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业务统计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业务统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业务统计分析报告

第1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为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应重点发挥铁路统计的咨询功能,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针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即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认识、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7]王翔宇.货运组织改革中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郑铁科技,2014(1):59-61.

第2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从提升医院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操作性、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使之更好的为医院管理服务。

关键词医院管理统计质量提高

当今,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都要求医疗管理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而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则离不开高质量医疗信息的支持。因此,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建设中尤为重要。医院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做好统计工作。

一、提升医院统计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一个分支,是医院管理层制定各项计划的基础,它包括医院的医疗动态、医疗服务质量、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等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坚持用《统计法》指导和规范统计工作。我国颁布的最新《统计法》对统计工作的作用、内容以及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统计法》规定要求,遵循以《统计法》为基本开展工作,强化依法统计的意识,始终站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高度来落实卫生统计工作,坚持用《统计法》规范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使统计工作更加适应医院发展。

2.建立责任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医院统计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强,协调多的工作。要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统计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医院可以建立在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信息科和质量管理委员会,配备统计、信息员和病案、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形成以信息科为核心,以科室为辅助,以点带面的信息管理网络。工作中要依据统计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目标,完善奖罚制度,使统计工作在一个良好的工作轨道上前进发展。

3.主动作为,高效为决策者和管理层服务。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准确、科学的统计数据来支持。统计人员要根据职能要求和形势需要,在做好日常数据搜集、监测和汇总的同时,树立管理意识,主动对医院整体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归纳总结,合理评价分析,向决策者和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应用,为统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操作性平台。通过信息简报、专题分析、综合评价等形式,将问题和信息反馈给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以此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度。

二、增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操作性

统计的根本在于数据的及时、准确、真实。如果数据不真、不实,医院决策者将无法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必然会对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产生误导。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真实,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统计人员要树立质量意识,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和制止弄虚作假,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结合职务、职称晋升把统计工作与个人绩效挂钩,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使统计人员认真细致进行统计,并且对生成的每一份数据高度负责,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2.坚持关口前移原则。医院的主要数据分别通过医生站和护士工作站等录入,每天都有新情况,变化无规律。数据录入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要及时改进并监督源头统计工作,把纠错工作关口前移到科室原始数据的录入与核查上,督导科室医生、护士工作站信息录入员认真履行原始数据录入和核查双重职责,把错误消灭在原始数据录入的关口上,把医院信息核查与纠正工作做在科室数据汇总之前,不断提高统计效率。

3.规范完善原始记录。医院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门诊挂号、住院登记、病房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规范操作,统一原始记录、基础登统计表格的填写要求,如要求医生书写疾病诊断一律遵循

规定标准,并利用各级查房进行检查和指导。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填写、上缴、查阅、归档、保存等制度,使统计资料收集管理做到系统化、科学化。

三、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工作岗位不固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医院统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统计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改行、业务上没有接受系统培训、缺乏协调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等问题,严重束缚了统计工作的服务范围和内容。因此,要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1.统计人员要熟练掌握统计分析方法。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科学管理离不开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统计结果,进而影响到管理者决策的方向。因此,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拓宽知识面,善于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自身综合分析能力,让信息服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统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统计分析能力。医院各科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原始数据表现只是数字的加减,并不能反映各科室工作内在性质和规律,这就需要统计人员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纵横向对比,合理地运用统计知识,综合成每月、季度、年度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分析报告质量的好坏。由此可见,综合分析能力是统计人员必备素质,医院统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借鉴同行好的统计分析报告,从中积累和丰富工作方法;并培养和树立多观察与多思考的意识,留心每一个数据,清楚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统计分析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3.统计人员要注重实践锻炼。要把工作过程转变为学习提高的过程,做到重视信息交流,积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针对工作的疑点、难点,及时向科室了解、咨询,对统计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进行研究解决,避免工作出现差错。同时注意把处理重点数据的程序、方法、原则记录下来,以便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参考借鉴。再者,统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及时总结探索经验,在不断创新中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戴云洁.抓数据源头确保统计质量.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69.

