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第1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教学方法;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865-02

1 概述

2008年11月16日,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新闻会在北京召开。在新闻会上,“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即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评选结果揭晓。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是:基因修饰技术;未来家庭机器人;新型电池;人工智能技术;超高速交通工具;干细胞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可服用诊疗芯片;感冒疫苗;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指人类的各种脑力劳动或智能行为,诸如判断、推理、证明、判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可以用某种智能化的机器来予以人工实现[1]。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深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并对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有所研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今后所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之中。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众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课程,其涵盖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知识更新快,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理论性强,而且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给该课程的讲授带来了一定困难。《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将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和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课题,这也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对《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教学来说,我们要了解课程的最新信息,把握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该文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的探索。

2 教学与实践的探索

2.1 教材和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

1) 人工智能技术是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知识更新最快,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采用了蔡自兴教授等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基础》这本教材。蔡自兴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和智能控制等。这本教材是作者在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普度大学教授傅京孙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下编写,借鉴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书籍的长处,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材料新,易于理解,兼顾基础及应用[2]。

此外,我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参考书目,如:Russel S, Norvig P.等编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一书,人工智能技术国内外期刊,如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Artifici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I National Conference等人工智能技术会议,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更多前沿动态,提高学习兴趣。

2) 配套的实验教学内容。《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该课程尤为重要。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之外,还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首先,每个章节设置相应的实验,而实验内容经过严格的考虑,如:五子棋游戏,产生式系统,旅行商问题,传教士和野人问题,BP神经网络实现简单的分类,遗传算法、人工生命程序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章节的知识,独立地设计和实现实验内容。实验报告包括简述实验原理及方法,给出程序设计流程图,源程序清单,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研究能力。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人工智能技术这门课程内容抽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关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本课程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问题启发式教学。《人工智能技术》这门课程中有很多似是而非、引人入胜的问题,主要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来解决这种问题。在教学中,有目的的提出这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3]。

2) 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学生中存在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差别,由于他们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有的计算机知识比较匮乏,因此有必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有能力和兴趣的学生可以做探究性和创新性的附加实验,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而对稍微吃力的学生则要求完成基本的实验,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夯实,这样就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学习建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多媒体使用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本课程PPT课件图文并茂,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讲授、板书与PPT手段相结合,注重课程中的关键词用英文表示,并适当指定英文参考书,使学生能够接触国外文献资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更宽广的知识。PPT课件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声音、图像,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抽象的概念、算法和过程,使人工智能技术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课件中融入了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知识难点和重点[4]。

4) 师生互动和课内外答疑。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性,适当提问,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尽量使用实例进行讲解。设置了实验讲解互动课程,对于实验的讲解,学生可以提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看到问题从提出、分析到解决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讨论中总结结论。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还设有课后答疑,使学生能将所有的问题都理解透彻。

5)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动手能力,适当布置一些课程相关的论文和实验编程。通过课程论文,可以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兴趣; 通过查阅科技文献使学生掌握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的技能,可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基本概念和难点,也能了解算法的设计具体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和学习兴趣。

6)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本课程的考核考试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程应采用多种综合考试方法,注重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的掌握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考核成绩,实验实践教学成绩、提交课程论文成绩,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形成一种有效的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的评价指标在于算法设计、编程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及分析。课程论文评价指是选题是否严谨科学和具可研究性,论文结构、思路是否严谨,论文内容科学性、正确性,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考查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主要通过是否查找到权威的、最新文献以及撰写是否规范。

2.3 学生学好《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课程,学生如何学习这么课程,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这门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孕育于20世纪30、40年代,形成于60、70年代,发展至今,人工智能技术只有短短6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崭新学科,还有许多课题处于探索中,理论和技术还远未成熟,我们应该对它有科学的认识。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除了课堂听讲之外,还应该课下自学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如: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课程。人工智能技术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如:模式识别需要具有较好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知识,另外还会用到少量随机过程、模糊数学的一些知识。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应用课程,编程语言的掌握必不可少,涉及到SVM算法,粒子群算法,免疫算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算法,实现这些算法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

学生应该多读,多查阅资料,特别是国外的期刊文献和重要国际会议论文,多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并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以做到学以致用。

3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该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教学与实践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有许多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蔡自兴,肖晓明,蒙祖强,等.树立精品意识搞好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8-29.

