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机械行业的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的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行业的分类

第1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现状 ; 原因分析 ; 石油化工机械

中图分类号:F407.4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机械行业也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程度是能够基本上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但却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例如在勘探等石油化工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地方的不足,束缚了石油化工行业的高速稳健发展。因此,指出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

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的现状

随着我们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现代工程机械行业,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技术。所谓的先进制造技术,就是在传统的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地吸收现代的机械、电子信息、高科技材料、新能源以及现代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它们综合地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工程机械的制造、数字化检测、现代管理以及销售、使用和服务

的工程机械制造全过程中,以此来实现优质低耗、高速高效、清洁而灵活的工程机械生产,最终获取理想的经济技术效果的一类制造技术的统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对制造工程中的组成与管理方面的变革创新也是很重视的,对其过程组成与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变革与创新,实现其内部的硬件软件、智能化组织等的系统集成,并在这些方面优化其资源配置。

1、虽然设备原料的种类繁多,但是其科学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应变能力也不强。尤其是一些特殊设备原料还不能够在本国取得,必须要从国外引进采购。

2、我国的采油设备虽然发展迅速,能够最好的满足国内外对于采油设备的需求,但是从业者却仍需加大在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以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3、由于有些关键技术被技术标准所规范,使得我国现有的技术不能到达这一标准。所以,从业者只有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这样就需要支付大量的引进费用和使用费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二、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1、我国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石油化工是一个技术密集性产业,它

需要精准和高效的生产设备来为其提供服务。但是因为本国的技术有限,不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做出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商品,所以,就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如 :对原油电脱盐技术的引进。

2、原料复杂多样,我国生产能力有限。据了解,为了更好的满足石油化工业的需求,人们制造出了许多生产设备。在制造这些种类繁多的生产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特殊的原料材料,但是对随着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石油化工机械业这个新兴产业来说,有些特殊化的设备原料是不能在我国生产出来。但是为了保证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就需

要从国外购买或者引进那些原料组件。例如 :有的设备对速度要求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高速运转 ;有的设备有着重量上的要求,单件有的甚至超过百吨的 ;有的在温度上面有要求 :有的需要能用高于 100 摄氏度的高温或低于 0 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等。我国在这些特殊要求设备的生产方面还远远满足不了本国的需求,就使得我国技术发展滞后。

3、竞争激烈,生产设备更新过快,淘汰率过高。我国相关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某些生产设备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我国甚至是国际化的标准,远销海外。例如最初电潜泵被我国技术人员研发出来时,只能在 40KW的范围下(内) 。但是随着研究的更加深入化,到目前为止,电潜泵已经能够在 150摄氏度下使用。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电潜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均占据了重要席位,也正因为看到电潜泵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人们蜂拥而至,增加了该产业的竞争性。加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设备的淘汰率比以前大大提

高,加上石油化工机械企业又不具备生产出这些设备的条件,那么就需要从外引进,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解决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现状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该行业以及与该行业相关的技术方面的研究。作为为石油化工提供工具的石油化工机械行业,就必须了解该行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以便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生产出高效有用的生产工具。石油化工是一个联系性很强的产业,因此也只有协调好这些因素与该行业的关系,才能做好该行业。对于与石油化工联系很强的石油化工机械行业来说,就更加需要弄清楚这些变化的因素,以便能随机应变。

其次,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定期更新他们的知识。技术的引进固然完成了第一步,但又同时需要工人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以便能够生产出合适的生产设备。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便与生产的高效完成。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让其能够“与技术齐进” 。

最后,加强对原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原料设备。设备的生产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科技的设备原料,如果总是依赖从国外引进的话,那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自我开拓。我们首先需要收集所需要设备原料的信息,然后进行逐步的研究与开发,以保证生产设备的顺利制造。再次,要随时关心国际市场中更新的生产设备和设备原料,以备不时之需。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讨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原因,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应对自如,促进我国石油化工机械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如轩 . 石油化工机械工业 [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2] 金文 . 百年回顾中国石油工业 [N].中国化工报,2000

