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非上市企业 会计报表附注 问题 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突破了报表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决策有用性的特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更充分了解其所关心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报表使用人获取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途径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审计报告。

我集团对外参控股40余家企业,涉及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建材轻纺、金融担保等多个领域。从近年来获取的被投资单位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只有少数几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报告附注披露形式多样,有的十分“精彩”,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如系统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等,报表附注格式漂亮,披露严谨、充分;有的则“洋相百出”、删繁就简、含糊不清,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审计报告附注。审计报告附注披露的参差不齐,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

一、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严谨

第一,部分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报表金额不一致,主要会计项目附注的数据纵向、横向加减合计不一致。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数字相互勾稽、吻合,这可以说是对附注披露最基本的要求。出现这种错误,往往是审计、复核人员的粗心所致。

第二,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同部分内容相互矛盾。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50%以上时,应当采用成本法,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显示其持有某企业的股权比例为38%,且没有说明特殊原因,实际核算方法却为成本法。持股比例要求选用权益法,但企业采用了成本法,既不能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又会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又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坏账准备计提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但“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款项却显示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的披露与前面“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表述内容大相径庭,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所适从,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编企业附注,而会计师事务所编制附注都采用程式化的模板,未认真地逐一进行复核、修改。

第三,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项目填列不正确等。如某公司间接法编制的将净利润281.31万元加上调节的明细项目和为510.54万元,不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251.28万元,经仔细与具体项目核对,原来是将投资损失(减收益)一栏填错了,投资收益380.9万元应列示-380.90万元,却填成380.90万元。

第四,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报告期会计报表附注对同一内容的表述不一致或逻辑不符。如某公司在上年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中无运输设备,在本期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固定资产期初数中却包含运输设备等,也无相关变化说明。

2、披露不完整

第一,部分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只列报了现金流量表主表,附注中未披露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以让使用人对不付现的成本和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一目了然。

第二,未披露重要的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和确定依据。如某企业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是在会计政策中未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和比例。又如某公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投资列作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但未披露判断的依据,只是在附注段里拷贝了会计准则里的相关规定。持有的金融资产是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不同的判断将导致不同的会计计量,对在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具有重要影响。如不披露会计政策及其确定依据,使用者不理解企业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背景,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

第三,未披露前期会计差错导致的报表期初数和上年同期数的调整及原因,报表使用人不清楚个中变化的原因,无法和上年数进行衔接,产生判断的混沌。如:某公司调整了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应交税费、投资收益等十个项目的期初数,但是在报表附注中未披露调整的各项目金额、调整的原因和性质。

第四,重要项目出现遗漏。如某公司未披露所有者权益相关明细科目,尽管本期未发生变化,但期初余额很大。财务报告是提供给非特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作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没有义务逐年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所以对一些前期结余数量较大的余额有必要在年报附注中清晰表述相关数据的来龙去脉。

3、披露不充分

第一,重要的会计项目披露不充分。资产负债表如固定资产项目,未详细披露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类别、金额;未披露不同使用状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像期末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原值、闲置固定资产、受到限制的固定资产等。又如在建工程项目往往金额较大,但多数企业只是列示项目名称,本期增加、期末金额,未单独列示利息资本化的金额,也未详细披露项目何时开始,总投资多少,其中土建、设备各多少。

第二,利润表的主要项目披露往往过于简单,无明细项目。如“三项费用”的披露只是重复了利润表中费用的名称和本期、上期数,这样披露无任何意义。大部分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未披露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研究开发费、安全经费等重要明细,财务费用未按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汇兑损益、手续费明细项目列示。

第三,研发支出未充分、完整披露。研发支出是个“中间科目”,按研究和开发阶段分别确认为当期损益和资本化为无形资产。大多数企业在无形资产里会披露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和尚未转入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金额,但都没有在管理费用项目披露研发费用的金额,这样报表使用人无从获知完整的研发支出总投入。如某公司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但是附注中对此项目的总投资、项目累计支出、项目补贴、项目进展并未进行说明。为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的投入,研究开发(R&D)活动作为技术创新的源泉,成为了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报表使用人来说了解企业研发的投入水平及实力,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第四,关联交易披露“点到为止”。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删繁就简”,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模糊不清。如某公司虽披露与关联方的交易(购钢材、支付担保费、提供设计等),但是对关联交易定价政策却未披露,该公司年末有大额预付关联方货款,对于未结算项目的金额却未披露。不公允的经常性关联交易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直接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甚至会侵占小股东利益。

第五,或有事项揭示不明确。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隐藏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如一些公司未披露为外单位担保的事项,或有所隐瞒,部分披露担保事宜。又如:披露未决诉讼的企业不多,有些只披露了原因,但没有披露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补偿的可能性。

二、完善会计报表附注的建议

审计报告所附的已审会计报表如果没有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补充,将直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非上市企业的附注披露。

1、需要进一步完善附注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可将原先散见于各具体会计准则的附注披露要求进一步归总、规范,对其格式、内容作一些比较详尽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中小企业量广面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尚未正式,附注披露形式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须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2、须着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如前所述,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着逻辑性低级错误、重要事项披露不完整、不充分等问题,暴露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问题。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是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发表意见和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的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和生存之本。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附注信息的披露,恪守职业道德,运用职业判断,严把审计复核关,杜绝低级错误的发生,提供报表使用人重要、有用的会计信息,维护事务所的专业、客观、公正的“经济警察”形象。财政部门、注协等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检查和监管力度,只有通过监管促进发展,不断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水平,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3、提高会计人员编制附注的意识和职业素养

由于我国会计报表附注起步较晚,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附注重视不足,普遍认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增加了工作量,往往交由会计师事务所代为编制。而且对表外信息的提供也存在诸多疑虑,担心披露过多有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殊不知,会计法、相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附注应该由被审计单位自行编制,是会计人员应负有的责任。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强化财会人员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意识,并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使其能正确处理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与恰当性的关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

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来说,作为理性的“内部人”,有隐藏对自己不利信息的需要。中小企业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外部人”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需要强化有力的监管体系,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要加大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控管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尤责、李颖:基于会计报表及附注分析的审计报告质量鉴别[J].财会通讯,2010(2).

