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统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综合统计;经济分析;重要意义;压力挑战
一、企业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
(1)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扩大了统计工作的影响。十几年来,全国各级统计部门围绕着怎样为党政领导搞好优质服务,怎样为社会提供既有思想又有观点的统计产品,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保证了统计工作紧跟现实生活。如果没有分析工作,统计部门被社会认识的程度就达不到目前的水平,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影响。(2)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有助于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都有统计部门的同志参加,过去这种局面较少,大家不知道统计部门也有这方面的人才,能够做这种工作,不知道统计部门除了数据也有思想、有观点。所以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从整体上保证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3)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推动了统计改革的深化。统计数据只有使用才能知道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准确只有统计部门本身才能做出权威性估价。如果不开展统计分析,对各统计指标是否协调、数据之间是否平衡、数据是否准确这一系列问题就很难做出正确、系统、权威的评估。另外,统计分析工作对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做好统计分析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1)市场经济的压力挑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统计工作本身的难度加大,统计主体的多元化,统计对象的多元化,统计信息不断扩展,都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社会的压力和挑战。许多统计分析报告之所以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在社会得不到应有的反响,除了其它因素外,更重要的在于统计分析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统计分析的针对性不强,这也是目前面临的压力。统计分析不能再停留在原有阶段,必须开创新的局面、开发新的产品,必须有更高质量、更适销对路、更有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产品,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好评。(3)统计部门内部的压力和挑战。目前各方面都在追求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统计分析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撞就增多了,如果把大量精力放在创收、增加经济收益方面,就会削弱统计分析的力量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怎样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1)了解统计分析的特点。一是定量性即数据语言。统计分析的产品要被各级领导重视,就要时刻把握定量的观点、定量的方法。统计部门的分析,长处在于注意了数量的测算、数量界线的测算,不足的是缺乏这种数据的语言,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议论解释,这就失去了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二是政策评估即定性的研究。统计分析工作不能离开政策和定性的研究,必须在数量的背后找到规律性,做定性的研究,从归纳和抽象上升到政策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就是说分析报告还需注意对策性研究。三是方法运用即方法的连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把这两者连在一起要有一定的方法,现在恰恰比较缺乏的就是运用一些较先进的科学方法。分析水平的高与低,作品的好与坏,除了其它基本的题材内容外,确实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新、有创造,就能够弥补内容的不足,弥补其它定性方面的不足。在统计分析工作中注意开发新的方法,用一个较好的方法把内容连起来,也是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特点。(2)掌握各种政策。要把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搞好,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必须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提高政策水平。统计部门本身不制定政策,往往不注意政策的学习,这一点又恰恰是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学习好政策、掌握好政策,是开展统计分析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3)积极参与实践。深人实际调查研究,是统计分析很重要的一环,要从实际出发来考察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实际要克服片面性,要尽量全面地了解,不要只抓住一个方面一个侧面,更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到实际中去找例子,这是统计分析中需要注意避免的一个倾向。应在大量消化已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实际去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关系,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了解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了解这些数据背后掩盖的本质,这样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不会犯片面性的错误。(4)熟悉统计分析。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搞好统计分析工作,不能就生产论生产,必须把生产做为一个环节,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来综合考察,考察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生产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经济规律的把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对整体情况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
2.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3.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院统计 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21—01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逐渐成为医院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工具。医院的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的工作量管理及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了行政管理信息和患者诊疗信息。可见,医院统计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入,参保人员增加,结报比例增大,医院病人日益增多,而在医院产生的诊断、治疗、消费、药品信息都必须记录在案。建立电子病例,可以使专业术语应用更科学,诊断更规范,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实现医院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可大大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较好的满足医院的人力资源需求,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同时,有利于搜集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完成医院的科研任务,增加新项目、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由于医疗业务及其各个辅助科室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评价、复诊等有重要作用,必须储存,而统一的数字化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在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的特点
1、转变了统计信息的模式
传统医院统计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然而,网络信息环境的出现,导致了统计手段的根本变化。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审时度势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取消不必要的统计台帐和纸质报表,改变信息的方式。日常统计工作已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越来越多的信息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就自动采集,传统的数据整理过程,也被计算机代替,统计报表的产生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整理、加工和分析的速度和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会因为中间环节的减少和自动校核措施而大大增加,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计算和汇总,计算精度和分类精度大为提高。既打破了传统模式,又能让信息高度共享。从而把人力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有时间来及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大量历史数据和变动数据进行分析,使之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实行动态管理,量化指标
