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农业冷链物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冷链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冷链物流

第1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产业园;市场流通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类就把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看作是生命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为了加快推和完善进承德地区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立足于承德“一市连五省”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于2015年7月份开工,预计工程于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二、项目建设进展及与其展望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自2015年7月建设以来,截至到2016年12月份,项目已完工建筑面积26850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28059平方米,未开工建筑面积225805平方米,并计划2017年全面开工建设,下半年实现园区部分试运营。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28万平方米设施全部建成达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50亿元,税收1.5亿元,吸纳进场经营户1500户,提供社会就业岗位5000个。按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食用植物油、豆类、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蔬菜、水果消费指标估算,可满足300万人肉蛋奶、鱼菜果、粮油豆的全部日常消费需求。

三、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483亩(规划用地面积434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

展示展销设施7.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展示农产品特色和进行商户交易。包括展厅、交易场所和临时仓储设施。可容纳进场经营商户1500户;

普通仓库6.7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供经营商户储存不需要冷藏的各类农产品,可储存各类农产品9万吨;

气调库、冷藏库5.8万平方米,库容量33万立方米,可储存菜果鱼、肉蛋奶6万吨;

分装配送车间3.3万平方米。农产品初加工、分拣包装、配送的区域,供应消费终端客户、超市的农产品在此进行净化、分包、配送;

办公设施2万平方米。该区域为信息中心、园区商户和采购、销售、金融单位和电商、经纪人提供办公的场所,可容纳2000人办公;

生活服务设施3万平方米。该区域设有住宿、餐饮和商户公寓,可容纳1500人生活需要。

四、项目建设意义研究

(一)通过园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供销社具有点多面广的经营网络优势,通过组织大型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实现产销对接,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利用此方式把农民引进市场,直接参与到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中来。通过园区引领,建立与农村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充分发挥承德“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域枢纽功能

承德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特殊的区位优势,因此,把园区打造成南菜南果北运,地产农产品外运的中转站,是具有操作意义的。

园区将建设冷藏库、气调库和普通库房12.5万平方米,总库容量达15万吨,这些仓储设施的蓄水池作用,不仅为实现农产品南北互通,季节生产长年销售提供了设施保障,而且能有效解决承德地产蔬菜季节性生产、应季销售,时令性强的问题,延长了地产蔬菜的供应期。与此同时,园区为冬春季节承德对南菜南果需求量提供了储存条件,园区的冷链设施能交替得到利用,并且可以减少商品损耗、保证产品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三)充分发挥电商在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为区域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指导

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融入了“互联网+”概念,拟实现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双轨运行模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各层面的消费者,帮助广大中小生a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生产者,实现足不出户直接参与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的可能。

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存在着生产供应和需求消费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物流园区中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定期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及区域性农产品价格指数,将为农民们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来源,极大的解决了农民们不知道种什么、种什么赚钱、种了东西如何销出去、市场预期怎样的问题。

(四)助力推进承德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一,培育区域品牌,通过展示、展销、推介把品牌做活。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区域农产品品牌。第二,培育园区品牌,建立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建立检验检测体系。着力推广、全面落实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制度。从而打造园区品牌形象,创建有影响力的承德农业、农产品品牌。

第2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中国冷链物流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国内消费的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这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由于冷链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万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可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购物袋的全部过程都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由食品冷链发展起来的,是指蔬菜、水果、肉类、水产、速冻食品等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止污染的特殊物流过程。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从产到用的消耗,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有助于降低销售价格并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足、流通成本偏高、产销对接不畅等,急需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上给予特别关注。

2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食品消费增长迅速。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导致易腐食品消费上升。同时,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应存在巨大问题。

2.1 规范标准不成熟

我国虽然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但没有任何一项标准是针对冷链物流来进行规范的。[1]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2.2 落后的基础设施

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

2.3 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

目前中国市场上,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对冷链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4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滞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2.5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如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利用。[2]同时尽管物流人才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但能直接用于冷链物流的人才不多。

3 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应享受农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根据副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应将其统筹进入农业领域,给予农业同等扶持政策。

(1)免除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

(2)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现企业支付一部分为商业用电价格、一部分为工业用电价格,成本增加近3倍。应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库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

3.2 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两到三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期,企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1)要坚持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双百工程”的重点支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

(2)对企业冷库建设给予资金与技术支持。

(3)对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以及建立检测中心等给予资金支持。

3.3 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

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冷链物流业成本中过路桥费占较大比重,虽然国家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按60%收费,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

