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低碳农业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农业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农业经济

第1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15-03

目前,全球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温室效应。“低碳经济”成了2009年的岁末热词,低碳意味着环保、节能减排,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等等。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都是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须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农业生产在全球温室气体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既是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一方面,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又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实践低碳农业经济。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农业的现实实践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低碳发展有很大差距。很显然,只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由此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农产品、土地、水源,在多数耕地中还能检出十多年前使用的农药成分;农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乡村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废”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监察和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发展了生产,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三)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形成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要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四个观念

1.经济观要转变。发展农业经济要在生态的承载范围进行,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的经济,这就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观要转变,应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2.价值观要转变。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类的资源,而且还需从可持续的角度,让它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发挥作用;在选择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平衡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生产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含义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农业经济,以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从而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此同时,要用若干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构建低碳型社会。

4.消费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低碳农业的人员的消费观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相平衡、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以及注重保健、环保。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创立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还涉及到子子孙孙的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严重的危害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质和能源,经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输出产品,没有利用的物质被丢弃,污染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废弃物”没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恶化。

三是让民众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维系生态永不破坏、环境永不恶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自觉查找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存在的高浪费、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觉改变那些看似细微却是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总之,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促使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工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施肥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模式,建立低碳农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为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和技术理论支持。

(四)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资源浪费大量存在。目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的低效能源结构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因此,要加快清洁、先进的煤炭转换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发电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新技术手段,并在一定范围和地区进行试点;把天然气开发作为农村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全国性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大力加快一次电力(核电、水电、风电)的开发。

第2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一、低碳农业经济产生的背景

传统农业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化肥和农药是其发展支柱,但其高污染、高能耗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和食品安全,且其生产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并广为人们所认可。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前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实质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而发展低碳农业就是要降低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高效、生态、有机农业的新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二、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尽管改革开放逾30年,我国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且成果喜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数量显著提高等,但也存在着众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等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土资源的减少与浪费现象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0%,只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诸如镉、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城市垃圾堆存占用和毁损了大面积农田并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化肥、农药等滥用造成水土的富营养化,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经常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国家长期以来实施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导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够,农业现代化机械普及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同时现有的农业水利设施建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导致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

4.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不足。同时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再加上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业剩余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这更加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条件已成熟

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 美元,步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农业的比重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对农业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农业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和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能够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比较完善,解决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有效运转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具备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条件,发展低碳农业就成了解决现有问题的最好选择。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选择

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必须转变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低碳农业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生产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农业生产效益低,污染严重,要用有限的资源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2.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是依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各种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发展生产,最终建立起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体系,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2]建设的关键是要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减少裸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减轻洪涝和沙尘暴灾害;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生态农业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产品,可以提供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突破贸易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

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将农业经济系统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可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有机农业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出口可以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参考文献:

第3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催生出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世界银行对碳金融的定义为:“碳金融是指向可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提供资源”。①由于其“可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将碳金融局限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而只有这两个机制才能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因此世界银行的对碳金融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索尼亚•拉巴特(SoniaLabatt)和罗德尼•怀特(R•R•White)从环境金融的角度出发,认为碳金融是指在碳约束社会下的一种对金融风险与机会的探索,并通过市场机制转移环境风险并实现环境目标。

笔者认为,狭义的碳金融是指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间对温室气体(尤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则是围绕“碳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既包括碳金融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也包括财政、金融、监管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碳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理论意义

1碳金融研究的理论意义

现代金融理论从诞生至今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其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正统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碳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碳金融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本文的研究定位在碳金融如何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作用,以期在这方面发现其价值。

2碳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问题的双赢解决方案

碳金融是全球各国政府、各利益集团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共问题的博弈结果,它创造性的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一种金融产品,并通过金融市场相互交易机制使买卖双方获益,从而将环境保护的义务转化为一种经济活动,使其具有盈利性,大大削弱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矛盾,刺激各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将温室气体减排由呼吁和倡导转变为实际行动。

3碳金融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支柱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甚合理,直接导致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若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

碳金融研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现代经济的崛起虽然改变了重农轻工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它为人民提供满足最基本需求的食物,是其他行业无法取代的。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粗放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资源枯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不光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活环境,对农村的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盲区。

第4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方式,以达到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或者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有低耗能、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特征。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应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态化、规模化,从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1低产率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都是农民,规模化生产较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都是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总体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同时由于农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比较淡薄,在土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综上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率低下,进而阻碍了农业发展步伐。

2.2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比较落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较低,对于先进科技的运用也比较少,致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如何有效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效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就应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以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同时向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促进低碳经济下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建立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措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潜在农业资源,避免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能源浪费。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贸易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前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有效施行;三是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利用,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积极促进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

