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卵巢囊肿;附件扭转;保留;输尿管
近年来,保留卵巢功能性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手术技术的提高,对于妇女保健和提高性生活乃至社会及家庭的和谐稳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卵巢囊肿蒂扭转占妇科急腹症第5位,约10%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目前国内认为蒂扭转一经确诊,应尽快剖腹手术[1]。对于尚未生育的妇女,特别是不孕症妇女,什么情况下宜行手术剔除囊肿,术后卵巢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手术是否会导致其生育能力进一步下降,这一直是生殖医学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因而保留卵巢功能性手术也就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甚至是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就本院采取先高位结扎卵巢动脉、静脉,再将扭转的卵巢(或附件)复位并将卵巢囊肿剥除最后修补缝合卵巢的方法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成功保留了患侧卵巢取得了满意的手术疗效,并对术后卵巢血运、排卵的情况行跟踪随访。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确诊住院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36例,年龄在19~35岁,平均275岁,未婚5例,已婚未生育9例,已生育者22例,自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3~92 h,平均395 h。
12 临床表现 36例患者均因下腹疼痛来院就诊,以一侧疼痛更为明显,19例系变换致突发下腹疼痛并伴恶心、呕吐、坠胀,17例无明显诱因;术前检查腹部均有压痛,11例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区压痛8例,一侧压痛28例,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表面尚光滑,最大的约12×9 cm。
13 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或右侧附件区包块,直径在6 cm×12 cm。肿瘤标志物包括癌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均在正常范围。6例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
14 手术方法 术前均留置尿管。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取下腹正中(或患侧旁正中)纵切口6~11 cm,逐层开腹,探查腹腔见扭转的输卵管、卵巢表面呈暗紫色22例(661%),输卵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水肿似腊肠样,证实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其中扭转1周12例,1~2周20例,大于2周4例,初步判定肿物为良性且无感染后,保持附件扭转状态不变,将肿物向健侧提拉充分暴露骨盆漏斗韧带,仔细查清该韧带下方及腹膜后方输尿管走行后,纵行剪开骨盆漏斗韧带表面腹膜约4 cm,锐性分离卵巢血管(动、静脉)与其周围腹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提起卵巢血管,确认与其下方的输尿管完全分离后,用7号慕丝线在扭转蒂的根部上方(近心端)3 cm处结扎卵巢动、静脉(不剪断)。已剪开的骨盆漏斗韧带表面的腹膜用40微乔线缝合(也可不缝合)。然后将扭转的附件按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其松解并复位,输卵管及卵巢可在一分钟颜色改善或恢复正常,其中6例病例卵巢表面有散在的暗紫色斑点,用温盐水纱布湿敷后色泽变红,此后常规剔除卵巢肿瘤,严格止血后修补并缝合剩余的卵巢组织,清点器械敷料如数关腹。将剥除标本送病检。
15 病检结果 14例为良性粘液性囊腺瘤,4例为良性浆液性囊腺瘤,8例为成熟畸胎瘤,1例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例为黄体囊肿,无1例恶性肿瘤。
2 结果
21 术后病率 术后一般情况好,术后2 d体温升高5例(低于38℃),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血细胞分析8例白血球总数升高,最高在138×109/L,但中性未升高,术后7 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复位后无1例发生肺栓塞。
22 术后随访 术后5~8 d彩色多普勒证实卵巢血流较丰富,术后20 d血流接近正常,术后2~3个月卵巢体积逐渐恢复正常,可见卵泡发育及优势卵泡。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5个月、9个月、13个月妊娠,其中1例行剖宫产分娩时探查患侧附件外观正常。
3 讨论
31 卵巢保留与否的判断 卵巢是妇女一生中最重要的器官,卵巢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阶段的妇女,有些卵巢囊肿会影响卵巢功能。而当囊肿发生扭转时,应经快手术治疗。对于尚未生育的妇女,特别是不孕症的妇女,什么情况下宜行手术剔除囊肿,术后卵巢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手术是否会导致其生育能力进一步下降,这一直是生殖医学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2]。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凭借卵巢色泽来判断卵巢的坏死程度,其理由是不充足的。Oelsner等[3]报道蓝黑色扭转的附件与日后卵巢活力无关。本文36例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92 h,平均395 h,并且22例扭转附件表面呈不同程度的暗紫或黑紫色,然而术后5~8 d彩超探查发现卵巢血运开始恢复,4例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由此可见卵巢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强,卵巢血运及功能的恢复良好。说明单从外观判断卵巢的去留是不可取的,还要综合考虑扭转的周数、松紧、时间等,若扭转时间过长超过4 d,患者全身情况不良,卵巢坏死或坏疽,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腹膜炎,卵巢及子宫动、静脉均有血栓形成,则不宜保留卵巢。
32 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对卵巢排卵和储备能力的影响 对于卵巢的良性病变,卵巢囊肿剔除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在剔除过程中,如果层次掌握不好,就会造成卵巢组织的损伤或丢失,卵巢门处剥离囊肿时还会有生长卵泡丢失[4]。近年来手术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术后检测患侧卵巢血运、形态及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其局部血流恢复正常的时间是术后的20 d左右,恢复排卵的时间是术后2~3个月,并有4例术后3、5、9、13个月妊娠得到证实。可见本文所总结的36例保留卵巢功能的卵巢囊肿剔除术式既简单易行又符合民意,而且安全有效,既切除了肿瘤又保留了附件,还避免了血栓的发生,临床结局良好,值得尝试和推广。
33 注意局部解剖关系防止误伤输尿管 卵巢系双循环器官,受卵巢血管和子宫血管的双重供应,卵巢肿瘤往往伴有许多新生血管,且扭转发生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使之进一步充血,这些因素起到了部分代偿作用。输尿管起自于肾盂,终于膀胱。输尿管在腹膜后下降,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内外动脉分叉的前方进入盆腔,于阔韧带底部,向前内方行,距宫颈旁2 cm处,在子宫动脉后方与之交叉,经侧穹窿顶部向前进膀胱[5]。正因为输尿管在盆腔的位置,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所以结扎卵巢血管的位置应适当,过低不能保证完全阻断血栓脱落,过高则易损伤输尿管。应仔细分离卵巢悬韧带内的卵巢血管,暴露其下方的输尿管,在扭转的根部上方(近心端)处结扎之。因此高位结扎卵巢血管时应由有一定丰富手术经验并非常熟悉解剖关系的医师施行手术。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芸,董文漪.卵巢肿瘤蒂扭转国外治疗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 22(7):557558
[2] 潘萍,钟小英. 卵巢良性囊肿及手术剔除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4):308309
