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

第1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方案;管理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数据库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开放性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使我们数据库中的信息面临着安全问题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的保护我们的信息财产安全。

1网络数据库的风险因素

1)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在数据库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譬如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共享性等多种条件的制约,这些都会对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带来风险,可能造成难以预测的安全问题。通常情况下,数据库在为相关用户提供数据的时候,要首先保证数据库信息财产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硬件或者软件出现故障,甚至网络故障等都会对该运行系统下的数据库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数据库的安全措施要视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的运行环境而定,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不仅审计、用户名方面会对数据库的安全造成威胁,访问权限、口令等方面也属于不安全因素。因此,要从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以及硬件设备三方面入手,来共同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性。

2)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方面的不正当操作也是构成威胁数据库信息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相关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当薄弱,不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设置任何网络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库的信息财产安全;二是用户使用错误的操作权限,比如随意更改相关的安全设置、系统权限以及系统配置等,导致数据库得不到安全保证。这些都会影响到数据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要想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从加密数据库入手,进行时实的安全检测,认证相关用户的身份,强化追踪、审计手段,提高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的能力,从而有力保障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及安全。

2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设计

1)用户身份认证。

用户在访问数据库的时候,会受到相应的访问控制,主要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顾名思义,在自主访问控制环境下,用户具有比较高的自限,不仅可以访问自己创建的信息、图表以及文件等,还可以将这些访问权限授予其他用户;与自主访问控制不同的是,在强制访问控制环境下,用户没有过多的自,系统会按照预先的安全设定,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即强制性控制,来规范用户或者进程对数据库的访问行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二者相辅相成,保障了数据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2)数据库加密。

提高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当下网络数据库正在向开放性信息平台的方向发展,这也就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学会主动对自己的信息财产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出现因信息泄露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问题。数据库的加密可使一些数据库的信息发生改变,如果不是该合法用户,或者不知道密码的人就会不能查看相关的数据库信息。为了使数据库加密更加安全,其安全的密码应该尽可能复杂,难以破解。

3)数据的备份及恢复。

数据的备份及恢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务必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当网络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恢复,从而把损失降到最小。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保障体制必须包含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不仅可以采用静态与动态手段对数据进行备份,还可以应用逻辑备份的方法。在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要根据操作系统以及具体的运行环境,选择有效的备份文件进行恢复,数据恢复技术主要可以从备份文件和磁盘镜像入手,还可以通过在线日志对数据进行恢复。

3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数据库安全防范

1)转变设计理念。

研发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要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不能只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应该从前台开发工具以及后台数据库系统入手,综合考虑特定运行环境下的软件以及硬件的运行状况,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要能够解决运行环境下的潜在安全隐患,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性,避免造成数据库信息的泄露或者损坏。

2)层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是层安全主要的考虑因素。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数据库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必须从防、杀、管三方面入手,遏制并避免外层病毒的入侵,构建一套安全的防护系统和运行环境,保证整个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使用。可以采用VPN技术,保障网络路由的传输安全性,进而提高其接入安全性;充分使用防火墙技术,对网络进行合理的隔离,包括网间隔离以及网段间隔离,这样一来,为网络运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边界,进而阻挡病毒入侵系统。此外,还要加强WEB服务器的安全保护,采取必要的加密手段,对操作系统以及WEB服务器进行加密保护,避免不法分子在传输过程中窃听或篡改数据。与此同时,由于该层的程序运行主要依靠WEB浏览器的服务输出,因此必须保障ASP等相关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3)核心层安全。

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是整个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必须严厉杜绝窃取数据库、非法复制、篡改、滥用信息资源等行为,保护好相关的软件和数据,避免对系统造成威胁。所以,要以数据的分级控制为切入点,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并且采用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再加以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安全性。数据分级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控制数据库的信息流。机密控制是比较常用的安全措施,通过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加密,运用多种不同安全等级的加密、解密手段和算法,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数据库环境。

4结束语

因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威胁。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配置,优化网络数据库的运行环境,并且不断改进和升级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是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世忠.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

第2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71-01

引言

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交通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铁不仅载客量大,且速度较快,消耗较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低,因此,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或正在建设城市地铁。同时,地铁运营安全问题也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地铁载客量大,如意外情况发生或地铁运营本身存在相关问题,则会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伤害,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地铁运营安全问题,是保证城市安全和城市正常秩序的重要问题。充分了解当前地铁运营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才能够使地铁交通系统为城市发展和运行提供可持续服务,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和巨大便利。