第3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为加强铁路信号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在主要干线的站场机械室都安装了微机监测系统,用于采集信号设备的状态数据。然而对于这些状态数据的分析目前一般还是由人工来完成。

信号专家系统的出现,可自动收集和管理各站场(机械室)信号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信息,用于车间、电务段、铁路局的业务管理,可以解决业务管理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对提高信号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此,研究开发了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管理和处理各站场(机械室)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用于支持各级信号设备的业务管理,解决目前业务管理中缺少直接来自生产现场信息的难题,根本改变了业务管理的被动局面。

一、系统的基本结构

由于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是基于信号专家系统应用信息的管理系统,因此全部输入信息均来自各站场(机械室)的前端机。既表示了系统与信号专家系统的关系,也表示了自身的数据处理软件结构。系统可以用于信号设备质量、安全信息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于业务查询终端(车间、电务段、铁路局等)。

二、系统的查询功能

(一)站场实时信息的查询

由于信号专家系统是自动将站场信号设备的开关量实时信息和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转发到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服务器上。因此,可以通过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查询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站场实时信息主要是微机监测的开关量信息。转发该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需要的人可以实时获得站场的作业情况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在大仿真控制台上双击鼠标左键,可选中车站,大窗口内将显示该站控制台,实现站场控制台的放大显示切换。通过在大窗口左右拖动图面,可以查看仿真控制台的情况,也可以直接选择线别或站场进行显示。

(二)站场信号专家系统运行信息的查询

点击实时记录功能键,可查询选定站场的故障和异常记录。如选择分析报告,就可显示站场的分析报告和维修指南。

如果选择管内故障实时显示功能键,则可分页显示管辖区内近期发生,且没有确认处理的故障报警情况,以便快速了解管内设备运行基本情况。这类故障报警信息会自动在相关终端上弹出。在分析报告和维修指南界面条件下,还可以查询该站场的故障统计数据。主要有30日内各类报警统计分析、30日内区段红光带情况、30日内区段变化特性分析、30日内电容延迟特性分析、30日内不排进路调车作业情况、30日内总人按钮破封统计、年度区段红光带情况、年度区段变化特性分析、年度不排列进路调车作业情况、年度各类报警统计分析、年度破封记录情况等。

(三)站场图纸查询

站场图纸是信号专家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智能分析的基本依据。这些资料必须与实际设备相一致。一旦不一致,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异常。这些站场资料必须同时安装在服务器和终站查询机上,以支持查询业务的开展。

为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网络上不传输基础资料。以最少的信息传输量,支持最大的信息获取量,这是信号系列信息化软件的设计基础。系统查询的站场技术资料,不是从远处的站机上或服务器上传输过来的,而是查询终端机本身存储的资料。点击打开图纸功能键,则可得到站场的平面图,并可选择区域进行放大。此状态下,将鼠标移到左侧,则会显示可选图纸的菜单。在电务段管辖示意图上直接双击某个站场而显示该站场的平面图。同理还可以查询控制台盘面图、室内平面布置图、进路联锁表、双线轨道电路图及电缆径路图、组合位置图、组合器材排列表等。

双击鼠标选中某个设备,则会在窗口中显示该设备的电路图(局部),再双击该电路图,则可得到该图的全图。

三、系统的分析、统计功能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通过收集各站场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按业务管辖区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对车间来说,由于辅助决策中仅安装了所在车间管辖站场的资料,因此,可以获得的统计资料仅针对管辖的站场。各车间只能从电务段服务器得到管辖站场的有关信息。其他业务终端也只能从电务段服务器上得到授权的有关信息,并形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