实行医改后,引入了竞争机制,医院对每个科室要完成的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以及德、能、勤、绩等进行量化,三级医师和新的护理单元组合后,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实行院科两级核算,以科室为独立核算单位,把成本支出的内容计算到科室的经济活动中。二是责、权、利到科室,对科室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医疗收费进行监控,而科室对本科人员有一定的工作使用权和分配权,使中层干部发挥管理作用,打破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综合目标管理,以科室为单位,建立起高风险、高责任、高报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平衡经济活动指标的发展,一个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包括各种业务、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每个环节都需要统计人员出具统计数据、信息,使院长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并对各科室的动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能克服医院的短期行为,还能有效地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做到既有短期计划又有长期目标,使医院能真正沿着惯性轨道正常持续发展。
3、统计工作要参与决策
传统的医院统计,大多数仍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搞单纯的事后统计,只当“马后炮”,统计分析也只是单纯的数字说明,缺乏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分析,以致许多医院尽管信息系统运行多年,但医院统计工作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大量宝贵的信息被闲置,医院管理决策并不能从中受益。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医院统计必须调整视角,变单纯的事后反映为事前的预测与咨询、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信息与评价为一体,促进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医院领导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除了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外,医院统计人员还要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临床人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进行数据处理。同时,满足医院各部门的信息咨询,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进而佐证、修补或充实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探讨和摸索适合医院实情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网络信息技术时代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在医院的统计工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网络时代医院统计工作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变现如下:
在医院统计工作中过分依赖网络技术,网络是医院进行统计工作的主要数据来源,医疗信息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但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网络数据方面,没有严格对网络传输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及时严格的审查,经常出现月底才发现数据有误,但此时确定出错点需要花费极大人力和时间,修改的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统计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将网络资源予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医院统计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关注网络系统中与报表关系不大的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不少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源被浪费。
三、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发展建议
1、统计分析工作要及时灵活
统计分析以当前数字为依据,简明扼要的反映近期发现的突出问题。经常性的观察网上数据的变化,有波动时对网上数据选择不同时段进行分析,以一周、一月或长假几天的医疗指标为基数,灵活的从门诊工作量、床位使用率、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众多指标中选择变化明显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及时反映给领导,为全院医疗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服务。
2、不定期针对性的做好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就是选择一些对医院发展有特别影响力的问题,随时进行单独深入的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法。例如:全院床位使用率的分析,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途径研究,某种设备工作量变化的因素分析等,通过观察具体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以数据波动为依据,分析人员、设备、周边环境、医保改革、不同疾病本身的发展变化等因素,揭示事物变化的特征、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为领导解决某个专项问题提供依据。
3、定期全面性的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多数公司的统计还是主要是为政府和上级部门服务为主,工作职能主要是在报表数据的搜集并进行简单的加减和汇总,统计工作就是应付上级部门的工作,统计工作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有系统的深层分析,习惯于确定性分析而缺少对不确定性的分析,满足于做总结而缺少有参考价值、有远见的建议,这些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对统计的需求。
2、企业统计的信息质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统计的需求,统计信息的质量包括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自基层,而企业基层单位出于企业效益的考虑,很少配有专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的统计人员大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法规意识都较薄弱,认为统计就是估计,因此数据不可避免地产生主观误差;还有企业统计信息滞后,也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大多兼任统计工作,常因其他工作而延误了统计数据的上报,而同级的各职能业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都比综合统计部门要快,综合部门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都滞后于各职能部门,这些都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3、统计分析量少、质低。虽然大多企业都给综合统计人员配备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去改进和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和质量,但由于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就无法去利用企业配备的计算机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加之统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利用自身的岗位优势和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去收集领导和职工关心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主动提供服务,写一些对企业管理有参考价值的分析,而只是被动地收集一些上级部门报表要求的数据,这不可避免地造成统计人员因收集的信息量少、范围窄,掌握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先进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也就不可能写出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及领导的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企业配备的先进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发挥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计算机系统也只是取代了算盘而已。
