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社群的商业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群的商业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群的商业价值

第1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2其实创业者所面对的未来是不确定的,并且成功的创业者也是一种历史必然的选择,就如当初市场选择了张朝阳,上天选择了某一批小蝌蚪,最终有幸成为了青蛙,回头再去问曾经成功走过这一条路径的当事人,为什么会成功,誰也无法说清楚,如果能够说清楚的都说明其不够成功,或者说那都是后天妆饰之物,过往成功很难被复制,当下的大变革时期,成功更难复制,与其希望照抄所谓的成功的模式,不如真心将思维方法练就出来。

3当我们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带来的改变,我们的感受越来越真切,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改变是必须发生的也必然要发生的,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在我们采取行动,真心践行实践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其最为底层的逻辑,否则一切都是扯谈。

4互联网转型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制拆迁异地重建的过程,有存量的组织和个人会有沉重的负担,转身转型都不易。

5罗辑思维团队要做社群的连接器,作为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连接点。

6集装箱改变了世界,让全球村概念有了实体化的支撑,使得世界工厂,全球市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7所谓的互联网转型,或者互联网思维其本质上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的一次全面的作战。

8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工业化思维的核心特征表现在三点上:组织化协作、产品化交易、中心化传播,而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种特征,并进行了彻底的革新,新的特征表现为:自由协作、体验化交易、分散化传播,这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真切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衡量和评价指标。

9其实互联网带来的是对于传统行业毛利率的一次透明化的过程,这种过程还直接带来的是将这种毛利率的水平趋向最低,并且无限接近零的一次过程,而互联网第一批创业企业,或者第一批明星的企业就是扮演了这样的一种角色,至于后续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到底怎么进行,还没有真正进入议事议程。

10阿里京东等巨头其实扮演着一个刺客的角色,将传统的商业秩序打破,并且正在基于自身的优势和红利建立一个新的商业秩序。

11任何发现和挖掘用户需求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当下一个富足的时代,某种意义上用户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几乎饱和的满足,而真正要实现商业的价值,需要做的是一种创造需求的工作,或者是一种制造体验需求的过程,因为体验需求的差异化本身蕴含价值。

12金有价玉无价,玉的价格表现为最为喜欢的人的最高报价。

13其实在当下,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和社群,已经让社会意志很难统一,某种意义上按照当下的发展节奏,越往后越难以实现中国的所谓民主。

14面对社会的变革,面对转型的压力,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实操呢?给出几个基本的方法论:其一,一切回归到人;其二,制造魅力人格体;其三,一切回到势能。

15曾经工业时代,产品曾经很牛,后来渠道变得很牛,再后来内容变得很牛,而如今能够很好承载内容牛的载体是人,一个具有魅力人格体的人。

16当下搞社群商业模式有几个关键词,其一是种子用户的互动,其二是魅力人格体,其三是原生型的社群。

17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更加接近于一种类小米的模式,未来通过租借的模式,将自己的平台和社群租借假肢出去,可以通过用自己的人格来为项目或者产品做背书,提供社群粉丝的互助活动而实现这个社群价值的实现。

18人作为价值的载体在当下一个时刻变换的时代,有人格附着的魅力人格体容易变形,可以随机而变。

19商业价值的本质其实不是劳动,不是价值,而是稀缺性,制造一种稀缺性,并且满足这种稀缺性就是商业价值实现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20小米成功的三个关键词:人格、社群、营销。

21如果不能实现魅力人格体的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变形的方式造就更多的魅力人格体。

22魅力人格体的好处是随时可以迁移变形,曾经有句话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如今是庙还在那里和尚可以随处迁徙。

23所有的物种都要面临死亡,所以放弃存量的无用妄想适应现实吧。

24混搭逻辑、生态逻辑是必须要遵守的几个基本的逻辑。

第2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构建新型社群营销模式

2015年12月21日,周五咖啡联手贝壳菁汇共同打造的创+媒体人俱乐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揭牌仪式,为传统媒体的寒冬之年带来了一股暖流,首批招募媒体会员1000名,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创业分享、企业管理、财税管理、法律咨询、形象礼仪、互联网营销、项目路演、对话沙龙、组团观影、对话沙龙、拉丁舞会、相亲会……短短1年多时间,周五咖啡构建了数量庞大的社会化营销渠道,一批又一批创业达人、成功人士、风投、铁粉、媒体人……聚集在一起。从2014年开始,翁晶开始在创业大街着手整合来自政府、园区、金融机构和媒体、创业者多方参与的社群资源。

“营销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星效应,一种是社会化效应。”在创业大街贝壳爱喜咖啡厅靠窗的卡座里,翁晶指着窗外来来往往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说:“在创业资源高度集中的时代,对于创新平台的主体――产业园区、孵化器,一定要看重社群的力量,深挖一些价值。”翁晶形象地向记者比喻,创新平台应当把创业者当做一个孩子,父母要和他共同成长,园区和创业者也是同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自2014年7月起,周五咖啡就在创业大街的Binggo咖啡举办了21场创业交流活动,吸引了新浪网、网易、新华网、北京商报等互联网媒体和知名财经媒体的关注、报道。谈到当时的活动场景,翁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我们当时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平面媒体与创业咖啡,邀请创新者来创业大街,讲述创新创业故事,旨在搭建一个全新有趣、有料、有温度的分享平台。”

