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社区教育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管理

第1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教育;教育管理;改革措施

一、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城市社区教育管理的对象是社区居民,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强调社区教育管理要从社区居民的利益出发,居民利益是所有城市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归宿。在新时期,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在改革管理工作时务必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用真心、真情、真诚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城市社区教育管理的目标应是走千家、进万户,采取实际行动深入居民群众中,多看、多问、多思考、多研究,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为社区居民解惑、解难,从而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从本质上发挥出纽带作用。同时,城市社区居民教育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化解各种纠纷、矛盾,倾听居民诉求,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变陈旧的社区教育管理行为,打造符合社区特征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更好地完成城市社区教育管理的任务。

二、促进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改革的措施

1.建立良好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一是将城市各个社区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机联系起来,统一号令,发挥出机构发展城市社区教育事业的整体作用。二是健全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中分管城市社区教育的人员;政府机构部门负责管理城市社区教育的人员,包括区、街道、居委会等内部相关人员;专门的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也就是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管理人员。三是构建新的城市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分别是市级、区级人民政府,市、区、街道办事处管理城市社区教育,市、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则组成四级管理网络,把居民委员会摆在管理网络的中心位置,真正把城市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2.尽快建立完善的参与及合作秩序

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因为服务精神是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主体开展工作的主要支持力量,实际上管理主体很难通过参与公益性事业获得利益,其关键在于分担公共责任,只有树立起公共利益优先的意识,才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事业。二是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坚持弘扬法治精神,依法明确城市社区教育的各个管理主体的责任、权利、义务,通过立法约束其行为,同时加强监管,用权力约束权力,促使各个管理主体相互监督、制衡,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以便提升城市社区教育管理的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开展城市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协调的过程,调配资源,协调各个管理主体,协调主客体矛盾等,所以建立稳定的、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促进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改革非常重要。可建立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定期交流城市社区教育计划;也可专门成立协调组织,依托第三方的力量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还可建立网络化的办公制度,公开政务,避免重复沟通某一信息,提高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效率。

3.整合城市社区各种教育管理资源

一是以社区居民为主,组建城市社区教育队伍,加大社区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城市社区内的各个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服务社区发展,尤其是部分专家学者、具备行业技能的社区居民、离退休干部等,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专兼职结合的城市社区教育队伍,同时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接受社区教育,活跃社区学习氛围,有效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整合城市社区的组织资源,尽可能形成社区教育管理合力。社区应大力倡导区域内学校、社会团体、文化机构等共同开展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将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使社区成员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场所,推动社区教育管理的有序、高效M行。

在中国的发展及转型时期,改革城市社区教育管理尤为关键,只有准确把握并严格遵循促进城市社区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助力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城市社区以及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第2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血糖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ultiple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ways o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the chronic disease clin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community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making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1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ith the new health files in commun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the daily living habit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12-month,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and blood sugar data change at 2 h after dinner were compared and measu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iving habit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2 h blood sugar after dinne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controlling the blood sugar level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Blood sugar change

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少动多坐等多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15亿,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90%。我国患者人群发病率高达9.6%,居世界第2。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慢性并发症。IDF提出糖尿病综合管理5大要点(俗称“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2]。但是,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发生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普遍依从性差,常规化、制度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4]。为研究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该中心对新建档案管理100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良好控制血糖。现将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观察疗效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中心建档,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0~82岁;病程2~10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30例、初中以下70例),建立慢病档案进行健康管理,患者行动方便能坚持随访,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

1.2 方法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基本资料、日常生活习惯和病情资料等。指导患者遵照医嘱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注意控制饮食和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定期参加该中心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医生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及用药指导,加强医患沟通。经过12个月一系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

1.2.1 健康教育措施 ①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知识。②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搭配3大营养素,合理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高纤维食物,戒烟限酒。③体育锻炼指导:讲解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指导餐后1 h以一定速度步行,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④指导用药:嘱咐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购药,讲解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医嘱,定时、定量、按规定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胰岛素治疗患者,讲解注射方法、部位、时间及胰岛素储存方面的知识,讲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处理方法。⑤定期监测:指导定期监测血糖和各项生化指标,观测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量及饮食。⑥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多数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不利于控制血糖。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消除消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督促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控制病情的发展。

1.2.2 健康教育形式 ①发放宣传资料:将诸如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变换表、健康教育处方、日常护理等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②集中授课:每月进行1次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讲座,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讲座的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提高治疗管理的依从性。③个别交流:进行个体化和差异化指导,通过随访与患者面对面或电话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综合治疗情况,收集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及治疗方式。④座谈交流:组织糖尿病患者互相交流治疗体会,互相监督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情况(见表1),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见表2)。干预后患者日常行为习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体重控制及戒烟限酒)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系列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是患者控制血糖、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该研究认为:①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糖尿病治疗影响因素多,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症状不严重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患者严重依赖药物控制血糖,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未注意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一些患者未严格遵医嘱用药,导致血糖长期不达标,导致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干预,是医院治疗的有效延续,重点在培养家庭治疗、患者遵医行为、良好生活惯养成等方面。②健康教育是终生服务患者的工作。综合性医院的医生每天面对大量糖尿病患者,很难有时间详细告知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仅能告知患者需要规律服药,经常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等,没有时间告知患者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终生服务,就能满足患者的需求。③健康教育是系统干预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患者系统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评估患者基本情况,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面对面宣教、集中授课、发放宣传资料、社区义诊、电话及家庭随访等),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参与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6-208.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43.

[3] 王滟,迟家敏,郭慧琴,等.从病人依从性提高看糖尿病教育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2):134-135.