现代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管理组成部分的企业统计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使企业统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确立企业统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只有彻底改变企业统计的上述问题,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统计的要求,才能让企业统计有效地参与企业经济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才能使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首先,合理定位是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统计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统计必须打破只为上级服务的思想,必须从过去应付式的统计工作,转变到为本企业服务的方向上来,实现报表型向企业经营管理型转变。统计人员应采取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手段及先进有效的统计方法去了解外部环境的信息,再结合本企业从各专业渠道获得的综合资料中吸取精华,为领导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为企业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其次,要转变工作职能,统计工作不能局限在报表数据的搜集,简单加减和汇总,只是完成任务式的上报工作,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不能提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用的市场信息。企业统计适时转变职能,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统计信息资源优势,努力把统计方法运用到市场营销、财务分析和企业管理、决策上,使统计信息与其他信息融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或专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要做好统计分析。企业统计主要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除了及时、准确、全面编制各种统计报表外,最重要的是统计分析。首先,统计分析要有针对性,由于企业从下到上管理分多种层次,工作性质和职能不同,因此对统计分析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如公司决策层领导,需要使用计划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分析报告来制定企业计划、战略决策、经营方针、奋斗目标,所以需要以综合分析、预测分析为主。而中层领导则担负计划和控制,而以控制为主,使用的主要是控制信息,需要以进度分析,专题分析为主的统计分析;其次,统计分析要有时效性,信息的价值既决定它的内容也决定它提供的时间,反馈速度越快时间愈早,价值越大,反之将失去其价值。因此统计人员要有超前意识,对领导即将要抓的工作要主动地提供超前服务,力争到在领导决策之前。这就需要统计人员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充分的可靠的适时的信息,紧跟市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报告来提供给领导。再次统计分析要有科学性,统计分析采用的数字要准确,要真实,有科学性,这就要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减少数据误差,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以避免人工录入中造成的一些误差,还要求统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使自己对基层上报的数据有基本的了解,对基层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也可以检查基层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只有根据这样的数据写出来的统计分析才有生命力。总之,统计分析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有分析、有建议、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这不仅是为领导决策需要,也是统计人员展示自我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第四,企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我认为企业统计要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要求综合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同时还能应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的综合统计分析,并不断总结适合本企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创新。目前很多企业统计人员都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领导对统计工作也较支持,所以只有统计人员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快业务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并把掌握的新的统计理论、方法等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要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深加工及分析能力,才能彻底改变以前应付式、报表型的统计工作模式,写出有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对于基层统计人员则要加强培训及对统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基层统计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知识,了解统计法规的严肃性,以确保基层上报的数据质量,因为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一、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形势。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放开,流动迁移人口问题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范围越来越大;村(居)计生干部不重视出生信息上报的准确率;计生管理人员变动比较大,兼职多,管理不到位;我国人口的人群分布复杂多变,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说,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式不容乐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科学决策,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度。所以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提高质量,在当今复杂的人口管理下,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以便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二、造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原因
(一)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各级领导把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中,处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计划生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人口统计工作。致使人口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而无人过问,相关人员就更加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另外,相关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上,基层领导也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致使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能力很差,计生部门在进行工作时,数据很难及时反馈。
(二)信息化进程步伐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略技术来进行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但是我国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仅仅满足了其日常计生工作统计、查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另外,计生部门计算机应用仍然停留在以数字为中心,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应用。计算机主要用于对数据的登记与统计,涉及统计分析、预测与研究的方面很少,降低了统计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三)人口本身的复杂性。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人口分布具有群体性特征,同时又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个案,其自身的模糊性比较大,但又要求统计工作的精确性,致使计生部门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适用的人群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一般说来这些统计指标不适合用于分析规模较大的人口群体情况,也就是说许多指标在县、乡级使用也不太合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计生统计报表一般都是由上级制发,各级基层单位按统一的口径填报每个项目。这样一来,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计算指标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体性要求被忽视,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容易致使计生统计工作的错误。
三、如何避免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
