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网络社交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社交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社交的特点

第1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社交 交往行为 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98-02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日常生活领域,网络都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与认知。网络的发展不仅促使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而以网络社交软件为基础的网络社交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网络社交与社会性网络即SNS密切相关,SNS的产生和发展又与“六度分隔理论”密切相关,该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按照六度分隔理论,个体的社交圈会经由放大而成为大型网络。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瓦特教授开展了“小世界研究计划”,验证了“六度分隔”不仅在物理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同样适用。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进行网络社交拓展,这就是所谓的SNS网络。[1]网络社交的流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化社会生活空间,对当代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交行为与思考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一、文献综述

关于社交网络的研究是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和网络社交软件的迅速普及发展而开始起步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研究的数量与质量。目前关于网络社交的研究关注重点在于网络环境下的社交行为与人际关系,尤以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居多,而关于周围社会环境影响网络社交偏好水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一)关于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是一种以文本、虚拟图像为主要交流符号,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交往方式。[3]网络社交的原理是前文所述的“六度分隔理论”,其本身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匿名性、失同步性、便捷性,其分别有利于减弱自我意识、更好地印象管理、保持互动双方的自我表露。[4]而网络社交偏好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认知结构,是个体主观上的、相对于传统面对面社交的一种交流方式上的倾向性选择。相对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人们会感到网络社交中人际关系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更加自信。[5]

网络社交因其操作便捷、内容简洁、信息共享等特点,使得交往时空拓展、交往对象多样、交往内容丰富、交往行为直接、交往关系平等、交往意识自主,带领人们进入了即时、互动、高速的新时代,并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的种种约束,从而实现了跨空间和身份的交往,拓宽了人们交友的渠道,满足了个体的心理、情感需求。[6]根据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弱关系下的社会交往更有利于不同信息的交流,易于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渠道。[7]而网络社交兼具时空压缩性与延伸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8]

(二)关于社会环境影响作用

人类个体具有社会性与群体性,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周围人的压力,并依据周边环境和人群行为而选择自身的行为,个体社会化过程总是会受到或需要接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且通过模仿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等过程将其接受的东西内在化。[9]米德的“镜中我”理论指出,个体总是依据对他人行动与认知的推测而行动。[10]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观察到周围人有特别举动,那么他们也会有此倾向,并且这种自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11]个体社会化过程总是会受到或需要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可以推测,个体偏好受周围环境影响,个体的网络社交偏好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属团队的他人。[12]国内也有学者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周围社会环境与网络社交偏好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较为精确的相关系数。宋姜通过提出假设到数据分析验证的方式,指出网络社交偏好受周围人群影响:个体周围人群网络社交普及程度越高,其就越有可能偏好于网络社交。[13]

相应地,社交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影响着社交网络平台,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网络,甚至是现实社交行为。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创新,网络使用的便利,碎片化的社交状态也随之明显,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现实交往淡化、社交焦虑症、高科技焦虑症等不良影响。[14]这也即是下文要提到的网络社交与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之一。

(三)关于网络社交偏好与现实人际交往

关于网络社交与现实人际交往之间有很多研究内容。比如在社交焦虑的研究上,有学者认为网络社交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即网络社交比现实社交存在更低的心理压力和社交焦虑水平。[4][15]但有学者通过社交焦虑量表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证实了现实社交焦虑水平与网络社交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16],亦即说明,社交焦虑本身很大程度上也是随着网络社交的频繁而产生的。

不少研究者认为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关系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即所谓的“跷跷板”效应,二者一般无法兼顾。网络社交的发展容易造成人们对人际交往角色的错位和人格分裂,造成现实社交的心理障碍与网络社交依赖性[9][17],网络社交对象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也极易引发现实生活交往中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失范。[6][18]关于网络社交依赖,有研究者认为其与网络社交使用者的主观认知相关,即对网络社交及其真实性认同度越高,依赖性也就越大[19],也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严厉批判,认为网络依赖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20]

但也有学者指出,网络社交实际上是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补充,未必一定会产生上述所谓的“跷跷板效应”。有研究者发现,性格外向程度与网络社交偏好呈正相关关系[2],外向者总会在社交网络中保持最新状态并积极与他人保持联系,而性格封闭者相对于外向者而言,更倾向于减少网络社交的频率,会即使在网络上也难觅其影[17],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实人际与网络人际的高度重合性造成的,即网络社交是“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的世界,并且往往是熟人占据网络社交的主导地位。[21]也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社交对现实社交的影响性质因人而异,一些群体认为网络社交增加了其与周围特定人群的交往时间,增进了实际情感,而另一些群体则持相反观点。[22]而社交补偿理论认为,对于一些社交焦虑水平较高、不善现实交际的个体而言,网络社交为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和解决手段,同时他们也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社交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20][23]

二、总结与评价

首先,目前关于网络社交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环境下的社交行为与人际关系,尤以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或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居多,同时也有不少积极意义的研究,而关于非青少年网络社交人际关系和周围社会环境影响网络社交偏好水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这方面是今后研究中需要特别侧重的,可以结合相关个体行为理论和环境作用理论加以研究。

其次,从综述中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关于网络社交的研究主要定位于定量分析,即通过量表式问卷数据的SPSS或SAS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及相关性水平,而质性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很少涉及。但实际操作中,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往往在信度和效度上均不如参与观察和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式,因为被调查者一般倾向于回避或虚报网络社交中的不良行为。由此今后在网络社交的质性研究方面可以做一些积极性探索。

再者,目前关于网络社交的研究主要是就事论事,仅仅将研究目光放在网络社交使用者之上,探讨网络社交对其使用者的影响,而关于网络社交通过其使用者来影响其周围个体的研究则几乎没有,这也是未来研究需要涉足的领域。

最后,关于社交焦虑,笔者认为还可以从戈夫曼的拟剧论角度加以解释。网络社交通过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将人际交流的前台转化为实际上的后台,从而使得交流者能够丢开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达到降低焦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亮.我国SNS网站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9(06).

