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 键 词】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技术构成、维修成本
【中图分类号】F4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45-01
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人力、设备以及信息三大重要因素。当中人力是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综合实力,因为设备使用与管理水平、维修技术与水平、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利用程度都取决于企业人员素质,所以下文将从维修企业人力。
1、维修企业人员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工程机械维修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相关实践工作经验以及维修技巧。因为维修技术人员作为工程机械维修的操作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机械维修质量与成本,所以,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相当重要。
1.1、维修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维修人员应该熟知机械构造基本知识以及机械维修相关理论。如果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没有办法对工程机械故障进行准确诊断、鉴别,维修缺乏方向性,不仅需要较长的维修时间,还可能破坏机械配合关系,严重的会损坏部分配件,造成重大维修失误,提高了维修成本等。所以,维修企业在选择维修人员时应该进行严格把关。
1.2、具备学习与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更新,工程机械不断更新,新结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现代工程机械大部分都采用了机电液一体化,像是工程机械发动机都有使用信息传感技术、自动选择以及自动监控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国外的工程机械中,在国内应用也日益增多。作为维修人员,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擅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确保在不断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保持竞争力,才能顺应行业发展需求,高效完成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维修工作。
1.3、能够熟悉运用仪器、设备以及工具
由于现代维修设备更新越来越快,相应的维修仪器、设备与工具也在不断更新。维修人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所有设备,可以准确及时调整与检修,确保诊断准确、减少失误。因为如果仪器、设备以及维修工具使用不熟练,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了来检修,或者诊断出现错误,影响到维修质量,增高维修成本。新仪器、设备可以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节省人力,所以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优越性,从而来提高维修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4、具有较高的清洁意识
大量工程机械的零部件都需要较高的工作环境与介质清洁度,确保正常工作。像是液压元器件、喷油器、喷油泵、液力机械变速器以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等都是有精密的偶件,如果出现脏污,会影响使用。再像是废气蜗轮增压、传动齿轮、轴瓦、轴承、离合器、电子元器件以及制动器摩擦片等,像是有泥砂、尘埃或是脏污的,就会导致表面出现刮伤、烧蚀现象,造成早期失效以及电子元器件工作的性能下降,增加故障率。如果清洁度不够,也会使检测诊断与维修出现失误,增加维修成本。很多维修企业现场不重视清洁问题,场地比较脏、乱,维修人员缺乏清洁意识,对此应该作出调整。提高清洁意识主要是保持维修人员着装、场地、工具以及机件等情节。
1.5、较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1)面对复杂、繁重维修项目,要积极动脑,不得采取粗暴或是不规范的作业方式,不然可能会造成零部件损伤。
(2)需具备逻辑思维与推理判断能力。
(3)善于总结自身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与维修效率。
(4)针对新的工程机械,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维修方案、安排维修作业程序、改进修理技术。
2、质检员与技术人员所需综合素质
质检员与技术员应该具备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不仅要有更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在工程机械行业内拥有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较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系统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巩固学习,需要对设备的构造、性能以及原理相当精通,提高自身的故障判断能力。如果质检员、技术员,对工人所遇到的意外故障或一时较难解决或处理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指导,迅速解决问题,就会延长维修时间,甚至会导致维修失误,返工率提高,使维修成本增加。还有,如果质检员和技术员不能根据生产现场多变的情况和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工序,编制合理的工艺规程,提供最佳维修工艺,就不能帮助工人提高维修技巧,加速维修过程,提高维修质量。
3、 先进的维修设备
设备作为生产的重要物质手段,对于工程机械的维修企业而言,维修手段先进性直接关系到维修质量与成本,也就是说维修设备先进性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大量的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的维修设备相对比较陈旧、落后,已经逐渐无法顺应现代化的工程机械发展需要。这也是国内维修企业效率低、维修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只有配备先进的工程机械维修设备以及检测与计量仪器,采用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与优越的传感器,才能确保发动机与液压系统在故障诊断、参数测量和调试时,才能确保不解体、准确、快速。维修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测试技术与提高诊断故障的能力,才可以提高工程机械的维修质量与效率,减少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收益。
4、 如何提升维修企业的技术构成
首先,应该认识到维修人员综合素质对于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发展有着关键影响作用。因此,在招聘维修人员时,应该严格把关,维修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具有长期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维修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技术人才培训系统,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新技术以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为企业打造精良的维修团队,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应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领导层的综合素质,因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往往会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所以维修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人才培养,还应该加强经营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利益。
其三,应该加大仪器、设备相关投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传统的维修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维修需求,或者影响到维修效率与质量。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高经济收益。
最后,完成企业信息化发展,实现自动化转变。维修人员熟练掌握先进维修设备,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群.论工程机械维修业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2] 王小龙.从维修企业现状看工程机械市场端倪[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02)
0 引言
《机械基础》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内容概念多、原理多,较抽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大多数教师在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时,理论知识讲授多,实践内容开展少,学生难以理解本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现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教学内容过多,讲解过于深奥。《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原理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对概念、原理的讲解过于深奥,生怕漏过每一个知识点,教学内容完全依赖教材,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仍占据主要地位。对于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机械基础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仅凭教师讲授,学生理解起来较费力,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③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学生很难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很多职业院校由于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机械基础实训室或设备陈旧落后,实践课时偏少或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教室里,教学效果不理想。④课程考核方式片面,学习缺乏热情。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以分数衡量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平时缺乏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只是考前背一背理论知识应付课程考核,注重分数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片面,无法客观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2 解决现存问题的措施探讨