第2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 机械设计;材料选择;运用;节能

中图分类号 TH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1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前进。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机械设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对于机械设计所涉及的材料,以及各种材料的合理运用是保证机械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是机械行业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表示:我们只有注重各种材料的合理选用,注重各个零件之间的性能运用的研究。机械设计才能有所提高,整个机械行业才能促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工业的发展历史中,有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需求量在不断的增长,机械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机械设备中所用的材料也出现了短缺的现象。而材料作为机械设备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出现短缺的现象会造成机械行业不能持续发展,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机械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合理运用就尤为重要[ 1 ]。在机械设计中,既要考虑到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到选择的材料是否有充足的来源。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更应该考虑到材料是否具有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等特点。因此,机械设计的选材和运用要充分结合实际经济发展趋向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开展。机械设计只有不断在选材和应用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做好合理选材合理应用的工作,才能促使机械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2 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材料

2.1 实用性选材与应用

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实用性将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质量。因此,在材料选择时应当以材料的实用性为首要选择条件。在机械设备的运用中,是以工业生产为主要内容,机械材料的应用也是以工业生产为指标,进一步对机械材料进行处理或切削。所以在机械设计的选材中,应该根据材料的应用范围,选择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达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其次,不同的机械应用对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满足机械设备基本生产要求的同时,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2.2 载荷型选材与应用

如图1所示,是一种载荷型机械材料。其采用了先进的人机搬运功能,全铝合金的材质使得材料重量轻巧。但是其载荷水平却非常的高。可以轻松完成搬运、托举等动作。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负荷能力不够会导致设备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机械在正常运作下,有一些机械零件也会因为材料负荷不够的情况下出现失效的现象[3]。所以材料是否有足够的负荷水平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关联。针对材料负荷水平的问题,在机械设计材料选择中,应该对材料的负荷水平做出准切的估算。在材料应用之前,应该对材料的负荷水平进行测试。如果材料的负荷水平通过测试,就可以应用在机械设计中。

2.3 低耗能选材与应用

我国的工业发展在逐渐扩大,工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通过机械设备耗费的能源也十分巨大。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在机械设计的材料方面,应当尽可能考虑使用低耗能材料。如图2所示,就是一种低耗能防火板材料。它广泛地运用在宾馆、写字楼、商场等内部装修中。它不仅轻巧、承载性好、环保性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是一种低耗能的不燃板材。低耗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耗费和生产污染。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大量的选用低耗能材料,广泛地应用在机械设计中,机械行业才能持续性的发展。

3 选择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机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中,应该注意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业生产中。比如注重选择材料的节能环保性等。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发展,在发展中能源、资源被大量的使用,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节能环保性。其次,注重材料的经济实用性。很多材料在满足高质量的同时价格却非常昂贵,或者在满足经济实惠的同时质量又没有保证。所以在机械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经济性和实用性共存的材料。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尽量合理的控制材料成本。在加工过程中节约生产成本。在满足高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性。还有,在机械设计中要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4]。在机械设备能够达到最佳运转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在最大的程度上使用材料的潜力,使机械行业和生态环境能够达到共同发展。机械行业只有和我国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一致,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我国工业的进步。

4 结论

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时代的机械行业也有了更好的要求,所以,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应从多方面分析考虑,合理选材,保证机械设计的规范标准的同时,还要结合时展的实际要求,让机械设计体现经济、环保、质量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梦奇,王婧.浅谈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机电信息,2012(6):133-134.

[2]赵忠国.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科技风,2011(17):58.

第3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和276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作者:王西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3-18.

[2]NY/T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Carter.ReverseLogistics: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8,19(1):85-103.

第4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 发展状况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T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72-01

1 前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机械行业由高速发展到稳定发展,实现了能力的跨越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总体上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 机械制造业的定义

机械制造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3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现状路

1.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我国机械制造业虽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但是我们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己的研发创新不足,导致我国机械行业没有长期发展的持续动力,所以不利于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基础设备方面,我们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我们不得不依赖进口,即使我们能造出的零件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以最常见的螺丝帽为例,我们与德国的技术水平和精度上就存在着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先进的数控机床和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加工中心,实现柔性自动化,并向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我国仍然采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尚处于单机自动化和刚性自动化阶段。

我国的制造业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缺少自己的核心科技,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位置,并且长期下去还不利于本国制造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及企业缺乏创新精神。虽然一些高校和研究所有不少的科研成果,但在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2.机械制造业发展环境