在信号故障的统计分析中,系统会自动考虑:①站场的道岔组数;②设备制式(三显示自动闭塞/四显示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③车站联锁制式(计算机联锁车站/继电电气集中车站/非集中车站);④线路运输繁忙程度;⑤站场信号设备建设年/大修年/中修年等情况。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不仅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比较,还会通过对客观因素的考虑,进行同类比较,以获得管辖站场相应的故障统计分析数据。

在查询界面状态下,在线别类内选中管内全部,再查询统计分析情况。通过选择不同的故障种类,可以得到当年年度每个月各工区(或站场、车间)的相应故障数量情况。

系统既提供了对管内故障按线别、按设备类型、按站场、按班组分布情况的绝对比较的查看方式,也提供了考虑按道岔组数、线别、设备整修时间等因素以后的相对比较模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故障重点线别、重点设备、重点站场及重点班组。

结束语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是一个站场信号设备质量及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各站场的信息,再按设定要求进行分析统计,可以满足指导业务管理的需要。

由于信号专家系统的应用,站场信号设备的质量及安全信息质量不再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而收集的信息直接反映了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得到的分析统计数据可以直接指导业务管理。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业务模式完全依赖于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的情况,解决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不确定的最基本问题,实现了信号设备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大创新。

通过信号专家系统的技术升级,支持本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升级。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计和分析能力的升级,可以更好地发挥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业务管理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铁路工务检测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研究及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6.

第4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路小修;保养;统计分析

公路小修保养是对公路及其一切工程设施进行保养和修补轻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它通常由道(渡)班在一年小修保养定额经费内,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按月安排计划,经常进行工作,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

一、小修保养的统计指标

在统计工作中常以小修保养工程量和小修保养工作量两个指标表示。(1)小修保养工程量是指用实物量计算的实际完成的小修保养工程数量;(2)小修保养工作量是指用价值计算的实际完成公路小修保养的工程数量,小修保养工作量中,包括从事小修保养工作的工人的全部工资、劳保福利、机具使用、修理、小型工具的购置及小修保养材料。

二、公路养护统计报表

为使统计数据准确反映公路基础设施和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管理决策和信息服务的需要,需要对公路小修养护进行统计报表的分析,公路养护统计报表一般有四种,一是公路小修保养工程主要完成情况表,二是公路小修保养用工、用料统计表,三是养护质量统计表、四是公路养护统计年报。每种统计报表应用到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反应公路小修保养的状态。

三、公路小修保养统计分析

(一)面临的困难

(1)公路养护部门统计工作者的知识老化,导致统计分析报告质量不高、时效性差,目前,有些公路养护部门的统计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统计院校的专门培训,有的是从养护生产第一线经过简单地培训从事统计工作的,有的是通过自学和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统计岗位上干了多年的老同志。他们中有不少同志存在着理论知识面窄、知识老化、总结写作基础和分析能力较差的缺点,这样对很好地做好公路养护统计工作就有一定的困难,形成的统计分析报告就不可能有声有色,发挥出最佳作用。因此,提高统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是保证统计分析时效性的关键。

(2)法律的执法力度不严,统计数据有错误,导致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统计法》颁布之后,即使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公路养护部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养护基层单位的领导和统计工作者对《统计法》的内容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执行好《统计法》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公路小修养护统计数据的来源范围比较广,且搜集汇总上报数据的部门多,有工程技术人员、有统计人员、有财务、核算人员还有机械管理人员,有些数据的报送从养管站到公路段再到总段,对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报送有关报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这样形成的统计分析报告就很难说得上准确、全面和时效了。

(二)加强公路统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1)引起领导的重视是公路统计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第一在思想上,各级领导要对其定义的认识,认识得越深,公路的建设工作才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在现代经济发达的时代,公路建设加快了脚步,因此数据的统计变得相当重要。公路统计揭示的是公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准确地反映了公路的实际建设情况,这项统计也是检测各施工单位施工是否达到要求的尺度。公路统计指标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为政府制定养护政策提供了参考价值,在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实用性很强。除此之外,在科学组织公路生产和公路经济的审核中,它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为公路建设的指导者,要改善公路的统计工作,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体系,并且要安排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有必要的话,聘请一定的专业人士是可行的办法,在公路的建设与管理中,其发挥了监督的职能,这样,公路养护建设服务将会更加周到、全面。公路统计工作是从社会经验里总结出来的,同时又为社会服务。同时,这充当了领导和政府的帮手,在管理数据资料的工作上,统计分析的参考价值相当高。

