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传统文化商业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商业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商业化

第1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一)商文化

商丘是商部族的发祥地、华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都地。《史记•殷本纪》上就有“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的记载。契后来成为了商人的祖先。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鸟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并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数百年后,契的六世孙王亥用牛拉着装载有货物的木车往来于其他部落,用货物换取他没有见过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商业。后来商汤了夏朝,建立了第二个封建制王朝———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也就是现在的商丘。所以商丘又被称之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二)木兰文化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忠孝、勇敢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妇女的种种美德,而这样一位女英雄正是出自商丘。

(三)老庄文化

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故里在商丘民权。他留给我们众多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守株待兔等,并提出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等重要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历史文物遗迹

商丘文物遗迹众多,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有被称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有气势雄伟的西汉梁孝王汉墓群,还有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侯方域的故居,等等。

二、商丘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

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时,才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1]。认真考察商丘的传统文化,并分析其蕴含的商业价值,既利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促进商丘经济发展。商丘作为六朝古都,其商丘传统文化蕴含有多层面的商业价值。

(一)历史价值

商丘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燧人氏、炎帝、颛顼和帝喾,更是商代最早的都城。从燧人氏钻木取火,摆脱了茹毛饮血时代,到炎帝创造了农耕文明,再到阏伯六世孙王亥的商时代,商丘见证了中华大地上一次又一次的文明变革,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影响最大的四大学派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都是商丘人。墨子“兼爱、尚贤、节用、非攻”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又教育了生活在纷繁喧闹的都市的人们去淡泊名利,发现真我,感悟人生。正是这些重要的文化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丘人民,使商丘具有了独特的品牌文化。

(三)旅游价值

商丘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其中坐落于睢阳区的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是中国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它外圆内方的构造像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如今古城内街道仍保存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建于北宋时期的应天书院是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位于永城芒砀山的西汉梁王陵墓群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使商丘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艺术价值

商丘的戏曲文化和民间舞蹈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梆子戏于乾隆年间传入商丘,受当地民俗民风、语言及乡土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豫剧豫东调;“四平调”是商丘的地方戏,结合了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以花鼓为主,曲调四平八稳;商丘的民间舞蹈如龙灯、高跷、舞狮、竹马、挑花篮等更多是由远古时期部落聚会、祭祀仪式沿袭下来的“肢体语言”,代代相传,在娱乐中又有历史的沉淀。不论是戏曲还是民间舞蹈都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它们浓厚的地方色彩展现了商丘独有的魅力。

三、商丘传统文化商业价值的发展策略

商丘作为六朝古都,是拥有五千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后,留给了我们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动地方经济,以实现十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着宣传商丘传统文化,发展商丘经济的宗旨,笔者对充分开发商丘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具有以下设想。

(一)弘扬“商”文化,让商丘走向世界

2004年5月,“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在商丘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等20多家学术单位的8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商丘,最终以考古实物和史料记载为支撑得出商丘是中国商族、商人商业和商文化起源地的结论,从此商丘被正式推崇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商文化成为商丘的标志。自2006年至今,商丘已成功举办过四届华商文化节,在2012的第四届华商文化节上成功签约项目216个,总投资413亿元,可见文化对地方经济的极大促进作用。我们需要趁着第四届华商文化节的春风,加大对“商文化”的宣传,使“商文化”成为商丘的名片;还可以通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有关“商文化”的宣传片,举办商业会议,发起寻找王亥后人的活动等,让“商文化”成为商丘的名片,让全世界的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商人知道商丘,来到商丘,让商丘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二)与地方高校联合,共创文化繁荣

商丘高校数量位居河南省第四位,有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学院等,拥有充沛的人才资源,这也是宣传商丘传统文化的有利资源。近年来,商丘的文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主要以商丘演艺界团、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商丘豫剧团为主,但在现在网络、电视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仍需建立更多的、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产业,这就需要与地方高校的新兴人才培养相结合。

1.与影视表演专业对接,成立商丘话剧团,编排一些关于火的起源、木兰从军、庄子寓言故事等剧目,并在全国巡演。一方面可以赢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宣传商丘,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丘和商丘的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与动画专业对接,打造关于商丘传统文化的动画片,在目前国内优秀动画片稀缺的情况下,这也是一项颇有前景的文化产业。

3.与计算机专业对接,组建游戏研发团队,将商丘历史上的部落争斗、商汤历史等融入游戏之中,使人在玩游戏的同时知道商丘,了解商丘。

(三)打造旅游经典,改造古城风貌

近年来商丘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对各个旅游点都进行了维护,道路通畅,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景点比较分散、没有成型的商业圈等,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应。因此,需要重点推出品牌旅游点,而商丘古城就可以成为商丘的明星旅游区。现坐落于睢阳区的商丘古城,叠压着春秋时期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六座古城,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八卦城、水上城,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古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南城门外的护城河,现在已开发成南湖风景区。南湖附近还有著名的应天书院和为纪念“安史之乱”中守睢阳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而建的张巡祠。从南门进入古城,可以见到孔子曾经在此讲学的归德府文庙、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壮悔堂以及清代富商穆炳坛家族的穆氏四合院。浏览这些集各个时期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商丘古城,领略时空交错的历史,这就是商丘古城的价值。但是从南门走到北门,把景点一一浏览完毕也就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说明古城除了这些传统文化之外还需要加入新的文化理念,对此笔者有以下构想。

