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的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增值审计 增值服务领域 增加价值
企业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销售活动,但其作为集团企业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具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组织风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活动,增加企业的价值。
一、增值审计服务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是内部审计基本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其主要目的并非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和评价,而是在于增值和改善,是以进一步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为内部审计活动方向,为企业间接创造价值的增值审计。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仅向治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的独立性组织,其地位的超脱性、审计人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对企业信息的全面综合了解特性,为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领域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靠保证。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向管理人员推销自己的内部审计产品,使审计增值服务适合企业内部发展的环境,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管理人员接受,否则,内部审计难以赢得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二、增值审计服务领域与案例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笔者所在公司的集团审计部每年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报送的审计报告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离任审计、尽职调查审计、绩效考核审计、专项审计等内容。在每份审计报告中,审计部都提出了相关的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与增值的改进观点与审计建议,其中相当一部分得到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认可并推广执行。下面挑选部分案例就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领域分别进行分析阐述,充分展示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
(一)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通过参与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了解,能够进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性建议,发挥内部审计避免风险的闪光点,并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将相关建议分发至相关部门,使不同部门得以联合将审计建议落实推广。
笔者所在集团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一家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由于该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一般,生产设备陈旧,而且销售形式单一,主要供货对象是建筑公司和建筑机械租赁公司,产品销售状况不好,积压严重,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在建筑机械市场举步维艰。面对企业困境,是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还是改变企业经营方向,对该企业市场重新定位,如何定位?集团审计部利用在该企业收购审计过程中掌握的大量资料,通过对该企业经营风险和现有生产技术的分析,认为由于该企业生产技术缺乏优势,盲目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只能加剧产品积压,不能摆脱企业困境。同时,集团审计部了解到目前建筑市场大多数工程采用私人承包方式,不少工程承包商自行购置建筑机械挂靠建筑机械生产企业或建筑机械租赁企业进行施工作业。因此,集团审计部提出应改变企业经营方向,对该企业市场重新定位,建议该企业经营方向以大型建筑机械维修为主,小型建筑机械生产为辅,以办理建筑机械产权挂靠手续和提供售后终身维修服务为促销手段开展经营。主要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1)联系全国各地大型建筑机械生产企业和福建各地建筑工地,承揽在福建建筑机械定点维修任务;(2)开拓小型建筑机械生产市场;(3)利用本企业的资质,为建筑工程承包商提供租赁服务,收取租赁费。集团审计部通过参与该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企业市场定位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该企业领导的重视,开拓了企业市场,消化了不少积压产品,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明显地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二)通过经济效益审计间接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可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成本,间接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谨慎审查企业财务凭证及报表,及时帮助企业发现经营异常,并提出改进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使企业处于良性运行状况。内部审计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后,还可以进一步对财务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和大额会计调整事项进行评估审查,以防范管理层舞弊,保护企业资产。管理层采用的舞弊手段隐蔽而复杂,例如管理层虚构业务,将资金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层层采购付款等形式转出,以满足其挪用企业资金或在外投资、民间借贷目的;又如,管理层未按公平的价格进行采购或销售,可能预示着其与对方存在私人关联关系,或管理层从中捞取佣金。内部审计可以关注大额业务往来凭证,检查其批准审批流程,及相关的合同、入出库资料、收发货资料及相关验收报告等资料,同时可以与对方单位进行沟通验证,或在企业盘点时施行监盘,就有可能辨识管理层是否存在相关侵占资产的舞弊操作,以保护企业资产不被侵蚀。
笔者所在公司审计部在对下属混凝土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时发现,该子公司为集团内建筑工程公司提供混凝土建筑材料,不仅要承担混凝土6%增值税,而且还需要花费不少混凝土运输费。集团审计部会同财务部研究税务有关政策,向税务局提出申请在大型工程项目附近设立混凝土临时搅拌站,自产自用混凝土材料,后得到税务局认可,降低了混凝土增值税和运费。可见,内部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问题,献计献策,间接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三)加强事前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筹划和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价值
事前审计主要指对企业经营计划、税务筹划、财务预算、经济合同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加强事前审计监督,势必会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质量,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审计部门熟悉了解集团内各个子分公司的运行状况,通过事前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筹划和税务筹划,可充分利用资源,捕捉获利机会,为企业增加价值。
案例一:笔者所在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以建筑安装企业为龙头,在集团总部所在地还有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筑机械租赁公司、脚手架工程公司、建筑劳务公司、建筑材料贸易公司和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等建筑配套企业。集团建筑安装工程年产值100多亿元,其中总部所在地建筑安装工程占60%左右,然而笔者所在公司建筑安装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建筑机械、脚手架和建筑劳务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签约不到30%。签约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1)有的挂靠工程项目,若没有事先约定,工程承包商可以不选择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合作;(2)有的自营工程项目,项目部为了从其他企业得到好处费,有意不与我公司建筑配套企业合作。集团审计部针对建筑配套企业销售合同审计时发现的问题,向集团领导提出如下合同管理建议:(1)自营工程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劳务、脚手架必须选择公司的建筑配套企业签约;(2)接受挂靠承包工程前,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挂靠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劳务、脚手架应当首先选择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签约。通过集团审计部努力,公司建筑安装工程与建筑配套企业签约率大幅度上升,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案例二:参与企业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价值。笔者所在公司的关联公司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租赁分公司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脚手架工程业务,属于集团建筑工程的占70%,其他建筑公司工程占30%,脚手架工程搭架使用的周转材钢管扣件等全部由集团下属租赁分公司提供,由集团公司与租赁分公司直接结算钢管租赁费,而脚手架工程公司营业税率3%,租赁分公司营改增前租赁营业税率5%,从集团整体利益来说节税潜力没有得到挖掘。集团审计部在脚手架工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租赁分公司税务审计过程中,提出如下节税建议:(1)脚手架工程公司承接集团下属工程使用的周转材钢管,可由集团公司与租赁分公司直接结算钢管租赁费,这是由于此部分租赁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2)脚手架工程公司承接集团以外建筑公司脚手架工程,所需要的钢管由脚手架工程公司自行购置,将钢管租金计入脚手架工程收入,钢管折旧费计入脚手架工程成本,钢管租赁税金即可由5%降为3%。2012年11月实行营改增后,租赁业务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1%,审计部建议,收购其他合格租赁公司,将对外租赁收入分摊后降低至小规模纳税人收入限额500万元以下,使租赁业务享受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率。集团审计部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三、结语
现代企业不断推广集团化,对内部审计发挥增值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内部审计师应清楚地知道影响特定组织和行业持续发展的各种要素,与时俱进,精通专业技术,清楚认识企业管理需求及其经营目标,应用自身技术防范和降低风险,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及时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全局观念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浩.浅谈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1,(9).
