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微观经济因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观经济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观经济因素

第1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irborne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goals of fine management on airborne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en summariz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ne management,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airborne equipment maintenance of fine management which includes manpower, machinery, method, milieu and financial etc.

关键词:机载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

Key words: airborne equipment maintenance;fine management;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27-03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有效工具,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管理工具日趋成熟。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机载设备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价值昂贵,维修技术专业化强,精细化管理在设备维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机载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标

机载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飞机和机组人员安全飞行的基本保障,设备的检测和维护保养直接关系着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细化、量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对维修的任务、资源、流程、制度、方式、方法持续改进,提升维修质量,节省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1 细化维修任务

细化机载设备的维修任务是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核心目标的首要步骤。繁重的飞行任务和日常训练造成机载设备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这是维修任务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为延长机载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其维护保养也是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横向细化、纵向细化和交叉细化方法,细致分解维修任务,重组维修模块,协调维修工作,这些决定了后续步骤的成败。

1.2 量化维修资源

机载设备维修资源主要包括维修设施设备、维修人员、维修经费、设备零配件等。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量化维修资源,全面掌握维修设备的可用性,统筹安排维修人员时间和工作任务,保障维修经费的合理使用,确保维修零配件的数量和质量,以便统筹各类资源,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顺利完成机载设备的维修任务。

1.3 程序化维修流程

程序化维修流程就是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逻辑性。其本质就是将细化为业务单元的维修任务,以某种逻辑顺序串、并联起来,改进流程缺陷,增强工序流畅性,减少人财物浪费,提高维修工作效率。

1.4 俗蓟维修方法

标准化维修方式、方法是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表现。将维修活动按照标准规格、标准质量、标准数量、标准进度、标准流程、标准方式方法等实施,确保每一项维修流程都符合标准化要求,保证维修任务的精准完成。

2 机载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载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维修工作的系统性,我们要系统分析影响机载设备维修质量的诸多因素,以提高维修效率和效果。

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机载设备的维修特点,应用5M因素法(人manpower、机machinery、料material、法method、环milieu)对机载设备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其中,“机”在本研究中是指维修所用到的设施设备,包括各种监测仪器、检修工具等,除此之外,五因素中的“料”,因其与维修的设施设备配合使用,因此将该因素归入“机”中。除此之外,考虑到财务因素对其他因素重要的支撑作用,本研究将其纳入其中。归纳以上分析,影响机载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因素主要有:人员、设施设备和零配件、方法、财务和环境。我们应用鱼刺图的管理工具,将以上五大因素用图1表示。

在人员因素中,维修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定期、不定期对一线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升其技能和思想认识。另外,维修部门的绩效考核政策对激发和维持该人员的积极性意义重大。

在设施设备和零配件方面,主要有两大因素,分别是软件和硬件。硬件主要包括维修工具、维修主料、维修辅料、检测检验试剂、溶剂、仪器等。软件主要包括对设施设备以及零配件精细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协同管理系统。

在方法因素中,如何预测维修任务,如何对任务进行分解,如何将任务单元高效重组是本因素的重要内容。另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规范也属于该因素重点考虑内容。

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机载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机载设备种类多样,按照不同的功能对维修空间进行划分,有助于分工和协作;维修车间和现场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控制也直接影响维修进度和质量;另外,维修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稍有不慎,会让精细化管理工作功亏一篑。

财务因素直接关系机载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效益。有两大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资产清单,即为关键设备、核心设备和高价值设备建立详细的资产清单;为间接投入设备、次要设备和低价值设备建立次一级资产清单。层次清晰的资产清单能够保证维修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另外,维修预算工作也直接关系维修的成本与效益。

3 机载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提升策略

要将机载设备维修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紧紧抓住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综合应用细化、量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围绕人、机、法、环、财五大因素,统筹安排,联合治理。

3.1 维修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3.1.1 细化对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岗位要求

设备维修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维修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做出要求。根据亲身实践和访谈,认为机载设备维修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电子技术知识;具备熟练动手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机载设备维修的不同岗位上,还需要有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

3.1.2 强化人员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从培训主体来说,企业可以自己组织专业培训,也可以由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还可以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从培训时间来说,可以采取定期和非定期相结合。要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后的考核与反馈。

3.1.3 量化效考评

首先,要根据统一规范,具体量化的原则制定考评政策;其次,根据维修需求任务或岗位职责要求,细分员工队伍,采取不同的考核措施。再次,确定并量化维修任务总目标、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最后,应用考评结果及时奖惩,规范员工行为,改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3.2 维修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对现有的检测检验设备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建立资产档案,规范使用;其次,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再次,开发并应用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对检修的设施设备和零配件实行动态管理和即时监控。