(2)建设好施工队伍,提高公路建设人员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公路统计工作的重要因素。改善公路统计队伍的工作效率,提高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针对当前公路统计工作巨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的领域大,对技术的标准也控制的相当严格。由于一些技术人员对机构的了解不够,调动的次数过多,所以要立足于整体来分配工作。一些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强,接待业务的能力强,所以领导机构要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要设立培训机构,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让统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让他们自觉树立敬业精神,为工作尽心尽力。二是要提高他们对业务的认识,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接受业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对公路养护工程来说,统计完以后还要进行预测、估计。四是要与各界人士展开讨论与交流,要结合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状况,划分出重点来进行讨论。有些工程的建设难度大,解决问题困难,因此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是一种合理的办法,这对于工作人员环境的改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制度是进行公路养护最好的物质保障,它有利于推动公路建设向前发展。首先,领导必须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制,这有利于提高统计质量。然后,要进行公路统计专项检查工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重点对基层原始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纠正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状况,以防止领导利用私权误导工作人员填写各种报表的错误现象。最后一点相当重要,即强化统计工作的行政管理,这样有利于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改进工作。与此同时,制定出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奖励制度,制订出公路统计工作标准和评比奖励办法,通过综合性的考核,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使公路统计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5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多数公司的统计还是主要是为政府和上级部门服务为主,工作职能主要是在报表数据的搜集并进行简单的加减和汇总,统计工作就是应付上级部门的工作,统计工作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有系统的深层分析,习惯于确定性分析而缺少对不确定性的分析,满足于做总结而缺少有参考价值、有远见的建议,这些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对统计的需求。

2、企业统计的信息质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统计的需求,统计信息的质量包括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自基层,而企业基层单位出于企业效益的考虑,很少配有专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的统计人员大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法规意识都较薄弱,认为统计就是估计,因此数据不可避免地产生主观误差;还有企业统计信息滞后,也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大多兼任统计工作,常因其他工作而延误了统计数据的上报,而同级的各职能业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都比综合统计部门要快,综合部门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都滞后于各职能部门,这些都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3、统计分析量少、质低。虽然大多企业都给综合统计人员配备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去改进和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和质量,但由于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就无法去利用企业配备的计算机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加之统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利用自身的岗位优势和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去收集领导和职工关心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主动提供服务,写一些对企业管理有参考价值的分析,而只是被动地收集一些上级部门报表要求的数据,这不可避免地造成统计人员因收集的信息量少、范围窄,掌握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先进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也就不可能写出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及领导的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企业配备的先进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发挥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计算机系统也只是取代了算盘而已。