1 国内地铁运营发展趋势

现今国内地铁发展越来越快,目前拥有庞大地铁网的城市有北京(442 km)、上海(439 km)、广州(236 km)、深圳(176 km),其中北京地铁的日均客流量达到850万,上海地铁达到750万,广州也达到650万,乘坐地铁出行越来越成为市民的首选。目前已经开通地铁运营的国内城市有成都、南京、武汉、长沙、天津、昆明等,在建的城市有东莞、佛山、福州、厦门、郑州等。

地铁发展的趋势是建设一个经济、舒适和安全的地铁系统,对行车安全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均推行列车自动驾驶、自动控制和设备自动诊断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行车安全。

2 地铁运营特点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

地铁与其它城市交通工具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地铁的运行和使用都是在地下环境当中,且应用到大量的设备和系统,如设备系统当中出现问题,则直接导致整体地铁运行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地铁运营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其次,地铁运营使用为自动化和自自助化,地铁车辆的行止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乘客在上下车期间出现相关问题或车辆发生相应故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另外,因地铁人员众多,地铁环境封闭,使得人员的疏散存在巨大困难。万一发生重大安全问题,人员疏散不利,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同时也极容易引发二次安全问题,造成踩踏事故的发生。此外,我国城市地铁技术引进和发展时间较多,经验和技术仍不足,在地铁运营系统的科学化和有效化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地铁运营安全问题上,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防治,安全问题仍较严峻。

3 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首先应当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无论是地铁员工还是地铁乘客,都应具备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防治,在安全问题发生时也能采取正确有效的办法,使事故伤害降到最小,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首先,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宣传教育,保证常规的安全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专业的安全防范知识,将安全防治作为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员工能够进行自我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其次,应当加强对地铁乘客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利用公益广告,宣传安全意识,使乘客能够拥有安全防范意识。并为乘客提供安全知识,让其掌握安全技能,以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

3.2 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地铁运营安全离不开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只有在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的规范下,才能使得地铁运营具备安全保障,无论是在地铁运行、检修和事故安全排查以及应急救援方面,都能拥有切实具体的安全管理和指导,使得地铁运营更加规范化,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章程,对于地铁轨道和地铁车辆的保障和检修,以及地铁支持设备和系统的检修,包括地铁安保和安全应急系统作出具体的要求,使得各项环节都能够拥有制度规范。同时,保证员工安全培训机制的正常运行,加强员工的管理和考核,使其充分掌握安全知识,并能够实际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

3.3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地铁运营的安全,需要在科学全面的安全评估体系的支撑下得以实现。安全评估体系,旨在对当前地铁系统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地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评估,了解其安全等级,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以排除地铁系统中安全不利因素,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首先,结合当前地铁每天运营的次数和地铁乘客人数,根据地铁可达到的安全上限,对地铁的运营作出具体的指导,以保证地铁的安全问题防范和应对能力。其次,具体到地铁支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等级评估,以及地铁车辆、轨道和地铁信号的安全评估,保证地铁系统每个细节都能达到安全等级,确保运行良好。同时,应当保证安全评估体系的及时更新和完善,提高相应技术等级,以提高安全评估的准确性。

3.4 加强地铁消防管理,提高地铁消防安全

地铁消防是地铁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殊性,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烟雾的排出和人员的疏散都较为困难,且消防扑救的难度较大,使得消防问题成为保障地铁安全的一大难题。因此,为保障地铁消防安全,应当以预防为主,只有有效避免火灾情况的发生,才能避免其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同时,应当加强地铁系统消防建设,使得消防措施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在火灾情况发生时为人们的疏散和撤离以及火灾的扑救提供巨大便利。此外,应当保证地铁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对乘客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得人们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够主动避免火灾情况的发生。同时,在火灾情况发生时,能够运用正确的自救和扑救方法,降低火灾危害。

3.5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地铁运营安全在有效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使得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带来的巨大伤害。应当结合地铁的运营现状,并掌握国内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特点,吸取有效经验,制定出具体的应急救援方案,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同时,应加强应急救援办法的培训和演练,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流程和办法,能够在实际问题发生时有条不紊,采取正确有效的办法,提供应急救援,为乘客提供及时的救援。只有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有效吗,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才能大大降低事故伤害,提高地铁运营安全。

结语

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秩序,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地铁运营系统与其它交通运营系统存在的不同,了解到其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针对其主要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应当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使得地铁员工和乘客都能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方便采取及时的自救和他救措施; 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管理机制,使得地铁安全得到全面的机制掌控,保证地铁安全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地铁安全等级; 加强地铁消防管理,提高地铁消防安全;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为地铁应急救援提供有效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地铁运营安全,为城市正常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德君,张怀文,曹爱民,等.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J].铁道标准设计,2012(2).