3.3 维修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3.3.1 运行流程精细化

归纳、总结机载设备故障类别;分解、提炼故障维修方式方法;细化、量化、标准化维修质量准则、操作步骤和工作程序,明确维修责任,形成精细化维修作业流程。首先,要精细化管理待修设备的交接手续,主要包括故障设备、技术资料、安装说明书、固定资产卡片、附属设备及其工具等。其次,精细化管理修维修作业,包括规范维修流程和步骤、填写维修检测表单、按时按要求维修故障机器、明确各参与人职责等。最后,详细进行维修后交接手续,包括设备交接、配套物资交接、资料交接和档案交接等。

3.3.2 规范制度精细化

首先,细化机载设备维修需求任务。根据设备保养计划,依据设备故障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数,明确各岗位、各人员的维修任务。其次,确定维修业务标准,细化到每项作业、每个动作、每个进度,建立科学的维修执行和评价标准。再次,分解维修过程,每个过程规范工作流程、技术要求、业务标准和注意事项,条件允许,可以编撰维修操作手册。最后明确维修责任,并做好协调和统筹工作。

3.4 维修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根据机载设备维修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对维修车间进行功能分区,大体共分为4个区,分别为检测区、拆卸清洁区、维修区和调试保养区。每个区域既相互独立,体现专业分工,又协同协作,提高整体效率。其次,改善维修的现场环境,主要包括作业环境符合维修质量要求;维修一线场所温度、湿度适宜,粉尘、灰尘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精度;作业场所路面平整、清洁,排水通畅,进风排风通畅;维修检修车间门窗严密,锁具牢固,防火设备器具有效。最后,注重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添置安全设备,检查安全装置,保障人、财、物的安全。

3.5 维修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按照机载设备维修费用的具体用途,将维修费用划分为养护费、维修费、零配件费和机动费用等四类。养护费主要包括机载设备的日常检修检测、除尘、保洁、等保养工作所花的人工费、材料费和设备使用费;维修费是指设备损坏后的修缮、修理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零配件费是指用于购买机载设备易损备品备件的费用;机动费主要包括突发事故产生的额外费用、维修研发费以及不可预测的费用。其次,依据公司维修任务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本年度维修实际,预测不同类别维修费用的预算额度。再次,针对维修费用的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养护费用,根据设备类别和数量,测算月度费用总额,完成任务后,签字确认领取。对于维修费用,应将受损设备情况报批,净批准后才能维修,要设定各类设备的维修人工费、统计所领零配件费,相关人员按照维修项目汇总签字后进行支付。对于零配件费,要核算最低库存量,做好入库、出库管理手续,要加强物品排放管理,减少库损,并定期上报购置票据,经审批后支付。机动费用按照实际情况,经审批后支付。最后,明确维修费用支付标准,为保障机载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维修质量,必须明确设备维修费用支付的最低标准,如机载通风设备可用率≥98%等。

机载设备维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员管理、资金投入、作业流程、设施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等,我们必须在工作中统筹考虑,综合评判,突出重点,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彦明,张锐丽,滕曰.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7(5):230-232.

第2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The Related Factor Study of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No Fracture Dislocation Typ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LI J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100-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way effect and affecting curative effect of no fracture dislocation type spinal injury.Method:12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 fracture dislocation typ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73 cases of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54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used JOA scoring judgement,the injury time to operation time,spinal cord function after injury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recorded.Result:JOA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four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curative effect were got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these were: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after injury was Ⅰ degree,the injury time to operation time,whether to have recovery training and treatment method.Conclusion:No fracture dislocation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its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than conservative treatment,timely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No fracture dislocation typ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Operation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Influence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Sans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3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指病患在X线检查中显示无骨折脱位现象,但临床上依旧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脊髓损伤的疾病[1]。这种损伤常见于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造成一过性或持续性脊髓压迫,亦常见于存在各种颈椎管狭窄、颈椎不稳等病理基础上,外伤导致颈过度伸曲活动挤压颈脊髓发生损伤[2-4]。临床治疗中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与手术治疗方式均得到较好的效果,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还需探讨。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7例。诊断标准:(1)有颈部外伤史,伤后出现四肢肢端麻木及乏力等颈脊髓损症状;(2)经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以及脱位等现象;(3)通过MR扫描发现[5-6]。并排除70岁以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以及不配合随访的病患。男73例,女54例;年龄38~69岁,平均(51.2±4.2)岁。受伤机制:过伸型损伤61例,屈曲型损伤38例,以及不明机制28例。伤后脊髓功能状态Ⅰ度患者59例,Ⅱ度患者46例以及Ⅲ度患者22例。 JOA评分0~4分27例,5~8分69例,9~12分31例。受伤至治疗时间大于3个月82例,超过3个月45例。其中选择保守治疗43例,记为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9~69岁,平均(51.3±4.5)岁。选择手术治疗84例,记为观察组,男45例,女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保守治疗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方案进行治疗,只以颈外辅助托住固定,避免运动后再接受高压氧以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手术治疗中分别有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7例)、后路单(双)开减压内固定术(29例)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手术前后需要使用脱水剂和激素治疗,并在术后均加以颈部围领进行保护3个月左右。记录两组病患康复训练情况、伤后至手术时间、JOA评分,并以门诊或电话的方式随访12个月。