1.迁出部分古城居民,打造景区完整性。目前的古城是集居住、商业、景区于一体的,作为景区来说,存在杂、乱、脏的问题,古城特色的建筑风格也没有完整地呈现。这就需要整顿古城景区,将部分居民迁出或迁至,以保证整个景区的完整性。

2.加入民俗表演,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在商丘的古城景区加入民俗表演或民俗活动,例如在侯方域的壮悔堂定时上演经典昆曲《桃花扇》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让游客更好地融入景区。

3.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南湖景区。美丽宽广的南湖湖水荡漾,坐在扁舟中可以观赏古城风貌。但除了划船、戏水、垂钓,还缺少一些现代的、时尚的适合年轻人的项目。笔者认为可以将南湖两侧打造成集娱乐、餐饮于一体的酒吧街,不仅能让游玩一天的游客放松休息,更能让人感受到现代与古代文化的冲撞,展现商丘古城独特的魅力。

四、结论

第2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业广告;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至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商业广告产生一定的作用。商业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的过程中,利用积淀在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增加宣传企业产品的力度,可以取得最大的诉求效果。“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用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美国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斯多次强调广告要美,要令人回味,要给人留下长久的愉快的印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商业广告语言要耐人寻味,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提高其文化品位。商业广告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学观念,表达了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人生境界。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的一些商业广告中,“天人合一”观念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显而易见。产品一度供不应求的西藏啤酒,其广告语便是着眼于自然的回归:“它是海拔6000米以上世界最纯净的水酿造而成的”,这一句浓缩了产品特色的直白,蕴涵着对自然的热爱,西藏啤酒让人们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而“银河在天上,温情洒人间”(上海银河广告装潢公司广告)同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带给读者“天人合一”的和谐感觉。借用的习语短小精悍,家喻户晓,产品很容易被目标消费者记住。扬子电气的电视广告则由人群在大地上组合成多姿多彩的扬子电气商标图案和“扬子电气”四个大字,人和文字融为一体。同时,该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气”将商品与天地相提并论,非常引人入胜。又如:得之于莺飞草长的天时,得之于土厚天高的地利!(房地产广告语)。以上广告词都含有天地一体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容易激发人们的消费欲。

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要拟写出优秀而吸引人的广告词,应关注受众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商业广告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仁爱孝悌。仁爱孝悌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家族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泛爱思想,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浓烈的人情味。也使亲情伦理、社会良知、社会公德成为现代商业广告表现的永恒主题。商业广告的语言应注重情感诉求以情动人,以此感染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如:柔似儿女情,暖似父母心(三枪内衣)。又:“小时候,妈妈的手最温柔。”这是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词,短短的一句话勾起了普天下儿女们对母亲浓浓的情意,诉诸顾客的情感,激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良好的印象,胜过无数对产品的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大宝)等等这些广告用语重情感内敛,字里行间包容“仁”“孝”,措辞亲切自然,广为传颂;著名的矿泉水晶牌“农夫山泉”,利用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时机推出了“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为奥运会多捐一分钱”的人文广告,同时还关注希望工程,推出了“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为希望工程多捐一分钱”的人文广告,以社会公德,倡导社会良心的形象出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上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广告主题就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所倡导的“仁”的精神;所谓“孝”,对儒家学说而言,是指“善事父母”。即尊敬父母,侍从父母。“孝道”是确定家庭伦理观的一个不朽的因素,也是中国广告不朽的主题。如:捧出一片爱心,献给千万老人,这是云南制药厂的奉献。这则广告中的“药”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对长辈的关爱。“静心口服液”广告的诉求重点集中在“送给妈”上。以上广告语清新隽永,借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孝道”,蕴含着融融的亲情,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很能契合民众的心理,自然能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历来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传递爱国主义思想的商业广告尤其能得到广大国人的认同。2007年7月,长城油《心跳篇》以“嫦娥”发射成功为素材,把长城油与国人的爱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对中国人的影响,它寄托着华夏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衬托长城油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而“中国航天助力飞天梦想长城油为中国航天提供优质保障”的诉求清晰,准确地展现长城油在此次事件中的重大作用。美菱集团则通过“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广告语自豪地宣称美菱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产品专为中国人设计,既展现了国有企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责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而且能达到树立其商品形象的目的。

(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现代广告影响最大的,或许当数“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杉杉集团的企业形象广告语:“立马沧海,挑战未来”表现出一种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价值观念。如“别克”轿车的广告:“每一步,都在创造记录;每一步,都已创造记录。”表明了接受挑战的信心、决心,将“自强不息”融合于时代精神之中。当年奥妮洗发水以“黑头发,中国货”的广告语杀人宝洁和联合利华占据的洗发水市场并在短期内打出大片江山,可以说广告语功不可没,它树立了民族品牌自立、自强、自信的形象,将品牌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了消费者的心里。

