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病理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24例,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四型,应用彩超检测各型患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正常血压者30例对照。结果: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血管阻力(RI)及搏动指数(PI)均高于正常组(P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组增厚(P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颈动脉 血管内膜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肾衰、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的改变是引起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既是高血压病重要的病理变化,又是高血压病维持、恶化的结构基础。笔者就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24例,男64例,女60例,年龄35~76岁,平均62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16年;中医辨症:肝火亢盛型27例,阴虚阳亢型33例,阴阳两虚型29例,痰湿壅盛型35例。选择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1岁,平均61岁。各组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妊娠、哺乳妇女。
1.3 中医辨证 参照卫生部l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四型。
2 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惠普PHILIPS iu22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7~10)MHz,由资深专职医师操作。患者取平卧头仰位,肩部垫薄枕,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在颅外颈动脉体表位置,从颈总动脉起始部位开始,对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进行检查。检测血管内膜表面到中层外表面间的距离(IMT)、 血管内径、斑块情况、血管有无狭窄、是否偏心。连续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作为颈总动脉IMT值(测定斑块外的管壁厚度)。左右颈总动脉值的平均值为平均颈总动脉IMT值(CCA IMT mean)。管腔内中膜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IMT>1.2mm,未造成管腔闭塞者称为斑块。脉冲多普勒用于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在获得3个心动周期一致的频谱后,测量SPV、EDV,自动计算出RI、PI等参数。检查中避免过分按压颈动脉,以免人为造成血管狭窄而影响结果,或使斑块脱落而引起脑卒中。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 结 果
3.1 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 四型排序依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型中除肝火亢盛组外,其他证型组SP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颈动脉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 (PI) 肝火亢盛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证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3 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 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组IMT较正常组和其他证型组明显增厚(P
4 讨 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本质为本虚标实,病变在肝,根源在肾。一般在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阴虚阳亢,后期阴阳两虚或以阴虚为主,兼挟有风、痰、瘀等。本研究证实,肝火亢盛型患者,血管受损的程度较轻,仅表现为血管弹性及顺应性的减低,无明显血管内中膜增厚;而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患者除血管阻力及搏动指数明显增高外,血管内中膜较正常组显著增厚。说明阴阳两虚、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的危险证型。
高血压是自然人群罹患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2]。高血压可以增加动脉壁剪应力,加大动脉环状扩展范围,从而使血流和张应力发生变化,内中膜也逐渐增厚,而斑块是在内膜增厚、脂质条纹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近年来,亦有综合中西医学理论,提出痰脂说,认为血脂亦即痰浊的表现形式之一,血脂增高,即为痰浊内盛。痰脂过盛,充斥体内,蕴藏血脉之中,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弹性差而外围阻力大,最终导致动脉硬化,血压升高。金刚[4]研究发现,高血压Ⅱ、Ⅲ级SPV、EDV较对照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流速减慢为主。高血压Ⅱ、Ⅲ级组CCA和ECA的RI、PI明显增高,而CI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血流速度、RI、PI变化不大。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四个证型血流速度的排序依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SPV、EDV、PI、RI、IMT不同,阴阳两虚、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的危险证型。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8
【关键词】胎盘早剥;病因;早期诊断;治疗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危及母婴生命的严重产科并发症。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婴生命。现将我院救治的自2004年3月到2008年8月胎盘早剥7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6.5岁,以20~30岁为多,占74.8%。初产妇52例,占67.9%,经产妇25例,占32.1%;孕20~28周之间6例,占7.69%,孕28~37周之间48例,占61.54%;孕37~42周之间22例,占28.21%;>42周2例,占2.56%。
1.2 发病诱因 妊娠高血压疾病45例(57.69%),机械性因素20例(25.64%),羊水过多致胎膜早破10例(12.82%),原因不明3例(3.85%)。
1.3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53例(67.94%),持续性腹痛22例(28.2%),间歇性腹痛18例(23.07%),血性羊水20例(25.64%),出血性休克17 例(21.7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10.25%)。根据临床表现,将胎盘早剥分为轻重两型[1]:轻型胎盘剥离41例,占52.56%,重型剥离胎盘剥离37例,占47.44%。
1.4 辅助检查 78例患者全部行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可能者为36例,阳性率为45.1%,其中重度胎盘早剥者20例。78 例患者均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红蛋白
1.5 处理方式及预后 78例中73例行剖宫产,5例顺产,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卒中10例(12.82%),其中3例重度子宫卒中者子宫出血过多行子宫次全切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2.56%);产后出血28例(35.89%);围产儿死亡18例,死亡率为23.1%,其中死胎10例,死产3例,新生儿死亡5例;新生儿窒息17例(19.23%)。