1.3 疗效评价 (1)伤后脊髓功能状态:Ⅰ度表示出现过四肢完全瘫痪症状,并且在脊髓休克结束后显示为不全瘫痪的病患。Ⅱ度表示四肢麻木且使不上力气,但是未出现完全瘫痪的病患。Ⅲ度仅上肢麻木无力,下肢完全瘫痪的病患。(2)JOA17分评分表是根据病患上下肢的运动、感知以及膀胱括约肌等功能来评价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状态[7]。并以JOA评分得到JOA评分改善率(术前评分-术后评分)(17-术前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JOA改善率>75%表示治疗效果为优,50%~75%表示治疗效果为良,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JOA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且观察组JOA改善率为(58.92±19.28)%,高于对照组的(36.02±13.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比较 将所有可能影响因素比较,结果发现:性别、年龄以及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为Ⅱ度、Ⅲ度对疗效无影响。而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为Ⅰ度、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影响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疗效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 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将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疗效作为因变量,将其他因素作自变量,筛选出4个影响因素: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为Ⅰ度、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治疗方式,见表3。

3 讨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神经损伤类疾病之一,经MRI图像检测确诊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得到良好的效果[8-9]。这种损伤一般是在颈椎已经出现慢性退化的前提下受到外力再次伤害而导致的,因此造成损伤的原因众多。主要是病患在颈部受伤时颈部过伸或过曲受力导致纤维环受到挤压后破裂,伤害脊髓导致其损伤。另外还有可能是在各种颈椎管狭窄、颈椎不稳等病理基础上,外伤导致颈过度伸曲活动挤压颈脊髓发生损伤。因此,临床治疗中对于恢复颈脊髓功能成为重要课题研究[10-11]。

本文通过对比保守方式和手术分别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患,得到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JOA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依据JOA改善率得到治疗效果为优良的病患占73.81%,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陈春等[8]的报道一致,说明应用手术治疗能更针对性地治疗,从而改善病症。另外,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到4个影响因素: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为Ⅰ度、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治疗方式,与相关文献[12-13]的报道类似。手术治疗组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原因是:手术减压内固定可以及时解除颈脊髓压迫,降低脊髓水肿程度以及使脊髓中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合并颈椎不稳病患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颈椎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避免颈椎不稳造成继发性颈脊髓损伤,对于局限性颈脊髓腹侧受压病患可以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14-15]。对于多节段颈间盘突出或者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病患应采用后路单(双)开减压内固定术。对于脊髓前后方存在明显压迫病患宜选用一期后路单/门减压术-前路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时针对病患恢复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主要依据训练让脊髓得到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应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得到的效果比保守治疗好,并且受伤后及时治疗以及治疗后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均能提高疗效,减少病患疼痛。

参考文献

[1]马迅,张鹏.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8):782-785.

[2]熊健,佘远举,许永涛,等.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11):909-911.

[3] LI Jie,ZHAO Liu-jun,RONG-Ming,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erior transpediclar screw reconstruction in treating low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4,27(2):106-111.

[4]刘加元,刘守正,张成亮,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局部麻醉手术策略[J].骨科,2011,2(3):129-132.

[5]易龙,孙天胜,张志成,等.SLIC评分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4):304-307.

[6] Chantal S,Parenteau David C,Viano,et al.Spinal fracture-dislocations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motor vehicle crashes[J].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2014,15(7):694-700.

[7]李华斌,罗维肖.电休克治疗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1(4):234-235.

[8]陈春,李江龙,刘继波,等.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3(5):1201-1202.

[9]孙彦鹏,史相钦,卜保献,等.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一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31-32.

[10]范凌,潘显明,黄钢,等.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31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6):94-96.

[11]苏杰鹏,袁婉华,陈泽群.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21-22.

[12]胥正锋,熊敏,曾庆敏,等.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3):321-323.

[13]韦武.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医学信息,2013,1(7):175-176.

[14]姚爱明,刘林,冯斌,等.36例过伸型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6):619-620.