(1)要减免过路费。据企业反映,过路过桥、高速通行费占总运输成本的15%-35%,有的甚至超过50%。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

(2)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也要给予照顾。

(3)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3.4 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

(2)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各行业要提出相关的包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标明产地、生产日期、重量、口味等,以及转基因等特别标识,由国家推行实施。

(3)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

3.5 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

(1)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流动资金、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优先支持。

(2)给予有条件的冷储企业国家储备任务。给予承担一些储备任务,帮助其调整经营理念,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

(3)方便冷储企业融资。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大力帮助冷链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

(4)鼓励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的密切合作。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目前,我国肉类、禽蛋、蔬果、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多数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处于非冷链环境,80%的易腐产品在储运过程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产品在终端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冷链物流水平的低下,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2010年我国首次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将发展冷链物流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而言,如果实现从传统冷链物流向现代冷链物流的转型,仍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途径。

一、中国与国外冷链物流推动计划的比较

现今全球的生鲜冷冻食品占总体食品比率为欧、美、日等约35%、我国约10%;冷冻食品的冷冻使用率为欧、美、日等达到80%-90%,我国低于20%。与此相反的是,我国冷链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7090,同比国际上高出近20Y0。一个国家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可用冷链的基础建设完成率表示。

20世纪50年代,各式生鲜冷冻产品开始以商品的形式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呈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冷链已经形成了从果蔬采摘、禽畜屠宰,到食品饮料的制造生产,最后配送到各个社区的连锁超市直至进入家庭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冷链物流涉及领域众多,且投资较大、回收期长、冷链各节点间要求高效对接等,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结合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制定总体推动计划,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二、国外冷链物流的转型概况

与传统的冷链物流相比,现代冷链物流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涉及领域与范围不同。传统的冷链物流作业局限于农产品的储运,而现代冷链物流不仅包含农产品的储运,还涉及其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冷链的延伸不仅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深入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

综合效益与目标不同。传统冷链物流依靠大量的劳动投入,偏重当前成果,效率低、成本高。现代冷链物流要求有较高效益,即要有高投入,也要有高回报,通过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冷链技术的应用,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获得较大成效。管理方式与手段不同:与传统冷链物流的粗放式管理相比,现代冷链物流广泛运用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全程信息化管理与监控追溯技术日益成熟。同时制冷技术与制冷工艺的发展更具环保、节能、生态等特点。

美国冷链建设始于1977年颁布的《航空规制缓和法》,拉开了冷链规制管理序幕。到19世纪末,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冷链储运开始取代菜市和菜园之间的“点对点”运输,大幅降低冷链成本,也便于检测和监管。1997年美国运输部长罗德纳·斯拉特(Rod-ney E.Slater)提出《美国运输部1997-2002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成为美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指南。近年来,美国政府指定食品药品管理局(FDI)负责对食品药品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加大了冷链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根据产业特点,美国在农业领域的总投入中,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投资占70%,生产加工占30%,美国制冷技术全球领先,使得其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为37:10。此外,美国冷链物流渠道短,中间环节少,农业发展稳定性好。2002年,美国冷链物流协会《冷链质量标准》涵盖储运、加工等各个行业,用于评估冷链企业的质量、可靠性、熟练度等,并为整个冷链产品的认证提供依据。美国没有管理冷链的专职部门,政府只负责企业设立的审批及其行为合法性的鉴定。2005年美国制定《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期为二十年,较大促进了冷链物流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了其安全、机动、生态等功能特性。

日本的冷链建设始于1921年颁布的《中央批发市场法》,正式通过立法对农产品流通进行管理。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日本很难实现冷链的社会化、规模化、组织化,日本通过农协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冷链体系,政府立法进行保障监督。1955年至1965年,日本经济成长带来了流通革命,从其分级、挑选、清洗、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中开始普遍采用冷冻保鲜技术。1971年日本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性体系,实施质量认证,树立品牌声誉。1975年日本为提高冷链质量展开一系列研发,包括不同产品的温度管理方法、品质与温度的关系研究、冷链机械及冷冻流通设施设备的研发等。日本农林水产省成立了食品冷链推进协会,研究整理出《冷冻食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冷冻流通设施完善方向》,制定了食品冷冻流通温度带,并发行了《冷冻链指南》,制冷技术进展到全程保鲜阶段。90年代末,面对欧美国家物流业竞争,日本一方面面临着降低流通成本、完善流通体系、提高区域竞争力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满足国民需求多样化的趋势问题。1997年日本首次制定《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由政府会议决定通过,标志着以日本政府为主导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负责整体物流业的宏观运筹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日本推出第五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大纲明确提出目标是建设“安全、安心”、“效率化”的冷链体系,并强化其国际竞争力。