2 讨论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病变: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② 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外伤、孕晚期、外倒转术、羊水过多致胎膜早破等;③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其他如孕妇高龄、吸烟酗酒、创伤、使用可卡因及胎盘生长在子宫肌瘤部位等[2]。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该处胎盘自子宫壁剥离。本组资料显示,7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45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占57.69%,高血压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及动脉硬化,严重者子宫底蜕膜发生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其远端血管可以发生坏死出血,血液积聚而推开胎盘,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剥离。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要加强监护,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孕晚期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外伤、性生活及长时间仰卧位,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时避免宫腔内压骤降;人工破膜时,于宫缩间歇进行,缓慢放羊水;行羊膜腔穿刺前做胎盘定位,避开胎盘。定期检查,对高危因素如吸烟、子宫肌瘤等也要加以重视。
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为持续腹痛及阴道出血,具有典型症状者不难做出诊断,B 超也能对部分胎盘早剥做出诊断,能提示早剥位置、范围和程度,轻型者仅有少量出血而无明显腹痛,甚至少数病例无症状。要做到早期诊断,一方面根据临床表现:(1)无原因的胎心变化,同时有见红、宫缩、破膜等。(2)无原因早产。(3)高张子宫。(4)阴道持续性少量出血。(5)B超发现胎盘厚度增加而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但阴性不能排除。但轻型胎盘早剥因剥离面积小、胎盘无增厚,或胎盘位于子宫后壁者,B 超诊断难度大[3]。笔者认为妊娠晚期无原因突发贫血,排除营养不良,应视为胎盘早剥的早期症状,对可疑病例特别是隐性出血者应及时行B超检查。用胎心监护进行动态观察,是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
胎盘早剥往往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胎盘早剥原则上一经确诊,必须立即终止妊娠,病情的轻重、处理的早晚直接关系到母婴的预后。终止妊娠的方法以剖宫产为主,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者,无论胎儿死活及胎龄大小都应在积极抢救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治疗。如胎儿已死亡,临床表示短时间内不能阴道分娩,应及时手术,以免子宫卒中,造成DIC,失去子宫。由于胎盘早剥者术中子宫收缩差,在娩出胎儿与胎盘后立即给予宫体注射宫缩素,并按摩子宫。若发生子宫卒中,立即用热盐水纱垫温热敷子宫,子宫收缩可能转好,子宫颜色逐渐恢复,出血得到控制。如经上述处理子宫仍不收缩,继续出血,可结扎双侧子宫动脉或骸内动脉,如子宫颜色恢复正常,收缩好,出血停止,可不切除子宫。经上述处理无效,出血多或血液不凝固,应在输鲜血同时切除子宫。轻型早剥者,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6 h内),能经阴通分娩者,可在破膜后静点催产素以缩短产程,但需密切监护全身情况、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如产程进展不理想或胎心异常,病情恶化,则立即行剖宫产。
所以,如何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关健在于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病,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产时监护,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5.
降压药物不同于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是针对某种病原体的,若反复使用时间长了,会使这种病原体对其产生耐药性,使其杀菌作用减低或丧失。高血压病是一种动脉压力升高的慢性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归根结底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表现。这种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神经、体液等因素参与的机体内升压与降压机制、血压调控机制的平衡失调所致。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平衡失调是可以由机体自行调节,不致形成高血压。只有在造成这种平衡失调的内部因素旷日持久地起着作用的情况下,才会逐渐地形成高血压。我们目前所应用的降压药物,就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纠正这种平衡失调,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即使在治疗一个阶段以后,血压暂时得到控制,并不意味着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已自行纠正,机体的调控血压机制得到了恢复,而是依靠药物才得到的结果。由于药物在人体血液中滞留很短时间后就会被代谢和排泄掉,所以需要不断地补充以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使血压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可见,不会因长期应用某种降压药而产生耐药性。相反,如果经常地更换降压药,却会使药物的作用发生紊乱。人体对一种药物的降压效应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一旦能起到降压效果,就说明该药可以调整某个引起血压升高的环节。如果此时调换了药物,血压就会出现波动。由于药物的作用途径不同,个人的病因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治疗用药上应考虑病人接受治疗的“顺应性”和个体化。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坚持长期规律性服药。当服用的降压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时,就应该坚持服用下去,不要因一时的血压波动而更改药物或剂量。即使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量。对疗效确实稳定的病人,可考虑应用维持剂量,切忌自行减量或停药,更不要随意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当心老药新用带来的困惑
邬时民
老药新用指的是有些投放市场已经很长时间的药品,在临床实践中又发现了新的用途。这对于药品来说,增加了产品使用的生命周期;对于患者来说,增添了治疗疾病的药物品种。但是,老药新用有一个如何判定其疗效以及服用方法、剂量的问题,牵涉到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来,不少媒体纷纷刊登老药新用的科普文章,而所述内容根本没有临床实践的依据,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更有甚者道听途说,擅自使用所谓的老药新用“秘方”。事实上,“是药三分毒”。一家之言或道听途说的老药新用“秘方”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受到药品毒副作用的危害。采用老药新用的治疗方法。不但要有临床实践的依据,而且还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服用。
在老药新用的宣传报道中,对阿司匹林新用途的报道较为多见。有报道说阿司匹林可以防癌,并介绍了美国癌症学会历时6年在60万志愿者中进行了试验,观察的结果是:每天口服16片或更多阿司匹林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可降低40%。但是,如此之大的剂量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另有报道说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中风,所以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便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中风的药品。但是,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如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慎,会导致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发生。孕妇如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有致胎儿死亡的危险,妊娠后期可导致孕妇早产,还可致母子大出血。