第3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CU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incidence,clinical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to provide the basis.Methods For central venous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catheterization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36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and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was 22.63%;different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rates vary;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more long,the infection rate is high;double lumen catheter indwelling infec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lumen catheter indwelling.Conclusion ICU patients with CVC-RI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hould be strictl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each stage management,shorten the time of catheter,strengthen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management and disinfection of puncture site,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low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Key words:ICU;Central venous;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Risk factors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ICU内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心静脉置管已经成为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和维持急救通道的主要途径,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重要因素[1]。导管的相关性感染(以下简称CRI)是ICU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CVC)插管之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导管类型、插管的部位、留置的时间等都是导致ICU患者在医院内出现CRI的重要原因。单荣芳等人的研究发现,ICU内存在各种感染的高危因素,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普通病房高2~4倍。而且因为它的病原菌大部分属于难治性的耐药菌,所以不仅增会加患者医药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增加病死率,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在ICU住院的380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研究,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ICU住院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80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8例,女112例,年龄11~81岁,平均年龄为(56.5±7.6)岁。插管的部位,67例为股静脉插管,92例为颈内静脉插管,221例为锁骨下静脉插管。导管留置的时间,67例在1w以内,137例在1~2w内,108例在2~3w,68例超过3w。留置导管的类型,262例为单腔留置导管,118例为双腔留置导管。

1.2方法

1.2.1插管方法 ①根据患者的病情稳定状况,在锁骨下、颈内和股静脉等部位进行深静脉插管,置管处均使用缝合方法固定。②局部以无菌透明敷料覆盖。③采用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BLE(艾贝尔)单腔、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1.2.2护理干预方法 ①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的前后均需要对正压接头的接口处进行严格消毒,并以无菌生理盐水5~10mL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冲洗。②敷料更换2次/w,并且保持敷料干净、整洁,无渗血和渗液现象。③正压接头每7 d更换1次,并进行严格消毒,局部使用0.5%碘伏进行擦拭消毒。④中心静脉导管敷料应用3M公司透明敷贴,以便清楚观察到局部皮肤变化。

1.2.3感染处理 如果怀疑患者发热是由于导管所致,则应马上采集患者血样进行培养,并对其中的白细胞进行检测和分类。导管拔出之后,使用无菌剪刀在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减掉3cm左右,将减掉的部分置入无菌试管内进行常规细菌培养,若培养细菌呈阳性则需进行药敏试验,若在72h之内没有出现细菌生长则为阴性[2]。

1.3感染分类指标 ①若患者出现原发性疾病无法说明的寒战、发热、白细胞增高、血培养及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等症状,则为全身感染。②若患者导管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硬块、炎性分泌物、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等症状,则为局部感染。③若患者插管的皮下途径出现红肿、压痛,则为静脉通道感染[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2.1导管的相关性感染 380例置管术后中有86例发生了CRI,包括男48例,女38例。总感染率为22.63%。

2.2插管部位与感染情况 67例股静脉插管中有2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4.33%;92例颈内静脉插管中有2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1.74%;221例锁骨下静脉插管中有4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55%。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感染率最低。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情况 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置管4w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留置导管类型与感染情况 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低,而双腔导管留置感染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导管留置后感染细菌的情况 导管留置后86例的感染中,有42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84%,有30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88%,有14例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28%,各细菌的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重症治疗室,即ICU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成为了影响ICU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成了重点关注问题[4]。在该组的研究中发现,插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留置导管类型等都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感染率,就需要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5]。置管后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d,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w,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6]。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h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该研究显示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的感染率分别为34.33%、21.74%和18.55%,其中股静脉置管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而徐方林、邹F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超过30d是造成相关性感染的主要为危险因素,与该研究相似。陈杏春、梁亮、林伟等人的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病原菌所占比例最高的为革兰阳性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等。而本文研究发现:导管留置后86例的感染中,有42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84%,有30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88%,有14例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28%;与陈杏春等人的研究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30-31.

[2]王法欣.N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788-1789,1794.

[3]GaoJJ,Wei JM,Gao Y H,et 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induced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a patient on hemodialysis[J].Ren Fail,2014,36(7):1145-1147.

[4]王小舟.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123.

[5]何鸣,郑坚.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浙江医学,2015,10(9):269-270.

第4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危险因素;应对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临床首选胆囊结石及胆囊良性疾病治疗方法[1]。本文将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42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为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男性766例、女性676例,年龄19至87岁,平均年龄(49.29±2.4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1229例、胆囊息肉213例;慢性胆囊炎97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5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08例;Mirizzi综合征I型18例、Mirizzi综合征II型3例、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12例、极短型胆囊管23例、副右肝管8例、迷走胆管2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6例;中转开腹23例,包括Mirizzi综合征I型8例、Mirizzi综合征II型3例、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12例;本组无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

1.2 手术方法 据粘连情况及胆囊三角解剖难易程度酌情采用2孔、3孔或4孔法行腹腔镜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清晰解剖胆囊三角,炎症粘连严重时用刮吸法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动脉予钛夹夹闭,极短型胆囊管、急性炎症严重及胆囊管粗大者用Ham-o-lok夹夹闭胆囊管残端,其余用双钛夹夹闭胆囊管残端;迷走胆管予钛夹夹闭后切断;遇到Mirizzi综合征II型、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晰时,在损伤胆总管之前中转开腹手术。

2 结果

14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者,容易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危险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14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相关资料分析[例(%)]

