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冷链物流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调研

第1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试点城市先行

自去年至今,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动作频频,多次召开会议共商大计,先后确定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范围和合作思路,以及相关工作机制,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目前,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引起了两岸冷链物流领域的高度关注。为了推进两岸冷链物流的产业合作,商务部和国台办去年7月联合《关于将天津市和厦门市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的函》,将天津、厦门列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试点城市。随后在8月份,台湾冷链物流产业工作组与大陆冷链工作组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一次商谈中将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的名称更改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并进一步理顺了合作思路、界定了合作的范围。中国中常委、台湾中华工程公司副董事长沈庆光表示:“这是一个对两岸农、牧、渔业产品往来,为两岸民众提供更新鲜的食品有很大贡献的项目,它同时也使两岸长时间的交流更迈进一步。”同年9月份,2011两岸流通服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中举行,两岸代表针对冷链物流合作试点的机会与方向,进行了推动合作的策略探讨,并确认了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的合作机制,同时建议“城市冷链物流示范区”与“两岸冷链示范网络”为冷链物流试点的两大主轴。会上,作为工作小组的两岸召集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为两岸冷链物流发展开启了合作先机。随后,台方于2011年10月25日成立了“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旨在从市场、营运、技术等方面切入,整合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进行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供需对接。此外,两岸冷链物流试点工作小组还于去年11月份共同赴天津、厦门两个城市进行调研,了解两个试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和合作需求。今年3月份,来自厦门市商务局的消息称,厦门市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筛选有实力、有冷链物流条件基础的企业参与试点,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专业冷链物流项目。在此基础上,将逐步扩大试点的空间,选择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农水产品集散市场、冷链食品加工等1~2家企业作为试点,并最终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纳入“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努力构建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及制造技术基地和冷链物流产业研发中心。与此同时,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另一试点城市天津也不甘落后。据天津市台办负责人介绍,作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项目大陆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天津抓住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扩大覆盖区域,建立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与台湾形成优势互补。该负责人指出,天津和台湾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落户天津,台湾的百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天津都有投资,津台两地贸易额也不断增长。天津市将以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为契机,力争在津台产业合作方面实现五大优势,打造台湾商品北方地区集散地:一是办好台湾名品博览会,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二是争取成为航空货运直航城市;三是争取建成台湾农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四是争取建成台湾水产品北方批发交易中心;五是建立天津台商商贸城,将津台经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出台支持政策

作为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组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锦莹认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将在政策、资源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而推动天津、厦门两个试点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及支持措施,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两岸冷链物流合作,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在具体的合作试点项目上取得资金支持,促成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事实上也是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加快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厦门市政府5月22日印发《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率先明确了厦门市开展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保障和支持性政策措施。而据大陆冷链物流工作组的相关人士透露,天津市政府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的有关扶持性政策。在《实施意见》中,厦门市首先明确了建立两岸冷链合作的高效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厦门市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台湾“两岸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进行对接,为两岸冷链物流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的深度合作,并开展定期信息通报、实行工作例会等制度。同时,厦门市专门增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经费”,并纳入部门预算,用于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工作协作、课题调研、共同培训、产业合作对接展会及交流活动等费用保障。此外,《实施意见》中明确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包括财税扶持政策和用地优惠政策。由于冷链物流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固定资产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厦门市政府为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与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对纳入试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标准应用、专用技术设备采购、新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合作、新产品应用服务费、营业税等予以财政资金扶持;同时,对于冷库建设新增用地,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优先合理安排用地,并参照相关行业给予最优惠土地价格支持。

第2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历史欠账较多,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在青海省商务厅公布的《关于对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该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温控食品冷链流通比例仅5%,温控食品物流过程无法形成“冷链”;冷链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冷库缺口20万吨以上,冷藏运输车辆缺口超过200辆;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标准化程度低、信息化管理落后,以致运输效率低,商品损耗大。

由于青海地处内陆边远地区,远离中心市场,同时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冷链物流基础及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且历史欠账较多。青海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汪生栋说:“以牛羊肉为例,从消费观念和消费惯上看,省内消费者多喜欢购买新鲜牛羊肉,对于通过冷链渠道销售的牛羊肉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从牛羊肉外销看,一是省内牛羊肉长期不间断供应省外市场的能力不足,二是由于运距长而致物流成本增加。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海冷链物流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逐年加大,青海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冷链物流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全省需冷链物流服务的温控食品总量约占60%~70%,未来2年内年冷链物流需求将达到60万吨以上。

面对需求的增长,冷链物流的短板怎么补?青海首先选取了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运作较成熟的温控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进行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按照“边实施、边改进、边示范”的工作步骤,逐步解决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问题,同时组建了省内首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公司,依托党报物流建设冷链宅配体系,打通了城市冷链“最后一公里”。

第三方冷链青海迅达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峰说:“专业的第三方冷链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关键因素之一。从现阶段看,第三方冷链正处在一个痛苦的阶段,毕竟起步艰难,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全程可追溯和有效监管是建设方向

走进青海省三江集团商品储备公司冷库的温控机房,虽然有些简陋,这里却是整个冷库的心脏所在。两台主控计算机依托冷库内的温度传感器适时对库温进行调节,以保障所有的温控食品都能在合理的温度下储存。工作人员除了要监控库温,还要定时对每一个冷库的库温进行记录。

青海省三江集团商品储备公司副总经理张宁说:“保证温控食品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库温的控制。拿牛羊肉来说,进入冷库前首先要在-30℃的环境中进行急冻,这样才能使肉的品质保持最佳,然后再进入-18℃左右的冷库进行储存。”在张宁看来,虽然每年进入冷库的牛羊肉都基本能在一年之内销售出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的存储时间标准,或许成为质量安全的隐患。

