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生大事范文

人生大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生大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生大事范文

极度敬业,“启哥”从白领迅速成金领

张小启1978年出生于东北吉林,24岁大学毕业后到广州找工作。手持英语八级证书的她,在广州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背景,初期的打工生涯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般无二:从底层的职员做起,拿最低的工资。

在广州的首份工作是文员,第二份工作是某信息产业公司制作部职员,那时的张小启总是闷头工作,默默无闻。周围的朋友会感到惊异,漂亮的她做起工作来却如此有耐心。其实这样的状态非常符合她的性格,这从她端庄而沉静的气质中就可推测出一二。

沉静的她看起来并无雄心壮志,可她其后的两个选择证明她绝不甘于平庸。

一个选择是2004年底,她果断抓住了一个机会,跳槽到一家刚成立不久的由韩国人投资的信息产业公司。此时的她已不是职场和行业新人,而是在业内有了两年工作经验的“行家”,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家外资企业的业务骨干。再加上聪慧和敏锐,在新公司工作仅几个月后,她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从底层员工到部门经理,这是一个飞跃,这个选择她做对了。

在新的职位上,张小启早出晚归,整理数据,写方案,星期六和星期天也往往是在公司加班。许多个晚上,由于加班到太晚,她就在办公室小睡一会儿……按韩国老板的说法,她“绝对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由于她的努力,她负责的项目业绩突出,实际上成为公司各项目中唯一一项赚钱的项目。一年后,她由部门经理升为公司总监。第三年,升为副总经理。

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张小启在外企三次升职,一年换一个新头衔,创造了职业生涯的小小传奇。而其间,她还做出了另一个选择。2005年初,她开始攻读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的硕士学位。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对她无疑是重大挑战。但其间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积累了继续发展的底蕴和人脉资源。

2006年10月,张小启结婚。婚后三个月,她怀孕了。结婚、怀孕、生子等人生大事,对一个女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影响。而就在这时,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垄断越来越厉害,公司的相关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韩国老板有了放弃原来的业务,转型做新项目的想法。

但做什么新项目呢?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张小启开玩笑说:“中国人多,学校教育又不尽如人意,做培训、教育的市场空间比较大。”

一句玩笑话,引来了老板的重视,委托张小启认真研究培训教育市场。

培训有许多种,张小启是英语专业的,她首先关注的自然是英语培训。英语培训也有许多种,她在研究英语培训市场时意外发现,风靡韩国、日本的电话英语培训,在中国竟然是个空白。

电话英语,听起来很传统,实际上却是对传统英语口语培训的革新,是一种新奇时尚、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张小启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培训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至少有三个很明显的优点:一是一对一培训,培训师可为学员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二是不需要教室,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根据学员的方便实现随时随地培训;三是这种高端英语口语培训收费至少要比传统面对面方式便宜一半以上。

韩国老板和同事们听了张小启的分析都很激动。老板授予张小启全权开展新业务。那时张小启怀孕已经几个月了,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到广州街头、住宅区进行问卷调查、做市场调研,同时招兵买马组建做英语培训团队。一切筹备齐全,电话英语培训业务正式上线。

张小启已经忘记了是哪位同事带的头,“启哥”这个称呼就是从那时叫起来的,由于她的极度敬业,由于她的亲和力,由于她的可信赖感……当同事们开始叫她“启哥”的时候,她的孩子出生了。

休完三个月产假回来,已是2008年初,30岁的张小启正式担任公司的CEO。从副总经理到CEO,这是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提升,可张小启发现,她的经营理念与韩国老板有了很大的分歧。

迎难而上,巧妙运筹打通创业路

她认为,做教育、培训与做其他产业不同,应该慢慢起步,稳扎稳打,凭教学质量赢取用户的口碑,口碑是最好的业务宣传推广的武器。而韩国老板为了迅速实现盈利,延续了以前拓展业务时的做法,变着法子做各种促销,比如“抽奖送QQ汽车”,以此来吸引学员报名参加培训。把钱花到虚的地方,做教育却不往实处做,张小启觉得这样很难把品牌树立起来。大家意见不统一,分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可能是老板觉得张小启不如以前“听话”了吧,就从韩国空降高管过来,公司的总监们也开始各有想法,公司内部陷入了混乱。几个核心员工因无法忍受公司的混乱管理,相继选择了辞职。

张小启也感到心寒,但她一如既往踏实、勤奋地工作,甚至比以前更加投入,因为英语是她的本行,英语培训是她的爱好。但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唯一的收获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深入理解了电话英语口语培训的模式。

进入2009年,张小启一方面担忧公司前途,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坚持到2009年7月的时候,她终于选择了辞职。到此时她已为公司服务了5年,对公司有了很深的感情。离开的那一刻,她感到了迷茫和忧伤。

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她把自己关进房间,想过去,想未来,却一直没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她给先于自己辞职的一位同事打电话,说了自己的苦恼,同事说:“你那么喜欢培训,英语又是你最擅长的,你为什么不自己搞个这方面的公司呢?”