提到“周五咖啡”的创业分享会,当时的亲历者至今仍记忆犹新,时至今日参与过活动的“小伙伴”们对记者坦言:“创新者来创业大街喝咖啡,讲述创新创业故事”这句看似普通却满含激情的Slogan让许多圈子里的朋友都非常期待每个周五的来临。除了线下交流,他们还用微信打造了嘉宾和创业者互动交流的线上平台,为双方进行各类资源的对接提供了便利。一种内容+社群+商业的社群模式在翁晶的脑中趋向成熟。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周五咖啡的品牌周围迅速聚集了超千人的社群粉丝队伍,他们来自于政府、园区、创业、法律、财务、融资、媒体、市场、培训……几乎涵盖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我们就是要发挥社群的力量,通过整合社群内的优质资源、人脉,为产业园区打造创新服务的操作系统。”2014年10月,北京经开周五咖啡正式亮相亦庄开发区,每个周五为园区企业带来分享会。2015年4月,周五咖啡足球队应运而生,坚持每周一次的社群活动,尝试打造创新型体育社群圈。就这样周五咖啡不断汇聚各方资源参与,打造有价值的社群圈子,发挥社群力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2015年12月12日,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了盛大的“投资丰台创新讲堂体育联谊会”暨周五咖啡周年年会,近百名企业家、丰台区各委办局领导欢聚一堂,成功打造了以体育为媒介的社群营销新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翁晶探索出了产业园区服务“4+”模式,即园区+媒介+社群+服务的合作模式,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建立自己的粉丝群(社群),他们涉及政府、园区、企业、服务机构、媒体等各个领域,通过社群人脉打造有商业价值的(服务)平台。“4+”模式具备很强的可复制性,园区多元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服务机构也需要,媒体同样需要,通过“4+”模式可以使大家各自获得所需的资源和经济价值,同时作为媒介的周五咖啡同样可以获得不菲的商业回报。

深耕创新服务平台

翁晶和周五咖啡在2014年10月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周五咖啡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在北京经开产业园拉开帷幕。翁晶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周五咖啡品牌处于初期发展,但发展速度却出乎我们的预料,社群圈子呈几何式爆发,北京经开周五咖啡、北京丰台周五咖啡、创业大街周五咖啡等品牌脱颖而出,把创新创业的烽火蔓延到北京各区。”在这个时候,同北京经开产业园的合作,坚定了翁晶做中国产业园区创新服务的最好合作商的决心。

翁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在海淀中关村创业大街、亦庄北京经开、中科电商谷、丰台瀚海孵化器、贝壳菁汇、朝阳磨坊工场等园区成功举办了50多场品牌活动,内容涉及创业分享、企业管理、财税管理、法律咨询、形象礼仪、互联网营销、项目路演、对话沙龙、组团观影、相亲会、拉丁舞等,借助此线上线下社交平台,企业嘉宾和园区企业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谈合作,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结交新朋友,还能得到专业系统服务,已成为了很多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每周的必修课。

翁晶直言:“通过园区服务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园区企业搭建有效服务平台,他常比喻:产业园区好似电脑主机,再好的配置也需要有操作系统的支持。我们就是和北京经开共同打造属于中国产业园区服务的操作系统,提升园区品质,在产业园区发展转型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谈到产业园区服务模式的创新,翁晶说:“园区的通病就是开发商心态,后期运行维护的商业价值要比先期租售高得多,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开始考虑是否能把创新创业活动搬到产业园区中,之后再搭建针对园区及园区企业的服务平台,进行商业化运作。这样既解园区之苦,也为企业解忧,搭建出一个有价值的服务平台。”

模式拓展与全国复制双轮并进

翁晶所提出的中国产业园区“虚拟咖啡馆”模式得到了许多北京及周边产业园区、孵化器的瞩目。经过斟酌筛选,在联手北京经开后,翁晶又选择了丰台――这块厚积薄发的创新创业福地。2015年12月30日,由丰台区投促局主办、周五咖啡协办的“2015投资丰台创新讲堂”完美收官,活动现场吸引了50位来自各界的创业者的热情参与。对于和丰台区的合作,翁晶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丰台区作为园区合作的第二站,主要是因为丰台区近年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与创业生态体系,与周五咖啡发展不谋而合。通过组织创新讲堂,可以更快、更好地提升品牌优势。

“现在,我们的模式已经开始在北京各城区进行复制,海淀、亦庄、丰台成为了我们的主战场,正在拓展朝阳、东城、西城、石景山等城区,2016年我们将走出北京,面向全国市场,逐步拓展天津、大连、青岛、江苏、西安、成都、武汉等地的产业园区市场。周五咖啡独具媒体属性,与贝壳菁汇共同打造的创+媒体人俱乐部已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这也是大街首家以媒体为主题平台社群。”翁晶表示。

第3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这份名为《社交经济:通过社交科技释放商业价值与生产力》的报告中称,在上述行业中,社交科技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其中约3450亿美元的潜在价值来自产品开发和运营;5000亿美元来自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活动;2300亿美元来自业务支持活动的改善。其中沟通、协调和协作改善所创造的价值占商业机构使用社交技术所创造的潜在价值的2/3。

7年之前,大部分消费者上网不外乎是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络搜索,以及在网上买点东西。7年之前,企业官网主要用于内部信息交流、产品宣传和客户服务,或者为电子商务服务。那时也没有多少人注册网络社区,社交网站主要是大学生的天地。而那时候首席营销官们也从来不用操心有多少网络粉丝喜欢公司的产品。

