权威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建立农产品物流交换平台,推行信息技术如ETC(不停车收费系统)、GPS(全球自动定位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OS(电子订货信息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的应用,推进农产品电子政务的实施,保证农产品物流企业间的顺利协作,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运行。

(三)构建河北省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模式。常见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按照运作主体分为农产品自营物流模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因其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关系合同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农产品的特殊属性,适用于选用第三方物流模式。

1、积极运用绿色物流技术。物流技术的提升是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保证,必须加强7大绿色物流环节(仓储、配送、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过程监控及技术提高,从而有效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如实施绿色节能物流包装产品及技术(生态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等)、绿色节能物流运输设备与技术(新能源汽车、经济型节油车、可再生燃料、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等)、绿色节能仓储设备与技术(仓储节电照明系统、仓储屋顶光伏发电、智能冷库节电技术、标准货架、托盘共用系统、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增强冷链运输、城乡冷链配送等业务功能,形成面向京津市场的专业化冷链物流基地。

2、打造品牌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目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来看,总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业务范围较窄,大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尚未占绝对优势。河北省较知名的涉及农产品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厚朴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廊坊市正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如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项目,计划建成集粮食果蔬种植、畜牧渔业养殖、农产品加工、产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基地;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冷藏物流经营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人民币,由洛杉奇公司为主投资建立,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的冷藏冷冻和物流配送体系,以中华老字号“金凤”品牌为依托开展冷冻冷藏以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为食品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提供冷冻食品的仓储、流通加工、冷链配送等服务。河北省要鼓励支持这些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农超、农校、农社、农餐、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业务,打造若干品牌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hbagri/index.jsp.

[2]鲁楠.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4.

第7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我国农村物流目前有哪些特点和问题?在落实十提出的“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中,如何构筑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最近一份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等部门联合的《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指出了当前农村物流的“特点”和“问题”,提出加速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十分紧迫。

农村物流的内涵,包括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及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多种物流活动的复合型物流体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服务于农村加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工业品物流、建材物流等都将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界限必然会逐渐模糊,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必将走向和谐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据这份报告分析,我国农村物流当下有特点:国家对农村物流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物流(产业、加工)园区建设成为农村物流建设的热点;电子商务、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推动农村物流进一步升级;冷链物流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新动力;农村物流成为物流界研究探索的“热点领域”;经营型服务与公益的融合助推农村物流拓展;“终端兼营”与“一网多用”是农村物流最显著的特色;供应链理念得到有效普及和自觉性应用。

但农村物流有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二是基础设施落后,设施装备科技含量低;三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多数企业经营粗放;四是市场管理乏力,企业竞争无序;五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六是政策性支持资金分散,“一刀切”、“撒胡椒面”情况突出,难以形成解决关键问题的合力;七是缺乏在各物流系统基础上区域供应链层面的规划和协调,企业和系统各自为战现象普遍;八是农村物流整体效益低下,城乡物流发展一体化难度大等。该报告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战略设计明晰、多方合力推进。

“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应顺应需求,用好政策,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动农村物流资源整合优化,加速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第8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产业化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农产品物流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农产品品种众多,总产量大的惊人。仅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8957万吨!近年来在持续增产。主要农产品2008-2012年人均产量见表一,由于我国人口达13亿多,农产品总产量庞大,2012年的已达18多亿吨。这些农产品除农民自用以外,大部分都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十分巨大的,据统计目前农产品物流总额达2.5万多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连年增长,但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在逐年下降。

2.农产品物流以自营为主

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单个农户,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也有规模不一的农产品经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农产品物流上以自营为主,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比重较小。

3.农产品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

初步形成了以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三级市场流通为主,自销、直销流通为辅的农产品流通格局。每年约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分销流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承担核心企业角色。零售在农村以农贸市场为主;在城市是菜市场,另外一些初步加工过的农副产品和生鲜农产品开始进入连锁超市,市场份额逐步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仍然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4.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一批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具有规模的农产品物流园区相继建成,成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有力带动周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交通建设投入大,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很快,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提高了农产品运送的效率。

