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普教育年度计划范文

科普教育年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普教育年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普教育年度计划

第1篇:科普教育年度计划范文

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其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公民的科普活动。

第四条科普活动应当坚持经常性和群众性的原则,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工作、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开展。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在科普活动中不得将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或者尚无科学定论的主张或者意见,作为科学知识传播和推广。禁止以科学为名从事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禁止以科学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促进科普工作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组织或者支持本单位人员接受科普教育

第八条本市公民有依法接受科普教育,参加科普活动的权利。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责任使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

第二章管理与组织

第九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辖区内的科普活动。

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协调辖区内的社区科普活动。

第十一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科普工作,其职责是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进行政策引导、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本市科普工作规划和计划的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市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协助制定科普工作的规划、计划,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普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四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结合职工、青少年、妇女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三章社会责任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的制度,并把学习情况纳入对其考核的范围。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把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技术素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市和区、县青少年科技馆、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专题科普活动和日常校外科普教育,并做好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农村地区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面向农民开展科普工作。

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农业技术学校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

乡、镇和村文化站、广播站等应当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十八条综合类和自然科学类报纸、刊物应当开设专栏,刊登科普文章;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应当制作、发行、放映科普电影;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办固定科普宣传栏目,增加科普节目的播出时间。

第十九条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场所应当结合自身业务,增加科普宣传的内容。

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场所应当结合各自特点,开展有关环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科普活动。

第二十条本市大型医院、公园、旅游景点、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场、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

第二十一条适宜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实验室或者产车间等应当有组织地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二条本市于每年五月举办“北京科技周”活动,社会各界应当根据“北京科技周”确定的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第四章科普场所

第二十三条天文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等专业科普场所,应当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对中小学生给予优先和优惠。

第二十四条国家投资兴建的科普场所、设施,禁止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改作他用。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改作他用的,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改变其科普场所的基本性质,妨碍开展科普活动。

第五章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五条本条例所称的科普工作者,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科普工作者。在科普场所中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和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为专业科普工作者,其他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为非专业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六条科普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科普活动;

(二)从事科普研究、创作,参加科普学术交流;

(三)申请科普项目经费,获得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

(四)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并享受相应待遇;

(五)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六)对科普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坚持科学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二)按照本条例的规定,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工作,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三)抵制反科学、伪科学,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

(四)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二十八条科普工作者依法抵制反科学、伪科学,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九条申请进行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或者申报科技进步奖的科技人员在提交科技成果的同时,应当提供介绍该成果或与该成果相关的科普文章,在鉴定通过或者获奖以后,以多种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

第三十条科普工作者在参加相应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时,其所完成的科普方面的作品和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以及获得的科普奖励,应当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保证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市科普活动经费应当在科学事业费中列项,逐年增长,其增长幅度应当不低于科学事业费的增长幅度。

区、县科普活动经费应当按照本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由区、县财政予以保证,并逐年增长。

第三十二条本市以发展科学、教育为宗旨的基金会可以设立科普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科普影视制作、科普理论研究以及贫困地区的科普活动。

第三十三条出版科技类图书、期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加快对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科普画廊等科普场所、设施的建设、改造、充实和利用。

第三十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助或者投资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十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科普工作者的待遇,改善科普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本市有关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以科学为名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或者骗取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挪用、克扣、截留科普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害科普工作者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2篇:科普教育年度计划范文

一、市政府贯彻十项措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情况

省政府关于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10项重大措施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丽政发〔〕11号)、《关于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通知》(丽政办发〔〕75号)、《关于修订部门各类应急预案的通知》(丽政办发〔〕131号),提出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7月9日,县召开全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会议当晚,姚安县就发生6.0级地震,地震波及的乡镇参会领导迅速赶赴灾区调查灾情,开展应急工作;11月2日,宾川地震后,市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调查灾情、积极汇报、争取支持。充分体现了应急快、布置快、行动快、救灾快的特点,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市政府以第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相关责任,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十项重大措施的实施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建立了跟踪检查、进度汇报工作制度,明确了启动问责程序和办法。市地震局及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工作分解及实施意见》(丽震发〔〕32号,制定了宣传工作要点计划。