[2]滕飞.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实证分析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1(16).

[3]卜荣华.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陈昌润.网络与现实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Caplan,S E.,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A Theory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3(06):625-648.

[6]冯蕾.“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之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7]Mark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06):44-51.

[8]黄少华.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9]王欢.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J].现代情报,2014(08).

[10]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1]Bandura A,McClelland D C.,Social learning theory[J].General Learning Press:New York,1977:33-46.

[12]Bagozzi R P.The Legacy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a Proposal for a Paradigm Shift[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7(04).

[13]宋姜,甘利人,吴鹏.网络社交偏好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4(01).

[14]杜友君,杜凯.20年:从Web到APP,从开放到圈子――我国网络社交工具发展历程简析[J].现代传媒,2014(10).

[15]Caplan,S.E.,Relations among loneliness,social anxiety,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2009(10):

234-242.

[16]Erwin,B.A.,Turk,C.L.,Heimberg,R.G.,Fresco,D.M.,

Hantula,D.A.,The Internet:Home to a severe popul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4

(05):627-646.

[17]刘艳艳.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08).

[18]郑美玲,杨秀莲.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19]潘红霞.大学生SNS网络社交行为分析及应对对策研究――以人人网为例[J].现代营销,2012(08).

[20]刘鹏,刘爽.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4(05).

[21]田丽,安静.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5).

第2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生 网络社交 行为模式

网络社交是指网民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的符号为载体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Wellman认为网络社交研究的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社交置于网络使用行为之下,将“网络交往”等同于“网络沟通”、“计算机媒介互动”等概念,并在此范围下研究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信息交换和交往行为;狭义的网络社交是指网络人际交往,即信息的传递和网络用户的沟通行为。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结论。王洪波(2013)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范围仍然以熟人社交为主,选择QQ和Email进行交流的比例仅为34%和8%,在交往态度上更加倾向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巢乃鹏(2012)在研究大学生社交网站的使用动机时发现,归属需要与担心拒绝都是社交网站使用的重要预测值。Fioravanti(2012)研究了大学生自尊和网络偏好之间的关系,发现女性自尊和网络偏好之间有很小的负相关,男性则不相关,总体上个人自尊和网络社交偏好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以上结论的得出大部分源于对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虽然这种方式简单可行,但问卷编制的主观性,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以及数据量的有限性都对结论能否解释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本质产生负面影响。而目前大数据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

1 大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

1.1 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未对大数据给出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数据,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方式,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Gartner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总结这些定义发现大数据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数据量巨大;价值密度低;来源广泛,特征多样;增长速度快。

1.2 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理论研究上,数据挖掘技术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关注焦点。数据挖掘是一项以发现数据中有价值的模式和规律为基本目标的独立的数据组织和写作的建模历程;数据挖掘是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的核心部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序是构成数据挖掘和核心技术;数据挖掘是为发现大规模数据中所隐藏的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律而进行的探索、实验和分析。

在大数据分析实际应用方面,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云计算技术。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该技术是2006年由google公司提出,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分布式数据库BigTable、批处理技术MapReduce、以及开源处理平台Hadoop。

2 大数据与大学生网络社交

大数据可应用于广泛的社会、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大科学、RFID、传感设备网络、天文学、大气学、基因组学、生物学、大社会数据分析、互联网文件处理、制作互联网搜索引擎索引、通信记录明细、军事侦查、社交网络、通勤时间预测、医疗记录、照片图像和图像封存、大规模的电子商务等。近年来微博、微信、人人网、脸谱网、推特等社交网站的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大学生是参与度较高的网络社交群体。社交网站快速增长的大学生数量和活跃的大学生网络社交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大学生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完全符合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并且在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大学生网络社交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2.1 大学生行为模式的发现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社交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行为轨迹数据,例如留言、评论、点赞、图文信息、浏览与转发等。对于研究大学生行为的学者而言,可以通过数据捕获工具收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用数据挖掘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格式化、非格式化数据如照片、声音、文本等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行为变化的规律,得出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寻找到大学生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

2.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分析

由于网络社交具有匿名性、隐形性、没有地理位置限制以及时间上的非同步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例如,现实生活中内向型人格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则更倾向于在网络社交中寻求存在感。网络社交人格特征成为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补充,在研究大学生行为的同时能够利用网络社交大数据挖掘完整而真实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对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避免受到网络社交负面影响,如网络成瘾,有重要的作用。

3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研究

3.1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首先需要研究大学生网络社交大数据的来源方式,包括数据来源网站的选择、数据获取方式的选择。目前网络社交数据主要集中在博客、微博、微信及SNS网站,选择国内主流社交网站平台进行数据获取。另一方面,主流的大数据获取方式包括基于官方API进行获取、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和直接利用开放的数据集三种方式,比较分析每种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及实现的可行性,选择一种数据获取的方式;其次需要对大数据进行预处理,研究从数据集中筛选大学生网络社交范围、方式及动机数据的方法,采用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对大数据进行预处理。

3.2 大数据挖掘算法的选择

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数据挖掘算法主要有基于聚类、协同过滤和关联分析算法,研究各类算法的适用范围、特点和缺陷,选择适合本文研究的算法类型,在此类算法下研究具体的算法改进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改进算法的前提条件、定理与推论、过程与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3.3 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的总结

使用Matlab工具进行大数据的预处理、数据挖掘,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现状及大学生网络社交人格特征。

3.3.1 社交行为现状包括网络社交对象的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动机

(1)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主要包括同学、朋友、亲人和陌生人,其中同学占到62%,朋友占30%,亲人占4%,即认识的人占96%,而选择和陌生人交往的大学生只占到4%。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是理性、自我保护的,社交圈子是其现实人际交往圈子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跨时空性等特点维护现实人际交往圈子,增进情感和交流,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尝试与完全陌生的人进行交流。