[2]郑有业,何霖,叶庆辉.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轨道交通, 2013(1): 34.

第3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锅炉;检验;安全问题

锅炉是我国常用的能量转换整备,已在我国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锅炉设备是通过转换燃料内的化学能、热能,使之以水蒸气、高温液体的形式向外散热。锅炉自身含有巨大的能量,如果发生意外,结果将影响巨大。因此,一旦锅炉发生事故,就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锅炉检验这一工作就是为了保证锅炉的质量安全、使用安全,保证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首先,我们要求在锅炉使用前,锅炉的生产部门、使用部门都要通过质量检测,保证锅炉的总体质量。其次,在锅炉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盒维修,防止锅炉存在安全隐患,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1 我国锅炉检验的安全现状

目前,在我国锅炉是一种普遍的能量转换装置,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但是由于自身的生产弊端导致锅炉有很多安全隐患,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这些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相关部门的不重视,导致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被妥善处理,这些都为锅炉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人民生命财产时刻受到了威胁。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锅炉压力安全技术的处理与防护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方法与技术并不十分理想,无法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实际上,由于技术上的不完善,以及操作人员技术不达标,导致锅炉在实际安装与使用过程中有很多违规操作,这些都为锅炉的安全使用建立了阻碍。通过对锅炉的实际调研,锅炉最常使用的单位是供暖单位,但是供暖单位的多数工作人员都对锅炉使用的相关规程不甚了解,只是按照大概自己的理解去使用。锅炉在实际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检验、登记、注册建立档案等过程,但是在大多数的供暖单位都认为这一环节无关紧要,为了省事、方便直接投入了使用,这就为锅炉后来的维修造成了不方便。在很多锅炉使用单位,为了节省资金,很多单位使用没有经过培训的新人作为工作者,导致锅炉相关操作人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问题,造成人民财产生命的经济损失。如果不能保证锅炉操作人的熟练程度而使用新人,也应该保证每个区间配备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相关的指导,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锅炉维修、检验方面,很多部门也无法保证检验人员的技术性,有些检测人员自身就对锅炉的构造不了解,对部件的性能不清楚,使得锅炉在检验过程中都无法保证质量的合格,在使用过程中加大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锅炉房的环境管理不到位,导致闲杂人等随意出入,对锅炉的管理造成了障碍。

2 锅炉检验中的安全问题

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锅炉的主要供暖原理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对锅炉中的载体进行加热,通常是水蒸气或者高温水,通过加热使水蒸气或高温水积累的大量的热能,再沿着管道传递出去。由于锅炉燃烧供暖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国外已经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并且通过远程监控对锅炉的温度进行控制,有效避免了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而在我国,由于资金的短缺,我国选择用廉价的劳动力来操作锅炉加热,这就导致了事故发生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领导对锅炉事故发生时的危险度认识不够,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去实现锅炉房的全面自动化。甚至有些操作人员自己都不知道锅炉的危险程度,在操作过程中为了方便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些都为锅炉的操作过程埋下了隐患。我们要求领导应该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同步的进修学习,通过对锅炉相关的技术知识学习,做到了解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安排,学习相关的规范守则,熟悉整体的规范标准以及工艺流程,带领全体员工熟悉构造,了解锅炉的操作流程。在锅炉投入使用之时,要有完善,只有准备的完好充分,才能够保证工程在工作过程中有序无误的进行。只有合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工作完成,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大多数的领导都对锅炉的安全章程不是十分清楚,缺乏对锅炉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为事故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无法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指导,导致了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严重的将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在锅炉房中安装一定的自动化设备,强化控制效率和质量,通常根据设计相关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分配和设计,通过机器进行快速作业可以避免人力的损失和浪费,这样的规划有利于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于锅炉的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在锅炉的使用中加入处理附件,保证锅炉的安全管理。还要加强对锅炉使用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3 锅炉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使用,我们提出了在锅炉的使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在锅炉使用之前,生产单位要加强对锅炉的出厂安全的质量检测工作,要检测好锅炉的各项技术参数,出示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详细准确出示锅炉的使用以及维修手册。锅炉安装、操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定期进行操作人员技术培训,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得锅炉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最低。要注意使用中锅炉的检测状况,检测人员要保证相关的技术与知识,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比对锅炉出厂时的技术参数,不可出现任何问题。在锅炉维修、检测后,要认真记录相关信息,锅炉相关使用单位的记录人员要详细记录锅炉出现问题的部位,检测过程以及解决措施与手段,方便下次锅炉出现相似问题时能够快速的处理,为更好的处理锅炉安全问题积累经验。