短短7年,一切都变了。社交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现象。亿万网民通过使用社交网络形成新的行为方式。而企业也看到了社交网络带来的商机,比如大众汽车2011年5月在中国推出“大众自造”活动,“众包”新车灵感。截至2012年4月,注册用户达到126000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从2010年的16.8%,提高到2011年的18.5%;奔驰Smart于2010年9月在淘宝网[微博]首次举办团购,6分钟共卖出55辆车,在该活动推出前,奔驰平均一天仅卖出一台Smart车。

据此,业界分析称将从社交科技中受益最大的行业或公司,主要是那些以知识型劳动者为主,高度依赖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知,需要维持强大的信誉以建立可信度和消费者信心,以数字方式分销产品,或提供体验式、鼓舞式的产品或服务。

如今,全球超过15亿人成为社交网站的用户,几乎1/5的上网时间花在了社交网络。在中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1亿多人,增长到了2012的3.6亿多人。在一二三线城市,有91%的网络使用者活跃于社交网站。

第4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16年来最重要的开放――从即时通信工具升级为互联网的社群连接器

在8月份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上,腾讯QQ宣布正式启动依托QQ群、兴趣部落、QQ公众号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移动社群生态战略,并通过API开放等政策实现QQ群平台开放。业界认为,这有可能成为QQ16年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开放,因为这意味着QQ从过去单纯的即时通信工具升级为互联网的社群连接器,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商业可能。

2002年,QQ首次推出了QQ群服务,希望通过互联网手段满足各种群体的交流需求,基于QQ的社群开始形成。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社群也开始进入移动时代。

“网络社群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一个是2002年到2005年期间,诞生了QQ群、贴吧、人人网、开心网,这打开了PC社群的黄金时代;另一个是2012年到2015年期间,诞生了微信群、贴吧群、陌陌群、兴趣部落,移动社群的黄金时代就此到来。”腾讯公司副总裁、即时通信线负责人殷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而当下这个黄金时代远非10年前可以同日而语。根据企鹅智库的数据,社群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移动端QQ群活跃用户数高速增长,从2013年1月到今年6月,月活跃用户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手机QQ群消息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1%。在移动社群的浪潮下,目前,QQ群的月活跃数量是3.8亿,群聊窗口每日的展示次数超过50亿。而QQ兴趣部落仅一年,已经积累拥有超过20万个部落,拥有亿级的月访问用户,仅TFBOYS的粉丝聚集成的TFBOYS部落用户就超过了1092万……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QQ公众号的即将上线,QQ的移动社群体系将步入3.0时代,这会是一个全新生态体系。社群3.0时代,社群以连接一切为目标,不仅仅是人的聚合,更是连接信息、服务、内容和商品载体。“QQ社群体系的开放,将继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之后,触发新一轮社交红利的分发,腾讯QQ在这场社群经济的运动中将继续扮演好连接器的角色。”汤道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移动社群的魔力――“吴晓波频道”、TFBOYS成为社群经济的典型案例

从社会学角度看,人对于社群是有着强需求的,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使得社群能够轻松形成并产生巨大影响力。那么,有了工具,社群将如何实现商业化呢?

“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TFBOYS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做大了社群经济的典型案例。

吴晓波在与媒体交流时透露,“吴晓波频道书友会”目前已在全国81个城市建立了QQ群,总人数超过了3万。在过去一年中,仅上海书友会就围绕创业、理财、户外、旅行、阅读成立了5个兴趣小组,并开展线下活动超过300场,并已与孟京辉话剧、晨光文具、天天果园等尝试开展盈利实验……

“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有了QQ以后,人开始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新构建你的朋友圈,重新设定你的身份,重新建立你的社交关系和商业关系,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在过去十几年里面带给中国一个最大的变化。”吴晓波说。

吴晓波坦言,自己做了多年的财经作者,但过去并不知道读者在哪里,借助QQ、微信等社群平台,让自己真正认识了自己的读者。借助社群的力量,他完成了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去年的“咖啡馆改造计划”、“巴九灵创业公益金”、“年货众筹”……尽管目前试水的这些都是公益性的非营利项目,但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在商业上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金矿诱人――群主不用只当“活雷锋”

微博、小米、韩流让整个中国商业社会体会到了粉丝经济的诱人,但粉丝经济在本质上还是精英领导世界的虚拟再造,而社群则是自生长体系。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显然后者更接近我们真实生活模式,也会是一个更大的商业金矿。

目前,腾讯社群体系中,已存在数百万个母婴群,数百万个行业交流群,数千万个同学群,办公群覆盖30万个企业,运动群也已覆盖数千万运动爱好者。据汤道生透露,目前“相近的兴趣和爱好”是社群建立的重要因素,占比66.4%;第二是同事朋友类关系群,占比30%以上。

而从另外一个维度上,汤道生认为社群还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是人群相对固定的、认识时间较长的熟人社区;二是基于共同兴趣或者带着共同目的的陌生人社群。在陌生人的社群里,除了情感的诉求以外,也有一些比较清晰的目标,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社群。这意味着占比超过六成的、因为“笑点一致”而在一起的兴趣爱好社群有着商业化的巨大潜质。

过去,群主往往是“活雷锋”的代名词,群成员对其的回报也只能是点赞和么么哒。在汤道生看来,在如今这个移动社群时代,玩法会更多,商业机会也更多。

第5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罗辑思维》;罗友会;罗振宇;个人魅力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42-02