[3] Oelsner G,Cohen SB. Soriano D, et al. Minimal surgery for the twisted ischemic adndxa can preserve ovarian function. Hum Reprod, 2003, 18(12):25992602
[4] 朱任坚,李云秀. 卵巢巧克力囊肿对卵泡发育及排卵的印象.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041605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阐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标准中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和开放的视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得到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订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局限于语文这么一个主体课程,没有从整体性、全面性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存在很大的障碍。跨学科学习刚好消除了那个阻碍,其意义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
(1)跨学科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走的几乎都是三点一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甚少。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及时补偿这一个缺口。教师好比一扇窗,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明白做人道理,清楚别处的地理风俗。久而久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形成。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只是呆板枯燥地讲解语文知识,那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跨学科学习是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的条件。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旧的那些理念开始受到冲击,价值观也一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单纯地判断事物的正或负,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错误。跨学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形成多样的价值观做好了准备。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探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思索跨学科教学的问题。2006年3月~7月,我担任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教授工作,4月份的一天,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全校的三个初中学年组范围内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的活动,活动主题不限。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犯了难,因为我对办手抄报感到特别困惑,文字方面的内容我指导起来没有问题,但办手抄报更多的是版面设计、色彩、构图方面的东西。我深深感到仅凭我一人的力量,或者是仅凭借语文老师的力量是无法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的。考虑再三,我决定与美术老师沟通,把学校对这次手抄报的要求重申一遍,并希望各位美术老师积极配合。美术组的老师欣然应允,他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讲解如何设计手抄报的标题、版面及手抄报的要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语文老师又结合手抄报的文字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周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交了上来,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效果明显好于往届,语文组和美术组的老师也得到了学校的表扬,我的这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获得首次成功。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我也从这种跨学科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如果说办手抄报的活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话,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就是有意而为之了。讲九年下的第六课《黄河颂》之前,先请音乐老师上一节《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课,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实际上也就是把《黄河颂》的背景进行了介绍,音乐鉴赏放到音乐课中去实施。有了音乐的感召,学生再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就水到渠成了。这两节课上完以后,马上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这样一石三鸟,使学生对黄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既有形象化的理解,又有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升华,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效果斐然。
由我自己的教学探索可以看到:综合渗透学科教学不仅是整合各学科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学到系统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学科整合能够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体现我们新课改的思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也更加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跨学科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课程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它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从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内容中,有千万个点是与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即不仅有社会常识,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越多,就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一、特色课堂作业
(1)指导思想: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课堂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结合德育和情感教育,包括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资源教育、灾害教育等。树立其正确的社会观和地理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积极开展地理活动,并把此活动作为学科特色。
(2)设计内容、形式及教学目标:不同学期不同年级课堂活动计划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设计如下。
七年级上学期结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开展“我爱地理——地球仪制作”展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地球、地球仪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或者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内容开设“我爱我校——校园平面图制作”或“我爱我班——班级平面图制作”展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地图三要素的运用。对学生的“一笔画世界”简笔画作品进行部分展评(如图1、图2)。