《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丽政发〔〕1号)对于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目标任务是:普及防震抗震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主要措施有:1.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发放到全市各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大中型企业、社区、农村等做到家喻户晓。2.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年度常规宣传。结合“2·3”地震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技日、“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及三月会、七月会等有利时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采取专家讲座、上街咨询、政风行风直播热线、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强《防震减灾法》等防震减灾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3.建立科普宣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地震系统防震减灾宣传方案,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认真开展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等活动。组建地震科普知识宣讲队,制作宣传展板、印刷宣传材料,定期到乡镇、街道、村庄进行宣传,扩大对社区、农村的宣传面。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改进新闻报道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及时、主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4.建立应对重大地震灾害新闻制度。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的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以正面宣传为主,重点宣传报道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和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三、牵头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四、协助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地震局、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协、报社。

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和《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对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按比例配发到各县级地震部门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省局为市发放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100件共0本、《宾馆酒店防震避震知识卡片》7000份、《防震避震常识手册》100件共0本、《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00问》50件共10000本、《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小)》800件2万套共16万张、《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大)》400件1万套共8万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挂图》20件共400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蝶蟾童(ⅰ、ⅱ)》5件共500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蝶片-地震来了怎么办》5件共750张、《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碟片4件共800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问答》7件共658本、《云南省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应急大行动画册》20件共200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资料为我们深入全面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市地震局收到宣传资料后,及时将宣传资料按各区县人口比例分发到各区县地震局,同时将各区县地震局科普资料发放补助经费及时下达给区县地震局。各区县地震局也及时深入农村乡镇,利用集市等时机,将宣传材料及时分发到学校师生、干部群众、来丽游客手中。

三、及时向学校、乡村、政府部门、酒店等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情况

市地震局重视科普资料发放工作,收到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后,市地震局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安排强化宣传工作,并初步制定了工作计划及内容,就宣传工作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对区县地震局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区县地震局利用“2·3”地震、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针对性开展强化科普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普宣传热潮,形成合力,以大规模、大声势达到大成效。

市地震局以点带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联系乡县顺州乡中学、新河村中学、小学及村民送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知识100问》等科普材料共4000册,做到联系村中小学及群众人手一册,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市属大中小学校师专、实验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发放了知识挂图和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

市县党委、政府文件交换系统向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及党委、政府部门发放了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防震避震常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及市地震局编印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等宣传材料。

通过全市司法系统、中小学和市政科普宣传专栏广泛张贴《防震减灾法》及《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宣传挂图。

积极协调市旅游局,由市旅游监理公司将省地震局配发的酒店宾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插页7000份分发给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由于市酒店宾馆客房标间达5万多,省局所发材料严重不足,将实际情况上报省局震防处。

在市、县、区人大、政协“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市、县、区地震局为与会代表和委员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知识》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面向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界别、各级领导、各种民族的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向他们开展专门的科普知识宣传取得了带动示范作用。

在新春佳节之际,市地震局为全市中小学地震兼职宏观信息员寄去了春节慰问卡和防震减灾知识挂图、dvd、《防震避震知识》、《地震知识100问》,为全市中小学在新的一年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供了条件。另外,还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分管领导寄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及《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共寄出防震减灾知识材料3000余份。

市县(区)地震局以学校为重点将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及时发放给各学校,做到人手一册,宣传挂图做到了入班、入村。玉龙、古城、、华坪、宁蒗各区县地震局还组织了科技化宣传、乡镇街天强化集中宣传、交流会强化宣传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欢迎,宣传效果极为理想。

县地震局于7月10日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向与会代表《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共234本;于8月3日在县大安乡召开“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培训会”,向参会人员发放宣传资料800册、dvd光盘10盒;9月在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校校长会议时,向参会人员发放dvd光盘《蟾童》120盒、《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1000份;于9月23日组织参加了县“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地震知识咨询,摆放防震避震宣传展板,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近千人次观看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多份。在民主广场的科普画廊内展出8平方米的宣传材料;11月19日,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大篷车宣传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分管领导、县直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共80人举办了科普宣传报告会。科普大篷车到十字街进行街头宣传,播放《蟾童》、《应对地震灾害自救互救常识》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发放《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等地震科普宣传材料近5000份;12月11日我局召集全县十五个点的宏观观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发给宏观观测人员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多份。