现代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管理组成部分的企业统计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使企业统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确立企业统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只有彻底改变企业统计的上述问题,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统计的要求,才能让企业统计有效地参与企业经济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才能使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首先,合理定位是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统计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统计必须打破只为上级服务的思想,必须从过去应付式的统计工作,转变到为本企业服务的方向上来,实现报表型向企业经营管理型转变。统计人员应采取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手段及先进有效的统计方法去了解外部环境的信息,再结合本企业从各专业渠道获得的综合资料中吸取精华,为领导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为企业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其次,要转变工作职能,统计工作不能局限在报表数据的搜集,简单加减和汇总,只是完成任务式的上报工作,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不能提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用的市场信息。企业统计适时转变职能,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统计信息资源优势,努力把统计方法运用到市场营销、财务分析和企业管理、决策上,使统计信息与其他信息融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或专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要做好统计分析。企业统计主要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除了及时、准确、全面编制各种统计报表外,最重要的是统计分析。首先,统计分析要有针对性,由于企业从下到上管理分多种层次,工作性质和职能不同,因此对统计分析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如公司决策层领导,需要使用计划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分析报告来制定企业计划、战略决策、经营方针、奋斗目标,所以需要以综合分析、预测分析为主。而中层领导则担负计划和控制,而以控制为主,使用的主要是控制信息,需要以进度分析,专题分析为主的统计分析;其次,统计分析要有时效性,信息的价值既决定它的内容也决定它提供的时间,反馈速度越快时间愈早,价值越大,反之将失去其价值。因此统计人员要有超前意识,对领导即将要抓的工作要主动地提供超前服务,力争到在领导决策之前。这就需要统计人员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充分的可靠的适时的信息,紧跟市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报告来提供给领导。再次统计分析要有科学性,统计分析采用的数字要准确,要真实,有科学性,这就要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减少数据误差,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以避免人工录入中造成的一些误差,还要求统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使自己对基层上报的数据有基本的了解,对基层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也可以检查基层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只有根据这样的数据写出来的统计分析才有生命力。总之,统计分析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有分析、有建议、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这不仅是为领导决策需要,也是统计人员展示自我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第四,企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我认为企业统计要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要求综合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同时还能应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的综合统计分析,并不断总结适合本企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创新。目前很多企业统计人员都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领导对统计工作也较支持,所以只有统计人员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快业务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并把掌握的新的统计理论、方法等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要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深加工及分析能力,才能彻底改变以前应付式、报表型的统计工作模式,写出有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对于基层统计人员则要加强培训及对统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基层统计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知识,了解统计法规的严肃性,以确保基层上报的数据质量,因为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第6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统计分析 种类 作用

企业统计分析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目的,通过敏锐的预见,根据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与技术,及时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揭示企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一、企业统计分析的种类

1.进度统计分析

进度分析是以定期报表的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以报表考核的主要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指标的实绩与计划、本期与前期进行对比,得到计划完成百分比或动态相对数,进一步分析增长或降低的原因,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反映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便部署下一期工作。

2.专题统计分析

专题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资料,结合专题调查,对社会或企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因素所作的专门的、深入的分析。它所研究的问题政策性较强,带有倾向性、典型性,多为决策者所关注,是统计工作跟踪政策、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专题调研,就企业而言,是针对经营管理中一个影响较大的专门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调研。专题调研需要的资料既要求广度,又要求深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不仅有各种来源的二手资料的搜集,还可能有专门组织的抽样问卷调查、典型调查和深入访谈等。分析方法更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一般描述与倾向性研究、典型材料研究相结合。

3.综合统计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研究其供、产、销和人、财、物的总体平衡和比例关系,涉及的资料种类多、历史跨度大,不仅要使用手头现成资料,而且要搜集、整理大量历史资料、外部资料、行业资料。所用分析方法也较为复杂,有纵向研究,有横向对比;有综合平衡,也有比例推算。综合统计分析旨在说明分析单位的总体特征,揭示重要平衡关系或瓶颈问题,以便做出全局性决策。

二、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1.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最终成果

统计活动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主要环节。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制定出各种统计工作方案。统计调查的任务是使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原始的统计信息。统计整理的任务是运用汇总、分组等手段粗加工统计信息,把原始分散的统计信息整理为系统的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对统计信息做深加工处理,使统计工作者的认知得以深化,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书面形式把统计分析的结果表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利用,使统计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

2.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统计分析为企业领导贯彻与执行党和国家工作方针、政策,制定和检查企业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起到信息服务作用,而且起到咨询和监督作用。同时,成为了解本地区相关企业发展及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并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配置、技术引进等问题的主要依据。这不仅有利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客观全面地认识经济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和计划,以充分发挥统计促进企业管理、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