第一部分
病史采集试题
简要病史:患者,男,34岁,突发性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6小时。
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简要病史,请将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的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
一、问诊内容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①发病诱因:剧烈运动、咳嗽、外伤、举重物等;②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发作情况,加重及缓解因素;③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持续性或发作性),是否放射,与呼吸的关系;④伴随症状: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心悸、大汗:⑤饮食、睡眠,二便情况。
2.诊疗经过
①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
②治疗用药情况?
(二)相关病史
1.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发作,有无结核病、支气管扩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史,烟酒嗜好
二、问诊技巧
(一)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二)能够围绕病情询问
病例分析试题
病史摘要:患者,男,55岁,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呕吐2天。
患者2天前吃晚饭时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疼痛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色苦味液体,曾用阿托品治疗,腹痛无缓解。
查体:T37.3℃,P90次/分,BP120/85mmHg,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RBC 4.77×1012/L,Hb 114 g/L WBC 12.7×109/L。超声提示胆囊内有强回声光团,并有声影,胆囊壁增厚。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二)诊断依据
1.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2.右上腹腹膜炎
3.血白细胞升高
4.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
二、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2.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急性胰腺炎
4.心绞痛
5.肠梗阻
三、进一步检查
1.血尿淀粉酶
2.腹部立位平片
3.胰腺超声及CT
4.心电图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
2.抗炎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
第二部分
综合笔试试题
1.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的现代医学模式是
A.生物医学模式
B.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答案D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的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答案为D。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比,它全面的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
2.在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的最重要原则是
A.生命神圣
B.最优化
C.公正
D.知情同意
E.无伤害
答案D按照医患关系的要求,在实施某些诊疗措施前,必须征得病人的同意。手术是一种对病人损伤较大的创伤性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必须向病人说明情况,并征得病人同意,签署手术自愿书后,方可进行。所以,手术治疗的最重要原则是“知情同意”。
3.在驾驶员、接线员、银行出纳员等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此病属于
A.工伤
B.职业病
C.职业特征
D.工作有关疾病
E.非职业性疾病
答案D职业病指的是:职业人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此定义中主体劳动者必须是从事该职业的职业人群,过程必须是在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过程中,而由该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该疾病(病因惟一)才能称该职业的职业病。工伤系指工人在从事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伤害。工作有关的疾病是职业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己患疾病加重。与职业病不同的是职业有害因素虽与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不是惟一的或主要的病因。如长期接触噪声、振动、高度精神紧张会导致高血压等的发生。
4.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A.控制体重
B.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康复
C.控制饮酒量
D.控制食盐摄入量
E.戒烟
答案B第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它是针对无病期,采取各种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有害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三早”预防和临床前期预防是二级预防,临床期预防和病残预防属三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肥胖、吸烟、饮酒、高盐和高脂肪饮食,因此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控制食盐摄入量就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5.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同步式收缩
B.心肌细胞在功能上是合胞体
C.心肌呈“全或无”式收缩
D.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心肌收缩时对细胞外液ca依赖性大
答案D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心肌细胞的收缩期――直持续到舒张早期),在此期,肌的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会使心肌细胞产生兴奋和收缩。当刺激落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和收缩。所以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
6.人体姿势维持的基础是
A.骨骼肌收缩
B.骨骼肌舒张
C.腱反射
D.肌紧张
E.屈肌反射
答案D肌紧张是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肌紧张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如重力使支持体重的关节弯曲,牵拉伸肌,引起被牵拉的伸肌收缩,以对抗关节屈曲,以维持一定的姿势。所以肌紧张是维持人体姿势的基础。
7.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A.先天遗传而获得
B.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C.种族共有的反射
D.后天训练而建立
E.反射弧固定不变
答案D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其特点是:①后天获得;②形式高级(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③数量无限;④可以建立,可以消失。
8.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属于
A.急性增生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变质性炎
E.特殊性炎