(注:图1、图2 为学生在白纸上绘制的世界大洲轮廓图,并画出主要经纬线以及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七年级下学期结合世界分区地理教学内容开展“世界风情录——地理手抄报”展评活动(如图3、图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美术绘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拓展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注:图3是学生绘制的以漫游法兰西为主题的地理手抄报,图4是在校园里集中展评的特等奖作品。)
八年级上学期结合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进行“爱我中华,喜迎国庆——中国政区地图填图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加强对课内学习内容的巩固及中国政区空间概念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学生填注着色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河流湖泊图》、《中国铁路线分布图》进行部分展评(如图5、图6)。
(注:图5、图6由学生填写中国各省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进行着色,标出中国的邻国)
八年级下学期结合中国分区地理进行“走遍中国——地理手抄报” 展评活动,可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合作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习地理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二、趣味课外作业
(1)地理野外实践:根据不同学期实际情况,政史地生四个教研组会与政教处共同组织相关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曾经组织学生到新郑轩辕黄帝陵、始祖山、黄河游览区、商城遗址、桃花裕等地考察,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得以拓展。各种地理课外活动过程都是对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也是知识提高和运用的过程。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可丰富学生的地理生活经验,增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使学生的地理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理小论文每年都能获得优异成绩。
(2)地理专题讲座:为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可在年级开设地理专题讲座,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八年级进行“” 、“时区和日界线”等专题讲座,七年级开设“地震”等专题讲座。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塑造浓郁的地理文化氛围。
(3)其它形式:可针对时事地理如“节能减排,共享蓝天”主题,并结合校规中“三管两静”、“弯弯腰”等长期活动在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节能减排在我身边”活动,活动形式为张贴自行设计的节能标语、抓拍志愿捡拾废弃物、低碳生活照片展评等。促进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作业评比办法及管理
每学期因活动内容、目标不同,评比办法和要求也会不一样。在此以2008—200年下期地理组第二课堂活动为例说明活动方案。
内容——世界地理风情,体现知识性。
主题——自定,或选择课内某一地区、某一国家,也可选择课外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版面上一定要有鲜明、突出的主题字体。
制作方式——手绘也可电脑设计,要求图文并茂,体现艺术性。
版面——A3纸大小,要留有边框,版面紧凑、美观、大方,班级和名字设计在正面。
时间——从学期初教师布置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在期中考试前后进行总结。
参与方式——可独立制作也可小组合作,要求人人参与,计入量化成绩。
评比方式——由地理组教师评比出奖次,参加有奖,开设特等、一、二、三等奖。
奖励办法——红榜公布获奖名单,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作品、红榜和颁发证书现场拍照留存等。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参观、旅游。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人物、风俗、地理。参观科技馆,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力。因此,应多组织参观活动,使学生多了解我们的社会,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2.自由阅读,做好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笔者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每周的阅读课都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借书证,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影视欣赏,上网浏览。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当年支边青年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就会对文中爸爸的言行有更深的理解,被爸爸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其实在各科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在报刊、书籍、影视、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各科教师均有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向完整。
4.自办报刊。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本学期初我校争创绿色学校,于是我班便以环保为主题,办了一期手抄报。期中,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环保及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1.每周一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可以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星期抽出一节课举行诗词朗诵会,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并能说出诗歌的写作特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三、制订计划,推荐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批导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还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书目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如《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表》等,加强基础训练;一种是配合课文学习的,如《三国演义》《唐宋诗词选》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种是课本上没有或少有的科技类、史地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四、提示方法,扩大成果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工具,并富有人文性和教育性。在全面推进素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教学不应当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应,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有语境的交际环境里。