《罗辑思维》,由原央视财经节目主持人罗振宇创办,于2012年12月21日在视频门户优酷上线。其主要运营形式包括个人脱口秀栏目、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的每天60秒语音、对外推广的图书及其他商品,以及所建立的知识社群和“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度”。8个月后,呼喊“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口号的罗振宇,宣布要组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把《罗辑思维》变成中国最大的“知识人社区”。

《罗辑思维》是自媒体的典型案例,从根本上说,自媒体的特点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罗辑思维》是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在2012年底共同打造出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之后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罗辑思维》是脱口秀类节目,其定位主要是互联网时代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罗振宇提倡用互联网思维去读书,虽然《罗辑思维》里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经济、历史、政治、社会,等等,但其核心内容还是在互联网下的个人与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及新趋势,在自媒体越来越成为主流时,个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上升,所带来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罗辑思维》里专门有一个“会来事”平台,就是会员信息的平台。例如,有一位广东省广州市的“罗友”,他了一条信息,其内容是:我是素心原生态极简护肤社群的发起人,2016年5月20-29日。我联合广罗会及全国多个罗友社群一起发起“素行・云南”,想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挑战一场全新的旅行体验。

也就是说,我的需求是什么,我能够提供什么帮助,我最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在社群里进行公布,一目了然。这个平台拥有很强大的链接效应,有的会员在创业,他在“会来事”里找到了整条产业链的人来与他合作。社群的力量不容小觑,互联网可以将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而这个社群的成立又让需求双方省了不少力气。《罗辑思维》的“粉丝”们有一个“罗友会”,会员们可以在这个平台里共享和交流信息,使得信息得到最有效利用。

罗友会,即《罗辑思维》的爱好者或者被罗振宇个人魅力所吸引的支持者,聚在一起的一个组织。《罗辑思维》的罗友会在全国各省份皆有,比如广罗会(广州罗友会)、北京罗友会,等等。罗友会有一个属于其自己的网页以及手机APP,称作“罗友汇”,它是“罗友”的家园。“罗友汇”上有一个展示近期罗友们社群活动的板块,还会有关于《罗辑思维》或者罗振宇线上线下活动的近期动态。比如,2015年12月31日的北京罗友跨年趴――“时间的朋友”,以及2015《罗辑思维》的京城大典,等等。《罗辑思维》在各地都有罗友之间的微信群,目的是让罗友之间进行多对多的了解。而且还有《罗辑思维》的贴吧、论坛,上面也会探讨一些罗友圈或有关《罗辑思维》新近发生的事情。

罗友会的成立,使得热爱《罗辑思维》和被罗振宇个人魅力所吸引的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互相沟通和交流。在互联网思维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正如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5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所以,基于每个省份都有各自罗友会的组织,这样同省份的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就会更快取得联系,可以深入了解彼此。

罗振宇做《罗辑思维》的信条是“有种有趣有料,是你身边的书童,做你身边的读书人”,而且他有一个基本价值观,就是在这个时代,光明正大,合法的挣钱做生意,是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自从《罗辑思维》在优酷上首播之后,据优酷指数2015年1月29日数据显示,《罗辑思维》在优酷平台的总播放量次数已达到2亿多,集均播放次数为一百多万次,“粉丝”数量大约有60万人。

《罗辑思维》的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它是一个渠道,连通知识和个人。正如《罗辑思维》第二季最后一期的节目《中国从哪里来》,主要讲述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秉持的立身处世的心法,这才是节目所蕴含的主题。节目中讲到“身份社会”,如果说纯种身份社会,那就要一直向前追溯,一直到春秋时代乃至更久远的西周时代。为什么会有身份社会?在先民时代,全世界的人类都面对一个问题,人类的进化速度非常快,大家倾向于找出一个更大的共同体,这样才能使部落之间的交易变得更频繁,战争变得更少,大家生活得更加安定。所以小共同体拼凑成大共同体,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问题是,大家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因此就会选出一个最厉害的人做首领,他能让其他人服气,随之成为天下共主,这个基本的共同体结构就已经打造完成。西周时期的管理方式就是世卿世禄制度,后来有了周公制礼,以此来解决世卿世禄制度带来的共同体的离心力问题。

总而言之,真正有内涵的节目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观看,而且从新颖的角度来诠释一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在看问题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但其实只要跳出这个“圈子”,就会看到更多新鲜的事物。《罗辑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它的思维方式也能带给观众很多启发,让大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知识。

罗振宇是一个具有博士学历的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他风趣幽默,知识面广,总在不断学习,提出一些新的论断。例如,他提到过一种观点,即创造魅力人格体。他觉得,在创新的时代,未来人们可以用人格创造价值,他的确也做到了。他的个人魅力可以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带来商业价值。

罗振宇的个人魅力无疑是吸引人的,有一个组织叫“罗振宇读书会”,罗振宇总说“我是您身边的书童,我替您读书,读完再告诉您”,他会在这个读书会上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一般他会先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将他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2014年6月,《罗辑思维》就曾售卖了8000套《未来站在你身后》的图书包。该图书包里有6本图书,售价499元,全球限量8000套,当你买回来的时候,这6本书的内容以及书名都不得而知,但是你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图书包里的图书是罗振宇推荐的。这些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图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相信罗振宇个人魅力的读者确实不在少数。从2014年6月17日早6点30分开始,全球限量的8000套《未来站在你身后》图书包在90分钟内被秒杀,并全部完成支付。

《罗辑思维》的优势还在于罗振宇的新论断,他试图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的互联网思维、去中心化、U盘化生存、知识社群、魅力人格体等都让人耳目一新。思想上的碰撞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形成了社群。这些新论断就像给传统知识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论断无疑也吸引来不少追随者。《罗辑思维》的这些优势也注定了它的成功。

第6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设想有一个湖面。营销的目标是让这片湖水动起来,最好是长期的波动(指消费者与企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发生关系),该采用什么方法呢?