(一)重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首先应该加强各级领导对计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计生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使计生工作于各级部门相互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首先把本地区的与计生部门紧密相连的部门(医院、防疫、卫生等)信息共同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再次要以省为单位,使全省的相关部门信息都开放共享,确保计生部门人口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以便提高人口统计质量。
(二)提高计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以数字为中心的统计方式,转化为能够帮助基层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材料。另外,要完善计生统计分析报告,过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报告仅限于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的数据变动情况,还要求对各种数据的逻辑关系、变化原因等做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加强分析检查力度,对统计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改,纠正信息不准或不全的统计报表。
(三)按照人口定量与定性的特点进行统计。人口计生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通过对人口定量的描述,在对人口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如果没有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不能颠倒顺序,否则影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日常管理;统计改革
0 前言
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现有信息生产力的水平将会有阶段性的突破和提高,大数据不是简单的海量数据的堆砌,而是包括文本文字、视频、音频以及各种零散化、非结构化信息的融合的统称,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搜集大量的信息,针对这些信息采用大数据的分析方式。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更丰富更精准的信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政府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处理社会各界大量的信息数据,因此,政府统计分析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 政府统计所面临的挑战
多年以来,传统的政府统计部门一直秉承"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原则,而勤勤恳恳的进行工作,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全国人口普查、到四大工程建设,再到GDP数据统计分析、经济普查等都有政府统计部门辛勤劳作的背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经验可依、有数据可分析,避免了盲目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利用对原有数据的统计分析,改善现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具体如下:
(1)对政府统计原有工作方式的巨大冲击
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各种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上的弊端导致在信息统计方面的能力日显乏力,且经过传统统计工作得出的数据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往往一些统计结果一公布,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这样不仅降低了统计部门工作的权威性,也从侧面损害了政府的权威形象。而大数据的统计处理方式,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最新的网络技术获取海量的数据,再利用复杂的数学建模、数据挖掘等进行数据分析,技术含量很高、工作方式也全然不同。
(2)对政府统计信息的冲击
新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的信息搜集来源的广度大大增加,统计部门的数据搜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一家数据服务机构或者是几家机构进行,而应该将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非机密数据进行内部共享,让原本"孤岛式"的信息搜集统计方式变成一体化的共享模式。这样就是对传统政府统计信息方式的一次彻底颠覆,通过政府内部的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海量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让统计部门的数据来源更加丰富,数据的处理工作也更加有效。
2 政府统计的改革方式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政府统计部门的巨大变革,这不仅仅是技术、理念层面的变革,更是统计部门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政府整体统计环境的巨大更新。
(一)数据收集环节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新的数据统计背景下,统计数据的工作无论是从渠道的建设,还是技术手段的革新,都对传统的统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数据收集环节。数据的收集的理念、方式都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快速更替而进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搜集方式应该更加注重渠道的建设、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技术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与搜索引擎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对每天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就是向中央直属部门报备,要求内部非机密信息的共享,便于统计工作的展开等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数据搜集量的广度以及真实度。
(二)数据利用环节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时期,社会上需要统计的层次以及方面都急剧扩大。传统的统计分析方式已经不能够容纳海量数据的分析工作。这就需要结合新技术、新模式来对"大数据"技术统计上来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海量的数据能够被充分的利用,不断寻找海量数据的统计规律,从而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
(1)整合数据。通过各种外部或者政府内部统计搜集的信息数据,通常十分繁杂,无法直接进行有效的应用分析。因此,首先要进行数据归类,之后形成数据模块,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再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经过分析之后的有效数据再进行整合,通过结构化或者是非结构化的方式来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工作,这样数据的分析才是真实有效的。
(2)推进数据共享。积极探索政府内部数据共享的各项工作,挖掘信息数据的内在价值,帮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使得数据共享之后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3)开发更有技术含量的统计产品。政府统计部门通过大量工作得出的结果就是统计产品。统计产品主要包括各项经济指数、民生指数、分析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等。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开发拥有更多技术含量、简单易懂的统计产品,同时注重统计产品的质量以及真实程度,使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服务为民。
3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统计部门的技术改革以及大数据研究模式的改革要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为政府其他部门的决策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原始资料;统计分析;企业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找出当前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原始资料统计分析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含义
统计分析是指将统计资料按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各种统计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进而揭示客观事物规律的过程。它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后、统计整理后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是在前几个工作阶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正确认识客观现象、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提出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建议。
(二)重要性