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结合语言点添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增加课堂的活动。如设定某个特定的场合(如商场、饭店、银行等),让学生进行角色交谈,教师可就其出现的“文化错误”予以指正。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大家共同的节日之外,如新年等,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就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若与西方友人交谈,你要告辞时,不能打断他们的兴致,则要趁他们谈话停顿的时候,有礼貌地说:“Nice talking to you.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很高兴与你交谈,恐怕我现在必须得走了。)中国人与朋友相处时,为了表示自己谦让随和,常常以朋友的爱好为首选,所以有意地把决定权让给对方。在英美国家,“I don’t care.”(我随便/我无所谓)这句话在朋友听来是不负责任的话,没有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与礼貌。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如果互有侵犯,双方就会说“对不起”,表示若有冒犯,意为“我不是有意的,请原谅。”这样,双方都可以免生是非。因此,西方人在公共场所很少会为一点小事吵架。另外,西方人常挂在嘴边的“Excuse me.”也是“对不起”的意思,常用在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之前,如与别人谈话时打喷嚏、清嗓子;又如宴会期间要上“洗手间”。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认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去都不必交代,悄悄进行为好。与客人谈话时电话铃响,西方人会先对客人说“Excuse me.”才听电话,而中国人往往没有这个习惯。在这几个方面要使学生明确不能直接套用我们的语言习惯,避免引起误会。
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社会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时,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洋为中用。
二、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大体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英语教材富有的广泛性的取材和教育性的内容,使英语课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通过“外科医师的成功之道”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自信的重要性,只有相信自己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学习中及以后的工作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在“环游世界”一文中,学生更能深刻感悟到挑战自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的积极意义。通过“诚实:难道它正在变得不合时宜?”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思考考试中的作弊问题,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礼物”一课使学生深刻感悟“血浓于水”的道理,并树立了关爱亲人,珍视亲情的信念。通过“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的讲解,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等等。“品尝家”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伤害到对方,结果适得其反,好心反而办了坏事。有时候只有善良的意愿是不够的。
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如讲授“回家”,我在讲授背景知识时插播了一首flash版的英文歌曲,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形象的动画,生动演绎了一家人欢迎假释回家的“父亲”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真情,并树立了关爱家人,珍爱生命的信念。另外,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新泽西、纽约、华盛顿等七个地区的地图、地理位置及部分城市的市花,学生在欣赏图片时不知不觉地领略了西方的风土人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课文中包含的背景文化。此外,英语课本中包含有许多蕴含人文素质及人生哲理的词汇短句,He is the happiest,be he King or peasant,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释最重要的。)Love lives in cottage as well as in courts.(爱情不分高低贵贱。)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No cross no crown.(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Faith will move mountain.(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格言和谚语都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三、实践活动
1.组织“课堂英语5分钟”活动,班上每位学生轮流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发言,形式多样,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名言警句,还可以是美文朗诵,等等。每次演讲的内容尽量不相同。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的能力能得到锻炼,更能提高文化素养,也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上网搜索阅览资料,设计框架,绘制图画,设计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出谋献策,力求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手抄报上,在手抄报上插入相应的图画,使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手抄报制作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展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展览活动。
3.结合搜集的资料与手抄报的内容,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相声、小品。大家精彩的表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些表演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亲身的实践体会,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不致闹出笑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课前准备研究
教师要根据教案的设计和课件安排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时事热点,例如在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引入充分的时政话题来加强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问题,看待问题。下面的几个案例就可以运用到本单元政治基础内容的教学。
案例一: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的对峙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中菲问题的起因、过程和处理对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育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案例内容:中菲问题激化的导火索是,4月11日,在中国南海黄岩岛,菲律宾警方试图抓扣几名中国渔民,导致一艘菲律宾军舰与数艘中国海监船发生对峙。事件的起因有二:①南海领土争端是历来已久的问题,这是南海优势的地理位置决定的;②菲律宾试图寻求美国支持,与中国对抗。中国政府坚决捍卫的决心和维护核心利益的勇气,使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案例二:奥运会国羽女赛双被取消比赛资格