第3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农村社区教育;农民素质;管理机制;政府主导

加快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感、有上进心和公益心的高素质新农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鉴于此,从2008年起,四川省郫县积极转变政府公共治理模式,在发现、开发农村社区教育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有效整合了农村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新农民培养的崭新模式。

郫县构建的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对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新农民素质培养体系的核心推动力。“教育共同体是区域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1]这种关系就是合作。它主张政府放弃垄断或独自包揽教育的传统做法,逐步退出微观办学过程,通过价值引导、资源配置、制度设计、信息服务、平等对话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已存在于农村社区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会协会以及个体成员等教育力量,构建别具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自治组织。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郫县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经验。

一、树立大教育观,发现农村社区教育新资源

这里的“发现”在郫县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探索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从动机层面分析,它体现了“大教育观”,认可“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冰山一角”,[2]带着对“教育”等于“学校教育”的批判意识才可能去发现农村新教育资源,即一切可被开发利用来实现农村教育价值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发现”又相对于“主办”而言,它是政府主导的核心理念,是放弃垄断和独自包揽农民教育责任的开端,充分体现了有限政府和新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从结果层面上分析,发现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基础变化、形成的教育发展新资源和新形式是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民素质提升政策。

通过对郫县165个村或社区教育状况的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积聚了丰富的可供开拓的新教育资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各种村镇组织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每村投资80万~150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室或中心,仅此项建设全县投资超过2亿元,活动超过100项;二是农村的社会服务体系,如就业保障工作站、便民服务站;三是党政部门的社区教育宣传与社会服务,全年举办活动达170项,如“警校共育”、法制学校、妇女学校等开展的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四是县级群团组织,包括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未保委、老龄委等,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与经验;五是驻农村社区的企事业机构,尤其是驻郫的19所大学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社区教育活动;六是高校学生志愿者和NGO志愿者密切关注农村社区教育,仅西部大开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有330名志愿者在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服务,同时每年超过6000人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农家和农户开展结对帮扶。新教育资源的发现与大教育观的普遍树立是分不开的,反过来又促进人们对大教育观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基于利益共振,创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

在对郫县广大农村地区的非学校教育资源和形式的进一步细致分析后,我们发现不同的教育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动机与利益诉求。政府部门开展农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例如公安与司法部门开展的“警校共育”生存教育活动以及法制学校开展的普法活动等。NGO及其志愿者,如成都河流协会在安龙村开展的以“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他们的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成都河流协会的章程规定和志愿者对环保工作的热情;驻郫县19所高校学生志愿者以轮岗的形式在社区开展各类有利于农民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其内在动力一方面是承担社区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部分有社会责任的盈利企业,如高福记公司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农民开展卫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其是基于自身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合格劳动者。村级组织,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郫县农科村,运用村规民俗广泛教育村民,其主要动机是维护和传承地方经济、文化活动模式与准则。

面对不同利益诉求的社区农民教育主体,政府如何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是沿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努力寻求同一,还是另辟蹊径创新履职方式?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探讨,我们认为,农村社区教育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与形成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之间并不冲突。为此,我们有选择地学习、改造了诺瓦克尔医院的倒金字塔型,[3]最终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即政府有效推动农民素质提升的方式。

在创立的郫县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型中,工作运行机制发生了方向性变化:农村社区教育主体成为“老板”、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动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来设计并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正式的公共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不再充当主导或领导的角色,而是强化了其配合和服务功能;政府在该模式中则充当“机长”的角色,只要农村社区教育主体合法、教育目的与内容不违背国家政策与法规,政府一般不干预各教育主体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教育活动。政府高度信任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对各种社区教育活动不设定系统、刚性的考核指标体系,但重视受教育者的感受与评价,如受教育者有不良反映,则聘用专业评估组织予以客观评估;当社区教育主体提出某种条件要求时,政府才利用自身信息优势、资源优势予以帮助和扶持。

三、尊重农民意愿,建立社区教育和谐新关系

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本质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它也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教育主体与农村居民之间建立和谐的教育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行政权威优势,又能够充分调动社区组织与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农村社区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分析,要追求农村社区教育关系的和谐与效率,仅仅考虑农村社区教育主体的利益诉求是不够的。因为作为受教育的农村居民对于自己接受什么样教育以及怎样接受教育有无可争议的话语权,他们有权利根据自己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自己的教育需求并得到满足。为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区各教育主体都应当学会尊重农村居民的意愿。在某些情况下,还应当做出某种妥协以换取农村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以成都市河流协会为例,它最初进入郫县农村社区的目的是保护河流并研究城市生态与河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升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于是,他们前期开展了系列调查活动,旨在了解村民对于环保教育的需求。但是,调查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村民的一致要求是想学跳舞,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环保教育。面对这种冲突与差异,河流协会最终选择了尊重与妥协。在政府等各种渠道的帮助下,他们将著名的战旗文工团请到农村社区,让高水平的专业演员给当地村民辅导,随后又举办一系列盛大的文艺汇演,请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很快,河流协会这种尊重农民意愿的行动给他们带来了“甜头”:通过文艺汇演交流活动,河流协会工作人员取得了当地农民的信任,农民朋友开始主动了解河流协会的组织情况、活动宗旨等,并开始了解河流保护的相关知识。

当然,河流协会等社区教育主体倡导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在通过满足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他们在无形之中推广了自己的环保主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的行为,为后期的社区教育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日前,郫县农村社区成为成都市河流协会进行环保教育宣传的重要基地,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在县域内开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培养了一大批讲环保的高素质农民。另外,部分社区农民还走上了国际环保论坛,向世界展现了新世纪中国农民的新形象。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和谐农村社区教育关系的建立。