一句话点醒了张小启。是啊,自己已是真正的英语培训专家了。她坚定地认为,电话英语培训与现场课堂培训、视频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比,是有独特优势的,而且这种方式在国内仍然很罕见。如果因为自己离开公司,就不能再从事如此具有先进性的业务的话,那实在太可惜了。对,自己创业,说干就干!

决心已定,张小启马上与原公司几名辞职的同事联系。令她感动的是,几位同事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启哥,你早就应该有这个想法了,只要你一声召唤,我们随时加入……”昔日同事们的支持和信任,给了张小启极大鼓励,也使她不能再有任何后退的想法,只能毅然前行。

要创业,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要成功运作一家电话英语培训公司,需要多少资金?自己如何解决?张小启开始认真分析。

电话英语培训不需要在繁华的商业区租用培训教室,属于“轻资产模式”,但最基本的“电话英语培训教研中心”是培训的核心,是必不可少的。教研中心要施行“12×7”模式运作,即每天12小时、每周7天随时向众多学员提供服务。而中心内的培训教师最好是外教,要能说流利、地道的英语。这需要配备众多高端英语人才,要维持中心运作显然需要大量资金。另外就是最基本的公司启动资金,用于支付前期办公场所租金、各种办公费用、人员工资、业务推广费用等。

公司启动资金张小启是可以承担的,而建设“电话英语培训教研中心”并维持其流畅运转的资金,以她当时的情况是很难解决的。资金问题,成了创业的拦路虎。张小启迎难而上,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她想到了位于英国、菲律宾等地的“英语教研中心”。这些“教研中心”长期与日本、韩国的英语培训机构合作,教日本人和韩国人英语已有多年,他们完全可以担当起“电话英语培训教研中心”的重任。

对,在创业初期砍掉自有师资,利用远在国外的成熟教研中心为自己的学员服务。瞬间柳暗花明,这个思路使张小启的创业之路变得平坦起来。

经多方联系,由于张小启欣赏菲律宾人的细致与负责,最终与菲律宾的一家教研中心确定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在几名以前的同事加入的基础上,一个包括英国雷丁大学教育学硕士、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硕士等在内的,聚集了教学、技术、管理、推广、客服方面多位高手的,有战斗力的团队也建立起来。

众志成城,“钢铁侠”打造培训大事业

万事俱备,张小启与丈夫拿出积攒多年的用于买房的积蓄,再加上团队成员的入股,凑了101万元人民币,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创办广州能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张小启确定的业务品牌名是“Spiiker”,全称是Spiiker Telephone English(必克电话英语)。

公司初创,万事皆难。为了节省宝贵的启动资金,大家能省则省,几个核心员工,做好了公司盈利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准备。公司的打印机是张小启从家里拿来的,电风扇、电脑甚至也大多是员工们自带的……在外人听起来,这像是一个笑话,很寒酸,很拮据,很让人揪心。

可实际上,正是这样的团队才是最有战斗力的,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打造出国内顶尖的英语培训系统,帮助国内英语学习者彻底征服聋哑英语。为了这个目标,在暂时没工资领的情况下,几个人天天熬到深夜,这年的国庆长假更是一天未休……正是这个时候,同事们给张小启起了个外号“钢铁侠”。一位同事的解释是,“钢铁”代表着坚强、坚韧,“侠”代表着侠义、仗义,坚韧与侠义的结合,使张小启有了超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009年12月,Spiiker服务正式推向市场。但到此时,由于购买服务器、增添设备、建设网站、装修办公室等,张小启的101万元已经所剩无几了。而由于刚刚推出服务,连一个学生也没有招到,她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压力之下,张小启反复告诫自己,一定不能着急,按她一贯的理念,做教育、培训这种事业急不得,要静下心来把质量和服务做到最好。在似乎“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张小启仍坚持将目标客户群定位为企业高管、白领、中小学生和其他热爱英语的人士,并制定了更高质、高端、高效的培训模式,即一个外教加一个本土助教共同为一个学员服务,她称之为“2对1保姆式英语口语培训”模式。

为了实现这样的培训模式和教育理想,在自有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引入风险投资就势在必行。初次见风险投资商,张小启觉得双方只是先认识一下,也就没准备商业计划书之类的材料。谁知,详谈之后,风险投资商却说:“我看好这个项目,更看好你这个人,你太实在了,值得信任,我们愿意投资……”

风险投资商如此果断,很出乎张小启的意料,她提示风险投资商说:“您不到我们公司考察一下?不用再仔细考虑一下?”