【关键词】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赫芬达指数
一、引言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核心是服务对象,也就是向谁报告,它是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要素(严晖,2003)。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呈现多样化状况(程新生、张宜,2005;时现、毛勇,2008)。然而,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则没有直接的研究,只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张继勋,2000;周恺,刘威,2004;耿建新、续芹、李跃然,2006;吴粒、郭薇,2007)。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地区、行业及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度的影响,从而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究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
二、数据和分析思路
(一)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属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组织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 024份,由于不少省市、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本文剔除样本不足10家的省市和行业。在本文研究的向董事会报告、向监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合署办公这五种报告关系中,向监事会报告的企业很少,本文剔除这类企业。最后得到相关的问卷252份。由于分析的具体问题不同,这252份问卷也未能用于全部问题的统计分析。
(二)分析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具有怎样的影响。原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法,看地区、行业、规模是否与某种报告关系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252问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因素和报告关系的显著相关关系并不存在。本文认为,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较多,因素与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每个因素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就不一定表现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可能表现为集聚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某种报告关系在地区、行业、规模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就表明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作用存在,而积聚性程度的高低还表现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影响作用的大小。
分析集聚性有多种工具,本文主要采用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这两种分析方法。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它一般是指一个区域特定产业的产值(N1)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A1)的比重与全省或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N0)占全省或全国工业总产值(A0)的比重之间的比值,即前一比重(区域)除以后一比重(全省或全国)的商(刘晓红、李国平,2006),其公式是:Q = (N1/A1) / (N0/A0)。
借助区位商的值可以来判断产业的集聚程度,一般来说,区位商达到1.25就表示产业相对集聚,达到1.5则表示中度集聚,而达到3则表示高度集聚(Miller et al, 2001;梁华锋,2010;轶名,2010)。本文借鉴区位商的概念,计算内部审计的某种报告关系在行业、地区、规模范围内的集聚程度,如果出现集聚,则表示行业、地区和规模对这种类型的报告关系在该行业、地区、规模出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根据区位商的大小区分为不同的集聚程度。
赫芬达指数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吴学花、杨蕙馨,2004)。事实上,赫芬达指数与区位商异曲同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本文运用芬达指数的原理来度量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将样本的赫芬达指数与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作比较。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是指每种份额在都相等的情况下的平方和,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所以,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为Q = 4×(0.25)^2 = 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差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没出现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
三、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区位商的集聚分析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1)
1.按照各地区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内蒙古没有出现大于1.25的区位商,各报告关系整体水平同全国大体保持一致,表示在内蒙古地区没有出现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上海市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7778,表现为中度集聚;北京市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220,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6626,也表现为中度集聚;辽宁省总经理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824,表现为中度集聚;河北的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764,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356,表现为中度集聚;浙江省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3054,表现为适度集聚;广东的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588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地区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在各地区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7个样本省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上海、河北、浙江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有辽宁1个省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北京、河北、广东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有北京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二)按行业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2)
1.按照各行业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电力行业的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9383,表现为中度集聚;建筑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交通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6354,表现为中度集聚;金融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能源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652,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083,均表现为适度集聚;商业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适度集聚;烟草行业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238,表现为中度集聚;冶金行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2.3363,表现为中度集聚;制造业(不含电力、能源和冶金,下同)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169,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行业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9个样本行业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建筑、交通、金融、能源、制造业5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仅在烟草1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电力、商业、制造业3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在交通、能源、冶金、制造业4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三)按规模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3)
1.按照各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总资产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副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9668,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1963,接近1.2,这两种报告关系存在适度集聚;总资产在50―100亿元的企业,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184,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50亿元的企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400,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060,有一定的集聚。所以,从规模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总体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四种规模中,董事会报告关系仅在10亿元以下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在四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没有1个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100亿元以上、50―100亿元2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在10―50亿元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四、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赫芬达指数的集聚分析
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如果四种报告关系均匀分布,则赫芬达指数为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关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4)
表4中数据显示,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辽宁省集聚程度最高,浙江省次之,河北最低。
(二)按行业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5)
表5中数据显示,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烟草行业集聚程度最高;金融行业次之;制造业最底。
(三)按规模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6)
表6中数据显示,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集聚程度最高,规模在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次之,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最低。
五、结论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多样化,本文采用了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两种方法分析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集聚性。根据来自国有企业的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区位商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进行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一是从地区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从行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二是从规模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2.根据赫芬达指数进行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从地区来说,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行业来说,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企业规模来说,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地区、行业及规模三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继勋.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1).
[2] 周恺,刘威.大陆与台湾内部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J].审计研究,2004(2).
[3] 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
[4]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
[5] 吴粒,郭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动机[J].财会月刊,2007(10).
[6] 时现,毛勇.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23-29.