[2] 王国海: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10).

第2篇: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资产清查工作审计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顺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任务,会计师事务所应组织业务的骨干参与资产清查工作。根据资产清查的目的及特殊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产清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财务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执行确定。

二、审计目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规定,资产清查的审计目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在行政事业单位以20xx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面清查资产、负债及收支的基础上,对相关会计记录和资料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溢、资金挂账的准确性、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三、审计范围

(一)被审计单位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本次资产清查范围的单位包括:

1、20xx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上报相关数据。

(二)审计资料范围

1、资产清查基准日的会计报表。

2、各单位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

3、各单位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相关文件等。

4、各单位按照资产清查文件规定编制的基础表、报表及申报清查损溢的相关证明材料。

5、资产清查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四、审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协助、配合资产清查部门做好政策、规定解释;协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要完成对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审计工作,并出具各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汇总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单位申报的损溢及经济鉴证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意见。

五、工作要求

(一)资产清查工作机制

财政部门与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固定联系人制度与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1、定期沟通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具体按照本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各参审所(审计小组)目前的工作进度,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部门协调的事项。

如遇重大问题,财政部门可随时召集会议。

2、建立固定联系人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明确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总负责人和对各单位进行审计的项目负责人。?

3、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项目小组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清查审计总负责人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财政部门提交。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职责

1、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咨询和指导;

2、按照资产清查部门制订的总体审计方案完成专项审计工作;

3、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交事务所经济鉴证证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有关资料;?

?4、完成资产清查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审计主要依据

(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5、《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6、《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规范性文件: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

2、组织资产清查的组织单位制定的相关文件

七、审计方法

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主要采取盘点、函证、检查、计算、询问等审计方法。

1、银行存款、往来款项、投资及借款主要进行函证,对于银行存款及借款要求全部进行函证。

2、实物资产主要进行盘点。

3、资产损溢主要进行检查、复核、鉴证、盘点等,对资产损溢要求一笔一审。

八、重点审计领域

(一)资产类

1、货币资金

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1)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应当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说明原因;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及现金倒轧表;对库存外币依币种清查,并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汇价的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金额。

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置备用金数额,对单项备用金余额较大的,应由持备用金的相关人员予以签字确认。

(2)对银行存款,主要清查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的情况。检查各单位在开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单位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银行存款金额。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外汇市场汇价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a.?存款明细要依不同银行账户分列明细,应当区分人民币及各种外币;

?b.?定期存款应当索取银行定期存款单予以检查,并取得复印件;

?c.?各项存款应当由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如询证函回函、对账单等;

?d.?外币存款应当按外币币种及银行分列;

e.?银行存款列有利息收入时应当详加注明。

2、应收款项(暂付款)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1)清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暂付款)时,索取各单位与对方单位金额核对一致的对账确认单或向对方单位发函询证;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款项,要查明原因,了解催收情况。中介机构要做好有关取证工作;

(2)索取各单位职工个人借款明细表,对借款金额较大的应由该个人签字确认;

(3)分析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龄、检查回函确认或不确认的情况以及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索取坏账损失的相关依据。

3、对外投资

(1)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基金进行清查,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2)对其他单位投资的清查,索取有关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成本、所占股权比例、历次分红情况等;

(3)对已纳入汇总、合并范围的法人主体,需单独进行资产清查,编制资产清查报表并出具资产清查报告。

?4、存货(库存材料)

存货的清查范围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1)要求各单位配合中介机构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原则上要求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

(2)对长期外借未收回的存货,可以进行实地盘点或向对方单位实施询证,并查明未收回原因,检查各单位催收情况及是否按规定作价转让;

(3)代保管物资要各单位提供代保管单位确认的清查明细表;

(4)重点核实存放时间长、闲置、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

5、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要求各单位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

(1)对固定资产要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

(2)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单位账面记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

(3)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要求各单位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4)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相关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

(6)对批量购进的单位价值低的图书等,如果被资产清查单位无法列示明细金额的,按加总数量清查核对实物,按总计金额填列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注明总数量。

(二)负债类

负债的清查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账外负债,要求核查负债的性质、种类、金额和合法性。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作为本次清查资产损溢处理。

1、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包括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借入款项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单位发函询证;索取相关借款协议或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核实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借款利率;测算借款利息计提是否充分,有无欠息与逾期未还情况,如有欠息是否已足额预提。

2、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如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规定上缴预算的款项。应缴预算款清查时重点关注是否按照财政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有无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的现象。

3、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种预算外资金,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列示明细。核点同“应缴预算款”。

4、应付款项(暂存款)

应付款项(暂存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应按暂存款项的类别或单位、个人列示明细;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核实金额和性质。重点关注是否将应纳入单位收入管理款项列入暂存款项,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的情况。

5、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交纳的各种税费,按应交纳的税费种类列示明细;查阅相关纳税认定、纳税通知、纳税优惠等文件;核对有关会计期间完税证明,对期末未交税金余额复核其是否正确,列示是否允当;关注是否存在税收罚款的情况。