4结束语

第5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农业的现实实践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低碳发展有很大差距。很显然,只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由此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农产品、土地、水源,在多数耕地中还能检出十多年前使用的农药成分;农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乡村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废”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监察和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发展了生产,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三)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形成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要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四个观念

1.经济观要转变。发展农业经济要在生态的承载范围进行,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的经济,这就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观要转变,应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2.价值观要转变。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类的资源,而且还需从可持续的角度,让它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发挥作用;在选择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平衡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生产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含义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农业经济,以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从而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此同时,要用若干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构建低碳型社会。

4.消费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低碳农业的人员的消费观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相平衡、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以及注重保健、环保。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创立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还涉及到子子孙孙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严重的危害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质和能源,经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输出产品,没有利用的物质被丢弃,污染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废弃物”没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恶化。三是让民众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维系生态永不破坏、环境永不恶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自觉查找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存在的高浪费、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觉改变那些看似细微却是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总之,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促使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工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施肥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模式,建立低碳农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为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和技术理论支持。

(四)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资源浪费大量存在。目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的低效能源结构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清洁、先进的煤炭转换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发电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新技术手段,并在一定范围和地区进行试点;把天然气开发作为农村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全国性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大力加快一次电力(核电、水电、风电)的开发。

第6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方式,以达到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或者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有低耗能、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特征。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应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态化、规模化,从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1低产率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都是农民,规模化生产较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都是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总体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同时由于农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比较淡薄,在土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综上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率低下,进而阻碍了农业发展步伐。

2.2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比较落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较低,对于先进科技的运用也比较少,致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如何有效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效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就应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以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同时向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促进低碳经济下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建立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措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潜在农业资源,避免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能源浪费。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贸易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前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有效施行;三是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利用,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积极促进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

4结束语

第7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1.1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很大部分的农民缺乏一定的教育,知识水平有限,一些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转型政策不能够及时得到贯彻落实,很多地区都还在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追求也不是很高,对于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经济的原则更是两眼一抹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很多的污染企业从城市转到农村地区,直接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环境,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致使农村原有的天然绿色产品已经不再绿色环保了,“铬大米”就是典型的环境污染的产物。

1.2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上面所讲到的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农村都地处偏远地带,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受教育程度不足,知识水平也有限,对于新型的农业科技知之甚少,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耕作。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农业科技的发展在农村地区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农业机械使用率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

二、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休闲观光农业经济等等。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只有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实行减量化生产形势。通过农业部门对于新型化肥和农药的推广和普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新的生产资料,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降低农业发展所造成的对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其次,对于农业废弃料应该采用再利用的形式,减少农业废弃料造成的资源浪费。具体的方式可以有:建立与农业相关联各行业的合作关系,将畜牧业和农业有机结合在在一起,通过将农业废弃料转化为畜牧业的饲料,以及通过发酵形式转化为沼气等能源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取代对木材或者碳的应用,提高能源的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效果;在农业循环模式当中应用再循环链接形式,解决农产品由于存储或者运输造成的质量下降问题,可以将这部分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原料,改变农业原料的用途,降低由于不合理应用农业原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还可以将农业原料转化为降解地膜和或者生物柴油等其他形式的能源,提高农业原料的利用价值。

2.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也是低碳经济时代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资源利用是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达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做法就是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根据一些法律和法规,具体的对农业资源进行测评和设计,选择适合生态良性发展的模式;以保护环境资源优先,按照合理有节制的开发原则,有序、积极的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一致去打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

2.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所以像《爸爸去哪儿》也已成为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三、结束语

第8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

与高碳经济不同,低碳经济是以节能环保作为经济发展前提的,在进行经济生产过程当中主要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通过使用环保型的能源不仅可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使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同步进行。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其主要目的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各国共同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学者针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也十分宽泛,主要集中在对能源消费与排放的研究,经济发展与排放的研究以及农业生产与碳排放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变等等。从研究内容上看,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环境还稍有不足。

二、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高值化的农业生产。所谓的农业生产高值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经济环保为主要目的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当中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低碳经济的转变主要利用低碳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第一,放弃土壤耕作。摒弃传统的土壤翻耕生产转为免耕生产。传统农业在进行种植之前都会对土壤进行翻耕,但是这一过程会将土壤中大量的碳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土壤中碳的含量。实行免耕的生产手段可以尽量减少土壤中碳的排放,同时免耕的过程也可以减少机械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的排放。其次,土壤中碳的含量增多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化肥中的主要成分是N2O,其也是温室气体之一,所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也进一步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免耕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让农业生产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使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得到增长。第二,改变灌溉方式。传统的浇灌技术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农业低碳生产技术就是将浇灌方式转变为滴灌或喷灌方式。采取滴灌或喷灌的灌溉方式可以让农作物最大程度获得水资源的同时,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滴管设备安装方便,方便生产者对农田进行管理,最大程度的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第三,改变秸秆的处理方式。许多生产者在收割之后就将秸秆进行燃烧,但是秸秆燃烧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起这一资源,可以将其回收作为牲畜的饲料,或是将其掩埋在土壤当中,作为土壤的肥料,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其碳的排放量。

