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统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第1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重要性;对策方法

一、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有经过全面深入加工之后的数据才能够形成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能够完整的反映出被调查对象在某一时期的客观状态。一份统计资料常常只能够体现出某一领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而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之下,对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从而作出科学正确的决断并形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单位活动的客观状况,更能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为领导层作出相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也是为何称统计数据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以及将统计称之为参谋、智囊团及军师的原因。

其次,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全面、准确的反映出客观事实,高质量的、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报告能够有助于我们对单位各项活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因此统计分析也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分析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被调查对象的实际运转情况、经济情况以及发展情况等。

最后,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统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很好的找出过去统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找到这些问题之后还能够及时的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就有效的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另外我们在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时,统计人员在研究数字的内涵以及其内在关系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统计数字质量的提升,从而有利于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

努力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是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沟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桥梁。因此统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和其起到的作用,要以统计分析作为武器参与到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中去,将统计工作的真正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统计分析人员不能够单单局限于报表的填制,而应该结合所掌握的统计资料,对于经济运行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单位经济工作作出正确的分析。唯有这样,统计分析数据才能够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工作人员才能够真正成为单位领导的参谋员和智囊团。

(二)建立统计分析目标责任制

必须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到单位基层统计工作的任务中去,并且以硬性指标的方式布置下去,严格的对统计分析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另外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统计分析的交流评比活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对于一些工作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优秀统计分析人员应该及时的给予表彰并向上级推荐。对于被上级报刊或者统计信息网站采纳的统计分析,要及时的给作者进行奖励,从而激发统计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增强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

首先要确保统计分析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紧密联系党和国家重视的热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工作态度来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其次是要确保统计分析工作人员养成资料积累的习惯,能够全面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成果,要能够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最后是要鼓励统计分析人员广泛搜集资料,做好统计分析的基础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详细的真实情况,或者在掌握了足够的资料信息之后再进行分析,从而保证统计分析结果准确,建议可行。

(四)统计人员要做好调研工作

调研说白了就是调查研究,是我们有目的地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真实情况进行了解,把真实的情况和信息提取出来,再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透过现象找出其本质和规律,最后进行总结。我们在对统计分析报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大量的实践资料作为支撑,如果我们单单的根据各方面的汇总资料来进行分析,就只能够看到表面的东西,对于某些深层次问题的分析来说就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比如我们的基层统计人员在做好企业景气调查、畜牧业调查、住房调查以及大型的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的同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调查所取得的相关资料来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专业进行统计分析,这样的分析有数据支撑,有科学性,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因此我们在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之前深入进行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统计分析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确保社会的各行各业得到顺利发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还有部分统计人员对于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统计分析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于这样的情况,统计工作人员更需要加强认识,增强对统计分析工作的研究,从而保证统计分析为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2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3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4-02

为了解蒙阴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防控策略,现将蒙阴县198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蒙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统计资料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蒙阴县统计局。

1.1 数据统计

使用exce2000软件进行录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的流行强度

蒙阴县1986-2008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 192 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在0.17/10万,其中1986-1995年10年间年发病率在3.57 /10万1996-2008年,年发病率在0.32/10万1989年在联城乡发生一起局部爆发流行发病率为5.20%见表1

蒙阴县1986-2008年麻疹发病统计 表1

2.2 地区分布

全县11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数占前三位的乡镇依次为联城乡( 64 例)、蒙阴镇( 35 例)、高都镇(22例),占发病总数的63.02%。

2.3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3月报告病例最多为73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和12月发病数为172例(见表2.)。

2.4 人群分布

192例病例中男性107例,女性85 例,男女性别比为1:0.79。7岁以下病例为72 例,占37.5%;15岁以下病例为130例,占67.70 %;15岁以上病例62 例,占32.30%(见表3)。