(2)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统计了其在博客、微博、微信、SNS网站及其他方式上的比例,其中使用博客、微博的大学生占72%,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使用占87%,SNS社交网站使用占35%,其他方式占23%。数据显示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主要使用工具,而曾经热门的SNS社交网站使用的比例大幅下降,博客、微博仍然是大学生热衷的网络社交方式。

(3)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动机包括了出于习惯、交新朋友、共享信息、共同兴趣、人际需求五个方面,其中出于习惯的占8%,交新朋友占6%、共享信息占14%、共同兴趣占61%、人际需求占11%。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主要动机。

3.3.2 大学生网络社交人格特征从两个方面研究

一是不同的人格特征在网络社交上呈现不同的表现,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发展。

(1)根据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将大学生分为:外向非神经质型、内向且神经质型及随和稳定型。内向且神经质的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显得比较冷漠,但是在网络社交中较易展现真实的一面;而外向非神经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社交来保持与亲人、朋友的联系,以及结交新的朋友;随和稳定型的大学生由于性格友善,包容度高,适应任何社交环境,因此在不友好的网络环境中也能进行较好的网络社交。

(2)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总结为:对于外向非神经质型大学生网络社交进一步增加了其社交资源,使得这类学生更加自信,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存在感;而对于内向且神经质型的大学生,网络社交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在网络社交中勇于展现真实自我而自信心提高对其现实人际交往起到正面作用,而另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减少现实交往的时间,使得其在面对面的真实交往中更加焦虑,网络交往对其内向型人格起到负面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从大学生行为现状和人格特征两方面得出了结论: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是对其现实社交的补充,没有过分依赖网络,并能够从网络社交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及自信,结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而少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网络交往阻碍了其现实交往的发展。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帮助其减少网络社交的时间和频率,鼓励其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2]巢乃鹏.青年人社交网站使用动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

[3]谢新洲,张炀.我国网民网络社交行为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6).

作者简介

张琰(1982-),女,江苏省南京市人。硕士学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吴宜(1983-),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济管理系秘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社交行为。

第3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摘 要:网络社交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新方式,正影响着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少年人格。网络社交活动除了在培养青少年的开放性和独立人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之外,网络社交的纷繁复杂也极易给处于人格形成中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社交 人格发展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现如今在青少年中,说起人人网、淘宝网、新浪微博、天涯、豆瓣社区等大型社交网络,也许不知者甚少。这些90后自小就由互联网伴随着长大,交友、浏览网页、发帖跟帖表达见解、甚至种菜养宠物都能在网络上完成,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在网络中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之中,快速多变、视域宽广的社交网络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观念被打破,许多新价值观念又受到来自家庭、同伴、网络传媒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挑战。网络社交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新方式,正影响着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少年的人格。当下青少年能否具有仁爱的思想情感、豁达的人生价值观、坚毅的品格等,都受到社交网络的影响。网络社交活动除了在培养青少年的开放性和独立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之外,网络社交的纷繁复杂也极易给处于人格形成中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

1.网络社交有助于青少年自我监控力和自省力的培养

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社交活动看似是一个没有管制的自由空间,他们在网络社交的时候处于一种独自活动的状态,对自我的关注有助于青少年在日常中反求诸己并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欲念,从而更好地培养自我监控力,较好的驾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网络社交活动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可以使青少年洞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当自身被网络所束缚时,他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受什么限制并调整自身,使自身的内省力得以开发。最后,网络社交能使青少年自发的认识到健康、合理、规范的网络社交行为不是如惊涛骇浪般束缚自己的枷锁,而是浩瀚大海中的一个平静岛屿,它能够使自身得到完美释放,有助于自身监控力和自省力的培养。

2.网络社交促进青少年判断鉴赏力的发展

社交网络是一个大染缸,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评判标准。首先,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使青少年接触到众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思想,这些有力的促使了青少年自身价值观念的选择。其次,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判断鉴赏力的培养为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提供了一种正确解读信息的方式,使其在社交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最后,自我判断力的发展可以增加青少年自身的体验,张扬青少年的个性,引导青少年鉴别力的形成并达到对现实人格的升华,它使青少年在对普遍性的关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社交对青少年鉴赏判断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网络社交增加了青少年的自信心

当下90后青少年的社交方式与长辈们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网络社交不再是平面化的呈现,不在拘泥于当面、写信、电话和短信,而是以一个立体化、跨时间和空间的网络方式呈现。他们在大型的虚拟网络平台中交流互动,网络社交平台还根据青少年的猎奇性、开放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不仅开发出了适合青少年交友的平台和网络小游戏,还把网络与现实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青少年的积极性。此外,除了网络社交活动中,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很好的锻炼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外,青少年对新开发的网络小软件的熟知与操作在有开发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同时,又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在伙伴中间树立自豪感。

4.网络社交突破了青少年的角色限制

网络社交不仅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还超越了辈分、年龄和职业等的差别,不仅打破了青少年人际交往圈子过小的局限,还可以使青少年平等交往、自由活动。首先,青少年在进行网络社交的时候,他们不再有所顾忌,在新的空间中他们往往可以突破角色限制,让自己的情感更加真实的表达出来。其次,网络社交的非面对面性使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可以敞开心扉,平等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后,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在进行平等的社会交往时能体会到尊重,这也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5.网络社交使青少年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培养

处于极具个性的网络时代中的青少年通常拥有强烈的独立愿望及自主性。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从被动式的资讯接收者转而成为信息资讯的主动了解者。社交网络的互动性更使青少年由以往被动的接受信息向自主性学习方式发展。其实,处于幼稚向成熟过度的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愿望强烈。首先,健康的网络社交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父母对其网络社交行为适当的引导或鼓励,不仅不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增强其独立能力的发展。最后,适当的网络监控,亦会使有独立愿望的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中内化父母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