答案E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虽然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3种基本病理变化,但有其特殊性。由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数量及毒力、组织特性的不同及反应不同,表现为以增生为主、以渗出为主、以坏死为主病理变化。
9.病变早期以增生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是
A.伤寒
B.白喉
C.风湿性心包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A因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于急性增生性炎症。在起病的第1周由于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及伤寒肉芽肿形成,使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增生肿胀。
10.下列各项不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是
A.剧烈头痛
B.颈项强直
C.血性脑脊液
D.偏瘫
E.呕吐
答案D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其并发的症状有: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项强等。查脑脊液为血性。
11.患者,女,3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检查:神志清楚,脑脊液正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栓塞
C.脑血栓形成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答案B根据: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②出现偏瘫,失语。③心电提示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易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由于是左房的血栓,脱落的栓子随血流栓塞脑部而出现偏瘫、失语。
12.精神分裂症一般没有的表现是
A.思维障碍
B.情感障碍
C.意识障碍
D.知觉障碍
E.意志行为障碍
答案C精神分裂症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13.一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贫血、头昏、无力、纳差,Hb 45 g/k,RBC 2.5×10/L,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稀释性贫血
D.维生素B缺乏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B根据:①妊娠7个月后,贫血,乏力、头晕,纳差。②Hb45 g/L,RBC2.5×10/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均符合缺铁性贫血改变。
14.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
A.肺小血管闭塞
B.肺毛细血管减少
C.血容量增加
D.血液黏稠度增加
E.肺细小动脉痉挛
答案E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血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15.男,40岁。乙型肝炎病史已10年,2年前拟诊肝硬化。1周来出现腹胀及巩膜黄染,腹水检查为血性渗出液。对于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为重要
A.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
B.肝功能检查
C.肝B超检查
D.血AFPE检查
E.肝活检
答案D①中年男性,乙肝病史10年。2年前诊断为肝硬化;②1周来腹胀,黄染。血性腹水,拟诊为肝癌。AFPE广泛用肝癌的普遍诊断。判断治疗结果,预测复发。因此检查AFPE最为重要。
16.用维生素K无效的出血原因是
A.大剂量阿司品林
B.长期使用四环素
C.华法林过量
D.肝素过量
E.早产儿、新生儿
答案D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静脉注射鱼精蛋白。鱼精蛋白1mg在体内可中和100单位肝素。
17.作为重要社会传染源的肺结核临床类型是
A.I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答案C继发型肺结核(Ⅲ型)含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等。空洞性肺结核多有支气管扩散病变,患者痰中经常排菌,是重要的社会传染源。
18.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最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
A.二尖瓣面容
B.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呈拍击样
C.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D.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E.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分裂
答案D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是诊断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最具有价值的依据。19.患者,男,45岁,呕鲜血2小时入院,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脾大
B.右侧胸水
C.痔核
D.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E.腹水
答案D常见的呕血――①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②胃十二指肠溃疡;③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
20.患者,男,45岁,外伤致骨盆骨折、会撕裂伤,术后尿潴留,烦躁,最佳处理方法是
A.肌注地西10mg
B.下腹部热敷
C.口服止痛药
D.静注氨甲酰甲胆碱
E.留置导尿管
答案E尿潴留、烦躁,最佳的处理方法是――留置导尿管。但问题是,骨盆骨折最易合并的是尿道膜部损伤,导尿有一定困难。如果导尿失败,可行膀胱穿刺、造瘘或急诊手术――尿道术。
21.在急性胰腺炎的下列并发症中,较常见的是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血栓性静脉炎
C.胰腺假性囊肿
D.胰性脑病
E.急性肾衰竭
答案C急性胰腺炎导致的胰腺损伤或炎症物质的外渗等病理变化,可以引起周围的粘连与包裹,因而形成假性囊肿。此乃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22.患儿,女,10个月,高热1周伴咳嗽,喘憋重,嗜睡,面色苍白,左肺背部叩诊稍浊,闻少量中小水泡音,胸片示左下肺大片阴影。血白细胞9×10/L,中性0.56,淋巴0.省略。您即可参加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设立的“芬必得连环抽奖问答”活动。每月截止日期:当月30日。(复印件有效)
[关键词] 妊娠;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44-02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ree cases ofpregnancy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reaking into cerebral ventricle
WU Kan-ni1,LIU Fu-chun2
(1.Shaog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res,Shaoguan 512026,China;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015,China)
[Abstract] Brain hemorrhage and broken into ventricle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linical type,which of the mortality rate as high as 42.6%~83.3%.Inparticular the patients with a formation of hydrocephalus or cerebral hernia,with conservative medical treatment,the death rate is almost 100%. We report that since November 2007 to February 2008 in our hospital th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ree pregnancy complicatingbrain hemorrhage and broken into lateral ventricle.