青海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王忠文表示:“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对于温度的控制都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对一部分冷库的月台进行全封闭改造,为的是实现温控食品出入库不断链,保证温控食品质量安全。同时我们还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全省冷链物流监控体系,并以此来实现温控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如果你是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层,只需要点击手上的冷链应用软件,就可以对出入库量、食品临近过期时段、温度等进行监管。如果你是消费者,也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该食品全程冷链的状况。

青海报业物流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维良说:“作为整个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入户上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更为重要。实现冷链物流全程可追溯和有效监管,将成为对温控食品质量安全的最大保障。”

为此,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冷链物流信息监控平台,青海冷链物流正在一步一步向冷库分布、库容、库温、温控产品流向等实现可视化监控靠近。同时,借助“全国冷链物流信息公共管理系统平台”逐步实现全省各类温控食品的质量检测、全程冷链、全程追溯、全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多功能服务,从而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地方冷链标准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颁布实施涉及冷链物流和流通的国标和行标共108项,经整理,与商贸行业冷链物流相关的标准有19项,还有3项正在制定。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有关部门现已立项制定相关冷链技术地方标准,增加部分冷链物流单元化和机械化相关标准,加快整理形成“不断链”的青海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

为此,青海专门成立了由全国和省内相关单位与冷链物流企业专家组成的青海省物流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负责申报、制定和宣传培训地方标准,并通过试点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宣贯,要求现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加快建立企业级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冷链仓库和配送中心具有库内外温度隔绝设施、具备完全封闭的月台、通道、冷库专用货架、专用叉车、保温门和具有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和控制设备的标准冷藏运输工具。这是正在推进实施的“牛羊肉全程冷链”和“农批市场综合冷链示范”两大工程硬件设施建设的标准。同时,采用绿色、节能、低耗的冷链技术和解决方案;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真正实现仓储、装卸与运输作业全程“不断链”。

第3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未来五年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编号:JYYB20150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 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 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 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 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5期:24-26.

作者简介:

第4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机冷车自重大,人工、检修和燃油消耗等成本高,且濒临报废期,只有新造冷藏运输装备,彻底解决装备缺陷问题,才能使铁路冷藏运输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调研,在现有材料、制冷、信息和装备制造等技术条件下,制冷机组、发电机组、保温材料等重量大幅降低,并可以实现无人值乘,在轴重不变的情况下,按自重30.8t、载重52t测算,与B22相比付费降低41.4%,收入增加8.3%,购车成本、检修费用和燃油消耗也大幅降低,冷藏运输的赢利水平将大大提高。

2争取冷藏运输政策支持

冷藏运输是铁路不可或缺的运输板块,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应力争得到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政策支持。首先,应比照公路“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铁路冷藏运输的线路使用费,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应参照减免粮食、化肥等涉农产品铁路建设基金的措施,减免冷藏运输的铁路建设基金,以有效提高铁路冷藏运输的价格竞争力。第三,应在运输组织、运价政策、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铁路冷藏运输特殊的优惠政策,以适应冷藏运输的市场需求。

3强化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

构建面向市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营销网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增强营销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营销能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施大客户战略,开展全程物流业务,强化返程货源组织,提高重去重回、三角运输、网络化运输的比例,大幅降低车辆空驶率。加强车辆日常运行盯控,提高车货衔接紧密度,有效降低车辆的无效调配和不合理调配。

4加快铁路冷藏物流基地建设

铁路运输的优势是大批量、低成本、全天候、节能环保。要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必须建设以冷库为基础的铁路冷藏物流基地,利用冷藏物流基地的货源集散功能,为开展规模化运输、固定往返运输和网络化运输创造条件,有效降低车辆空驶。一方面,应在鲜活易腐货物到发量较大的地区投资建设冷库,完善仓储、加工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形成以铁路冷藏物流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实现铁路干线运输和区域配送优化组合。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在冷藏物流基地规划、选址、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制定地方冷链物流发展相关规划时,将铁路冷藏运输与大型冷链物流园区、果菜批发市场同步规划、无缝对接[5]。

5开展铁路全程冷链物流

目前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物流整体外包的形式,而铁路冷藏运输提供的主要是“站到站”式运输服务[6],这是一种“坐商”式服务模式,而且两端缺乏冷藏物流基地和短途配送设施,容易形成冷藏“断链”[7]。铁路冷藏运输要发展必须向全程物流方向拓展,依托铁路运输优势和冷藏物流基地[8],加强与大型果菜集散地、食品生产企业、冷库、冷链物流商的经营合作,整合社会冷链资源,主动参与到食品企业的全程物流服务当中,变“坐商”为“行商”,形成铁路冷藏物流链。

6结束语

第5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湖南省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2年底,在湖南省68所高职学院中,有36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布点比例高达52%,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招生12222人,占全省360个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的2.92%。但仅仅只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物流工程技术(冷链物流方向)、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方向)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其他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港口业务、国际货代、公路运输、连锁经营、铁路运输等专业方向。通过分析,湖南省高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1.1起步晚,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湖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都非常晚,省内本科院校中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为数不多的专业培养本科层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近三年来物流管理专业中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的学生却不足整个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1%。如此小规模的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的需求。