(三)收支类

收支类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资产清查期间的收支数额是否真实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对重大跨期现象予以调整。

(四)其他事项

1、各单位资金往来

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的方式对各项账务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各单位做好内部账户结算和资金核对工作。要做到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单位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

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原则上不能作为资产清查损溢申报。但为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控制单位的“家底”,如实反映单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内部的单方挂账在同时取得下列证据时可以作为资产清查损溢:

(1)单方挂账产生的内部证据,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形成单方挂账的详细原因;

(2)债务方提供的不承认此笔挂账的理由;

(3)中介机构对该笔挂账的经济鉴证证明。

2、资产损溢

中介机构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损溢,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政策的规定予以确认;

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

3、文物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固定资产,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和收藏的单位负责清查登记。对文物原则上只登记实物量。一些有价文物可以按照国家文物局、财政部(89)文物计字第877号文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第28条的规定办理:“对现有文物藏品,凡能够估价的都要估价入账;无法估价的,可登记品种、等级和数量。对于新征集的文物,应按实际收购金额入账;对接收捐献的文物可估价入账”。

4、或有事项

审阅对外借款合同、协议等,以发现对内或者对外的或有负债、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线索,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编制情况说明。

九、审计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审计质量,确定本次资产清查的审计重点如下:

1、按申报金额排序,重点关注盘盈及报损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项目

资产清查的重点应放在单笔报损金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报损项目上。具体操作时可先对各单位通过初步自行清查提出的拟申报盘盈及报损清单中按金额及证据情况分为abc三类,a类是金额较大、影响较大或比较特殊可能需个案沟通处理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予以重点关注,督促各单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取证,收集材料,并积极与资产清查部门沟通;c类是金额不大或性质不重要的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可予以适当关注;b类是界于a类与c类之间的项目,予以一般关注。

2、保证时间进度

会计师事务所按资产清查时间进度和审计内容制定审计计划,保证资产清查工作按期完成。

3、其他关注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关注已交付使用但长时间未转固的基建工程、以及已报废、毁损或丢失未销账的固定资产情况,同时应对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情况进行必要关注。

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1、为了控制审计风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的质量,资产清查部门向各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关事项下发审计工作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要求及时提交有关资料。

2、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总体进度,各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就审计工作进度、重大事项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沟通。

3、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重大问题的及时反馈、汇报机制,资产清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一些资产损溢,与规定的标准不相符的,要及时将问题反馈、报告给同级财政部门。

重大问题主要包括:

(1)?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人员意见不一致的重大损溢申报;

(2)?难以评估确定价值的资产;

(3)?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产权归属不清、有争议的资产等问题;

(4)?与资产清查部门要求报告不一致的事项;

(5)?任何影响资产清查报告期限的事项;

(6)?其他重大问题。

?4、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要求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如未申报任何清查损溢,参审所仍应按要求出具报告)、管理建议书和重要事项报告等上报资料及时报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包括纸版、电子版和报表数据库)。报送的资料要求签章齐全、装订成册,索引号、页码标示规范、清晰。

5、各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必须有相当的审计经验,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熟悉资产清查政策,能充分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将负责审计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及其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等资料及时报给同级财政部门。

?十一、审计费用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参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厅统一支付。

二0xx年二月十二日

中介机构审核鉴证

1、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单位清理出来的各项损益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确认;

2、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社会中介机构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有资产损益的单位出具《资产清查事项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的内容及要求

(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的情形

1、单位虽然取得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

2、单位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财款和不良投资损失;

3、单位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位存货、固定资产、在行程(如适用)的报废、损毁;

4、单位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

5、单位各项资金挂帐损失。

(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应实施的必要程序

1、督促和协助单位及时取得相关损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2、在单位难以取得相关损失及资金挂帐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时,社会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单位单位提供相关损失的内部证据;

3、社会中介机构赴二作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相关调查资料;

4、根据收集的上述材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单位相关损失的发生事实和可能进行鉴证;

5、通过认真核对与分析计算,对单位相关损失的金额进行估算及确认;

6、对收集的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经济鉴证材料;

7、出具鉴证意见书。

(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应符合的要求

1、对于单位的相关损失应按照类别逐项出具鉴证意见;

第3篇: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固定资产 管理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2006版会计准则取消了原会计准则中“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件,但实务中企业仍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将单位价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计入固定资产,而商业银行一般是将因经营管理或提供服务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含)的有形实物资产定义为固定资产。

一、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均遵循“统一规划、授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级分行共4个层次的管理体制,总行根据国家政策和本行经营战略,统一制定全行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各级行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对辖内固定资产的购建、装修、使用、保管及处置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责任。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组织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办公室、科技、保卫等实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配套的实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负责固定资产购置、建设、验收领用、维修保养等事宜,监督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拟定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规范使用和妥善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来五大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以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个二级分行为例,2011年至2013年固定资产每年新增额分别为949万元、2466万元和6941万元。随着固定资产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近年工作实际,就如何改进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阐述一些看法。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级管理者的日益重视,但随着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财务核算制度的调整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因为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而逐步呈现出来。

(一)固定资产盘点不严,资产清查存在难度

按规定各级分支机构每年都组织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但由于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多、电子类机具数量大且型号相同,加之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填写不规范、固定资产部门之间调剂频繁,固定资产实物缺少编号,为固定资产的清查带来了一定难度,错盘、漏盘、重盘现象在所难免,清查工作难于做到真实细致。