玉龙县地震局在纪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向全县各部委办局发放地震宣传知识手册1500余份。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到玉龙中学、玉龙县五中、白沙中学开展了防震避震常识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共发放地震知识宣传手册余份。

古城区、华坪县、宁蒗县地震局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及时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发放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单位、家庭。

四、利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开展宣传活动情况

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市地震部门都认真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年度计划要点要求,切实做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全市地震系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通过开展讲座、上街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刊登文章、播放宣传片、张贴挂图、悬挂横幅、播放标语口号、短信宣传、知识竞赛、网络宣传、通过公共汽车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走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活动。切实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画面、网络上有专栏。全市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以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为重点等,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学习宣传活动。

5月12日前后,全市地震系统深入基层农村、小区、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以中小学师生为重点,实施了科普知识全覆盖工程,发了科普宣传材料近20万份,开展知识讲座20场。在5月12日,与全市各主要减灾职能部门一道开展了规模大、影响大、效果好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全市电视台共播放宣传片600分钟(含重播、新闻)、宣传口号共40余条。

2月3日,在大地震14周年之际,市、古城区、玉龙县地震局联合开展了纪念1996年“2·3”大地震现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市、区、县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到红太阳广场、束河古镇等地向行人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科协网络通讯“5·12”专辑》等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回答行人有关防震避震方面的问题,讲解介绍防灾减灾法规。本次活动共发放地震科普知识材料5000余份,圆满完成了宣传任务,对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华坪、宁蒗县地震局也在2月3日当天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县城市政广场和主要街道开展现场宣传,县挂宣传标语条幅3幅,发放科普知识读本共6000份、开展现场咨询780人次。

在每年的“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全市地震部门都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果显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情况

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创建工作要以“加强校舍安全建设”为基础,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学校科普宣传教育和紧急避震逃生演练”为重点,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开展了经常性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通过全市各级教育、地震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意识普遍增强、应急避险能力有力提高。

到目前为止,古城、玉龙、、华坪、宁蒗各县地震局都建立了两所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古城区祥和办事处白龙潭小学、县第四中学两所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科普示范学校。县“红石崖·天坑”地震遗址于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全市初步形成以学校为重点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网络,正在发挥示范、带动、影响的作用。

六、其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积极争取省局支持,《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专题dvd蝶片制作项目得到省局支持。投入15万元,将立足实际,强化人对本市多地震的市情了解,切实增强忧患感、责任感,并从思想根源重视防震工作、做好应急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意识,融合现实性、观赏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提供较好的教育素材。dvd宣传片已进入制作后期。

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了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并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认真组织全市师生收看省电视台少儿频道每月一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地震百科》和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电视录相。

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大篷车”活动,11月18-19日,在古城区、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巡回宣传、发放材料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加强对市防震减灾网的管理、更新、维护工作,按照把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强化宣传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新兴媒体优势,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和影响面广的优势,协调市电视台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台综合频道分别于5月12日、综合频道于1月31日黄金时间晚8:05分播放了《汶川地震启示》、《蟾童》(ⅰ、ⅱ)及《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等宣传片,并于次日在公共频道重播,效果显著。积极开展每年的政风行风直播热线活动,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市防震减灾事业成就,就感兴趣的科普常识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广泛宣传了地震工作和科普知识。在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座谈会、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利用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学校科普知识讲座及紧急避震逃生演练、全市地震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防震减为重要活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情况,市广播电视台、日报都及时进行定传报道,有力地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颁布、地震纪念日之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都在《日报》及网等媒体上刊登署名文章,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知识。利用《年鉴》、《腾飞-建国六十年纪念册》、《统计年鉴》等媒介广泛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