风险投资商说:“凭这个好项目,凭你这股认真、负责的劲头,即使你生意没做好,即使我没赚到钱,我却相信一点,你绝对不会把我的投资款整没有了,我不会赔!”

女“钢铁侠”的经营性格和处世态度,再次让事业走上坦途。风险投资资金很快到位,张小启得以从容地去推广Spiiker品牌。对一个全新的培训品牌来说,拓展业务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信任”问题。如果交了学费,课程不适合自己怎么办?教学质量不高怎么办?这些都是想参加培训的人在交费前最担心的问题。

而女“钢铁侠”,用“侠义道”简简单单就解决了“信任”问题。张小启设计了一套流程,学员可以先拨通电话进行一个免费口语测试,咨询顾问会为学员“对症下药”提供相应的口语课程;其后学员还可以免费试读,等感觉有效果了再交费;学员付费后即可通过网上自助选课、自助排课表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相应的口语培训课程;每次培训后,“海外教师”会为学员留下“评语”和“学习报告”,每次口语交流的录音也都保存在学员的网络账户当中方便随时温习……这套流程解决了“信任”问题,Spiiker的业务迅速拓展。

从2009年12月底开始,陆续有学员报名加入了。张小启此前精心打造的高质教学与高端服务,这时显示出威力,许多学员结束培训后发来感谢信,并介绍新的学员加入培训。靠着口碑相传,学员数量以每月倍增的方式增加着。

第2篇:人生大事范文

他出生于1979年1月18日,毕业于淡江音乐学院,专长是写歌,作词,打篮球。他精通钢琴,大提琴,吉他以及爵士鼓。

他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e时代的音乐新人,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一代天王。他作曲能力极强,是被人们称作为音乐“天才”的人。hip-hop是他音乐的流派,R&B决定了他音乐的风格,从首张同名专辑《Jay》到现在的《十一月的肖邦》,每一张都是万众期待,每首曲目,个个经典,一首《发如雪》更是创造了巅峰。

没错,他就是Jay-chow——周杰伦。

我并不是他最早期的忠实歌迷,我对他的了解,是从他的第二张专辑《Fantasy》(范特西)开始的。当《爱在西元前》的旋律进入我的耳朵的时候,我就开始把他当作我最喜欢的歌手了。从那以后我是每张专辑必买,当然还包括了他所出演的电影《寻找周杰伦》和《头文字D》。

在舞台上,灯光的交织中,他始终是最耀眼的一束,是大家的目光所向。他的手臂一挥,可以引出一片欢呼,手指向哪里,哪里就人潮涌动。他在台上的一举一动,可以让观众沸腾,他走到哪里,就将一股热浪席卷到哪里;大家都沉浸于他的音乐。在音乐包装下,在灿烂舞台上尽情表演的他似乎是完美的。

但在人生舞台上的他,做的似乎不够好。

也许因为他是大家心中的偶像,在大家心目中他是完美的。但这世上确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者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上帝给予了人生命,就是让人们在生命中不断完善自己。

让人忘不了的,就是他那张傲慢的脸,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很容易让别人受到伤害。虽然说作为万众瞩目的大众人物,他有资本骄傲,但他没有理由骄傲。备受这么多人的关注,它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真正深的人心。

由于他的傲慢无礼,曾在国内引起过轩然大波。在一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中,一位场外观众打电话进来参与现场互动,但这位观众竟生称不知道谁是周杰伦,也不喜欢听他的歌,只是打电话来了解一下。谁知周杰伦公然说到要用自己的袜子堵住这位场外观众的嘴。这一没有礼貌,甚至带有侮辱性质的言语让大家非常吃惊。事后,媒体对此事竞相报道,在国内迅速传开,引起了一阵风波。

由于他的傲慢无礼,对歌坛前辈们的一些言语和行为也显得极不礼貌,所以他曾被台湾歌手伍佰指责,也遭来了社会与媒体的舆论和谴责。

不能因为他是名人,是万众风靡的明星,对他的缺点就可以宽限,容忍。正因为他是名人具有的是“大众影响力”,影响人们的思维,甚至行为。如果这些名人的行为不加以检点,我们又对名人的缺点持宽容态度,则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第3篇:人生大事范文