第2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工业领域,特别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更是凸显出了愈来愈大的重要作用,帮助相关企业具备更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对人工智能技术作出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其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显著性特点,从而对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实际应用作出良好地研究。

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1.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通常也被人们称之为AI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用于模拟,亦或者是延伸等一系列智能理论和技术诸多方面的一种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于人脑的良好模仿,从而使其能够较好地提升在不同领域里面的实际应用成效。

1.2人工智能控制器的特点分析

而要想实现这一技术,就必然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控制器。而对于人工智能控制器而言,它所涵盖和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在研究之时,基本上就是对与人类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等,作出收集以及分析,最终在这一基础上完成对人脑的较高程度上的模拟。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控制器而言,它和其他控制器之间进行比较来看,具备更为强大的稳定性,当把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器自动化领域之时,可以实现效果较为良好地控制效果。

1.3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

1.3.1自动化采集与处理数据功能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电气自动化的整体水平,便应当尽可能地对各方面的数据信息等作出良好地收集,以及相应的分析。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就为数据采集和分析奠定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优异的基础和前提。最终构建出相关的数据库,且对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了良好的优化,以及控制。1.3.2自动响应警报功能自动响应警报功能,也是人工智能应用当中的一个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功能。它是在电器运行过程中,对于其所进行的较为综合的监测,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其中的各类信息作出对比以及分析,从而对其中所潜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有效而快速地预警。1.3.3故障录波功能故障录波功能,从本质上讲就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电气设备的各种问题作出快速地捕获。除此之外,也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良好地分析,从而最终实现良好地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确保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安全与稳定的最佳化状态。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而高效地实际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各种相关资源的高利用率。特别是对电器产品所进行设计之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所具备的较为出色的运算,来对各种各样的参数作出全面而高效的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确保这些参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终使得电器产生的使用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化的良好状态。

2.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器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实际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较为显著地提升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也能够使得电气设备具有更加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而且在实际操作时也相对更为简单,能够实现较为出色的控制效果。2.2.1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技术在人工智能应用当中,可以解释为一种构建于集合这一条件上的全新的技术。简而言之,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模糊系统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两者之间进行较为良好的结合的一种技术。此外,它和电器设备之间所产生的适用性愈来愈高,最终达到较为出色的控制成效。2.2.2专家控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当其处于决策阶段时,能够通过专家控制来使得最终的决策更加的科学与合理。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各种较为复杂性的问题,作出近似于人脑的良好处理与解决。专家系统是需要在人工智能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层次地学习的,同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避免问题再次出现。2.2.3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也同样是其中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与功效的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它是在模拟人脑神经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此外,它所能够发挥出的功能相当之强,可以完成各种计算机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最后,它也可以对各类问题作出较为良好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完成对电器设备的高效控制。

2.3应用于电器设备的故障诊断

对于电器设备而言,它们在进行运行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而在这些故障或者是问题出现之前,往往也会有一定的预兆,所以对于其运行时各方面的细节之处作出高效的良好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的控制,及时地发现故障问题,以此来快速地对其进行维修,进一步地确保电气设备能够高效地进行运行下去。比如说,对于变压器来说,当他处于运行之时,以往所采用的人工维修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以及物力等,同时最终的效果可能也并不尽如人意。而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它在电气设备的实际应用当中,可以较为准确地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其作出良好的诊断,最终使得检修效果达到最佳化的程度。除此之外,应用人工智能,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使得人工成本等大大降低,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实际的经济效益。

3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均是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较为良好地确保各种相关的电气设备在运行时有着更加出色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器自动化的整体水平,效果较为显著地强化电器的工作效率,以及综合质量。所以,我们应当对人工智能所具备的一系列特征,以及其所具有的各类功能有着较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实际应用达到最佳化程度,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地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仲瑞.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5):82-83.

[2]孔继民.人工智能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冶金管理,2021(03):102-103.

[3]张迪,曲帅.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初探[J].数码世界,2020(12):277.

[4]陈俊材.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3):14.