3.企业统计分析是促进企业统计工作发展的保证

企业统计分析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是企业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而且还是企业统计活动的总关口。因为通过撰写分析报告,可以检验各个阶段的统计工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得到弥补和改进,从而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统计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变动方向、掌握企业活动发展情况,由被动变为主动,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资料通过加工整理,找出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内在联系,探索其经济发展规律,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起到督促作用。

4、企业统计分析能及时纠偏统计数据的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数据间均有一定的相互联系, 如产量和质量、产量和成本、质量和材料单耗、成本和材料单耗等, 我们统计人员在写统计分析时, 首先要确保采集的数据正确, 否则将会产生误导, 作出错误的结论。而统计分析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检查、监督, 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差错, 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比法、环比法等, 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验正单耗核算是否有误, 盘点是否有差错。我们还常用材料成本来核证单耗, 使企业能用正确的单耗数据, 深人分析, 找出真正影响生产材料单耗上升的原因, 采取措施, 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5、企业统计分析能为企业培养一大批有用的统计人才

统计人员必须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的同时要学会分析加工数据,只有在大量地收集、汇总、整理企业经营中各种数据基础上, 加以深入解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才能从中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十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 还必定要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思维敏捷, 逻辑性强, 分析有深度、有力度。因此通过写统计分析, 能锻炼我们统计队伍, 提高统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可以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统计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总之,企业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地位如何,绝对要从统计工作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服务和参与企业经济运行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程度,才能够充分看出。所以企业统计工作者应在充分掌握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基础上,深入实际,在占有丰富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把死的数据变成活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把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做好,这是更进一步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统计产品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周静.对企业统计工作现状的分析及建设[J].辽宁经济,2006,(07).

第7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健词:发挥统计作用 作更多贡献

对于统计工作,大部分人会说,统计嘛,不就是加加减减吗,太简单了,谁不会呀,正是这种曲解、片面的错误观点,导致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统计发展停滞不前。统计工作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复杂性,它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预警功能也是财会等经济活动所没有的。填填报表,统计原始台帐、原始记录,只是它最简单的职能,它最重要的职能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企业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但是大部分企业统计工作仅限于简单层面上,而对最重要的统计职能未能充分重视和运用。下面就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统计工作、干好统计工作进行分析:

一、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最主要的问题是领导重视不够,统计工作开展不力。有的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汇总,填几张报表,甚至把统计看成是为了应付统计报表上报任务才设置的职能,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是不能创造效益的,成了企业的负担。有的领导甚至认为统计工作简单工作轻松,随便安排个人,或者安排自已的关系户,导致统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质量下滑,就连最简单的统计报表也漏洞百出,哪里还谈得上工作质量,更谈不上统计分析。有的企业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要身兼数职,人力上不能保证统计任务的需要和统计质量,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敷衍了事的现象。

2.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由于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严格选拔,不仅部分统计人员工作能力较差,而且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前培训与后续学习,因而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调动频繁,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素质较差、责任感不强,对统计工作没有积极性,不能自觉地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更谈不上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

3.统计方法落后,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仅有产量产值、产品销售和消耗指标,以收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只是单纯的事后统计,无法反映工业企业运行质量,二是统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统计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二是很少进行统计分析,即使进行统计分析,只是单纯的数据罗列,缺少同行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没有对运行质量进行深度分析,不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所以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决策未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或者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统计人员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做好职能转变,统计职能由报表型统计向企业管理服务型统计转变,统计人员要主动参与企业管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通过出色的工作获得领导的肯定,才能体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不仅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还具有分析判断、预警等职能,这些职能是会计所不能体现的。1.统计工作具有反映快、灵活性强的特点,能及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在事故发生前作出决策,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而会计只是对既成事实的结果进行反映,无法在事故发生前作出决策。2.分析判断功能,根据边际贡献的大小、正负,对生产是否停运、限产、生产进行判断,3.预警功能,通过事先设置目标,当实际数据大于或小于目标时,给予警示,如当原料消耗高于目标时,企业就要进行分析,加强管理或者技术革新,减少消耗,如产品销售价格低于预期时,就要采取措施扩大销路,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等。这些都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体现。