(二)帐实不符一定程度上存在

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其主要原因有:调出、报废及损坏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使用部门不了解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在网点搬迁、装修及资产清理过程中擅自处置、报废固定资产,造成有账无实;出入库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实物管理部门未办理出入库手续直接调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直接领用固定资产,从而造成在账实不符;通过费用等其他途径形成的固定资产,未反映在固定资产账户,造成有实无账。

(三)固定资产核算处置不规范

一是固定资产装修改造,未能将拆除部分或者上次装修费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虚增固定资产价值。二是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真实,为逃避预算投资控制内,对建设项目进行拆分处理;由于工作疏忽决算未能包含所有费用项目,从而造成漏项。三是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况或完工已移交使用,但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投资事先论证不严谨

一是营业网点规划建设不科学,商业银行出于同业竞争、业务发展、经营转型等方面考虑,每年都会进行一定规模的营业网点新建、扩建、搬迁、装修等项目,基层行有时为了完成上级行网点建设任务,在进行网点购置、选址、装修方面未能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从而造成网点选址不当、装修投入过大,未能达到网点建设目标。二是网点建设周期过长。为降低装修对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网点装修改造过程中一般将建设周期控制在二至三个季度内,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超期,其原因主要有是银行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另外一个施工方不认真履行合同,施工过程中物力、人力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了预算不断变更调整,项目建设周期延长。

(五)固定资产管理粗放,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营业网点营业面积过大,建设时各类功能区齐全,投入使用后缺少相应人力资源支持,造成网点及设备闲置浪费;二是贪大求全,盲目攀比。装修改造中盲目追求高档豪华,不切实际,未能做到物尽其用;三是设备购置缺乏技术把关,业务使用部门不是根据工作需求提出采购申请,而是片面追求设备大、好、全,导致购置的资产大材小用、性价比低。

(六)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降低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因管理松懈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闲置房屋对外租赁价格偏低,甚至因缺乏管理被他人无偿长期占用,不仅租金无法收取,还可能导致财产的占有权和处置权无法落实。

三、对策及建议

固定资产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银行业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扎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一)完善固定资产制度,规范流程操作

建立和完善各类固定资产登记、调拨、管理考核等规章制度,通过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固定资产规章制度,从而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严格出入库管理,严禁私自调拨固定资产,调拨固定资产时调拨单与固定资产实物同时下发,不要使实物与单据脱节,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一致;提高工作责任心,固定资产卡片记载信息一定要要做到全面、详细,绝不能简单、随意,做到卡片与实物型号、规格一致;规范财产清查制度,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必须查明原因,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二)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要加强入账依据的审核,检查会计资料手续是否齐全,金额是否控制在上级行批复之内,杜绝项目拆分;加强项目完整性审查,认真检查项目决算、审计报告,防止项目遗漏;认真核查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要求结转改扩建项目的固定资产原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及时结转在建工程,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毁损、提前报废的,及时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报告和账务处理,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

(三)完善营业网点建设的评估、评价制度

要通过对营业网点区域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科学合理地进行网点建设规划,并由此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及投资预算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过程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掌握施工现场信息,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不认真履行合同的供应商依据合同收取违约金,对履约能力严重不合格的供应商坚决列入 “黑名单”,从而避免网点建设周期延长现象的发生。

(四)严把固定资产的配置、采购关

固定资产配置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使用部门购置需求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全面了解业务需求及设备功能用途,技术部门要参与设备的论证、采购与验收过程,减少采购的盲目性,做到资产的合理配备和节约、高效使用。

(五)加强闲置资产管理

要根据闲置资产的性质、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对于微机、电子机具类闲置资产要在全行范围内进行调配,使闲置资产在不同机构、部门间进行流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拟对外出租的闲置房屋,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合理租赁价格,签订租赁合同并收取保证金确保租金及时收取及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王玲.商业银行固定资产风险的形成和对称分析[J].风险管,2013,10

第4篇: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制度变迁;审计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为促使注册会计师(CPA)更好地履行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鉴证的职责,以达到有效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目的,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来规定CPA的法律责任,这些法律制度主要有: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6年1月1日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独立审计准则》)和1996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处理的复函》(又称“56号法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确定了我国独立审计职业标准,使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工作质量有了衡量标准,为识别独立审计有无过失行为提供了依据。“56号法函”成为独立审计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民事责任的第一个专门的司法解释,也使得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的民事法律责任有了初步了解。1999年颁布的《证券法》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15通知》)与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9规定》),加大了民事责任的惩罚力度。但是否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尽管有规范研究对此持肯定态度,但还缺乏检验证据的支持。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Zoe-Vonna Palmrose(1988)通过经验数据测试发现,加大法律处罚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Dopuch&King(1992)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程度的审计师法律责任对审计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影响,结论表明审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疏忽责任制和严格责任制比无责任制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但严格责任制下的审计质量并不比疏忽责任制下的高,即加重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并不总能提高审计质量。Derek K Chart&Suil Pae(1998)的研究结论大致相同。

针对我国的情况,刘峰、张立民等(2002)认为,中国审计市场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审计师没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也就意味着加重法律责任安排并不一定能促使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吴联生、顾智勇(2002)认为,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责任合约安排能否确保高质量的审计,关键在于责任合约安排是否能让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注册会计师主动地去履行合约安排,合约安排的关键在于必须使注册会计师违反合约的成本大于由此带来的收益。李爽和吴溪(2005)认为,审计师明显地感觉到自身的法律责任越来越重,但审计质量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李明辉、曲晓辉(2005)就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法律责任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部门对虚假陈述惩罚不力、缺乏有效的民事诉讼制度是形成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原因。刘成立(2006)的研究认为,具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事务所并没有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审计师面临的法律风险很低,严厉的法律环境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张奇峰、雷光勇(2006)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独立审计市场中的审计质量均衡状况及其成因,认为现有法规对审计师的激励不足、约束不够,目前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难以达到社会公众的期望要求。

