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血压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5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42-01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期疾病,据国内相关资料报道[1],它是导致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总发病率为9.4%。一般发生于妊娠5月以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1例列为高血压组,排除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肝肾类疾病,年龄在25~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5±2.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44例,单胎62例,多胎9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8例,年龄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28.2±2.1)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47例,单胎58例,多胎10例。
1.2 研究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及统计临床资料,统计内容包括:妊娠期的作息时间、工作时间、各阶段身体质量指数、营养情况、文化程度;生育情况、流产情况;父母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临床资料主要统计各阶段血压、血尿酸、每月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胎儿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妊娠结局各情况计数采用N%,用X2校验,若P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首先做单因素分析,再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α=0.05。最终得出5个危险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妊娠期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统计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如表2所示,从表2中看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非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婴儿不良事件率均高于健康组孕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若不经有效治疗可导致子痫的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母婴死亡,占妊娠期孕妇死亡总数的10%―16%,找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孕妇及婴儿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类:多胎是引发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Malone提出多胎发生妊娠高血压是单胎发生妊娠高血压的4倍相一致[3];文化程度越低,引发妊娠高血压的概率越大,可能是与孕妇文化程度低下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故需特别提醒该类孕妇加强预防措施;收缩压在120mmHg以上时,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比例增大,所以可将此项检测作为一项参考依据;孕期叶酸的摄入量不够也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妊娠期需要注意身体质量指数,若指数过高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风险。
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可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非自然生产率明显要高于健康孕妇,这是由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引发子痫,而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子痫的发生。由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小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收缩,氧循环减少,导致婴儿缺氧,这也是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出现婴儿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孕妇应该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由于妊娠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62―4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6―0563―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的特殊类型有HELLP综合征和妊娠期肾病综合征。1992年全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学术研讨会上将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of pregnancy,NSP)定为妊高征Ⅲ型。NSP的发病率虽较低,国外Weisman等报道大约为0.04%,国内姚天一报道占分娩总数的0.048%;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总数的0.48%,但对母婴的危害大、预后差,孕产妇病死率为2.5%;围生儿病死率为42.23%;人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增高。随着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及诊断率的提高,发生率有所上升,李乃等报道发病率为0.068%,占妊高征总数的0.8%。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例NSP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共1951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2例,发病率9.32%,NSP5例,发病率为0.26%。5例NSP孕妇,4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发病率2.74%。其中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1例为不明原因者。产次:初产2例,经产3例(1例为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例第1胎时即并发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2次妊娠前血压情况不详;1例为不明原因者)。孕周:20周1例,24周1例,27周1例,30周1例,32周1例。
2妊娠结局
3例不足28孕周者,经解痉、降压、控制血压后因大量蛋白尿终止妊娠;1例孕30周者,因曾有不孕史胎儿珍贵,血压控制稳定,期待至34周剖宫产分娩,早产儿体重1 600 g;32周者系单纯型NSP待治疗至37周分娩,新生儿体重2100g。
3讨论
3.1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 此病不是独立疾病,既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又具备。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3.5g,明显水肿、腹水伴高脂血症(胆固醇>7.77mmol/L),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3.2妊娠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 血流动力学因素:妊娠高血压的病理基础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由于肾动脉痉挛,肾血管阻力增高,增进肾血管阻力对血管收缩因子的反应和肾血管收缩;妊娠时肾血流量增加出现高压、高灌注状态,导致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高压、高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后,损伤的内皮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高血压本身可导致。肾脏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及氧化应激反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肾脏受损。