[7] 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3).
[8] 梁华锋,澳门服务产业的集聚分析――区位商实证研究[EB/OL].http://省略.cn/a/ 20100410.htm.
[9] 轶名.区位商[EB/OL].http:// baike.省略/view/853711.htm.
[10]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论文摘要: 文章对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审计内容、审计步 骤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做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工作,对维护企业利益, 避免合同风险、融资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阴阳合同、肢解单位 工程、造价一次包死的中标工程,结算时砍一刀等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着建筑市 场秩序,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力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建筑用钢材、水 泥、铜等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工程成本 ,尤其是对造价一次包死的项目影响更大。一些改制后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上与现代企业制度 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粗放型管理的影响还较深;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层次较多、管理手段较落 后、施工技术层次较低。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建筑企业存在合同管理、投资、融资、 垫资、拖欠工程款、施 工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施工企业都 设置了审计机构,以更好地为管理服务。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刚起步,还不是很成熟:(1) 内审工作在管理和经营领域深入不够,多数停留在差错防弊的一般水平或层面上,使审计成 果利用价值不大。(2)在审计方式上,仍然以事后审计为主,并非是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 计;审计手段单一,使内部审计监督缺乏有效性;审计程序简单,取证不到位加大了审计风 险。(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欠缺,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管理层没有 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
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效益评价、决策服务、间接管理等多方面职能,当前施工 企业的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经济效益审计,。
一、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许多大型民营和国有施工企业通常采用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组织管理 模式,从低到高依次为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分公司,总承包公司。集团公司为利润中 心,工程公司为成本费用中心,项目经理部为责任成本中心,机制上按责权利效统一原则,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其基本考核模式为:项目经理部、分公司 实行集体风险抵押承包,即“包实基数,确保 上交、超额奖励、亏损受罚”。经理部实行“项目总承包合同书”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 ”。分公司按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工期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项目 经理和分公司经理作为承包代表人、重奖重罚。其奖罚标准同整体承包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 。
为了使责任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实行效益审计、成本跟踪核实、项目解体终审、责 任制自评、互评和纵向、横向交错考核等办法,力求承包合理、成果真实、考核严明、奖罚 兑现。
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就是施工企业内部通过制定适应项目管理目标审计方案,对其 所属工程项目实施的、以促进工程项目部完善内部管理,帮助项目负责人更好地履行经营受 托责任,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防范经营分险为目的的一种全面的效益审计形式。它是施工 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目标随着项目不同阶 段而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合同对 整个项目投资的效益性;合同执行中的变更管理,审计项目单位是否掌握和运用索赔技术。
2.评价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审计项目单位在施工项目成本的预测、计划、动态控制、核 算和分析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3.评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的有效性。
4.评价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审计和评价项目单位预算计划、物料管理、财务系统的信息 使用效果。
二、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内部效益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 投标(事前)、施工中(事中)和竣工后(事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1.项目投标决策内部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参与标前评审,评价承接项目的可行性 ;参与预算分割制定,评价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审查标底编制的合 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规避投标风险。在实务中,审计部门对其单独立项审计情形并不 多见。
2.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重点关注内容为: (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实体工程量和实际消耗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提供资 料的真实程度。(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 量等情况。(3)对影响造价的材料价格签证等有无按施工合同要求办理。(4)审计工程质 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现象。(6)通过审计,提出合理索赔 的可能性,根据同期施工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收集 充分适当的索赔证据。(7)在建设项目结算阶段,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的事项,如材料 市场信息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竣工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竣工后内部效益审计通常是在中介机构出具《建设项 目竣工决算审核报告》后,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对项目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进行总体审核和综合评价。在这个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侧重点是影响最终绩效激励兑现的量 化指标的审核,如项目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确认;项目外债情况及真实性确认,同 时对项目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项目后评价。
在各个阶段,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特别是对利润等绩效需考核的目标 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据效绩考核办法,出具内部效益审计定量指标评价报告;对工 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材料、安全、现场管理等进行控制的有效性、 完整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意见;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进行产 值分析、利润分析、风险分析,出具项目中期控制预警报告,以达到过程控制,目标管理。
三、内部效益审计的具体审计步骤
内部效益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的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总公司层级的内部 审计部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 、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分包工程成本等重要因素的审计,需要工程技术 、经营计划、物资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内部效益审计过程一般为:下达审计通知 书,制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
工程项目审计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目的对方案的要求,在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 要按照《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符合具体审计目标的适当的审计程 序。
以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为例,其主要审计程序的设计是在确定成本费用为重要效 益指标审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查证分析表单,引导内部效益审计方向,并使现场审计 取证表单成为内部效益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内容。
1.总体审计方案中量化绩效指标的审计。以系列查证分析表单为线索,工程项目建设 阶 段内部效益审计以成本费用为重要审计内容,在工程结算收入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以分 析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为重点,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人、财、物的供应,机具的配置等等 进行分析。
2.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具体审计程序和审计表单举例。以《分包工程成本控制表》为例,审计表格的设计是为了最终反映审计成果,通过履行 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审计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确认。在大量存在分包工程的情况下,重点加强 对分包工程的审计监督,对人工、材料、机械等结算价格的审查,是内部效益审计重点关注 内 容和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通过选择或制定审计所需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基础上,记 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分包工程成本。一是 抽查分包工程款拨付单,检查拨付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分包工程拨款汇总 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二是抽查分包工程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 账。再以《消耗主要材料差价分析表》为例,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因此 对主要材料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工程预算与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双因素分析 方法,确定分别由价格和数量引起的偏差幅度。在价格审查上,可以通过查证材料购买合同 及发票,询问对方单位及对比市场信息价等具体的审计程序,来发现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 理性。在数量分析上,主要审核材料进出库的内部控制、材料使用有无浪费、材料采购数量 有无超预算、材料采购计划合理性。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除了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外,还 应深入到影响项目业绩及经营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在查证被审项目的收支基础上,对财务管 理数据加以分析对比、评价其是否节约,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达到预定的 目标和预期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促进项目部改善经营管理。 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中有关安全、项目质量、项目进度等管理控制重点的审计,主要 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实现。重点是关键控制程序和关键控制目标的测试,其中审计表单的 设计应与各项管理目标一致。
特别需要提出,目前企业在垫资及甲方拖欠工程款方面风险最大,因此将建设过程中的 索赔事项作为内部效益审计的关注内容,并制定具体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是内部 效益审计出现的一个新的内容。
四、内部效益审计报告
内部效益审计报告及结果,有赖于上述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 据。其审计结果可分为:项目效益评价结果报告和项目效益风险分析提示报告。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工作
第一,修订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控制效率。为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更符实情,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处理准则”、“款项支付时限及处理应行注意事项”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规章。主要修正重点应在于厘清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加明确。