由大众传播主导的营销1.0,采用的方法是寻找湖面上的探照灯,也就是媒体。媒体广告很像水面上的探照灯,它能照亮水面,而且照亮水面的范围是清晰可测的,这就是媒体广告的覆盖率或千人到达率,但是,对于究竟影响了多少消费者,也就是水底的波动,是测不准的。营销1.0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广告传播主要发挥探照灯的作用,至于如何真正让湖水波动,则通过地面活动、销售渠道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方法来解决。

而营销2.0是直接在水中传递的,它像蔓延生长的浮萍,能清晰知道真正影响了多少人,影响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探照灯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浮萍的力量。每一棵单一的浮萍,其影响无法和一盏探照灯相比,但是,营销2.0的力量,正是从深入影响一棵棵浮萍开始的。因此,完全可以说,营销2.0是将企业的品牌传播、市场活动、销售渠道完全合在一起的。

营销1.0其实就是以大众传播为主体的探照灯模式,在销售渠道上抢占的是有限的货架,在传播渠道上抢占的是有限的广告时间和版位,以及有限的媒体报道(公关),这三个有限是理解营销1.0的关键。因此,营销1.0从传播上说是一种寄生在媒体内容上的商业讯息。

而营销2.0是基于人们的“交往互动、口碑和社群关系”上的传播,每个人、每个社群都可能成为传播的渠道,这个渠道是近乎于无限的,从主动的兴趣到互动的体验,再到广泛的扩散。这其实是一种自古皆有的模式,在大众媒体传播产生之前就普遍存在。

第7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旧有体系被颠覆,要生存,就必须向新的时代逃逸。前提要先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转换互联网思维,才能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关于“互联网思维”,噪音已经多于灼见,概念被肆意包装,许多论调停留在“术”的层面,缺乏思维的逻辑推导。如我的老师、哲学家王东岳先生说:“从现象层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构建世界观和基础理论。”此文将结合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与诸君讨论几个问题:是否存在独立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生存结构是什么?要求怎样的思维模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又是什么?

从价值网理论看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

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有个核心概念被称之为“价值网”。价值网有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大特征。在某一价值网中的企业都会遵循价值网内形成的成本结构,并将某种性能属性视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在竞争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以资源、流程与价值观三大因素为核心的组织能力。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企业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将互联网时解为一种全新的价值网,从价值网的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方面来考察,会发现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与工业时代显著差异,可以用三个零模型来概括:成本结构上毛利率为零,性能属性上产品周期为零,组织形式上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

毛利率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特有成本结构,是区别与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工业时代中,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渠道、营销、库存等费用,因为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企业必须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依赖渠道分销商品,不清楚用户确切需求的情况下生产导致大量库存产生。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一切行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衰落。优秀的产品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使商业模式更具粘性与竞争力,在后续与用户的接触中挖掘其他盈利方式。

产品周期趋零,是指更为注重审美和情感体验。工业时代求真,奉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工业时代价值网的最重要性能属性。然而,工业时展至今,我们发现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幸福感增长并不合乎比例,这正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换言之,新的技术一经发明就被超越,新的科学一经发现就被证伪,新的产品一经就被宣布过期。产品周期为零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

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第三大特征。在工业时代中,公司是组织机械化大生产的中心,因此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的社会组织。进入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消解了中心,每个掌握终端的人都与互联网相连,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家公司,“U盘化”生存并非空穴来风。在极致的逻辑推演中,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即每个人都是一种工种,两个相同的个人,必有一个被淘汰。

综合以上逻辑推演,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是,毛利率为零,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作为一个价值网,它与工业时代价值网在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上有天壤之别,它的独立性不言而喻。

延伸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三大法则

以泰勒思想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管理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工商业文明两百多年的发展。但正如哥德尔第一定律所说,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一个运转有效的体系,其内部必定逻辑自洽,但凡是逻辑自洽的体系,就一定有边界。毛利率为零,企业如何实现盈利?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企业依靠什么生存?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未来的个人和组织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管理?这都是泰勒体系无法回答的问题,互联网正是工业时代管理体系的边界。

互联网思维之一:中间成本为零,利润递延

黄太吉传统美食的创始人赫畅说:“通过改变信息交互手段,改变原行业的成本结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这句话并不全对,但离开成本结构谈互联网思维必定是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价值网中的企业能够去除中间成本,消除营销、渠道、库存这些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天经地义的维度,发动“降维式攻击”。比如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则不可想象。

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换言之,“一次打击”已经不行了,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取多次打击的能力。再以智能手机行业举例,传统手机厂商卖手机以销售硬件为核心,把硬件卖给客户,卖完即关系两清,考量的是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而小米卖手机,是跟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以经营用户为核心,除了硬件销售,从游戏联运、内容服务、配件销售都可以再获得利润,因而小米追求的是粉丝数、MIUI用户数、版本更迭次数以及软件应用量。数据表明,小米2013年的配件收入已经超过10亿元。雷军甚至认为小米的终极盈利模式是小费模式,以产品的成本材料定价,如果用户满意,则支付小费。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会让卖方主动提升质量和服务。