1.2意识薄弱,理念滞后,培养定位不清晰

冷链物流,不仅需要建设冷库,还需要资金和制冷技术,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出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致于政府、企业、市场和教育机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都没有很强的意识,更没能主动去学习国际上和国内其他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做得较好的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念严重滞后。当前,在为数不多的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职院校中,几乎都存在着循规蹈矩,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重试卷考试、轻专业技能培养。由此不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必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1.3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大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相近或相关专业改行过来,没有较强的制冷技术和冷链物流知识,更严重的是缺乏对冷链物流理论和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专职教师缺乏在冷链物流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操作和顶岗的经验,缺乏对实际工作要求的认识,而知识从书本到讲台,纯理论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场地,而且还需要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而这些投入非常大。就目前而言,只能是浅尝辄止,严重不足的教学资源成为当前的实际困难。

2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建立在冷库的基础之上,一般情况下在流通领域可以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分为由冷藏/冷冻库用于储存和冷藏/冷冻运输车用于运输、配送两大部分组成。根据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岗位需求分析,一般农产品流通企业需要大量的冷链采购主管、冷藏/冻库主管、冷链配送主管、冷链运输主管以及冷链包装和质量监控主管,等等。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由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以“坚持为供销行业和湖南区域经济服务”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学院按照“对接产业、融入行业、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促进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专门流通类人才。为此,学院开设了一系列流通类、财经类涉农专业,其中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将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特色人才来培养。基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和需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学院在深入企业、市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请“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和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企业一线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战专家一道分析建言,制定学院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专业技能要求和知识体系。根据学者、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从业者需要具备普通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工程等领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需要具备食品科学、质量检验和安全、制冷技术、农产品运销保鲜技术、包装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等专业技能。因此,学院相应地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际操作实验实训课程。

2.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等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严重匮乏是当前的一个现实,这也是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的软肋。因此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专业教学需求,逐步探索和构建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岗位见习、顶岗实训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企业开展合作,把两者的需求交集扩展到最大化。一是把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为期一个学期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顶岗培训,以此将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企业的专业技能需求有机融合,培养专业教师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较全方位地掌握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的要求;二是聘请企业实战专家来校讲学或直接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可让学生接受零距离上岗的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专业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三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计划及要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计划,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文化理论课等按照企业经营性质、特点和要求量身打造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计划;四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将部分专业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当中的某一模块内容教学直接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冷藏/冻仓库现场讲学,还可以采取“2+1”的模式,即前两学年主要在学校培养学生,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各岗位上轮岗顶岗实训、实习等。

2.3产学研结合,以职教集团牵头,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第6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1引言

江西省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气候宜人.全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非常适应农作物生长.[1]江西省长期为我国华东、华南各省供应优质农产品,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以来,江西省居民农产品需求量也不断增长(见表1).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保障农产品品质与价值,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江西省政府与各企业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尽管如此,目前江西省综合农业实力在全国并不算突出,如何使江西省从“农产品大省”向“农业品牌大省”转变值得探析.

2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2.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

农产品冷链物流通常指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生鲜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流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含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冷藏运输及配送、销售等环节.在生鲜农产品的流转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作业都十分重要,需要注重各个环节中的配合与衔接,以确保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或增值.

2.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复杂性.冷链物流在工艺和技术上的要求都比较高,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生鲜的品质,降低其在储存、流转过程中的腐损,以实现农产品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价值增值,其供应链系统的核心要求是保障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相对于一般物流系统而言,要求更复杂,建设难度也要大很多,除去资金外,人力投资也非常关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时效性.农产品(尤其是生鲜果蔬)保鲜期不长,在贮存时间和温度方面比较敏感,其流通环节需要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消费者对产品生产日期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此外,冷链物流能耗高于普通物流,冷链时长与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保证生鲜农产品流转的时效性,可以减少系统运作的能耗和成本压力.?成本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如冷藏车、冷库等,平均成本均高于普通物流设施.为了监控不同农产品的储存状态,必须安装温控设备,并完善配套设施.为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对农产品适时进行追溯或跟踪,还需要构建相对应的信息平台.因此,成本高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显著特点.

3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农业是江西省经济的基础,江西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超过40%,其农业资源丰富,部分优质农产品全国闻名,如赣州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鄱阳湖水产、南安板鸭、上饶的大米等.[2]在各类农产品的展销活动上,江西省2016年签订农产品订单金额超过4亿元,全省对外出口的生鲜农产品预计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江西还承担了国家部分战备猪肉等战略物资保障任务.

3.1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5年江西省水果产量450.3万吨,增长8.6%.蔬菜1359.1万吨,增长3.6%.肉类355.1万吨,其中,猪肉253.5万吨;禽蛋49.3万吨;牛肉13.6万吨;牛奶13.0万吨;羊肉1.2万吨;水产品264.2万吨,增长4.2%.农产品产出后,部分供江西省人民日常消费,也有部分供给至省外乃至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的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

3.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江西省有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为113家,冷库容量超过70万吨,冷藏车数量辆接近800台.近年来,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带动了江西省冷链业的发展,涌现出如江西玉丰、九江派拉蒙、赣州利友食品、宜春赣西农批市场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九江市水产兴盛,于2012年兴建冷链物流园区———新雪域物流园,现已成为赣北大型冷冻产品交易市场.江西新太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报备了一个容量达10万吨的现代冷链物流园项目,耗资接近4亿.赣州市章贡区将建设占地231亩的冷链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将集冷链仓储、食品加工、检验配送、冷链数据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业态和管理模式最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并辐射周边各省.