三、传统的审美观念

传统的审美观念在商业广告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人的民族审美趣味强调意境韵味,追求含蓄蕴藉。含蓄蕴籍表现在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情感倾向、共同的审美情趣等诸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以含蓄婉转见长。在现实生活层面上,含蓄蕴籍的审美情趣导致了中华民族更倾向于对含蓄的表情、稳重的姿态、恬淡的诗意、内敛的神情的认同。含蓄蕴籍的审美情趣赋予现代广告深厚的文化意蕴。为了增强商业广告的审美效果,常见的手段是使用婉言、双关等手法塑造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如“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语),又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蕴洒的意境也很值得欣赏和品味。它们突出产品或服务个性特点的广告语,不仅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还往往给人一种审美体验。还有“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空调),这句广告语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佳句。它包含了双重含义,既指生活中普通词语的概念,也指这句广告语的宣传对象。“美的”在句中表面上作程度副词用,实际上指美的空调。还有:做女人挺好(丰韵丹的广告),避开了对女性生理特征的直接描述,用词委婉、含蓄,把产品的效果说明得十分清晰。以上这些广告语正是迎合了广告受众对含蓄蕴籍审美倾向的认同,而为人们所熟知。

四、传统文学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典故,名言佳句历经流传百代不衰。中华民族悠久古朴的文学艺术与商业广告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典文学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商业广告传播活动中主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最常见的方法便是商业广告引用诗文名句、典故、俗语等等。商业广告中借鉴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运用的形式主要有:

第3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茶文化的新趨勢

上海日紳品牌行銷(以下簡稱TB2)曾爲X企業規劃一新市場開發案,客戶是南方一家大型茶葉産銷企業,不論是從規模、市場份額還是運轉情况上,都毫無疑問稱得上是運營成功的企業。然而隨著年輕管理者逐步介入核心,X公司期望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將企業從傳統提升至另一新的發展平台。

在規劃如何爲X公司達成目標的同時,我們深入思考:任何開發新市場、創造新型消費需求、調整企業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的年輕化,把握市場新趨勢,建立市場影響力。

通過全面的調查透析我們發現,傳統茶飲在大陸年輕消費群中,無法得到響應,開放的文化環境和自由教育讓他們更加傾向西式口味,同時,又對傳統茶飲尚存一份無法割捨的情懷。對峙之下,針對年輕族群全新品味的「新式中國茶飲將逐漸成形,這也是一個爲傳統茶飲注入新生的機會,在提倡新生活方式的同時,亦傳承了中國傳統茶文化。

主打「功能性和「創新

X企業在傳統茶葉産銷領域已經營多年,擁有一整套完善的原料供應、加工、直營分銷的産銷模式。然而這種既有的模式,對市場和經銷渠道依賴過重,相比新的行銷方式,顯得吞吐緩慢,競爭力弱,難以應對日趨加快的市場飽和速度。

隨著消費主體的變遷,年輕客群逐漸成爲主流,未來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將趨向年輕化、時尚化。由於消費需求、結構和屬性的變更,如果傳統茶葉企業守成不變,極可能導致失去既有市場。

TB2的企劃團隊將新商業模式變革的目標,置於引領傳統中國茶文化新風潮之上,針對易於接受新事物的年輕客群,創建時尚茶餐飲店「Tea Hut,開啓新觀念的行銷管道,如茶星巴克,提供創新、時尚、卓越的茶飲文化體驗。與現有的主流中式茶餐飲品牌不同,Tea Hut在針對性、年輕化和時尚化之路上更進一步,不再模糊概念,而是融合西式文化和風格,做迎合年輕客群時尚品味的專業茶飲。

爲此,TB2爲Tea Hut做出與之對應的産品規劃和CI/VI、空間設計等。産品上,Tea Hut主推以紅茶爲基礎的「鶏尾酒式調味茶飲來主打「功能性茶飲和「創新口味的産品,特別針對24~39歲女性客群,開發具有健康、美容、養生等功效的花香茶、水果茶等品類。

而在VI和空間設計上,我們針對客群從選址、空間設置、配套裝飾、視覺設計等各個角度,對店面進行規劃,緊跟時尚和潮流趨勢,提供如同家居般的休閑方式。其中,我們特別强調爲消費者提供完善的消費體驗,如設計專門的茶具,與特定茶飲品配合,以展現X企業和Tea Hut 一以貫之的專業茶人的優雅格調。

「新生代創造「新時代

新舊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年輕族群作爲未來消費主體,正在引領新品味變革的潮流,傳統企業就應在此時把握商機、與時俱進、開拓新市場,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

這一轉變的影響,會率先出現在企業導向和管理領域,加快領導層年輕化,呈現出新理念與舊傳統的衝突和融合:舊的經營觀念總是難以一步跨越,而守成不變會導致企業老化;相對而言,創新營銷理念往往受制於資本條件,年輕一代又受經驗、閱歷等局限,欠於週延思考,易於陷入盲目衝動和過於理想化。

第4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丽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单一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产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旅游业已然成为了全球经济市场中发展最快、消费最高、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之一。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是当下旅游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进行文化传承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只有将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丽江的经济才能持续的保持着增长。

一、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发展的基础

丽江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特点,另一方面是风俗民情。

从地域特点分析,丽江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横断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除了“三江并流”,丽江的独特景色还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这里便不一一介绍。正是这样独特的地域特点,使得丽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美景与生俱来,也为丽江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风俗民情分析,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目前共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等方面都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摩梭人的转山节等。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探索和体验。

丽江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情是丽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丽江旅游文化不断发展。