4 结束语

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安全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同时加以改进措施,在锅炉出厂时,要加强各项技术参数的设计与制定,严格计算锅炉参数的各项技术参数。在锅炉的使用中,要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规范锅炉房的安全管理,防止闲杂人等进入有利于加强锅炉安全的防治。在锅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锅炉的维修与检测,提高锅炉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方光宇,范设立.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新学术论丛,2011(20).

第4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炸药;雷管库;防雷检测;防护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交通设施建设以及资源开采当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炸药在这些行业当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发挥,通过炸药爆破的应用,为各项施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作为一种高危物品,炸药在储存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严格的措施,特别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雷电防护设施,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目前的炸药雷管库防雷检测与防护当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保管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对于炸药雷管库的保护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说,通过强化炸药雷管库防雷检测及防护工作的研究,能够对防雷检测与防护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好的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出炸药在推动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

一、炸药雷管库雷电危害方式

在目前的炸药雷管库雷电危害当中,主要是由以下四种危害构成的,即直击雷危害、感应雷危害雷电波侵入危害以及静电危害,在这四种危害当中,直击雷所产生的后果最为严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性也更大。特别是对于直击雷危害来说,在目前的雷管库建造当中,主要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屋面采用的是预制板屋或者瓦屋面的形式,在遭受到直击雷的侵害之后,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受损,进而产生一些热效应,引起雷管库内的炸药爆炸。除此之外,尽管静电的电量较小,但是由于静电的电压较高,同时很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就使得静电火花很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爆炸情况的发生。

二、炸药雷管库防雷检测

为了更好的保障炸药雷管库的安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必须要开展必要的炸药雷管库防雷检测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建筑设置的安全,避免出现因雷电危害而产生的炸药爆炸情况。

(一)防直击雷检测

在对炸药雷管库进行防直击雷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目前采用的往往是采用高避雷针的方式,用高避雷针来作为接闪器,从而实现对直击雷的防护检测,高避雷针安置要确保炸药库以及雷管库在保护半径内,并遵循规范要求与库房的安全距离。炸药雷管库库房顶以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引下线检测测试端子接地电阻值。接地装置要设计图纸确认防雷接地与防静电接地是否共用。库房检测点的选取一般不少于2个,最多不超过应设引下线的根数。对于接闪器材的规格以及质量来说,必须要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当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接地装置来说,以采用独立接地为好,但为了实现经济的节约,可以采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雷击电流可能出F的高电位,保障其能够承受住相应的负荷,减少安全隐患。在各项设置安装完毕之后,必须要对其防雷效果进行检查,从基础设施到结构封顶,每一个阶段的防直击雷装置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在避雷针的选择以及接地装置的安置方面,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值班室防雷检测

作为炸药雷管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在保障炸药雷管库安全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值班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很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所以说,在对炸药雷管库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值班室进行相应的防雷检测,按照相关规定,值班室在进行直击雷防护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来进行直击雷防护,通过安装必要的防雷设置,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值班室的安全。对于值班室的防雷工作来说,应该在屋面上安装相应的避雷带,避雷带可以采用明式的方式,同时在值班室的四周进行引下线的布置,通过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为值班室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对于值班室的防雷检测来说,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控制在珩≤10Ω的范围之内,如值班室接地电阻与电气共用接地,接地电阻值应控制在Ri≤4Ω的范围之内。

三、炸药雷管库防雷措施

第5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隔爆型设备;安全检查;措施

隔爆型电气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等容易产生爆炸性气体或者蒸汽的危险领域,而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安装环节对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留下安全隐患,因此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进行安全检查的必要性,以及安装后的安全检查的要点和措施。有效的进行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有利于促进电气设备安全有效利用,利于企业的安全运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进行安全检查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装后的安全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对电气设备安装后的检查是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再次保障,是对企业与员工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每年由于防爆电气设备引发事故就有好多起,严重威胁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所以不仅要选用正确,合格的隔爆型电气设备,更要重视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后的安全检查。

其次,某些企业安装员工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全意识认识不够,安装的技术水平也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存在不按标准规定对隔爆型电气设备进行安装的情况,因此也使隔爆型电气设备使用隐患重重,加强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装后的安全检查必须引以重视。