3.3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近年,国家政策给予了江西农产品冷链以巨大支持.江西省商务厅2016年3月3日公布了《江西商务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支持贫困县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电商服务设施、冷链物流中心等设施,[3]以省为单位进行宏观规划,从争取、整合和筹集资金,从建设基础设施做起,加速省内各项冷链物流设施建设.2015年,江西省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补贴,支持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江西省农产品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预计在三年内,江西省冷藏能力将同比提高20%以上,农产品交易规模增长5%以上.通过开展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集散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不断健全.根据江西省农产品特色,结合市场需求,江西省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西果东送工程,在省内进行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累计安排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达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0亿元.支持以赣南脐橙流通企业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各项建设,截至2016年,建成产地集配中心52个,新(扩)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新增生鲜农产品存储空间(含冷库)20余万吨.重视赣南脐橙品牌建设,支持商户、农户开展脐橙预冷、分级、包装工作,提升脐橙检测中心数量.2016年底,赣州市商务局牵手顺丰,开辟“橙运专线”,对赣南脐橙的销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突出问题

4.1冷链物流起步晚,硬件设施发展滞后

目前,江西省各类生鲜农产品使用冷链物流的比例不高,总体上低于全国冷链流通率5%—23%的平均水平,由于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因此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存在不足,也没有形成规模.以冷库为例,部分地区的冷库,设备老旧、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不高,旺季供不应求,淡季无人问津,且冷库成本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营运管理不当加剧了冷库的损耗,不利于保持食品品质.据统计,我国2015年生鲜农产品产后平均腐损比例为35%.赣州市农产品品类丰富,产量也很高,但是由于在预冷、包装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许多果蔬在采摘后腐烂于生产地,数量接近160万吨.截至2014年,江西省冷库容量为180660吨,冷藏车数量为109辆,位列国内第25名与23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10%左右,冷藏运输率更是低至1%左右.目前大约仅有20%水产品、10%肉类使用冷链运输,市场价值相对较低的果蔬类产品大多没有合适的运输环境,豆制品、奶制品等需求比例小的农产品尚未达到规模,极易断链.

4.2农产品冷链物流“断链”,农产品损耗严重

江西省冷链物流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设备缺乏.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工作,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损耗严重.农产品冷链上、中和下游缺乏有效衔接,农产品间或处于常温状态或高温状态,在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处断链,如图1所示:图1生鲜农产品流转环节图冷藏车辆不足,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压力大,部分企业在冷链运输过程中,试图压缩运作成本,冷链操作不够科学,[4]且当下没有形成成熟的冷链物流标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冷链的断链,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在农产品冷链的起始点———“最先一公里”发生的断链情况最为严重.由于农产品生产地大多为山区或农村,农产品收获时,未做好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工作,致使国内果蔬在冷链环节起始点———“最先一公里”中,直接造成10%以上腐损,间接导致运输及末端消费损耗高达2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内.以江西玉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南昌市开设了27家社区蔬菜店,截至2015年,已倒闭11家,除店租原因外,高损耗,配送成本控制不当是其重要原因,尽管有政府前期的补贴支持,没有蔬菜基地和完善的冷链系统支持,社区生鲜店难以生存.

4.3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

江西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提供冷藏、冷冻等比较单一的服务,但是冷链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内能够提供冷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全程服务的冷链企业比较少.省内被列入三星级冷链的企业仅有赣州利友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且主要服务项目为仓储.省内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尚未出现专业程度高,使用先进冷链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相较于江西省日益增长的专业冷链物流需求,省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明显掉队.省内90%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冷链服务依然自营,自建冷链灵活性较差且成本偏高.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通过压价等方式进行恶性竞争,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匮乏,少有协作.这些现象导致省内冷链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着江西省农产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4低碳理念贯彻不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安全性,但是在温控过程中,又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冷链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对温度、能耗等因素把控不到位,未能践行“低碳”理念,不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江西省内很多冷库功能单一,低温库多,储存果蔬类农产品的高温库(0℃-5℃)数量较少,仓库大多为肉类、药品等品类服务.大部分冷库只支持单一冷藏功能,部分改造冷库,设施陈旧,能源消耗大,浪费严重.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技术应用未能紧跟时代脚步,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预冷、制冷,温控,配送等环节中,许多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未能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配送过程中,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且能耗大.此外,江西省对冷藏保鲜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熟知的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在冷链各环节中,对温度把控不足,能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粗放式的经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

5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5.1政府领头,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关键在于设备、流程和管理三方面.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因此,其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一个宏观科学计划.2016年,江西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出台《江西省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5]初步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县乡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建设改造任务,并支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集散中心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其他各节点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因此,省内其它冷链配套设施(农产品溯源系统)也必须跟上.加大冷链物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针对该产业冷藏车、冷库前期投入资金高昂的特点,为民间资本投入冷链建设提供政策和融资支持,适当降低行业门槛,让冷链产业规模扩张跟上总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时,应适当进行前期调研分析,科学布局冷链系统中的各个物流节点,如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保障农产品在流转过程的通畅,防止冷链“断链”.建设冷库或配置冷藏车等基础设施时,按照比例,适当建设冷冻库,冷藏库,加强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管理,防止农产品因储存温度不当造成的浪费等情况.

5.2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规避“断链”

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进行系统整合,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塑造良性竞争理念.逐步培养企业的大局观,敦促其完成设施设备更新,教育企业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高标准,多功能的企业形象获取市场空间.构建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将农产品生产主体、物流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如图2),通过推进农产品信息透明化来保障冷链的畅通性.图2信息畅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新型模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领头或连锁超市领头,跳过或减少农产品中转经销环节.在农产品产出后进行标准化包装,通过冷链物流企业直接运往超市或餐饮企业.以江西省永丰蔬菜基地为例,该县蔬菜产业已发展30余年,近年出现增长乏力等现象,为确保江西省蔬菜生产十强县的地位,提升“永丰蔬菜”品牌形象,吉安市农业局公布了永丰县冷链物流项目,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加工企业+农户+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基地”等模式.这种模式跳过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多级周转过程,提升了农产品流转效率,值得推广与学习.