二、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丽江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0多万人次,可见近年来丽江的火爆程度。 2016年8月15日,丽江旅游中报,丽江旅游2016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2.67%,景点及旅游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26.19%,丽江旅游本季度营业收入环比上季度增长36.68%;景点及旅游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23.54%,丽江旅游本季度净利润环比上季度增长82.65%。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丽江的旅游经济正在飞速发展阶段。

三、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发展的问题

随着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只有找出问题,落实解决方法,丽江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破坏问题。近年来,过度旅游开发,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甚至破坏了生态环境。开发商过度注重商业效益,忽视环境的承载力,旅游地区粗放式经营,旅游者大量进入,超过丽江旅游地的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营,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绿化不够、垃圾问题、河流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丽江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中心,与旅游城市本身应具有优美环境的要求极不吻合。

传统文化流失现象。丽江的多民族聚居特点使得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丽江大地震过后,丽江逐渐被开发,旅游业也兴旺了起来,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问题尤为严重。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是丽江民族特色旅游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平衡好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才能确保丽江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安全问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良商家以及黑心导游频频出现,2016年末以及2017年初丽江负面新闻以及无良商家多次曝光,多次上微博热搜,虽然这些数据还未整理出来,但是这些,对丽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屡屡发生游客被抢劫的现象。诸多安全问题,令人唏嘘不已。很多向往丽江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人生安全,对来丽江开始犹豫不决。甚至微博上还有人嘲讽“去丽江,来一场说死就死的旅行”。解决好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过度商业化问题。丽江以独特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界,但如今,过度商业化,民族风情文化正在悄然流逝,如果传统民风被商业利益所取代,那么丽江的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将无法持续性发展。在商业化的同时保护好民族文化,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丽江的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

四、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抑制游客流量,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严格监管,增加条例,减少资源破坏和浪费。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对于还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应该限制游客的进入量。加强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公益性活动等方式,加强本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来。

其次,抑制商业化。现在,很多来过丽江的人的反映便是商业化过重,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对旅游纪念商品进行控制,摒弃那些毫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注重文化遗迹的修复。保持热情淳朴的民族风情,不被冰冷的商业气息所替代。

再次,保护本地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教育相当薄弱,在文化传承上本身不具有优势,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学艺术、文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逐渐在忘记。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本地人民掌握与旅游文化相关的知识、技能包括传统的工艺等,让人们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最后,一定要切实解决好旅游安全问题,让游客更安心更放心的旅游。增加岗亭,派更多的治安人员巡查,不仅能让不法人员产生震慑作用还能让游客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求助。严格控制商品条例,让不良奸商没处钻孔子。加强民众教育工作,让市民积极参与到打击不法分子的工作中,在政府与民众的配合下,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五、小结

民族特色是丽江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民族特色旅游有很强的可发展空间。丽江的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问题逐渐浮现,只有解决好资源浪费、文化传承、过度商业化、安全旅游等问题,落实政策,循序渐进,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关键词:商业化;本土化;视觉传达设计;唐山文化

很多人对本土化的理解都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国很多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审视视觉传达设计效果时,应该以商业化和本土化结合的方式去提高设计的表现力。同时,唐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城市建设的带动,所以唐山地区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1 商业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方式

1.1 本土化表达内容的改变

在我国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很多人对本土化的理解,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人们的这种目光和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唐山地区本土化的传统形式是在人流聚集的广场,通过城市建设的方式,对广场的结构进行设计,而不会融入现代的新鲜元素。所以,为了实现商业化和本土化结合的目标,使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平衡发展,就必须改变自己对本土化艺术的理解。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无法接触到新鲜的事物。现代社会很多事物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介入,唐山地区的发展抓紧转向商业化和经济化。因此,对本土化的理解模式必须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以便更好地提高唐山地区的经济收益。[1]

1.2 采用相互渗透的方式结合

要想更加自然地发展地区经济和艺术,就在要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使商业化合理地渗透到本土化中,进而使本土化可以提炼出经济与艺术发展的形式。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唐山地区在发展产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在商业化和本土化中,找到环保艺术的表现形式,既实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提高了唐山地区环境保护的能力。例如,唐山骨质瓷使用绿色设计的原则进行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的4R1D原则,要求唐山骨质瓷包装设计的材料、结构、回收与处理方式等,要考虑全生命周期并符合国际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要求。在内部空间结构上,唐山骨质瓷可以“自内而外”设计空间紧凑合理、结构形态丰富的包装,有效实现产品多样化的组合包装要求。在绿色材料方面,唐山骨质瓷包装设计可以采用量轻质硬、保护性能佳、能很好吻合产品尺寸与外形的再生纸浆模塑来代替聚苯乙烯的包装、衬垫、填充功能;如果表面处理光滑还可以被消费者拿来当垫子再使用,延伸包装设计的功能,进而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商业化与本土化的相互渗透,可以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范围,加大艺术的宣传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地区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所以设计师一定要根据唐山地区的产业结构,去判断艺术的表现形式。[2]