6.网络社交促进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青少年进行的网络社交行为大多发生在同龄人当中,健康的网络交往有助于他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当他们在社交网络中与非同龄人进行互动的时候,积极的思维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的价值观。拥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能充分认识自己、积极面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能在困境中灵活的应对变化,不断地完善自我。首先,社交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规范的网络社交会让青少年明白网络不是单一的个人网络,这有助于青少年学会在自己上网的时候关注其他上网者的感受,不破坏网络环境,端正使用社交网络的态度。其次,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充分意识到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在社交中要互相尊重才能让网上的交往井然有序。最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逐渐明白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多元化空间,只有平等合理的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才不会触犯网内和网外的规则,清醒地意识到网络社交并不是纯自由的,它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二、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1.网络社交易造成青少年角色混乱,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现如今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转向网络,网络社交活动正在逐步代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由于网络为人们提供的是虚拟的空间,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被替代,导致人际交往关系质量的下降,因而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在网络中的人可以“造出”一个与现实中迥然不同的自己,这样会极易使处于人格发展重要期的青少年产生角色混乱。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与伙伴们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对培养自身的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频繁的网络社交活动,使青少年处于现实身份和网络角色的变动之中,极易使他们在现实中迷失自己,导致他们的情感冷漠,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2.网络社交易使青少年道德自律弱化,造成责任感的缺失

在网络社交中,“他律”和“自律”都失去了现实的约束力,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思想交错纵横,人们的内心融合力和宽容力变得强大,以至于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被包容。一些与传统道德背离的消极信息模糊了青少年的认知和是非标准。在网络社交中,参与一件人或事是非问题讨论的网友众多,众说纷纭的景象使处于人格形成阶段的青少年自身难辨是非黑白,如若他们没有健康合理的指导,以后必定会模糊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特别是网络社交中大量的负面道德信息的存在,极易使青少年道德自律弱化,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导致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网络社交易使青少年形成消极人生价值观,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社交网络出现后,网络上的跟风现象严重。首先,由于青少年在缺乏合理指导的情况下对复杂的人或事的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社交网络上重重叠叠的意识形态多数与国内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格格不入,这就造成多数青少年对主流的价值观念持有了怀疑的态度。此外,青少年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还极易产生攀比的心理,这也会影响青少年自身价值观的选择。最后,由于青少年不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价值观,再加上西方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观念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出现了危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遭受到国外价值体系的消极影响。总之,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在社交网络贯穿青少年生活始终的年代,合理指导青少年进行网络社交,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4.网络社交中掺杂虚假因素,易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

青少年作为网络最活跃的使用者,在网络社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是精神世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怀。由于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社交网络的虚拟性致使青少年渴望在网络社交中寻找宽慰和解脱,但是网络社交的信息中掺杂着虚假因素。首先,青少年在浏览不健康网页、网上交友不慎、玩暴力网游等的同时,潜在的犯罪危险心理在无形之中生成,易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据有关部门调查,网络游戏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其次,社交网络中虚假因素众多,网络游戏的虚幻性恰恰能诱惑青少年学生,使其不能自拔。最后,网络虚假信息也易使青少年产生盲目的偶像崇拜。虚假的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易导致青少年性情变得焦虑和冲动。

5.网络社交易给青少年带来其他人格发展中的消极影响

开放的社交网络现如今已不再局限于电脑,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社交活动。青少年中使用手机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如若不合理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网络社交则极易给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首先,社交网络出现后,由于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因此造成社交中的人说话直截了当,不注意言辞的恰当与否,造成人在交往中的不理。其次,由于电脑网络的程序性强,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一的网络社交模式之中极易造成青少年逻辑力的减弱,进而影响其创造力。虽然,手机使青少年指尖上的操作熟练至极,但实际上是看似反应快,实则不够深思熟虑。最后,频繁的网络社交使青少年与外界交流减弱,不仅易使青少年产生孤僻的性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因为自身抗压力不强而产生一系列的人格问题。

总之,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不良影响。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应在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需要和动机、爱好和兴趣、才能和智慧、性格与气质、毅力和意志来进行。对青少年来说,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生活的补充,是一种交流工具。正确使用网络并进行社交活动,能够使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拥有健康的人格,还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地面对环境和生活,更能不断地完善自我、灵活地应对变化。

研究生指导教师:耿红卫

[基金项目]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网络社交与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批准号:2012-JZ-002)。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8.

第4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大数据是由英语“Bigdata”一词翻译而来的,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切入,详细地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特征,阐明了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账户被不法分子盗用、侵扰个人隐私、无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等问题,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行业推进的方向、法律规范的方向来探究解决方法,保证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特别是为了保护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隐秘性。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也日渐发展并壮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纽带。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当前传统的电话、短信等交流方式已经逐步被网络视频以及语音电话等替代,超过八成的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络与人交流。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而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个人的信息安全隐患就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体现的是高效、快捷、智能化、多元化以及客观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诸如陌陌、QQ、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社交软件也随之产生,整个社交网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发展前景。但社交网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在个人信息安全上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社交网络数据透明,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信件、档案以及简历等纸质的个人信息有所不同,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信息都变成相应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在社交网络中不再隐私,变得异常透明。2016年,“大学生徐玉玉死亡”事件揭示了当前的社交网络弊端,诈骗分子通过QQ等社交软件在网络上购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详细信息,包括家里几口人、考试成绩以及身份证信息等。这些社交网络上数据的透明让个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社交网络的互动性范围没有得到约束造成受害人信息曝光

当前,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互动的范围也越来广。而范围太广就会涉及侵犯别人的隐私问题。比如具有争议性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互动性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2015年,广东一名顾客因被怀疑成小偷而遭到店主拍照并上传网络,通过网友的实时互动进行“人肉”搜索,最终该名顾客因受不了网络暴力而自杀。