第3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对于生产力的要求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当中。如果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所以,许多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学科,电气自动化的主要任务是就是针对电气系统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注重对其的研究与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控制系统中,是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创新之举。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其自身特点,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1.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其不仅包括对人类智能相关理论的探索,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对人类智能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模拟、延伸和拓展等。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人类智能出现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将生产过程智能化。人工智能化技术涉及到多门学科,例如心理学和逻辑学等等,但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科学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一些复杂问题,并希望这些复杂的工作是由智能机器来完成的。作为一种非常精密的机器,人脑的思考是可以被模仿的,例如智能机的编程过程便是如此。因此,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模拟人脑的方法来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技术最突出段特点就是与人一样,能够完成复杂的脑力劳动,可以自动采集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人工智能机拥有精确的计算能力,如果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运用人工智能机,不仅可以优化生产和交换等过程,而且可以将生产过程自动化,这样就可以让企业缩减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应该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行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行业中运用的现状

(1)在完善电气设备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设计到相关的电路和电磁场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设计人员拥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普遍采取手工设计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依赖于以往的设计经验,所以难以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改变了电气产品的设计方式,让手工设计开始向计算机设计转变,这对于电气产品而言,很大程度的缩短了其研发周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CAD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总有效率,同时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2)实现智能控制功能。首先,要采集并整理数据,这就需要实时采集所有的开关量以及模拟量,在进行处理和储存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需要来进行;其次,实现监视和事件报警功能。在进行实时智能监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主要设备的模拟量数值和开关量状态来进行,一旦发现事故报警越限和状态变化事件报警情况,就会出现事故处理提示和自动处理功能,从而实现语音、电话和图像等报警功能;然后,实现操作控制功能。通过键盘或鼠标就能实现对断路器及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励磁电流的调整。运行人员可按顺控程序进行同期并网带负荷或停机操作。另外,为了能够与值班管理相互适应,系统还应该限制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最后,实现故障录波功能,例如波形捕捉、开关量的变位和顺序记录等功能。

3.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3.1 在电气设备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实践经验发现,在电气自动化化领域中,要想让电气化系统运行正常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其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因此,必须任用高素质人才控制电气化系统的运行。除此之外,任用控制电气化系统运行人员时,还必须选择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如果选择人工智能技术来控制电气化系统的运行,只要通过编写程序并进行相关的网络操作,就可以很好完成这项工作,让电气设备无需人为干涉,就可以自动运作,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而且可以更加完美的完成工作。

3.2 在电气控制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气领域中,电气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如果可以将电气控制的过程全面自动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缩减资金投入,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其最突出的体现除了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之外,还有专家系统控制。

3.3 在平常操作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电气行业相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改进传统的操作方法,让电气系统的操作更加简单有效,使其能够更好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只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系统操作过程中,就能够化繁为简,这样就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控制完成相关操作,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对界面进行优化设计,对信息进行分类保存,这样以后需要查询时就可以迅速准确的找到想要的信息。不仅如此,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4 在电气事故和故障诊断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气事故和故障诊断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进行诊断,这是非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电气行业自身的特点,常常会有电气事故和故障发生,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电气事故和故障发生的原因,将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传统的事故和故障诊断方式不仅复杂,而且其诊断的准确率较低。例如传统方式诊断变压器故障时,首先要收集变压器油液中排出的废气,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才能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导致故障的原因。这种方法不仅耗时长,效率低,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出诊断结果,而且不能确保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与此同时,在排除故障时,传统的方法也不简单。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如果在电气事故和故障诊断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如此,这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也更高,且排除故障的效率同样更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将电气控制的过程全面自动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和资金投入,对于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翟辉.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2]胡蝶.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7).

第4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工业生产的很长时间内,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了电气设备的“智能”操作,通过为电气设备赋予了如同大脑一般的逻辑思维,提高了电气控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未来电气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兴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一批具有超前眼光的科学家,对于如何利用机器来模拟智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使得“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在国内外众多科技企业和高校联合研究的努力之下,已经出现了智能语音、智能图像、语义理解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它不仅可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地创新和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技术链奠定基础。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前世界三大主流技术之一,不仅在应用范围上占据优势,还以其自身丰富的研究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特点,成为最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整体来说,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将工业生产的控制精度、效率都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实现了工业生产控制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处理和调整,使得自动化生产流程变的更加柔性化;二是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同步性和综合性趋势越来越显著,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生产集成技术相互融合,以各种可操作、可编程的智能控制器,最终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多功能和稳定生产目的。