3 小结

我县1986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1988年1990年1994年三次通过国家85%免疫目标验收,计划免疫接种率自1993年以来连续保持90%以上,1998年以来保持在95%以上,2003年以来保持在99%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社会的进步,来自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来自国民素质的综合提高,多年来计划免疫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逐年提高,人员素质不断增强,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也在提高,技术人员文化程度平均由初中上升到现在的大专,群众认识由过去的登门接种也不原接种,到今天的打的车来接种门诊接种,接种环境由过去村卫生室到现在省市级达标示范化规范化接种门诊。所有麻疹疫苗都免费接种,教育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都是有效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因素。

由于麻疹发病年龄面大,从出生不满8月儿童到60岁以上老年人都能发病,虽有疫苗预防,但对60以上老人及育龄妇女接种疫苗则比较困难,且麻疹疫苗接种一次免疫时间太短,所以要使整个人群都有免疫力困难较大。免疫空白人群永久存在,麻疹发病在今后几年还会出现小流行。

4 今后的工作方向

继续抓好常规免疫接种继续保持高接种率水平和及时接种水平,按时进行加强免疫,适时对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教育部门一起落实入托、入校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制度,及时做好学生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提高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疫情暴发苗头,采取果断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开展特殊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努力缩小易感人群,和劳务部门合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扬翼等,梅州市1951-2003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

[2]苏万年,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探讨,中国计划免疫.1996-2:1-2.

第4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有关主管部门或单位(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监管、督查、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包括:

(一)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主管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安监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均有义务向其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报告。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接到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核实、查处;发现所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应及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治理和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班(组)应当每天一排查,车间(工区)应当每周一排查,厂(公司)应当每月一排查。车间(工区)、厂(公司)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有书面记录备查,并由每次组织排查活动的负责人签字。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奖惩制度。鼓励、发动职工争创无隐患岗位、班组、车间和企业,对职工主动排查、排除本岗位和班组、车间及其他部位事故隐患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未排查或岗位存在事故隐患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分管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及职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登记建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等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管理的职责。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一条对排查、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台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报其主管部门、安监部门;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台账。

(二)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应当立即排除或整改。

(三)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将事故隐患情况和治理方案报其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对重大事故隐患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管部门、安监部门责令其对事故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必要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五)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负责人组织整改验收,验收合格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存档。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报其主管部门、安监部门验收。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将隐患部位、隐患内容、治理措施等向本单位全体职工公开警示,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安排专人负责接收预报预警信息和指令,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立即停产撤人,落实监测、监控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市政府、乡镇街道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度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季度初的5日内向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报送书面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报市有关部门和安监部门。

第三章重大事故隐患督办

第十五条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需要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

(一)省、市以上领导及省、市政府安委会对我市提出的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整改意见;

(二)市领导在安全生产督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意见;

(三)有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隐患;

(四)需要由两个以上部门或单位协调解决的事故隐患;

(五)市政府安委会研究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

第十六条需由乡镇街道解决、两个以上市有关部门或单位协调解决以及市级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市政府安委会负责下达整改指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下达整改指令、挂牌督办。

第十七条对下达整改指令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市政府研究确定是否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并责令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等成立治理工作组,入驻现场,监督治理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

第十八条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其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九条对因为整改工程投资特别巨大或整改工程特别重大和复杂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的重大事故隐患,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向市政府安委会书面说明情况,并承诺整改期限。在整改期间,要采取明确具体责任人严格监管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条实行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监部门和其主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第二十一条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监部门和其主管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审查或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关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主管部门对监管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应当每季度对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检查一次,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或专项督查。安监部门对其列入执法计划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或督查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并由检查组组长签字。

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二十三条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应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及相关设备、设施停产停用。对不按指令停产停用的,由政府安委会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停止供电、供水,确保安全。

第二十四条安监部门应加强对主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检查情况和重大事故隐患台账建立等情况的监督,确保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生产安全。

主管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应当于每季度后10日内将上季度本行业领域、本辖区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报告报送安监部门。