5.3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协作联盟、合并重组

针对江西省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专业程度不高,信息化程度不强等问题.政府应对江西省原有的冷链储运公司、肉联厂、外贸冷库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其从单一仓储型、运输型冷链企业向综合服务型冷链企业转变.对于“多乱散小”冷链产业,对于引起冷链企业恶性竞争的物流企业,应及时洗牌重组.江西省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仅一家,跻身我国百强冷链企业名单的企业仅两家,总体而言,江西省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或是技术,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境地.各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联系,必要情况下进行合并重组,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节约成本,合作共赢。对于表现优秀的冷链企业,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土地、金融方面适当给予优惠,适当减免税负,鼓励农产品上下游间各企业进行的兼并重组,或结成合作联盟,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外还应为冷链物流的金融提供便利,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对外寻求市场融资,获取各方资金支持,提升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

5.4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低碳绿色冷链

发展低碳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优秀的管理方法,减少能耗,构建绿色冷链,生态冷链.政府、农业组织和冷链企业要通力合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提高农产品储运物流设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推进省内老旧冷库的改造,提升冷链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同时,鼓励企业购置新型冷藏车,取代高耗能冷藏车.在行业外,要建立冷藏运输车工艺标准体系,延缓冷链冷藏车的折旧速度,设立明确的制冷设备能耗标准,明确相应能耗分级制度,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冷库单位认证标准等,不断完善低碳冷链的各项规范.重视农产品冷链人才培养,适当吸收外来优秀人才.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其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对的专业水准.经营管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管理者,首先,应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知识,一定的化学知识;其次,根据其主要涉足的细分市场,了解对应的农业常识也十分重要.现阶段我省冷链人才稀缺,可积极引进具有一定经验或专业知识的冷链人才;再次,加快对于该领域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省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冷链物流课程等,为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并积极推动低能耗冷链技术的推广.现已研发出利用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技术,该项技术可帮助保护臭氧层,对二氧化碳进行再利用.但在江西省内的应用尚不广泛.2015年,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示了第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其中给予江西省和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线节能改造补助资金,对其制冷设备进行更新改造.[6]改造将于2017年完成,届时,该公司的经验可为江西省其它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参考.

6结语

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如果想打造出越来越多本地名品,离不开本地冷链物流的发展,尽管江西省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是如果农产品不断培优,在政府的支持下,冷链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在技术和信息化的双重保证下,江西省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将得到更佳的保障.本文对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于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洪玉兰,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42-44.

[2]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DB/OL].江西统计年鉴,201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2-07-02.

[4]万仁辉.推广两年南昌近半社区菜店倒闭[N].江西日报,2015-01-22.

[5]饶晓华,张力文,张卫琴.永丰蔬菜产业喜现“三高.江西省人民政府网[OL].2017-04-20.

第7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沱沱工社主营有机、天然食品,并打破行业营销模式,实践了有机食品标准化农场种植、网络化订购和农场直送等理念。目前沱沱工社为消费者供应农场直送有机蔬果、特色美味、母婴营养搭配、有机美食、生活必需品等在内的16个大类、上万种商品。

据了解,沱沱工社目前注册用户达50多万,其中活跃用户数就有9.7万人。“2012年,沱沱工社的营收已经达到5510万元。”沱沱工社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刘宇告诉记者。沱沱工社预计,其2013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亿元,而明年有望达到2亿至3亿。

生鲜直配

组建之初,沱沱工社对中国生鲜电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传统超市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有机食品大多依靠商超落地经营,从成本控制和购买便捷角度来看,存在一定弊端。巨大的市场催生了生鲜电商的发展,但中国生鲜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电商无法提供生鲜品的上门服务,更不能将传统超市不愿提供的“长尾”美味产品新鲜配送到家。事实上,生鲜电商的成本和利润几乎是透明的,有机农产品一般能保证50%左右的高毛利,但全程冷链配送要求,令物流成本基本保持在平均40元/单。高损耗以及高配送成本,成为生鲜行业盈利的两个难点。

“自建冷链配送是减少损耗率非常重要的一步。”刘宇认为。

其实,沱沱工社在新鲜有机食品配送上得到了不少教训。时至今日,刘宇向记者讲述起当初客户的投诉时依然感慨颇多。他坦言,一次一位订购了一大批有机蔬菜的顾客打电话来投诉,早上新鲜的有机蔬菜包装完毕后由第三方配送,下午送到客户手里时,蔬菜已经全都打蔫了,顾客抱怨收到的不是新鲜的蔬菜。

这促使沱沱工社开始思考自建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自建冷链。“除了为保证品质,自建物流也是为了能更多地从第一线洞察顾客对我们服务的反馈,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刘宇解释。“另一方面,自建物流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几年前市场上几乎还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全程冷链配送服务。”他表示。

为了保障有机食品的新鲜度,沱沱工社在北京顺义投资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集冷藏、冷冻库和加工车间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还购买了若干台冷藏冷冻车,探索冷链物流到家的配送模式。“沱沱工社现在的各种冷库库房规模加起来将近6000平方米,包括冷冻库、保鲜库、常温库、低温加工车间和标品存储库房。”刘宇向记者介绍。他表示,未来还将根据业务的发展规划一个总库房,作为蔬果加工基地,同时在北京市再设两个分库做中转。