1970年,精疲力竭的约翰・肯尼迪图尔失望至极,实在无法忍受不能出版的打击,最终饮弹自尽,结束了年仅32岁的生命。

他在临死之前留下了悲观厌世的遗言:“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绝望了,而且对整个社会也绝望了。像我这样绝望的人,也许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尽快死去,以摆脱这绝望的厄运。”

老年丧子,对任何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约翰・肯尼迪・图尔的母亲,当时已经是79岁的老人。她手捧着独生子的遗书,泪流满面,竟然昏倒在地。倒地的一瞬间,她的眼前出现了儿子费尽心力创作的那部小说,她的心里猛然获得了一种力量,她终于顽强地站立起来了。

老人忍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伤,叩开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门。尽管老人也同儿子一样,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绝,但是她始终坚信:儿子在写作方面是个天才,儿子的作品是伟大的。虽然儿子已经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告别了这个世界,但是老人丝毫没有放弃出版《傻子的同盟》的希望。

老人坚持不懈地继续与出版商联系,用自己笨拙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说服出版商。她告诉那些出版商,这部作品总有一天会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伟大作品。如果不能出版这部作品,那不只是她和儿子的个人损失,而是整个出版界和整个社会的重大损失。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被这位执著的母亲言中了。

在约翰・肯尼迪・图尔去世10周年之际,在经历了18家出版商的断然拒绝之后,《傻子的同盟》这部作品引起了当时的著名小说家沃西・珀西的关注,并将其推荐给路易斯・安娜出版社。

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编亲自审阅了这部作品。他被小说独特的构思和滑稽的语言所倾倒,当即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出版该作。

1980年,《傻子的同盟》终于得以出版问世,并很快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轰动。

1981年,美国普利策艺术奖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几番讨论,终于选出了最后的获奖作品。其中长篇小说《傻子的同盟》的作者约翰・肯尼迪・图尔,成为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遗憾的是,他本人已经无法亲自享受如此殊荣,甚至在临死之际连想都不敢想,自己的作品竟然能够获得大奖。

第4篇:人生大事范文

传统养生应借鉴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即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道法自然,为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免外邪入侵。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故精、气、神的保养为养生之根本。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长寿理论方法的研究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著名的长寿典型,他们不仅自己得以长生,而且创造了很多健康延寿的经验。

老子“清静无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鼻祖老子提出了“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动行达郁”的养生观。传说老子寿命在160岁以上。

孔子“仁爱多寿”儒家学术奠基人孔子提倡道德养生,强调精神调摄,尽量减少物质欲望,以社会准则规范人的行为。身处战乱时代的他寿命达72岁,养生实践体现“仁爱”“中庸”哲学观念。

华佗“动则不衰”汉代名医华佗从理论上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认为“动”能够消化食物,流通血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五禽戏”。

孙思邈“养性摄生”唐代大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有巨著《千金方》存世,另著有《摄养枕中方》等养生专著。其养生术建立在“养性”(调摄情志,未病先防)学说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如食疗调养、房中补益、调神动形、推拿按摩等,内容丰富。孙思邈高龄至101岁。

我简单的养生之道

我的养生之道很简单,一是情绪,二是饮食,三是工作,四是运动。

得失不在心中,荣辱皆如浮云。情绪开朗是最首要的,凡事不斤斤计较,有个健康的心灵才是养生的根本。写字、画画、下棋,尤其是收藏针灸的文献、医书,以及石、铜、铁、金各种质地、各个时代的针具,丰富了我的生活。饮食方面,我讲究粗细搭配,不挑三拣四。蔬菜、水果自然不可缺少,但粗粮也一定要吃。

人必须得有事做,不能让自己太闲了,充满热情的工作亦是养生之道。同样需要坚持不懈,且必定对身体有益的,便是运动。练武,是我多年的选择。从17岁至今,我始终坚持练八卦掌。此外,我养成了转睛和叩齿的好习惯,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到如今。

转睛能增强眼珠充泽和灵敏性,“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早晨醒后闭目,眼球先顺时针转36下,再逆时针转36下,然后搓揉承泣穴(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可以调动气血以养睛。转睛亦能促进肝脏功能。

第5篇:人生大事范文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都被美国国安局(NSA)监听了。前一段时间,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发现NSA长期对他们两国各数千万部手机进行长期监控;德国人发现总理默克尔的手机被监听长达十年之久;墨西哥人得知他们总统涅托的电子邮箱被NSA侵入;亚洲各国发现澳大利亚驻外使馆竟然偷偷帮助美国人搜集情报。于是几天下来,这些国家的外交部门都在召见美国或澳大利亚的大使。