四、重新界定角色,赋予学校教育农民新职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社区教育实践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命题下展开,[4]引发的是以学校为主导的社区教育研究路线,表现为家庭、社区对学校教育的配合。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区教育的独立地位在不断强大,而以学校为中心、采取课堂延伸的做法则不断地暴露出诸多弊端,如学校负担过重、出现学校话语霸权、教育活动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脱离等。在政府主导型的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中,我们不赞同以学校为中心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同时我们也不忽略学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共同体的关系模式,考虑到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我们支持学校以农村社区教育的“平等”主体角色承担社区农民教育的责任。在实践中,大家亲切而形象地用“侦察员”、“秘书”、“教练”来重新界定学校在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中的角色与作用。

“侦察员”角色,是指学校承担信息枢纽的作用。一方面以专业的视觉挖掘新农民所应具备的理想素质及其教育缺口;另一方面,努力挖掘、发现、寻找社区农民教育的新形式、新资源。

“秘书”角色,是对于教育共同体中的政府作用而言的。这一职能在乡镇一级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最为典型,体现为学校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乡镇政府制订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如在郫县安德镇,每年都由两路口学校制订整个镇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活动计划,然后经社区教育共同体认可、批准后予以实施,该做法效果良好,得到了社区教育各方的认可与肯定。

“教练”角色,在某些农民社区教育主体有明确教育目标指向,但教育教学能力上有所欠缺的情况下,学校就自觉充当教育技能训练的角色。如在“警校共育”生存教育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学校就帮助公安部门设计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教育形式(如电影观摩等),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农民的法律素养。

五、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农村社区教育系统工程

与正规的公共教育体系相比较,农村社区教育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活动丰富、发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与具体的社区活动密不可分等特点。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农村社区教育在提升农民素质的过程中,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使其在新农民培养过程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克服其偶发性与非系统性等弊端,郫县在建设社区农民教育系统工程上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由于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难以数量化的问题,是一个难以分解为低层次问题的社会经济系统。但运用软系统方法(SSM),把各试点社区构建教育共同体的探索,归纳总结为政府政策而行动,把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实际运作与设想升华为“根定义”模型,以此指导各基层政府教育活动,再以现场会方式达成研究人员与政府的共识后推向全县。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建研制并固化,达到对农村社区教育全过程监督和约束的目的。

积极推广成熟工作经验。首先,确定试点农村社区。在全县选择10个镇的农村社区作为试点,按照教育共同体总体思路,各自围绕一个主题精心选择活动项目,一边研究活动一边推进工作。其次,从政府各职能部门入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各试点农村社区现有的党团活动室、文化活动站、老年学校、法制学校、妇女学校以及家庭学校等资源同正规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高校与企业的相关资源也配置到相应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以后,以往政府各职能部门走过场似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全部转变为依托学校进入农村社区的教育内容,增强了活动的教育意义。最后,以培养现代公民和新农民为重点,设计并开展社区道德素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建设稳定的社区教育队伍。第一,工作推进队伍,在政府机构内部遴选一批热心教育的同志组成教育共同体工作委员会。第二,专家指导队伍,以教育专家为主建立专家指导队伍。第三,志愿服务队伍,以“一村一大学生”计划的全职志愿者为主体,关工委老同志、驻郫县19所高校学生、河流协会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等志愿者通过教育共同体各类活动参与农村社区教育。教育队伍内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激发了队伍的活力和激情、增强了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稳定的教育队伍是不断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提升农民素质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柯玲.农村教育共同体构建――基于成都郫县的探索和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5.

[2]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43.

第4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人群;自我管理教育

Study of th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GUAN Jiang,QIN Yening,WU Shuyue.Qix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iabetes mellitus(DM)patients.Methods Perspective study was applied.30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rion group(n=150)and control group(n=150).The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Then a serial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the observarion group.It included diet instruction,exercise instruction,drug instruction and mental instruction.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 of observar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Community groups;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目前糖尿病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及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综合疗法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1,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旨在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青秀区七星社区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36~82岁,平均(57.5±2.5)岁;病程3~25年,平均(8.5±3.5)年;职业:干部52例(34.7%),工人36例(24.0%),个体户16例(10.7%),居民46例(30.6%);空腹血糖7.5~10.5 mmol/L,平均(8.6±1.2)mmol/L;文化程度:大学67例(44.7%),中学51例(34.0%),小学32例(21.3%)。对照组中男84例,女66例;年龄38~83岁,平均(56.5±1.5)岁;病程5~26年,平均(8.0±2.5)年;职业:干部50例(33.3%),工人35例(23.3%),个体户18例(12.0%),居民47例(31.3%);空腹血糖7.4~10.7 mmol/L,平均(8.5±1.4)mmol/L;文化程度:大学69例(46.0%),中学50例(33.3%),小学31例(20.7%)。入选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严重并发症,均愿意配合并有接受糖尿病教育的能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电子档案 采用问卷式调查及查阅病例方法,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统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包括:①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等;②糖尿病病情监测内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③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病因、症状与并发症知识,血糖控制标准,控制饮食与保持合理营养,适宜运动,低血糖自我处理等。查阅病例方法,即是调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眼部病变、足部病变等。依据调查表格建立电子档案。入选者及其家属知情,自愿接受4年自我管理教育及随访。

1.2.2 监测指标及方法 入选时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1次,此后每月测量1次;体重、尿常规、血压、血脂4项、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肾功能等分别在入选时、入选后每6个月及4年自我管理教育结束时检测1次。