3 讨论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将对患者造成较大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方式,其对患者造成创伤显著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明显下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方法[3]。研究表明,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最严重及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基础主要由于腹腔镜本身的二维效应及缺乏触觉等。虽然大量研究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几率高达0.65%-0.70%,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几率仅为0.2%-0.22%[4, 5]。随着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大力推广以及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数量显著上升,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人说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普外科医师的坟墓,所以必需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预防为主,本组无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

胆道解剖病理性变化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医生术中操作失误也是导致胆管损伤的因素之一,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胆囊动脉出血、胆道解剖变异等[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有Mirizzi综合征I型、Mirizzi综合征II型、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极短型胆囊管、副右肝管、迷走胆管、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等;预防措施:①腹腔镜进入腹腔后应仔细观察,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对患者腹腔内胆囊壶腹部形态、边缘及其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关系进行仔细观察;②由胆囊壶腹部左侧缘近胆囊侧作为解剖起始点;③离断胆囊管前应尽量看到“三管”,辨认出副右肝管、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等解剖变异情况,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 ④胆囊管处于自然状态后再对其施夹;⑤术中术后保证手术视野干净,必要时可给予彻底冲洗,仔细观察胆总管连续性、是否发生胆汁渗漏等;⑥Mirizzi综合征I型可缓慢解剖胆囊三角,腹腔镜下能够游离胆囊管则继续手术,否则予中转开腹手术;⑦Mirizzi综合征II型因肝总管有缺损,腹腔镜下难以修补,需中转开腹手术;⑧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解剖非常困难,结构不清,强行解剖极易损伤胆管及出血,感觉困难重重时就该中转开腹手术,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本组中转开腹23例,中转开腹率1.6%,中转开腹不是腹腔镜手术的失败,而是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将带来难以平伏的医疗纠纷;⑨极短型胆囊管仅能上1枚夹子,上一个钛夹不稳当,上两个钛夹就会损伤胆总管,此时上一个Ham-o-lok夹即稳妥又不会损伤胆总管;⑩迷走胆管需钛夹夹闭,否则术后易发生胆瘘、胆汁性腹膜炎。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提高警惕采取多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如祥. 中医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遗症体会[J]. 国医论坛. 2011, 26(5): 20.

[2] 朱艳玲,臧晓鹭,姚艳霞.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探讨[J]. 黑龙江医学. 2013(7).

[3] 刘金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7): 571-573.

[4] 卓悦.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并发症的中医辨证施护[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10): 1816-1817.

第5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1影响血管清晰度的因素

1.1光线①光线的照射强度直接影响血管的清晰度。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辨清血管的走行。太强的光线,使瞳孔开大入眼的光线增多,使人有刺眼感;太弱的光线,使瞳孔缩小入眼光线减少,使人感到眼睛费力。②在特定的强光或弱光条件下,眼睛与入射光线的角度也是影响血管清晰度的重要因素。只有调整眼睛与入射光线合适的角度,才能减少或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使视野清晰,从而更好地看清血管。③皮肤在涂上消毒液待干的前后,血管的清晰度也各有不同。因为未涂消毒液前,光线是直接通过皮肤反光进入人眼的;而涂上消毒液后,光线是通过皮肤表面的液体反光。反光的介质不同,导致清晰度的差别。

1.2血管与皮肤颜色从色系上来看,不论是血管、皮肤还是消毒剂,都有它们不同的颜色。血管的颜色为青绿色,属于深色系;皮肤的颜色,国内我们所见的一般为黄色,属于浅色系。从几何角度来看,血管和皮肤为两个不同的形状。血管为线,皮肤为面,线在面下,当线与面的颜色对比越大,线便越清晰可见。所以,只有加大血管和皮肤颜色的对比度,血管才能清晰可见。在传统的护理教材中,皮肤消毒的方法为先用2%的碘酊以螺旋式从中心向外旋转消毒,待碘酊干后,再用70%的酒精用同样的方式脱碘。碘酊的颜色为褐色,酒精为透明色,用酒精脱碘后的皮肤呈现出了皮肤的原色。通过这种方式消毒后的皮肤颜色同消毒前的颜色一致,不影响血管的清晰度。但是,目前在临床上,碘伏消毒皮肤的方式也被广泛应用。碘伏的颜色为褐色,它消毒皮肤的方式为一次性消毒,不用酒精脱碘。消毒时,涂上碘伏后的皮肤颜色由浅色系变为了深色系,缩小了皮肤与血管的颜色对比度,从而降低了血管的清晰度。

1.3血管的充盈度血管越充盈,视野所能看见血管的宽度越大;相反,血管不充盈,视野所能看到血管宽度越小。因此,充盈的血管对提高血管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血管的充盈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使血管的充盈度有所差异。例如:休克的病人、严重脱水的病人、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他们的血管充盈度都会降低。环境的不同使血管的充盈度有所差异。例如:寒冷的环境会使血管的充盈度降低,而炎热的环境会使血管相对充盈。