第二,适时更新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审计机制。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审计人员明确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规范,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汇编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流程手册”,以方便促成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累积,帮助审计人员轻易上手,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财务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审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以说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查核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第四,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部门。首先,应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其次,应构建工作分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规划、推动运行及综合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经济责任审计专案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
第五,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监控可靠,审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培训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审计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安排参与培训,以确保企业妥善使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
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工作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审计质量监控是规范审计行为及明确工作责任的重要工具,旨在对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及归集审计档案等过程,严格的复核,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第一,详细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在立项之前,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时效性及可行性。审计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地运行。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须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规划审计项目的规模、性质和时间时,应准确把握审计对象的业务性质及其财务运作的信息,选取适当的专业人员,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计划应具有指导性,明确列出法律依据、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明确审计的意义以及评估审计所具有的风险水平。另外,所制定的审计计划还应当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的目标来规范工作的具体范围、相关内容,合理安排工作起止时间,妥善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及恰当分工。审计标准必须客观,以现行法律作为基础,并参考可比性的绩效指标及国际专业标准、审计对象的业务特性及管理模式等各类元素。
第二,仔细收集所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来对各项审计要点进行确定,并且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对各项要点与证据加以收集。审计证据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音频或视频资料、口头资料、审计记录等多种形式。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满足下列三个特性,即非主观性、相关性及合规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小组有权获得审计对象的合作,而审计对象须遵守向审计小组提供其执行业务所需的信息、文件及其他资料的义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资料的收集,需要关注那些能够对审计各项事务加以证明的原始证据、审计档案等。如果在获取资料过程中,对于原始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当的难度,审计人员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字笔录、资料的复印件等作为审计工作的证据资料。在收集实物证据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在相应的地方将所收集资料的所有者、数量及存放等相关环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对于所收集到的音频或视频等电子化的审计资料,应当对这些电子资料的制作人员、制作方式与保存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也可将各种电子类资料进行实物资料的转换。
第三,详细编制审计档案,以供后期查验使用。在审计报告的撰写工作结束后,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审计小组负责人应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审计小组应按照规定期限,把审查验收合格的审计档案归档。审计档案归档工作应明确责任分工,如:审计档案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审查验收意见由审计小组负责人负责;归档的及时性由审计人员负责。
参考文献:
[1]王奇杰.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09(30).
摘 要 随着注册会计师舞弊案件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受到质疑。政府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的监督责任日益突出。本文就政府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监管的必要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府审计有必要对社会审计进行监管的观点,并就监管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工作要求等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社会审计 监管
一、监管的必要性
(一)我国审计机关的本质和职责决定政府审计有必要对社会审计监管
审计机关的本质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鉴定和评价的监督机构。政府审计的职责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报告的一项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经济监督。
《审计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所以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公共资源合理使用的目的,政府审计有必要对社会审计的质量进行监管。
(二)我国社会审计的性质和其承担审计责任的情况决定政府审计有必要对社会审计监管
社会审计性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是经国家批准成立的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单位,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具有企业的某些特性。在现有委托关系下: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1],审计委托和付费者不是股东,而是企业经营者。所以委托业务需求本身缺乏强调审计真实性的内在动机。2005年10月26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违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显示: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
(三)从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来看,也有必要强调政府审计对社会审计的监督
我国现在面临的经济环境是:国有企业在工业及建筑业所占比例已降到40%左右或以下,这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控股的企业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某记者对股市投资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北京的一个证券交易所的70位投资者接受了记者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50份问卷中,超过八成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造假,注册会计师难辞其咎;七成以上的投资者不太相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出现了对社会审计的“离不开、信不过”的两难局面[2]。
所以审计机关有必要对社会审计进行监管,逐步强化社会审计的业务质量。恢复其应有的信誉。
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社会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的法规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监督社会审计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法律只赋予了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相关报告的核查权,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理处罚权,导致审计机关核查发现的大量社会审计机构相关报告质量问题,无权进行处理,只能披露反映,使审计机关处于“监而不管”、“查而不处”的尴尬局面[3]。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工作要求
目前在核查工作中,涉及到对资产评估报告的质量核查时,我们由于没有熟悉工程、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感到力不从心,许多方面由于专业性太强,审计人员无法下手,影响核查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存在审计空白和重复审计的现象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众多数,而这些国有企事业都属于国家审计机关监督对象,国家审计机关依靠有限的审计资源,很难做到对众多的审计对象的监督,以致出现了审计监督的空白,有些单位从未接受过审计。其次对部分企事业出现了重复审计,重复审计主要发生在企业,既有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重复,也有不同类型审计的重复。
三、解决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定完善社会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增强监管实效性
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社会审计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财政和审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调研,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目前,社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应重点解决对社会审计监管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审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问题,尤其是审计机关发现社会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的处理、处罚权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作用。同时,通过完善监管制度,促使各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实效性。
(二)提高核查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核查工作质量和水平
针对目前我们现有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不能够完全胜任核查工作目标要求的状况,应积极搞好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以适应核查工作要求。同时应调整核查队伍知识结构,引进工程、设备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满足核查工作需要,进一步促进审计核查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抓大不放小,尽可能避免审计空白和重复审计
我们赞同在适当的情况下将国有控股企业交由社会审计去审查,国家审计机关保留对有关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结果抽查,但要注意抽查的科学和合理性。凡是国有参股控股的企业我们都应该考虑到,不能只注重国家控股比例大的企业而忽视控股比例小的企业,兼顾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抽样方法。政府审计机关应当退出下列职责: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或称资产、负债、权益审计。国资委应当以出资人的身份负责聘请社会审计组织和注册会计师对所属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年度报表审计和改制、改组、融资等特殊目的的财务报表审计。这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所应有的职责,是完善国企公论政府审计与独立审计关系的厘定[4]。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强化国有资产受托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审计研究.2004(2).