二、电气自动化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悉

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从自动化生产的目标入手,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完成每个生产流程的任务,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生产时,能够自动、高速的处理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从输入设备到存储运算器,再至智能控制器,人工职能技术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了如指掌”,保证了生产的完整性,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电气自动化生产带来丰厚的收益,其具体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保证了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先进性

对于自动化控制来说,一套成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从设计到正式投入使用的周期较长,而且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中,其设计电路的繁琐性、细致性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由于在传统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设计工作都是依靠设计师的经验,以人工绘图布线的方式完成,这就拉长了自动控制的设计周期的同时,也使得电气设计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由此可见,传统方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设计难度主要集中于此。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设计过程,将设计变的更加高效和简单,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层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设计功能,将控制设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启发之下,充分显示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性和灵活性,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扩展性是一大特色,它可以将很多新知识纳入自己的存储系统中,将自动化控制设计的现在与未来需求结合在一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将设计过程从理论变为实践,最终保证设计出来的电气自动化过程或产品能保持高质、高效的优良品质。

(二)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过程充满了大量的数据和运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模糊算法、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对非线性函数进行计算,使得自动化控制变的更加精准,与以往控制理论相比,智能技术具有便于调节、一致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比如以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控制举例,这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控制方式,让自动化控制的多维化变为现实,对控制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全自动轮胎钢丝圈的生产过程中,对不同产品的生产牵引速度采用模糊控制,不仅有利于生产速度的有效控制,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中专家系统的优势,实现生产控制的简单、快速,使得工业自动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满足了电气自动化故障的诊断需求

故障诊断也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所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故障诊断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故障诊断对于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性也将不言而喻,常见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有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分行几何等,每个故障检测技术都有自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它们都具备对故障信息的完全处理能力,包括对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智能诊断技术对推进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意义重大,应该不断加强人工智能诊断技术的探索和研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为电气自动化生产带来了创新的发展的灵感,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理论和知识研究的深入,使得这项技术变的更为“智能化”,以最终满足日益复杂的现代工业的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纪.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电子测试,2014(03).

[2]周超.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硅谷,2012(08).

[3]刘冰.解析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4(08).

第5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 电气自动化控制 应用

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提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非常有效,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理论

伴随着工业改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带动了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理论、方法也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人类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从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概念出发,并以此设计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应用设备。

人工智能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逐渐引进其它学科知识。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融合各个学科知识才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而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来说,其主要控制目标是确保运行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2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 在电气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气设备的设计方面。电气设备的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需要综合应用电路、电磁等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设计经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传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依靠设计经验,无法真正找到最优化设计。而将智能技术引入到电气设备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还能够实现传统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融合,最终缩短电气设备的设计周期,提高电气设备的设计质量。比如在高压电气方面,SF6技术、真空技术、组合技术等已应用于产品结构中,并基本实现了“无油化”。又如采用单片机系统进行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的智能化设计,既能实现传统断路器功能的组合化和智能化,也能通过应用总线通信技术实现断路器控制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由此可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电气设备中不仅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先进设计技术的优势,还能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所以,我国应当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拓宽智能化的应用范围,并利用如今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电气设备智能化设计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电气控制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工智能与电气控制的结合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应用人工智能的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电气系统运行状态,并根据状态信息及时发出控制动作指令。总的来说,相比较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系统资源的有效分配和调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人工智能控制过程中,控制系统会根据每个环节的运行状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调节。因此,一般要先对每个运行环节制定严格的运行标准。一旦出现异常,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便会感应出来,并做下一步的处理。以现代化智能电表为例。它不仅具有独立MCU、存储器、硬时钟、通讯接口、负荷开关、加密单元,而且具备电能计量、费控管理、数据冻结、数据加密、事件警告等功能。当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异常的现象,智能电表便能够发出警报。目前,人工智能控制方式包括远程控制、无人化控制等。在人工智能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企业应当加大人工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与电气控制的深度融合,最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2.3 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都有一定的征兆,而且不同的征兆对应各自的电气设备故障类型。因此,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前进行状态监测,既能够及时发现电气设备故障,也能够迅速找到故障点,从而缩短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时间,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变压器的智能化应用,不仅能够对变压器和其部件的相关参量进行就地数字化测量,还能对有控制需求的变压器设备和其部件,实现基于信息交互,多参量聚合的智能网络控制。最重要的是,通过智能组件的自诊断,以智能电网其他相关系统可辨识的方式表述自诊断结果,使设备状态在电网中可观测。相比于传统的通过对变压器渗漏的油气进行气体分析来确定变压器故障的方式,其故障检测效率更高。不仅仅如此,在其它电气设备中,应用人工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也是非常高效、迅速的。由此可见,企业应当重视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故障检测的融合研究。