截至2013年10月,沱沱工社非生鲜商品的全国性配送城市已经达到358个。32个生鲜配送城市的开通将深化其全国性布局。沱沱工社CEO杜非介绍,针对“异地鲜”计划,沱沱工社在内部已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在保证新鲜度、降低损耗、售后处理等方面已经做好准备。杜非透露,沱沱工社年内还将选重点城市建分库。“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或者说有机食品的认知度较高,前期已经有很好的市场基础,沱沱工社希望将自身的口碑、性价比等优势带到江浙沪等地,争取上述地区客单价和日单量能赶上北京同期水平。”杜非表示。

既“鲜”又“快”

“鲜”字当头,这显然对B2C生鲜配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冰鲜食品,如果经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辗转才到顾客手中,商品价值定将衰减。

时下大多B2C网站在节假日无法保证货物的正常配送,造成B2C网站供货的断档期。以生鲜为核心的农产品B2C配送,也面临运营门槛更高、配送更难、验收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能否实现“鲜”与“快”已经成为生鲜电商的制胜关键。

在刘宇看来,生鲜电商的特点是小批量、多批次、多温区(常温、保鲜、冷藏、冷冻),传统的冷藏车配送无法满足这种特点的要求,所以沱沱工社自己开创了一套冷藏车+电动三轮车+保温箱+低温冰板的冷链宅配模式:冷藏车主要用于中转,送到配送站点后,换成电动三轮车(放入保温箱+低温冰板)送货。“这种配送方式有两点优势,一是成本低,二是灵活机动。”刘宇表示。

据介绍,沱沱工社的生鲜品自采摘的一刻起就已经进入冷链配送的环节。以沱沱农场的蔬菜为例,蔬菜采摘后马上就会用冷藏卡车运送到位于顺义的库房,库房收货以后,会立刻将这些蔬菜放入保鲜库中进行暂存。然后再由工人在低温的车间里进行加工、包装、配货和订单的扫描等程序。最后按照客户的需求组合成订单的形式,生成的订单产品将在凌晨装上冷藏卡车,中转到在城区里的20个SDC(配送站点)。运到站点以后,配送员再把这些订单装入经过改装并配有冷链设备的电动三轮车,最终分送到客户手中。

“在配送环节,沱沱工社还设有专门的品控人员,对各个环节的冷链状态进行抽检以把控品质。”刘宇告诉记者。即便有了完善的配送流程,生鲜电商的冷链配送也非简单之举。最后一公里便是沱沱工社格外注意的环节。“在电动三轮车里配有保温设备,比如比较专业的冷链箱,冷链箱里面又配有专业的蓄冷剂,来控制整个过程中的温度。”刘宇说。

目前,随着配送流程的日益完善,沱沱工社已经可以做到“头天下单,第二天配送”,即顾客网上下单后,系统会迅速把订单信息传递到农场后台,第二天一早就会进行采摘,经过简单的分拣后,按照客户订单信息,再送到配送中心分包装箱,然后由冷藏车直接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一般而言,在北京范围内,当天下午就可以收到依然新鲜的有机食品。

10月17日,沱沱工社宣布面向全国32个城市正式开通生鲜品类商品的配送服务,除北京地区以外的生鲜业务将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全程冷链,收到订单后承诺24小时内发货。

手记

第8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关键词:冷藏药品 运输管理

目前,我国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环节上已达到较高水平,拥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厂房仓库;经营企业也基本拥有符合企业规模的冷库或冷柜;医院从药库、药房到科室也拥有冷柜或冰箱。但是从生产企业到经营企业、从经营企业到使用单位的冷藏运输却常常出现“断链”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缺乏符合规范要求的冷藏运输。由此,凸现出冷藏药品运输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交通运输工具未达到冷藏条件

据统计,我国现在常用的冷藏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药品经营企业使用最多的运输方式便是汽车运输,传统的汽车冷藏运输是使用泡沫保温箱或保温桶。虽然随着冷冻工艺和制冷技术的发展提高,有的企业开始使用数显控温畜冷运输箱、车载冷柜及冷藏车,但仍存在巨大的缺口,满足不了冷藏运输的需求。由于现在普遍采用的泡沫箱加冰袋保温包装形式在控制冷藏药品运输过程的温度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法达到2~8℃的温度要求,也就无法保证运输途中冷藏药品的质量。

1.2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冷藏药品运输的整个过程作为一条安全、标准、封闭的低温系统工程链条,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撑。在我国,冷藏药品运输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各项标准、要求、规定亟待完善。由于缺乏行业规范,许多冷藏药品从出厂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而冷藏药品检测规范的缺失,致使我国的冷藏药品检测仍大都采用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的方式,没有数据系统的支持,无法做到实时预警。

1.3冷藏药品营销领域专业人才匮乏

医药冷藏品具有价值高、配送时效性强、产品性能易变的特性,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要求高。对于仓库工作人员,不仅要能够进行熟练的收发货作业,而且要掌握冷藏药品的基本养护知识,以及冷藏库内空调、除湿机、排风机、温湿度检测仪等仪器的使用。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样一些既懂医药又懂物流的高级人才,冷藏药品运输人员往往质量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把控冷藏药品的基本储存要求,影响了药品质量。

1.4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信息化程度滞后

由于当前我国的整个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完善,不能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馈,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防疫站、卫生所、医药冷藏库之间缺乏信息的衔接和共享,无法预测需求和进行实时的温度监控,这就会造成冷藏品配送运输过程中的耽搁,从而带来成本和质量的问题。