以大型零售商为例,国美、苏宁、京东的实物交易毛利都趋于零,国美和苏宁70%利润来源于商业地产,而京东计划从在线金融获得70%的利润。从实物交易到商业地产或是在线金融,这种利润递延的模式,意味着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转变为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以及变现的基础。

以Amazon为例,亏本销售Kindle硬件,但通过硬件拉动了阅读器用户的消费。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达到1233美元,不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只有790美元,提高56%之巨。即便是卖煎饼这样极为传统的生意,赫畅能够通过自媒体吸引大批粉丝,从卖煎饼到卖社群感兴趣的任何产品,如外星人演讲。小小一个煎饼生意估值已达7亿人民币,坪效超过苹果店,靠的也是多次打击、利润递延的能力。

互联网思维之二,功能成为必需,情感成为强需

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快进”,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都在速朽。对很多企业来说,根本来不及从产品积累到品牌,就如流星划过。在位企业的既有优势“速朽”,在野企业则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小米、微信、余额宝就是例证。颠覆式生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而企业需要具备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刷新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吴伯凡会发出“在互联网时代谈战略已变得滑稽不堪”的感叹。苹果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推出苹果电脑、iPod、iPhone这些极致的产品,也在于它能不断进行自我颠覆,映射的正是这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

在一款产品可以颠覆一个巨头的时代,产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产品优秀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如罗振宇所说,“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功能,互联网时代承载的是趣味和情感。”亦如乔布斯所言“我们正处于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须属性,但情感属性上升为一个优秀产品的标配。当我们心甘情愿为iPhone付出高溢价,并非因为它比其他手机有更多功能,而是在为出色的设计与体验带来的美感买单。再对照华为和小米,华为追求功能与技术,任正非曾说手机的三大功能就是通信、图像与操作系统,显然是工业时代逻辑。而互联网企业小米做手机,不仅在功能上超出用户预期,且为手机赋予了“发烧友专属”、“励志”、“酷”等诸多情感属性,给用户超出商业价值的、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是情感体验对功能体验的胜出。

被赋予情感的产品会具有人格化特征,形成“魅力人格体”。互联网品牌则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合谋,CEO成为代言人,只需有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就会去传播。当营销与产品合一,也就又一次实现了降维。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中国最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在微博上发表忏悔,另一方面则是小米手机不做广告投放,将这部分费用用于采购顶配部件、使用高端供应商以提高品质。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互联网思维模式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逃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难改变是观念革新,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人与人冗合度为零,个人要生存,需要将才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异端。何谓异端?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推出“Think Different”这则广告,为当时已经趋于平庸的苹果重新找到了灵魂。“献给狂放不羁的一群人,他们是不合主流的怪才,叛逆传统的勇士,制造麻烦的一小撮,特立独行。他们观察问题与众不同,他们不喜欢条条框框,更不把正统放在眼里”。这就是异端的真实写照。异端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没有人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推动了人类的进程。引领世界的几家公司Facebook、Google、苹果乃至小米,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都秉承追寻极致人才的精神,正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刚刚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仅有55名员工,KaKao Talk开发团队则仅有4人。

当个人走向异端化,就会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在Netflix流传甚广的一份人才管理文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是:“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请客吃饭和团队活动,而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信,所需要的不是一群庸才,而是几个甚至一个顶尖的人才。因为一个顶尖的人,会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精神投契、水平相当的人。因此,大陆碎裂成群岛,一个个社群应运而生。

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零,终有一日会达到“人即公司化”,在这一趋势中,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比如苹果极度强调会议效率,无关的人不允许参与会议;小米以米聊群代替组织架构,实施内部项目管理;黄太吉用微信群处理工作,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都已经“异化”了。“异化”的管理有三大特点:广义化、外部化与游戏化。首先,管理广义化,小米用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其次,管理外部化,让用户广泛参与,以用户的吐槽或赞扬来驱动员工进步;再次,管理游戏化,人人都是游戏一份子,小米的创业难道不就是一场真人秀吗?

“管理与业务谁更重要”的问题不复存在,将员工管理嵌入业务管理,把内部沟通融于外部沟通,把所有的管理、文化、价值观、愿景融于一件事: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产品成了引领、激励和衡量一切的风向标。麦当劳与Twitter都已经取消了COO岗位,未来将会消失的岗位还会有人事、财务、总裁办……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与产品合一,管理也被“降维”了。

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分析,我想提出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这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的新特征,是家庭、企业之外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产品型社群并非互联网文明下企业生存的唯一方式,但这条路径是目前被验证的、且符合逻辑推演得出的一种路径。

借用科幻小说《三体》的概念,高维文明攻击低维文明的武器是“降维”。如果将互联网思维比作高维文明,那么工业思维就是低维文明。当高维文明的入侵者去毛利率、去库存、去渠道、去营销、去管理,将这些独立的维度都降为零,低维文明所受的攻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这样一个时代已然来临,传统行业必须“自宫”才能生存,所谓“自宫”就是学会降维化生存。