1.2.3 自我管理教育 在社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卫生角定期宣传糖尿病知识。⑴观察组: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均衡饮食计划;学会根据饮食、血糖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知晓口服降糖药的用法和不良反应,正确掌握注射器注射胰岛素的知识;学会血糖、尿糖监测方法,掌握低血糖的表现和紧急处理措施;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或诱因,掌握并发症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就诊;学习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②教育方式:理论知识教育采用小组或集体教育方式,每月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讲课,每次安排不同的专题,并发放专题宣传资料;行为指导则多采用个别指导,面对面交流或示范,让患者主动参与,循序渐进。⑵对照组:按一般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常规教育指导,发放相关教育资料。

1.3 效果评价 4年自我管理教育结束时,填写与入选时相同项目的调查表作为对比。

1.3.1 血糖控制标准[1] 良好: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 血糖4.4~8.0 mmol/L;一般:空腹血糖6.2~7.0 mmol/L,餐后2 h血糖 8.1~10.0 mmol/L;差: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3.2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标准,知晓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并发症,勒戒控制饮食与保持合理营养以及适宜运动对糖尿病的良好作用,知晓长期服药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病情稳定和控制的影响等。

1.3.3 血压与血脂异常及肥胖 血压异常:动脉收缩压≥140 mm Hg(18.7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12.0 kPa);血脂异常:符合下列1项或多项者,甘油三脂≥1.70 mmol/L,总胆固醇≥5.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 mmol/L;肥胖:体质指数≥25.0。

1.3.4 并发症发生率 2组患者在4年自我管理教育期间所发生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皮肤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良好一般差良好一般差

观察组15098(65.3)47(31.3)5(3.3)96(64.0)50(33.3)4(2.7)

对照组15076(50.7)59(39.3)15(10.0)75(50.0)61(40.7)14(9.3)

注:经秩和检验U=1.7763,P=0.0377

2.2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见表2。

表2

两组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组别时间病因知识症状并发症知识药物治疗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血糖监测知识

观察组教育前36(24.0)76(50.7)20(13.3)68(45.3)50(33.3)42(28.0)22(14.7)

教育后128(85.3)143(95.3)120(80.0)135(90.0)126(84.0)125(83.3)127(84.7)

对照组教育前34(22.7)78(52.0)21(14.0)66(44.0)48(32.0)44(29.3)20(13.3)

教育后93(62.0)108(72.0)90(60.0)105(70.0)95(63.3)93(62.0)90(60.0

注:两组教育前后比较,P均0.05,两组教育后比较,P均

2.3 血压、血脂及肥胖变化 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血脂及肥胖变化比较(例,%)

组别时间血压异常血脂异常肥胖

观察组教育前40(26.7)45(30.0)36(24.0)

教育后20(13.3)24(16.0)21(14.0)

对照组教育前39(26.0)46(30.7)37(24.7)

教育后33(22.0)38(25.3)35(23.3)

注:对照组教育前后比较,P均0.05;两组教育后比较,P均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先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视网膜病变4例、皮肤病变(单独性红斑)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则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视网膜病变7例、皮肤病变9例、糖尿病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99,P=0.0422)。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及其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上升,已成为第3位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措施须由患者自己实施,但是,糖尿病知识缺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遵医行为,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治疗顺从性很差[5]。再加上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复杂性,使患者很难持之以恒遵守。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受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其知识知晓率基本处在13.3%~50.7%之间。因此,加强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就非常重要。尤其是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患者只有很好地驾驭这“三驾马车”,才能良好控制血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3]。

饮食管理的目的一是要控制饮食,二是要合理营养,以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负担。笔者根据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自我管理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以纠正饮食治疗中的误区,在饮食教育过程中以理论讲解为主并辅以食物的称重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患者容易学习、接受和掌握。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糖尿病饮食是健康的饮食,不等同限制饮食,只要遵循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定时和定量进食的原则,把握好食物交换,坚持合理饮食结构及烹调方法,配合运动,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纯控制饮食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6]。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和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因此,作为运动指导医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的频度等[3],并每6个月定期对运动治疗进行自我评价。笔者体会到在社区要反复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都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获得家属的支持和监督,这是坚持运动治疗的基础。至于运动方案的设计,需具体细化并从低强度开始,切忌好高骛远,使患者保持足够的动力和长期坚持运动的兴趣。在设计运动项目时要注意多样化运动形式,以诱发患者的运动兴趣,如步行,慢跑,打羽毛球、气排球,骑自行车,各种健身操、拳、剑,中老年现代舞,乃至跳绳、踢毽子等,使患者有比较喜欢和合适的选择。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合理用药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能减少费用[7]。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如磺胺类药物应餐前30 min服,双胍类药物在餐中或餐后服,让他们正确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注射部位、操作方法、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注射后30 min进食。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如何防止和处理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头昏、心慌、饥饿感、出冷汗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症状时,应即时进食饼干点心。要反复强调长期用药和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不得根据自己感觉随便减量或自行停药。此外,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患者在精神、身体及经济等方面均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同时,因血糖反复升高,而加重精神负担,引发悲观心理,使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医务人员要抓住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问侯关心体贴患者,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慰和心理教育,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年自我管理教育,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20424.

[2] 孙静敏.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1):34.

[3] 许曼音,陆少华,陈名道.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8):231391.

[4] 巩秋红,李光伟.2005北京国际DM预防高层次论坛纪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9091.

