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劳动实践的收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新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结构,使新课程呈现一大亮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反弹现象,再次出现可有可无的现象。有的即使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按照学科教学方式,一节一节地传授,根本无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念要求。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并提出几点理性思考,为同仁们提供参考。
一、注重活动主题的选题
l.选题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主题,就没有活动目标,从而失去活动方向和意义。因此,指导教师一定要重视主题选择,并指导小学生制订具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那么,活动主题如何选择与确定呢?首要问题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心理期盼。在选择与确定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角色要有一个正确定位,即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合作者及活动的评价者,避免独霸课程、传授知识现象[1]。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不讲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而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指导作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生理心理不成熟的限制,缺乏正确分析与判断能力,使主题选择与确定往往只是为了高兴、快乐而忽视活动意义,从而失去活动价值。所以必须强调教师指导作用,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愿望、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学前幼儿的许多特点,他们仍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们对走出课堂,到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究充满兴趣。他们的思维虽然正处于发展时期,但他们的知识经验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生活经验很少。因此,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及相应材料,如文字、图片、声音等,便于学生感知、理解,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有意在小学生与各科任教师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做了一次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都想为老师做点什么,经大家讨论,为老师制作“教师节卡片”是既经济又实惠的。于是,学生都行动起来,动手设计图案、形状,并写上想说的话,制作完成后进行展评,看看谁的贺卡最漂亮、最有创意、最有内涵。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为小学生思维创新提供了空间。
2.把乡土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乡土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使用相同的课本,接受相同的教学方式,他们无法从课堂中获得生活技能与体验,“学用脱节”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乡土教育作为主题研究。
家乡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周围许多山川、河流、特产、名胜等可以作为他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如可以组织学生到《长白山博览城》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长白山博览城的人文景观,领略建构的独特之美,感受到长白山的特有文化,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与文本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实践,注重体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只是“纸上谈兵”,名存实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活动情境,恰当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具体任务,达到目的。
在进行《小学生一日常规》综合实践活动前,引导小学生先学习文本,加深理解。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小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组织实施,通过访问、调查、观察等方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展示,交流分享,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科学评价,强化实践效果
首先,增强综合实践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根据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都进行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更多信息资料,相互间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如小学生谈活动体会时这样说:“这样的综合实践很有趣我非常喜欢,活动让我有了很大收获,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通过体验才会觉得快乐。”
其次,从小学生发展角度,教师要不断修改调整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予小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注重内容多样、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开放性实践活动可以走进社区、聘请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
四、体现多元化
1.运用网络资源,让教师备课动态化。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无教材”的新生课程,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确立主题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瓶颈,主题应蕴藏于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是动态变化,处于不断生成状态,是一种“活页资源”,主题的确立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基于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应资料,在网络中不断丰富自己。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立主题,然后设计活动方案,最后师生分享体验。由此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思路:恰当选题、制订方案、过程体验、交流成果。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教师整理主题方案汇编成册,制作活页教案。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操作性,逐步实现由“传统教案”向“活页教”的过渡。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在不同领域发掘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
2.整合校本教材,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结合地域、校情、学情特点,在深入分析学校师资力量及小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等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体发展。
3.部门统一联动,让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开学初,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联动。教导处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规范小学生的“三姿”,作业整洁度,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大队部重点带领综合实践教师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祭先烈、参观消防队、慰问孤寡老人等,总务处利用学校综合实践劳动基地,教给学生挖地、种植、收获等劳动常识。这样多方齐抓共管,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实践、总结、反思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对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领导及指导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方法,促进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我系向全系广大同学传达了学院《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班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了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系在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班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形式是:分散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从内容上划分,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我系各班同学利用当地的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4.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我系团总支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做了总结报告。同时,我系团总支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我系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的感受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培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要想体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那就请你自己参加一次实践服务吧,我保证你一定会不枉此行,个中滋味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会的到。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五、经验和收获
1.我系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系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系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苦
刚开始包的时候,我们都掌握不了饺子馅的量。放多了,就会把饺子皮撑破;放少了,饺子自然就扁扁的不好看,这让我们有点儿难以应付。(饺子馅放多了不对,放少了也不是,确实难应付)我们只好一边包,一边摸索(“摸索”一词准确地刻画出同学们包饺子的心态,大有摸石头过河的精神和勇气)包饺子的方法:放好饺子馅,把饺子皮从手掌的前端卷起来,形成一个圆鼓鼓的圆筒,再把圆筒的两端捏紧,对折后再捏紧,这样一个饺子才算成功。(有多苦,接着往下看)这包饺子的活还真不是那么好干的,不一会儿,我们捏饺子皮的手指就变得酸困起来,头上的汗也出来了。
包着包着,我们又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我们感到非常――
羞
看着那五花八门、形式各异(形象地刻画出大家包饺子的战果)的饺子,谁能不害羞呢?食堂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包的饺子,连忙过来给我们讲解包饺子的技巧:1.饺子馅儿要适量;2.包的时候要对饺子馅儿轻轻地挤压,让馅儿既集中又均匀;3.封口时一定要捏紧,防止进水!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包出的饺子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精致。大家看了,都会心地笑了。因此,我们变得非常――
忙
“老师,再给我们一盘饺子馅!”