1.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以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本依据。统计信息不仅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搜集提供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企业外部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同时,统计工作的成果能够对企业决策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2.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统计分析的成果已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统计分析成果是统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统计分析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它有短、新、快、精、准、实的特点。企业统计人员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将这些信息和资料通过加工整理,进行精辟、透彻的科学分析,使统计信息、统计资料充分发挥作用,找出生产经营环节的内在联系,探索其经济发展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根据企业经济活动发展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在完成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掌握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深入实际,在占有丰富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死的数据变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提高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促进统计改革和统计科学的发展。通过对统计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往往能够发现统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如统计的调查内容、方式、口径范围、指标体系、指标解释、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这无疑对于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提高科学的理论水平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统计职能不明确。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职能也不明确,认为其职能只是对报表数据进行搜集并简单加减和汇总,将企业统计简单化;存在着注重会计工作却轻视统计工作的现象,认为会计核算和收支把关才是关键。因此,使得统计员兼职多而专职少,变动频繁。同时,伴随着企业的改革调整,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及人员精简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数据较乱。在企业统计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不健全的现象。统计处理手段比较落后,统计工作人员的变动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统计口径和统计处理的错误,还有在填写统计数据存在随意性,数据质量不高。在统计数据提交时,由于提交的范围、口径、要求不同,不同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种统计业务,并提交给主管领导对外报出,使综合统计、专业部门及下级单位间经常会出现数据不同的现象。
(三)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统计队伍在企业改制中,可能会受到冲击,队伍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素质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足够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本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信息,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造成统计对企业经营、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减弱,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
三、加强企业原始资料统计分析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企业应健全统计信息的多向运行机制,完善企业的统计管理体制。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按照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不同特点满足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整的指标体系,明确报送内容、时间及方式,并给予及时收集、审核、汇总,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同时,明确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职责,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统计信息库。统计信息库的建立为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对统计资料和全面开发和应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新形势下,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积极地组织学习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及职称考试,主动参与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统计工作有新的提高。
四、总结
新形势下,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于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工作,为企业的科学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市场分析报告;作用;实践
1.关于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和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的探讨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的作用与实践和让读者对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和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下将分别对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和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作概要说明。
1.1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房地产分析软件主要包含如下一些功能模块:专题地图分析模块、地块分析模块、宏观经济分析模块、区域市场分析模块以及市场分析报告生成模块,以下分别对房地产分析软件中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介绍说明。
(1)专题地图分析模块
用户使用该模块可以实现楼盘各项指标(建筑面积、房屋数量、房屋价格等)的专题地图表示,其功能效果图如图1所示。
(2)地块分析模块
用户使用该模块可以利用房地产分析软件提供的各种选择工具和查询功能,查询地块附近的施工项目,并可以查看楼盘的详细情况,包括楼盘的基本信息、房屋户型和装修信息、周边配套设施信息以及对开发商的具体描述信息等。
(3)宏观经济分析模块
用户使用该模块可以对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楼盘投资额、楼盘竣工面积、空置面积)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而且该模块可以将用户选择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其功能效果图如图2所示。
(4)区域市场分析模块
用户使用该模块可以对规定区域内楼盘的各项指标(楼盘户型套型、房屋的装修级别、楼盘建筑类型、楼盘的供给规模以及楼盘的销售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其功能效果图如图3所示。
(5)市场分析报告生成模块
用户使用市场分析报告生成模块可以根据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提供的各功能模块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市场分析的各项结果自动生成市场分析报告电子文档,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用户呈现出市场分析的各项成果。
1.2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为了使读者对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下将分别从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概念、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组成以及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功能对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作概要说明。
(1)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概念
顾名思义,所谓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就是通过对房地产的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收集、分析、加工、整理之后生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2)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组成