[2]刘国常.论政府审计对社会审计监督的必要性.中国审计.2002(3).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企业 应收账款 确认原则 确认方法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虽然隶属于建筑业,适用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法,但是因为其有着自身特点,使得其对应收账款的确认方法与其他建筑企业有所区别。园林绿化施工具有施工工期短、合同金额相对较小、结算周期长、养护期约定时间长、付款方式复杂等特点,这导致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确认方面,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到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不利于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发展。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可分为应收工程款、应收销货款两种。应收工程款是指施工企业与业主在办理工程价款时,按照合同要求收取的工程款项,在结算中,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各项收费以及预算单价来计算应收取的工程款,并向业主申请结算。应收销货款是指施工单位销售材料或是出售劳务,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费用,该款项应该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应收账款不包含非主要经营业务发生的款项。如应收的各种赔款和罚款、投标保证金、保函押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本文首先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确认的主要方法做了阐述,然后从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审计阶段三个方面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确认进行了分析。
一、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确认的主要方法
(一)根据合同约定的收款期进行应收账款的确认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中,一般都会明确备注付款结算的时间点。比如按实际完成工程造价的70%支付工程款、竣工验收合格之后支付至80%、结算价款报送审核完成后支付至90%、待养护期结束以后再支付余下的10%。会计在确认应收账款时,必须要严格依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时点来确认。借:应收账款;贷:工程结算。不过,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往往实际结算额会大于或小于合同确认的金额。同时,合同签订格式的差异或是合同中未设置付款结算应规定的约定条款,还有在施工阶段出现工程变更,但是却未在施工合同中反映出来,这也会使得实际结算与合同中的约定结算相差极大。由此可见,若仅仅依靠合同确认无法实现对结算水平的真实反映。
(二)根据收入的确认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这部分收入是指业主与施工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商定的工程建设总金额,这是施工合同的基本内容。其二,因为索赔、奖励、合同变更等带来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与合同中约定的总金额没有关系,而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追加收入。其中,奖励是指当绿化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或是超过标准时,业主同意支付相应的额外款项。施工企业根据绿化工程的建设进度对收入进行确认,同时根据收入金额确认应收账款。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完成的施工合同,应该在合同完成时对合同收入进行确认,并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如果能够对施工合同的执行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可以根据工程完成的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合同收入以及费用进行确认。这种确认方式的缺点主要在于根据收入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会导致确认工作缺乏可靠的证据。
(三)根据实际开票结算金额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
承揽园林绿化工程之后,施工企业在完成一定工程量时,会根据项目合同的规定,要求业主支付工程进度款。一般来说,业主支付工程款前,会要求施工单位开具发票进行结算。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开具发票以后,确认收入时借:应收账款;贷:工程结算。在收到工程款时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这种核算方式虽然有其实用之处,但也存在着缺陷:施工单位是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对收入进行确认,这就使得结算实际工程款的时间相对延后。但实际收款时间又是根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来约定的,在不同的会计处理下,会导致应收账款无法真实反映出结算水平的高低。
二、各阶段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确认
(一)工程施工阶段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在一定的会计时期以后,应该以实际的开票结算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在资产负债表日,参照合同中规定的收款期限,对合同确认的收款额与实际的收款额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当实际收款额大于合同确认的收款额时,需要按照实际收款额确认应收账款;当实际收款额小于合同确认的收款额时,应该补齐差额再确认应收账款。简而言之就是,实际收款大于合同收款,则取实际收款;实际收款小于合同收款,则取合同收款。施工阶段的应收账款确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直接关系着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施工企业的根本利益。
(二)竣工验收阶段
在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需完成验收工作并获取验收报告。此阶段的应收账款确认可按照竣工决算的金额减去已经确认的应收账面金额计算。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审计金额时常会小于竣工决算的金额,审计环节便会审减。因此,在根据竣工报告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时,还必须要注意对经验数据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减确认金额。在竣工结算阶段,务必要遵循谨慎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竣工决算数据的基础上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确认,以此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竣工验收阶段的应收账款确认金额较大,会计处理工作较为复杂,此时就需要会计工作必须要重视审计质量,以此提高应收账款的确认水平。
(三)审计阶段
审计阶段是指对竣工结算报告进行审计,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结算金额即是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结算金额,也就是施工企业最终能够从业主方取得的总金额。当取得审计报告以后,不论是否开具了工程发票,此时应收账款的确认金额就是审计金额减去已经确认的账面金额,同时还必须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收账款确认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保证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约定期限与业主进行对账,以此保证账目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对账制度,对业主需求的信息进行完善,密切关注业主在各个阶段的动态,比如其资信情况、负责人资料、财务状况等等。另外,施工企业内部还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的考核力度,明确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期做到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经济损失。就目前而言,虽然应收账款的确认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只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应收账款的确认手段必定会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贾虎,邱大昌.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上海市的探索[J].中国园林,2010
关键词: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0902
从行业来看,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统计,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净利率一般在9%以上,而建筑业板块利率不超过3%,还不及全社会平均水平的40%,以2005年为例建筑业利润率在第二产业38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从时间来看,建国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一局面依然没有改变。以2002-2006年为例,全国建筑企业实现的总产值在稳步增加,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为21.7%,然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直处于2%-3%这一较低的水平,而如何提高企业利润水平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1)拖欠工程款。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小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建设单位与审计单位联合,通过拖延审计时间、不出具审计报告的方法推迟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拖欠时间一般在一年到五年,许多项目工程款已形成坏死帐。
(2)要求施工方垫资施工并交纳大量保证金。近年来建筑企业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到工程进度达到正负零的水平,现在则增加到主体完成一半甚至到主体封顶。另外,施工企业从投标开始就必须交纳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这些保证金往往数额巨大且占用时间长。垫资施工和各项保证金使得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资金链的紧绷都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压级压价。94.4%的企业认为,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对建筑企业利润造成严重影响。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的问题,部分建设单位甚至在招标过程中设置陷阱诱使建筑企业低于成本价中标。