县积极争取世界宣明会资助,制作乡土宣传手册,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把乡土科普宣传资料送到学校、送到贫困山区,把防灾知识作为扶贫、扶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的喜爱。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家喻户晓全覆盖工程,由于领导重视、思想统一,通过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近两年来的扎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以机关为重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以学校为重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学校建设取得突破,学校科普教育和紧急避震演练做到常态化;以厂矿及次生灾害容易发生企业和生命线工程为重点,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准备检查工作经常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地震平安示范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以熟悉、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抗震防震常识为标志,全民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第3篇:科普教育年度计划范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初步测算,1-6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年计划的44.3%,较上年同期回落6.1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同比下降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5.6%。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呈现“三稳四忧”的特点。

“三稳”: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今年以来,我县努力克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低温冰冻灾害和动物疫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较大恢复,农业生产形势保持稳定。1-6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2.2%,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达到了11359公顷,增长3.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1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为4811公顷,增长5.9%;中药材播种面积为574公顷,增长18.4%。二是农产品产量回升。油菜产量达到1053吨,增长17%,增幅为近年少有;全县春茶产量预计为1085吨,增长21.9%,产值达到8680万元;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特别是生猪生产势头较强劲,6月末,全县生猪存栏3.13万头,家禽存栏52.94万羽,肉类产量2947吨。

(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1-6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27.1%,增幅同比提高了9.2个百分点。新58省道效应显现,消费热点不断呈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汽车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县级市场零售额3.11亿元,增长23.7%,县以下市场零售额为2.62亿元,增长31.3%。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1-6月,旅游接待人数35.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1.54亿元,分别增长30.3%和68.4%。

(三)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增长13.2%,完成年度预算的5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增长18.3%,完成年度预算的58.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到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97亿元,比年初增加5.69亿元,增长16.1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11.8%,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和楼市不稳定所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12.26%。

“四忧”:

(一)工业经济增长高位回落

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15.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0.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原因:一是前两年工业增速快;二是受今年工业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和产品利润大幅减少而滞销或减产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35亿元,增长19.4%,规上产值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浙江中辰不锈钢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建成形成新增产能,其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1.9%。企业效益受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影响,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效益下滑。矿产品、橡胶塑料制品、不锈钢产品产值分别增加27.8%、11.1%,42.6%;发电量、竹木制品及玩具、绿色食品分别下降2.6%、6.2%、25.2%。

(二)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

1-6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新开工项目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亿元,下降22.7%,仅完成年度计划的23.6%,其中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07亿元,下降32.9%,工业性投资下降13.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2.1%,农村投资下降68.7%。17个县重点工程建设进展不一,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2.9%。但重点工程中计划投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计划投产项目共7项,已完成投资407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1%,雅阳连接新58省道公路、新城大道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试运行;泰顺县城关引供水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引供水工程工程量已完成60%以上,其它13项进展情况均不理想。

(三)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今年1-6月CPI平均涨幅达到7.9%,从全国变化的趋势来看,物价形势严峻,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县的金属材料、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燃料动力等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部分商品涨幅较大。从我县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显示,1-6月,我县重要商品价格涨幅总体上与全国同步,粮食价格上涨了4.3%以上;食用油价格全面上涨,散装菜籽油上涨66.7%;肉禽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猪肉(精瘦肉)价格上涨39%;蔬菜价格涨幅明显,涨幅均在10%以上,但进入5月后蔬菜价格有所回落;液化气价格继续上扬,涨幅30%,石油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均在27%以上。

(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县节能减排任务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我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8%,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8%。从前两年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与“十一五”目标要求比较看差距较大,今后两年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且由于我县原有能耗基数低,工业又呈较快发展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家电等耗能产品加速普及,均致能源消耗量与化学排放量的增加,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我县的节能减排工作的被动。同时,节能减排监测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较大压力。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几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趋紧下的企业发展问题

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存在进入下行周期的可能,中国经济受到外部拖累,而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投融资环境趋紧等因素作用下,加上调控经济过热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给我县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企业人力费用开支,这些都直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效益下滑。企业面临着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企业生存压力增大,28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同比下降9.9%。

(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下的产业调整问题

我县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可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企业少,而且我县节能减排指标基数相当低,且我县传统支柱产业本身就是低能耗行业,尤其是水电行业的能耗几乎为零,节能空间小;减排指标基数中生活COD排放量为总量的95%,减排难度大。招商选资是后发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能耗和污染排放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这就存在着新上工业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与实现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