1.3 转换设计的思路

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总是注重平面设计的内容,在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如唐山皮影之后,来对城市的建筑艺术进行设计,但是随着唐山地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会对身边的很多建筑以及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也会表现出很多的不满,这就说明人们的审美眼光在不断提高,所以视觉表达设计师要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转换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而改变文化的表现形态,同时也要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实现产业结构的整合。视觉传达设计的思路是表现艺术的主要环节,也是实现视觉表达功能和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及时地克服意识障碍,才能从根本上转换视觉传达设计的思路。设计师要扩宽对本土化的理解,可以在经济进步的情况下,结合唐山具体的产业结构对文化进行探索,使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带动唐山的经济发展,促进环保工作的落实。[3]

2 商业化与本土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

2.1 突出唐山地区的产业结构

对于唐山地区来说,其具备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体现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多元化与国际化发生的冲突中,视觉传达设计者扮演着生活创导者的角色,如何在挑战中建立城市产业结构,才是城市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视觉中体现作品的造型和寓意,进而提高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丰富艺术的表达方法,重组设计元素,赋予传统符号新的内涵和意义,进而体现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精髓和魅力。例如,从设计范围与传播形态上,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几种媒介,发展到今天综合化、多元化的媒体时代,视觉语言“静态”延伸扩展到“动态”,从平面走向“二维”乃至“四维”的空间。

2.2 加大环保经济的发展能力

唐山地区在经历了历史的变革和进步之后,已经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在商业化与本土化结合的过程中,其体现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更加突出了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可见,商业化与本土化结合的重要作用,在唐山地区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就要加大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支持,可以使城市的建设能力得以提升,进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可以彰显城市魅力,也可以发现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但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所以唐山地区要充分利用商业化和本土化结合的方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过程进行管理,使其在拉动产业经济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综合形象,并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

3 结语

唐山地区经历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也经历了城市发展的变革,其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经济收益。2016年,唐山又迎来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和金鸡百花电影节两大盛事,对广大设计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出了更高要求。唐山地区通过产业结合经济的形式,建立了艺术表达的形式和对策。但是设计师一味地重视本土化,从根本上降低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设计师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城市产业的结构为基础,建立商业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体系,进而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跟随时展的步伐前进。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非物质与物质文化,把视觉传达受众所在区域的文化,融合到唐山地区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去。同时,也要实现环保、快捷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来体现唐山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进而提高经济的收益和城市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霞,任芳宁,等.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代设计学学科教育课程设计的改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0.

[2] 梁町.源于生活的“绿色”设计策略[J].装饰,2010(12).

[3] 黄岩君,郭启明.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化与本土化的结合研究[J].山东轻工业社学院,2010(12).

第6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关键词:丽江;旅游文化;发展与保护

一、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自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已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和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N项桂冠,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一。

二.丽江旅游开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儿童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力的一种障碍。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2.旅游开发与环境破坏的问题

行走在丽江垃圾乱堆放现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原住在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人爱护水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可是很多外来者却并不理会这世代传袭的风俗。游客往往不经意间就随手把垃圾扔到河里有的旅馆、客栈的厨房污水,也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到河中,有的人直接在水沟里杀鸡、洗菜。其结果是古城水质迅速退化,以致古城总体水质目前只能达到三类水标准。在下游部分地区甚至低于五类水标准其。主要原因是过多的人流量对水系自身净化造成严重威胁。

三、保护与传承丽江古城旅游文化

1.结合纳西族聚居的乡村的民俗文化保护

丽江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和物质载体,但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仅仅局限在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是不完整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丽江的几个国际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乡村,如东巴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就在乡村,只有保持乡村鲜活的民俗文化土壤,才能保持东巴文化的生命力。如果乡村里已经没有依托纳西民俗鲜活地留存的东巴文化礼俗,那在古城范围内繁荣一时的东巴文化产业就不可能持久地发展,将日益成为一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展示。为保持东巴文化的“活水长流”,需要选择一些乡村作为纳西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人,打造具有独特纳西民俗文化的乡村,这样才能保持纳西民俗文化真实的活力。

2.设置文化核心区,控制游客的进入量

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对于还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应该限制游客的进入量,虽然在旅游收入上会有所减少,但可以通过其也发达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财政收入来补偿这些地区因丧失部分发展机遇而付出的经济代价。丽江古城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组成。当前

游客最集中的是大研古镇,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冲击,出现“空心化’危机。当务之急,是将还保留着纳西人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民族文化束河和白沙两地重点保护.设置为纳西东巴民族文化核心区,限制游客的进入量。同时以丽江大研古镇每年的直接旅游收入,用适

当的方式补偿束河、白沙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旅游效益方面的牺牲。

3.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培养纳西民俗文化传人当今中国社会,非常重视主流文化的系统教育,为了融入主流文化,同时也因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教育相当薄弱,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学艺术、文字、、传统习俗、地理生态、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逐渐在忘记。丽江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在丽江古城的小学里。已经不能讲或只能讲部分纳西语的纳西学生在增多,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和故事只有一些纳西老人会讲,青少年既不喜欢听也不想去记,而宁愿去看电视。因此要想保持纳西文化的传承,必须先培养文化传人。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争取民间基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拨款。

4.控制古城的过度旅游商业化

目前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氛围过浓的现象反映较多,因此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将丽江古城的商业店铺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街,同时控制其他街巷的商业活动;对丽江古城的商品进行控制,摒弃那些毫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不要让喧闹的流行乐和歌曲充斥着丽江古城的夜晚,保持高原水乡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恢复一些“老字号”店铺;开发具有纳西族风土人情的饮食、艺术、土特产品;修复一些文化遗存。