2提高血管清晰度的对策

2.1调整光线强弱适中的光线是提高血管清晰度的重要条件:①春天和秋天的光线明亮自然,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是最为合适的光线。炎热的夏天有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入房间,可通过窗帘的遮光作用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从而提高血管清晰度。阴雨天或夜间为了增加眼睛所需要的光线,可借助150 W鹅颈灯的照射光。具体方法为将鹅颈灯置于操作者的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60 cm高度。②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光线的强弱无法改变,所以只能通过调整眼睛与入射光线的角度来提高血管的清晰度。在强光条件下,眼睛与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大,越能减少刺眼的光线进入眼睛,从而提高血管的清晰度;在弱光的条件下,眼睛与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小,越能增加眼睛所需要的入射光,从而提高血管的可视度。③皮肤在涂上消毒液未干前,液体容易反光刺眼,如需进一步观察血管,则应从皮肤的侧面观察;待消毒液干后,操作者应从皮肤的正上方直视血管,进行穿刺。

2.2把握颜色①只有提高血管与皮肤颜色的对比度,才能增加血管的清晰度。操作者可通过外力的作用来淡化皮肤的颜色,从而增加皮肤与血管颜色的对比度。方式为用手指的指腹或用棉签轻轻划过皮肤,这时皮肤的颜色会减淡,减淡的皮肤颜色与血管的颜色加深了对比,从而增加了血管的清晰度。②消毒前,要正确判断适用哪种消毒剂。对于把握不准,在穿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观察的血管,最好采用酒精脱碘的方式进行皮肤消毒。对于能够准确把握的血管,可直接用碘伏消毒皮肤。

第6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深圳市康宁医院急性干预科,深圳市心理健康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20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392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软件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3,P<0.05);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05);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62,P<0.05)。结论 不同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经济等有一定关系,针对不同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减轻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01-02

[作者简介] 叶小英(1981-),女,广东深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重症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工作。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为紊乱,致使认知、行为、情感等精神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临床中常见的精神障碍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致病因素有先天遗传、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及其社会因素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纷纷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病种及其致病因素做出了相关研究[1-2],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了探讨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特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92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92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分为四类精神障碍患者,即:精神分裂症(98例)、精神发育迟滞(98例)、分离性障碍(9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98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地区来源、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水平等。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均收集某市心理康复医院住院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发病时间、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等。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晕均在现场将病例中的信息填入调查表,质控人员当场检验核对,采用软件Epidata3.0对调查结果录入。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3,P<0.05)。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情感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的平均病程分别为(13.52±9.85)年、(19.85±11.45)年、(21.42±4.56)年、(19.63±3.42)年。见表1。

2.2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05);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62,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剧,加上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随之卫生问题日益凸显,精神障碍患者日益增加。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4-7]。我国学者舒传波等[8]对随州经济开发区119 359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516例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占4.32%,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83‰、4.84%;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且危险分级3级以上占17.25%。通过此项研究表明:随州经济开发区的重性精神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最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在该次研究中,对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分离性障碍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①性别与年龄。在住院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早于女性,且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36岁以上,在4种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分裂者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早,<18岁有13例,占13.27%,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家庭遗传有密切关系。②职业与婚姻。4种精神分裂者患者发病集中于有职业者,表明与工作压力有一定关系。在婚姻上,精神分裂症与分离性障碍中结婚者多发,分别占60.2%(59/98)、64.3%(63/98),而精神发育迟滞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于未婚者。③居住地。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于城市地区,这可能与城市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大、环境复杂等因素相关,而分离性障碍多发于农村地区,由于大多农村人外出务农,长时间不在家,加上农村地区消息滞后,信息不畅,致使一些留守人员发此病。④受教育程度。文盲患者极易发生精神发育迟滞、分离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而精神分裂者注主要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⑤经济状况。除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多发于非贫困者,其余三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集中在贫困人群。此外,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精神分裂症受既往病史的影响较大,其余影响较小;除分离性障碍患者的病程多于10年外,其余病程均在10年下。该研究中,所选病例有限,其调查结果与其他报道或多或少会有所出入[9-13],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不同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经济等有一定关系,针对不同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减轻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莉,谢冰,姚燕,等.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375-378.

[2] 李超,黄海波,吴江,等.专科医院急诊精神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6):785-787.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袁杰,瞿正万,江琦,等.上海市浦东社区老人抑郁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2):86-88.

[5] 杨会,田成华,姜淑荣,等.165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207-209,221.

[6] 孟广彦,赵长英,陈贞娥,等.济南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3):176-179.

[7] 崔利军,栗克清,严保平,等.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8):592-596,603.

[8] 舒传波,沈春安,胡傲容,等.随州经济开发区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05-307.