(三)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滑问题

投资回落的原因:一是土地供应跟不上,僧多粥少,项目落地遇到严重挑战;二是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上年同期,新58省道改建工程、新城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处于施工期,投资大,而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投资的增长;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特别象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由于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项目论证审查层次多、程序复杂、周期较长,以及涉及两省权益分配等问题,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由于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我县投资下滑问题突出。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下的农民增收问题

当前,物价上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价格上涨成为时下广大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县农用物资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人工工资普遍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抵消了粮价及有关农产品上涨所带来的效益。1-6月,我县农村居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为2309元,增长14.3%,高于预期6.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农民收入并未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我县农民就业方式和途径虽有较大改善,但近2\3的留守农村农民就业形式依然单一,面对居高不下的CPI,广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全年趋势研判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随着投资项目带动、产业培育加快,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尤其是招商选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我县保持较快发展奠定基础。但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我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看,忧大于喜,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部门、乡镇要对照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强化责任,激发干劲,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四、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更加关注宏观经济环境

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等都不同程度的回落,又逢全球性通货性膨胀等等,诸多问题几乎同时出现,是历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的变数和风险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将更加错综复杂。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苗头性问题,充分关注我县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下滑、效益下降等问题,全县各部门单位要齐心协力,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逐步壮大。同时也要切实关注企业当前存在的如融资难、用工缺、成本大幅增加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

(二)必须更加关注重点项目建设

从目前的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看,要完成年度计划形势十分严峻。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发展全局,我们必须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谋”项目上,必须紧抓一切有利时机,重点围绕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交通网络完善以及新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土地争取、农村政策处理力度,确保一批项目前期有效推进,努力构筑大建设大发展的基础项目框架。在建或计划项目要强攻猛推,要营造环境强化保障“促”项目、强化责任“抓”项目的氛围。当前,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电力调度大楼、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等进展缓慢的项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出如何赶上进度的方案,同时,要全力抓好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年度目标计划的实施。

(三)必须更加关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立足区位条件改善,构建绿色经济走廊框架,全面推进新58省道产业布局。要以彭月产业基地、县标准厂房建设为契机,强化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总量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开展大安生态科技工业基地的论证、评估、规划等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早上马。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新58省道产业布局规划为基础,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在筛选项目、推介项目、促进项目落地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要以氡泉和廊桥为依托,壮大旅游经济,加快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三是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重领域的节能和重点污染源的整治监管,加大城关污水处理工程等环保基础建设和运行,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4篇:科普教育年度计划范文

一、城市记忆的概念及涵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各个城市的结构在不断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据有关方面统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城市化率约为14%,到1999年增至29.5%,2010年则增长到47.5%,2014年达到54%,突破了专家预计。在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更新中,势必关系到城市古迹遗存、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如缺乏保护意识,将会使那些历史遗存遭到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城市空间的异化以及人与物固有关系的突变,使得城市人群再难体验到城市精神家园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目前保护城市记忆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城市记忆”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比较统一、明确、固定的表述和界定。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既定的时间段,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不同的城市记忆,因而它表达了人与环境的综合关系。新闻界、文化界认为“城市外在形态的‘记忆性’具有更鲜明的文化命题实质与实在性意义”;建筑界以城市规划、建筑保护的视角,认为“城市记忆是指城市建筑历史依存的环境和信息,城市记忆是城市建筑的丰富宝库,它是以城市建筑为特点”;而档案、图书界的学者多是以保护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文献遗产为目的,认为“城市记忆即是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认知”,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提取过程的总称。

城市记忆的涵盖从广义上说,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建筑、档案文献、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社会学研究角度,城市记忆具体包括生态环境、居住形态、建筑遗址、文化内涵、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情调、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其承载物十分宽泛,包括:传统街区、文物古建、名人故居遗址、档案资料、方志文献、方言传说、集体仪式、雕塑纪念物、传统老字号、照片影像等。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主要包括特定地域内的代表性方言和民间文学、婚丧嫁娶礼俗、生产生活习俗、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等;档案文献遗产主要包括各类载体、各年代产生的记录城市方方面面历史并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的档案资料。这些遗产记忆着城市的史脉和文脉,展示着城市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每个城市独特的性格特征。