三、研究方法

(一)审计质量的衡量

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够有效地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Subramanyam,1996;Bartov,Gul和Taui,2000)。操纵性应计利润与事务所遭受诉讼、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正相关(Heninger,2001;Bartov,Gul和Tsui,2000)。公司具有边际ROE代表其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高(蒋义宏,1998;Chert和Yuan,2004),表明截面Jones模型在国内市场同样具有适用性。此外,夏立军(2003)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多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及其调整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相对其他模型来说,分行业估计并且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截面Jone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因此,本文借鉴Myers,Myers和Onler(2003)的研究方法,采用陈信元、夏立军(2006)相同的做法,以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审计质量。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们选取的研究样本分别是1994年、1997年、2000年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并对这些样本公司执行如下筛选:(1)剔除当年度新上市(距年度报告日上市时间不到1年)的公司。剔除这些公司的原因是,本文需要用到上年财务指标以计算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而新上市公司上年财务数据会引起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误差;(2)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因为它们的应计利润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独特性;(3)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为了保证每一年份、每一个行业组合有足够的样本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并使分类具有合理性,我们参照陈武朝、张泓(2004)的做法对行业进行了适当归并和调整。

1、删去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I(金融、保险业)三类行业的公司。

2、将C类(制造业)中的行业代码进行适当调整。由于C类公司数量多,除保留C4(石油、化学)、C6(金属、非金属)、C7(机械、设备、仪表)、C8(通信、电子)四类公司外,将其他C类公司全部归并到C9(其他制造业)。

3、保留G(邮电通信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J(房地产业)三类公司,而将属于D、E、F、K、L类的公司全部合并到M(综合类)。

经过上述调整,最终得到C4、C6、C7、C8、C9、G、H、T、M9个行业。

(三)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检验CPA法律责任安排的制度变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DAi=β0+β1D1997+β2D2000+β3D2003+β4Tenurei+β5Switchi+β6Big10i+

β7Growthi+β9Comsizei+β10AdjROA1+β10Levi+εi

其中,β0为截距,β1~β10为回归系数,ε为残差。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1.因变量。DA1是经过上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公司i当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代表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依据夏立军(2003)的做法,DAi由调整后截面Jones模型确定,计算公式是DAi=TAi/Ai-NDAi。其中,TAi为公司i当年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即TAi=NIi-CFOi,其中,NIi为公司i当年净利润,CFOi为公司i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为公司i上年年末总资产,NDAi为经过上年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公司i当年非操纵性应计利润。1998年之前,上市公司并未披露现金流量表。为此,本文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额(累计折旧年末余额-累计折旧年初余额)+无形资产摊销额(无形资产年初数-无形资产年末数)+财务费用+递延税款变动数-(流动资产增加额-货币资金增加额-短期投资增加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增加额)+(流动负债增加额-短期借款增加额-应付股利增加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增加额)

NDAi根据以下方程(1)计算而得到。

NDAi=α1+α2(REVi/Ai)+α3(PPEi/Ai)

(1)

其中:REVi是公司i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i是公司i当年末固定资产原值,α1,α2,α3是行业特征参数。这些行业特征参数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方程(2),并分年度运用经过不同行业分组的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GAi=α1+α2(REVi/Ai)+α(PPEi/Ai)+εi

(2)

其中:α1,α2,α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GAi是公司i的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即GAi=OIi-CFOi,其中OIi为公司i当年营业利润,εi为残差项;其他变量含义同前。

2、测试变量。测试变量D1997,D2000,D2003均为虚拟变量,用来检验不同阶段CPA法律责任安排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若样本属于1997年及以后期间,D1997取值为1,否则为0;若样本属于2000年及以后期间,D2000取值为l,否则为0;若样本属于2003年及以后期间,D2003取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Tenurei为审计任期,审计任期是公司所聘任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累计年份。具体来说,我们把IPO审计(即三年加一期的上市审计)作为审计任期的第一年,如果以后未发生事务所变更,那么审计任期按年累加;如果发生事务所变更,那么将变更当年作为新任事务所审计任期的第一年;如果发生事务所合并,那么合并前后的审计任期连续计算。Switchi是虚拟变量,用以控制事务所变更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如果负责公司当年年度报告审计的事务所与上一年度不同,则取值为1,否则为0。Big10i是虚拟变量,用以控制事务所规模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我们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的数目对事务所的规模进行排名。如果负责公司当年年度报告审计的事务所是国内十大事务所,那么取值为1,否则为0。Growthi、Cotmizei,AdjROAi、Levi分别代表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Growthi为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等于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与上年相应数据的比值,Comsizei为公司当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AdjROAi为公司当年营业利润与年末总资产的比值,Levi为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

四、研究结果

(一)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样本公司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DA的均值为-0.0019,标准差为0.1446,分布大致对称。审计任期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1。Switchi的均值为0.062,说明上市公司很少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中由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比例为32.7%。

(二)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表2报告了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从分析的结果看,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D2003具有相关性,说明从《1.15通知》和《1.9规定》后,审计质量有明显提高。此外,DA还与Comsize、ADjROA、Lev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做多元回归检验。从整体看,检验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3是检验模型的多变量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D2003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从《1.15通知》和《1.9规定》后的2003年开始,法律责任的安排对审计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DA还与AdjROA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调整非营业收入进行。DA与审计任期、审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变量关系不显著,因此,从市场整体看,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盈余管理的现象不严重。