三、对我国冷链物流建设的启示

(一)发挥市场法律规制作用、完善政府调控机制

纵观发达国家冷链体系建设,其宏观管理多以市场法律和规制为主,以行政政策、措施规划为辅。政府通过相关立法、制定行业标准等手段较大促进了冷链的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迄今没有统一的冷链法规。冷链物流建设中的各环节间沟通与协调也不够紧密、冷链市场资源分散.如各类冷库比例失调、区域分布不均匀、冷库的建设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冷链上下游之间缺乏协同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统一规划调控、消除政策壁垒、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加快制定规范的冷链市场管理操作标准和产业政策,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进冷链物流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扶持方式

冷链物流涉及领域较广、投入较大,其快速发展导致对资金需求的多元化,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美国、日本的冷链金融模式非常多样且成熟,如融通仓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等,在利用民间资本的政策上,也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如建立冷链企业统一纳税后地区间财政利益的差额调整和补偿办法,修正增值税抵扣政策,扩大农产品增值税免税范围等。探索财政资金与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财政资金担保、小额信贷等方式支持,推动冷链与金融的集成服务方式。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将通过优化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使冷链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加快冷链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制冷技术研发

冷链物流对温湿度的高要求特征决定了冷链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规模快速增长,但仅满足冷链市场需求的20%~30%。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支持是保障冷链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合理规划基础建设项目: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推行GMP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等。二是要大力推动制冷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制冷技术是高质储运的保证。发达国家普遍使用自动温度检测及相关温控设备,如美国、加拿大广泛使用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具有自动控温与记录、强制供电驱动、卫星追踪与监控的功能等。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日本提出到2020年实施“脱氟利昂”政策。制冷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与突破的前提。

第4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走进春天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相關部门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目标的发展计划。冷链物流建设已经提到迫切的日程中,由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车、铁路冷藏箱、冷藏设备和冷藏库等经营业者组成的冷藏供应链队伍正步入快速成长阶段。

相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冻类食品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仍然偏低,蔬菜类只有5%、肉类15%、而水产品占23%。为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6月1日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对食品安全及冷链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加上国家发改委于今年7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推动2010-2015年期间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对冷链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大为加强,对于冷链设备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其中,重点扶持的工程如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当前,冷链物流已成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国标委等部门眼中的宠儿,冷链物流标准的建立进程也在各方的推动下策马扬鞭。如果说市场需求是一个行业发展原始动力的话,那么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将是行业突飞猛进的油和发动机。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戴定一分析,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科尔尼咨询公司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数据,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将增长30%以上。市场的热风将中国冷链物流推向了井喷的前沿。行业内传来的各种消息让大众隐约感觉到自己最關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

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已经,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各省也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方面下足了功夫。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八方来潮

目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也顺应着这一选择。据了解,在山东半岛,随着日照海派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将成为鲁东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填补了日照市食品物流行业的空白,使日照成为鲁东南冷链物流衔接的重要基地和枢纽,提升日照海产品供应链综合竞争力。而青岛也将投资230亿元建1600万平方米物流园,提升物流业集聚发展水平,冷链物流将成为重点发展项目。

此外,河北也推出全力打造“一带两基地四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规划。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编制完成的《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河北省将全力打造“一带两基地四体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即:环京津物流聚集带,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和以唐山为中心的沿海两大冷链物流基地,肉类、果蔬、水产品和加工食品四大冷链物流体系。其中,石家庄将发挥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果蔬、牛奶、猪肉等产品,建设以石家庄为中心、辐射带动邢台、邯郸、衡水、保定等地的冀中南冷链物流基地。

而在昆明,冷链物流成为事關滇品国际化的助推器。“国外蔬菜、花卉等农产品采摘后运输的损耗率在5%以下,作为鲜切花和农产品出口大省,需要在冷链技术上提高特色产品的竞争力。”云南物流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云南有沟通两洋(印度洋、太平洋)、连接泛亚、交汇两网(亚洲公路网与泛亚铁路网)的地理优势,但冷链物流仓储、配送设施滞后,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很难长距离运输,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大宗贸易。因此急需建立一个高起点、标准化、国际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