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有许多,例如由于隔爆面受到损坏,造成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丧失,或者隔爆接合面防护用密封圈丢失造成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能力降低以及紧固螺栓丢失或者没有拧紧,影响防爆性能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需对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后进行安全检查。

除此之外,我国隔爆电器的生产存在不规范现象,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一些企业,恶性竞争,盲目追求利润,偷工减料,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有关产品标准,使产品的安全性能很低,安全系数很低,质量很差,这些产片流通于市场,难免会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的方法分析

首先是要有相关工作人员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相关证件,进行检查。为了严格杜绝假冒伪劣及质量差的隔爆型电气设备产品的使用,因此应检查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质量是否合格,有没有防爆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设备的生产型号,厂家,防爆标志及使用情况等内容。通过对相关证件和资料一系列检查,确认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质量,保证使用隔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度。而且尤其要注重防爆电气设备铭牌的检查,铭牌的内容应该要清晰准确,从铭牌中能够获得检验单位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号等资料。以此保证能够判断设备选型的正确性,而且能够保障技术资料与实际安装设备的一致性。

其次,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选用型号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所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应加强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选型与实际场所的符合度的检查。首先要明确各个区域的的危险等级,危险物的类别,然后检查所安装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安全系数是否符合,是否能够满足该区域环境的需要。对设备具体使用地点的检查也是不能忽视的。隔爆型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是复杂多样的,温度,可燃气体,化学腐蚀等一些环境都会影响隔爆型电气设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破坏隔爆型电气设备的性能,破坏其防爆安全性,所以在加强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时也要加强工作环境的检查。

而且,在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过程中,也应加强对设备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具体检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科强度,隔爆外壳的完整度、电缆的引入装置、压紧螺母紧密封圈以及压紧螺母的压紧程度等一系列易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检查。加强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具体细节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检查,任何一个小的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负责设备安装后的检查人员一定要树立责任意识,有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切实将检查工作做到实位,严格按照检查规章等程序严格检查,保证隔爆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总之,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的安全检查是十分必要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安装后,要重视对其由选型到安装,以及安装后使用过程的整个过程的安全检查,切实保障设备的有效安全运行,保障企业的高效安全运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第6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2

煤矿的通风安全的问题不但关系到了煤矿工作是否能顺利地进行,而且关系到了工作人员生命的安全及其它的各行业的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制约通风的安全的因素分析

1、人为的因素

煤矿整个的运转过程之中均有人的参与,人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的因素。因而,煤矿通风的安全同样也有人的参与。制约通风的安全人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点:

(1)安全的意识。安全的意识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须时刻的注意安全,包括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通风的安全意识关系到了煤矿工人生命的安全和整个煤矿工作的顺利地进行,加强员工安全的意识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缺乏安全意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个也成为发生煤矿事故的原因之一。

(2)员工的培训。员工的培训是指为提高员工整体的素质进行的知识、思想及技能的培训。员工的培训在提升员工知识和思想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生产的员工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因而煤矿的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的生产意识,这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度及安全的生产极其重要。

2、环境的因素

制约煤矿的通风安全的因素中,除人为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种:

(1)社会的环境因素。社会的环境因素是指煤矿的过度开采给生态带来了破坏,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浪费和地表的下沉等。矿井周围的环境破坏不但直接地影响到了煤矿设需设施和员工生命的安全,还对煤矿正常的运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改善矿井周围的生态环境尤为的重要。

(2)科技的环境因素。科技的环境 素是指科学理论和科技装备的研究。在科技理论的方面,现今,在己发生的重大事故中,瓦斯和煤尘爆炸占了绝大多数,因而对于煤和瓦斯爆炸的发生的理论应深入研究,加强煤和瓦斯爆炸发生的理论研究不但能了解其发生的机制,还能减少杜绝爆炸的事故。在科技装备的方面,较高端的装备能减少矿井事故,而较低劣的装备可能会增加矿井事故。因而,研发和购买高端先进的科技装备也尤为的重要。

(3)管理的环境因素。管理的环境因素包括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人员两大方面。就管理方式而言,通风安全的管理是一个跨门类的、综合性边缘的科学,任一环节出现了疏漏都可能引起事故,而造成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而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以及责任心强弱将会直接的影响煤矿的通风安全。