“老师,我们的饺子盘满了!”
“老师,我们的饺子皮没了!”
……(省略号的运用,有没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
不一会儿,食堂变成了一个喧闹的饺子加工厂,老师手忙脚乱地这边递饺子盘,那边递饺子皮……
饺子终于包完了。于是,我们又变得非常――
乐
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我们觉得格外香甜,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劳动的果实!尤其是当我们吃到自己刚开始包的奇形怪状的饺子时,大家总会开怀大笑起来!(看着当初的劳动成果,怎能不心生其乐?)
包饺子的苦羞忙乐是一个由付出到收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的成长不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吗?没有付出时的辛苦,就不会有收获时的欢乐!(由包饺子的过程联想到成长,升华了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导老师:胡会娅】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模范地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既是知识和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特别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们老师的自觉行动。并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为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养成教育,促使良好小学生教学思想品德的形成
1.充分利用“三会”,规范学生行为。孔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教育孩子要经常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自己,改进、提高自己。每次班会、队会、晨会上可以就学生前一天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矫正,指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校尊敬老师,在家孝敬长者,同学之间互助友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不拿他人财物、拾物交公、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能够主动捡拾垃圾,确保校园、公共卫生整洁。从细节处着手,从细微处起步,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强化正面引导。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或学校网站、校园刊物或电子屏、学习园地或校园文化橱窗宣传校园发生的一系列好人好事,用身边的典型带动学生、教育学生。也可播报一些现代或当前的英雄与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或者借一些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以此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还可通过少先队校内文艺演出、对外宣传,打扫公共环境卫生、赴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现身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促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可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校内外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举行励志、感恩教育讲座,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扬起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理想之帆。这样便可使学生在保证安全、保证健康、胸有理想的前提下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也可以让学生参加农村的田间劳动、参观附近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让学生感悟劳动之艰辛、收获之不易,进而珍惜自己的现在生活,尊敬父母、认真学习、快乐成长。
三、参与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教育小学生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诸如叠被子、打扫房间卫生,整理、摆放室内外物品,养成自己穿衣、勤洗手、做简单饭菜的习惯。学校里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几次大的活动,例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的庆祝活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体育运动会、艺术展演活动、“五星学生”创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所向往和期待的。我们要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呆板,应妥善“放飞学生”“践行自我”,应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小学生的管理与发展,学校的一些校内外劳动应给学生机会,之前应讲清注意事项,如安全、劳动方式方法、动作要领等。总之,应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体验成功的愉悦与付出,充实自己,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净化育人环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1.配合执法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教育青少年学生远离网吧,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2.学校和班级应设立“监督岗”,教育学生互相监督,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避免学生沾染不良习气,远离不洁不雅的事物。
3.学校应在校园内、教室里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范条约,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影像资料,教育、熏陶、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校纪班规,促其健康成长。
4.不仅要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还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从而使教书育人并举、教育教学同重的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5.学校应通过家长会,让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其既注重文化课学习,又不忘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也可尝试“孟母三迁”的故事,让自己的孩子融入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环境,从而接受社会大家庭的哺育,使学生受到来自良好大环境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6.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细化师德量化考核,从严从实考核教师工作,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督促激励教职工践行教书并育人的职业道德,能够切实执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落实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之中,确保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劳动素质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管理能力
多年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背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在一个一个升学“阶梯”面前,学生成天在题海奋战,家庭学校都尽可能的提供“优质服务”,使得学生完全失去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一些学生与家长等轻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愿参加任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同学只愿啃书本知识,他们不愿去探索与研究书本外的东西。不想去体会生活,不想开拓自己的视野与思维创造能力。我们国家为什么在增设这门课时,他为什么不把科名称为“实践活动”课,而要在前面加以“综合”二字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广大家长与师生深思的问题?