五、研究结论及其解释、启示

第5篇: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审计师选择;审计收费

一、 引言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利益,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它影响会计盈余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结果时,运用职业判断做出会计选择和决策的过程[1]。上市公司主要出于契约安排、政治成本和资本市场动机进行盈余管理[24],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主要侧重于资本市场动机。杜滨、李若山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关联方交易进行了研究,发现关联方交易是盈余管理实现配股等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债务重组、关联资产重组还是为满足配股动机最常用的类型,且配股动机是决定上市公司采用关联交易的最重要因素[5]。大量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购买和销售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6]。

虽然在外部市场环境不完善、市场交易成本较高的条件下,企业集团和内部市场的关联交易有助于形成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结构,起到效率促进的作用[7]。但是,当控股股东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时,公司主要的问题不再是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如何防止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占[8],而盈余管理则成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制度、法制体系、企业结构容易导致关联交易[9]。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不是为了实现“效率促进”的目的,而是将“红色业绩” 转变为“蓝色业绩” 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10]。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并公开披露获得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盈余管理或利益挖掘行为,肯定是审计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当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违反相关规定、超过一定限度时,审计师很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此,存在违规关联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为规避不利的审计意见,有寻求与其“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强烈动机。现有研究主要从成本角度对审计师选择进行实证检验[1112],较少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等利益视角研究审计师选择问题。可以推测,关联交易严重的上市公司并不需要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总是寻求愿意“配合”其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盈余管理的存在增加了公司的错报风险,这使“配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联交易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并将承担更大的审计风险。从风险与收益匹配的角度来看,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将获取更高水平的审计收费作为补偿。通过盈余管理、关联交易行为研究审计师选择,进一步考察关联交易对审计收费水平的影响,这对丰富现有研究、加强关联交易管理、控制审计师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下面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样本选择与构建相关研究模型;第四部分为描述性统计与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

二、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行特别处理。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或终止其股票上市。因此,上市公司一般宁愿冒着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风险,也要进行盈余管理。Jian(简)等认为中国的经济制度、法制体系、企业结构容易导致关联交易,属于企业集团的一个公司在有通过盈余管理避免退市或发行新股动机时,会报告非正常的大规模关联销售[9]。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股权的特殊性决定了上市公司和关联方高管人员的相互兼职现象严重,从而造成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可操作性更强。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企业集团控制现象,企业集团结构可能更容易造成要素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关联交易。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与关联交易量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公司的外部监督机制, 独立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产权[13]。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公开披露获得的审计意见,这使得我国的独立审计是强制性需求的结果。因此,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有寻求与其“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强烈动机。一般来说,规模越大、声誉越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质量越高,因为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会丧失更多准租金”的顾虑[14]。存在关联交易问题的上市公司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声誉较差、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就成为关联交易严重的上市公司的首选目标。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声誉不突出、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因审计失败造成的准租金损失的顾虑较小,他们更有可能“配合”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漆江娜等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每单位资产可操控应计利润额较低这一方面, 说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保持了较好的审计质量[15]。温国山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审计市场存在着一批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质量的确较高[16]。王霞、张为国在进行相关研究时,用“十大”和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代表国内大规模和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17],而蔡春等发现,“十大”比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确实更易发现并抑制错误的会计行为, 提供合格的审计报告[18]。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关联交易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和国内 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查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正常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收费应当公平地反映其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过高或过低的收费都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可以推测,若会计师事务所对存在严重关联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予以“配合”,对本该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或者改善了公司应得的审计意见,则其审计收费水平应该比正常情况偏高。这是因为,作为鉴证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会计师事务所的异化行为与其经济利益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由于配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其要求更高的审计收费。此外,违规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为使经过盈余操纵后的财务报表顺利通过,也会通过调高收费水平来寻求审计师的默许或者“配合”,以对审计师承担的较高风险给予额外补偿。由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违规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水平更高。

三、 研究设计

(一) 盈余管理的衡量

在应计制会计模式下,会计盈余包括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额两部分。由于操纵各种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最为灵活和常见,数据也较容易取得,故实践中多以应计项目作为研究盈余管理的对象。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够有效地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1920]。国内学者夏立军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多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及其调整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相对其他模型来说,分行业估计并且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截面Jone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

[21]。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参照夏立军的做法,本文将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确定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DAit=TAit/Ait-1-NDAit(1)

其中,DAit为公司盈余管理幅度;TAit为公司当年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由TAit=NIit-CFOit计算得到,NIit为公司当年净利润,CFOit为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t-1为公司上年年末总资产;NDAit为经过上年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当年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NDAit=α1+α2(ΔREVit/Ait-1)+α3(PPEit/Ait-1)(2)

其中,ΔREVit是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It是公司当年末固定资产原值;α1,α2,α3是行业特征参数,这些行业特征参数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方程(3)求得。

GAit/Ait-1=α1+α2(ΔREVit/Ait-1)+α3(PPEit/Ait-1)+εi(3)

其中,α1,α2,α3是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值;GAit是公司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GAit=OIit-CFOit,OIit为公司当年营业利润,CFOit为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εi为残差项。

在对(2)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时,本文选取该行业内全部上市公司,估计过程每年每个行业独立进行一次。由于股票发行事件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剔除了估计期间相关行业中配股、增发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我国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大部分公司已经完成了这项改革,全流通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选择2002年—2004年的全体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剔除以下样本:金融类企业;当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数据缺失的公司。在数据处理时,本文剔除了所用到的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数之外的极端观测值,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则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手工进行收集,上市公司年报来自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审计师相关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据库,并与巨潮资讯网和万得资讯系统核对。