3.3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妊娠有关。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很可能是母体肾脏对胎儿或胎盘释放的异常蛋白或其他产物发生异常反应所致[6]。胎盘与肾脏具有共同抗原,滋养细胞与肾脏起交叉反应时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子宫和胎盘的毛细血管,发生Ⅲ型免疫变态反应,导致肾脏、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促进了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胎盘脂质过氧化产生过多,破坏了胎盘氧化一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肾脏的损害进行性加重,产生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3.4妊娠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 妊娠对轻度肾功能不全者无不良影响。孕期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肾血流量也随之增加,使得肾静脉压力增高,而致病情加重,尿蛋白排出增多。另外由于血液浓缩、血流迟缓等因素,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一旦发生肾静脉血栓栓塞会加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肾病在临床上有时很难分开,根据病情变化、眼底变化及生化指标分析,两种疾病可共存,后期表现肾病综合征明显。
3.5 肾病综合征对母儿的影响 对孕产妇的影响除了-肾病综合征本身的影响和常见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高脂血症、营养不良、肾功能损伤等)的潜在危险外,更重要的是容易出现子痫、高血压脑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其次,由于低蛋白血症,血管内的水分向组织间隙转移增多,容易造成血容量的减少,由此可引起子宫胎盘血液灌注不良,常使得胎儿出现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现象,并且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发生率。同时新生儿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增加,围生儿死亡率也有所增高。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致病原因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轻度肾功能不全,又不伴有高血压者发生孕期并发症机会少,一般预后较好,而重症者常母儿预后差。因此对于本病病人要高度重视。
3.6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本病不是独立疾病,由妊娠引起并发高血压、高血脂、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一组证候群。故治疗时以综合治疗为主,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同时给予对证治疗。
3.6.1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全身主要脏器功能均受影响,故在皮质激素的利用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特殊影响,避免使用那些加重脏器负担而影响药效发挥的剂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副反应:妊娠前3个月使用可能引起畸胎等,后期大量应用,可抑制胎儿下丘脑一垂体,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出生后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6.2人血白蛋白 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低蛋白血症和胎儿的营养状况,亦有利于降低血脂和减轻水肿。5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孕妇应用白蛋白最多1例达180g。
3.6.3中药 静脉输注黄芪、丹参注射液以益气活血,口服温脾助阳,行气利水之剂。我院应用杜仲颗粒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杜仲颗粒通过中枢调节、扩张血管、利尿、镇静等综合作用降血压;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疲劳;补充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协同作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待产期;护理干预
妊娠高血压疾病多发生于妊娠后期,以待产期尤为多见,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抽搐、昏迷、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可导致严重结果,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待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实施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取得的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其中初产妇104例,经产妇18例。患者入院时血压均≥90/160mmHg,尿蛋白>300mg/24h,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32.12±5.43)岁;孕周36~40周,平均(37.12±4.28)周。
护理方法:①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身生命安危,以及药物治疗对胎儿影响的担心,焦虑和恐惧情绪比较常见。对此,护理人员应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耐心与患者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耐心介绍疾病知识及护理重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及体外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低脂肪、低盐、高蛋白营养摄入,注意饮食中钙、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要求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保持卧床休息,确保胎盘供血充足,避免胎儿缺氧。③生命体征监测: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对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应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同时要对患者精神状态及意识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对症治疗措施。④治疗同步护理:对于采用硫酸镁治疗的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慎重用药,在给药前要确定患者膝跳反射正常、排尿量和呼吸症状,同时要做好葡萄糖酸钙解毒准备,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解毒抢救。⑤监测胎心和胎动:待产期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子痫前期症状,可导致胎儿窒息和死亡,为此应对胎儿胎心和胎动进行密切监测,胎儿胎心音160次/min,应立即对患者实施吸氧护理。⑥环境护理:确保住院环境整洁舒适,病房内要保持安静、通风良好、光线充足。⑦睡眠护理干预:良好的睡眠对减轻患者症状具有重要作用,患者休息时间段中,要保证病房绝对安静,避免光线刺激,避免一些打扰患者休息的治疗和护理活动,如有必要可给予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药物解决患者失眠问题。
评价指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视为生命质量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