[9] Cillino S,Casuccio A,Dipace F.A five-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isual outcome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ocular trauma in a Mediterranean area[J].BMC Ophthalmo1,2008,22(8):6.

[10] 张敬悬,卢传华,唐济生,等.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161-167,182.

[11] 方向,陈元生,陈旭先,等.福建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2):103-107.

[12] Torun SH,Somer A,Salman N.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Istanbul,Turkey[J].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2011, 57(3):213-216.

第7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维生素;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009年3月~2011年4月本院采用药物及饮食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40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 并比较单纯使用药物补充叶酸、维生素治疗40例患者、使用谷维素片口服液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心内科患者,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等三组,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5例, 女25例, 年龄38~62岁, 病程1~44个月;对照组1组中男16例, 女24例, 年龄32~56岁, 病程1~41个月;对照组2组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40~55岁, 病程1~40个月。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依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评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程度。症状:心悸、气短、虚汗、手发抖、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尿频和腹胀等。体征:有时心动速度很快, 偶尔出现期前收缩, 心搏有力。

1. 3 治疗方法

1. 3. 1 观察组 口服叶酸片0.4 mg, 1次/d;口服维生素B12片25 μg, 2次/d, 补充富含维生素和叶酸的食物, 比如花椰菜、鸡肉、鱼肉、大豆、牛奶、芝麻、花生等食物。坚持治疗30 d。

1. 3. 2 对照组1组 口服叶酸片0.4 mg, 1次/d, 口服维生素B12片25 μg, 2次/d。坚持治疗30 d。

1. 3. 3 对照组2组 口服谷维生素20 mg, 3次/d。坚持治疗30 d。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的症状、心率和心电图非异性ST-T、空腹血糖(FPG)和血清胆固醇(TC)的变化。

1. 5 疗效判定标准[2]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效果。治愈:全部的症状和心律失常均消失, 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得以改善或发作间歇时间变长, 实验室检查得以改善。无效:所有症状和心律失常均未改变。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 观察组的治愈率72.5%, 好转率为20%, 无效7.5%, 总有效率92.5%;对照组1组的治愈率42.5%, 好转率为25.0%, 无效32.5%, 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2组的治愈率22.5%, 好转率25.0%, 无效52.5%, 总有效率47.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三组治疗前后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及期前收缩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发生率25.0%,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0.0%, 治疗后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发生率为15.0%,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5%;对照组1组治疗前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发生率27.5%,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17.5%, 治疗后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发生率为17.5%,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10.0%;对照组2组治疗前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发生率22.5%,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0.0%, 治疗后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为15.0%, 期前收缩发生率为15.0%。三组治疗后心电图非异性ST-T改变及期前收缩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三组治疗前后Hcy、人类C反应蛋白(CRP)、FPG、TC、血压、心率比较 三组治疗后Hcy、CRP、FPG、TC、血压、心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P

3 讨论

Hcy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血浆和组织浓度受到叶酸、维生素、生活方式和某些药物等方面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和血浆高Hcy有密切的关系。高Hcy血症都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炎梗死和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包括机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毒性、影响脂质代谢等, 使机体保持血栓前状态, 有相关医学研究显示, 对已有动静脉疾病的患者及时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 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浆Hcy浓度, 另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摄入叶酸可以减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饮食疗法以“食疗”、“药膳”的名称著名, 药膳是指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包含传统中药成分的特殊膳食, 食疗则是指膳食产生的疗效。药物和食物的关系十分密切, 米、豆、禽肉、鱼和蔬菜水果都是中药的种类。临床表明, 药物和饮食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效果远远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更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刚, 窦晋景, 齐超.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7(18):19-21.

第8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腰围;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细胞脂肪变之一。以糖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NAFLD的发病情况如何?以及在不同性别、老年和非老年之间的发病是否有差别?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均是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26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代谢糖尿病中心住院的新诊断的263例T2DM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男172例,女91例,年龄22~83岁,平均(52.4±12.9)岁,所有对象均未进行降糖和调脂治疗。除外长期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研究对象入院后询问病史,包括有无降糖、调脂治疗,高血压(HT),饮酒及其他肝炎病史。测量血压〔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腰围(W)。入院次日空腹抽血检查空腹血糖(FPG)、肝功能、血尿酸(UA)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定量分析(BECKMAN COULTER LX20)。NAFLD判断采用彩色B型超声检查〔1〕。胰岛素抵抗(IR)采用下列公式计算:IR指数(HOMAIR)=(FPG×FINS)/22.5。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经取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比较用χ2检验。相关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NAFLD患病率 新诊断T2DM患者NAFLD患病率为56.65%(149/26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2.33%(90/172)和64.84%(59/91),不同性别NAFLD患病率无差别(χ2=3.792,P=0.078)。

2.2 老年和非老年组NAFLD患病率 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组及非老年组(22~59岁)的患病率分别为53.19%(50/94)和 58.58%(99/16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14,P=0.412)。