1.2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1)招投标机构存在的问题。招投标机构普遍存在转嫁费用的行为:招投标环节发生的费用本应该由委托方承担,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机构直接从施工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中扣除;机构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就收取大量投标保证金,且不按期返还,占用了建筑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许多招投标机构业务水平较低,在招标文件,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中错项、漏项现象严重,且不允许调整,将损失强加给建筑企业,更有甚者盲目按照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压缩合理工期、过高质量标准、高额罚款条件等违背法规、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和要求。
(2)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审计机构大多都是私人或合伙制单位,进入门槛低,存在过度无序竞争的现象,这是造成其偏袒建设单位的重要原因。目前实施的取费标准不利于施工企业:当前执行的审计取费标准规定,审减额5%以内的费用由业主承担,而超过5%的由乙方承担,这助长了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只减不增的倾向;部分审计单位在审减额达不到一定要求时拒绝给施工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变相强行增加审减额。
1.3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是企业的流动血液,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紧张、融资不畅的的问题,融资成本加大降低了企业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在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的压力下企业往往依赖银行贷款这一单一方式融资,对于其他融资方法和策略缺乏深入了解,并且缺乏具有融资相关知识人才的储备,因此“融资”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一大难题,影响企业的利润和长远发展。
(2)企业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当前施工企业大都建市场定位于房屋建筑市场,数量众多的规模和实力相似的企业同时涌向某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为生存不得不选择“垫资、压价、让利”等优厚条件以赢得市场,同时也造成了建筑企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状况;在新一轮以市场主导为特征的结构调整中部分企业缺乏正确的发展战略,依旧在原产业、原市场寻求发展,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3)行业自律的问题。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商业贿赂现象尚未杜绝;对建筑企业和个人信用的资料收集与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公开,违反诚信的市场行为受不到应有的惩戒;利益驱动和建筑市场的混乱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有的企业为扩大产值不惜亏本承揽工程,扰乱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2提高建筑行业利润率的对策
2.1立法层面上坚持均衡原则
当前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于建设单位的法律地位不平等,这是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国家对施工企业的法律约束较为完备,然而对于建设单位以及中介机构的法律约束仍需加强。只有在国家的立法、政策设计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均衡保护”的原则,才会真正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有效性。
2.2从资金与技术方面支持大型综合型承包公司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2.2.1采取措施扶持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走出资金困境
现在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多在70%左右,有些企业甚至高达90%以上,债务利息负担沉重,因此政府应规范建设单位的运作,防止建设单位将债务转嫁到建筑企业身上,减轻企业负担,例如应建立和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做到承包商履约担保和业主支付担保相对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轻企业包袱;改革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防止施工企业既垫资又垫税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应扶持那些有经营能力却缺乏资金的企业,政府可以在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如促进银企联合、鼓励银行给予那些大型的、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贷款、引导施工企业转变为融资、投资主体。
2.2.2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提升企业竞争力
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促使建筑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定额,对特级建筑企业来说,它们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比国家技术和定额更加先进,它们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定额来编制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定额,就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完善企业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继续引导大企业从单纯从事工程施工的传统型施工企业向会设计、能施工的综合型承包公司方向发展;增强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即向CM型公司发展,培育企业的工程咨询能力,拓展企业价值链,成为真正有资金技术支持的综合性大型总承包企业。
2.3大力发展和完善专业承包公司和劳务承包公司
2.3.1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保证其合理生存空间
专业承包企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并有一定量的技能劳务骨干,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体现者。而我国建筑业目前专业承包企业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三层分工协作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并且在工程承包市场中存在着综合型企业过渡盘剥专业化企业的正常利润的现象,造成专业化企业利润水平很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发展壮大专业承包企业,政府应该从金融政策上扶持专业企业,例如向专业化企业发放技术改造贴息贷款;鼓励总承包企业保留和强化专业化子公司,或者与专业承包企业相互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防止当前综合承包企业凭借其上游地位盘剥专业承包企业利益,要保证专业承包企业的应有利益。
2.3.2提高劳务报酬,完善培训机制,提升劳务层素质
我国建筑业企业已经很少有固定工人队伍,农民工成为了劳务队伍的主要构成。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务队伍目前大多未经过培训,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占91%)和劳务技能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安全生产和行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
提高人工费。建筑劳务具有“累、险、脏”的特点,其劳动报酬应该适当高一些,如美日建筑劳务的价格水平要高于全社会劳务价格水平,而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价格却相对较低,并且定额中的人工费又比实际人工费低50%左右,这样低的报酬使得建筑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完善劳务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当前应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建筑技术工人的持证上岗比例,逐步提高高级工所占比例,优化初、中、高级工的比例结构。加强劳务基地的建设。劳务基地是劳务的输出单位,也是劳务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加强劳务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劳务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3.3规范和发展劳务承包公司
劳务分包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产物,出现的时间较短,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规范和管理。针对当前劳务分包企业的运营情况有以下建议:鼓励和引导大型总承包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劳务分包企业,支持部分资质较低的总承包企业改为劳务分包企业;把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建立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上岗,让从业人员产生危机感,使提高素质成为劳务人员的自觉行为;把劳务的素质和企业的资质等级相结合,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除应对专业承包公司和劳务承包公司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有明确的人数要求外,还要对项目施工人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和材料员等)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从税收政策上扶持劳务分包企业,不能将劳务分包企业视为普通的服务行业,实行同等的征税比例。
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事后审计具有诸多优点,使用此种审计方法相对于事后审计更为科学,也是建筑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详细阐述全过程审计的方法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以此提高建筑审计的效用。
【关键词】
全过程跟踪审计;事后审计;方法;要点
建筑审计在之前一直是利用事后审计方法,事后审计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对工程的审计、弱化了审计应有的作用、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而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一审计方法能有效节约审计成本、防止审计确认后无法进行纠正。跟踪审计能使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到建设项目中,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以便及时纠正。虽然此种审计方法相对于事后审计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具有一定风险。