结果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方面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受环境和基因影响,在患者妊娠中期至分娩前均可发病,待产期是妊娠高血压的高峰期,当前医疗技术依然无法彻底预防妊娠高血压。做好待产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工作,对于防治病情进展和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recau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and effect on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prognosis.Method To analysis retrospectively two hundreds forty-four patients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for more five years. Results There are two hunderds forty-three are healed in two hundreds forty-four patients,one patient died ofserious eclampsia complicating of postpartum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expiration failure, double thoracic cavity fulled of liquid. There are six Neonate stillbirth.Conclousion To strengthen the perinatal period care,to deal with perfectly in time,it can prevent or relierve development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To develop prenatal diagnosisand terminate pregnancy promptly, can cut down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
【Key words】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erapy method,mortality rate of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特有疾病,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本病变。本病常发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以及母婴死亡。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现对我院2002 年10月至2007 年1 0月五年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 探讨降低孕妇及围产儿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年龄19~ 45 岁。孕周小于34周99例, 孕周小于34~36+6周38例,足月妊娠96例, 过期妊娠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轻度子痫前期32例, 重度子痫前期157例,产前子痫22例,产后子痫11例。
1.2 临床症状 189例患者入院2 h至数天前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22例患者有抽搐后住院,11例均为产后24 h时内抽搐。患者血压高、水肿、蛋白尿。轻度子痫前期患者32例,重度子痫前期157例,子痫33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8例,合并胎盘早剥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7例,视网膜剥离1例, HELLP综合征9例,肾功能不全4例。胎儿宫内窘迫 7 例, FGR 20例, 产后出血 13 例。合并产后心衰,呼衰 1 例, 且此患者为重度子痫前期,双侧胸腔积液死亡。
1.3 治疗方法
1.3 .1 镇静、解痉、降压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轻度子痫前期门诊治疗,重度子痫患者首选硫酸镁静脉点滴,方法为首次硫酸镁5 g + 葡萄糖注射液(糖尿患者用生理盐水代替)200 ml,2 h 滴完,使血中镁离子迅速达到治疗浓度,然后硫酸镁15 g 按1.0 g/ h~2.0 g/ h的速度滴入,以稳定血中镁离子的浓度。降压治疗首选心痛定,其作用迅速,可随时给药。血压> 160/ 110 mm Hg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或硝普纳入泵静脉推注。本院15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上述处理后病情稳定。
1.3.2 必要时扩容及适时利尿 当血细胞比容Ht≥35,全血粘度比值≥3.6,血浆粘度 比值≥1.6,尿比重>1.020给予扩容,水肿明显或血浆蛋白明显降低者选择白蛋白扩容,或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并在扩容基础上利尿。
1.3.3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对孕周小及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患者,采用促胎肺成熟及促胎儿宫内发育的治疗。一般孕32 周~35 周者用地塞米松,而> 35 周者不用,因高血压的胎儿有胎肺早熟的倾向。
1.3.4 产科处理 适时终止妊娠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子痫患者在抽搐控制后2 h考虑终止妊娠。对子痫前期患者疗效好,血压下降理想且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者期待治疗至孕34~37周,期间严密观察胎心、胎动及孕妇血压、蛋白尿及水肿情况。对血压下降不理想、自觉症状不减轻者以及胎龄
2 结果
2.1 发病孕周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 6例死胎患者为孕24~32周患者,死亡率为2.46%。孕34周以后患者有2例死亡2例均为双胎妊娠患者(一胎存活,一胎死亡),死亡率为0.82%。发病孕周越小,对胎儿和新生儿的预后越差。
2.2 母婴预后 244例患者中243例痊愈,1例因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产后心衰,呼衰,双侧胸腔积液而死亡。分娩新生儿死产6例(2例为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4例为低体质量儿,均为重度窒息死亡)。胎死宫内2例均行引产术。
3 讨论
3.1 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 目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原因尚未阐明,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①胎盘因素。②母体因素。胎盘因素源自胎盘在形成、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障碍, 形成了缺陷胎盘, 导致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母体因素源自母体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易感或母体长期合并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更为常见的病因是两种因素并存[2]。其主要病因学说有内皮细胞损伤和激活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及遗传学说,由于多因素作用使母胎免疫失衡和免疫耐受失衡,滋养细胞受累及浸润能力下降,胎盘浅着床,造成胎盘缺血缺氧,使胎盘局部出现氧化应激,引起脂质过氧化及释放自由基,同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最终引发子痫前期、子痫[3]。
3.2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医院应利用现有的宣传途径, 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孕妇的关注, 孕前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动员孕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按时参加孕妇学校听课, 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危害及防治知识的认识, 做好自我监护,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 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 孕中期开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性诊断, 对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倾向的孕妇增加产检次数及心理沟通, 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休息,目前已发现多种营养素缺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钙浓度降低可使血管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增强, 并可直接减少血管组织中前列环素(PGI2) 的合成。而PGI2 /TXA2 (血栓素) 的比例与全身小动脉痉挛有关。在孕20周起每日补钙, 即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将发生时补足血钙, 减少了该病发生的可能[4]。