2.4 在日常操作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构成较为复杂,而且操作流程比较繁琐。一旦工作人员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就有可能发生电气系统的故障,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日常操作中引入人工智能便能有效改变这种状况。比如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会将电气系统的操作编码为程序存在在系统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操作,便能够实现电气系统的远程控制。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人工智能系统给提供的指令即可。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气系统的故障发生率。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电气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即便是出现电气故障也能够提出可参考的解决性方案,以方便工作人员决策。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科研单位应当重视智能化技术,并结合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实际,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创新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工业4.0,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马仲雄.\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1):246-247.

[2]马龙.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4,S1:50-51+55.

[3]李银锁.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8):212-213.

[4]周贺,王占峰,王朔.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7(03):96-97.

作者简介

周承玮(1991-),男,江西省吉安市人。惠州市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

第6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电气 自动化 人工智能

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就,充分推动电气设备自动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高其系统运行趋于智能化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利于强化系统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大量科研单位以及专业院校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研究以及其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人工智能用于电气设备系统的结构设计、故障诊断、预警、监控以及自动保护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以结构设计方面为例,因电气设备系统结构设计复杂性高,涉及到诸如电路、电磁、电机电器应用等等大量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求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在数字技术空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电气产品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业已转向了CAD,使得新产品新系统的构建周期显著缩短。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设计的质量以及速度都可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进行电气设备系统故障控制与预警方面也有非常独特的优势。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之前征兆呈非线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等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最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主要的技术方法有、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控制三种,其中以最后一种控制技术最为简便,可应用性最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以AI控制器为主,其可以视为非线性函数近似器。与一般的函数估计设备相比较,AI控制系统在进行设计时不一定必须工作对象的具体模型,这就避免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控制对象模型本身的参数变等不确定性。此外,其性能提升的空间比较大,而且易于调节,一致性强,对于新的数据信息适应性良好;配置成本低而且更新简便、抗干扰能力强。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两种,一是直流传动控制;另一种是效流传动控制。

在直流传动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为主,有Mamdani与两种可用于调速控制系统。它们均具备规则库部分,规则库实质上是一个if-them的模糊规则集合。以后者为例,它最主要的规则就是“if x=A,且y=B,则z=f(x,y)z则z”。其中的都是模糊集。模糊控制设备以推理机为核心部分,它负责模仿人脑的智能化决策以及模糊控制命令的推理。除此以外还有模糊化部分、知识库部分以及反模糊化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函数对所输入的变量做出测量,并将其量化、模糊化;第二部分就是由数据规则以及语言控制库构成所构成的知识库,本库设计时就是应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在建立设备模型时,模型操作设备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推理机制进行模型建设;最后是以模型参数量化与中间平均技术等模糊化技术的应用。

除了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以外,还有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不同模式的识别以及各种信号的处理,可以在电气传动控制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这种技术以并行结构为主,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以大大提升条件监控、诊断系统的准确性;该控制技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是误差反向传播,也就是说在网络具备充足的隐藏层、结点和恰当的激励函数的情况下,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只要利用反向传播就可以计算出对应的非线性函数近似参数,大大提高网络运行速度。

在交流传动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同样有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两种具体运用。

就模糊逻辑而言,到目前为止均以模糊控制器直接代替原有的普通速度控制设备为主,不过西方某大学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的带有多个模糊控制器的全数字化传动控制体系,该体系所带有的模糊控制器即可以用来代替普通的速度控制设备,又可以用于执行它控制任务。

就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而言,实践研究中以其对交流电气设备及其驱动环境参数监测及诊断为主。人工神经网络用作步进电动机控制时,可采用一般的反向转波计算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应用,通过电机负载转矩以及电机的初始速度最终确定智能监控系统可监测的最大速度增加值。这种设计方案的实现,要求神经网络具备识别三维图形映射的能力,以便达到比常规梯形控制计算模式强的控制成效。在此模式下,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大大缩减电气自动化系统定位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强化对于负载转矩以及非初始速度变化范围的控制工作。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以多层前馈型为主,具体可分为两个系统:系统一是在辨识电气动态参数的基础上对通过定子的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系统二是在辨识机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基础上对转子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