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由于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勤俭节约的风尚淡薄了,贪图安逸,摆阔气,讲排场,攀上之风盛行,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大大存在。在以综合实践为主的活动课中,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去体会劳动的艰苦与丰收的喜悦。从而增强劳动意识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者的心理品质。如:园林活动组以养花种树。参加校园绿化管理为重要内容,学生在烈日下,寒风中,浇水,锄草,松土,治虫,体会到了校园每一朵花都浸透了园丁的心血和汗水,懂得了怎样养护花木,更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农作物活动小组以种植蔬菜为主,学生亲自购种,种植,管理,采收等,当尝到他们甜美的劳动果实时,便对综合实践课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护集体荣誉的作风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了劳动素质。从而使之懂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来之不易,都需要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正比的收获,当学习也不例外。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造能力
今日的教师是未来科技基础的导师,将担负着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技知识,以通俗易学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自身的科技知识,科技素质,科技能力的培养,决定着未来建设人才的科学文化水平。综合实践教育的另一方面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很强的课,单靠学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弥补了课堂实践的不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如:无线电小组的同学,通过制作一些电动作品,学会了一些无线电技术.在综合实践课中,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巩固了课堂知识,进一步掌握了技能,提高了技术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进行独立的实验制作,安装和创作。把学生的求知,探索,创造精神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进行了花木栽培,校园绿化设计,电动作品的制作;训练等。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出了大量花木,描绘了校园绿化蓝图等。使学生学到了许多技能。又能根据家庭,学校和家长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科学的种植业,实现学校和家庭电器自动化,为今后发展社会经济,改善办学条件等打下基础。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
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申美素质发展现象能力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感受美,评价美,还要学会创造美和体现美,在审美中发展现象能力,美产生于劳动,人们的美的观点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在繁重的种植,浇水,锄草等过程中,为学生描绘通过管理后的花卉,万紫千红,硕果累累的美好景象,则给枯燥单调的劳动增添了色彩,鼓舞了学生的干劲,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让他们获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己的快乐,感受到了美,劳动本身也直接创造美。通过花卉管理劳动,开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装点了美的校园。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创作了古典雅致的东方式作品。通过校园绿化设计,直接从美的角度评价,审视校园绿化现状,并参加校园美化,绿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设,这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充分体现,并出现质的飞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了现象能力,审美素质得以一步一步提高。教师只要注意把握好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就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管理素质,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吉林省通化市青少年宫是一所市级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通化市青少年宫始建与1953年,原名为通化市少年之家,1985年更名为通化市青少年宫。新宫占地面积8303.27平方米,建筑面积9586.44平方米,是通化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作为校外教育的场所,通化市青少年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延伸和补充,同时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充分发挥了青少年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机关王”实践课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面向通化市初中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体验课程,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玩耍积木中体验科技的力量,探索建筑设计、简单机械、电学探索、水力能源、太阳能源等,激发学生对机关结构设计的组装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并在这个亲身实践体验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力。
在两天的实践课程里,学生从了解什么是“机关王”到认识“机关王”的零件、使用零件到进行基础操作,进行简单搭建、团队机关创意搭建等项目的练习和操作,在这个学习、动手、思考、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搭建机关模型的方法,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分享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反复进行试验,在失败中收获经验,在经验中收获成功,同时倡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及绿色能源的应用,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教授“机关王”这门实践课程以来,我思考如何能在实践课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不着痕迹的德育,不生搬硬套,不让学生被迫去学习、被迫去记忆,而是让学生在课程实践的体验中自愿去学习,主动去思考,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融入到这一实践课程中。所以在课程中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改动,更好地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认识、去遵守。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在零件介绍上面,之前都是老师直接介绍零件的用途以及拆卸方法,现在变成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零件的外形,等讲到拆卸零件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根据所要拆卸零件的外形去寻找用扳手的那端更适合拆卸零件,这个改变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的培养。