本文研究中需要计算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为了保证每一年份、每一个行业组合有足够的样本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并使分类具有合理性,我们参照陈武朝、张泓的做法对行业进行了适当归并和调整[22],最终将上市公司分为C4、C6、C7、C8、C9、G、H、J、M共9个行业。

(三) 研究模型和变量定义

模型1:检验盈余管理与关联交易之间关系的模型。

DAi=β0+β1RPTi*EMMi+β2ROEi+β3Sizei+β4Debti+β5Growthi+β6Big4i+β7Big10i+β8Tenurei+β9Industryi+β10Yeari+εi

其中,β0为截距,β1~β10为回归系数,εi为残差。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因变量DAi是经过上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公司当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代表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它可由(1)式计算得到。

RPTi*EMMi为交叉变量,用来衡量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情况。RPTi为关联交易规模。我国2002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45条规定,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由于上市公司规模大小不同,为了从横截面比较所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规模大小,本文选择上市公司年度关联交易额与净资产值的比例来度量某一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在我国,证券交易所根据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实行股票“特别处理”制度,上市公司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盈余管理存在“0%现象”,当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1%]区间时,即认为上市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23]。因此,当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0,1%]区间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ROEi为公司年末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公司净利润除以年末净资产。Sizei为公司当年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Debti为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Growthi为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等于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与上年相应数据的比值。引入这些变量是为了控制公司的规模、经营业绩等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Big4i是虚拟变量,用以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和规模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若上市公司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取值为1,否则为0。现有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监督[24]。Big10i也是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聘请的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则取值为1,否则为0。“十大”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的数目为衡量标准的。Tenurei为审计任期,它表示公司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累计年份。具体来说,我们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证券市场审计(即3年加一期的上市审计)作为审计任期的第1年,如果以后未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那么审计任期就按年累加。如果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变更当年就作为新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的第1年。如果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则合并前后的审计任期连续计算。

Industryi为行业虚拟变量的统称,用于控制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因素对关联交易行为的影响,它以综合类上市公司为基准组进行分类。

Yeari为年度虚拟变量的统称,用于控制不同年度变量的影响。

模型2: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关系的模型。

RPTi=β0+β1Big4i+β2Big10i+β3Firsti+β4Naturei+β5Boardi+β6ROEi+β7Sizei+β8Debti+β9Industryi+β10Yeari+εi

其中,β0为截距,β1~β10为回归系数,εi为残差。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Firsti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经理市场,管理者多由大股东委派,导致行政力量高于市场力量,容易使管理者的决策以大股东利益为导向[25]。众多研究表明关联交易往往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之一[2628]。受我国股权特性影响,我国的股权比例中控股情况较多,大股东往往对公司拥有绝对发言权,并且由于外部信息系统不透明,上司公司的盈余管理、利益“掏空”行为往往是大股东意志的结果,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受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低的影响。

Naturei用来衡量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最初来自国有企业的改制,这样上市公司与原改制企业(大多成为控股大股东)之间存在天然的内部交易关系。在当时股权分置制度安排下,大小股东的根本利益分割,控股大股东存在“掏空”上市公司而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动机[29]。

Boardi为公司董事会规模,用董事会总人数来衡量。根据Gordon(戈登)等人的研究,董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治理机制越弱,越容易产生侵占公司资源的关联交易行为[6]。

RPTi、ROEi、Sizei、Debti、Industryi、Yeari、Big4i、Big10i含义同上。

模型3: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模型。

Lnfeei=β0+β1RPTi*EMMi+β2Big4i+β3Big10i+β4Tenurei+β5Changi+β6Sizei+β7SqSubsi+β8ROEi+β9Growthi+β10Industryi+β11Industryi+εi

其中,β0为截距,β1~β11为回归系数,εi为残差。模型中变量的含义如下:

LnFeei为因变量,以上市公司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Changi为审计师变更情况,如果公司当年变更了审计师,则取值为1,否则为0。SqSubsi为上市公司在会计期末拥有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目的平方根。

RPTi*EMMi、Tenurei、Big4i、Big10i、ROEi、Sizei、Growthi Industryi、Yeari等变量含义同上。

四、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分析

表1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DA-0.0150.117-1.2040.3870.003RPT0.2990.46404.030.167LnFee13.160.66811.51317.5613.039Big40.0710.257010Big100.3520.478010Tenure3.6921.93193Chang0.090.287010First0.3660.1510.0520.8210.344Nature0.6320.483011Board9.4121.974189Size21.441.04918.15725.7421.395SqSubs2.1921.65909.3812.236Debt0.5160.1790.0210.9810.541ROE0.0260.297-3.6320.6690.059Growth1.3612.72-0.04675.471.132(一) 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样本公司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从所选的样本统计结果看,DA的均值为-0.015,标准差为0.117,分布大致对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所占的份额为7.1%,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占的份额为35.2%。审计任期平均长度为3.692年,有9%的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控股比例为36.6%,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的占63.2%,公司董事会平均为9.4人。表2模型1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RPT*EMMROESizeDebtGrowthBig4Big10TenureRPT*EMM1-0.009-0.0170.013-0.0090.014-0.017-0.029ROE10.144***-0.25***0.0440.074**0.018-0.042Size10.195-0.0270.407***0.0350.003Debt1-0.004-0.070.033-0.006Growth1-0.01**-0.0070.001Big410.0060.024Big1010.024Tenure1注:***、**、* 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统计显著,下同。(二) 变量的Pear