第7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美英人工智能报告剖析

美国的报告重点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及管理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美国政府应该对人工智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二是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三是人工智能需建立全球合作和安全;四是需完善人工智能的伦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英国的报告主要侧重于人工智能对未来宏观趋势和影响的分析,一是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生产力;二是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三是应管理和降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

美国的报告重点强调政府、公众,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来支持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并深思熟虑关注其发展潜力、管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是重点加强对应用程序开发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既保障公共安全又鼓励创新;二是支持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和公共产品方面的应用,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三是应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可控、公开、透明,且行为与人类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英国的报告重点提出对人工智能的四大判断。一是人工智能可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利用数据资源、简化数据交互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二是人工智能将改变现有的工作类型和所需技能,未来工作将主要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补充和完善;三是预警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未来的技术革新会更加频繁,技术变革会导致一些从事特定工作技能和工作类型的人员被淘汰;四是政府需考虑由人工智能进行决策的问责机制,确保问责的透明度。

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人工智能要以产业化应用为根本导向。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已经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细分领域初现端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和学术界,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投入力度,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加速释放。只有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引领市场爆发式增长。美英的人工智能报告均表明当前国内外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投资正逐步向产业化应用倾斜,我国也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抢占未来市场。

人工智能要以协同发展为基础支撑。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三大要素协同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需求。美英人工智能报告中多次强调三大要素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一是海量数据的出现,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深度学习等均需要大量数据提供支持。二是计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云算的出现,使传统计算模式向并行计算模式转变,大幅缩短了计算处理时间,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诸多底层算法开放,先进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挖掘数据价值。

人工智能要由政府把握关键方向和规避相关风险。综观美英国家的人工智能报告,政府在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拥有绝对主导权,尤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人工智能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端人才供给能力对政府而言责无旁贷。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规避和降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风险。

几点建议

第8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 超级计算力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代技术发展的趋势,其方向也是众多科技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很多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类技术突破的下一个阶段,而且更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必将超出人类的控制,成为新一个物种,甚至可能替代人类,“统治”地球,我们抱着研究的目的,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浑然不觉,全无概念的,但是从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的战略与产品上看,人工智能的确已经成为当下科技界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谷歌的无人驾驶等单向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进行研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而对其进行发展脉络和规律的判断与估计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技术趋势,推动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目的与意义

一方面,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如今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正确,因此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详细目标也天然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些创造力以各种数学定理或结论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数学定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理上,以模式化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包含丰硕信息的逻辑结构。这种途径是数学赋予的,是普通人无法拥有但计算机可以拥有的“能力”。从此,计算机不仅精于算,还会因精于算而精于创造。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本质上,这种方法为人的“创造力”的模式化提供了一种相称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未来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会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人的劳动时间与降低工作辛劳程度,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机器的工作,并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人类是否会与机器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处全新的生命构造体,以此来迭代和进化,实现人类和机器人的和谐共存,还是人工智能会自动发展出自我意识,而在将来的某一个时点,机器人们将会对他们的缔造者――人类举起屠刀,实现自己称霸的野心,这也不得而知,因此,对人工智能的路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重大意义的。

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准确定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研究

1、自我存续。这是一个十分显眼的要求,人工智能如果作为一个新物种存在,其必须拥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即离开人类,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仍然存在。而且人工智能将与其他物种和环境形成新型交流互动方式。以极端的情况来说,如果人类在将来的某一天消失了,而人工智能必须拥有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机制和技术,如果是电量不足,核心机器人将会指挥挖掘型机器再次挖煤,或核能机器人运用核能来发电,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而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内部解决,而并不需要人类的参与,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自我生存功能。

2、自我迭代更新。这是在自我存续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机器,一代机器的存在可能并不是问题,而要想机器向人类一样代代繁衍不绝,则对人工智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在机器自身的自我繁殖更新迭代,也是必须要进行的过程,这就需要强人工智能的高度运用,来对整个机器人生态进行实时评估,不断地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而且立即组织机器人中的“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实验与创造,或者是融入生物技术而与之进行基因式的合作,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离开人类的独立人工智能必须要有发展创造出更新更快更强的人工智能的能力。