2.1 改革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相关的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紧贴课程任务,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
①根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围绕课程任务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很少用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舍去教材中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或是偏深偏难而又不实用的内容。可依据本校实训条件,按照项目式教学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内容。②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模具、数控、机电一体化等不同的专业对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或根据职业岗位设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因专业(岗位)不同而施教,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③根据机械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拓展教学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随之迅速发展,教师应当把机械行业里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丰富教学素材。
2.2 改革教学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条件及教学设施。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特点分析,必须配备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才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
①建立一批专门的机械基础实训室,配备常用机械传动模型,液压气压传动试验台等实训设备,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②建立机械设计创新工作室或成立名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为优秀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③建立校企实践基地,与周边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开展实践教学。
2.3 改革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采用的“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①开展机械认识实践活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生产线、实验室、生活中常见的机器或机构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获得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机械知识的兴趣。如讲授连杆的知识,可以带学生先观察缝纫机和公交车车门的工作原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②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教学,有条件的可将实践教学安排在企业现场进行,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知识。教师也要深入企业锻炼,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双师型教师。③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边要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要加强学习辅导。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供更多的拓展训练,让他们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产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如把机械传动原理、机构运动做成动画形式进行展示,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掌握。⑤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开发虚拟实训课件和实训教学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实训教学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网络实训教学环境。
2.4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采用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特点及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结合专业与课程实践,改革考核方式,制定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为导向的考核方案,注重过程化考核,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重新精神。
①平时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课堂纪律、上课出勤、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即为学生平时学习轨迹的过程,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②理论考试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考试答题来完成,是对学生理解记忆专业知识的能力考核。③实践考核占40%,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可通过某个具体的实践任务、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等进行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评价为主,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查更加全面客观,也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好就业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从事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要求是什么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毕业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为: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策略
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是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辅以成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安置为一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力推进,贵州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东北一带以及沿海一带原有的工业、制造业向西部迁进,出现了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和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机械行业企业对机械制造和机床维修人员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中高职学历约占89%,机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之我国“十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步伐。因此加大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要致力于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机械制造类人才需求简析
目前全国中职学校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约为60万。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全国每年机械制造类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50万人左右。可见,机械制造类人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有较大需求,培养高素质机械制造实用型技能人才是迫切的、必要的。
在西部大开发和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制造行业迅猛发展,所需人才在处理工作上的问题时已经不再是只靠专业知识。因为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即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应具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娴熟的工程经验,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能性。当前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这类人才。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常用的读识图、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能力,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常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还应掌握机械零件的检测与分析能力、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等。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情商的训练、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企业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增多,机械的英文说明书阅读能力也考验着中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策略分析