son相关分析

表2报告了模型1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从分析的结果看,模型1中自变量Size与Big4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407,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限于篇幅,模型2和模型3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没有在此列出,它们也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表3模型1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系数T值P值VIF值截距0.0360.4020.687RPT*EMM0.0471.750.08*1.011ROE-0.02-1.540.1231.141Size-0.004-0.910.3621.379Debt-0.01-0.360.7171.203Growth0.0040.2990.7651.047Big4-0.03-1.650.092**1.244Big10-0.0182.2510.025**1.012Tenure0.0094.4120.000***1.023Industry控制Year控制R square0.053AdjR20.037F值3.209***(三) 模型1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3是检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关联交易关系的多变量分析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RPT*EMM在10%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盈余管理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更高,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此外,盈余管理还与Big4、Big10显著负相关,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规模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任期过长不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表4模型2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系数T值P值VIF值截距-0.533-1.5270.127Big4-0.11-1.7090.088*1.252Big10-0.055-1.7690.077*1.021First0.5465.190.000***1.161Nature-0.065-1.9710.049**1.163Board-0.002-0.2350.8141.114ROE0.0311.7960.073*1.531Size-0.055-0.6080.5431.225Debt-0.077-1.46710.1431.137Industry控制Year控制R square0.08AdjR20.064F值4.968***(四) 模型2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4是检验关联交易与审计师选择关系的多变量分析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Big4、Big10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内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此外,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还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性质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此外,关联交易还与ROE在10%水平上正相关。

(五) 模型3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5模型3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系数T值P值VIF值截距5.72317.3720.000***RPT*EMM0.1741.7890.073*1.01Big40.89814.1730.000***1.177Big100.1053.5450.000***1.037Tenure-0.01-1.1350.2561.024Chang0.0450.9110.36211.032Size0.0495.620.000***1.1SqSubs0.33621.8390.000***1.285ROE-0.15-3.2180.001***1.039Growth0.0020.3270.7431.05Industry控制Year控制R square0.574AdjR20.566F值71.238***表5检验了审计收费水平与关联交易关系的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审计收费水平与RPT*EMM在10%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因盈余管理进行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水平的审计费用。此外,审计收费还与变量Big4、Big10、Size、SqSubs、ROE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六) 稳健性分析

为检验结论对有关因素的敏感性,本文还进行了以下三种稳健性分析:第一,对样本公司的连续变量的异常值,不是采取剔除而是对样本的最大与最小1%观测值进行Winsorize处理。第二,对关联交易的衡量,除了前文采用上市公司年度关联交易额与净资产值的比例来度量,还改用关联交易额与公司总资产值的比值来衡量。第三,对关联交易的衡量采用关联交易金额的自然对数。这三种分析结果表明了研究的基本结论不变。限于篇幅,相关结果没有在此列出。

转贴于

本文从关联交易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审计师选择与审计收费问题,得到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盈余管理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更高,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规模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审计任期过长不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此外,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量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和国内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因盈余管理进行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水平的审计费用。

在我国,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明显特征。关联交易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控股大股东利益挖掘、“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才有可能顺利实施。看重声誉的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认真权衡收益与风险,仔细计算准租金的可能流失,一般不会“配合”上市公司进行不合规的关联交易,因此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此类上市公司的选择目标。为盈余管理目的而进行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以付出更高的审计费用为代价,而承担更高审计风险的会计师事务所则以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作为补偿。为规范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保证其健康运转,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因盈余管理、利益挖掘等动机进行的关联交易行为和审计师的异化行为必须加强管制。

参考文献

[1]陈国欣,祝继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7): 1218.

[2]Defond M L,Jiambalvo J. 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 17: 145176.

[3]Meyer S 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recalculations and accounting choices in commercial bank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8, 12: 123154.

[4]DeAngelo L E. Accounting numbers as market valuation substitutes: audit of management buyouts of public shareholde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6(6): 400420.

[5]杜滨,李若山.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G]//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53264.

[6]Gordon E A, Henry E.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R]. Working Paper, 2003.

[7]Khanna T,Palepu K.Is group affiliation profitable in emerging markets? An analysis of persified Indian business groups [J]. Journal of Finance, 2000, 55 (2): 867892.

[8]ShlEifer A, Vishany 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1997, 52: 737783.

[9]Jian Ming,Wong T J.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unnel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R].Working Paper, 2004.

[10]刘建民,刘星. 关联交易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实证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7(1): 7989.

[11]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J].会计研究,2005(10): 6370.

[12]王烨.股权控制链、冲突与审计师选择[J].会计研究,2009(6): 6572.

[13]王善平,唐红.人性、产权与独立审计管理制度安排[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145147.

[14]DeAngelo L 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 183199.

[15]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 2004(3): 5965.

[16]温国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6):3445.

[17]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 2005(3): 5661.

[18]蔡春,黄益建,赵莎. 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 2005(2): 310.

[19]Bartov E,Gulf A,Tsui J S.Discretio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0,76 (1) : 2758.

[20]Heninger W G.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or litigation and abnormal accrual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1,76(1): 111126.

[21]夏立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 94154.

[22]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8) : 8186.

[23]靳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 中国工业经济,2000(2): 6469.

[24]陈德球,叶陈刚.家族管理、终极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10(2):9099.

[25]李志文,宋衍蘅.股权结构会影响筹资决策吗——来自中国赛格系公司的案例[J].管理世界,2003(6): 12813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