5.农产品物流技术有新的发展

冷链物流逐步开展,冷链行业从2007年兴起经过的初步发展,现在冷藏运输与冷库两个重要节点发展迅速,“连点成链、成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推进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使农产品新鲜度、营养性、安全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有的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这些都对物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由于组织与技术存在上许多问题,造成农产品物流损耗大,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现象。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小而散,多个物流活动环节有多个运作主体,每个环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多环节之间衔接不畅,造成效率更低,成本上升。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30%以上,经营的毛利率不到10%;相比较欧美等国成本占比约10%,经营的毛利率约20%。

2.农产品冷链物流比率低,损耗大

采用冷链物流,可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降低损耗。目前我国大约有5%的果蔬、15%的肉类、23%的水产品是在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而发达国家总体在50%以上;我国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损耗大,导致部分农产品的直接损失,还造成变质农产品处理的费用与运力的浪费。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一方面我国冷藏运输设备总数量少,冷库容量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经常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

3.标准化程度较低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我国农产品规格标准缺乏,规格千差万别,影响物流的效率,许多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尚未建立;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托盘等器具标准不配套,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导致装卸、搬运、运输效率低。

4.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下

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众多,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同时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水平低,使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不及时、不准确,引起农产品及物流市场供需不平衡,价格的波动剧烈。

5.生产布局不合理、流通加工少

我国农产品物流因地方保护、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等原因,致使重复建设,资源难以整合,布局不合理,不合理运输现象很普遍。农产品流通加工比率低,大部分农产品没有进行初步加工,必要的分拣,适当的包装就进行装卸、运输,造成装载的效率低下。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流通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必由之路。

三、产业化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经营体系。农产品物流产业化涉及农产品生产、流通两环节,可实现多方面的利益:

1.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产业化使农产品生产、物流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效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投入、技术的开发利用,实行专业化经营、机械化操作,有利于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开展第三方物流,发展冷链物流

产业化推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分化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经营者资源集中在优势业务上,制定详尽周密的运输和仓储计划,使用规模装运、物流网络等优势以获取最大效益回报。专业化也分化出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投入专业的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降低损耗。

3.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

产业化促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有标准,有利于包装,储运,便于销售。产业化促使物流企业注重设备标准统一,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成立各种合作组织,制定行业内标准,有效进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

4.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产业化促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利于生产及流通的合理布局,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物流组织。促使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减少价格的波动,降低风险。

5.有利于开展农超、农校、农企的对接

产业化改变小生产的局面,使农产品供应与需求的主体均衡,有利于两者的对接,便于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避免了供应主体小而多,变动频繁,没有正规票据,交接手续繁琐等问题。

6.有利于获得政策的扶持

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一直非常重视,出台许多的鼓励与扶持政策,但物流经营户过于分散,不易落实。只有进行产业化经营才更有话语权,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支持、技术的改造、税收等方面更容易得到政策优惠。

7.有利于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提高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最终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产业化促使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建立流通的网络,通过科学的组织,可提高仓储与车辆装载的效率,减少不合理的运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缓解交通压力。

四、产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农产品物流产业化,要整合物流资源和要素,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存储、运输、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综合服务。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措施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人员流动在加速,这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很好机遇。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推进:推行家庭农场,开始适度规模经营;也可组建农业生产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委托生产、包销等方式联结农户,开展分散生产,统一经营;还可成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化管理。发展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品牌。建立地区农产品流通市场,连接供需。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现阶段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投入,优化配置、合理使用才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

1.有序进行土地流转

在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整理、规划农业生产用地。

2.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应继续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吸收大量的来自农村劳动力。改革户籍制度,弱化户籍与教育、社会福利等的联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同时对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适应专业化生产的需要。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农民基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先实现低基数,全覆盖,今后可通过压缩庞大的行政开支,取消特权福利,逐步提高全民社保标准。有了基本保障,土地流转、人员流动才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扶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深化金融改革,适当扩大小额信贷额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展以股本直接投入的合伙制和合作制企业。其次要建立农业保险的制度,鼓励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组建大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再保险,分散分险。

4.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

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经营者懂技术会经营。鼓励工商企业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扶植一批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包括示范户、专业户),这些人能够在经营方式、敬业精神、技术传播等方面,对广大的农户产生积极影响。

5.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科技重视程度。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6.努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发挥政府职能,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向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其次要引导涉农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平台与内部网络的建设,成为农业信息主要与接收者。最后应当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能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成为农业信息化的受益者。