教学目标:伦敦奥运赛场上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的两名运动员被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而使国人蒙羞,使学生能够知道消极比赛事件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明白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具备荣辱观,要向世界展现我们的精神面貌和弘扬中华文明,不应该做出任何有损国人形象的事情。
案例内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比赛赛制有了新的变化,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组合于洋、王晓理为避免与我国另一女子双打组合提前在半决赛相遇,在四分之一比赛中消极应对,最终输球,国际羽联取消了二人继续参赛资格。
教师课前准备这些材料,并且要安排学生课前对近期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时政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近期的时事,使其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效果
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渗透性地讲授与本课知识相关的重大国家时事热点,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口述本周发生的一个热点新闻,针对该学生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而这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全班同学参与到对时事的讨论之中。针对某一时事,教师还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将收到多方面的益处。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给以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客观看待问题,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课后活动
1. 筹办手抄报或黑板报
当遇到国家重大时事时,可以开展与之相关的手抄报活动。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对正在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战绩的了解,可以举办以“中国军团奥运辉煌战绩”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或者办“奥运——中国史”的主题黑板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对了解体育成绩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 适当地举行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活动
可以在班级定期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流程可以是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中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选手参加抢答赛,再根据成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这对政治课堂的教学是十分有利。
3. 安排相应的课题或者论文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或者论文,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的“做情绪的主人”为学生设计“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的课题;根据下册的“扬起自信的风帆”设计“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课题;还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设计“青少年如何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课题。这样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对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思维动机有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维的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发现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讲地图概念时,问学生在哪儿见过地图吗,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回答:公园、车站、书报等。及时表扬他们之后再问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呀,在学生兴高采烈地谈到利用导游图在景点旅游,从学校平面图上寻找考场位置,从县城城区图上看到周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道建成通车时,问学生那么什么是地图呢,学生会目视老师欲言又止,等待老师点拨。这时拿出准备好的县城规划图、本县政区图、公园导游图和一些照片,让学生比较地图和普通照片的异同,学生很快会得到地图的三要素。此时概念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这时观察力更敏锐,想象力更丰富,智力活动效能也大大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从而为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由于乡土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乡土地理环境、乡土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可以结合教材开展本地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城乡交通介绍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展望未来,学生们兴奋不已,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更加坚定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在初二第一学期,开展了爱家乡手抄报评选活动,要求以本县境内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适当利用图片、照片加以补白衬托。活动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上洋溢着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课程肩负着确立学生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时代使命。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并列,共同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实际,介绍本地环境的过去与现状,分析环境的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如在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中学生了解到:有的农田,焚烧秸秆产生烟雾,造成交通障碍,空气污染,呼吸困难;大量使用塑料袋薄膜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在本县水资源状况调查中,学生知道了本地全部饮用水和绝大部分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而近年来地下水急剧下降。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程度,增强了节水意识并自觉开展节水活动,还针对学校用水情况向学校提交了建议书,得到领导肯定。同时积极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等环保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自觉地保护环境。
五、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