召见外国大使到底有什么意义?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高级别的外交姿态,意图告诉对方和全世界,你们的做法让本国很不高兴。

通常的情况下,外交事务的处理都是外交部对使领馆,不管谈成谈不成,总归是对事不对人。但要是出现了原则性问题,外交部就会直接召见对方的大使,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

召见大使的过程是高度程序化的。首先,外交部会先发表一则声明,详细表示为什么这件事不可接受。然后,等被召见国大使到了外交部,召见方官员会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当面向大使等一行人宣读一番,以充分表达该国的不满。接下来,被召见的大使会做出回应,声明自己政府在这件事上的观点。根据情况和环境,他可能会道歉,或者要求在此问题上展开进一步磋商对话,甚至直接拒绝对方的立场。 美国驻德国大使John Emerson。

一般来讲,外国大使会带一到三个外交官随行,所在国外交部也有两到四个官员到场,双方人数基本差不多。但要是有个大使走进所在国外交部,发现里面有一屋子的人,那就说明事情严重了。

外交官使用的语言也是有讲究的。根据事情的严重性,外交部会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措辞来对大使讲话有时候甚至可能会用居高临下或者不礼貌的语言。

第6篇:人生大事范文

关键词:大音希声 老子 稀声 望声 无声

一、作为音乐本体命题的“大音希声”

在这里,“大音希声”被理解为对一种具体音乐特点的描述,而这种音乐特点又随着对该词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多种样式:

1.“希声”为“稀声”

李槐子根据《道德经》中“希”的解释为“稀”,又以《乐记》中“大乐必易”的解释(“易”—简易)为佐证,认为“大音希声”也可以相同性质理解,意为“与天地同和的音乐,是旋律简单的音乐”。[1]这一解释有其合理之处,《老子》中多处出现“希”字,如“希言自然”“天下希能及之”“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等,全都解释为“稀少”之义。但是,如果这样解释“大音希声”,实际是肯定了“有声之乐”,与《老子》同时认为的“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听之不闻名曰希”相冲突,无法自圆其说。

2.“希声”为“无声”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无声”具有时间上的限定条件,是有声音乐中的短暂停顿,是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

持这一观点的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便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庶几乎。聆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以有绝响阒响之静,亦有蕴响酝响之静,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酝响,是谓‘大音’。乐止响息之时太久,则静之与声若长别久暌,疏阔遗忘,不复相关交接。《琵琶行》‘此时’二字最宜着眼,上文亦曰‘声暂歇’,正谓声与声之间隔必暂而非永,方能蓄孕‘大音’也。”[2]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到,钱钟书认为的“希声”是有限制的无声,是“此时”无声,这种恰到好处的“希声”才能胜过“有声”,称为“大音”。

针对这一观点,蔡仲德先生曾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加以反驳,蔡先生认为,如果照钱钟书所理解,这种“无声”实际还是存在于“有声”之中,乃人为造成,这时的“无声”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有声”,这种解释一方面与《老子》思想之“无为”相冲突,又与《老子》否定有声之乐的本意相抵触。

3.“希声”为“望声”

这种观点认为,“大音”义指“天乐”,“希”意指“望、看”,即用耳朵去“看”永恒和谐的“天乐”。周武彦在《揭开“大音希声”之谜》中从“五声”、“十二律”均来自“天象”这一考释入手,提出“以日、月、星、辰为音符,以天体的客观运行规律为调式功能,以四季轮回不息为曲式结构,从而形成一部永恒的和谐的庞大的‘交响’织体。然而,这部‘交响’织体却又是‘听之不闻’的‘无声’的仅有‘意象’的乐章”,认为“大音希声”指“仅有意象的无声的天乐”。[3]

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提出反问的可能。《老子》中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以看出,“大音”与“大象”相对,“希声”与“无形”相当,则“希”应为与“无”相同的形容词词性,而不能作动词“望”讲。《老子》在第十四章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因此,“大音希声”应解释为“听之不闻的无声之乐”,而并非“望”乐。

4.“希声”为“超越情感之声”

蒋永青在《“大音希声”辨》中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声”指音乐的情感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希声”则指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4]但这种观点似乎没有太多的支持者。

二、作为哲学命题的“大音希声”

部分学者认为,“大音希声”被认为是《老子》用来说“道”的。比如,殷克勤首先依据《老子》给“大”下的定义——“强为之名曰大”,提出“大”不是“美”的意思;同时还指出:“《老子》的‘道’在实际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空谈虚无的概念词,如果我们津津有味地把‘道’看成是产生万物之母的本源,那就和科学的人类发展史大相径庭。” [5]另外,王乐耕也指出,“大音”即“道之出言”,“声”在此作“宣扬”讲,“大音希声”应译为:“道之出言是听不到它的声张的”,即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把握“道”。[6]