3、自我认同。人工智能的自我认同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内进行认同,另一方面,是对外进行认同。如果假定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发展方向,其必须会对人类关心的终极问题等产生同样的巨大疑惑,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宇宙的界限是什么?而且以人工智能的水平来看,它一定不会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而是会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与探索,已验证自己的猜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以理性而存在的物种,其合作是建立在种种规章制度之上,而一旦有机器发现制度的漏洞,就会有进行套利和损人利己的动机,而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是建立在机器人的情感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即是机器人产生同样的情感,而形成有效率的合作与分工,而不会因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三、结论

由上述探讨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还是非常漫长而艰辛的。对于其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个问题要依赖于将来的技术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形态的演变而定,而我们对人工智能进行的物种化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对其风险的防控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个环节,是我们进行科学技术开发的留有的一个客观冷静的分析角度。

参考文献:

第9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当前是一个科学技术时代,电气工程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电气工程行业要想有效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就必须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不仅涵盖了图像语言识别和自动化控制,还包括了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通过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对各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保障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人工智能简述

与传统人工控制相比较,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完成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企业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力。人工智能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活动的模仿,接着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编程,确保其具备相似人类的基础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够完成人类派发的各种指令。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完成对内部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处理,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控制管理人员,从而确保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性,最大限度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促使企业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1]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应用人工智能的主要优势

(一)利于参数的优化调节。相比较传统的控制器,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有利于各项参数的科学优化调节,同时还较为简单易学,具备了良好的适应能力。合理调整人工智能的相关参数,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智能函数的各项性能。此外,人工智能控制器无需专家的现场指导帮助,其能够根据计算机事先设置好的合理数据,正确运用反馈的信息与语言进行设定,此外设置好的参数能够进一步完成修改和扩展作业,具有快捷方便的特征。(二)受相关因素影响较小。电力企业在传统电气工程建设中所应用的人工控制器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企业安全稳定的持续发展。而通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省去获取精确动态模型的步骤,适应能力较强,无需为其提供固定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参数设置,总体来说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较小,能够保障各项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生产。(三)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产生误差小。由于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有效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该项技术的运行不会过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严重的运行故障问题,从而确保机器事先设置好的参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变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实际值与理论值出现很大偏差的问题,充分保障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高效控制管理。(四)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工作人员在应用传统控制方法时,往往要事先设计好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如果针对某种特定的工作对象,该种控制方法无疑具备了很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如果是要服务于其他对象,就难以保障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通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使其具备控制管理的一致性,无论针对何种对象都能及时反馈出信息结果,避免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生产的科学规范性,保障同类产品性能的高度一致。[2](五)降低企业人力物力。成本通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各项电力机器设备对变压器与线路的需求,企业也无需再专门调度安排更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实践应用

(一)完善电气自动化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模拟人类大脑思维,设计人员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遗传算法有效融入到各项电器设备中,不仅仅能够完善优化各项产品的具体性能,还能够最大限度提升电子自动化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各项电气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保障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的科学准确性。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能够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的支出,推动我国电气工程高速稳定地发展进步。电力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187页)能够将CAD应用到任何电器产品设计工作中,从而大大缩减了各种电力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并且拓宽了CAD技术的研究应用程度,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任务量,在保障电器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二)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技术所使用的智能化控制器,通过将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化发挥出智能化控制器的作用。例如,智能化控制器能够科学根据下降和响应的具体时间完成对调节控制程度的合理控制,基于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能够大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的相关性能[3],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电力企业通过引进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器,能够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相关数据的实时分析调节,无需专门安排专家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操作,从而有效提高自动化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改善故障诊断技术,提高诊断水平。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运行故障问题。例如,常见的发电机断电、变压器过热等事故,对于这些运行故障,传统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收集相关气体样本,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判断,最终得出发生该故障的具体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除了需要维护检修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电力企业还必须安排管理人员对各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人力支出成本。而通过利用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在故障诊断过程中有效融入模糊理论、专家技术以及神经网络,能够大大提高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效率,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了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支出,保障企业各项电力设备安全可靠地持续运行,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电力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稳定持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大力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通过在各项机器设备中加入智能化控制器,从而有效实现各个控制环节的自动化,方便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和维护,充分保障产品生产的高质量,满足社会用户的各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作者:杨海鸥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子龙.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