微量元素中的硒可防止机体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害, 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避免血管损伤; 锌在蛋白质和叶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1]。VitA、VitC、Vit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5], 能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VitC还能促进钙、铁吸收; Vit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其他维生素能促进和调节物质代谢,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均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源头上降低孕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3.3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 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粘度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在此基础上, 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受损,易形成微血栓,机体处于慢性D IC状态,胎盘供血不足,易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所以及时解痉及合理扩容可改善机体的微循环状态及胎盘循环,纠正组织缺氧可促进胎儿宫内生长。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妊娠高血压疾病是由妊娠引起的血压升高,所以适时终止妊娠对妊娠高血压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09
[2] 石永云,凌斌.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4):200-202
[3] 林其德. 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77-57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的患者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岁,初产妇6例,经产妇4例,均属农村孕妇。平均体质量75~82 kg,孕周最早30周。产前妊高症合并贫血的6例,产后出现贫血的4例。其中2例经阴道分娩,余8例均剖宫产分娩。10例中有6例出现产后大出血。
2 结果分析
2.1本院这10为患者中有6例入院时合并轻度贫血,并且以红细胞下降为主,红细胞值均
2.2 10例中的4例入院时仅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蛋白(+---+++),水肿(+++),血压>140/100 mm Hg,血常规检查未发现贫血。这4例中有1例在孕34周时胎死宫内,死胎分娩后阴道出血不多,但于产后2 d发热,水肿加重,血压偏高,复查血常规回报,血红蛋白仅为60 g/L,给予输血治疗,与产后7 d血压正常,尿蛋白消失,血红蛋白87 g/L出院。余3例剖宫产分娩,术中出血大约400 ml,于术后3 d均出现水肿,血压升高,贫血症状,1例给予输血红蛋白治疗,2例输血浆、白蛋白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妊娠期高血压好发于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尤其农村妇女生活条件艰苦,不注意孕期营养及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易发生贫血、营养不良。
3.2 子宫胎盘缺血学说,因妊娠期高血压易发生于初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由于子宫张力增高,影响子宫的血液供养,造成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所致。那么贫血时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能适应子宫-胎盘的需要,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
3.3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红细胞比容上升,产前不能发现贫血。产时产后出血增加,易导致失血性贫血。
3.4 重度贫血可出现心脏缺血,胃肠道缺血,血液循环的运氧功能下降,导致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孕妇食欲下降,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均可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4 预防
①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坚持左侧卧位,增加胎盘绒毛的血供;②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加强产前检查,动态监测血常规,早期纠正贫血;③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孕妇早期给予输新鲜血或浓缩红细胞;④对贫血的孕妇在纠正贫血的同时,应反复多次间断吸氧,增加胎盘氧供;⑤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因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参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极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防止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双胎妊娠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将本院15年来分娩的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自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产妇12 858例,其中双胎妊娠290例,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病56例,发病孕周24~36周,平均年龄28岁。
2.诊断标准[1]: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定的高血压判断标准诊断[1]。重度妊娠高血压病为BP≥160/110 mmHg,尿蛋白≥5.0 g/24 h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旦出现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诊断为先兆子痫;发生抽搐或伴昏迷称为子痫。
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1.发生比例: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9.31 %(56/290)、7.24 %(21/290)和2.07 %(6/290);本院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和子痫发生比例分别为3.70 %(476/12 858)、0.19 %(24/12 858)和0.04 %(5/12 858),前者为后者的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发病孕周构成:双胎妊娠发病时间较同期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早,见表1。
3.主要合并症: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及DIC的率分别为5.36 %(3/56)、10.71 %(6/56)、1.79 %(1/56)及1.79 %(1/56);同期本院单胎妊娠分别为4.20 %(20/476)、1.47 %(7/476)、1.47 %(7/476)、1.05 %(5/476);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主要合并症高于同期本院单胎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双胎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剖宫产率为46.43 %(26/56)(手术指征为重度先兆子痫、子痫及胎位不正、宫缩乏力);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病双胎妊娠剖宫产率为21.79 %(51/234)(手术指征为宫缩乏力、胎位不正、两胎儿体重>6 000 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产后出血:双胎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量在250~1 500 ml;产后出血率为25.00 %(14 /56)。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率为5.88 %(28/47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5,P