三、作为音乐美学命题的“大音希声”

将“大音希声”理解为音乐美学上的一个命题,可以举出蒋孔阳、蔡仲德等人。蒋孔阳将“大音希声”视为《老子》思想体系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核心理论,并且认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最终是要消灭音乐艺术。[7]蔡仲德先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大音希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道’本身而言,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一方面是就合乎‘道’之特性的音乐,即理想音乐而言。前者是《老子》的本意,后者则是其蕴而未出的思想。而所谓理想的音乐,从全章、全书看,又有两层意思。一是此乐无声,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至美至善,不会由美变丑,是永恒的音乐美,绝对的音乐美,故曰‘大音’。由此可以说,‘大音希声’即至乐无声。二是‘道生万物’‘有声于无’,无声之至乐,‘善始且善成’,是一切有声之乐的本源。”[8]

蔡先生的解释以《老子》全书的整体思想作为参照和前提,紧紧抓住其哲学体系的核心——“道”,指出“大音希声”本意在于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其引申的意义则是指合乎“道”的特性的音乐,作为有声之乐本源的无声之乐,即至善至美的音乐精神。笔者认为这种分析尽可能地做到了对原著本体的回归,但又没有脱离其整个哲学体系,从本质上揭示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内涵,令我们较完整地理解了《老子》“大音希声”的实质。

以上四种解释都是在《老子》思想内部,单独针对“大音希声”命题所提出的不同看法,有学者对于这种探究方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不应单单局限于《老子》思想本身,而应该进一步采用前后比较的方法,在与之相近的思想对比之下,更宏观地把握“大音希声”的本质特征。这个参照物式的思想主要是指与《老子》思想的时间背景相近的儒家思想。于是便产生了如蒋永青《“大音希声”辨——兼论道家音乐与儒家音乐美学精神的异同》[9]、叶传汗《“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内涵——儒道两家早期音乐思想的比较》[10]等一系列文章。

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之上,又有学者将视线进一步扩展,把论述的范围从“大音希声”本身继续加以扩大,展开了由这一命题引申出的思考。明言的《论“大音希声”研究中的“远化”及“本文”》、冯长春的《从“大音希声”到〈4分33秒〉——关于“无声之乐”及其存在方式的美学思考》,便是这样的范例。前者从方法论角度入手,指出应注意对《老子》“本文”“元理论”与由之引发的各种不同理解的“远化”之间的尺度把握,将阐释学理论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后者则把截然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两种理念加以比较讨论,以探求其共同之处——“无声之乐”的本质和存在方式。这一类的文章以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命题为出发点,与当下流行思潮紧密结合,在启发传统思维创新的同时,也体现着学科相互交叉、学术不断深化的整体研究态势。

通过上面一系列观点的阐释,回到“大音希声”这个命题本身,笔者认为,对于这个命题的正确把握,必须从《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出发。《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自然无为”,反对“人为”是它的本质特征,《老子》所希望建立的是一种“致虚极,守静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正如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揭示的,《老子》的思想实质是对人自身的否定。在这种整体思想的笼罩下,《老子》自然对音乐也持否定态度,所提出的“大音希声”实质也是否定音乐,其本意是体现“道”的特性之一——听之不闻而蕴涵之和;引申为具体音乐,再延伸至音乐教育的目的,则应是一种符合“道”的特性的音乐,应该是一种体现至善至美精神的“无声之乐”。

参考文献:

[1]《大音并非无声——也解“大音希声”》,《中国音乐》,1992年第3期,第73—74页。

[2]《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49—450页。

[3]《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1—2期,第49—55页。

[4]《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第50—55页。

[5]《老子“大音希声”刍议》,《交响》,1996年第4期,第25—26页。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新译》,《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7]《评老子“大音希声”和庄周“至乐无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蒋孔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版。

[8]《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43页。

第7篇:人生大事范文

邵逸夫(1907~)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香港无线电视台及邵氏电影公司两大娱乐王国的管理者。1957年,他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发展电影事业。邵逸夫虽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多年来他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医疗捐助超过十亿港元的款项。在香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六叔”(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有人说,“六叔”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更精彩。这位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的老人除了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外,也在102岁那年成为全球最年长的上市公司的主席。当有人问他有何养生秘诀时,邵逸夫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只有坚持工作才能使人长寿。”在年轻时,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只小睡1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直到古稀之年,邵逸夫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现在,他每隔两周仍会出席一次香港无线电视台的高层会议。