目前,由昆明交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昆明空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的“昆明空港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部及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冷链物流商贸区;锦苑国际物流也正在规划构建一个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中心,意在将冷链物流服务从单一的花卉延伸至其他行业;以冷冻冷藏食品为主的昆明市冷冻交易市场也计划投资10亿元左右进行搬迁改造,目前正在与相關部门对接规划选址等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名誉主席解思忠表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较短,在资本和技术上投入略显不足,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一时难以做大,现行的行业规范约束力和监管力度不强,从业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不够全面,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连带伤害到其他企业的利益,过去的老设备、旧冷库要进行升级换代还需要时日。因此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打造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第5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超对接模式;冷链物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circl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mode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absent cold-chain cooperation awareness, insufficient cold-chain cooperatio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weak cold-chain cooperation builder strength and low cold-chain cooper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s thre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government supports cold-chain system building,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articipates in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and co-builds the cold-chain system by cooperatives and supermarkets. It hop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by perfect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under farming-supermarket mode.

Key words: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mode; cold chain; cooperation

在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向多样化、高营养、高安全的层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农民贱卖,老百姓贵买”的局面。并且在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比后,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也存在过高的物流成本以及货损率,致使国家不得不积极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2008年10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农户组织与超市经营进行挂钩,依托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开拓了农产品流通的新型模式。因此优化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将更有效地推动农超对接的发展。

1农超模式中现有冷链合作分析

胡鞍钢(2001)曾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农超模式”应为农民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把符合现代化零售业要求的农产品,按照现代化商业模式,出售给超市[1]。而符合现代化零售业要求的产品必需经过冷链处理。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者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2]。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发展滞后,经冷藏处理的蔬菜比例不到5%。因为缺少冷藏处理,水果蔬菜物流货损率大于25%,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而美国仅为2%[3]。同时由于农户及其合作社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尤其在农产品预冷及速冻环节更是技术薄弱,致使在与现代化运营的超市对接过程中存在诸多因冷链合作带来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农产品腐损,也阻碍了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因此,必须对农超模式的冷链合作加以分析,以优化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

1.1现有的冷链合作模式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超合作以“超市+合作社+农户”、“超市+基地+农户”及“超市+龙头企业+农户”为主。基于现有的农超模式,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及大型零售企业(连锁超市)作为冷链运作的组织者,依托生产基地,或联合食品生产企业共同构建冷链系统,以规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变质给品牌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经数据显示仅有16%的零售企业的蔬果采购以基地或产地为主,因此“超市+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仍占据农超对接的主要地位。至2012年底,全国农民合作社已达60万家,但仍然存在合作社规模较小,与超市对接质量不高的问题。而缺乏有效的冷链合作即是对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1.2现有的冷链合作问题

(1)冷链合作的意识不足

在零售企业与合作社的合作环节中,因零售企业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水平,且为保证农产品的生鲜度,企业具备较强冷链意识。然而在农户与合作社的合作环节中,由于合作社规模较小,缺少足够的资金实力,在农产品采摘、收割后,合作社及农户更多考量的是产品数量和即时质量的保证,缺乏预冷、速冻的处理意识以及冷链初级加工的意识。在发达国家,果蔬采摘后,都会经过冷风机等装置进行预冷处理,在日本,预冷技术使用率高达90%,而我国仅为5%[4]。同时,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也仅停留在物流配送上的联合,而没有冷链联合的意识。

(2)冷链合作一体化建设不足

无论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还是现有的农超对接模式中,都存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体化建设不足的问题。以冷链运输为例,我国现有冷藏汽车3万多辆,而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日本冷藏保温车12万辆。我国冷藏运输率仅为10%左右,美国则高达80%~90%[5]。同时还存在中下游环节冷链建设优于上游的格局。虽然龙头企业、连锁超市等具备一定的冷链运作能力,拥有相对数量的冷藏运输车辆及冷链设施。然而对于上游的合作社及农户,却匮乏冷链的相关设施、设备,对农产品仍使用普通货车进行常温运输,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因此农超对接模式中一体化的冷链建设仍处于严重不足的初级阶段。

(3)冷链合作构建者实力不足

冷链物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与配送及冷冻销售构成[2],且对冷藏时间及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冷链建设具有高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的特点。基于现有的农超对接中的冷链合作模式,无论是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还是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都无法实现从农户到超市一体化的冷链建设,因此缺乏整合冷链的实力。