[5] Xu Z,Wang Y,Jing H,et al.Uncontrolled diabetes and cluster of macrovascular risk factorssevere challenge in health care in China.Diabetes Metab,2003,29:4S10.

第5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和谐社区的基本途径。如何搞好社区治理,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发展,社区治理主体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区业主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元素,在社区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今的业主与以往的居民并不相同,对他们的管理、组织等遇到了新问题。所以应根据新情况,给社区业主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使业主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社区治理。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市社区建设这一概念是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努力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形成,配合人们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重塑‘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1](p2)在新形势下,对社区的管理不能沿袭以往的方法,由此产生了社区治理这一理念。社区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多元化,这就把社区业主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一、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发展趋势

“治理”这一提法有其独立的丰富内涵:“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政策结果不是中央政府行为的产物,中央可以通过一种法律,但是在随后执行的过程中,它要与地方政府、保健机构、自愿部门、私人部门等发生互动关系,相应,后面这些制度间相互间也要发生互动。中央政府的凌驾地位不存在了,政治体系日益分化,我们生活在‘没有中心的社会’,即以多个中心为特征的多中心国家中。政府的任务是使社会——政治活动具有能动性,鼓励出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和分配服务的安排。这种新的互动模式种类众多,例如自我管制和相互管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管理以及有企业家精神的合资企业。社会——控制论研究方法强调了处于中心的行动者进行管理时所受的限制,声称不再有单一的主权权威,替代它的是:每个政策领域特有的多种行动者;这些社会——政治——行政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的目标;界限模糊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自愿行动部门;行动、干预以及控制方式的多样化和新出现的方式。治理成了互动式的社会——政治管理方式的结果。[2](p92-94)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要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or government management)。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治理(governance),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3](p12)治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的主要特征有:“1.政府理念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2.公共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公共治理的研究对象有了巨大的扩展;4.公共治理机制和手段的巨大变革。”[4](p91-92)社区治理的理念来源于公共治理理念,以往是政府作为单一的社区管理主体,而现在由于政府理念的转变,使得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使除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部门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同主体在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合作,共同为社区建设出力。如果这一套治理体系能够良好运作,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新治理模式起步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治理主体之间职责界限模糊,甚至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社区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一)社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的比较。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区业主,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商品化之后购买房屋全部产权的购房者。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拆除旧房屋建造新房屋则是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新建的住房大都是商品住宅小区,城市里的社区基本上就是以这些商品住宅小区为主。小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相比,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以往的社区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大都是单位福利分房性质,居住在一起的居民一般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彼此非常熟悉;现在的小区是商品化住房,业主购房都是个体行为,业主之间互相不认识。

2.以往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对社区进行管理,而现在这些机构已经淡化,应运而生的业主委员会担负起了管理社区业主的责任。

3.以往社区的公共服务由单位统一提供,现在住宅小区的公共服务由物业公司提供,物业公司根据其工作内容和性质向业主收取物业管理费。

可见,从传统社区向住宅小区的转变,不仅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更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前实行的以“单位制”为主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社区形式作为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社区业主提出了要求。社区业主作为跟社区部门、物业公司具有平等地位的治理主体,理应很好地发挥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社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矛盾很大,此类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从上面总结的社区业主与以往社区居民的不同点中可以看出,现在的社区业主之间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总是很忙,人情淡漠,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其他成员更是不会主动去结识交往,这就造成了社区业主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把自己当成社区治理主体的觉悟。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是社区自治发展的标志,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而且业主委员会是民间性组织,号召力似乎不强,许多业主对于委员会的职能性质都不了解,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也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目前社区里的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就是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在收取了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之后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于是拒绝缴纳以后的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则认为他们收取的管理费都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了,这样一来,后果一般是物业公司不再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业主深受其害。

(三)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矛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么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既然前面已经提出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业主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部门有着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发挥出业主应有的作用,这促使我们对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进行反思。

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社区治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综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模式或三个阶段:1.行政型社区——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2.合作型社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治理模式。3.自治型社区——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型的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5](p136-137)在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社区业主对自身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社区管理模式中,社区居民是被管理者,是接受政府管理的一群人,人们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对管理者的依赖。现在的社区没有了所谓的上级管理者,更多的是靠自己进行管理。而靠自己进行管理,又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不管理,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至于私人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别人也无权过问。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社区业主对社区事务的普遍不关心,即使出现了会影响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只要他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从众心理在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有就是单位制解体,尽管凸显了人们的自主性和个性,但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不紧密,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人们缺乏内聚力,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业主委员会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业主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其根源还是前面提到的社区业主之间缺乏内聚力。同时,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界限模糊,对自己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责任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的原因。

问题的产生也许是在磨合期间无法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过渡的关键。既然现在社区业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作用,那就应该在实践中将其定位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将业主群体往治理主体的方向引导,并让其认识到社区事务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联性。

三、努力引导社区业主发挥其治理水平

将社区业主放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业主向治理主体引导。

(一)强化业主委员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上级机构管理社区居民,而且人们的思想方式受其影响很深。既然这样,完全可以顺应这一思维方式,提高业主委员会的地位,强化其作用。业主委员会虽然是民间性组织,也不是对社区的业主进行上对下的管理,但它是代表业主利益的组织,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强调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功能,委员会是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来的业主代表组成的,跟大家是同样平等的身份,这就不会出现以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业主们有什么困难,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委员会反映,委员会帮助业主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业主委员会可以填补在没有了传统管理者之后人们心理上的缺失,业主们通过委员会解决了困难与问题,自然会感激业主委员会,在心理上对其产生认同后,要拥护委员会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业主委员会必须强化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当业主们还对自己的治理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时,业主委员会就应该站出来,代表广大业主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社区中要选出大家都信赖的、人际关系较好的、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业主代表来组成业主委员会,组成之后要建立一套业主委员会运作的规章制度,切忌三分钟热情,要切实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并一直坚持下去。其次要加强业主委员会与广大业主的联系,获得业主的支持。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困难,由于前面已经说过的一些原因,很多人都对所居住社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还是必须依靠业主委员会自身勤做工作,不能只是在产生问题和发生矛盾时,委员会才能证明其是存在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业主委员会的存在。