(二)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对策

为适应现代农产品大流通的要求,需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结构,壮大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的实力及营运能力,积极推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等有效途径,实现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

1.构建与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组建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与完善促进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法规与制度,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使农产品安全更有保障。

2.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

要改变我国农户无序参与农产品物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经营主体。(1)整合原有的农产品生产者,政策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通过加盟、入股等形式壮大经营主体,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物流的功能。由于他们对农产品的特性了解,在存储、装运方面有优势,可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同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拓展了物流功能后,为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促使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更注重农产品的标准化和流通加工。(2)充分发挥批发商的纽带作用,批发商连接供需两端,通过拓展批发商业务,开展物流活动。构建以大型批发商为核心的农产品供销链,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农产品市场整体竞争力。(3)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从供应方和需求方分离出来,交给专门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从物流设计、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物流操作流程到物流管理各方面的专门化和专业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顾客满意度。(4)建立农产品物流联盟,即将农产品流通主体中的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与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农产品物流联盟,实现农产品物流功能上的整合,促使农产品物流的产业化升级。

3.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为保证农产品的品质,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进行统筹规划,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实行全过程监控,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

4.开发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1)发展甩挂运输。甩挂运输可以在一个场站甩下一部挂车装卸货物,并挂上另一部挂车后,继续运行的运输组织形式。在北美、西欧等公路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甩挂的运输量占到总运输量的近80%,中国甩挂运输的发展却仍然步履艰难,交通部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甩挂运输承运的公路货物周转量比重达到15%以上。农产品装卸相对费时,很适宜采用甩挂运输。目前重点培育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全国物流网络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的甩挂运输,给予政策扶持,改善车辆装备,并建设现代化物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2)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要改变小农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物流条形码,引入RFID技术、EDI技术能大大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应用物流动态跟踪GIS、GPS技术,可随时随地了解车辆运行的位置,货物的运送状态。

参考文献:

[1]刘伟华.中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R].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249-271.

[2]胡新艳,罗必良,王晓海.农地流转与农户经营方式转变[J].农村经济,2013(4).

[3]王家旭.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3(3):80-82.

第9篇:城乡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28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及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群。农产品流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但由于苏州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当前农产品供应日趋丰富的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买贵”和“卖难”现象屡屡发生。另外,由于农产品集散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流通环节过多,以及由于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造成农产品中间流通成本上升,结构性供需矛盾严重。而农民面对“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既要承担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却又不能从农产品价格的升高中获取利益,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以有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

1 苏州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化策略

1.1 培育专业化的生产主体

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方面,应培育更加专业化、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满足现代流通的要求。生产主体既包括农户,也包括农业合作社及农业基地。对于农户应加强鼓励、教育和引导,通过国家的补贴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农户们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掌握现代农业技巧,使进城务工人员有热忱返乡务农或创业。对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引导合作社向正规化方向发展。鼓励多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以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产品的多样化。其次,加强合作社的能力建设,通过示范社建设和加大培训、财政支持等手段,支持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分级、包装,进行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好地完成产销对接。

1.2 建立规模化的生产组织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的特点,应鼓励零散农户以土地承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组织或者农产品基地,进而深化土地合作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接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夯实产销对接基础。或者建立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产品生产聚集,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规范管理。

1.3 推广科学化的生产方式

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科学化,加快成果转化。一是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加大生物技术引进应用力度,发展生物育种、生物食品、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提高生物科技农业覆盖率和产品竞争力。二是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和对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创办科研试验基地,实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改良。在原有农产品发展不理想的情况下,引进新品种试验,发展种苗基地化,进行良种繁育,进而扩大商业化生产。四是加强地方资源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开发。对苏州特有的西山柑桔、太湖三白、水八仙、地方家蚕、碧螺春茶等农产品资源设立科学保护地和资源库,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特种水产和经济林果进行科学保护开发。

2 苏州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过程其实就是物流的过程,包括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和运输配送过程。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影响产销对接时间,资金周转率及产品的耗损率等。因此从政府层面各部门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包括公路建设,车辆的购置,站场的完善,仓库功能的优化等,尤其是二级批发市场或者三级批发市场,应该增加其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冷链方面知识培训,部分连锁超市冷链设施不够齐全,市场零售人员专业化知识培养也有待加强。其次配送方面的服务质量水平也应该提高,减少配送途中的损耗。推广农业物流专用运输车的使用,大力发展特种专用车辆和重型专用车辆,逐步减少柴油使用量和尾气污染排放量,实现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的绿色配送,并根据农产品不同种类的不同需要,在运输车上建设必要的低温库、冷藏库,推进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