(三)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高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导致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等社交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视频聊天、语音电话、照片发送以及链接分享等成为当下人们网络社交的主要形式。然而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不高,2016年,安徽卫视制作的一档节目,在节目中扮演骗子的演员通过小孩年轻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照片等了解了小孩的姓名、爱好等资料,并最后成功的拐跑小孩。这虽然是一档节目,但其背后的反应的问题不禁引起人们的反思。

(四)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

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会导致人们的社交软件帐号以及密码被盗,从而导致个人信息遭到曝光。据统计,2016上半年我国截获的网络病毒超过2000万个。多起社交网络攻击案的发生也源于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比如俄罗斯黑客盗取了2.7亿个包括雅虎在内的社交软件帐号。

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解决策略

基于当前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现状,解决社交网络的安全隐患已迫在眉睫。具体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社交网络互动的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交网络在我国还是新生代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其中,2013年3月1日正是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远远不足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净化社交网络环境,抵制网络暴力,规范社交网络互动的范围,明确互动内容的底线,正确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树立正能量。

(二)强化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

个人在信息安全隐患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社交网络中要做好保密措施,严禁自己在社交软件等平台上大量的照片、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工作等信息,不要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银行账号、支付宝等。只有强化个人在信息上的风险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避免自身信息遭到曝光。

(三)强化人工智能在社交网络系统安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也是最先进的智能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对社交网络中的一些不明数据进行分析和筛查,在第一时间锁定病毒、木马等,并在删除后及时的存档备案。

(四)提高全民道德水平

常言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有提高全民道德水平才是解决当前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本质途径。只有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社交网络环境才会更加和谐,网络暴力才会消失,黑客攻击的案列也会逐渐消失。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社交的方式,使越来越多人臣服在社交网络的膝下,但是把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曝光于大众的视野下,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建设网络安全屏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不让非法人士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盗取人们的信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并且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这方面的警惕性,不熟悉的无线网络不要随意了解,地理位置不要随意公开等。只有加强个人安全意识,才能让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履行它应尽的职责。

作者:周绍博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艳欣,康旭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5(5):24-25.

第5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社交网络;图论;模型;应用

一、图论与社交网络

图论〔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图论中的图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用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图论起源于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二、社交网络分析的图形方法

数学和图形技术通常被用来以系统性方式描述社交网络,用以描述和解释社交网络分析的数学科学就是图形理论。相关社交网络分析的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均来自图形理论。图形理论的一个巨大优势是可以应用于计算的数学准则,也因此可以应用于商业问题。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人可以看做一个点,朋友关系看做连接两点之间的线。这样整个社交网络就形成一个复杂网络图,社交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采集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群组。

三、社交网络分析

分析社交网络,主要是研究社会实体的关系连结以及这些连结关系的模式、结构和功能。社交网络分析被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比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交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relationalapproach)和位置取向(positional approach)。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连结(socialconnectivity)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

(一)关系距离及中心性分析

1.度(degree)

度指的是社会网络图中邻点的个数。

2.密度(density)

密度指的是图中各个点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是实际分布图与完备图的差距。在一个群体的结构型态分析中,密度是一项重要变量,因为一个团体可以有紧密团体,也可以有疏离团体,一般来说,关系紧密的团体有效的合作行为较多,信息流通较容易,团体工作绩效也会较好,而关系十分疏远的团体则常有信息不通、情感支持太少、集体满意程度较低等问题。社交网络图(无向图)的密度公式如下:

其中n为图中节点的数目,L为图中线的数目。

3.中心度(centrality)

如果一个行动者与很多其他行动者有直接的关联,该行动者就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在无向社会网络图中,一个点的度就是该点的中心度。在有向图中,中心度包括内中心度(in-centrality)和外中心度(out-centrality),三分别对应“入度”和“出度”。A. Bavelas最先对中心度的形式特征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验证了如下假设,即行动者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影响力越大。

中心度分为三种形式:程度中心性、亲近种新型、中介中心性。

(1)程度中心性常用来衡量谁在团体中是最主要的中心地位。无向图计算公式为:

(2)中介中心性指标

衡量了节点作为媒介的能力。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掌握了信息流以及商业机会,进而可以控制两群节点,获得中介利益。社会网络分析中衡量一个人作为桥的程度的指标就是中介中心性。

是节点j到节点k的捷径数,是节点j到节点k的快捷方式上有节点i的快捷方式数,g是网络节点数。

(3)群体中介性公式:

含义是,一个图形中,中介性最高的节点的中介性与其他人中介性的差距。差距越大,群体中介行数值越高,表示此团体分成数个小团体而太依靠某个节点传话,这个节点特别重要。

(二)小团体(子群)分析

派系(subgroup)是社群中的一小群人关系特别紧密,以至于结合成一个次团体。在一个社交网络图中,派系指的是至少包含三个点的最大完备子图。该定义意味着:

派系的成员至少包含三个点;派系是“完备”的,即任何两点之间都是直接相关,都是邻接的;派系是“最大”的,不能再向该派系加入新点,否则将改变“完备”这个性质。

1.成分(component)

如果一个点集的任何两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相连,这样的点集叫做成分(component)。很显然,派系比成分要严格得多,一个成分中的所有点之间不要求都是邻接的,而派系中的点都必须邻接。

2.n-派系(n-cliques)

对于一个总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一个子图满足如下条件,就称之为n-派系:在该子图中,任何两点之间在总图中的最短距离最大不超过n。其形式化定义为:

其中d(i,j)是点i和点j之间的距离。

四、案例分析对象及问题

本文研究主要以人人网为例。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对于在人人网中,能否找到一种方法自动地为我的所有好友进行分组。

(一)解决方案思路

人人网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解决本案例中的问题,首先是采集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群组。