(二)加强社区业主间的内聚力。

社区业主的内聚力不强,是业主不团结,对社区公共事务不关心的根源。如果在这方面有所强化,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容易。由于工作、生活上的差异,社区业主也许很难在同一时间聚集到一起,这也给他们的沟通造成了一定困难。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可以先从老人和孩子着手。退休在家,平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完全可以加强联系和沟通,业主委员会可以组织老人们参加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加深对其他人的了解和熟悉,老人之间互相来往多了,会影响整个家庭与其他家庭的来往,慢慢地就可以把业主们联系起来。孩子们也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玩,家庭之间的联系自然就会越来越紧密。社区业主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内聚力自然就会加强。业主们对社区公共事务就不会再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社区的大小事务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也乐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负起自己那份责任,这样,社区业主达到社区治理主体的水平就指日可待了。要加强社区业主的内聚力,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二)业主应加强与物业公司的互动。

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的主流。尽管物业公司是企业,但由于其主要业务是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如垃圾清理、安全保卫、绿化维护、车辆管理等,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也在业主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物业公司是为社区业主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很大部分还是由于物业公司自身不完善,提供的实际服务与承诺时的标准不相符,收取费用与提供的服务不相符等。由于物业管理的质量与业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使得业主与公司之间的问题十分复杂且敏感,一旦出了问题,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致使本来也许并不严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可以协商解决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能解决了。当前我国的物业公司发展较快,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很突出。社区要找到一家负责任讲信用的物业公司并不容易。撇开客观因素,业主自己应该做到的,是重视最初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拟订的标准执行,如果物业公司日后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合同上规定的标准,业主应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业主应时常监督物业公司的运作,及时沟通,出了问题立刻解决,尽量不要拖延,以保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业主与物业公司的互动加强了,一些潜在的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能够被消除,双方都深入了解对方,就可以更好地合作。物业公司与业主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所以就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出现矛盾问题尽快通过协商解决。当然,企业性质的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经济利益与提供的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也非易事,所以业主们在监督物业公司工作上必须付出更多,而一个有威信和号召力的业主委员会就可以替业主们担负起监督物业公司工作的责任,这也证明了社区里建立一个有威信有号召力、负责任,能真正代表业主的业主委员会的重要性。

(四)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

政府是传统的社区管理主体,在当今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政府的作用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应该为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外部支持,“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政府必须协助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要解决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为了将社区内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这三类组织统一调动起来,使之为整个社区的利益和目标而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理顺城市社区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6](p135)社区其他治理主体都是通过政府授权才可能成为治理主体的,所以政府在社区工作上起到的总领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相当于减轻了业主的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政府还应在政策和法律制定上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应该有法可依,一些社区部门目前还没有法律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部门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这同样也有助于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

综上所述,社区业主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在当前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实践中逐步采取措施,引导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促进社区建设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浩.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滕世华.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第6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 规划 建设 管理 职教园

为适应黑龙江省深入推进建设“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哈尔滨市实施跨越发展新战略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启动建设国家级、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园区。

1 三年规划职业教育园区宏伟蓝图

经过近三年艰难、艰苦、艰辛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奋斗,从做好立项、规划、征地等各种程序性审批工作,到做好资金测算工作,再到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园区,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方案终于通过哈尔滨市委常委会的审议。哈尔滨地域相对偏远,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高,需求也非常大,哈尔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人才。只有职业教育得到大发展,才能满足哈尔滨产业发展的需求。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已经根据区域整体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规划出了符合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宏伟蓝图,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征程迈出了第一步。

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不仅仅是增加新的建筑群,它对今后哈尔滨市的高速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把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做大、做精、做强。要做好职业教育园区项目立项、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对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建设详规,要注意建筑风格的多样统一、错落有致。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形成全面建设职业教育园区的。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抓紧时间做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具有设计规划的整体理念。要注重内涵发展,既要形成建筑群的统一风格,又要各具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要尽早动工,同时要解放思想,加大协调力度,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实现职业教育园区的最大效益。

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突出重点,建设一流,运行顺畅。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就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蓝图的基本原则具体解读为---在总体规划上:有整体构思,形成了完整的规模和体系;在分步实施上:有总体规划的指导和定向,行政规划、土地等政府部门,同时形成园区建设的大联动机制。认真研究起步区建设,努力安排好建设的顺序,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先建设适应哈尔滨产业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在基础设施上要先行,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园区的大布局奠定基础。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帮助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重点:就是根据建设顺序,先建设急需的,能突出哈尔滨产业特色的项目;建设一流:就是要求园区功能非常齐全、适应需求;运行顺畅:就是要在建设初期设计好园区的运行模式,保证园区建设工程的运行顺畅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占地124万平方米。将主要建设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现代服务业、艺术与设计、会计金融等七个教学实训区,校企合作生产区,市属职教资源整合区,成人教育和公共教学区,哈尔滨地域产业文化传播中心,职业教育培训大厦,国际交流中心等。

职业教育园区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生产、地域产业文化和先进文化传播等六大功能。