第二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如何在我们这个专业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我把这个渗透教育归到学生对零件的管理使用爱护方面,让学生明白“机关王”零件的循环使用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一份榜样的力量在里面,希望同学将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有责任感和自豪感,下一批学员使用的零件完整无损坏有我的一份功劳在里面。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有了责任,增强了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它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理想教育;美育;学科教育;滨湖路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03-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确立奋斗目标,才能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为走好未来人生的道路夯实基础。
一、构建小学生理想教育的新模式
结合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对新时想教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实践性研究,构建了小学生理想教育的新模式——愿望的种子+追求的信念+学习的历练+美感的氛围+师生的互动=滨湖梦的教育。我们努力做到“实、生、美”。
“实”即更实际,就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心中有一份愿景。理想教育是一种形成理想、实践追求、实现愿景的教育。对理想教育内涵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我们对滨湖路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定位于“理想教育”这一学校文化特色之后,我们不再做形式上的“提升”,而是内容上的“降低”,即真正打扎实“理想教育”这一文化特色的基石,只有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愿景,让理想教育实实在在地回归学生、教师生活和校园生活,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生”是更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形成。理想不是空中楼阁,并非遥不可及,理想教育与生活应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把理想与普通人的生活分开,真正的理想应该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应从简单的、真实的生活中,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一步步地扩大自己的胸怀,走进世界。就眼前而言,理想教育就是使学生懂得要好好生活,学会爱身边的人和事;就将来而言,理想教育其实就是为做一个怎样的人树立一根正确的标杆,也就是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美”为更美好,让学生完全在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中就接受了理想教育。通过每学期在“梦源”播种梦想、收获梦想,通过每周一晨会那充盈着“小故事大道理”的“理想大课堂”……让师生随处可见“理想”闪亮的光辉,随处可闻“理想”的教诲,让“梦开始的地方”为师生、社会所悦纳,让理想之光超越时空,渗入心灵。一系列的理想教育特色活动可触可及,不仅愉悦着学生的身心,更展示着滨湖路小学理想教育的累累硕果。
(一)“愿望的种子”——梦开始的地方
愿望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为避免愿望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真正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学校应基于学生原始而自然的愿望培育理想的“种子”,成为开始播种理想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有符合个人实际的愿望,激发学生努力和奋斗的动力,最大限度地让校园成为师生实践梦想、追逐梦想、收获梦想的精神家园。
因此,滨湖路小学将学校CI形象设定为“梦开始的地方”,鼓励学生怀揣梦想,树立目标,从而具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梦源”是“梦开始的地方”的物化形式,它以一个写意的“梦”字烙印在教学楼的核心地带,通过“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汇集师生色彩斑斓的梦,激励师生为追求梦想、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成为师生播种梦想的地方。一颗颗小小的“梦想石”,一艘艘亲手制作的小纸船,一次次“播种梦想”活动,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培养起孩子们对未来不懈追求的良好品质。在这“梦开始的地方”,师生都成了有梦的人。
(二)“追求的信念”——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
信念是对某人或某事有坚信不疑的想法。在小学生中开展理想教育,要重视帮助学生坚定追求的信念,让信念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其成长的催化剂,并转化为成才的动力,提升学生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是学校的校训,更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滨湖人对生命的期待,是对梦想与未来的憧憬——进取、超越、非凡;这是滨湖人的信念,是对学校和自我的责任——唯真,唯善,唯美。当全体师生汇聚在一起,一遍又一遍高呼“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时,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的欲望油然而生。小学阶段十二次的“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两百多个的“理想大课堂”里的小故事大道理,最后一次的“毕业大课堂”……无一不在反复强化、激励师生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信念的追求让理想教育变得小、实、新,激励着孩子们追求一个又一个目标,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三)“学习的历练”——让梦想在勤奋中实现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让学生从小拥有更多的学习经历与锻炼,旨在进一步养成学生学习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环境中学习,让梦想通过勤奋得以实现,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让梦想在勤奋中实现”是我们的办学理念,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梦想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学习好习惯培养目标》,从“学习态度好习惯”“学习过程好习惯”“能力形成好习惯”和“学习行为好习惯”四大方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卓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经历“静心悦读”“精心书写”“精心计算”的一层层晋级和“学习三星”一颗颗的摘取,发挥一次次的“奇思妙想”、吹奏一曲曲的“快乐口琴”、绘制一幅幅的“科幻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历练的平台,开拓了历练的空间,张扬了个性与特长,促进了生命的和谐发展。