[Key words] Pregnancy;Cerebral hemorrhage;Broken into ventricle;Mortality
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报告
病例1,女,26岁,G2P0,因“停经36周,头痛、呕吐4 h”由外院转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产前无系统检查.查体:BP 20/13 kPa,深昏迷,Glascow 昏迷评分(GCS)睁眼1分、语言1分、运动2分、总分4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光反应阴性,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四肢无自主活动,肌张力正常,双巴氏征阳性。产科检查:宫底高30 cm,胎心规律138次/min,无宫缩,先露头部,骨盆外测量正常。头颅CT示:右侧基底部出血破入脑室。入院后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手术顺利娩出一男婴,Apgar评分10分,体重3 400 g,术后即行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复查CT脑室内血肿消失脑脊液循环通畅后拔管。拔管后行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住院18 d,出院时一般情况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Glascow预后评分(GOS)I级恢复良好,病人可正常生活,血压正常。
病例2,女,33岁,以“剖宫产术后3 d,昏迷1 d”由外院转入。患者G2P1,孕足月,孕期产检4次,谓无异常(具体不详)。因重度子痫前期在外院行剖宫产。术后予解痉降压治疗,血压仍高,第3天患者出现头痛,随后出现意识改变,呈嗜睡状。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予脱水等治疗后急转我院。入院查体:患者意识不清,GCS评分7分。即予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压,并予降压、止血、脱水、抗感染、防止脑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系统治疗。第2天出现发热,胃管引出多量咖啡色液体;考虑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第4天拔除脑室引流管后,经腰椎穿刺术放出血性脑脊液,腰穿显示颅内脑脊液压力逐渐升高,第7天脑脊液压力330 mmH2O。患者仍神志不清,GCS评分下降至5分,突发呼吸减慢至消失,SaO2降至53%,BP 70/35 mmHg,CT示脑室出血较前减少,右侧大脑半球、左侧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明显加重。立即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升压抢救后,SaO2回升至100%,BP 110/68 mmHg。但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GCS评分3分,查左侧瞳孔直径约2.5 mm,右侧瞳孔直径约3.5 mm,对光反射迟钝。患者第9天血压迅速下降,血气分析提示碱中毒,I型呼衰,经治疗患者症状未缓解,死亡。死亡诊断:自发性脑出血(右基底节),脑疝形成,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
病例3,女,32岁,G2P1,因“停经35周,头痛、呕吐伴上腹痛7 h”由外院转入院。产前无产检。院外BP 200/110 mmHg,尿蛋白(+++),肉眼血尿,肝酶升高,血小板降低,予解痉、降压、镇静及激素治疗急转我院。入院查体:表情淡漠,BP 178/88 mmHg,剑突下压痛(+),肝区叩痛可疑,胎心音规律。1 h后患者觉头痛加重,烦躁,予安定镇静后,患者嗜睡状,渐呈浅昏迷状态。查PLT进行性下降,肝酶、胆红素系均明显升高,眼底水肿、视盘边缘较多放射状浅层出血,B超大量腹腔积液、胎盘早剥,MR提示两侧额、颞、顶、枕叶大脑皮层、两侧基底节出血、脑室系统大量积血,考虑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予输注血小板,并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中腹腔积液1 000 ml ,娩出一活男婴,Apgar评分3-5-7分,体重2 300 g,胎盘1/3剥离。术后即行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降低颅压,引出血液15 ml。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GCS评分3分,对光反射消失,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加强脱水,促宫缩、降压、抗感染、制酸护胃、护肾、护肝降酶等治疗。查Hb、Plt、Fbg进行性下降,凝血时间延长,肝酶、总胆红素、直间胆红素进一步升高,肾功能恶化,考虑患者溶血严重,多器官功能损害加重,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治疗,死亡。死亡诊断: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脑血管意外;DIC。
2讨论
2.1发病机制