1.优化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当与新的教学改革相适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的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科研与培训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中,科研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积累实践经验,而且还能够促进知识的更新,紧紧的跟上机械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以科研带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开展,以科研促进知识的更新,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素质。按照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特点,提高教师的动手技能和专业水品,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是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2.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正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要求中职教育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不仅要具备前瞻性,满足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又要满足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将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予以合理的确定:首先,优化设计理论和继承自造系统的系统理念,这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同样适用。人才的培养是有着较强系统性的工程,各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关联,如何将其相互关系处理好,将协调发展实现,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的关键所在;其次,创新是机械制造专业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及动力。中职学校应当将创新能力当作培养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条件。
3.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为了达到实践教材和专业课程水平一致,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教材体系,合理选用优质教材。对于部分课程没合适教材的,一种是需开发辅教材或教材,使之既体现机械制造专业特色,又符合本专业培养规格;另一种方法是由课程负责人根据实验设备情况和专业实习、实训内容,组织编写讲义或实践教学教材,而双语课程则选用国外原版教材。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投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与软件设施。与此同时,还需要修建一些机械拆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机械拆装的设备,使该装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拆装与测绘等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后还需要学生通过三维软件对这些机械拆装的部件做好建模,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这些机械拆装结构、原理等的掌握。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联系校外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在这个基础上们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还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
5.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改革的思想能够在教材的选配、课程的设置上得以体现。但是,要想将课时与实践环节之间的矛盾有效解决,那么仅仅是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这便需要将CAD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利用数控机床、投影、光盘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要从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出发,切实认清机械制造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目标、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手段改革等多个方面着手,创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教学内容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87-01
我从事《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有8年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教材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很大不同。不像同为基础课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固定,最多就是知识点上难易程度的区分。
我在教学最初,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后逐渐发现教材里的内容有些是不适合汽车专业,可以不讲;有些关系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但教材又没有涉及,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后面的专业课很吃力。我每一次的教学都让我对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里所占的重要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优化《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也给年轻老师一个借鉴,下面是我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对《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拿来与同行老师一起探讨。
1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特点
本文所探讨的《汽车机械基础》,是适合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上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是为学习后续的汽车专业课打基础,如《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汽车传动系统的检修》、《汽车底盘系统技术及检修》、《汽车转向、行驶与制动系统的检修》等汽车专业课。
现在高职教育都大力提倡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理论适度、讲清概念、突出应用”为标尺。所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就把以前单独开设的《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六门理论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即《汽车机械基础》。由于《汽车机械基础》涵盖范围广,课程知识体系多,致使内容多而繁杂,课程重点不明显。同时课程的概念、名词、公式、图表众多,又有大量的经验公式、经验数据、标准、规范等内容夹杂在一起。这种状况下,如果教材内容编写混乱,前后章节无衔接就会使学生感到内容零乱,学起来很吃力,抓不住重点;也会造成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教学无头绪,重难点把握不好,前后知识体系不能联系,不会把知识延伸拓展到汽车结构上。
2 《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现状
纵观不同老师编写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教学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它们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甚至照搬以前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
我通过调研市面上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发现有以下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2.1 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要学的内容取舍不同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这三门课程有些教材写的有,有些教材没有编入。我认为如果这三门课程没有单独开设为必修课,《汽车机械基础》则应编入。不过受学时限制,内容不能讲太深。《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要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力学性能,热处理方式,并结合汽车零件讲解材料的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应只讲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基本基础知识,不需要讲如何测量这些公差,即测量技术不讲。《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只讲液压传动,因为气压传动一般用在大型客货车上比较多,可以不讲,内容主要编入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液压元件,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等基本基础知识。
2.2 与高职生培养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
我认为与高职生培养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有:
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形式(双曲柄,曲柄连杆,双摇杆)的判断,凸轮,齿轮等设计参数的选取,机构和零件的强度校核。这些内容都是设计机构和零件时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作为高职学生对机构的设计是不做要求的,所以不应编入教材。由于机构和零件的强度校核教学内容的取消,对《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内容要求就不高,有些教材完全取消了这部分内容。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机构和零件的受力特性,还是应简单讲解。《工程力学》应涉及力,力矩和力偶的概念,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方程。《材料力学》应涉及应力的概念,零件的四种变形(拉伸,剪切,弯曲,扭转)的应力分析和零件的强度校核基本概念。
2.3 汽车专业课里要详细学的内容或者属于汽车专门的机构,在教材里编得太详细
汽车制动器,属于汽车专门的机构,在《汽车机械基础》里应取消此内容;汽车离合器,汽车专业课上会详细讲解和拆装,此内容应简单讲解。
2.4 对汽车上要用到的有关机械基础内容编的很简单,甚至没有编入
平面四杆机构里的死点,压力角,急回特性概念,能帮助理解汽车发动机里的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很多教材没有编入;花键联接,在汽车变速器里有大量使用,但很多教材只是对平键联接详细介绍,而花键没有提及。
2.5 很多教材通篇介绍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书上案例少,且案例主要针对机械行业,根本看不到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没有突出汽车专业
下面我对机构和零件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进行了总结:①滑动轴承:发动机连杆和曲柄联接,连杆和活塞销联接。②凸轮机构,链条传动: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进排气门的运动控制。③差动轮系:汽车后桥差速器。④花键联接:汽车变速器。⑤惰轮:汽车倒档。⑥螺旋传动机构:循环球式转向器。⑦联轴器:汽车万向节。汽车上还有其它很多机构和零件的应用,比如,液压制动回路及液压动力转向器等涉及到液压传动基础;转向传动机构涉及到平面连杆机构等等。
3 结语
不管选用的教材内容如何,只要遵循这门课程是为汽车专业课程服务的宗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院里的专业课程设置对选定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删减修改,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学到“够用,适用”的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所以《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应结合汽车专业培养目标来取舍与添加教学内容。并且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都应与汽车专业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专业吸引力,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穗平.汽车结构与拆装[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积极性 教学水平
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加强学科基础、培养读者动手能力为宗旨,着重讲解基本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分析处理信号的方法、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测试系统的特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熟悉常用的传感器、常用的信号调理电路和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较合理地选用。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试。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内容。
一、课程意义
测试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一门基础性技术,从其目的和效用看,测试技术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的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品流通、生产制造、运输、电子通信、生物工程、军事技术及宇宙科学等领域都离不开测试技术,因此测试技术也称为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1]。随着国内外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行业中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测试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控制生产节奏、降低声场成本、尤其是实时监控领域都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高等院校应着眼于培养掌握最前沿领域知识的社会栋梁,开设这样的课程、教授好这门课程,并且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于学生今后适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从事相关的工作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与教改方法
1.现阶段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这门课本身的独特性――涉及知识面广泛,先修课程较多包括理论力学、电子电工学、材料力学、大学物理、大学数学,具有与实际结合密切的特点。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如上所述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就比较高了。要求教师选择正确的方法,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与测试技术的联系和区别讲授清楚,从而使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完整的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器部分、信号调理部分、信号分析处理部分及信号的显示记录部分。各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各个部分现如今都发展得非常迅速。虚拟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教师本身是否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并且传达给学生才是关键。再好的教师,传授的知识正确性毋庸置疑,可要是都是几十年前陈旧的过时的东西,那教授出来的学生也只能说是古董级的了。最后,高校中存在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表现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而这门课程除了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是能够实际建立或者运用一个测试系统完成至少说是简单的测试过程。使得理论知识得到真正应用,所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改方法的讨论
测试技术是属于多种技术融合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顺从职业要求,真正培养出技术应用人才。夯实基础,结合专业特点,有所侧重突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2]。
首先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是一门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开发学生综合判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高校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使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全面的、完整的测试系统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测试系统或者自主利用测试元件建立测试系统完成相关测试工作。在课程实验过程中添加自主实验环节,譬如实验内容、实验初始数据的选择由学生自行选定,这样一来做出的实验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避免了在一些学生中出现由于实验相同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的现象。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增强。
其次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测试实例及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测试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深度,拓宽教学广度,而且还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的创新、教学艺术的探讨都离不开科研。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科研的互动关系,加大科研力度,及时把科研中得到的新体会、新进展充实到理论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紧密跟上前沿进展,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形成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同时在授课中个多的添加实际测试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介绍轿车生产后的出厂性能测试、自动化生产线在线监测系统及远程监测系统、各种新型智能生态传感器,航空宇航中的测试应用,等等。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掌握前沿动态、跟上时代的潮流。
最后,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跨学科知识较多的问题,可以专门拿出一到两节课来统一进行知识的回忆和贯通。
三、结语
在测试技术这样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测试技术的特点,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授课理论内容与科研及实际测试过程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同时由于测试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前沿知识的更新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当代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军.《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4(3):80-93.