按照相关的规格要求说明,一份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通常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房地产市场现状的系统分析;二是为有效应对近期的市场风险所采取的主要的风险预防策略;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分析;四是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预测;五是结合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形式的预测结果提出下一步的政策和建议及相关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3)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功能
第一、一份科学全面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通过对当前市场的状况作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科学的揭示房地产市场的内在规律以及市场的波动规律,有效预见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风险,进而达到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目的。
第二、一份科学全面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还可以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参与者提供市场动态信息、调整市场行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作为一个能够对房地产市场的楼盘信息、建筑面积信息、楼盘交易信息等一系列市场因素数据的选择和统计分析,最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用户呈现房地产市场分析结果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有效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科学性
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采用的是服务器/浏览器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实现关于房地产市场信息有关数据的录入、导出和采集,通过这三种方式来有效实现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同时该软件提供的错误信息纠错机制,充分保证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的真实性,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科学性。
2.2有效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全面性
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作为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全面的为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编制提供其所需的包括楼盘土地信息、楼盘区域信息、楼盘交易信息、地块信息、专题地图、宏观经济信息等在内的各种信息,并能将这些信息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最后以图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编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全面性。
2.3实现了生成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智能化
为了更好的将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多数的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中都设计和提供了自动生成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功能模块。这就实现了生成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编制的效率,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为编制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错误,有效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精确度。
3.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的实践方案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的各项职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践方案作支撑,以下就对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的实践方案的具体操作流程作详细的说明。
第一、确定市场分析报告的研究目的。明确最终生成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是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服务,还是仅仅为一般的市场研究服务,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市场问题服务,还是为更好的发掘市场机会服务等。
第二、充分结合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模块来确定最后生成的市场分析报告所研究的范围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根据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分析报告所需数据的类型与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通过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完成市场分析报告所需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第五、应用房地产市场分析软生成房地产市场分报告的功能模块来自动生成附有市场分析结论和建议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结论:将房地产市场分析软件有效的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精确度,进而可以更好的发挥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各项职能,对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智亮.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分析信息管理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2007(9).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统计信息系统 数据仓库 olap
1 引言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从宏观意义上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从微观意义上是以企事业为单位。本文所论述的系统是以企业为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预测和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且创造条件以保证员工能完全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完成招聘和培训员工,制订具有竞争力的薪金福利体系、员工的考勤、休假、退休等管理智能。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中有价值的关系和规律,从而为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并对人员聘用计划、人员使用计划、培养和选拔计划、薪资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制定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研究与开发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
统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功能。统计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人工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统计学和信息科学的有关原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的人/机复合系统。具体地,统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分析、维护和使用以及生成统计信息的系统[1]。统计信息系统的模式如图1所示。
数据仓库是一种从数据库技术发展而来但又不同于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技术,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的数据集合,它用于支持管理层的决策过程。数据仓库的创建和使用都是围绕着主题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将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简单集合,而是对各种源数据进行抽取、筛选、清理、综合而得到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中所存储的数据主要用于查询和分析。由于数据仓库以统计分析技术作为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统计学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因此数据仓库术、以及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和数据挖掘形成了新型的统计信息系统框架[2]。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见图2。