参考文献:

第7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一、民族传统建筑的发展变化. 1

(一)建筑特点的改变. 1

(二)结构功能的改变. 2

(三)仪式的改变. 2

(四)新旧建筑的融合. 2

(五)新元素增添. 2

二、仪式文化的变更. 3

三、建筑结构调整显现的问题. 3

四、旅游的虚假化和商业化. 4

五、结语. 4

摘要:贵州作为多民族文化集中的代表地区,其民族特色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历史上,各民族民居在文化的激荡交融中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一定时间上展现出各自的面貌特点。如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建筑风格既有干栏特点也有板筑特色,这些民族民居建筑面貌与各民族生计方式紧密结合,并连同内置于各民族内部的建筑信仰文化体系一起构成了贵州每一个民族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但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入和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贵州的许多景区中,表现出了传统建筑商业化、虚假化等特点。本文就近现代贵州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面貌发生的许多变化进行一个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在贵州未来的传统文化建筑及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作为理论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新元素 融合 虚假化 商业化 现代影响

一、民族传统建筑的发展变化传统文化的变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发展促成文化变迁,另一个是外部文化因素介人导致文化变迁。贵州当代民族地区建筑文化变迁既有内部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快速发展,贵州也在大力的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发了许多旅游景区,其中数百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文化保护村落,并对这些村落还原、保护,但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元素中被替代的元素越来越多。如材料方面,钢筋、水泥、空心砖、水泥瓦、塑料瓦、石棉瓦等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

(一)建筑特点的改变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变化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如一个村庄中既有盒式平顶楼,也有悬山顶楼。这种结合特点还体现在材质用料上,如现在贵阳花溪石板镇的民间建筑,同一幢房的覆顶材料既有传统的瓦片,也有现代工厂生产的石棉瓦和水泥瓦。墙体方面,贵州百越族系的布依、侗、水等民族传统民居建筑墙体均以柱为间架,以竹木草为墙胎体,外敷以泥等材料。现在这类建筑中的一些则改变为在原传统墙体的外面砌上一层空心砖,并在空心砖上抹上水泥沙灰的结合形式,这种改造加工的整个过程相比较传统方式要简单许多。另外,这种两两结合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对传统干栏体的加工上。贵州多数传统民居都有干栏或半干栏建筑特点,传统的干栏风格,干栏体(建筑基脚)的柱根大多是外露的,基础部分是悬空的,但近些年来,这些民族都将该悬空部分砌了起来,将过去闲置的吊脚部分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得建筑上半部分木构为主的传统建筑与下部改造后的充分结合。

(二)结构功能的改变结构功能方面,原先楼上楼下整体通风的结构被封闭的浇灌楼板所替代,层内房屋之间的空气声音通透特点也被砖墙隔断特点所取代,厨房做饭加干燥粮食的功能转化为仅仅是做饭。传统上卧室仅仅在一楼,现在多搬到了二楼。传统上大多数中空的堂屋被一、二间的楼板所分割。

(三)仪式的改变仪式方面也有替代现象,如过去贵州一些民族在建筑木构或土木结构民居过程中,要举行伐木和上中梁等仪式,现在土木构房已被砖混房替代,而伐木仪式已消亡,上中梁仪式则被浇嘴屋顶仪式所替代。

(四)新旧建筑的融合近几十年来,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与外来元素相融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如建筑结构中传统元素与外来普同化风格相融合就很突出。如水城县金盆,当地有些人家建材上全用了新材料,但“半楼”式干栏特点仍存在;有些人家还保留了传统民居中堂屋中空的特点,将堂屋层高抬高到近5 m左右,以便夏天凉爽以及方便按传统方式加工粮食;同时,有些人家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半边木构瓦质悬山顶与半边盒式平顶有机结合,既兼顾了传统农业特点,又关照了现代性居住需求。

(五)新元素增添贵州少数民族民居传统中一直都有增添新元素的传统。如窗花、抱鼓石、鳌头、悬鱼、门簪、结构性的神龛、端吻、马头墙等都是彼此间相互采借或从汉族民族那里引入增添的,而这些现在都已成为民族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这些民族建筑文化中的民族性标志之一。

贵州少数民族民居的当代变迁中,建筑元素的增添主要有铺设地板砖、贴墙砖等。同时,在主体建筑中增添厕所也是从未有过的举措,即便是附属的厕所也增添了性别元素,将男女分开,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常见的。建筑结构与功能方面,传统民族民居并无独立的客厅观念,用堂屋接待客人嘉宾,或者到厨房。多数民族建筑中堂屋都是用来供奉各种神的,如供祖先神、天地神、供佛教观音或儒家孔圣人的,在其家人办酒席时一般会用来摆宴席。变迁后的民族民居则专门增添了客厅等。

二、仪式文化的变更贵州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中,既有考虑到结构力学、实用、适应气候、地理的自然观以及适应生计方式的结构功能等;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如风水、吉祥、建筑等。近几十年来,贵州民族民间建筑文化理性元素不断增强并有自觉发展之趋向,非理性文化元素则呈现出渐趋模糊、消褪与错位的走向。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过程中,一般都有仪式文化要素,如定址仪式、开基与伐木仪式、立柱或上大梁仪式、安香火仪式和开财门仪式等。据调研,过去彝族、布依族、侗族、汉族和部分苗族特别重视这些环节,而且缺一不可,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意识。