当各种维度都消失的时候,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维度?产品与社群。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工业时代相比,产品的成本结构与性能属性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过去承载具体功能,现在承载趣味与情感。优秀的产品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用户、粉丝群体,基于这个群体往往还可以开展更多业务,实现利润递延。当企业能够经营自身的产品社群,做到营销和产品合一、粉丝和用户合一,那么未必要通过产品直接盈利,有更多的盈利方式可供探索。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多地接触用户、粉丝与市场,因此它的组织形式注定是更为扁平的,将实现管理和产品合一,内部和外部合一。

“产品型社群”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罗辑思维。罗辑思维是个优秀的产品,它围绕“罗胖”建造,既有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又被赋予了“罗胖”的人情温度。产品背后的罗振宇本人“死磕自己,愉悦他人”,在互联网媒体中趟出一条新路,毫无疑问是个异端。正是因为他的不同凡响,“罗胖”这个魅力人格体才能吸引百万级别的用户,形成一个气味相投、互相信任的社群。尽管罗辑思维的视频与微信内容免费,但在社群中,有形形的商业模式可被探索:比如“爱我就包养我”的会员招募活动,再比如前两天震动媒体的互联网出版实验——“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的魅力人格背书为核心的图书报限量闪购活动”,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抢光。时下传统出版社举步维艰,传统书店哀鸿遍野,打折是常态,但为什么罗辑思维的出版实验能大获成功?罗振宇说是用信任改造传统出版业,我说这是产品型社群的水到渠成。

再比如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在工业时代,一个前新东方英语教师能集结这么多资源做一款符合他心目中有工匠美感的手机,是天方夜谭。但在互联网时代,罗永浩的异端气质与工匠精神不仅让他脱颖而出,还集结了一个社群,锤子手机则是他与这个社群相连的一种媒介。这个社群不仅热议并力挺锤子手机,还愿意为这款未曾谋面的锤子手机买单。锤子手机也许只是一款小众的手机,但在未来,也许这种“个人即公司”,只为某个社群定制符合社群精神产品的商业实践会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尾声:拥抱大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来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分,只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较量。想要生存下去,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小米、特斯拉、微信、嘀嘀打车、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KaKaoTalk、WhatsApp、罗辑思维……他们并非毫无关联的特例,他们如此相似,其内核都是互联网思维。他们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一个超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一个审美的时代,一个灵性回归的时代。

第8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即“网红”,随后一些电商企业就利用网红的影响力进行商业宣传,从而创造了一定的商业价值,进行形成了新型的网红经济模式。本文将从网红和网红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并探究其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红经济;发展

自2014年开始,“网红”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发端于网络,但已经时时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网络红人,他们通过其巨大的影响力,增强了营销价值和品牌传播杠杆,这样具有互联网的高传输效率。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使更多的粉丝对其关注,和粉丝们做好互动,从而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围绕网红延伸出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则称为网红经济。这种模式创造的商业价值和行业前景是值得我们分析探讨的。

1网红和网红经济

网红其实就是网络红人,就是在现实或者网络上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广大网友关注,成为焦点人物从而走红的人。迎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追求刺激、窥私、臆想等心理需求,从而成为网民追捧的名人。网红经济是以一名绮年玉貌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目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汇集人气,依靠广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这样就可以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2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2.1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实质

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实质就是“内容+社群+电商”。网红经济就是网红要依靠自己敏锐的嗅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内容产品,然后以此来吸引粉丝的关注,通过社交平台和粉丝进行互动,进一步了解其需求意见以及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对自己的着手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生产出更具“热度”的内容产品。网红利用率较高的社交平台目前包括微信和微博,其中多数网红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当中,在账号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旅行攻略、食物、图片、推荐产品、评论影视剧以及吐槽社会问题等。长时间的做这些事情就会将粉丝的关注度引导到网红的推荐点上。有粉丝关注就说明还有商机的,所以需要电商平台作为支撑。

2.2网红经济的产业链发展

一个网红有平台展示自我和推荐产品,其中有渠道提货样基本上形成了网红经济的产业链。网红经济的产业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上游、中游和下游。第一,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上游,即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整个网红产业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社交平台的话就没有网红,自然也就没有和粉丝进行交流的场所,更加没有展示自己个性及才华的平台,那么后续的变现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粉丝群众基础越大、社交平台越大就大,那么网红能够获取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所以,社交媒体平台在网红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第二,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中游:网红经济公司。网红经济公司其实就是对网红进行挖掘、培养、经营以及运作的机构,因此在网红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各方进行协调。网红经纪公司不但要负责发现网红并签约网红,同时也要帮助网红来经营相应的社交账号,从而保持粉丝的关注度,另外网红经济公司还要为网红的变现提供相应的渠道,从而确保销售产品生产与电商平台之间的联系。第三,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下游: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其实是网红经济变现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网红最主要的经济性体现的一个环节。通过社交平台,网红可以为他们推荐产品,而供应商生产产品,再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目前小红书、苏宁、聚美、京东以及淘宝等电商平台以各自的平台特性和商品覆盖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也是网红关注者的重点人群,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网红经济产业链的闭环式运作。

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策略

3.1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发展网红经济,因此需要在网红的内容创造、平台服务的提升以及经济资本的集合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延伸。例如网红张沫凡就是从一些小视频起家的,当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后,他就趁热打铁,开始向自己感兴趣的护肤品行业进行拓展,从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护肤品牌,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内容他还定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搞笑视频、时装搭配以及护肤等内容来维持自己的粉丝关注度。由此可见,未来的网红经济就是全方位、多维度、多产也以及多元化的全能型的产业链发展。