1、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现存问题
1.1设计理念滞后。目前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采用了传统的叠加法进行组合,形成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这种课程设计体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传统课程设计观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在传统的高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传统的高专的课程设计又是以学科课程论为设计理念的,属于典型的“本科压缩型”的课程结构;二是吸收了现代高职课程设计观的能力中心观。现代高职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设计,转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其表现就是增加了专业技能课,并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程教学,适度增加校本课程。1.2设计深度不足。从各个模块的具体构成来看,缺乏更进一步的划分,致使设计深度不足。例如,营销专业技能课这一模块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分,导致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的课程混在一起,这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1.3课时比例不合理。从课时的安排上看,实践类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讲,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应保持在5:5左右,但目前许多院校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甚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以三年制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目前教学计划三年制总学时一般在2600-2800学时,学分为130-150学分,其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1.4:1以上,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一些实践课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其原因主要在于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实践课的要求。
2、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思路
针对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制定思路有以下几个:2.1根据专业的定位以及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和迁移岗位群来确定教学计划的框架。可以把教学计划分成两条主线:一是技术服务,一是技术营销,这是根据专业的定位来确定的。技术服务对应的是售后服务岗位,需要机、电、液、柴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机械产品知识来支撑,迁移岗位是服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技术营销对应的是销售岗位,需要工程机械产品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来支撑,迁移岗位是销售管理和企业管理,两条主线对应了学生的入职岗位和迁移岗位。2.2针对后市场的各个岗位群来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和课程。工程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都在后市场,从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看,基本上80%以上的学生都在后市场就业,后市场由许多个细分市场组成,例如工程机械设备租赁、二手机租赁与买卖、配件管理、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工程机械维修服务、再制造等。因此,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针对后市场的设备租赁、二手机、配件、招投标等领域分别开设《工程机械设备租赁》、《二手机评估》、《施工设备管理》、《招投标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深入后市场的各个领域进行学习,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面,拓展了学生的入职岗位和迁移岗位,提高了学生的技能。2.3人才培养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还应体现人才培养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根据技术服务这条主线,依次开设了《工程机械文化》、《机械基础》、《机械识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机械柴油机结构与维修》、《工程机械液压传动》、《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工程机械底盘结构与维修》、《PLC与单片机应用》、《现代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专业英语》、《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二手机评估》、《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施工设备管理》、《服务管理》等课程;根据技术营销这条主线,依次开设了《形式逻辑》、《现代礼仪》、《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工程机械技术营销》、《招投标管理》、《经济法》、《商务谈判》、《现代推销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投诉处理与技巧》、《销售管理》等课程,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置的,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很好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
作者:彭广宇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特征
机械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上手快、技术扎实、操作熟练等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教授的内容有自身的专业性,特别是类似于机械制图这样的基础学科。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是很难完成机械专业的学习的。不仅如此,在机械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堂上教师当面讲授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来了解机构、传动、轴系等不同模块,这是只有具备一定机械理论基础的学生通过学习才可以完成的。同时,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很难直接理解的情况,这种教学的难度和挑战也体现出机械教学的专业性特征。
二、机械教学体系的全局性特征
机械教学是一个体系,也是环环相扣、逐步引导的过程,而机械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机械运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从教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在面对出现的机械故障或者机械运转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拥有全局观念。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只深陷一个错误点,而不能从整体上对问题进行解析,很可能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全局中发现问题、从细节处解决问题。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机械运转的整个系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当发现问题所在,要着手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从细节出发,不要草率做决定,要慎重而仔细地找出出现问题的部位、原因及与相邻部位之间的牵连关系等,要在统领全局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精细化和细节化处理。着眼全局,把握细节,这也是当今实践的客观环境对机械教学提出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三、机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在机械教学领域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国家大力的支持推动着各大院校,不论是技术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都引进了更先进的教学设施。除校外实习外,学校引进更多机械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课的学习与操作,使课堂形式增多,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教学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日常课堂中,应当给学生灌输对突况的应急预案的意识。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更灵活多变地进行示范,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一个只会墨守成规的机械专业的从业人员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是无法应对自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中,特别是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毕后,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上,这也是在机械教学过程中最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和时间的地方。