第二,重视对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在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同时,要优化统计队伍结构,特别是要保证统计在岗人员的相对稳定,统计人员变动时做好新老人员的交接班。保持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作出较大贡献。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考核和鼓励,及时对统计人员工作进行评价,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促进个人工作改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鼓励统计人员在工作中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工作。

第三,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势必贻误正常工作。为了拓宽知识面,提供有价值的统计信息,不仅要学习统计知识,还要学习产品生产工艺、财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统计发展的需要。统计人员要多深入基层进行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要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使企业统计工作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四,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统计报表体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全面反映、监控企业运行质量,除一般的日常的产值、产量,销售、生产消耗报表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企业运行质量的报表体系,如产品边际贡献表、应收预付、存货报表等,以及预警指标,如原材料消耗预警、存货超标预警、应收帐款预警、边际贡献预警等。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使企业统计部门能有效发挥其职能,乃至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效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体现出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第五,开拓进取,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统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是统计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如何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建议,需在以下几点提高:1.提高业务素质是做好统计、写好分析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满足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写不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2.统计分析是以数据来说话的,但是数据说话并不是在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堆砌,也不是数据简单罗列,而是用数据来提高统计分析的含金量,关健是如何对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挖掘和优化。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对统计数据的灵敏性,对获得的统计数据及时甑别,从中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3.企业统计人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博,了解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第8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统计指标体系,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logit分析

世界各处无不体现统计之广,一点一滴中展示着统计的魅力。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弱化。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不高,虽然因为上市后的信息披露需要,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其次是商业银行基础数据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数据使用者与源数据生成者目的不同,导致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由于各业务系统立项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从而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下降。最后是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其中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信息系统建设差异也会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差异。

二、商业银行统计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业务统计指标、负债业务统计指标、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等。

1、资产业务统计指标

(1)资产业务统计指对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实物资产和债权的统计,主要指标应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相对指标包括贷款回收率、信贷资金运用率、贷款周转率、贷款利息实收率等。

(2)资产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内容来构建,①、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②、资产质量分析,分析报告期内各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成因。③、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如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等。④、贷款市场占比分析,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⑤、资产流动性分析,主要指标有速动资产/总资产,(速动资产―法定准备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

2、负债业务统计指标

负债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主要内容来构建。①、各项负债余额统计分析。②、负债结构统计分析。③、负债变化及对负债变化的预测。④、负债成本分析,负债成本分析的两个主要分析工具是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⑤、负债的稳定性分析,用于反映资金来源的稳定情况。

3、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

银行主要面临三大类型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1)信贷风险统计指标。信贷风险统计体系主要有:①信贷风险检测报表体系;②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报告;③贷款行业风险分析。银行的贷款分类是五级分类法,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2)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性缺口,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

(3)资本风险指标。衡量资本风险的方法是:计算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与人行监管局规定的最低比例比较,分析风险的大小。

统计指标体系目前还存在这一些缺点:首先是指标的设立缺乏统一性。其次只侧重于基础数据的搜集,缺乏分析性指标。最后它侧重于内部信息的统计,忽略了外部资源的整理。

三、商业银行中统计模型的应用

由于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的作用是对银行是否为高风险银行进行预测,因此通常选取的分析方法有:判别分析、线性概率、logit分析模型等等。

1、判别分析。使用多重判别分析方法研究银行风险预警,该研究将1972年和1973年初被美国监管部门断定为有问题的110家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所使用的数据是根据这两类银行1969――1972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计算出来的10个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贷款、资产和存款构成、效率、盈利性、资本充足率以及收入来源和用途等方面状况的财务比率。采用二次式判别分析的结果是:贷款收入/总收入、其它费用/总收入以及营业支出/营业收入这三个财务比率的判别能力最强,