7.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是现代著名绘画大师、我国杰出的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老的性格安静温和,但对艺术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在晚年,他一直保持着上午看书,下午作画的生活规律。他曾说:“人的年纪大了,就要多思考一些新的想法。人生是一个过程。人在这个过程中把自我价值体现出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掠夺,二是创造。创造就是指不断地发明和探险,并将好东西留给后人。相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更想把我的画安置在合适的地方,使其能够长远地留存于世。” 在一生中,吴老活得真实透彻,这正是他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所在。

8.贝聿铭

贝聿铭(1917~)是全球著名的建筑大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得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老是一个意志顽强、有信念的人。如今虽已94岁高龄,但他依然充满活力,并总能感染到周围的人。他经常会询问与其一起聊天的人:“你会说什么话,上海话还是广东话?”然后,他就用对方熟悉的方言聊上几句。贝老曾说:“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我还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工作。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并使自己始终保持活力。”

9.周汝昌

周汝昌(1918年~)是我国著名的考据派红学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古典诗词研究家。现在,周老的起居饮食一直由两个女儿照顾。周老的女儿周伦玲在谈起父亲的近况时说:“我父亲的身体状况还不错。他腿脚灵便,思维活跃,每日都听我们读报。这几年,他的耳朵几乎失聪,眼睛也几乎失明,但仍通过自己口述,让我们用整理的方式来写一些大论文。”近年来,周老相继出版了《红楼别样红》、《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等作品,目前仍在酝酿新作。周老的牙齿都掉光了,因此要吃做得很软的饭菜。周老很喜欢吃红烧肉。周伦玲说:“我父亲爱吃炖得很烂的红烧肉,但吃得不多。除了红烧肉,平时父亲还爱吃青菜、豆腐和萝卜。”周老喜欢散步,每当天气暖和时,家人就会陪他到院子里活动活动,通常会活动一两个小时。周老在独坐时,常会用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另一只手的掌心,双手交替进行按揉。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在周老的床上有一块玉石枕头。多年来,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周老一直枕着它睡觉。周伦玲说:“父亲说,这样能让他的思维在白天变得更清晰。如果说父亲有什么养生秘诀的话,就是他的脑子总在想、总在动。父亲的生活乐趣就是工作。”

10.南怀瑾

南怀瑾(1918年~)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的著作常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2007年,南怀瑾在太湖湖畔修建了一座占地200余亩的太湖大学堂,亲自开堂授课。如今,93岁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阅读、写作。南老每天不吃早餐,在中餐和晚餐时只吃一小碗稀饭。南老很喜欢吃番薯粥。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也常以番薯粥为主食招待客人。在养生方面,南老很重视“静”字。他说:“世界上的人都热衷于追求享受和刺激,没有节制地使用自身的能量,这等于是在消耗生命。人们若要健康长寿,就必须学会静下心来。人要先学会享受寂寞,才能了解人生,体会到更高远的人生境界。否则,人到了晚年就会因无事可管而感到痛苦,感到活不下去。许多老年人到了该享清福的时候却去世了,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年人害怕寂寞。”

养生知识

萝卜怎么吃最补

俗话说:“秋后萝卜赛人参”。常吃萝卜对身体大有裨益,这是因为萝卜富含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中医认为,萝卜味甘、辛,性平、微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由于萝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用萝卜做食疗,会给人体带来更多的好处。排骨中富含多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营养成分,可起到滋阴壮阳、益精补血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萝卜排骨大补汤的做法。

第8篇:人生大事范文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5月15日结束了,开始了我们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涯。生活在象牙塔的我们,感受到的是校园栏杆内的限制、自由和安全,然而却不懂得外边的世界是充满着无限的诱惑与罪恶。社会如果是大海,我们就是海中的鱼,遨游其中。如若,只顾风景,不懂危机,必然会被大浪起卷后拍死在海岸边上,等待烈日的烧烤,直到化为灰烬。社会是把双刃剑,充满危机、竞争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时机,必然会促使我们自身的飞跃,但是这个飞跃又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我们的工作经验、能力以及我们自身的学历。

在节目《职来职往》中,评委申晨曾说过“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财力代表现在的努力,学习能力代表将来的成就。大多数人都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无论你在好单位还是一时不得志,都请你保持学习,这是你未来立足之本”。一如实习生的我,当我真正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着手工作时,我才发现,在以往的校园生活中,对办公软件操作熟练的自己,在单位却变得愚笨木讷,不知所措,领导问其所,我却变得哑口无言了。从此,我便晓得“学习”依旧要继续,而不是停滞!