四、机械教学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高职;机械创新设计;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18-01
1.引言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技术进步一般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任务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级技术人才,以填补我国人才结构中的巨大缺口[2]。
高职机械类学生作为将来中国机械行业人才的重要组成,培养其技术创新意识,提高其机械创新设计(MechanicalCreativeDesign,MCD)能力,以备将来在行业竞争中,甚至在提高综合国力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机械类学生动手能力强,能较快的接受新事物,但是对于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接受能力低,难以独立的思考与解决新问题,更不用说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了。个人总结,对于高职机械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学生为主体的主观策略及学校与老师为主体的客观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主观策略分析
2.1.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
以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四大专业课程领域:(1)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电工基础等;(2)设计类核心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塑料模设计、冲压模设计、夹具设计等;(3)制造类核心课程,如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加工与编程等;(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如AutoCAD、UG、Pro/E、MasterCAM等。专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创新设计能力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采用功能原理方案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就必须对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原动机、执行机构,传动方案,控制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有熟悉的了解和掌握,再從中选取最优良的方案作为设计方案,这其实就是功能组合与分解的创新设计。而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进行理论仿真验证和图纸表现,这时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机械制图知识与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以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一切创新设计的基础,虽然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离不开灵感与顿悟,但专业知识才是一切的前题。而且由此可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二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观念、一个目标、一个过程。
2.2.创新原理与创新技法的深刻理解
总的说来,机械创新设计的创新原理有组合原理、分离原理、还原原理、移植原理、迂回原理、完满原理等。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有智力激励法、提问追溯法、联想类推法、返向探求法、系统分析法、组合创新法等[3]。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创新设计也是一样,我们的先辈在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才使科学发展到今天,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科研方法也在不断的归纳与总结,前人已经求证且证明正确的方法是宝贵的经验,只有在深刻掌握和理解这些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才有资格去寻求新的方法。
2.3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形成
一般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的生理机能,但大多数人处于休眠状态。学源于思,业精于勤,我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成为一种习惯。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比如人们发现不管是滚动轴承还是滑动轴承,只要轴孔相接触,摩擦便不可避免,精度、效率、寿命都达不到最佳要求,近年来,人们利用电磁学原理,开发出了轴颈与轴瓦不接触的磁悬浮轴承,并已推广利用。其次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车工实习后,我曾经问过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能不能用一台普通车床加工出一个正方体出来呢?同学们想一想,表示不能。问题留到第二天,有同学找到我说,这是可行的,只是相当于车六个端面。主动的同学就在主动的培养这种意识。还要是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机械专业的同学都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那么,大家可曾归纳过运动的相互转化吗?周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直线运动转化为周转运动。运动方向,运动形式,运动轨迹的改变我们学到过哪些?我们还能想到新的方法吗?
3.客观策略分析
3.1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授受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大力倡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更加直观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由主体变成主导,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跨课程设计案例,将多学科知识与经验综合应用,强调解决问题的新颖性,不追求答案的标准,只追求思维的活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考问题,既加深了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3.2创新设计平台的建立
强调运用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机械设计、三维造型、仿真分析等。开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omputerAidedInnovation,CAI),如运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虚拟设计;运用快速成型技术(RapidPrototyping,RP)进行反求设计;ANSY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等。
3.3课堂外,多渠道多种形式拓展学生见识
如成立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社团,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讲授,了解创新设计的理论,方法及最新发展;带领同学参观工厂,科技博览会,甚至到商店里的各种产品,建立创新设计产品陈列室,让同学们在实物中切身感受到创新设计带给科技与生活的变化;自己组织各类机械竞赛到参加各级创新设计大赛,开拓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
4.结束语
高职机械类毕业生主要为相关机械类企业输送能服务于一线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机械类学生的素养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机械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辉.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析[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
[2]陈峰等.高职“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