6.围生儿的死亡: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率为25.00 %( 14 / 56);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围生儿的死亡率为11.54 %(27/23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
讨论
1.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1)发病率高。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的5~6倍,与文献相符[1]。其原因与双胎妊娠时贫血、低蛋白血征、重度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以及双胎妊娠的宫腔容积过度膨胀和母胎间较大程度的抗原不相容性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有关[2]。(2)发病时间早。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明显早于单胎妊娠,其原因与双胎妊娠时较早发生胎盘营养不良、缺血有关。由于胎龄较小,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n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极低体重儿以及医源性早产,对围生和预后影响较大。(3)病情较重及严重并发征多见。本组资料显示,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所出现的子痫、心衰、肾衰、胎盘早剥等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者,且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出现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治疗上难度较大,严重并发症又影响预后。
2.分娩方式选择: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除系统有效的综合治疗外,选择适当的时机及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由于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时间早,胎龄小,故既要有效的控制病情,又要尽量避免医源性早产;还要避免分娩过程中血压再度升高,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安全。本组剖宫产率46.42 %,为其它双胎妊娠的2倍。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理由为(1)宫缩时血液动力学改变可影响胎盘血流量,加重胎儿缺氧,同时血压再度升高增加母体危险。(2)子宫肌纤维乏氧、缺血、水肿,使宫缩乏力,导致滞产及产后出血。剖宫产手术作为迅速终止妊娠的手段,可避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对母体的不良影响[3]。本院近3年来对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采取积极治疗,孕龄满37周或病情较重、经促胎肺成熟治疗后,以剖宫产终止妊娠,避免了产时及产后子痫,降低了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对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不良影响,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
3.产前检查及监护: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与产前系统检查关系极为重要。双胎妊娠易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并且双胎妊娠贫血、低蛋白血征、羊水过多多见,均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4]。因此双胎妊娠应早作产前检查,并且次数应比单胎妊娠更多,内容更详尽,并应及时行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试验,如平均动脉压、翻身试验、体重指数等。对有妊娠高血压病倾向者积极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钙剂及维生素E等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水肿,以便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同时密切监护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可行促胎儿生长治疗,避免低体重儿发生[5]。本组中出现子痫、心衰、脑溢血6例患者均未作过系统的产前检查,而经系统产前检查及早入院病例,均无子痫、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故加强对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广泛宣传,讲述双胎妊娠的危害,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对双胎妊娠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或转到上级医院,是预防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减少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75.
2王范智.双胎妊娠与剖宫产[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3,9(2):76.
3庞淑兰,李学军,薜项等.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73.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护理效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妇产科病症, 该病的临床发病率为10.0%, 其主要是由于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而导致的, 产妇因此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方面的临床表现。还可并发头痛、视力变化以及抽搐等不良症状, 严重时累及各个重要脏器功能[1]。对此, 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之中,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1年12月~2014年7月住院的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患者, 均为单胎头位, 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27.18±5.40)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9.12±1.32)周;剖宫产33例, 自然分娩27例。本组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中关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2]:①优质化心理护理:一般而言, 患者对自己的情况一般较为关切, 极易发生情绪异常反应, 如发脾气、血压上升等, 极易导致子痫抽搐反应等。对此, 责任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给予心理支持, 教会患者行为控制的方法, 同时还应争取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 使其保持心情舒畅。②优质化病房环境护理:确保病房环境的安静与整洁, 注意卧床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 病房光线不宜过强。③优质化分娩陪护护理:责任护士24 h在患者身边, 对其病情进行严密地监测, 预防子痫情况的出现, 若发现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以防病情的恶化。④优质化分娩后护理:患者在分娩之后均会于第一时间问孩子的情况, 责任护士告知患者的病情时, 务必要给予患者信心, 如告知患者“您的孩子现在情况非常理想, 孩子非常健康”。患者情绪的不稳定因素会直接导致子宫收缩, 从而造成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⑤优质化饮食护理:患者分娩之后, 责任护士应该按照病情来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鼓励患者进行健康饮食。