3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面向对象方法、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等学科。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3]。目前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有统计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遗传算法、模糊集法、近似推理等。数据挖掘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但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能简化数据挖掘过程的某些步骤,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同时能更好地满足高层战略决策的需求。
数据挖掘可以看作olap的高级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信息。数据挖掘的功能包括: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和偏差分析。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的流程见图3。
4 数据仓库为中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结构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分为统计管理和数据挖掘两部分,依据数据流图和处理过程,统计管理包括了8个功能模块,数据挖掘包括了3个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如图4。
4.2 系统设计思想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是:
(1)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要求组织研究、开发、测试、生产、维护等环节,充分利用支持环境和有利条件,开发出适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统计信息系统;
(2)集成性与开放性并重。既要做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无缝集成,又要保证对外界系统的开放性;
(3)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的应用环境;
(4)用现代软件工程的方法,从系统的各个层次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
4.3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了人力资源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并以销售预测、市场走向、技术发展及生产率的变化等信息为基础。其中企业发展目标、劳动力信息将作为该模块的输入信息。该模块的执行过程需要决策者大量的信息、知识和模型,因此需要建立模型库和知识库来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知识规则。该模块将提供人机交互模式和环境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辅助。该模块的执行流程见图5。
4.4 报告生成
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应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为人员聘用、人员使用、培养和选拔、薪资管理等提供信息。具体地,应包括:
(1)基础类报告:按年、季度、月等生成员工工资报告、员工考勤报告、员工基本情况汇总报告、人员使用计划、薪资计划、人员聘用计划报告等;
(2)统计分析类报告:人员及工资的成本分析及统计报告、人员流失分析报告、人员缺口分析报告、人员需求预测报告、人员供给预测报告等。
4.5 数据结构化及编码规则
本系统涉及的信息都需要用于计算机处理,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主要的编码系统对象包括:岗位编码、职位头衔编码、学历编码、专业编码、能力考核成绩编码、职称编码、薪资范围编码等。在进行编码系统设计时遵循下列原则:
(1)离散化:离散化是为了适应应用的需要,用有限数量的离散数据替代连续数据,即将连续数据划分区间,每个区间中的数据用一个植代替。
(2)唯一性:编码必须唯一确定所指代的对象;
(3)结构化:根据编码对象特点,设计具有一定规律的编码结构,以全面反应编码对象的特点,并方便编码的应用;
(4)标准化:对于有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规定的编码,必须采纳。
(5)简练化:在唯一描述对象身份的前提下,编码应该尽量简练,便于使用和记忆。
人力资源库中的数据属性编码规则如下表:
4.6 数据仓库的建立
用于企业统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的源数据必须是大量的、真实的、经过预处理的,否则会极大地影响结果的准确度。数据仓库的建立步骤[4]如下:
(1)定义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数据仓库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数据建模层、数据获取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访问层、数据与元数据管理层。基于上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适合于企业特殊业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现提出集线器结构和集中式结构两种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供企业统计信息系统选择并创建。
(2)进行数据仓库容量的规划,定义物理的数据仓库结构,确定数据的存放、分区以及访问的方法。并选择存储服务器、数据库、olap服务器以及其它工具。
(3)定义新的数据模型,设计数据仓库的模式和视图。由于数据仓库注重的是数据查询,因此数据是按照决策分析的主题来组织的,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的逻辑模型是多维数据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机制和表示模式来表示,这样可以用多维分析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星形模型、雪花模型、星座模型、雪瀑模型等。
(4)数据仓库的中间件设计。数据仓库的中间件能将数据仓库的各个组成部分无缝地整合在一起。数据仓库的中间件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复制的拷贝中间件;数据库访问的网关中间件;对数据仓库进行监控的中间件。
(5)原始数据的审核与整理,设计并实现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和刷新程序。由于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不同数据取自不同的途径,因此,大部分数据在放入数据仓库前,要经过为实现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必须首先通过数据的抽取和转换工具将位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数据组织形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集成到数据挖掘库中,其目的就是保证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致性。
①抽取。为了将来自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集成到数据挖掘库中,必须首先从外部数据库将有关数据抽取出来,数据的抽取是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为了将数据抽取出来,必须按照已确定的新的数据模型来抽取数据,因为在新的数据模型中描述了哪些数据需要抽取。为完成抽取功能,需要编写数据的抽取程序,该抽取程序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用数据网关、odbc驱动程序或者其它封装器连接异构的数据源。
②合并与整合。大部分情况下,要用的数据是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合并与整合是把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合并到同一个数据仓库中,并且要使那些本来存在冲突和不一致的数据一致化。不同的数据库间在数据定义和使用上通常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步骤中使用数据集成规则进行处理。
③转换。从源数据库中抽取出来的数据必须依据事先定义好的标准数据格式进行数据的转换。由于企业信息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可能存放在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库之间是分散和异构的,因此就会出现数据名称、数据单位、数据类型甚至数据值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这些数据被抽取到数据仓库中,必然会造成数据的不真实性,为此有必要对这些抽取的数据进行彻底地转换。数据转换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数据转换规则集和元数据库。抽取出来的数据必须按照数据转换规则集和元数据库中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进行转换或修补,然后才能将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
(6)将数据库的模式、视图定义以及其它元数据装入数据仓库;用于挖掘的数据经过前面所有的搜集、整理之后,直接导入数据仓库中。
5 结束语
不同于spss、sas等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信息系统在数据源、功能设计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情形,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背景设计有效的、用户可以接受的分析方法。而统计类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较多地依赖于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能自行查找隐蔽在数据背后的知识。统计学是一个完整的应用领域,包括从数据中抽取有价值信息。统计学与想利用分析模型的用户之间总是存在隔阂。因而,针对不同行业设计出行之有效、易于理解的统计分析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栋.现代统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京民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毛国君等.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