二、通风的安全防范措施

做好通风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的遏制煤矿事故发生,而防范通风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足将隐患在萌芽的状态解决。各类的事故多是由隐患发展而形成的,因而,要做好通风安全的工作,应建立并完善通风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通风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

1、健全法律法规和各种的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落实法定的代表人,努力的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的综合治理的工作的体系。进一步地健全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的体系,实现应急救援的产业化。

2、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通风安全的培训工作。人为的因素是通风安全工作的关键及核心。不断地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因素导致的通风安全的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各级安全峪察及管理的部门须高度的重视通风的安全工作,切实的提高对通风的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员工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和安全生产就是生命的观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落实通风的安全培训及教育,高度的重视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解决员工自身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在核心的岗位上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好日常的工作。

3、提高煤矿安全装备的水平,保证通风的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煤矿企业须配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并设立瓦斯专职监测员,时时地对矿井环境进行巡查 测,及时地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应不断的完善煤矿的通风系统,做到随煤矿生产的变化及时地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协调,确保煤矿安全的生产。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串联通风,保证正规合理的、稳定的、可靠的通风,防范二次串联的通风。工作中,还应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杜绝通风机计划外的断电。有局部的通风机的部位须安装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瓦斯的传感器。当瓦斯浓度超过限值时切断局部的通风机的后部用电装备电源,以确保安全的生产。

4、健全矿井安全的管理体系,增强监察的力度。增强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的生产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矿井的安全管理的体系,真正做到机构健全和职责明确,使各项的工作均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消除安全的隐患,为煤矿安全的生产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要增强监察的力度,各级的监察部门应不定期和定期地进行检查,整顿发现的安全问题。而煤矿企业自身也应建立通风安全的自查机制,保证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同步的运行,杜绝引起事故后再进行事后补救的做法。

第7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对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第8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第十三条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十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二十条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二十六条 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及其社会团体对经营者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第9篇:保证财产安全的措施范文

1.1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境外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探求安全事故的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经统计表明,其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了事故总量的绝大部分,某些行业可能达到了80%左右,那么如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问题,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人的思想和行为,归根结底是安全素质的体现,而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在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上正好可以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在依靠现有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等常规方法还难以控制或消灭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必须从安全氛围和文化熏陶的角度展开对人员安全管理的更新和改造,以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1.2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本质安全型”境外能源投资企业的主要措施

人是安全生产效益的创造者,是操作设备的劳动者,是制度的执行者,是本质安全“人、物、制度、环境”四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因此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系统中各种要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思想无懈怠、制度无缺陷、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安全零事故,是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1.3安全文化建设是“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境外能源投资企业便肩负着国家“走出去”战略执行的义务,那么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怎样才能平稳、顺利地“走出去”,关系到安全的两个层面:一是安全地“走出去”;二是让安全“走出去”。

1)所谓安全地“走出去”,是指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要保证所承担项目的人员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等,概括起来也就是人、财、物的安全,这是“走出去”战略的最基础的层面,只有保证了人、财、物的安全,才能保证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平稳、顺利地“走出去”。试想,如果某一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连自己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怎能在境外立足,更别说实现“走出去”战略了。

2)让安全“走出去”,则是指,国内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经验,产生了较多较好的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规程,为了推广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加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决策权,特别是境外工程企业,有能力、有义务,在输出资本的同时,积极推广安全管理标准、技术规程,推行安全经验。

2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当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单从安全文化方面来说,我们可以采用“纵横结合”的方法,先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机构的内涵和联系,横向结构体系包含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纵向结构体系包含安全文化的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2.1正确的安全观是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基础

安全观,即是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总的看法,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位对安全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的看法总是表现的千差万别,但安全观总有一个趋向性,那就是“安全第一”,即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义。对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来说,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地区动荡,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安全观,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确保企业的平稳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2.2明确的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保障

境外能源投资企业都比较重视安全,也会经常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来时刻提醒自己,但对“责”在哪里,“责”与“责”的区别是什么确无从答起,实际工作中就会引起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使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安全事故就会不断发生,这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安全管理文化的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所应有的局面。因此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应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建立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安全责任制,并确保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分工合理。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以及项目所在国安全管理要求,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安全事故就会减少。

2.3遵章守纪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良好表现

在我们重视安全的同时,也经常听到和看到一个个不安全的消息,在我们身边也时常有不安全的事故出现,追根究底,不难发现,很多事故的根源在于违章违纪,在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规章制度,这一点可以从安全理论上加以证明。安全管理学认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直接的原因,这其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不遵章守纪,可见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2.4本质安全的构建是安全物态文化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