妊高征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凝血激活导致的缺血缺氧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管痉挛,血管壁受损,管壁类纤维蛋白物质沉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受损的血管壁在血压骤升(平均动脉压≥140 mmHg)时,可破裂出血。S1ive[2]认为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壁对压力性扩张的耐受阈较低,容易导致血管性损害,引起血管破裂和灶性出血。产后因血容量、血凝状态、血管壁及激素水平有所改变,故也是脑出血的危险阶段[3]。脑出血为脑实质出血,出血来自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以深部交通支小动脉出血最为多见[4]。
2.2诊断要点
早期出现的一般脑部症状:头昏、头痛、眼花、恶心等易与先兆子痫相混淆,造成诊断上的困难,3例均有上述症状。但先兆子痫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若在上述一般脑部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偏瘫、颈项抵抗、瞳孔不等或其他神经定位体征时,要考虑妊娠并发颅内病变。尽早行CT或MR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且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以及病变的性质,指导治疗,争取良好预后,避免病情加重,脑出血增多,破入脑室,甚至形成脑疝,增加孕产妇死亡率。
2.3鉴别诊断
并发脑出血的病例常有下列前驱症状,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有头痛、晕厥、眩晕、视力障碍,与先兆子痫症状极为相似。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镇静剂出现嗜睡状态易掩盖病情。本资料中病例3在应用安定后发生脑出血,由于病情被掩盖.未能及时做出诊断。两者的鉴别要点是:①子痫发作时表现为反复、间歇、强直性抽搐及昏迷,腰穿无血性脑脊液。而先兆子痫或子痫并发脑出血时,意识丧失急而深。病人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并伴大小便失禁,鼾声大,同时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②一般子痫发作时双侧瞳孔散大,应用大量镇静剂后瞳孔缩小。而并发脑出血意外则双侧瞳孔不对称,一侧明显散大。③头颅CT 扫描:子痫病人一般无明显异常,并发脑出血后脑实质内可见高密度病灶。
2.4治疗措施
先兆子痫或子痫合并脑出血,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脑实质出血并破入脑室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类型,其死亡率高达42.6%~83.3%,特别是并发有脑积水或有脑疝形成的病人,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几乎100%[5]。且新生儿死亡率极高,3病例中仅1例婴儿存活。故一旦明确诊断,产科、神经外科、麻醉科、ICU的合作,及时合理的治疗。只要具备手术指征和条件时,及时终止妊娠,且均行剖宫产术。去除病因后,可有效控制血压,病情好转。对于脑出血量>30 ml、有颅内高压危象以及发生脑疝时,应在出血6 h内手术,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防止或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且对此类病人,脱水治疗是关键,需适当、合理地应用脱水药,防治脑疝。而解痉药物硫酸镁中镁离子使血管内皮合成前列腺素增多,血管扩张,可消除脑水肿,制止抽搐,且对宫缩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2.5预防
良好的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及早期表现,并阻止其向重症发展,防止子痫的发生,以保障母儿健康,这些是最好的三级预防。本文3例均未行产前检查,就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因此,应对育龄期妇女以及社会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妊高征的本质和对母婴的危害,促使孕妇自觉地从妊娠早期就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尤其对易发生妊高征高危人群应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定期检查体重、血压及尿蛋白,并积极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已是重度子痫前期的病人,应入院,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镇静、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保护脑组织,视病情适时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10(20):586.
[2]Sliver HM.Acute hypertensive cnsis in pregnsncy[J].Med Clin North Am,1989,73(3):623.
[3]Kittner SJ.Pregnsncy and apoplexy[J].N Engl J Med,1996,735(II):768-774.