我国重视国家工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业,以加快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而“十三五”规划则进一步提出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但由于我国机械生产设备落后,工人的待遇低,缺乏专业的新型技术人才,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差,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国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没有完整的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同时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不强,这些都严重束缚了机械行业的发展。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机械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善其发展环境。21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和企业间的竞争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创新。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环境对于一个企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机械制造业的组织结构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生产格局,生产同一零件的有好多家,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和竞争的加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近几年,我国建成近百家液压件厂,但年产30万件以上的只有几家,主要产品是为农机配套。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产各种液压件产品130万件,日本油研也年产60万件以上。此外,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于这多年形成的行业弊端,我们一方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进行资源的集中,实行股份制改革和资源的整合来改善行业的生产结构。结合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创新新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结构,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3 自主创新才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是国家强盛的保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新技术,没有突破,我国的机械行业也没法突破现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对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新形势下国家对该行业提出的要求,在整个行业进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实现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对于国家实现“工业4.0”有着重要意义。

1、加快对生产技术的创新。针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展开技术攻关,国家和政府加大对相应的科研机构和和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对于引进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国家和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该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快实现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进而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基础创新能力的高度,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格局。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行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的制造业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2、加快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形势下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之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在适用,而尽快创新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对技术工人的待遇,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将企业变成一个创新的整体,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使整个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结合本国国情实现本国的制度创新和企业机构的升级,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制,通过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和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淘汰一些低产能、高能耗的中、小企业,从而改变我国机械行业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以利于机械行业更加高效、快速的发展。

3、国家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对于创新,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三者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启动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优秀的科技人才,完善我国的科研机构,改善科研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到我国,从而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专利保护机制,鼓励全民积极创新,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通过这样,带动企业的创新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之,在“十三五”期间要想实现“工业4.0”和机械制造业的转型及优化布局,创新才是驱动机械制造业这台机器持续发展的发动机。通过国家和企业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才能驱动整个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属材料;机械设计;选择;应用

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势头正猛,对于机械设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在机械设计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机械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基础,并以科学合理的态度进行材料的选取,且要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加以利用,确保我国的机械行业快速、平稳的发展。

1机械设计中金属材料选取的基本原则

1.1材料的经济性

经济效益是每个盈利性企业的目标,在机械制造企业中亦是如此,在材料的选取中,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对于企业成本的缩减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的材料的供应情况,同时要考虑材料本身的相对价格、材料的加工难度及有用材料转化率,从而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

1.2载荷的大小和性质

在机械设计中,所谓的载荷与性质,是指设计师必须考虑选取材料所能承受的荷载力大小,保障其可塑性,并且能够很好的体现机械所具备的良[1],其次,还要对材料的其他性质进行研究,确保其他特性不能够影响到机械的功能、质量等。

1.3零部件的尺寸与质量

在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材料的选择不当,导致一些金属材质的部件尺寸和质量不达标,对企业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由于机械制造是一个几乎要求零容错率的行业,因此,零部件的尺寸与质量是影响机械的最基本因素,所以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选择。

1.4零部件的工作环境

在机械使用过程中,由于各个部件的功能不同,导致了其工作环境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不同功能金属材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零件是所处的工作环境是比较湿热的,那我们就要选取耐高温、防腐蚀的金属材料,以保障机械设备的完整运作及使用寿命的期限,当然,还应该充分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因素对机械设备使用所造成的影响,如果无法满足机械的力学要求,那制造出的机械设备就是一个失败品。

1.5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性能

零部件的结构域性能对于机械设备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复杂结构的零部件需要采取板材冲压元件、焊接等多重加工技术手段,而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主要考验的是材料本身的冲压性能、切削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等,在此过程中,无法通过这些考验的,则无法运用于机械制造中。

2机械设计中金属材料应用的适用性与经济性

所谓金属材料应用的适用性是指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实现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而经济性则是指在金属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经济、实用的特点,尽量采用性价比较高的金属材料。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选取碳素钢为基础材料,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弥补韧性差、强度低的特点,同时,这种方式也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耐高温乃磨损特性[2]。在机械加工制造中,不同材料的加工技术也是不同的,例如,铸造技术适用于收缩性、流动性及吸气性强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技术,适用于符合淬透性标准,且热敏感、氧化脱碳等相关性能要求的材料;焊接技术适用于冷镦性及冲压性良好的材料。

3机械设计中材料应用的环保性与节能性

3.1选择加工过程中污染小、能耗低的材料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尽量选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废料、废气较少的材料,以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尽量在加工过程中选用热轧、冷轧状态下就可以达到提高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材料,避免污染大,耗能多的弊端,2)选择热处理工序少的材料,由于各种材料的性质不同,所以在加工中所能承受的处理环节也是不同的,如若建工环节较少,则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损耗,从而使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同步发展。