2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园区

为实现职业教育园区的六大功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借鉴美国社区教育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积极引进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费斯托公司、西门子公司、联想集团、思科网络、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并在七个教学实训区分别建设一座与企业环境基本相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楼。

先进的实训楼建成后,不出园区在实训楼中,师生就可以边教边学边做,共同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核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使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在职业教育园区内,还设有校企合作的生产区,同时建设企业公寓,引进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固泰电子公司、博实公司等一流企业的生产线,建设“校中厂”。学生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实训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身份,使用新设备,掌握新技术,生产新产品。

职业教育园区还将建设哈尔滨地域产业文化传播中心,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化手段宣传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地域产业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锻造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 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成后,在管理上将采用应用数字化校园技术、物联网技术、3G通讯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进行远程教育和培训。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精细化,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成为智能、高效的智慧园区。

建成后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将会是绿树成荫、郁木葱葱、人和自然共存是园区环境建设的最大特色。园区内规划建设大小不等的十几片树林,及建筑风格协调又各具特色的教学楼、宿舍楼、企业公寓等,这些建筑设施交相掩映在成片的乔木、灌木林中。职业教育园区建成后,将要向社会开放,哈尔滨市民可以自由进入园区,徜徉在大自然的和谐静谧中,体验感受人人受教育、终生受教育的职业教育文化。

4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末期,大学本科的扩招,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职教园区以缓解办学空间不足的难题。同时,对于许多新兴城市来说,也通过建设职教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起步较慢的问题,逐步实现高职教育大众化。但是职教园区建设,在发展定位、园区规划、资金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4.1 定位不准确

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在全国建立高职教育园区后,全国各高职院校纷纷效仿。但是部分地方的职教园区,在建设前期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立项论证,特别是对未来的学龄人口发展趋势把握不准,进行了巨额的投入,给城市的发展造成沉重负担。

4.2 规划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有些地方的职教园区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味追求规模大,很多职教园区占地几千亩甚至几万亩。职教园区的建筑物都很现代化,设备设施也很先进,但园区设计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筑物和实训基地设计往往较多考虑建筑风格因素,而对课程、实训等因素考虑较少。有的职教园区还远离市区、工业区,割断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纽带,建设的成效甚微,实用性不强。

4.3 投资主体单一,后续资金匮乏

目前,国内职教园区的建设投资主要由政府牵头及投入,这使得资金投入与需求成为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中小城市的职教园区建设中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职教园区建设还是由政府一手包揽,由政府承担筹措资金的责任,这与以前由政府独家办学并无本质差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教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面对几个亿乃至几十个亿的资金投入,如果不靠市场化运作,很难保持职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4 资源共享不足

职教园区建设规划之初,在园区公共设施建设、二级院校间人力资源以及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尚未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现象。职教园区内院校之间即使有共享,也只限于体育、娱乐和生活等设施,对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的共享机制、模式探索还不够。

4.5 职教园区内涵建设不够

很多地方政府建设职教园区主要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往往比较注重职教园区的规模建设,但对于职教园区内涵建设考虑较少。比如,对于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建立开放教学平台,如何保障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以及如何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5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对策

5.1 加强调研,科学预测,合理布局

一是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及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构建科学合理、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努力做到职业教育结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匹配。园区内应结合自身传统办学优势,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特色和品牌专业。二是科学预测学龄人口,根据目前招生数量以及未来几年可能的学龄人数来规划职教园区规模。按照支柱产业和紧缺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来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内二级学院的专业,使之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到产销对路。

5.2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划实训基地,整体设计职教园区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通过讲授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按照这种职教课程观,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还要以技能训练为基轴,融理论传授与技能训练于一身;实训基地不仅要注重设备等硬件的陈列,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为了节约成本,可以由政府用公共财政投资,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园区内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中心提供实训的场地和设备,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

运作资金的筹集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政府继续滚动投入,二是通过有偿使用来获得一部分维护资金,三是向企业出租。同时,应完善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公共财政为公众服务。此外,职教园区建设应规划好教学、生活、娱乐、体育和休闲区域,每个区域既要发挥各自功能,又要相互贯通形成整体。职教园区建筑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园区文化建设应围绕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这个根本目标。

5.3 创新筹资机制,探索职教园区多元投资融资体制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然后交由引入的高职院校管理使用,自主办学;二是以学校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和提供一定的办学条件,如政府将部分教育基本建设拨款改为贷款贴息,学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或土地置换方式来建设;三是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甚至提供土地,由企业投资兴建,还可以是教育集团或教育投资公司参与建设,学校以长期租赁的方式办学,实现园区所有权和办学权的分离。资金是职教园区建设的根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职教园区建设就寸步难行。因此,应创新筹资机制,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为职教园区顺利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如何保证建设资金的充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费在职业教育上的比例,设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步建立以在校生和生均培养成本为主要指标的新型财政拨款机制。二是制定园区企业制度化投资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施资源,构建园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科研基地。三是探索社会投资融资机制,用市场的办法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资,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入股,共建共享,扩大高职院校融资渠道。四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项目、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经费及其它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5.4 充分共享职教园区内资源

第7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庄道坤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育人环境,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来职业学校、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托管;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核心价值观