二、地震城市记忆工程难点

城市记忆工程,是一项旨在抢救并保存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文化载体的档案工作。而遭受大地震后重建的城市,推动“城市记忆工程”完全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如同唐山、汶川等发生的大地震,可以说,某些城市记忆客观上存在断档现象,给地震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

难点一:城市记忆承载物大部消失。唐山发生的毁灭性大地震,瞬间夺走了24万多人的宝贵生命,被世人公认为中国近现代工业摇篮、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成为一片废墟,整座城市受到全方位、毁灭性的破坏,城市建筑及其功能几乎破坏殆尽。汶川发生的8.0级强烈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损失惨重,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此我们看到,发生大地震的城市原有城市空间环境在人们的视角中被整体毁灭,“城市记忆”对象,即不同年代的建筑、景观、街道等完全或大部消失,现今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难点二:记载城市发展轨迹的档案资料出现缺失。地震发生时与城市灾民一起蒙难的还有大量的档案资料。以唐山为例,地震时除了“三线”保存的馆藏档案因远离震中无损失外,座落在市中心区的唐山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存的尚未移交进馆的档案,全部被埋压在废墟里,受到伴随地震而至的大暴雨淋漓和不同程度的积水浸泡,导致档案资料不同程度的损坏、损失,为今天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增添了难度。

难点三:民间历史遗存散失严重。城市记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散存于民间零散的、非官方的档案资料、老照片、老书籍、老文书、老家谱、历史实物、口述材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等等。震灾发生后,城市乡村断水断电,通讯设施不能运行,加上大量伤员急需救治,灾民一度处于恐慌之中,一时不能顾及生存之外的东西。因而,许多民间珍贵物品受到毁坏、家传文字材料等遭到损毁或散失、丢失,无疑加大了现今开展城市记忆工程时进行民间征集的难度。

综上所述,开展地震城市记忆工程,其难度远远超过其它城市,一般来说,也客观地决定了其所具有的“三性”:即由于地震灾难造成毁灭性破坏原因,决定了地震城市记忆工程的特殊性;由于原有古迹、古建筑物的消失,决定了地震城市记忆工程的复制性;由于需要借助照片、影像、档案、史料及口述追忆等还原历史文化的原貌,决定了地震城市记忆工程的逆转性。

三、震后重建城市的“城市记忆工程”对策

地震城市记忆工程难度虽然很大,但并非不可为。在这方面唐山市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如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不仅成为唐山人对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记忆,同时也是国内外宾客到唐山后必去的观瞻之地。而唐山中国水泥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则以实物和影像、照片画面如实记录了唐山起源于清朝末年近代工业的发展轨迹。滦县凭借历史资料复建的“滦州古城”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丰南区凭借清朝开挖废弃的运河复建的运河“唐人街”吸引着京津唐大批游客纷踏而至,以及丰润区修建的试图展现红学文化记忆的曹雪芹公园等等,都属值得点赞的“城市记忆工程”的点睛之作。事实证明,地震城市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大有可为,总结成功经验,推动震后重建城市的“城市记忆工程”,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纳入政府关切,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地震城市记忆工程的“特殊性、复制性、逆转性”,决定了地震城市记忆工程是一项不仅涉及多部门,而且与广大民众相关联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抢救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所属城市的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应将“城市记忆工程”纳入议事日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重点项目内容和投资规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步调一致地推动此项工作,避免部门间相互攀比“多头不管”弊端发生。针对开展“城市记忆工程”耗资较多的现实,努力构建政府投资、社会筹资、企业投入等多渠道筹资体系,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资金保障。

(二)加强档案资料的挖掘和开发,选择确定城市记忆闪光点。 地震城市记忆工程难点告诉我们,找回地震毁掉的“记忆”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恢复城市空间环境需要对城市的每一项史实、每一个典故、每一处风景名胜、每一座特色建筑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几乎被忘却的历史遗存,都要一点点地把它们从岁月的尘埃中整理出来,小心翼翼地还原于我们的城市,重新焕发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光彩。