第二十五条安监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事故隐患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并传上一级安监部门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安监部门按照《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对生产经营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监控和治理制度的;

(二)未定期对本单位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的;

(四)对存在的重特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重特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的。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监部门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给予警告,并处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二)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二十八条有关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工作中,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5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前三个月工作回顾

(一)全力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1、精心组织现场调查登记。为确保正式普查表填报登记质量,我县高度重视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在正式调查登记前认真进行业务培训,授课老师多次试讲演练,在培训中,将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指标作为重点,明确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分管领导在质量控制中的任务和责任。2009年1月1日入户现场调查登记,在调查登记过程中,县普查办领导亲临普查区指导检查工作,认真解决填表登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现场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为全面指导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分清县乡责任,强化质量控制,我县将经济普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并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印发《**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三下”“三上“企业及其他单位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和召开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联审会议来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精神。

3、科学安排数据录入。县经普办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多次研讨,科学地制定了经济普查数据录入方案,分摊七个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录入,主要领导进行指导审核。既保证了录入质量,同时也为数据分析评估留下充足时间。

4、切实搞好资料开发应用。结合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内容,已做好普查资料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维护准备工作。为表彰先进,推进工作,对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评选,评选出国家级先进个人2人,省级9人;省级先进集体一个,优秀组织者2人;市级先进个人3人。

(二)全面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1、切实搞好常规统计调查。围绕县政府年初经济发展任务目标及重点工作分解方案,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到人。结合实际狠抓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继续做好各专业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录入、评估和及时上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统计分析,前三季度共完成18篇,为领导决策和引导部门抓好落实提供了较好统计服务。

2、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把握《统计法》的修改审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出台的重要时机,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普法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把落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内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贯穿于各项统计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纪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为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统计资源,丰富了《**县2008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统计月报资料》内容,协助乡镇统计站编印了各乡镇《2008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实行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提高统计保障能力。规定了全年统计分析信息的基本任务,并将分析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统计工作考评。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全局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统计工作特点,重在查找问题和不足、创新统计制度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切实突出实践特色。局机关印发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学习调研阶段安排表”和“分析检查阶段安排表”,通过向社会发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认真梳理出意见建议,并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我县经济普查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调研报告。开展了“四走进、四破解”“三个一”等主题实践活动,按“四走进、四破解”要求,走进贫困户,捐款900元,购进化肥6包480斤,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困难;走进浙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解决好完善统计台帐更好地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问题。按“三个一”要求,在全局树立起了“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良好风貌。在查找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统计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完成后,转入第三阶段,落实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扎实进行整改,已完成阶段整改事项和目标,并建立起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长效机制,上报了整个学习实践过程的工作总结,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了实处、

取得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统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实效。

(四)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按“百千万扶贫帮扶工程”方案和要求,积极开展联系村帮扶工作,以“五+x”模式,为后坝村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在猫猫林实施造竹51亩;协助搞好计划生育、备耕春耕、抗旱保春耕、平安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干部职工“一对一”开展扶贫农户摸底调查工作,了解扶持发展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帮扶工作实现帮扶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

局机关以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行政机关为宗旨;以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服务一流的统计队伍为目标;以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全面动员、人人参与,扎实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质和机关形象。在节假日时间,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三八节”义务造竹、“五一节”歌咏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期统计人的形象,提升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局机关先后被评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三星级机关档案室”,县级文明单位创建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并获得授牌。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显得不够,统计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党员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不够,指导基层工作的方法还需改进。

二、后三个月工作安排

针对全年工作计划,后三个月统计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一是做好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作。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今后要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更好地落实整改,继续推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和为科学发展服好务。

二是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第三阶段是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认真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主要是对全县经济普查成果进行公报,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编辑出版**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

三是继续做好下半年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创新调查方式方法,积极推行“在地统计”和联网直报工作,有效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继续开展统计普法宣传,特别是《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意识,做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资格考试工作,完成全年统计执法任务。