3.2选择可再生、可回收材料

尽可能的优先选取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不仅仅在经济上缩小开支,同时也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另外在产品用材上,要尽量控制其使用的种类,过多的种类,对于分类回收极其不利,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3选用危害性小或无危害性新型材料

很多传统的金属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选材上要尽量避免这种材料的使用,尽量选择如金属泡沫这类的新型材料替代传统材料,不仅不能燃烧,而且能够被再次回收利用,是不可多得的无毒害材料。

4结束语

金属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确保其平稳发展,我们要在选材时注重应用的适用性、经济性、环境性和节能性,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方向,为机械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兴明 张磊 董书臣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 双轨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82-02

一、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的大力投入,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工业总产值持续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仅2011年,工程机械主要产品(起重机、挖掘机、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电动叉车)的产量高达630万台,工业总产值近2900亿元。尽管如此,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占世界总销售量不足5%,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可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产量高增长高发展的背后,必然带来对工程机械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售后维修服务人才,一度成为国家紧缺行业人才,高薪难聘。目前,全国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滞后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就高职高专而言,平均每个省不超过2所院校开设工程机械使用、维修或维护专业,而每30台工程机械至少需要一名维修人员,这对于年产量630万台以上的市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为此,巨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急需大批量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二、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定位

当前市场上,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包括卡车、压路机、地下采矿机、摊铺设备、林业机械、液压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分类超过20多种,而各种分类亦包括不同型号来满足复杂多样的工程要求。生产厂商同样繁杂,除国内徐工、三一、中联、柳工及厦工等主要企业外,还有大量跨国公司,如卡特彼勒、小松、加藤、日立建机、沃尔沃建筑设备和利勃海尔等工程机械公司。因此,工程机械维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能够对不同种类型号的机器进行正确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是高技能人才素质的体现。

目前,工程机械生产和销售企业所需求的装配、销售和维修人才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学校招聘的普通机械、电气专业类的毕业生;另一种是从社会招聘的相关工作人员,其学历和素质参差不齐。这两类人员都需要企业进行“再培养”,即针对工程机械产品的特点再次进行自主培训,不仅延长了上岗周期,而且极大地消耗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由此可见,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工程机械人才,将受到企业的极大青睐。

工程机械是一个集机、电、液技术于一身的高端产品,其产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匹配。工程机械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流程大致为设计、装配、销售、驾驶和维修服务四个阶段。其中维修服务可简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懂得保养知识,能够对简单故障(如油封漏油)进行判断、拆装和更换,此层次重点在于维修的技能水平;第二层次为掌握工程机械工作原理,会看液压、电气图纸,能够综合运用机、电、液技术以及发动机知识解决疑难杂症,此层次凌驾于技能之上,重点在于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高职高专的专业定位应区别于本科和中职院校,走高端维修的路线,即培养会动手、强分析、懂外语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三、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分析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有修理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制造企业、施工企业、商和专业维修企业内,另外还有大量的个体从业者。随着电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机电液一体化等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工程机械社会拥有量的快速攀升,社会对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行业急需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工程机械维修人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工程机械修理工职业的定义为“使用相关检测仪器、检修机具和诊断设备等对工程机械主机、总成件及主要零配件进行诊断、维修和保养的人员”。根据这一要求,工程机械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对工程机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运用相关检测设备判断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液压及电控系统、工作装置等总成和零部件的故障,并进行排除;拆卸和装配需维修的工程机械主机、总成或部件;运用相关设备和技术修复工程机械零配件;对工程机械主机和系统性能进行调试。

四、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满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传统“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可缩短学习周期,在有效的学制年限内,最大程度地增强理论和实践水平。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将资格认证、职业标准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资格认证直通车。