(4)冷链合作信息化程度不足

冷链合作过程中,为保证农产品的生鲜度,必须实现货物的快速流通,以及对中下游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农业信息交流的大型网站。尤其针对冷链上游,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节点,更是缺乏合作社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另外,农产品信息标准化程度也不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系统,同时在POS系统、EDI、RFID技术应用方面也未得到广泛使用。致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缺少实时跟踪及质量监控,造成冷链合作过程中上游节点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2农超模式中冷链合作优化建议

基于现有的农超对接中冷链合作模式的不足,应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方冷链企业的参与以及合作社与超市共建的形式不断优化冷链的合作,以推动“农超对接”模式的快速发展。

2.1政府支持构建冷链系统

由于冷链合作中对技术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在农超模式中,所有节点的企业及组织都缺少建立一整套冷链基础设施的实力。因此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生产的特点,给予合作社及农户宏观政策上的指导,帮助组织及个人明确农业发展的方向,了解大型连锁超市合作的意图及要求;同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合作社整合物流运作,尤其是加强冷链环节的各项建设,投资购买各种预冷设施或兴建各类冷藏仓库等。另外,各地政府还可以构建大型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帮助农超模式中的企业、组织及个人更快地了解生产收割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农产品采摘收割后的流通效率,并对市场的供需信息实时反馈,便于农超对接中的冷链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

2.2第三方物流参与冷链合作

在现有的农超模式中,承接冷链联合的企业多为大型零售企业,但由于实力有限,冷链运作更多地局限于中下游节点。而对于预冷、速冻等也具备较高要求的上游节点却缺乏有力的组织者。因此应鼓励原有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帮助合作社及农户完成相应的冷链操作,又可以作为冷链合作中新的节点企业与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或是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开展低温物流运作。通过专业化的冷链服务,有效地降低农超模式中上游储运环节的货损率,提高农产品生鲜度,并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因此应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整合上游资源,完善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

2.3合作社与超市共建冷链体系

在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采购价格下降约10%,农民收入增加约10%~20%[6],大大降低了原有流通模式中过多的环节成本,实现了超市、农户及消费者的多赢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户、合作社与超市的长期合作,农户可以将一部分收益投资给合作社开展冷链建设。同时,超市也可以让渡一定的采购收益投入合作社,帮助其发展冷链设施设备。合作社作为中间组织,整合上下游资金,根据当地的产品特点,以及原有的物流基础,更好地发展预冷、速冻,农产品初级加工等环节,构建更为实用的农超模式下的冷链体系。另外这种冷链共建的格局也使得超市和农户、合作社形成更为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农超模式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晴,李书华. 现代零售价值链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论“农超对接”的机遇[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0-14.

[2] 刘永志,王侃.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2007(10):1-3.

[3] 申瑞,阮文彪.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9,74.

[4] 洪卫. 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为例[J]. 物流科技,2010(8):4-6.

[5] 王玉侠.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80-82,84.

[6] 李先国,杨晶,杜江.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J]. 学海,2013(5):37-41.

第6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民增收 农产品 冷链物流

引言: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其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一大重点问题。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能够避免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农产品错季销售,可以使其价格趋于稳定。采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既能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还可以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能稳定农产品价格,力促农民增收。

文献综述:两会代表汪爱群认为:加强冷链物流政策扶持。汪爱群认为,低温冷链配送中心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储存、分拣、包装、配送,而“中央大厨房”则可以把各种蔬菜、豆制品、猪牛羊肉加工好,净菜上市,市民拿回去就可下锅。(汪爱群,2013)我认为,相比冷链物流的专门化发展,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视,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冷链”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这里农产品泛指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等生鲜易腐农产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生鲜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国家如何富强,在现阶段,农产品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我国农产品连年丰收,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农产品流通的滞后性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毕竟大多数农村人员是以耕地为生,因此农产品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逐步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但农产品价格一时上涨过多,城乡中低收入群众承受不了。在平衡双方矛盾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就需要通过冷链物流的过程来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可是需要冷链物流运输的生鲜农产品实际上依然还是通过以往的常温物流系统来实现,这致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收入上的损失。同时,也是由于流通过程中的很多不稳定性,农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一些自然地理因素而产生大幅度的波动,才会有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一说法。虽然随着要求的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可是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相对落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装备设施配置相对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是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kg;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 0.3%,而美国为1%,英国为 2.6%,德国则达到 3%。同时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冷链设备设施相对集中,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部分中小城市仍然缺乏基本的冷库设备设施,根本没有能力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1]还有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冷链物流各节点参与者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严重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还未大面积普及,产后预冷、低温环境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处理手段无法普遍运用。而且我国目前缺乏冷链物流方面专业性人才,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也未能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缺乏冷链物流的先进经验。