其次是选择开发语言――Python,是一种解释型的,面向对象的、带有动态语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Python语言诞生至今,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系统管理任务和Web编程。具有优雅、明确、简单的特点。能完成系统编程、用户图形接口、Internet脚本、组件集成、数据库编程、快速原型、数值计算与科学计算编程、游戏、图像、人工智能、XML、机器人等功能。

再次是熟练掌握复杂网络处理程序库:

1.Boost Graph Library――准C++标准库

代码结构良好、灵活、高运行效率,没有提供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可帮助 C++ 开发人员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成图论问题。

2.QuickGraph――.NET平台下的BGL

BGL在.NET平台下的实现,提供有方向和无方向的.NET图形结构图和算法库。

3.Igraph――C语言写的复杂网络分析库

包括图论各种经典算法以及网络分析算法,它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挖掘功能,提供Python、R语言接口。

workX――全面支持复杂网络分析的Python包包括图论经典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具有文档清晰易读、程序结构组织较好,执行效率比igraph要低很多,便于用户对复杂网络进行创建、操作和学习。利用networkx可以以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储网络、生成多种随机网络和经典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建立网络模型、设计新的网络算法、进行网络绘制等。

(二)社交网络数据采集

社交网络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API,用网络爬虫爬取页面。

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在软件业和网络中,开放平台是指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函数(function)来使外部的程序可以增加该软件系统的功能或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资源,而不需要更改该软件系统的源代码。

网络爬虫(又被称为网页蜘蛛,网络机器人,在FOAF社区中间,更经常的称为网页追逐者),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的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另外一些不常使用的名字还有蚂蚁,自动索引,模拟程序或者蠕虫。网页爬虫所用的网页搜索策略主要有广度优先搜索策略、最佳优先搜索策略、深度优先搜索策略,网页分析算法有网络拓扑的分析算法和网页分析算法等。

(三)简单网络爬虫过程分析

1.模拟用户登录,保存Cookie。所谓Cookie,可以简单认的为是在浏览器端记录包括登录状态在内的各种属性值的容器名称。

图1保存人人网cookie

2.指定抓取入口

图2人人网抓取入口

3.次级页面自动发现

图3次级页面

4.已爬地址处理。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抓取到网页,但还要从这些页面中解析出需要的文本信息,如,标题、内容、URL链接地址等。之后提出这些信息组成一个document对象,通过Lucene将document对象加入到索引,提供用户搜索用。在实际项目中通常使用HTML解析器(如,HTMLParser)来提取网页内容。

5.信息采集强度控制,主要包括多线程数和停歇时间。

五、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论在社交网络上的应用,通过对图论和社交网络分析基础知识的分析,探讨了在社交网络中如何用图论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采集了“人人网”人际关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群组,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生成了“人人网社交网络图”。探讨了在社交网络中常用到图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指出社交网络信息是一类重要的分析对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网络信息。

参考文献:

[1]Carlos Andro Reis Pinherio[著],漆晨曦等[译].社交网络分析及案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1.

[2]王桂平,王珏,任嘉辰.图论算法理论、实现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3]徐俊明.图论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03.

第6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移动化;社交化;电子商务生态

1.移动化与社交化影响下的电子商务场新特征

1.1“信息社区”转变为“社会网络”

美国学者克莱•舍基(ClayShirky)曾预言未来社会变成“湿乎乎”的人人时代,通过社交软件构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吸引和相互组合。人与人通过社交软件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融入人类的生活中,通讯录、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照片、视频以及用户的相关信息以手机为存储载体,由此为基础,移动互联网发挥多功能特性为社会提供跨时间空间的社交平台,打破交流障碍,激发个人的社交能动性。通过引导这种社交行为可以诱发消费行为,为消费平台和商家引流。Humannode这是由美国学者JimBaniser将human(人)和node(节点)创造出来的新词,-传导出在网络传播中以人为主体的传播节点。就目前情形而言,只有通过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双管齐下,互联网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社区”到“人与人相互连接的网络社会”的转变。JimBaniser和ClayShirky的“Humannode”和“湿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将“信息社区”转变为“社会网络”。

1.2.形成大量新型“社会集群”

基于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效率高、成本低、途径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使得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方式进行交流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大量新型“社会集群”。从而形成了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临时性的群体,其中的群体既有同事亲友群,也有基于网络平台建立起的虚拟群体。以网络的特性构建出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人际群体,形成规模不一,相互交叠的网络“集群”。汇聚大部分的移动网络用户,构建大量的社会集群,将人际关系构建成蜂窝状的网络关系结构。这些关系结构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锁定消费者,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推送。

1.3信息裂变式、循环嵌套传播

传统的人际传播只能通过一对一的相对传播,信息的传播速度慢且容易失真,而网络传播则是广播式、裂变式、循环嵌套式的一对多传播兼具速度与质量的信息传播优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进一步的融合。因此,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线的互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呈现出非线性传递的特征:信息的节点不仅囊括用户的个人节点也涵盖了其关注的其他节点,以用户为中心呈放射网络状将人际网扩散,形成嵌套性的传播链条。因此,信息的传递会以裂变,循环嵌套的方式在用户的社交网络中迅速传播。从而扩大传播范围,这对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电子商务平台引流提供数据。

2.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社交化实现质的飞跃

2.1建立以云计算为基准的移动电商平台势在必行

自从信息技术兴起以来,软件服务平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诸如ASP到SAAS,再到Cloud云计算的演变,与传统的软件服务平台相比,云计算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储存能力,以及增设了超级省钱模式以及各式便捷服务新体验,这已经成为新型软件服务平台的独特优势,成功获得中小型企业的关注。合强软件何洁冰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发展已经离不开云计算的强大支持,因为云计算现在已经支撑起商业模式的变革和结构优化,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整个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层面,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形成,以数据为导流的新一代电商正在兴起。