(一)总体框架。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强化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故障诊断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构建“双轨制”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采用“2+0.5+0.5”教学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0.5年双轨制课程+0.5年顶岗实习。其中“双轨制”课程将全班分为A、B两组,每组教学内容完全相同,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生产性实践两部分,每部分教学时间为10周,其主要区别在于A组先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后进行生产性实践,B组顺序与A组刚好相反,详细设置如图1所示。此模式的优点有三个:一是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理念,强化“做中学”的教育方式;二是解决了教学设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三是确保了大三全学年都有学生与企业对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确定课程的范围、地位和顺序,形成便于学生理解的、短时高效的、知识更新的结构框架。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意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衔接,始终把能力本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核心专业课程全部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打破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专业课程以挖掘机维修为载体,先进行挖掘机操作练习,再进行结构识别,接下来进行功能部件拆装,讲解控制原理,包括液压控制原理、电气控制原理和发动机控制原理,最后进行挖掘机故障诊断与分析。课程安排完全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使整个教学过程快捷、高效、无障碍。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严格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挖掘机驾驶员”和“工程机械修理工”的职业标准,对职业标准中提到以及考核的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实践,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能力要求,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除上述主体框架外,还应注意教学中学生的反馈、课程的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应注意师资队伍的培养,这是整个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最终形成一个机制健全的、可随时调节的、知识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志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1)

[3]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4]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风险分析报告[EB/OL].(2012-08-13) [2013-01-12]

第7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摘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既要发展主机,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和控制系统,也要脚踏实地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中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

关键词:机械;技术;应用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环保节能新技术将得到推广; 安全性、可靠性将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将广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艺的研究将不断加强。功能多样化是近年来工程机械的一个新特点。与此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明显缩短同样随着行业越来越深入到更为具体更为实际的工作环境,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为求方便,逐渐向小型化及微型化方向发展。多功能化作业装置改变了单一作业功能,为完成更多的作业功能,工程机械主机作业功能将尽可能扩大,工程机械发展正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单一功能将向多功能转化,扩大了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是工程机械发展比较重要的趋势。中等型号工程机械基本上没有大的发展,近几年来还有下降趋势。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机械的安全性包括保证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保证在规定条件下不出故障,对机器的环境和人不造成污染和危害能正常实现总功能的要求。际上精节生产本身就意味着从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电机的基频设计点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精确的模拟电机在各基频点上的工作特性,由此也就扩大了电机的恒转矩调速范围,根据电机的实际使用工况,实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若以原有的设备为主,也可配以电机专用的直流制动器以实现电机安全、有效、可靠的制动性能,在高速运行时保持恒转矩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中频电机。中间穿插着借助计算机指导的人工参与,将高新技术与原有工艺基础巧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传动装置用来连接原动机部分和执行部分,同时却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合理调整机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它将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为执行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从而使这种生产线的造价较低,由于变频调速电机的基频可调性设计,我们也可以制造出各种高速电机,而且价格低廉。随着控制及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多行业的交叉创新,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从各方层次各个角度去应用新技术,原动机是驱动整个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预测并根据一定的智能体系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是日前机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它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实现工程机械工作过程的在线状态监测和自动故障诊断。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结构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用户对工程建设机械也提出了更高的市场要求,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可靠性准则就是指所设计的产品、部件或零件应能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第8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一般本科院校 机械类专业 机电控制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传统机械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机械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机械、电子、控制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机电控制课程群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优化机电控制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课程群建设框架,为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改革背景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源于原长沙交通学院1979年创办的“筑路工程机械”专业和1996年创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0年归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工程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个方向。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本科生,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就业,具有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

然而,在近几年培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课程体系不严谨,部分课程的内容设置有重复;理论与实践脱钩,实践环节偏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课程体系和内容与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工程机械”背景结合不紧密。因此,优化机电控制课程体系结构,体现我校机械类的专业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2 改革措施

结合机电一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我校对机械类专业的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需要相对提升。对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及突出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2.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对于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多种问题,比如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不严谨、课程内容相互之间重复交叉等。在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把机电控制类课程体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做了整合与优化。将“电工电子技术”中的电机部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学”等机电控制技术中的强电控制知识整合为“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更新教材,增加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仿真工具包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测控电路”、“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等课程,修订和编写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2 增设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既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还改革了原有的课程实验内容,同时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机电控制技术实习”环节,该实习以PLC为控制载体,使学生获取机电控制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机电控制的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定的操作技能。

2.3 与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紧密结合,突出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工程机械特色体现不足的问题,加强了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工程机械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将工程机械作为机电控制的对象;增开了“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课程。

2.4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比较强,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能够应对教学过程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要求,同时将Matlab软件引入教学,可以减轻不必要的课时浪费;通过对平时大量课题和试题的收集,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可以组织开发相关课程试题库,以此来满足教学要求;另外学校为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便的条件,可以开发教学网站,以此实现互动式教学。

3 改革效果

通过整合优化后的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内容更加的完善清楚,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实施,而且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减少了平时课堂教学出现的重复现象,充实了一些新的科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为了突出教学的综合性和设计实践性,我们对原有的课程实践体系进行整合规划,以此加大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习实现了“电子技术实习――单片机控制技术实习――机电控制技术实习”的不断线。将机电控制课程体系与工程机械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更明确地突出了本专业的工程机械特色。

4 结语

自2010年专业机电控制课程体系立项以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交通及工程机械行业背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一般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2):13-14.