1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建筑中使用全过程跟踪审计非常繁琐与复杂。想要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利用跟踪审计手段进行审计,需要在审计前便将全过程审计的程序与方法设计完善。建筑工程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大致能分为三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项目工程中;建筑项目竣工后三个阶段,因此,针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的探讨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1.1 建筑项目开工前
(1)建筑工程开工前的审计计划
建筑工程在开工之前,审计部门首先需要对建筑项目的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及合同补充协议进行审核,保证合同条款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并要在建筑工程开工前确定能影响工程造价变化的因素,并确定变化区间。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核查合同的执行状态。工程是否被转让、增加或终止都需要审计人员实时把握,审计人员需要参与到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规范采购流程。
(3)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审计计划
建筑竣工后需要对其预算执行的总结进行审计,核查竣工后的所有相关资料如工程实物数量、竣工图,并且需要对建筑成品、建筑材料、建筑工期都进行审核,并做出规范的审计报告。
(4)确定跟踪审计方法
在被审计单位同意审计方制定的审计程序后,确定跟踪审计的安排、计划、制度、手段,重点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工程造价,以便后期审计工作的展开。施工过程中,每一次会议都需要审计人员参与其中,以便能实时掌握建筑工程的进度与实际状态。
(5)对招投标的审计
目前,一些建设单位的招标不具有科学性,不能将招标范围。招标信息公开,不能科学地评标等多种问题。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招投标进行严格审计,对其评标方式、招标程序、过程等进行审核,杜绝违规标与假招标。
(6)对建筑项目合同审计
施工方的行为都是建立在合同之上,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资金、施工质量都是由合同来决定的。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前,审计人员一定要确保合同中的条例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合理、双方是否公平,条例是否全面。
1.2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的审计非常重要,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内控制度、项目变更、建设资金进行严格审查。
(1)内控制度审计
在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把握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发现内部控制出现纰漏或问题要及时向企业汇报。在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把握时,一方面要注意审查企业内部制度的设定是否与国家规定相符,不与国家政策冲突;另一方面是调查企业内部制度是否切实地执行,执行后是否产生应有的效果。
(2)项目变更审计
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往往投标的工程造价较低,因此获得的利润也较低。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经常想利用工程项目的变更来提高工程造价,以提高企业收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遇到项目变更的情况时,要慎重审查,保障工程项目经过变更后依然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
(3)建设资金审核
建设资金是保障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也需要重点跟踪。对建设资金的跟踪可以从企业的财会部门的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工程款的交付是否按时、有无出现闲置资金过多导致资金不到位而不利于工程建设。
1.3 建筑项目完结阶段
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工作阶段在施工中期与前期,后期的任务与事后审计的决算审计相同,后期工作量极小。
2 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防止审计人员职能偏离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贯穿于建筑项目全过程的,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停地对建筑项目进行指导与建议,以便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在频繁介入被审计单位工作中,会逐渐导致审计人员越权,超出监督咨询建议的范围。如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现场负责人在现场审批时,现场负责人在审批之前先向审计人员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再来签署,这样做经常会导致施工方与审计方产生纠纷,对跟踪审计的有效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2.2 慎重把握介入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这样就不能保证在每个阶段的介入点的准确。虽然可以使审计人员尽早介入,但前期的决策专业理论性较强,审计人员不能够科学地监督,加之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足,不重视前期的跟踪,所以目前大多审计工作介入点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这就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控制施工前期的决策、设计阶段。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将跟踪审计的接入点有效把握。
2.3 慎重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能力
全过程跟踪审计基本上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步骤,这就要求审计部门拥有各方面的专业审计人员,使其能够胜任复杂不同的审计任务。因此,审计部门需要合理地分配审计人员,将各阶段的审计工作做好,以便提高审计能力与效率。
3 结束语
建筑审计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科学的审计方式,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过程,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建筑质量、造价等。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审计单位。审计单位要充分发挥出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果,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年报审计 总结 举措
2010年12月9日,上海市《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沪财会[2010]76号),意味着上海市开始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促进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浦东新区开展年报审计工作的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财政局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2012年启动了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2012年、2013年为试点阶段,2014年起全面铺开,对象是浦东新区区级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审计方式由财政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
(一)年报审计的基本情况
2012年对新区教育及卫生两个系统内的62户事业单位开展年报审计试点,审计报告反映60户单位存在问题,共发现问题户次207个(相同问题不同单位累计计算);2013年进一步扩大范围,对新区12个系统内的166户事业单位实施了年报审计工作,审计报告反映160户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共反映存在问题户次768个。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较薄弱。事业单位重资金预算,轻资产管理的现象较普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流失风险较大。主要表现:房屋建筑物、汽车类等固定资产权属不清晰,未经批准超标准购置汽车,未经批准出借、出租、处置固定资产,未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对外投资权属不清晰,投资不入账,对外股权投资疏于管理,被投资单位关闭、停业导致投资资产无法收回,产生坏账;随意出借大额资金,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处理,应收单位关闭、停业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现金管理存在漏洞,现金收入不及时入库,个人挪用巨额公款等。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存在会计处理不及时、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会计处理不当等情况。主要表现:资产增减未能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单位收支在往来科目核算,未确认收支;基建项目未独立建账核算,并按规定并人大账核算;单位发放职工薪酬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或“应付工资”科目核算;未规范核算医疗和药品收入等。
3.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有偏差。主要表现: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人员经费、三公经费超预算支出;专项预算执行率低,有偏差;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等。
4.决算报表编制不完整。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与会计账簿脱离,填列数据与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不一致,部门决算报表未能反映单位的全部收支。如上级部门或条线拨入的专项收支未在决算报表中反映,有些单位由于收支不平衡,在决算报表中虚增收入。
5.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单位各项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但与现行管理规定要求不相符,未执行。特别是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主要表现:资产未能定期盘点、清查;资产购置没有相应的入库、验收程序;记入会计账簿原始依据不规范(报销的发票抬头与单位名称不符、发票不真实合法、未附明细清单等);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3年以上款项挂账较多,存在坏账风险。