在如今当浪淘沙的社会里,许多人认为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只是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所以才会暂时的碌碌无为。那么,真的是那样吗?对于我来说,其实不然,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带领我们的徐主任年轻有为,他每每交给我们的工作都似乎非常放心,不曾问过我们是否遇到过棘手的问题,是否需要他的帮助。同时,身为班干的我们,也自以为是的认为,有些工作都是平常的再熟悉不过的了,却不知我们的大意给工作带来的多大的不便。例如,我们负责的“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书画”收集工作——“收集”不就是把书法家、书画家的作品收好,集中起来吗?这,只是我们的想当然!一项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却蕴含着千丝万缕的问题。收集不简单的是收好、集中,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行政文秘人员在处理一些文件时应熟悉的去掌握工作流程,即:收集、整理、登记、收存、存档、封锁。那么,从此便很清晰的看到,我们的粗心、大意,如果不是徐主任的发觉,我们依旧浑噩度日,实习报告网不知事态严重性。也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否认自己不是千里马,也不能否认我们不曾遇见过伯乐,只是,我们遇见了伯乐的同时,却没有在细微之处留意过自己的缺点,没有及时的改正,以至于我们错过了伯乐!

第9篇:人生大事范文

朋友麦子说她班里有个孩子,高二,退学了,要去外面闯荡组建乐队。她家访两次,人家都拒绝返校。

她讲起的时候,一边感叹自己的工作难做,一边又挑眉毛,说真够霸气,比老娘当年还霸气。麦子当年也是做当歌星的梦的,结果艺术类考试惨败,文化课成绩超高,进了师范类学校,现在做了老师。

2

当年我们有位老师的撒手锏是题错了抄多少遍。

一帮人发誓赌咒地说,以后一定要当老师,等他女儿长大闹到我们班上来,也罚抄作业。

那小姑娘眉间一小点痣,呆萌呆萌的,有时晚自习跟老师来教室一起视察,被这个戳下脸,那个弹一下鼻尖,呵呵直笑,全然不知这帮大哥哥大姐姐的阴险盘算。

3

阴差阳错,那姑娘现在还真在麦子班上。

我们打趣问,麦子说:“抄书?抄什么抄啊?人家成绩好不说,而且私下都不叫我老师,叫麦子姐姐,贼贼的,哪有小时候那么乖那么呆,现在就一人精。”

4

“毕业季倏地来到了面前,可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应对升学考试,担心和好朋友分离去认识陌生人会不会顺利,还有,对喜欢的人都还没开口表白。它怎么就来了呢?”

“大人们只管考试成绩,老师只管按时复习,可很多他们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扰得我都要崩溃了。”

有读者来信,翻看完,原来对毕业有恐惧的不只是当年的自己。

5

和麦子闲聊,说你给专业排解一下呗。

她直嚷嚷:“这样的学生我怎么没碰上?我们班就没有小孩这样的,想找个害怕毕业的来安慰安慰,还都骂我神经病。一个个都恨不得生翅膀给飞出去,好早日逃脱我的魔爪。”

她嚷完又说:“你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好怕的,前方道路千万条,大步走,都是好人生。”

6

我踹她,“这么大的话,没说服力吧?”

她竟然有点落寞,“怎么没有说服力?谁能挡得住时间?我们都拒绝不了长大成熟衰老。其实没必要那么小心翼翼地过青春,你看,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担心没发生,我们的憧憬也还是憧憬。”

是啊,那些不确定,害怕的情绪,还有异想天开的憧憬,都施施然地流进了时间的河里,再没有打捞上来。敏感、自卑、自负、疑虑,在那段日子里,它们占据了众多席位。

大步走,都是好人生——这是过了青春之后才知道的。

7

四月,去海口出差,晚上偷闲去选了花,太阳花配满天星,用粉色的棉纸包着。一路擎着吸引了不少目光,到了目的地,送给一个在那里等着的女生。

她是我毕业那年认识的网友,我们认识了快十年——她和想象中一样的恬静,只是瘦得厉害。

8

我们是未谋面的陌生人,却也是骨子里的青春知己。所以像新朋友一样打量询问,又像老朋友一样不过多寒暄。

她带我去骑楼街喝椰子水,去公园看小叶榕的气根,还给我买拌了辣椒和盐的青芒果,让我吃了一口待在路边看着天半天找不到词语形容那种味觉。

幸好我们在正青春时认识,在青春散场时才见面。所以在懂得世事艰辛后还能葆有最纯真的友情。

9

宝儿说,听说你见了一个认识很多年的网友?

我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