2.2建立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电商平台进行高效广泛的文宣、展售

如今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站PC端转到移动客户端,使得营销更加便利化、社交化,以此达到移动营销的目的,增大营销利润。移动社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具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移动一旦与社交平台结合,就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当今的社交,如果没有结合移动电商,那么将是无趣并且没有发展前景的。马云曾明确表示,淘宝必须实现社交网络服务与电子商务组合的目标,今后也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是目前国内移动社交产业链还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且许多中小型企业缺乏对移动社交的关注度和参与的热情,这将会很大程度制约移动社交的发展。因此电商平台要关注当前社交网络,通过多种方式为商家引流。同时电商也可以通过话题圈粉等方式在社交平台就行宣传,打造属于自己的ip。

2.3以协同化促进移动电商的整合、融合与井喷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移动电商系统,并陆续引入了OA、ERP、SCM、HR等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虽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电商业绩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形成了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难于形成整合效应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管理、更好地打造电商业务平台。因此整合协同不同系统、移动电商与平台信息共享,将会极大地提升行业的信息交互效率,行业发展的空间将会大幅度扩大,信息的利用才会更加高效。两个层面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内部各个业务之间无缝隙的连接以及平台协同软件达到跨组织和跨产业链的互通性。内部系统的协调可以将企业中已经存在的内部数据统一之后,集中在工作流系统中,使得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统一界面随意调用,残月数据的方便度大幅度提高。并且,能够支持移动的无缝式网络连接,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运行。

3结语

总之,当今电商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实现软件服务平台和移动电商的结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完善的、强大的平台,用以支撑移动电商的发展。所以,要鼓励新兴移动电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和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市场价值,提升整个市场的效率。

作者:肖维明 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7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网络社交改变了什么?

从“晚上见”到“网上见”

――社交功能退化

当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上。下班了,晚上约上三五知己聚一聚,大家谈笑风生,那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然而,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上门拜访变成了信息或邮件问候。敲击键盘,滑动手机屏幕,轻轻点击,看似用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社交,殊不知“用进废退”的状况恐怕将要出现。嘴巴不张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技巧也会退化。

从“加关注”到“不关注家”

―――亲情友情疏远

微博时代,“加关注”是最快也最没有门槛的交友方式。只要你拥有自己的微博,一切都会通过网络展现出来,网络似乎把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但那其实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境。恰恰相反,网络正在疏远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仅通过文字信息,我们其实无法了解,更无法信任。与此同时,真正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却一再被忽视。

小心“虚拟社交依赖症”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余金龙表示,上网可以及时了解信息,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网络的“隐私安全、平等、接纳、可自由交流”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心理治疗作用的。如果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应该说有积极的一面。但过度上网,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就会像染上毒瘾一样失去自控力,那就可能对身心都会有害。“每个人都有多个人格,网络上的那一个或许是你的电子人格,它可能表现得和你平时不一样,有很多潜意识的需要可以由此释放。如果你沉迷于此,久而久之,你的电子人格就会越来越强大,从而超越现实的自我。那个时候,回归现实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会让你产生逃避、放弃的心态。”

只有现实中的人格强大,才是最健康的。但事实上,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就越是感到压抑。而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容易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随之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等症状。这将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使其忽略现实中应负的责任。在家庭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得冷淡,工作上与领导同事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将影响婚姻事业和其他方面。同时,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的人往往是不自信的,在现实中会出现孤僻、压抑等性格的偏倚。

拿什么拯救失落的世界

1.如果发现自己过分依赖网络,且已经影响到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可到医院心理专科求助。在医生的分析下,你会知道是什么在影响、操控你,从而正确认识自我。

2.经常内省。反问自己“网络社交能满足我什么需要”、“为什么我有这样的需要”、“它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等,通过不断反省和思考,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3.回归现实。卸下在网络上的马甲,在现实中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努力,尽量提升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8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社交网络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模式

社交网络是一片广阔的营销天地,基于社交网络的营销其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关系营销。社交的着重点在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并且巩固已有的老关系。社交是每一个创业者所必须具有的能力。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十分强大的稳固的关系网络,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对自己的业务扩展以及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以社交网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有关模式有其十分显著的特点,它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并且可以灵活的根据人群不同采取不同宣传方式,可以较为迅速的收到消费者们反馈给自己的第一手信息,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投入较少并且收益十分可观,这些就是这种销售模式的独特之处。

一、 基于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模式的优点

由于社交网络给予营销的帮助,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模式拥有了很

多与其他营销模式相比的优势,这些优势帮助企业们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下面我们就对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市场影响模式的各种优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仔细的分析。

(一) 同时满足多个企业的营销策略

以社交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市场营销模式由于其所依赖群体所依赖环境的

特殊性,它本身具有了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特点,是一种充满着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因此,有许多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向了SNS网站,开始开展很多线上活动。我们周所周知的开心牧场就是伊利公司开展的关于舒化奶的线上活动。企业们也会在网站植入产品或者是做一些市场调研,甚至是一些病毒营销。这些营销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融入到了我们的社交网络之中,实现了很好的营销目的。各大企业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进行市场营销,并且可以实现多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以此为基础满足企业的营销目的。

(二) 降低各大企业的营销成本

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模式是一种可以有效的实现多个信息共同传

递的营销模式,具有比较强大的互动性,有更多人关注的目光投向它。伴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用户们的网络观念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开始进行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分享工作。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其所依赖的就是用户,因此有了社交网络的辅助作用,免去大量高昂的进行宣传等的广告费用,利用用户参与这一特点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提高自己产品的认知度,并且给人们留下了比较难以忘记的印象。这样以来,营销成本被降低,营销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就是社交网络带给营销的重大福利。

(三) 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有很多,是各大企业进行营销的重点对象。通常用户们在这个领域进行注册时通常所填写的内容都是自己的真实信息,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策划自己的营销模式。企业们在进行网络营销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用户们按照收入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等进行准确的筛选,从而对筛选出的用户进行有目的的宣传以及进行一些互动。当企业用做营销的经费不足时,又期待收获一脚比较理想的营销效果的时候,可以有目的的针对一些特定区域进行营销,从而实现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的最终目的。