1.5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当前,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冷藏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缺少指导和监督;药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冷藏药品在经营、使用环节中的贮藏、运输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不力,对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缺少手段,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上缺乏法律依据。

二、改进我国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工作的建议

2.1规范冷藏药品的运输标准,建立健全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制度

专业化的冷藏药品运输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标准的设施设备的支撑,要提高我国冷藏药品运输工作的整体运作水平,就必须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体系,规范冷藏药品的运输标准。

2.2借鉴发达国家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工作经验

日本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已初具规模,管理十分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美国早在2002 年成立了冷链协会, 主要为运输温控货物指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另外,各国普遍建立了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和方法将为我国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2.3加强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工作的监管

药事管理工作要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要使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药品质量监管行政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冷藏药品运输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冷藏药品运输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内容。

参考文献:

[1]易静薇,张春颖,王栋等.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9,(8):96―98

[2]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1):1―3

第9篇:冷链物流调研范文

一、冷库改造的价值

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同时,市场上大部分冷库是以前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建筑结构不合理;部分冷库内部设备老旧,制冷系统落后,不适用于现代冷链运作模式。由此可见,进行冷库改造建设显得十分必要。这不单单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冷库改造建设实现冷库资源的补给及提升,能够产生多方面的价值:

一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当前,合规经营的价值对医药企业及医药物流企业体现更为明显。按照新版GsP要求,到2()16年,医药零售企业均需配备药品阴凉、冷藏储存设备,未达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二是满足企业对干仓与冷库的配套需求。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生鲜电商已成为企业新的市场发力点,对配送型冷库的需求十分迫切。对部分干仓进行改造,实现干仓与冷库的配套,有助于电商、零售、物流服务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是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下,部分企业需要实现产业转型或升级,例如,由普通物流服务向冷链物流服务转型,或者由普通产品生产向具有冷链需求的产品生产转型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对冷库有需求,将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造成冷库,对于企业业务转型产生巨大的价值。

四是冷库性能改善升级,促进企业长久发展。通过对冷库作业效率、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改造,能够使冷库适应当前市场需求,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为解决我国冷链企业高耗能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二、冷库改造的主要形式

冷库改造虽然能够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仓库都可以改造成冷库。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冷链工程研究院承接了国内众多的冷库改造建设项目,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赵全华副院长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前冷库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造为冷库

目前,市场上的“冷库改造”多数是对厂房、车间或者干仓进行改造,通过对库房建筑的改造和冷库设施装备的添置配套,使得原本没有温控条件的厂房、车间或者仓库成为冷库。

此类改造能够满足企业多种需求:一是能够满足企业对干仓和冷库的双重需求。二是满足企业对冷库地理位置的需求,有些时候现有冷库的地理位置具有局限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新建或者找到适用的冷库。例如,企业需要冷库贴近冷链终端客户,但在有些区域内无法找到面积和容量都与企业需求相符的冷库,这时将现有厂房、车间或者干仓改为冷库就具有绝对优势。

2.老旧冷库改造升级

设备不足、技术老化或库体容积不够等问题,使得现有冷库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么重建冷库,要么对原有冷库进行改造。在这两种方案中自然是推荐冷库改造,因为如若重建冷库,同时运行两个冷库费用是非常高的,也会增加箭理上的难度。

此类改造项目一股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例如,建筑构造、墙体荷载、可扩展面积等。如果老旧冷库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改造需求,冷库改造也无法实现,如果条件允许则可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冷库可用性、易用性以及安全、环保、节能水平,达到企业使用需求。

3.不同温控需求的冷库改造

由高温库、冷藏库改造成低温冷冻库,会涉及到地坪通风,保温,制冷系统的调整;由低温冷冻改造成高温库、冷藏库虽然无需修改保温和地坪通风,但是需要对制冷系统和消防系统进行调整。

赵全华强调,通常冷库一旦投入使用,尤其是低温冷库投入使用后,就很少会进行改造,因为,冷库改造不仅会影响冷库的正常运行,货物倒库时还会产生货损。因此,投资者在初期就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进行深入定位,确定不同温区的比例,同时应增加多温区的设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三、冷库改造应慎重选型

目前,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冷库需求,引发了我国建设冷库的热潮。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企业在新建和改造冷库时缺少调研,并没有认清需求就盲日行动,导致新建或改造的冷库不能满足企业运营要求或者不能为市场所用,造成资源闲置,资金回报慢,甚至扰乱了市场。

1.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及运营方式决定了冷库的定位与改造建设的方向,因此企业在采取行动前一定要准确把脉市场需求。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方面应根据市场所需改造建设冷库。如果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那么就应该提前调研,了解该地区冷库饱和度是多少,是否真正需要建设冷库;要考虑改造建设的冷库交通是否便利,能不能达到运输配送的便利性;同时,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限制条件。

另一方面应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内部使用的冷库在进行改造建设前,一定要明确使用目的,制定长期经营发展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营运情况来决定改造建设的冷库类型、规模等。

2.选择适合的冷库类型

只有深入了解各类冷库的建造特点、应用范围,才能结合原有建筑特点,最终确定适合改造成哪种类型的冷库。根据目前主流冷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冷库类型可相应分为储藏型、市场型、区域配送型、城市配送型、产地型。

(1)储藏型冷库。该类冷库主要用于水产品、肉类等冻品储存,市场保有量最大。

建设特点:温区设计比较单一;对存储量有一定要求;对发货区面积、温度要求较低。甚至没有做到温控。

(2)市场型冷库。该类冷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存储空间外,还需要考虑市场内商户租用方便等要求。