[4]张宪安.实用全科医生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4-816.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62-0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是个主要危险因素正被大家认可[1]。CRP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炎症反应中,其血浆浓度都可急剧升高,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同时,它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2],是冠心病炎症状态危险因素之一,正逐渐被临床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展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用正在被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浆Hcy水平呈增高趋势,而且男性>女性[3]。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男性CHD患者与健康组血浆中Hcy及hs-CRP的浓度水平检测来了解CHD的发病与Hcy及hs-CRP水平变化的关系。探求它们与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内在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共67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5.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 30例,心绞痛(AP)37例,所测患者无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糖尿病。对照组30例为本院体检健康者,年龄60~77岁,平均(67.3±4.8)岁,所有受试者近2个月内未接受叶酸、Vit B12治疗。
1.2 方法
采集各组人员空腹静脉血3~5 ml,空腹要求8~12 h,标本肝素抗凝,脂浊、溶血标本禁用。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为待检样本。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浆Hcy,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检测试剂来自上海得赛,检测仪器为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各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老年男性冠心病各组血浆hs-CRP和Hcy水平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组血浆Hcy、hs-CRP水平比较
组别 Hcy (μmol/L) hs-CRP(mg/L)
正常健康组(n=30) 13.13±2.24 2.56±0.96
AP组(n=37) 17.32±3.15 6.69±1.36
AMI组(n=30) 23.1±4.47 19.53±7.08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需经历10年以上的进行性病理变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显示: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质纤维、弹性纤维、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炎症细胞粘附、激活;血小板的活性增加,粘附、聚集于血管壁上;高血脂等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4]。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食物中不含有,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遗传因素造成的相关代谢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及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微量营养素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等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分子中的巯基具自发氧化能力,氧化生成超氧化物及过氧化氢等,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5],血管内皮损伤后,刺激内皮素分泌增加,增强血管收缩;高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增加前列素合成,增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等; Hcy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促进脂质参与粥样斑的形成,促进斑块钙化[6];高Hcy干扰谷胱甘肽合成,影响其对血管的保护。以上现象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老年男性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明显升高。
CRP是含5个环状多肽链亚单位的球蛋白,是炎症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系统感染一种重要的标志物。有学者在研究冠心病多种因子干预试验结果证实:CRP和冠心病密切相关,并且25% CRP高值者比25%低值者,冠心病致死率增加4倍;在多变量对冠心病危险的预测价值分析中hs-CRP具有单独的预测价值,且今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度达到了3[7]。炎症细胞是早期动脉硬化的形成的主要原因[8],解剖发现动脉硬化斑块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含CRP受体,CRP能激活补体系统和炎性细胞粘附,后者释放多种酶和介质对血管壁内皮细胞及血管有损伤作用,进而引起血管平滑肌增生、内膜下胶原纤维的紊乱;同时,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减少一氧化氮产生,易造成血管痉挛;一氧化氮浓度减少,降低对血小板活性的抑制,使血小板易于聚集和向血管内皮粘附,引起血栓形成。另外,CRP能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缺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9]。本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老年男性冠心病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其它组。
总之,高Hcy使血管内膜受损,促进了CRP激活补体与有关炎症因子结合等等,从多个方面两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共同起作用,Hcy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检测结果显示:随着CHD的病情发展,Hcy和hs-CRP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Hcy和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变化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均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Ridker P M.Hight-sent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protein adjunct for glob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al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1,103(4):1813-1818.
[2]刘建民,李金抿.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2):122-124.
[3]洪涛,高炜,朱国英,等.冠心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32-34.
[4]周华,李瑾,肖传实.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3):187-189.
[5]刘群,李传敏,王敏,等.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30-632.
[6]荣嵘,张爱民,樊春红,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关系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77-78.
[7]丛玉隆,尹一兵.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21-723.
[8]丁巍,巍渝娟,万德中,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C-反应蛋白水平[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3):217-219.
[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气虚;中医诊治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97-02
中医没有心衰之名,其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喘促、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祖国医学对心衰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1]。《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伤寒明理论》:“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2]。由上可以看出,阳虚水泛而发生的喘、悸、肿诸症是历代医家认识到的心衰的主要见症,这与现代医学所述心衰以呼吸困难、咳喘、水肿等为临床常见症状相一致。在心衰演变过程中,必累及他脏,或他脏病变也可累及心。《景岳全书》曰[3]“水肿乃肺脾肾三脏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临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人的不同主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病因病机