开基仪式在贵州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民间也叫砍木头仪式、奠土仪式或叫架马仪式。以前以土木结构为风格的民居开建时,家家都要举行此仪式,要杀鸡、宰羊和奠酒,并念许多密语,现在由于用了砖混结构,所以许多建筑建造时便不举行这种仪式了。

立柱或上大梁仪式是在贵州许多民族传统土木结构或纯木构民居建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仪式,在立主柱及上主梁过程中,此仪式充满着喜庆与热烈的气氛,现在由于木构房的减少,此仪式逐渐消失。

布依族、彝族等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过去比较讲究风水。即讲究新居选址是否与传统风水观中的神灵居址相正位或相协调。过去,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彝族以及部分苗族等的神的正位置是在三居室的一楼正中墙壁上,神位正对堂屋双合门,有开门便见、“神位应案山”的特点,但现在由于房屋结构的变化,有的人家干脆就不再留神位,既便仍存的人家也将神位搬到了二楼不是很居中的房间中。 

这些错位使一些迷恋传统的中老年人很不适应,但建材的变迁及交通的要求又使他们无可奈何。

三、建筑结构调整显现的问题民族地区传统的居住建筑与其所从事的主要生计方式是有紧密联系的,特别是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生计方式的地区更是如此。民居既是人祖共居的居所,也是粮食脱粒、加工、籽种储存、工具收藏摆放、畜禽饲养的综合场地。如果生计方式基本未转变,但住房在结构上作了调整,那势必影响民居功能的充分发挥,甚至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贵州民族地区近些年来生计方式主要还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民居建筑方面则渐渐脱离与其生产方式相协调的传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1、楼板利用钢筋水泥浇灌,彻底隔断了与一楼之间的气流流通和循环,致使新收回的玉米、谷子等粮食无法风干晾干,出现发霉现象。

2、大多数人家为了卫生和美观,在水泥地板上铺上瓷砖、墙裙上贴上瓷片,这种改造常因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回水”,进而使储藏的粮食和种子发霉或发芽。

3、利用新材料建的新房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使厨房和火塘调节整幢房子温度的传统功能几乎全部丧失,使用沼气、电或液化气产生热能的时段减少,即便仍烧煤或木柴的人家因房子新建材隔离气流流动等原因使热能无法充分被利用。

四、旅游景区传统建筑的虚假化和商业化在贵州民族景区中,海坪彝族小镇作为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现代科技、建造技术的建筑为载体的现代“传统文化”代表。海坪千户彝寨----最具文化底蕴和原生特色的彝族文化旅游小镇。以彝族祖先的六个儿子为象征,将彝寨分为六个组团,并且景区彝寨的所有建筑都采用现代流行的钢筋混凝土建造,在外墙进行刷漆,柱子进行包木或者涂漆,屋顶在混凝土板上铺设茅草等方法,使景区内建筑展现出传统文化建筑的“虚假化”风格。

这些虚假化建筑室内体验感完全是现代的地板、铁门、铝合窗,完完全全的钢筋混凝土气息,没有了杆栏式建筑的良好通风条件,景区多数建筑的一层十分潮湿,居住体验感较传统建筑相差很大。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其建造的速度、成本和带来的方便的确十分不错,以旅游集散、接待服务、度假居住为主要功能,配套完备商业、娱乐、体育、休闲活动,突出彝族风情文化体验,建设高端休闲度假项目,结合地块开阔平整、土地集中等特点,以旅游和地产双向驱动打造本区域的核心价值组团。依托海坪优美雅致的山林环境、火一样的热情和魅力的彝族文化,以"文化、旅游、生态、健康"为核心理念,以展示六盘水彝族特色文化为主题,打造集商贸、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小镇的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之都,民俗体验之城"。构成一站式的旅游综合体,融合文化演艺、民族祭拜、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特色商品等业态。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将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彝族文化园和彝族文化朝圣地。

第8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关键词:彝族节日;民族文化;商业化;民族精神

节日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一种重大的显性文化事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最具地方特色、蕴含丰富意义的文化符号。民族节日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播延续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民族生活状况、记录民族变迁轨迹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积淀场”。

现如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加后,会追求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远离生活的地方,试图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尤其是深度体验民族色彩、民俗风情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这种民族旅游现象在刺激了旅游业和当地经济之外,也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方相互作用形成的,低质量的旅游导致民族地区文化的同化,民族精神的淡化,以及民族节日的商业化;在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下,民族地区居民会迎合游客的喜好,度量揣摩游客的文化认同程度。若要发展民俗旅游业,就应该让民俗专家为其整体把脉,千万不要一味地考虑经济效益而改变民族文化的特性。

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各种政策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总是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优待及少数民族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利用。这也使得民族节日成为当地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扩大文化影响力等的契机,这一切收益都是通过“过节”而实现的。