三、低碳经济视野下农业经济转型与发展路径

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低碳农业理念

低碳经济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生产必须秉承低碳的理念,改变生产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就是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念,树立低碳农业理念。首先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尽量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同时提倡多次使用,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其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节能设备,同时较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2.政府加大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强对低碳农业经济的管理。提高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在对低碳农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多与农业生产者进行交流,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政府还要制定完备的政策措施对农业生产进行细致化的指导。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监管。通过制定完善的地方法律制度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约束,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促进农业经济更加稳固的发展。再次,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政府要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为了更好的鼓励生产者实行低碳经济的生产模式必须给予生产者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在生产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最后,政府要帮助生产者进行技术指导。生产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依靠他们进行技术创新还有很大的难度,政府可以为生产者提供与专业人员交流的机会,或者邀请专家直接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生产创新。

3.加大培训力度, 培育新型现代农民

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知识教学体系,让农民有机会学到专业的农业知识,能够与专业的农业生产人员交流经验。政府可以采取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业生产者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让他们形成进行低碳生产的意识。然后再帮助农业生产者与农业科技专员进行交流,了解到最专业的生产知识。

4.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推进关联产业集群节能减排

实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是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可以最大成都的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在关联产业集群当中进行能源和信息的集聚,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应。例如,在集群当中可以将一个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料作为另一产业的原料,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变化,在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农业的生产发展逐渐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后,为了适应新的时代,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能够更好的前进,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行转变。

 

一、新兴的低碳经济观念

 

新兴的低碳经济即是科技不断进步的产物,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低碳经济能促进相关技术及制度的创新,以便推动产业的稳定转型。新能源的开发,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降低了对旧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高碳能源的使用,相对减轻了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低碳经济对农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所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科学的规划,需要技术的支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行性,转变之后,农业的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都得到了提高[1]。

 

二、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农民素质低,环保意识弱

 

许多农民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导致了在生产劳动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尤其是施肥过程中,农民们不科学、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对土地造成了严重污染。倘若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未能及时进行改革,不仅会使环境被进一步污染,且农产品的生长质量也将受到影响。尉氏县位于河南开封,尉氏县注重对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及专业技术教育力度,例如教导农民如何高效种植小麦,如何有效防止小麦虫害等知识,这一系列举动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及产量起着促进作用。

 

2.生产科技不高,基础设施不全

 

我国的农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同的地区,农业的生产效率各异,同时因为教育程度低及扶持政策少的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在科技逐步提高的今天,相应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这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2]。但是,在我国农村发展较为缓慢,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许多农业劳动者无法有效掌握使用,且许多基础设施也配备不齐全,这不但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措施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特点,因此,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甚是巨大,为了满足巨大的需求量,需要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资源的配置利用。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必须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口数量多,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将能很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能用于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在无法扩大种植规模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完善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从而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率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平衡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3]。

 

2.加强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必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

 

对农业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助与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生产方式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尉氏县组织申报了1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个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自身优质化特色农产品,打破了原本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尉氏县农业生产的质量及可持续性。同时,为了保证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对气候、生态等农业资源进行综合的评测,并选择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对农药的使用要严格要求,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3.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机农业经济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积极意义,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的是生态自然的发展规律,并不使用任何的农药和化肥,通过使用有机物质,使得农作物能自我循环。有机农业经济的能够使农业生产发展归入自然生态的循环中,对有机农业的积极发展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减轻环境压力,同时,有机农业还能为许多农村劳动人提供劳动岗位,从而减轻农村劳动人的就业压力。

 

4.科技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通过培训农民的种植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加大机械的使用力度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收益及能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河南尉氏县在早年就开始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指导,连续三年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组织开展上百名技术人员包千户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十户的“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以此完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同时,尉氏县还大力推广农作物的新品种,在小麦品种上便推出了矮抗58、周麦22、27和众麦1号等新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应及时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改革,让农业经济的发展符合国情,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模式完全的转变,要对资源利用进行选择,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成效,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素质文化教育及专业技术教育,从而完全转变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