2.2 完善冷链运输体制

农产品运输,很大部分集中在生鲜农产品上,如水产,禽蛋肉,水果蔬菜,鲜花绿植等,这些物品在运输过程需要保鲜,且容易枯萎腐烂,这就需要在整个运输配送和仓储体系中,运用冷链技术,保证温度的控制。建议苏州交通部门在各收费站开通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绿色通道”,免征过路费,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通行,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滞留时间。目前苏州本土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已与顺丰物流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东山枇杷、凤凰水蜜桃、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等。因当季水果保存周期短,苏州的顺丰物流公司特地成立水果运输部门,通过全程一站式冷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鲜的水果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全程冷链的运输方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其知名度和客户群面向全国。其他生鲜农产品也应以顺丰冷链运输为榜样,采用冷链运输方式,扩大销售范围。

2.3 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的产销衔接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电视固定频道定点播放农业新闻、开设本市农产品网络链接、菜市场电子屏幕等方式来提供农户们关于订货、储存、运输以及消费者们的需求等信息,让农户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导农户们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进行判断并实施生产,从而缓解农产品的无效物流的现象,增加农户们的生产收益。政府部门和三大运营商可以进行合作,定期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相关农户的手机里,农户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订阅查看,另外与电视台进行合作,进行定期的电视直播讲座,为农户讲解相关的销售手段与渠道。其次,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建立农产品相关的信息链接,供农户们及时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

3 苏州农产品营销方面的优化策略

3.1 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实现产销一体化

为了促进生产与消费更好衔接,可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的方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在整个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参与其中,实现线上线下运行方式的有机结合。网站形式应该多样化,既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浏览订购,也可以开发手机APP供消费者浏览选择,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农产品,节省了去菜场或超市选购的时间,简单方便。生产基地接收到消费者的订阅信息后统一进行线下配送,或直接送至门户,或在小区内部设立格子冷柜领取站,消费者可刷卡进行领取操作,也可输入密码领取操作。电商直营的方式不仅扩大了销售范围,而且有利于实现顾客依赖和忠诚,为长久销售扩展了人群。

3.2 拓展产业链,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流通主体。“基地+加工+直销”模式主要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养殖基地建立货源供给关系,积极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公司直销渠道,在储藏、加工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适应规模化运营的现代物流配送能力。首先,联结基地,建立定向收购关系。龙头企业与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产品购销合同,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指导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高质、稳定、安全和健康。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种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增强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高竞争力。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积极与大中型连锁超市及加盟店建立定向供应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增加销售终端消费者类型,除了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基对接外,还可以增加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消对接的模式,实现销售范围扩大化。

3.3 发展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苏州农产品应借鉴其他地区和产品的品牌化经验,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提升碧螺春、阳澄湖太湖大闸蟹等一批原产地品牌保护,开发苏太猪、梅山猪、太湖鹤等一批特色优质资源品牌,关注东山枇杷,西山杨梅,碧螺春茶叶和蚕丝等,将各品种依据产地及品质进行品牌化建设,注册商标,提高其知名度。加大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信誉度高、影响面广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同时融入“绿色低碳环保”的品牌思想,实现生态化经营。

3.4 开发农产品旅游观光园,打造创意文化产业

开发农产品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市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开创新商机,新市场,和消费的新时尚。如苏州可以建立农产品生态产业园,农家乐,或者举办草莓、水蜜桃等的采摘活动,开创采摘节吸引顾客。由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出一些创意性农产品及农产品包装,如茶壶南瓜,迷你西瓜,连体枇杷,带字桔子,特大寿桃等的展示,吸引外界投资商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通过姑苏文化,诗词歌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引领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在欣赏和了解农产品的同时,推广姑苏文化。

4 结论

总之,苏州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产供销各方面协调努力,只要苏州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提高标准,扩展规模,壮大龙头,拓宽市场,培育品牌,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那么农村转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资优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州市行政管理学会.城乡一体化建设苏州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2]张西华.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农业,2010,(12).

[3]解成威,王姗姗,杨方.基于“农校对接”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