(三)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二是促进事业单位主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手段;三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顺利推进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和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四是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不断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审计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报告质量较高,但还有不少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1.对重点问题披露深度不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了解不够,报告披露信息不全,揭示问题浮于表面,报告使用者不能通过审计报告看清问题实质。
2.审计适用的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准确。问题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引用法规条款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3.对问题性质把握不统一。各事务所之间,各注册会计师对问题性质的判断不统一,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事务所及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情况不一致,有的作为违规问题披露,有的作为其他事项披露,有的不予披露。
4.审计报告的格式不统一。虽提供有各类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明确了需要披露的内容,但是各事务所撰写报告反映的程度不一致。
经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本身业务素质、执业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到位的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有待提高。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熟悉企业委托的审计业务要求,但对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政管理方面的规定不熟悉;另外有些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对年报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未能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充分沟通,导致在实施审计时出现问题披露不深刻、问题性质判断不准等方面问题。
2.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熟悉,从而造成了基础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二是对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棘手的问题,未如实向审计人员提供资料或告知相关情况,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导致有些问题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判断不准确。
(二)审计结果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事业单位年报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这项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两年试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狠抓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审计结果的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1.从被审计单位层面看,很多单位还停留在就问题整改而整改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有些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整改态度很好,但没有实质性的整改方案和举措,对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有些难度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问题,或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的问题,就搁置起来了,也未从审计发现的问题中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从建立完善制度的高度去进一步强化管理,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2.从新区财政局层面看,也仅限关注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没有从制定完善制度层面强化财政管理。有些问题也反映出财政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存在制度规定缺失或规定不明确、政策宣传不到位等薄弱环节。两年的试点审计,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在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决算报表填报、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另外,目前的审计内容与财政管理要求的契合度较低,也限制了审计结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三、对策建议
(一)采取措施,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1.抓好选择与考核,提高中介机构质量。一是注重招标质量,把好初审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制定并细化反映年报审计特点和要求的投标合格条件和评标标准,通过技术指标拉开差距作引导,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市级、区级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标,参与新区的年报审计工作。二是强化对事务所年报审计的培训考核。事前做好培训布置工作,就新区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审计业务需求等内容加强对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事后加强考核,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事务所的考核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
2.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沟通畅通。事业单位的年报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较多,环节较多,因此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相当重要。工作流程设计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确保财政部门内部各相关处室、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个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单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确保年报工作实施前、中、后整个过程中能进行充分有效沟通。二是要明确各涉及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3.扩展审计内容,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应有别于企业年报审计,除了关注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应注重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财政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使年报审计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提高审计报告使用效率。审计内容上,可以结合财政管理重点工作,每年进行增减变化。比如:增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执行情况检查;结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增加信息公开方面的数据审核工作;结合决算批复工作,增加决算报表数据填报审核工作;结合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增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结合国库单一账户推进,增加单位执行情况检查等。
4.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在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取得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相当重要。从两年试点情况来看,审计报告中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披露,一部分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不配合造成的。被审计单位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的经济业务事项不愿意提供更详细的资料线索,导致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受阻,无法准确判断问题性质,从而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因此,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将年报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需要被审计单位配合支持的事项等内容,事先做好宣传动员,告知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做好审计工作。
(二)建立机制,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
审计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工作目的是否实现的关键一环,从促进整改、公开、反馈、考核问责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审计结果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年报审计工作绩效。
1.建立整改促进机制。财政监督部门将审计报告收集汇总分析后,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在下一年的审计中,再次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财政相关业务处室要跟踪督促整改,并将审计问题作为监督内容强化日常监督。此外,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共性问题要进行梳理和分析,应该从管理源头上找原因,进行建章立制,实现发现一个、纠正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2.建立反馈和报告机制。审计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送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掌握审计情况;通过审计报告的分析、提炼、整合,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年报以及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