3.2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

网红经济开创了网红与供应商、运营方、社交平台、变现平台等多方共享的经济模式,微博、微信、支付宝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社交支付平台将继续为共享经济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3.3粉丝经济的运用

粉丝经济就是架构在粉丝以及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来增值情绪资本。其主角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则会来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从而达到为品牌和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小米科技在商业界内应该算得上运用粉丝经济最成功的,主要是通过各个领域爆款产品的粉丝经济的运营,从而将小米科技打造成了世界知名企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成长,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运用粉丝经济来运营公司和产品,一时呈现出圈层化和小众经济的现象。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打造良好的产品及服务,并掌握用户的需求及心理期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粉丝经济的才能,从而促进网红经济的发展。

4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记应用,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社交网络世界中,每个个体都有公平公正的。网红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的一种现象级事件,不过对人类世界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只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向需求的存在,那么网红和网红经济也会促进商业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参考文献:[1]杨吉.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市场[J].传媒评论,2016(6):95-96.

[2]韩旭,陈守则.互联网2.0时代下网红经济营销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No.303(22):154-156.

第9篇:社群的商业价值范文

相比传统电商而言,网红电商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带来巨大的免费优质流量。资本市场通过长期的观察,确认了网红电商的长期生命力:不断出现在各类消费领域的网红群体、网红电商在粉丝-交易转化率上明显的优势、中国巨大的过剩供应链能力急需和新兴的消费拉动势能结合……这些都是投资人看好网红的重要原因。

网红电商掀起社交商业冰山一角

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在里面。网红在享受电商带来的红利之时,还不断刺痛传统电商的神经,因为这些网红并没有给电商贡献一分钱的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却是这些传统电商平台收入模式的核心。所以,也才有了像蘑菇街这样平台开始自己培养网红,最终是想将网红控制,为平台带来利益。

然而,“网红电商”这个词可能是个阶段性的、容易使人误解的词汇。没必要也不可能,未来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张大眼睛和V字型的脸,嗲嗲的和消费者沟通。其实更准确的一个总结,应该是:主流商业模式,正在进入“社交商业”的时代。

社交商业一个牛逼的发展趋势

社交商业Social Business,指的是什么,看下面这个表格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解释一下:从线下商业模式到线上商业模式的转变,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经历了多年的冲击和转型,然而技术发展趋势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迁不可阻挡,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行业仍然在经历着在线商业化的转型。

从在线商业模式,向社交商业模式的转变,又会是一个新的波澜壮阔、无人幸免的商业变迁趋势。尽管刚开始看起来,有一些难以理解、并且无法相信会成为生活常态的小胡闹:网红电商对于主流商业而言,目前就是这样一个阶段性的代表现象。

为何社交商业不可阻挡、一定会到来?因为社交商业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营销生态圈,在这里面企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连接,社交商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用户的情感连接加用户管理。

驱动社交商业加速发展的因素

1、社交连接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企业自媒体成为连接消费者的核心

社交应用本身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给商业提供了过去需要花费上千万成本才能实现和维系的低成本的与消费者连接与沟通的技术框架和能力。这种社交连接的技术所能产生的价值,必然会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充分利用社交沟通所能够给企业和消费者关系之间带来的新的沟通方式:一对一、个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2、消费者的自媒体,正在变成企业最重要的媒体资源

社交技术带来的另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是把媒体进一步的碎片化了,每个普通消费者都是兼具收入贡献价值和媒体贡献价值的双重身份。单个消费者的媒体价值,虽然看上去零散、简陋、难以管理,但是对于消费者自媒体覆盖的范围而言,这个媒体的可信度高、易于互动、转化率高。

3、商业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导致消费者对消费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物质选择上更加富足的消费者,对于消费本身的乐趣,已经从“买到”(可获得性),到“买好”(性价比、选择的乐趣),再到正在大规模普及的“买好玩”(消费的意义不在于消费的内容,而在于消费的动机、消费过程的体验和消费后附加的价值)。理解这个逻辑,才能真正明白所谓粉丝经济、打赏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实质消费心理。

4、社交商业,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嫁接电商,或者在电商平台上添加社交功能这么简单

社交商业的概念和逻辑,本质上不是一个平台级的概念,而是一个企业级的概念。因此,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平台,不管是超级电商平台还是垄断社交平台,简单的希望通过平台产品机制的改变,来赋能平台上的企业进入社交商业的模式,逻辑上都是难以成立的,实践中也没有人成功。

社交商业下哪种企业将崭露头角

那么,哪些公司会成为社交商业趋势中的受益者,哪些机会可能会借助社交商业的大趋势,成为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机会呢?

网红电商:也许会诞生出新一代的消费品品牌,每个细分品类都有存在着颠覆工业化时代大品牌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很多品牌的生命周期会变得更短,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小而美的品牌的机会。人格化品牌之间是否会、如何能够形成合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需要持续观察的命题。

网红经济公司/批量网红培育公司:很难,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特别大的造星或艺人经纪公司。批量培养网红要持续成功的难度,可能还不如专注做和网红对接的供应链专业管理公司更有机会。后者的能力复制成功率与规模效应都会更足一些。

社交商业基础能力赋能商:很可能是产生新巨头的机会。这一类公司在计算机时代,是一批的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在社交商业时代,可能不仅仅只是软件公司,还得同时是数据技术公司、广告优化公司、营销创意公司甚至是资源整合公司,所以像IBM、蓝色光标这样的企业不停收购对岸公司,力求做到资源集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