民族节日使得分散的各个民族、各个小群体有了结为同一群体的可能。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的民族节日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小的部族、单独的一个村寨,而是发展扩大为某个行政区域内的一个大群体,由不同民族的多个小群体构成。同时传统民族节日的时间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完全依照旧例举行节日庆祝,而大多为了迎合游客的时间,选在旅游业旺盛的黄金时间段来举行节日,时间相对随意。不论是民族节日还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在我国异常明显,每逢大节小节,各类商家无不趁着这段赚钱的黄金时期争相推出应节商品和服务以获得收益。平安夜来临时大街小巷的平安果、以及情人节的鲜花、巧克力和餐馆里预约爆满浪漫的烛光晚餐等等,甚至于一个双十一和双十二都被商家炒作的处处都是商业商机。

除了时间、人员的变异,节日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节日中增加了传统节日中没有的项目,但大多都是商品交易、招商引资、推荐旅游资源这类消费文化的行为,明显已经被现代风气所感染,将民族节日文化商品化。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地区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生活风貌的重要途径,但居民将当地的民族文化、日常生活方式加以商品化,进行商演,是经济收益的趋势和资本的介入导致的。这种将当地民族节庆、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加以标签化,转化为适宜出售的商品的现象是在消费文化,这部分民俗节日是剥离了一部分文化积淀和历史积累的产物,与传统节日的初衷和民族精神是相悖的。

第9篇:传统文化商业化范文

作者简介:张在磊,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宗远,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30-02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向来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甚至连一句台词都会引发人们情感和思想上的波动,人们在欣赏影视剧时往往会无意识的深入到故事当中,影视文学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但商业时代的来临,促使影视从传统经典走向时尚、从审美性的精神文学向娱乐性的消费文学转型。”也就是说,影视文学不再侧重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而更注重于向娱乐化、商业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政工要准确把握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的教育新特点,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引导,才能及时消除商业化影视文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的教育新特点

教育媒介呈现多样性。随着网络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我们随时都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无线WIFI来观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以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阶段,它所搭建的信息平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传播时代,各种文化以立体的符号形式存在,为大众提供了分享不同层次影视文化的机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影视的世界里,每天面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在商场、电梯、地铁、公交车上都随处可见各类影视广告。

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商业化背景下,影视文学的内容逐步从教化走向娱乐,其主流作品也多是受青少年和都市白领们喜爱的偶像剧和综艺节目,这些影视作品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德育因子,这直接弱化了影视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也都是百姓生活中锅碗瓢盆的琐事,正是这种影视创作中“以小见大”的的真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观众也才会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教育效果存在差异性。所谓教育效果的差异性,这里主要是指不同的影视题材对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教育效果的差异性,主要由观众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感受来决定。50、60年代出生的人偏好于戏曲和怀旧的影视剧,70后、80后则钟爱于战争和武侠题材的影视剧,而90后的男生更喜欢欧美影视剧,而女生则喜欢看综艺节目和追日、韩剧。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会特定的反映剧中那个国家和时代的主流价值。因此,不同的影视作品对社会群体的教育效果会有差异。

二、传媒商业化语境下影视文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影响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商业化时代,许多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影片中不乏有惊悚、暴力和血腥的打斗场面,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和思想都很不成熟的社会群体,他们总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影片中的人物,在私下里“拉帮结派”,张口闭口也都是“兄弟义气”,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一部分喜欢“我行我素”的大学生,甚至无视国家的法律和校园规章制度,遇到问题总是充满了暴力念头,近年来频发的校园犯罪事件与暴力电影也有一定的关系,暴力电影确实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影响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校德育中, 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德育作用的广泛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德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通过历史剧,大学生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但当前的一些影视剧创作人员总是随意更改历史,这显然不利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如《甄?执?》这部剧总会给人一种架空历史的感觉,后宫嫔妃为了得到皇上的宠爱,总是机关算尽、尔虞我诈,这显然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仁爱”、“性善”、“和为贵”是不相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理解。

影响健康精神特质的养成。“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包括创作反映这些革命实践活动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让人们参观学习、考察体验等活动,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向来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但一些红色影视剧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缺乏真实感,这类作品往往会被贴上“抗日神剧”的标签,

显然无法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目的。而红色影视一旦被人们所诟病,当人们再次选择影视作品欣赏时,红色影视往往会受到冷落。加之,一些都市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缺乏主流价值观的渗透,过度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部分大学生无意中会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在精神上总是显得颓废,对生活现状总是适应性大于批判性,精神状态也呈现出庸俗化的倾向。

三、传媒商业化语境下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校园对策

(一)结合优秀影片,不断丰富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它是课余生活中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最佳方式,但商业化语境下,大学生所喜爱的影视节目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缺乏实效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住大学生的喜好特点,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加以引导。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辨别能力,结合优秀作品不断丰富课教学形式,但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们的喜好而丧失教育意义,也不能只讲道德教育而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要善于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选取既紧扣教材,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影视剧。

(二)加强审美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果单纯教育大学生从我们生活中去感知和发现美,往往缺少“抓手”,没有说服力,而影视作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也成为教育大学生感知美和发现美的最好工具。利用影视文化来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可以开设影视鉴赏课,组织学生观看艺术性强的影视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影视文化是快餐文化,更直接、更迅速的反映社会现实,影视剧中的真善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任何美的、有个性的的事物总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共鸣,促使他们增强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为维护和创造美好事物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