建设特点:以多层建筑或小型冷库为主,建筑每层高度5米左右,需要考虑冷库拆分的灵活性,商品存放以地面堆货形式为主。

(3)区域配送中心型冷库。该类冷库一般作为中央配送中心CDC及区域配送中心使用RDC,储藏功能大于配送功能。

建设特点:对收发货区域面积和温度有一定要求,商品存放多为货架形式,冷库高度一般以货架高度来确定,货架高度以4层以上为主,部分冷库采用了8层货架高度。

(4)城市配送型冷库。配送功能要大于仓储功能,对商品处理的时间和效率要求较高。对于连锁商超配送中心特别是电商宅配型冷库,还要考虑设置拆零、简单加工、包装等区域。

建设特点:该类型冷库选址优先考虑距离门店或客户最近、交通最方便的位置。对冷库的通道设置、存储货位、分拣、理货、进出库等方面有很高要求,同时,多温层布局是城市配送型冷库的主要趋势,甚至还要考虑配备常温仓库。

(5)产地型冷库。该类型冷库多为储藏型,对蔬菜、水果采摘后进行预冷处理。近几年新建的产地型冷库越来越多地配备了预冷间或预冷设备,增加了分拣、初加工、包装等功能。

建设特点:选址多接近农产品供应源头,建设成本较高,是解决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问题的必要设施。

四、掌握冷库改造建设要点

1.厂房、车间或干仓改建冷库的关键点

赵全华强调,在冷库改造建设设计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应规定以及企业需求对仓库选材、制冷系统等做出正确决定;同时,需要严谨考虑冷库的温度设置,如果是低冻品库,涉及到地坪通风、冷库的保温要求、保温板的防火性能要求以及物流设备的吊挂、顶板保温板的吊挂等问题,原有厂房是否需要满足。

普洛斯中国在国内投建了大量的干仓,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冷库建设改进项目,例如,国药、上药、康德乐、UPS-默克等诸多医药库改造,以及百盛、美冷、郑明等企业存放食材的干仓改造成冷库项目。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沁亲自参与了其中多个冷库的改造,他表示,当在原有的厂房中改造建设冷库时,必须结合建筑本身、库房等条件来设计实施,在冷库改造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关键点:

(1)原有仓库的保温结构。与仓的维护采用的多是柴笨乙烯双面彩钢板或岩棉板结构,基本没有保温条件,在改造建设时,需要结合库房外环境、季节和用电情况等,配置必要的保温材料,通常包括库墙、库顶和地面等材料;还要考虑消防要求和成本问题。

(2)原有仓库顶部钢结构承重是否可行。冷库改造建设需要相关设备、顶板保温板的吊挂,有少数干仓顶部采用弧形圆管网架式结构,其荷载有限,不能承受大面积的冷库顶板重量,改造时需要注意原有厂房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荷载需求。

(3)湿度和温度兼容、很多冷藏产品有湿度控制要求,而制冷往往又与湿度成矛盾关系,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保证两者的合理配置。同时,地面保温部分应根据温度的不同,需要将地基下挖做好防水防潮层与保温层。

(4)电力和消防设备是否满足需要。对电力系统和消防,干仓往往只保证客户在库区的照明电力需求,故原有的电力供应可能没有考虑到后期设备使用,而冷库通常电量需求很大,所以在改造冷库时需要注意电力线缆的承载;同时,外界电力扩容,还会涉及额外工程和较大的成本支出。此外,由于冷媒不同、保温材料附着和设备等问题,都会涉及不同的消防要求,如:0℃以上的库区,在一定环境温度下要注意冷凝水的形成。

(5)制冷系统的选用。从制冷工质角度来看,目前有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多种工质可选择;从库内制冷设备方面,也有风冷、水冷等不同种类;在布局上,要考虑不同存储产品和操作模式应配置不同的冷量送出方式;库外装备则要适应室外面积、空间和环境因素等。

(6)库门与窗户改建。由于门窗有开闭的需求,因此其本身的保温和动态保温问题需要考虑。

(7)加热问题。在特定的环境和季节,必须考虑库内加热以维持特定温度需求。

(8)对相邻库区的影响。由于冷库温度低于相邻干仓的温度,会导致相邻库区墙体产生冷凝水,从而造成临库的湿度问题。

2.老旧冷库改造的关键点

由于老冷库建设时存储空间及容量是根据当时的生产需要等情况决定的,往往存在设备陈旧老化,耗能过大等情况;管道腐蚀现象比较严重,极易发生漏氨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当对老旧冷库改造,一般不会停止正常生产,那么如何保证在改造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又不停产,需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改造方案,具体如下:

(1)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抽空方案。尤其是氨制冷的冷库,由于氨属于有毒的制冷工质,对不符合氨制冷管理规定的企业,必须进行改造,才能杜绝隐患。在冷库改造开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冷剂抽空方案,明确说明抽空部位的阀门关闭和开启状态、抽空的时间、抽空制冷剂的去向、空气循环时,空气进口的位置等。

(2)旧设备的拆除方案。制冷系统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压力容器,旧的压力容器拆除时应现场解体,作报废处理,不能再次使用。拆除时由于设备中可能积存一些油,应采取防火措施。

(3)新设备的安装方案。包括设备的吊装方法、新制冷管线的连接工艺、气密性实验、连通系统试运行等都需要详细规划。

五、改造建设冷库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库改造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十部委联合《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提出,支持集预冷、加工、冷藏、配送、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构建覆盖主产区的产地集配体系和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地预冷处理能力。鼓励建设节能环保型冷库或对老旧冷库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冷库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具有储存、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追溯等功能的低温加工配送中心,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