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具备的一种社会担当和使命责任。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围绕职业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专业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合到职业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留在职业学校学习、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市场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的高速发达和敌对分裂势力的宗教极端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让人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十七、十八岁初高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维独立,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追求发展,忧虑生存;第三方面容易自卑,易于误导。因此,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社会主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的解读,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家校联系等活动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外在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达到育人于自然、导人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既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以“八爱”教育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生动体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全校师生人心得到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具体行动上,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地方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变化和国家惠民政策的了解,形成热爱伟大祖国、深爱家乡的自觉心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和“最美新疆人”颁奖典礼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开展家校联系定期邀请学生亲属来校参观和现场观摩,依托学生军训为平台加强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邀请和田地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大力宣传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典型事迹,让道德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等,激发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爱”教育志愿服务进县城社区、进农村农户,依托学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联系村延伸职业学校专业服务,建成“志强美发室”等一批职业技能服务点,重点对农村五保户、民族团结模范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职业学校专业“便民、乐民、助民”服务,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职业学校敢于担当、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的道德风尚。

3 以正能量传递为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感动校园人物”、 “最美职校生”、“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先进班级体和先进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了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价值观,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维护稳定的主旋律下,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更要理直气壮地把“八爱”教育的价值理念宣传下去、坚持下去、发扬下去,让讲政治·守法纪·去极端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文化的一种新风尚,助推职业学校校园文明程度不断向上攀升。

实践证明,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新路, “八爱”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促进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深入开展好新疆精神、“一反两讲”“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加快洛浦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管理帮助。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疆职教联盟中职教学管理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XJNZYSK201515)、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校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托管模式下做好南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LPXZXSK20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第8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患者。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4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2.5 评估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第9篇:社区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社区管理

【Abstract】 our department since June 2009 - July 2010 only, 248 patients were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Are presented below.

【Key words】community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尤其是城市流行的特点是“三高三低”,即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1]。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上升趋势,科学合理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并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情况。我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止,共收治高血压住院病人248例。出院后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规范化健康管理

1.1患者住院情况简介

248例高血压病人中,男96例,女152例,年龄54岁-82岁,1级高血压56例,2级高血压114例,3级高血压76例,高中以上学历的102人,初中以下学历118人,文盲28人例,收缩压145mmHg-200mmHg,舒张压94mmHg-140mmHg,对248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213例,再次住院的有32例,死亡3例,无自残者。

1.2患者出院后社区管理情况

患者出院1个月后,社区医生及护士把高血压病人住院资料汇集成卡,然后进行危险评估,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参数、是否吸烟或饮酒、饮食结构、日常运动量、是否A型性格等。然后通过危险评估分析,得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一旦明确了个人伴有疾病危险因素,社区医生及护士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减肥,增加运动及调整行为方式,定期到社区门诊复查血压,检查血压控制情况,检查靶细胞受损情况。同时,社区医生及护士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为调整药物用量提供依据。

1.3患者出院后规范化管理任务完成情况

对248例出院的患者采取上门家访、电话随访形式进行跟踪服务满1年,无失访。结果:Ⅰ级高血压20人,Ⅱ级高血压28人,Ⅲ级高血压12人。基线调查收缩压总值31744mmHg,平均值128mmHg.舒张压总值21873.6mmHg,平均值88.2mmHg。

p<0.05 收缩压管理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舒张压管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管理效果评估情况

Ⅰ级高血压

Ⅱ高血压

Ⅲ高血压

管理前

56人

114人

76人

管理后

20人

28人

12人

有效率

64%

75%

84%

1.4 情况分析

从248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管理计算得出的平均血压值来看,血压下降有一定的幅度,但下降幅度的多少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遗忘用药,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2 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支出,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由社区护士对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定期进行健康宣教,科室制订统一的宣教内容,社区医生和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订个体宣教计划,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讲解,把病人在住院期间掌握的饮食、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1.1集体健康教育

每个月科室统一召集病人在老年大学进行一次高血压病的讲座。讲解有关高血压的一些知识,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危害性、严重性以及可预防性。适用于患者系统全面地学习高血压病知识,使病人的生活习惯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矫正不良习惯。

2.1.2个体教育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实施个体教育,则定期进行家访。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矫正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上注意少盐,戒烟限酒,少食动物性脂肪,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2次上,每次超过30分钟,控制好体重,保持心理平衡,减少高血压患病风险。

2.1.3示范训练

指导病人学会测量血压、数脉搏等。对文化程度低者要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示范,并给予个体化指导。对高血压病致并发症留下后遗症的病人,社区医生和护士利用家访的形式对生活方式、服药、康复锻炼进行示范指导。使病人有信心通过家人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坚持康复锻炼,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1.4面对面的教育

即与患者个别谈心,细致解答。尤其是那些对高血压病产生悲观及恐惧的病人,应该给于更加耐心的解释。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分型、诊断、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等。减轻或消除不良心里因素。

2.1.5书面式教育

由社区医生及护士对辖区居民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口头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利用VCD等电教形式为居民介绍预防高血压病的方法。

2.1.6医患互动

鼓励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患者参与制订合理的、与个体生活方式相近的管理计划,如制订随访时间、如何联系、沟通方式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饮食指导

饮食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高血压病病人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指导病人: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过饱,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三低”饮食。总之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

3.2心理指导

开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对精神较紧张的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治疗、倾听音乐等心理治疗,以减轻压力。

3.3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运动方式,包括运动种类、运动量、运动时间和时机,向患者说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及运动时要遵循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血压不稳及有并发症者不宜运动。

3.4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各类降压药的作用及副作用,服药时间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及停药,如有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3.5其他指导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学会测量血压,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测血压2次/d~3次/d。如发现血压升高,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保持生活规律,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有利用血压的恢复。

4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除有遗传因素外,工作紧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本次通过对248例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最终达到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目的[3]。总之,规范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明凤萍.浅谈高血压的社区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