2、线性概率模型。这种方法用Prob(y=l)= α+βX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用Prob(y=0)=l―(α+βX)表示银行正常经营的概率。其中向量X是表示银行财务特征的变量, β是反映X的变化对概率的影响的参数,α是常数项。α和β是模型y=α+βX +ε(y的值为0或1,0表示正常经营银行,1表示破产银行)的最小二乘估计。线性概率模型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误差项异方差;二是概率的预测值可能在区间(0,1)之外。因此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

3、logit分析

该方法是较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定银行发生破产的概率服从Logistic分布。用P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则P= ;其中向量X是表示银行财务特征的变量, β是反映X的变化对概率的影响的参数,α是常数项。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参数β和α的估计值后就可以计算某一银行破产的概率P,然后对照设定的临界概率可以判断该银行属于破产类还是属于正常经营类。logit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不像判别分析那么高,判别的准确率比较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较多使用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孟晓莉.商业银行统计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建议.现代金融2012 年第5 期总第351 期.

第9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统计 能力 建设 创新

工业统计在实践中创新,是对工业统计活动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变革,也是对工业统计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提升。工业统计创新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通过对统计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在工业统计活动中不断探究、实事求是、坚持不懈,才能使工业统计工作者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不论是“硬件”设施的改善,还是方法制度的变革,都对统计人员的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工业统计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为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统计数据处理能力创新

工业统计 “一支笔、一个计算器、一张报表”的手工汇总时代,工作效率低,误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已远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必须改变。而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统计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再生误差。其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和现代化的网络传输手段为工业统计由逐级汇总到越级汇总,提供了便利条件。互联网直报和即将开展的“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建立都得利于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说,统计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息息相关,而对计算机技术的灵活应用,是工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技术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其特有的数据库和网络功能,使得各级统计部门都可以掌握到各名录企业数据。这在“手工汇总,电话报表”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强大的网络功能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性。联网直报和 “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施和推广突破了层级报送的弊端,使各级统计部门和直报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见面。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统计信息化能力,开创了统计资源共享的可能。

二、统计制度创新

在一九九八年以前,工业统计调查实行的是全面统计。在隶属关系上,乡及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全面上报报表,村及村以下工业数据仅在汇总数据表中体现。随着民营经济村级工业异军突起,原有统计制度弊端逐步显现。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乡办企业统计机制不健全,完成统计报表时,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大的村办和民营企业游离于制度之外,其生产活动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调查。只有在统计制度大胆创新,实行规模以上工业全面统计和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才能有效整合现有统计资源,提高工业统计调查能力。因此,结合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从而保证工业统计数据的全面、真实是很有必要的。

三、统计人员素质创新

新制度的建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统计人员应适应历史的变革,要解放思想,不能因循守旧。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并重,不断加强统计业务能力提高,只有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工业统计数据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统计执法工作能力创新

在新报表制度实行初期,部分乡办企业和民营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变化,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对工业统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统计工作创新性的提出“一要数量,二要质量”的执法新思路。首先解决报表回收难问题,针对拒报和屡次迟报工业数据的企业,专业统计人员配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对能够正常、按时申报的企业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通过经常性执法检查使报表回收率达100%,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创造性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提高了统计执法工作能力和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了统计部门形象。

五、统计分析能力创新

近几年,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工业经济总量年均增幅在二成以上。经济越发展,统计越重要。随着统计工作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作用不断深化,不但要求工业统计能够描述经济社会工业现状,更要解释经济现象形成的原因,还要应对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分析问题。一方面,政府和社会都要求统计部门给出客观合理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另一方面,工业统计工作者掌握的知识不够多,掌握的信息量太少,工业专业统计工作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常常力不从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不少统计分析报告,大都是数字文字化,侧重理论研究,缺少科学分析。所以,工业统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提高驾驭统计数据的能力,提升分析经济形势的深度和广度。对工业企业生产、销售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延伸统计分析链条,拓宽统计分析领域,从而才能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工业统计工作。

六、统计服务能力创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