心衰的病因分为内外因,外因多为风、寒、湿、热等;内因多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脏腑内伤[4]。本病的病因可溯源于心之诸病,如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胀等,不外禀赋薄弱,外邪袭心,或劳伤六级,心用过度,日久不复,心体受损,心用耗竭,使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奉养无权,形成本病基础[5]。心衰每可因复感外邪、劳倦太过、情志刺激、妊娠分娩或过食咸寒等诱发加重,因此,外邪常为心衰发作的诱因,外邪反复侵袭,致病情进一步加重[6]。
心衰的最基本病机是心气虚。本病病位主要在于心,与肺、肾密切相关,并可涉及肝、脾,气、血、水相互为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2 主要临床表现
2.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心衰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呼吸急促,端坐倚息,不能平卧,动则尤甚,咳嗽咯痰稀白或成泡沫状,面暗唇青,尿少汗出,舌嫩苔白或润,脉虚数或滑。此时的呼吸困难较所说之气短憋气程度为重为危。正如张景岳描述的[7]:“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心衰的呼吸困难属于“喘证”范畴。
2.2水肿
心衰患者通常兼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主要表现为:膝以下水肿明显,按之凹陷不起,腰酸膝冷,畏寒乏力,心悸气短,小便短,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暗淡,苔白滑,脉沉细。如同张仲景形容的[8]:“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颤而躁,其人阴肿。”心衰的水肿属于“阴水”范畴,为病情发展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所致。
2.3心悸
心衰患者往往有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心动过速等,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气、气短乏力、头晕、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结代等。此时心衰属于“心悸”范畴,因心之气血两虚、血不养神所致。
3 治则治法
3.1从肺失治节、气不化水论治
心肺同居上焦,心病日久,可累及肺,肺病又可影响心气。心水证心阳不足,势必导致肺主治节失权,气失宣降,水浸失布,甚则水瘀互结,凌心射肺,而见咳喘、心悸、胸痞、不能平卧等危象[9]。故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治气者,必先治肺。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肺气宣降,则脾气得升,肾气得化,水津四布,其肿自消[10]。轻症宜取泻白散合五皮饮加杏仁、桔梗、紫苏子、茯苓等宣气肃肺,利水消肿;重症则宜取葶苈大枣泻肺汤之意,葶苈子质轻味淡,上行入肺,宣气肃肺,既可泻肺气以咳喘,又可利水以治水肿;邪实者多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同用;正虚者可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类。
3.2从肾阳虚衰、水饮泛滥论治
心为阳脏,心阳根于肾阳[11]。心阳虚是心衰的基本病理变化。心阳虚日久则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水饮泛滥导致水肿。本型本虚标实皆甚,属危急重症,抢救不力可迅速死亡。心衰进一步发展至重度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或终末期心衰多属此证[12]。治以温阳补肾,利水消肿,方用真武汤加减。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是温阳利水方剂。《古今名医方论》[13]赵羽皇评价真武汤为“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以其燥能治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温大热,必用为佐者何居?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并用以散四肢之水气而和胃也。”
3.3从气血亏虚、血不养神论治
心衰的发生是由于心脏长期受累,心之气血阴阳亏损、久虚不复的结果[14]。心气阳亏虚则无力运行血脉,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心阴血不足则血不养神,影响心主神志的功能,故见心神失养表现[15]。治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之甘温,补脾益气;茯神、远志、枣仁、龙眼、当归之甘温酸苦,补心养血。本方是气血双补,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4典型病例
方某,男,69岁。患者半年前始感到气喘,胸闷。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走100米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夜间不能平卧,乏力,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无力。血压正常。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既往健康。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不除外急性期前间壁心肌梗死,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1.心脏增大。2.双肺纹理增强。中医诊断:喘证 (心气亏虚,水饮泛肺)。西医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法:泻肺平喘为主。处方:紫苑20 g,百部20 g,款冬花20,枇杷叶20 g,桑白皮30 g,葶苈子30 g,薏苡仁30 g,苏子50 g,射干20 g,白芥子20 g,党参30 g,白术30 g,茯苓20 g,黄芪30 g,大枣15 g,半夏10 g,陈皮10 g,贝母30 g,桔梗20 g,杏仁10 g,地骨皮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日一次,口服。二诊:患者诉口服上次中药后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夜间每小时1次,气喘、胸闷等症状减轻,脉律不齐。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心肌缺血,不除外急性期前间壁心肌梗死,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方予上述方基础上加酸枣仁30 g,柏子仁20 g,龙眼肉30 g,莲子30 g,茯神20 g,珍珠母30 g(先煎),龙齿30 g(先煎)等养心安神药。7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日一次,口服;胺碘酮0.2 g,日二次,口服。三诊:患者诉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无不舒服感。脉律齐。方予:同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
5 结语
心衰乃五脏同病。心衰病位在于心,但不局限于心。心气虚是心衰最基本的病机。心气虚日久,气损及阳,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影响肺、脾、肝、肾等功能,导致瘀血、痰饮、水肿。在辨病辩证辨病位基础上常用治肺、治肾、调理气血等方法,临床达到满意的效果。对于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多脏器损害、病情严重的患者,除辩证应用中药外,还应配合西药,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徐左北. 谈中医对心衰的认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38.
[2] 杨景锋,任艳芸.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J]. 时珍国医国药,2007, 18(1):199-200.
[3] 余小平. 强心汤治疗心衰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263-264.
[4] 李继荣.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6-7.
[5] 李奎生. 论活血化瘀法对心力衰竭的特效作用[J]. 医药世界,2005, 39(8):17-18.
[6] 刘立军.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2):35.
[7] 申宝娜. 袁海波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 中医研究,2006,19(1):47.
[8] 武宇平. 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况[J]. 黑龙江中医药,2007,(4):32-33.
[9]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10):937.
[10] 李红娟.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25(12):1076.
[11] 戴闺柱.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8(1):21.
[12] 纪宝华. 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2010,39(1):66-67.
[13] 梅园新. 参附养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4例[J]. 河南中医,2005,25(11):31.
[14] 屈营,张明谦. 辩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体会[J]. 中医药学刊,2005,23(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