1. 3 出血判定标准[3] 产后2 h出血量在400 ml以上, 产后24 h出血量在500 ml以上, 属于产后出血判定标准。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新生儿娩出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尿潴留2例, 切口部位脂肪液化2例, 感染1例, 总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感染2例, 总发生率为6.67%(2/3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生产方式包括两种, 即自然分娩与剖宫产, 自然分娩包括会阴侧切。产后出血主要包括早期与晚期两种产后出血方式, 自然分娩的早期产后出血一般与胎儿及母体之间的解剖结构异常、产程异常、宫缩乏力、对胎盘处理不恰当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软产道损伤居多。自然分娩的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患者的情绪改变、产后疲乏以及过度紧张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关系[4];剖宫产的早期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胎盘剥离的创面较大等具有一定的关系。剖宫产的晚期产后出血与子宫复旧差、动作幅度大、情绪异常、血压升高等方面的因素有关。综合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情绪改变、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完全等, 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近年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病情极为危重, 如果处理不当, 则很有可能导致子痫的发生。随着妇女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 构建妇女保健三级网取得显著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产后护理工作对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发生子痫等恶性事件的风险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优质护理服务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心理干预, 对控制血压、保持心情愉快、担心胎儿发育、智力等不好因素取得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 江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 2011, 25 (5C):1374-1375.
[2] 郭虹, 钟琼.心理支持在产后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4A):920.
[3] 张为远. 规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疗于管理.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6):401-402.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产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21-02
1 前言
女性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1.2%,可以说是妊娠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的农村,妊娠期高血压这一疾病而导致的产妇死亡率占总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全国范围内占第3位[1]。并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是产后出血。本文为了探讨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针对我院的1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2 患者临床资料
150例足月分娩产妇均系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组75例,产妇年龄在25~30岁之间,其中轻度高血压50人,中度高血压20人,重度高血压5人。对照组75例,产妇年龄在24~32岁之间,其中轻度高血压46人,中度高血压25人,重度高血压4人。
3 方法
3.1 治疗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镇静、解痉等治疗。治疗组:产妇在分娩后舌下含服400μg米索前列醇来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予以静脉注射缩宫素20U。
3.2 出血量测量方法: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测量均采用容积法。产妇分娩出胎儿,羊水流尽之后,于产妇的臀部下方置一产盘。直至产后2小时后,将产盘内的血液倒入刻度容器,对出血量进行精确的测量。(由于绝大多数产后出血现象发生于分娩后的2小时内,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产妇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
3.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对研究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t检验对平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果
对照组中有2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大于500ml),治疗组有8例中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大于500ml),P>0.05。对照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为14.26±3.99,产后出血量为328.23±69.9ml,治疗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为6.24±3.01,产后出血量为129.84.±30.21ml(P>0.05)。治疗组在使用米索前列醇后的血压无明显升高。
5 讨论
导致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孕妇全身的小动脉发生痉挛,从而导致孕妇的血压升高,蛋白尿以及水肿现象,属于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同时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心肾功能衰竭以及子痫等疾病,对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胎儿娩出后的24小时之内,产妇的出血量大于500ml,则可以认定为产后出血[2]。由于产妇分娩期是一个十分特殊且容易受影响的阶段,任何并发症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产妇的死亡。尤其是产后急性大出血,产后出血所导致的长时间休克,不仅会影响产妇的子宫健康,甚至有可能出现脑死亡或者希恩综合征。所以,预防产后出血要从增强产妇子宫收缩率,提高止血效率方面着手。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上,缩宫素的使用最为常见,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每个产妇的身体条件不同,时常发生药物过敏现象,因此必须要通过静脉注射才能保证药效的发挥,手术的操作程序更为复杂。而近些年来,米索前列醇应用的推广,使预防产后出血的效率大大提高。
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在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舌下口服之后的30分钟内即可发挥效果,并且米索前列醇还具备前列腺素E1的功效,所以在胶原降解以及宫颈纤维组织的软化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最终能够短时间内的收缩子宫平滑肌[4]。
在本文的研究中,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硫酸镁来进行解痉降压治疗,由于镁离子能够对子宫平滑肌细胞其作用,并且有拮抗钙离子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解痉降压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宫的收缩。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收缩力也会受到子宫肌纤维水肿的影响,所以这一类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相较于正常产妇要更大[5]。在临床上,针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方面,普遍使用静脉注射缩宫素这一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以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在本文所研究的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产妇的主要特征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而米索前列醇不仅在收缩子宫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平滑肌,有着轻微的降压功效[6],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治疗组的患者中,在服用米索前列醇之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较于用药前,患者的血压出现小幅度的下降。这足以说明米索前列醇不仅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血压。