(四) 与网络用户的各种需求相符

俗话说,有需求的地方才有发展。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的产生是顺

应网络用户不断扩增的需求的最终产物。它可以代表现在绝大多数网络用户的主要特点,也顺应了网络营销这种独特的营销模式的新趋势,没有一个媒体可以向社交网络这样把人与人件的联系建立的如此密切。一个简单的日志,一个分享多次的是视频或是最近认识的新朋友都会给人们机会去对身边朋友的动态进行了解。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世行营销模式正是利用了社交网络的这些优势,在满足更多的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营销策略,是一个双赢的营销模式。

二、 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如何展开

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优点有很多,但是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

的展开需要很多技巧的辅助。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展开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营销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及分析。

(一) 将产品植入交互媒体

我们都知道也都用过网上的虚拟礼品,这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中经常使用的用

来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虚拟的礼品与现实的礼品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很多企业在推广某件产品的时候将其放入到虚拟礼品中,获得幸运机会的用户可以免费得到。在很多比较大的SNS网站中,用户达到1000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通过这种虚拟礼品赠送网页来进行礼物的发送,若有百分之一的用户参与这个活动,那么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之多。通过这个活动,赠送礼物与回赠礼物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人们对于这一活动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由于好奇心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关注,广告效应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将商品融入到交互媒体中,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网络营销的获利以及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潜移默化使用户接受产品

潜移默化使用户接受用户产品,企业们一般都通过建立品牌或者是建立一些

产品群这种方法来实现。我们众所周知的有兰蔻群,它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万多的水平,拥有着比较高的人气,用户们在这里能够分享很多有关于兰蔻产品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在这个群里还设置了一些通往商城的链接,将抽象的信息直接引向实际的购买的方向,将营销在无形之中开展起来。这是企业们可以借鉴的很好的方法,是实现网络营销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可知,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模式是顺应我们现在时展的一种营销模式,利用社交网络这个庞大而且用户众多、信息传播迅速的平台来实现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加深人们对于产品的印象,从而实现自己的营销。网络营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的进一步展开需要更多的策略参与进来。但是无论如何,网络营销都是一种企业进行营销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晓玲,罗倩.商业模式中客户价值主张生成的典型类型、障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王乐鹏,李春丽,王颖.论成功网络视频营销的典型特征[J].市场论坛

第9篇:网络社交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社交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模式;探索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网络已经是人们无法离开的,对人们的意义非常重大的事物,各种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网络。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活动也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是目前非常大众化的方式,这给很多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当然也是挑战,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好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将其与市场营销进行结合,对公司的发展绝对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假如不能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仍使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关的经营,则将失去一次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可见,网络社交时代给各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各公司应该重视网络社交,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自己的市场营销模式。

(二)研究意义

将市场营销与社交网络相结合,对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公司的发展同样有很大的影响。社交网络是当前社会中大部分人进行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社交网络中的人流量是非常大的,各大社交网站的点击量之高,是非常惊人的,如果能将市场营销与社交网络结合,凭借社交网络如此多的人流量,足以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利益,可以迅速促进公司的发展。可见,社交网络对市场营销有很大的价值,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社交网络对市场营销的意义,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市场营销与社交网络的结合,推动公司的发展。

二、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的优势

市场营销,指的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市场环境的需要,对自己公司的商品进行经营、销售的行为的过程。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销售的过程。而自从进入网络社交时代,网络营销相比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有很多优势。

(一)可以及时收集信息

市场营销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够及时的收集、掌握相关的市场信息,可以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准确,更加明确的掌握市场动态,从而更科学,更合理的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方向,推动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与社交网络相结合,对于收集信息有非常好的影响。通过社交网络,做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现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的目的,从中可以得到有关的市场信息,进一步实现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的目的,这样,通过收集到的市场信息,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做出相关的决策,从而应对时刻改变的市场,推动市场营销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检测的一个过程,通过与消费者交流、沟通,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找出自己工作过程中营销手段的缺陷,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自身服务方面的不足,这样,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反省,实现自我完善,并且对营销手段方面的问题进行改进,使营销手段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模式。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社交网络对市场营销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交网络与市场营销的结合。

(二)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

将社交网络运用到市场营销中,不仅仅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收集到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相比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投资资金更少,但是见效很快。因为社交网络上有很大的人流量,利用社交网络的这个特点,进行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社交网络的这个大平台上,运用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或者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交网络上的相关人群进行市场营销,这样,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很少的投资,便将社交网络中的很多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促进了潜在消费者变成公司真正客户的过程,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发展。另外,在社交网络中的人们对公司的相关产品进行评价、讨论等,可以说是给相关的产品进行宣传的过程,这同样对市场营销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

三、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完善

(一)将市场营销信息植入社交网络平台

将社交网络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通过社交网络的这个平台,将市场营销的信息出去,利用社交网络人流量大的特点,将市场营销的相关信息传播出去,对市场营销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相关的市场营销的信息的传播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活动,来吸引社交网络上的人群的注意力,比如通过各种打折活动、免费送礼品的活动,以及赠送网上的虚拟礼物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且对可以让这些关注的人进行转发,从而引来更多的人,这对市场营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这对于市场营销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合理建设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

要想将社交网络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建立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建设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周全,必须要合理、科学的建设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如果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的秩序很混乱,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对各公司的市场营销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本就无法起到推动市场营销的发展的作用,相反,很可能起到反作用,同时,很可能引起社交网络中人们的反感,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所以,在建设社交网络的市场营销渠道时,必须要合理、科学的对其进行建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促进市场营销的发展。

四、结束语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各个公司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各公司要顺应时展,完善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模式,要将社交网络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市场营销的同时,推动公司的发展。

作者:杨芳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