四是根据县委出台的移民挂钩帮扶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干部职工,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移民对象户工作台帐,深入开展移民情况调查研究,多思维,想办法,落实措施,全力搞好移民工作,做到亲情移民,感情移民,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生活更加美好。

第6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统计工作 存在问题 建议

现代企业运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迎合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如若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针对企业本身的各项管理就是空中楼阁,虚而不实,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也无据可依。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边缘化”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效益,而忽视了统计工作,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表格游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统计机构或相关部门的几张报表,可有可无,而很少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我所用,把统计工作简单化,甚至边缘化了。因此,在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备上,与统计有关的部门、岗位及人员很不齐全,大部分都是企业的其他人员临时兼职完成一些统计工作。

2、统计工作“底子薄”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原始数据搜集的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健全,历史数据和历史资料无从查询。有的企业统计指标的界定模糊不清,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统计数据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和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随意性日趋加大,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障,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前瞻性作用发挥不明显。

3、统计人员“被忽视”

多数企业的统计人员为兼职,以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比如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由核算员、劳资员、安全员或材料员来兼职,这些兼职人员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责任心不强,对统计工作的把握和操作远不及专职人员熟练、负责。还有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统计上岗资格,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想象、凭感觉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不能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估、预测、检验和分析,很难做到将企业统计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更无法为企业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计数据是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提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针对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推动一项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转变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把统计工作作为事关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为统计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统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要使各单位、部门了解《统计法》相关内容,自觉贯彻执行《统计法》。要根据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完善统计机构设置,充实基层统计工作力量,确保专编专岗专人,只有从上到下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才能确保统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建立完善企业统计的相关制度

企业统计的基层基础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企业基层统计根据分层可分为生产统计、能源统计、劳动统计、财务统计等,企业要结合上级部门的统计报表要求,根据不同分类,设计并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报送要求。不同岗位的统计人员都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要依法依规进行统计,按质按量上报统计数据,做到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要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定期搜集原始统计数据资料,建立健全各类统计台账,加强保存、管理,确保各类历史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全面,以利于对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

3、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工作,实现统计工作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原有的统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制定适应现今形式的科学指标体系,是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方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切记勿要贪大求全,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平衡,化繁为简,以高效求实为基本目标。

4、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和着力点。当前企业的统计工作并不只是对一些数据的简单搜集汇总,而要利用一些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整理,作出科学的判断,并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为企业制定有关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因此,企业要加大对各类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从业资格、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学习相关的统计基础理论和统计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现代统计新知识、新方法。同时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将统计职业当事业,视统计岗位为生命”的工作理念。

5、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等先进的信息设备、技术,实现统计资料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等环节的电子化、自动化。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可以用信息化固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6、建设完善的统计团队,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素质

建设完善的统计团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建立一只高效的统计团队的基础。统计人员自身素质是决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多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以及管理工作,而统计人员务必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促进企业统计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总之,企业统计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求,不断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一套合理有效、权威高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出“信息”、“质量”、“监督”三大职能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企业统计工作是加强企业实施科学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未来计划和管理政策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现代化,有关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力度、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统计体制,形成一套具有统计职能的统计管理模式,这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企业的统计人员应积极进行学习,实现统计技术的充分利用,分析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管理活动,从而实现统计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控制、决策、预测作用,确保企业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平岩,孙钺.对发挥企业统计职能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2]金樟兴.围绕企业经营决策 拓宽统计信息源[J].浙江统计,1994年08期

[3]梅步云,周莉华.浅谈单位局部控制制度的统计分析[J].江西建材,2006年04期

[4]刘泊.浅谈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品质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8期