第一,统一规划系统整合档案资源。依托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文化部门,积极调整档案资源的布局与结构,本着“以档案信息整合为主、以档案实体整合为辅”的原则,挖掘城市记忆中的闪光点,发现能够引起公众共鸣的城市记忆点,搞好精品整合,并利用网络技术对所有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为相关职能部门和公众提供利用服务,使地方国家档案馆成为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基地。

第二,加强多元档案资源优化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资源的所有权是多元的。就唐山市而言,因城市的形成发轫于晚清中开平矿务局的创办,随着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记录煤炭和水泥工业发展的档案资源分别集中于开滦集团和冀东水泥集团,而铁路建设档案资源则分属于开滦和轨道客车(原机车车辆厂)两个企业。因此,整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的相关档案实体资源,要在尊重档案资源所有权的基础上,加强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稳妥地实施,既保证档案所有权不变,又理清历史脉络、完整反映城市记忆,将历史清晰地展现给后人。

第三,打造城市记忆编研精品。为方便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各级文化、档案、文史、史志等部门应立足于普及与精编相结合,展示宣传与教育启迪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携手加强城市记忆编研工作,充分采集和利用已有城市记忆资源精心编纂档案编研专册、专题图书及丛书集锦或见诸于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的专题栏目等。如唐山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借助历史资料编辑的《史迹・唐山》,《唐山劳动日报》刊出的“唐山城市档案”栏目和《唐山晚报》刊出的“唐山档案”栏目等,深受观众和读者青睐。对于文字记载缺失的采集口述资源作补充,照片图片缺失的以充足文字作说明,力求完整展示城市记忆,完整追述事件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结果。

(三)开展社会征集工作,夯实城市记忆民情民意基础。那些散存于民间零散的历史记忆资料和实物等,是城市记忆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可采取接受捐赠、收购、征购、代管及其它合法形式,加强社会征集工作,具体讲有五个方面:一是广泛征集各个发展时期记忆城市历史的书籍、传单、宣言、信函、日记、手迹等文字材料以及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二是记述城市历史面貌的各种版本的志书、族谱、家谱、村史、墓志、碑文,以及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契约、票据、证书、执照、合同等。三是反映城市历史的重大事件、自然灾害和界域、地形、地质、河流、气象及名胜古迹、地方风俗、民间工艺、传统产品等相关史料。四是城市域内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档案资料,包括产品工艺规程、技术条件、图纸、产品鉴定会议文件、证书、产品发展历史等。五是著名人物档案资料。

(四)利用珍贵地震资料,做强特有记忆品牌。“地震记忆”是震后重建城市人民最强烈、最难忘的记忆,这种记忆将在这个城市世代相传,成为独特的“城市记忆”。所以,震后重建城市开展城市记忆工程,首选就是做足做强地震记忆这篇“大文章”。这里应重点做好四项工作:1、安全科学地保管和利用好记录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过程的档案资料。力求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不同层面系统整合、管理好地震档案资源。使其不仅能为后人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实施组织领导、抢险救灾、恢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还可为“地震社会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为解决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提供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2、保护好地震遗址。对经国务院和省、市批准为重点保护的地震遗址,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加以重点保护,使之成为地震城市人民“地震记忆”的见证物。同时为防震抗震科学研究提供实物依据,成为地震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3、不断完善抗震纪念馆功能。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抗震精神风貌为目的,打造系统展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记忆项目,使其成为世人了解地震城市的窗口,鼓舞群众、弘扬抗震精神的教育基地。4、持续推进城市航拍记录工作。在震后航拍城市震灾全貌基础上,伴随着城市重建,拟应每隔5年即进行一次城市航拍,以便采取比对方式,推进城市记忆工程。

(五)建立“城市记忆工程”数字资源库。 “城市记忆工程”数字资源库是“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要下功夫规范记忆资源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建立起城市记忆数据资源库。

“城市记忆工程”数字资源库设计应包括系统构建框架设计、系统体系框架设计、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阶段,其核心运行工作包括记忆资源采集、资源创建、资源存储、资源及资源分析过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