(四)“美感的氛围”——梦想启动未来
美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的一种快乐感觉。让理想教育具有美感的氛围,就是围绕“理想教育”,最大程度调动、发挥美育在理想教育中的文化功效,创建快乐的理想教育。要从成人化的说教走向富有儿童特色的浸润学生心灵的各种氛围营造,通过美感氛围的营造拓展理想教育的新途径,展现理想教育的新魅力。我们以“梦想启动未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建设了“梦源”“蓝色宫殿”“中国园”“未来之星”“书法长卷”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点。在教学楼走道上摆放钢琴、地球仪、开放式书架、壁挂式鱼缸、大型积木及孩子们创编的童谣、创作的书画……整个校园充满着童话与幻想、展示着追求与创造、显示着理想与希望,使理想教育能够诠释,可以物化,可以触摸,可以实践,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为孩子们培植梦想、实践梦想、收获梦想营造起良好的氛围。
几年的实践研究证明,美感的氛围既是学生童趣表现和欢情流畅的过程,又是他们追求和创造艺术美、生活美以及自我塑造心灵美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五)“师生的互动”——有梦的人最快乐
教育有梦,孩子才有未来。理想教育的主体,既关注学生,又关注教师。师生的互动更注重理想教育活动中师生的教学相长作用,创建有理想的教师队伍,带动有理想的学生群体。我们强调将理想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把教师、学生个体理想与群体理想的形成有效结合,把学校理想教育与学校文化软环境的建设有机地融会起来,把理想教育与“梦”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赋活动以新的面貌,新的内涵。让快乐贯穿于理想教育的全过程,使师生在互动中体验追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明天。
围绕这一主题,制定了《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准则》,持续开展了每学期开学典礼的教师宣誓,每年一次的“教师节·爱生日”、每月一次的“宽容日·赞美日”、每周晨会的师生诵读经典诗文及同唱校歌、同呼校训等活动。这类师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乐中激情的活动深化了我校理想教育,开拓了师生互动的新视野,打开了师生互动的新思路,搭建起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桥梁。用儿童的文化教育儿童,用教师的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学校的文化打造学校的品牌,形成学校的特色,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滨湖路小学理想教育的新模式是基于学生原始的、自然的愿望,以此作为培育理想的“种子”;重视帮助学生形成追求的信念,提升理想教育的实效性。“愿望的种子、追求的信念、学习的历练、美感的氛围、师生的互动”五要素不可或缺,互相渗透、互为交错。
二、新时期小学理想教育的管理制度及评价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理想教育的开展与落实,让全校师生和谐发展。搞好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为此,学校多次召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建设,通过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反复探讨,制定了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实现理想的管理制度——《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管理章程》。管理章程包括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培训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课题科研管理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等,保障了学校、教师、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理想教育的落实,也彰显了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特色。
(一)构建促进教师实现理想的管理制度——《我与滨湖之约》
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重头戏,教师有梦想,学生才有希望,没有教师的良好发展,就不会有理想教育的落实,也就不可能立得起学校的品牌。为了凸显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们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培训、评价等方面积极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变管理为引领。
学校采取开学与教师签约,期末通过自评、小组评、学校考核小组评价的方式使教师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用良好的人格、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以身示范”,使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亲教师而信其道。
(二)构建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理想的管理制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学习好习惯培养目标及评价方法》《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行为好习惯培养目标及评价方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阶段,认为“小学”是基础,基础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他主张教育应从儿童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陶行知先生更是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养成教育应当是基础教育阶段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以理想教育为主线,结合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分低、中、高年段来制定《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学习好习惯培养目标及评价方法》《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行为好习惯培养目标及评价方法》。“小绅士”“小淑女”学习好习惯培养目标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能力形成、学习行为四个方面来具体制定内容;“小绅士”“小淑女”行为好习惯培养目标分别从早操集会、文明礼仪、就餐就寝、劳动卫生、安全保护五个方面来具体制定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学习、行为好习惯,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使理想教育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素质,外显为自觉行动,促进理想教育的形成,收到良好效果。
三、形成理想教育的系列校本课程