2.3 T2DM伴NAFLD(NAFLD组)和不伴NAFLD(非NAFLD组)一般情况比较 NAFLD组的W、TC、TG、LDLC、HOMAIR、UA、SBP、DBP和HT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NAFLD组,而FPG、HbA1c明显低于非NAFLD组。见表1。

2.4 NAFLD相关因素分析 以NAFLD为因变量,其他各相关因素(年龄、W,HT、HOMAIR、FBG、HbA1c、TC、TG、HDLC、LDLC、UA、SBP和DBP)为自变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HT、HOMAIR、TC、TG、LDLC、UA、SBP、DBP呈正相关;FPG、HbA1c呈负相关;年龄、性别、HDLC无相关。见表2。

2.5 NAFL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W、HT、HOMAIR、FPG、HbA1c、TC、TG、LDLC、UA、SBP、DBP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TG、HOMA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表1 NAFLD组和非NAFLD组检测指标的比较表2 以NAFLD为因变量的相关分析表3 NAFL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NAFLD常与IR、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HT、冠心病、肥胖、高UA血症和胆结石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体内共存,2004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提出的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中已将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条件。NAFLD除了引起肝脏受损外,更严重的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病的并发症,并造成死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NAFLD在各国的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24%,平均为20%左右,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上海市一般人群随机调查,市区成年人中NAFLD的患病率为15.35%〔2,3〕。本文对新诊断的T2DM这些特殊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NAFLD患病率高达56.65%,明显高于国内外一般人群NAFLD患病率,并且男女性患病率无差别,提示高的NAFLD患病率是新诊断的以糖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T2DM特点之一。此外,本文还观察到NAFLD患病率在老年和非老年组之间无差别,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证实T2DM患者NAFLD患病率与年龄无关。这与国内报道的非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情况不一致〔1〕。

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广泛接受的理论是“二次打击假说”〔4〕,第一次“打击”是IR。IR可减弱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使脂肪组织分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增多,脂肪酸可直接经门静脉排至肝脏,在肝细胞内堆积,增多的脂肪酸又可通过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和减少胰岛素的清除,加重IR〔5〕,引起脂肪酸和TG在肝脏沉积形成肝细胞脂肪变。在此基础上发生第二次“打击”,即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同时氧化应激过程可使脂肪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过多,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加上细胞因子的激活可促使包括肝脏细胞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6〕。IR贯穿于“二次打击”的始终。本文观察到,T2DM伴NAFLD较不伴NAFLD患者的W、IR、TC、TG、LDLC、UA、SBP、DBP及HT患病率明显增高。以NAFLD为因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与NAFLD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2DM伴NAFLD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中心性肥胖、脂代谢紊乱、IR和高血压的危险。这些因素不仅可能是NAFLD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是促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原因〔7,8〕。

进一步探讨NAFLD病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IR和W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G、中心性肥胖与IR有着不可分的联系〔9〕。该结果与NAFLD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假说”一致。因此,早期干预高TG、IR和W增大不仅可防治NAFLD,也可降低T2DM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3.

2 范建高,朱 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38.

3 Fan JG,Zhu J,Li XJ,et al.Fatty liver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Shanghai adult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12):182532.

4 Day CP.Steatohepatitis:a tale of two “hits”〔J〕? Gastroenterology,1998;114(4):8425.

5 NeuschwanderTetri BA.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m J Med Sci,2005;330(16):32635.

6 Harrison SA,Diehl AM.Fat and the liver:a molecular overview〔J〕. Semin Gastrointest Dis,2002;13(1):316.

7 Meigs JB,Williams K,Sullivan LM,et al.Using metabolic syndrome traits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Diabetes Care,2004;27(6):141726.

第9篇:微观经济因素范文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展。

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指导决策,而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理论贡献,正是建立在逐步放松的理性假设上,让更加复杂的人性假定来替代“经济人”假设。此外,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分析出,对于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逐步抛弃,转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与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问题,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空间更大,并使其作为经济学分支有更强的现实世界解决力。信息经济学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设与外部环境的决策约束因素,数量化不确定性,在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的模型构建上给予方法论基础。不确定信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前提进行改变,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理论空间。在放弃交易成本为零假定后,交易成本理论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更准确审视上拥有了更有力工具。从该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道路为对非现实主义旧的假设不断放弃,让假说向真实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长过程。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与领域综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

综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趋势,微观经济学里获奖理论在研究上更趋向于数理化,且分析方法显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学结合经济理论,开创数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结合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研究范围上,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倾向表现使得经济科学能逐步独立并树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多元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前沿性特征更加明显。

三、结束语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前人成熟的理论体系知识,更大程度地理解与掌握单个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多样化假定条件、非经济化研究领域等发展趋势更加透彻、了解,使学科知识能更好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创造驱动价值力。

作者:夏侯健丹 单位:新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