[3]车勇,叶涛,田会方.过程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10):60-62.

作者简介:唐宏宾(1979-),男,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吴康雄,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第9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矿冶特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73-02

一、前言

矿山冶金机械包括采掘机械、选矿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筛分机等冶炼机械设备,具体有凿岩机、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破碎机、工程起重机、冶炼设备、通风排水等辅助设备,广泛用于矿产品的开采与加工、公民建设、国防建设、救援等多领域,通常也称为工程机械。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彻底打破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机械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中核心能力最强的代表,产品研发不断向高端、大型化、智能化方向挺进。生产的工程机械占据亚洲的半壁江山[1]。对于行业而言,整机与配件技术一直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在国际工程机械的舞台上,拥有世界响当当的工程机械整机企业,而零配件乃至核心技术在国外也很少能够找到值得骄傲的看点[2]。当前,我国矿山冶金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下列层面。

1.矿山机械行业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

2.国内矿山冶金机械产品品种,尤其是国家建设急需的关键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质量不稳定,全员劳动生产率低。

3.传统矿山冶金机械质量差,效率低,耗能高,污染大。研制和改进矿山冶金机械设备急需矿山冶金机械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采用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由于资源短缺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要求,不可能存在完全学年制或完全学分制,在资源配置上,学分制与学年制两种配置方式可能并存。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变化也不只是简单的取代方式,而是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之间寻找某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获取最大的质量效益。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规定的四至六年的学籍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选修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且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能够真正地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潜能。目前本科毕业总学分为160~190,除思想政治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必须开出外,一些专业课只能作为选修课开出。但有些学生对选修课并不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培养模式的思考和研究

1.我国高校很多专业设置雷同,采用统编教材,学计划。结合办学特点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建立分方向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自愿选择。

2.矿山机械专业和冶金机械专业是原江西冶金学院的传统专业,拥有强大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加强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更专业、更实用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办学目标。(1)在人才培养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个人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能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液一体化设计、矿冶设备维护与管理、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运用管理且具有三实品质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综合运用于矿山、冶金、工程机械检测、使用、管理和机械化施工行业。(3)紧扣产业需求,建设多维度的教学平台,最大可能地扩大受益面,使专业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受惠,培养矿冶特色机械专业人才。(4)以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加强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等环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机械专业人才。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进一步加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专业岗位的调研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来调整方案,使课程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专业特色。矿山冶金机械专业的方向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机电结合,以为冶金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和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建设工程师培训基地和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市场升级的优秀工程机械行业人才。这不仅可以解决学校专业教育中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更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强化教学师资力量,增强高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开发拓展市场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事业发展培养人才,通过人才培育创造事业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国际化人才而努力。

四、方案实施

1.经过市场分析、调查和研究,以2011级、2012级、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增设机械工程专业矿冶机械方向,根据课程体系分专业方向教学。矿冶机械专业方向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机电结合,以冶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可以在冶金设备等机械设备检测调试、安装维护、故障诊断、运行管理、技术革新和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增加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冶炼机械、工程机械等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如图1。

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将这种培养方向定位于面向工程实际。机械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指进行过工程师、技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面向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施工、维修、测试等工艺和管理工作。校企合作的推进有利于强化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岗位竞争能力,推动重点专业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助于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骨干。校企合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合作理念,以培养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来落实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要求,在订单培养、科技研发、互享资源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与更广泛的合作。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真正推进校企合作关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4.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锻炼,让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学院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的矿山冶金企业进行长期合作,采用学生主动报名、学校和企业筛选的形式,让大四学生在企业相关岗位实习3~6个月,与一线师傅亲密接触,由师傅手把手地教学生实践知识,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当学生和企业双方都满意时可直接签订就业协议。通过企业工程师授课、安排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竞争力,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可以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了解,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企业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力行推进校企合作表示赞赏。

六、总结

构建矿冶特色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