3.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坚持贯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完善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规定,到2015年,果蔬冷链流通率要提高至20%以上,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至30%左右。在加强冷链物流的有效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执行,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完善规划中的欠缺。比如根据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区域,禁止在规划区域外随意耕种养殖,以致于造成资源的浪费。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相应冷链设备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大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相互联系反馈调节的机制,实现多方的有效参与,及时解决冷链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2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化建设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是保障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法宝,因此要规范建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各节点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化体系,使冷链物流过程摆脱各市场主体的随意,要使用一个统一的标准。重点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比如农产品冷链温度立法、对易腐食品因缺乏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等,以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制定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得冷链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制定出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可供参考与执行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运营流程、冷链能耗与效率等方面要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过程慢慢全面地实现标准化。

3.3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普及运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加快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冷链物流设备及技术。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就要重视冷链物流相关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果没有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相应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仍然会导致农产品腐坏浪费的现象继续下去。因此,一定要加大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投入,适当地添加和更新冷冻冷藏设备设施,特别是优先解决农牧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装备严重短缺的问题。还要建立畅通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使信息反馈实现及时性准确性,冷链物流各节点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掌握农产品产、供、销等相关信息。

在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的情况下,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 100%,水果和蔬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大局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运用范围,让更多的企业机构认识到冷链物流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这样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浪费,也降低了农民的损失,通过节流的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与此同时要尽快普及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适当引进国外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和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冷链物流实用技术。我国冷链物流还属于刚刚起步,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懂得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定期地进行人员培训指导,普及冷链物流专业技术知识,也要对在职物流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适应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物流人才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流通服务的质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一是引导推动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学科、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组织举办高水平冷链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的物流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4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动业务外包

由于农产品易腐坏的特性,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常温的配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而冷链物流作为一种对基础设施和管理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自营也难以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标准。[2]而第三方物流具备专业性、设施设备齐全、货源广等特点,培育和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它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操作、科学的管理,以及数量上的规模效应,可以再成本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强化冷链的执行和监督,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有着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地有效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抓起实现低温控制,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这样一来也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生产供应商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选择。

3.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农产品成品的质量。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 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要实施 HACCP 控制,确保冷藏农产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要加大对冷藏链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取获得市场的认可,提高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3]

3.6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有时冷链物流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物流成本的提高以及生鲜农产品的腐坏浪费。我们可以采取对消费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以便形成生鲜产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使整个流程的信息畅通,反应速率迅速。保证网络的畅通性,使得通过冷链物流运送的农产品流通比例提高。

为了有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缓解各节点相互之间严重的脱节现象,提高组织协调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有效地控制和整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组建我国冷链物流联盟,进一步联合各方面力量,有效规划成立以区域和农产品品类为特征的联盟使产品需求、物流商流、冷链物流运作和产品生产有机联系起来,使信息网络完整畅通,也大大减少了物流环节,从而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把组建各级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作为当前冷链物流链条整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加强上游农产品生产者组织与制度的保障,使中游的企业运作相对顺畅并提高其稳定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冷冻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

结语: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严重腐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可以实现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2]陈妍,齐晗.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第7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1 冷链物流的概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冷链重要性的认识也在提高。同时,国外大型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国门,这些企业对于生鲜食品的采购有着严格的物流标准,这也对国内食品生产和流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冷链市场本身蕴含的巨大商机,这些因素都刺激了国内冷链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冷链尚在起步阶段,冷链上存在多个薄弱环节,相应的法律和标准不健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困境。

2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医药、电子产品,令许多人尚感陌生的“冷链运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肉类食品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比例仅占15%左右,蔬菜水果在5%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肉类食品基本达到100%,蔬菜水果也在90%以上。根据农业部的测算,我国水果每年的产后损失率在15%-20%,蔬菜在20%-25%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年损耗农产品的总量相当于一亿多亩耕地的产出,产值上千亿元。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商用冷藏库面积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比例仅为0.3%。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80%-90%,而我国只有10%左右。