总而言之,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子宫迅速的收缩,使胎盘分娩,并且闭合子宫血窦,控制阴道的出血量,总的来说,口服米索前列醇是以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治疗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并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此种疾病对母婴危害都重大,对孕妇来说可能引发脑、肾脏、心脏等损伤,对胎儿来说可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发生血管内栓塞,则更易促使胎儿窒息甚至死亡,胎儿窘迫就是胎儿缺氧窒息的现象[1]。本病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同等数量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孕妇。
1.2方法
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将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制定成调查表格,对患者进行逐一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并对孕妇的心理进行评估。
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多采取左侧位静卧;做好常规检查,并加强监测,包括孕妇的血压、尿蛋白、临床症状等,胎动、NST及B超;给予25%硫酸镁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后可再用硫酸镁60ml加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1000ml,以每小时1.5~2g的速度的静脉滴注,于夜间再加用硫酸镁5g肌内注射;对于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05mmHg的患者,给予降压药。已发生子痫的患者给予冬眠Ⅰ号全量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1.3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因素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有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所有的患者血压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下降明显72例;80例出现蛋白尿的患者,治疗后明显减少。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等的综合征,据有关调查显示,此种疾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六大疾病之第2位[2],而且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子痫是其最严重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衰、胎盘早剥及急性肾衰等,直接危及母子的生命。
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妊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妊娠次数、孕妇心理素质、家族史、产检等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与正常孕妇存在较大的差异。
①年龄与产次。表1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5岁以上的患者多于正常组,正常组年龄以21-35岁为主,这与以往研究证明年龄在35岁以上出现先兆子痫、血压升高几率比较高相一致,而且初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因此高龄的初产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3]。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肌体处于下滑趋势有关,而且高龄产妇精神负担更重,加之第一次怀孕对妊娠缺乏经验,情绪更容易波动,同时初产妇腹壁纤维富有弹性,会与增大的子宫共同压迫主动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诱发了高血压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应避免成为高危产妇,有条件的尽量在35岁前妊娠,以降低危险;对于临床来说,必须加强对高龄孕妇的密切监测,以尽早发现和治疗。
②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文化越低,经济状况越差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越高。对于文化低的,尤其是农村的孕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未重视妊娠期间的注意事项,更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念,也就无法谈及对其的监测。同时自我保健意识比较薄弱,不重视围生期的保健,延误病情,导致发生率增加[4]。经济条件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少贫困地区的孕妇医疗保健比较缺乏,导致进行产检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无法在早期对其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妊高征的发生高居不下。提示临床对于此类孕妇应纳入重点对象,对于贫困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减免,充分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医疗的投入,确保孕妇能够享受到围生期的保健。
③孕妇心理素质。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母体各方面负担都加重。特别对于第一次妊娠且年龄偏大的孕妇来说,对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病理的,什么是生理的,所以妊娠后可出现心情紧张,产生疑惑、担心和害怕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孕妇的身体健康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国家的进展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从表1中可以看出,妊娠期间紧张的孕妇发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不紧张的孕妇,因此可以看出孕妇的心理素质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在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孕妇的心理干预,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3.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既能得到一个成熟的婴儿,又能够将对母亲的损害控制到最低限度[5]。我们的做法是嘱咐患者左侧卧位休息,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供应;给予相关的药物,比如给予硫酸镁,以预防先兆子痫发展成子痫和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膝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并准确记录呼吸、尿量,监测心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在血压比较高时,可给予降压药,其目的是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胎盘灌注量的情况下降低患者血压;已出现子痫的患者采用冬眠法,能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压迅速,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广泛抑制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减轻机体对不良刺激的反应。通过相关处理后,本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98.
[2]雷玉秀,李凤莲.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124-125.
[3]刘云梅.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J].中国社区医生,2007,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