[5]楼寅舟.关于几种统计分析在工作中运用的浅见[J].浙江统计,2007年08期

[6]黄磊.试论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市场,2008年01期

[7]梁俊芹.统计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5期

[8]张晓敏,周俊.浅谈六盘水烟草统计工作[J].当代经济,2010年24期

第7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2010年,*县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市委二届六次和县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宗旨,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强县乡统计体制改革,夯实统计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使我县统计事业取得较好成效。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

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

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

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的落实;

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

七是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2、我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XX年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 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目前,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深化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具体提出全年统计法制工作要求,并强化实施。其次,开展统计人员调查,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第三,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继续教育、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利用全局干部会议机会,对局队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3、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基础工作不到位情况,今年我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不同程度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4、统计分析质量有待提高。

第8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有关手足口病疫情检测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08-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年发病例数分别为322、506、485、459、414例,2008-2012年期间重症病例较少,仅2009年出现2例,2008-2012年期间无死亡病例。各乡镇均有发病,其中以上党镇、谷阳镇、辛丰镇、高资镇的发病例数较高。发病主高峰集中于3~7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0.12%,次高峰集中于9~11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2.86%。发病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学校及托幼机构时有暴发,病毒检出型别以Cox A16、EV71为主。

结论: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疫情于2010以后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此病仍是危及镇江市丹徒区5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相关机构应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性预控措施,切实地预控手足口病的流行及暴发流行。

关键词:镇江市 丹徒区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50-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一种难治愈的慢性疾病[1]。为了了解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现将2008-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对象。资料来源于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病例,以及镇江市丹徒区2008-2012期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个案调查资料和重症病例调查资料。

1.2 病例定义。根据《手足口病预预控制指南》(2011版)的标准[2],一般病例:患者急性发病,发热,脚掌或手掌部位出现疱疹和斑丘疹,膝盖或臀部亦出现皮疹。皮疹周围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比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伴有明显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流涕、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病例:伴有手足口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伴有肌阵挛,或者急性迟缓性麻痹、脑炎、肺水肿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患儿虽无明显的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却伴有肌阵挛,或者急性迟缓性麻痹、脑炎、肺水肿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Office2007对有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2008-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185例,其中2008年报告手足口病322例,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506例,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485例,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459例,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414例。2008-2012年期间重症病例较少,仅2009年出现2例,2008-2012年期间无死亡病例。见表1。

2.2.3 时间分布。2008年5月出现暴发流行,2009年出现明显的秋季高峰,2010年出现明显的春季高峰,2011年出现明显的春季和秋季两高峰,2012年3月出现暴发流行。

2.2.4 地区分布。镇江市丹徒区新城、高桥镇、辛丰镇、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世业镇、高资镇、不详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上党镇、谷阳镇、辛丰镇、高资镇的发病例数较高。

2.2.4 病原学检测。2008-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的病毒检出型别以Cox A16、EV 71为主,2008年4例Cox A16,2例EV 71;2009年2例Cox A16,11例EV 71;2010年21例Cox A16,15例EV 71;2011年30例Cox A16,23例EV 71;2012年39例Cox A16,26例EV 71。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一种难治愈的慢性疾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3]。

通过对2008-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的全面监测,尚可总结出手足口病以下几大特点:①手足口病的发病范围广泛,镇江市丹徒区所有乡镇均有发病;②手足口病存在明显的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③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④手足口病以Cox A16、EV 71肠道病毒为主,其他肠道病毒为辅。⑤手足口病发病地区虽然广泛,却也较为集中[4]。

综上所述,镇江市丹徒区手足口病疫情于2010以后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此病仍是危及镇江市丹徒区5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相关机构应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制定相关的预控策略,监督重点发病地区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的预控工作,强化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有效地提高基层手足口病的早发现,切实地预控手足口病的流行及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刘民,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1-594

[2] 许国章,倪红霞,易波等.浙江省宁波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61-365

第9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方法;措施;统计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工作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之一,在行政单位中要求统计人员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机关里对统计基础工作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方式已造成了统计人员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新晨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

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王是.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商业会计,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