(2)产业配套不全。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我国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国内流通的需要温控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整个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4)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相当一部分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大多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用棉被车、空调车等运输。目前很多物流企业还在用普通的平板车运输冷冻食品,据统计,中国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

(5)冷链物流人才匮乏。随着中国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无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现象则更为突出。我国高校里设置的多是制冷暖通和物流专业,范围比较广,没有细化,更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目前,冷链物流企业的人才成长模式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边学边实践。

3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1)物流资源整合。要想充分利用冷库资源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对整个冷库链进行整合,要大力建造和改进新型冷库,让用在冷链物流上的冷库真正起到冷链环节作用,而不只是冷藏作用。同时,要将冷链物流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争取让整个冷链物流系统高速运转。

第8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分裂的果蔬流通渠道

我国农业产区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分散,使得农产品保鲜最关键的环节——采摘后的产地保鲜处理,难以得到保证,且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等环节机械化程度很低。在我国,果蔬流通的中间环节由数量众多的批发商、小贩、物流商参与。果蔬一般由小贩从农户手中收购,然后经过小贩由大大小小的物流商送达批发商,再通过几层批发最终到终端客户(见图1)。这个流通环节的参与者带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性,造成果蔬流通渠道的分裂,而不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果蔬供应链。从价值链的角度考虑,果蔬原产地的收购价格非常便宜,而主要增值过程在层层收购、层层批发的流通和物流环节中产生,这就使得靠近果蔬产地的流通参与者缺乏足够的动力去降低损耗率。对他们而言,只需要增加一些采购量就可以平衡腐损对货量影响,没有必要投资昂贵的设备去降低果蔬运输的损耗率。而果蔬的终端参与者如连锁超市、消费者承担了较高的成本,他们虽有意愿去降低损耗率,但对整个流通渠道改变却无能为力。以水果的保鲜为例,需要在采摘后立即进行预冷、杀菌、涂膜、杀虫等处理,并在流通的全过程中保持合适的温度。

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果蔬流通渠道发展得非常完善,从农场到终端的物流环节一般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社负责运作,农场主通过参股农业合作社分享增值收益。不仅如此,农业购销合作社市场占有率很高,化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如新奇士橙农协会每年销售量占美国柑橘产量的近一半,在与零售商销售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落后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还未完全实现国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关于构建现代化食品物流体系的要求,更谈不上产业化,而果蔬物流损耗率的降低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发展。就整个冷链物流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果蔬冷链物流服务。而现有几种类型的冷链设施装备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据统计,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更少。同时我国冷库总容量还很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且表现为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陈旧导致果蔬产品损耗严重,并由此导致物流系统成本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果蔬产品总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果蔬产品物流成本最高不应该超过其总成本的50%。另一方面,我国冷链中冷藏技术专业技术缺乏,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圈,其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覆盖率在全国领先,即可以通过农业信息网等途径提供农产品信息,但是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却只有0.18%。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电子商务规模很小,通过网络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不足0.12%,依据网络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不足0.15%,而其中果蔬的占比就更低了。

波动的果蔬定价体系

蔬果的季节性强,在现有的果蔬供应体系中,果蔬种植者对市场情况了解有限,常常是“什么好赚种什么”,年产量波动比较大,导致供需缺口被放大。在收成较好的年份,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农产品价格变动非常剧烈。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农户生产计划的制定又往往滞后于市场,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价格的暴涨。价格与供需的失衡使得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果蔬类农产品价格定价体系,果蔬的价格和产量波动较大。而在美国,农业购销合作社在解决蔬果年产量不稳定的情况发挥着关键作用。每年合作社都会对需求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如果产量好于预期,合作社会利用资源积极拓展出口等其他销售渠道,维持蔬果产品价格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冷链运输由于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均较高,运输过程中又耗电、易腐食品损耗等关系,与普货运输相比,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通过延长单位物流时间而降低单位商品成本的效益并不明显,所以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库无论是产能和成本都较为刚性。目前我国仍处于冷链物流市场培育的初期,而冷链物流行业能否盈利取决于是否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在有效需求不足、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缺位的条件下,行业前期的利润很难保证。因此,在波动剧烈的果蔬价格体系下,冷链投资者的对盈利情况缺乏稳定的预期,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的投资回报率难以得到保证,冷链市场对逐利资金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低值的果蔬加工产业