课程文化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对现代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我们的理想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强调的是学生自发、自觉、自然地参与其中,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育人为本,为学生服务,是理想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形态。
(一)依托个性化校园文化,融合美育与学科教育,开发“理想教育”校本课程
“理想教育”校本课程就是我校新课程背景下,依托个性化校园文化,开发实施的一种全新的德育课程。它根据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特点,将理想教育与美育、各学科融合,创新传统的晨会、早读、劳动、班队会、活动课、思品课、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以行为养成为切入点,以学校、社会为涉教空间,以系列贴近学生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认知、行为规范和情感体验等多种途径,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
1.“理想大课堂”
围绕理想教育,以一个“大”字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活动形式,开设了“快乐大课堂”“经典大课堂”“毕业大课堂”“好习惯大课堂”“静心悦读大课堂”“精心书写大课堂”“快乐劳动大课堂”等富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育人氛围,营造起优良的校风、学风,孕育出彬彬有礼、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小绅士”“小淑女”。
2.“我的红豆故事”
为了实现“小绅士”“小淑女”培养目标,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我的红豆故事”为载体,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构建立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每学期开学,一人一本精美的绘本,一班一个红豆瓶,每天争夺红豆的故事在个人、班级书写着“美丽行动”。每周一次自评,每月一次同学、家长、老师评,每学期末一次总评,争当“红豆明星”,争创“红豆班级”,全班一起分享甜蜜的“红豆粥”,成了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让教育变得“小、实、新”,具有可操作性,充满着童趣与诗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理想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生动开放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文明有礼、体格健美、人格健全、基础牢固、个性鲜明”一代新人,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们学习、生活、创造的学园、花园、乐园、梦园。
(二)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教师有梦想,学生才有希望。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通过与专家合作、与其他教师协作、与家长探讨、与学生交流等形式,通过对于课程开发活动实践的反思,提升了教师的行动研究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国家教师基金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多项获得好评。编辑出版了《中国名校——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卷》《蓝蓝的滨湖 蓝蓝的梦》《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等书籍,目前已有48篇在各种教育学术刊物上,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价值导向、智能发展、身心健康、审美陶冶、特长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它积极的整体功能就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人格和谐发展。例如,“我的红豆故事”课程提出了“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校园文明从洗手间开始”“轻身慢步过走廊”“文明礼貌三句话”“文明行为三件事”等具体的要求,同时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细化、强化常规管理。例如,对地板的保洁及洗手间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地板上不能残留油垢,要保持其原有的颜色,洗手间地面要尽可能保持干爽,没有异味。再如,对培养学生的就餐,不仅注重强调爱惜粮食,还特别注重就餐礼仪的培养,教育学生碗、筷要轻拿、轻放,保持就餐的安静、有序,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中富有个性的理想教育产生育人的功能,“理想教育”文化得到彰显,在短短几年间一方面课题研究不断进行,另一方面,研究推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如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27届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创新之星(全国唯一一所小学获得此殊荣)等众多光荣称号。
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茁壮成长,学校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1名,广西德育工作标兵1名,“八桂名师”1名,特级教师4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7名,等等。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多次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教育部、团中央、国家精神文明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宣传部等各级领导到校视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均予以高度赞扬,自治区、南宁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均在滨湖路小学召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科技教育》《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正以坚实的步伐行进在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的行列。
这些成效的取得,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理想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文化的建设。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区域性的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智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9.
[2] 杨思寰,樊辛森,等.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 成尚荣.设计:学校发展新课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7]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8] 叶建朋.小学生礼仪教育初探[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9]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 敏泽.文化·审美·艺术——论文三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