第9篇:农业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一、大数据概况

大数据是指种类复杂、量多庞大的数据综合体系,使用传统数据方法,无法对此类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及有效处理。大数据自身具备数据处理速度快、种类多、体量大等优势,且数据分析结果的观察力、决策力都十分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使用大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在成本数据进行加工之后,以获取更多的增值性信息,也就是说,借助分析当前的数据,预测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建成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输入数据得出结论,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发展提供数据参考[1]。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

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建有所缺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也存在一定难度,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行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农产品物流自身还具备周期短、流通环节多等特征,所以,应该按时、定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由于数据信息种类多样,且流程较为繁杂,数据类型具有差异性,所以信息采集技术也存在区别。目前,准确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当下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信息平台技术、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采集数据不完整,从而影响信息平台实际应用价值[2]。

(二)数据分析能力薄弱

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中,所收录的数据信息需要在分析检索基础上,才能够使其价值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国内企业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信息分析方面有所缺失,如果企业为缓解工作压力将信息分析处理工作外包,将会提升企业运行成本,还会影响数据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监管难度。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初步发展研究阶段,不仅基础设施建设老化,相关硬件设备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必备的冷链仓库建设也有所缺失,冷链运输车辆难以满足物流运行需求,相关物流运行链建设环节相互之间也没有紧密连接,也没能对配送中心布置进行科学规划,路网配送速度有待提升,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也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数量有限,规模建设也较小,相关设备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的实际需求,自身具备的应用价值也没能充分发挥。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发展中,如果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会从根本上影响物流信息水平,在物流运转状态中也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会影响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需需求,降低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4]。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所构建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架构,包含流程层、基础支持层、应用层、用户层等方面,为农产品物流运行提供保障。对所收集到信息进行及时、安全传输,并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远程分析检索,应用互联网科学信息技术,保障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运作,从而实现对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全过程监管,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免受损耗。

四、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功能系统

(一)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输信息系统

在对农产品装载方案选择时,需要根据物流车辆的车组排列形式与车组模式进行安排。在对农产品摆放位置进行决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产品货物的超限等级与物流运输车辆重心高度,尽可能避免集重装载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架,则应该明确支架的安放位置,确定货物转向架的具体高度,以此对货物的超限等级与车辆重心高度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农作物装载方案有多种形式,可通过对相关方案的科学技术性能进行对比,最终选择能够承载车辆载重能力的方案措施。对农产品冷链运输进行全程监管与可视化管理。农产品在物流流通运转中对温度也有需求,所以,需要在车辆中安装温度控制装置,并对车内温度状况与农产品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处理,尽可能减少农产品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在农作物运输过程中,应该融入信息技术,并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对相关信息数据平台的管理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所获取的物流运行信息真实有效,还需要对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创新,对物流调度进行合理安排,从根本上实现物流运行的资源共享,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配送小批量、多品种、配送分散,且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也没能实现共享,影响农产品配送效率,增加配送成本。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智慧物流配送,结合实际交通状况,对配送方案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三)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仓储信息系统

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合理管控,能够提高物流运输实际应用价值,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规模、存储环境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环节中,通过对仓库内部建设进行优化布置,对仓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仓储环境及温度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实现农产品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采用自动化分拣技术,还能够提高仓储管理效率,以此为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信息库建设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借助追溯系统的力量,从中掌握与获取准确的农产品信息记录。将追溯系统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时,由于农民接受新型技术设备的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向农民普及与讲解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优势与操作方法,从而完善农产品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同时为种植农产品的农民提供了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还需要相关政府增加成本资金投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提高农产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可信度。

(二)扩大追溯系统宣传覆盖面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使用与宣传力度,既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宣传,也需要对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宣传。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时代,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力度。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借助新媒体科技力量,能够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农产品消费者正确认识与了解完善追溯系统的重要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强化人民群众对追溯系统与数据信息平台的认知度与信任感,城市居民也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农产品的质检工作中,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三)健全追溯系统系统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所具备综合性较强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最后到营销部分,各环节间紧密相连,从而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决策者可以设定相应的优惠制度,从而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友好互通,但都应该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也正是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具备复杂性,才需要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上,对其进行优化建设,增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能力,从而保证农产品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与城市居民消费者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势,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时期,虽然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针对平台建设物流配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改良与完善,科学应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联合物流配送平台。实现物流运转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尽可能降低与规避农产品配送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思莉,戴小红.新时期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21,40(0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