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

第1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1.1 定义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的农产品,为了长久保持其营养不流失,保证其不腐烂,而采用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物流链系统。这里的农产品主要是指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蛋奶等易腐的鲜活农产品。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节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这些部门可以归纳分为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批量种植养殖户、分散的农户以及生产基地等生产部门。中游是本地批发市场、本地物流中心、销地批发市场、销地物流中心等。下游包括农贸市场、超市、餐饮部等。由这些节点连接构成了冷链物流网络。鲜活农产品就是通过这些部门的相互配合,最终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始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国家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开始起步。通过进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需要冷链物流服务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蛋类等。而这几类农产品的年产量都成上升趋势。奶类产品产量上升最为明显,奶类产品2004年的产量大约为1400万吨,而2008年奶类的产量上升到了3302万吨,约为2004年的2.35倍。而肉类的年产量也从2004年的6587万吨增加到了8051万吨。

另一方面,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也使得冷链物流的需求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饮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求温饱,人们开始转向购买肉类、水产品、水果等需要冷链物流服务的食品上来。2004年我国水果的人均消费量为49.06公斤,而2008年涨到了61.62公斤。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从04年的8.04公斤增加到了2008年的10.2公斤。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习惯,也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2010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了15%、30%、40%。在基础设施方面,2009年全国有冷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保温冷藏车的数量从2000年的21000辆增加到2010年的4万辆。为方便鲜活农产品流通而建立的五纵二横绿色通道也已开通。2012年以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像河北邢台市启动了仓储量8万、年吞吐量240万吨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建设。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2009年3月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201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给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明了方向。

3.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居民消费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发展更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是逐步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3.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冷库和冷藏车数量近些年虽增加了,但与国外还是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全球总体冷库容量为247.77百万立方米,其中中国约为15百万立方米,而日本为27.69百万立方米,美国则高达70.74百万立方米。美国的冷库冷藏容量近乎为中国的5倍。就我国13亿人口总数来说,我国的冷库冷藏容量急需扩大。

而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冷藏车4万辆,美国有30多万辆,日本有近17万辆。我国13亿的人口只拥有4万辆冷藏车,这表明我国的冷藏车数量不仅在绝对数上小于美国和日本,冷藏车的人均占有量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2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虽然我国从事冷链运输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企业较少。许多规模小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在从事冷链运输,更有些物流企业添置几台冷藏车就做起了冷链物流。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他们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所提供的物流并不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冷链物流。

3.3 我国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但这些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距甚远。发达国家规定了如何监督和控制肉类食品的加工,不仅对各个肉类厂家的加工环境、包装等提出了要求,在出厂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而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管理就显得宽松很多,在我国大部分市场上的肉类都是在常温条件下加工。

而我国现约有农产品质量标准3000多个,这其中仅有100个与农产品物流有关,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更少,在标准化和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

4.发展提出的建议

4.1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建设

重点加强产地、批发市场、低温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加快冷库建设工程。企业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备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以保证农产品的鲜活性。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应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并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等企业购置冷链设备,加强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环节的冷链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

4.2 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出于降低流通费用的考虑,我国应积极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国家应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政策上国家应给予支持。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利用其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产销信息处理的速度,并借助信息网络将供应链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产销间信息的直接、快速传递,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3 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标准

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标准,包括具体冷链物流节点的操作标准和冷链运输企业的相关标准,比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预冷及贮藏标准、加工标准、标签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等。要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此外,也可以建立安全监察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

参考文献

[1]刘晓岚.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张革.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完善[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

[3]金盛楠等.冷链物流分析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2008.

第2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并明确要严格冷链监管体系,扶植大型冷链企业,在税收、土地审批、冷链配送、车辆管制、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尽管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然而,快速发展中也不乏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由于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笔者认为未来要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食品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仓储库存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不但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库存过剩等问题,还会降低食品追踪的可能性,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冷链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实现食品跟踪管理、提高食品的新鲜,同样也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即存在二律悖反的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物流企业要通过加强共同化、协作化的意识,以满足客户及市场各种需求。

第3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第4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发展因素

冷链物流(Cold-Chain Logistics)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全程温控以保证食品处于某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冷藏冷冻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由表1可体现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1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的。虽然2005年底基本建成了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未能建立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高效的冷链物流工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发展的滞后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1.2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低

在我国,需要进行冷链运输的产品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除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当前冷链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缺失统一的服务标准。

1.3设施基础设备不足,冷冻冷藏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为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冷库的存量太低,完全不足以服务消费群体(如表2)

(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我国保温冷藏车辆约有5万辆,而美国约为30万辆,日本约为17万辆,并且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基数要远小于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而这一比例仅是发达国家的10%左右。

(2)铁路冷藏车辆:据《中国交通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我国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运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运输总量的1%;而这些多为国外淘汰的机械式速冻车辆和加冰冷藏车,缺乏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

(3)冷库容量:2009年我国有冷库接近3万座,总容量接近1500万吨,但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有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

1.4冷链物流体系上下游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虽然我国农业的初级产品产销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较低,以至于出现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问题,所以在局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

2、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因素分析

2.1经济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而来是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并直接推动了消费水平的升级。居民对冷链商品的需求扩大,必然会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助推冷链商品市场的容量扩大的五大因素

(1)新型商业形态持续发展。生鲜冷冻区在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比重不断地增加,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要渠道,从而扩大了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

(2)消费习惯不断变化。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于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的时间,促进了冷冻冷藏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

(3)年轻消费者群扩大。随着年轻消费者群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年轻人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冷冻冷藏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促使了冷冻冷藏市场的不断扩容。

(4)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只好提高产品、服务、品种、包装的质量,才能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

(5)产品花色、品种不断翻新。除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产品已经发展到极致以外,菜肴等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也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民族美食佳肴延伸到了冷冻冷藏产品中。

2.2技术因素分析

冷链物流包括原料采购环节、产品加工环节、储藏环节、运输环节、信息控制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各个环节的技术体系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冷链物流的发展。

(1)原料采购环节。随着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绿色养殖、栽培技术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源头上保证了冷链物流的质量。

(2)产品加工环节。真空预冷和冰温预冷是对冷链产品进行的第一道冷处理工序,该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引进和发展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冷链产品的保鲜质量,延长保鲜周期。

(3)储藏环节。据统计,2010年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为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但是其中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自动化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储藏时间,降低储藏损耗。

(4)运输环节。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涵盖了较为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了“门对门”服务。冷链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5)信息控制环节。要实现对冷链物流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随着GPS、GIS、EDI、MIS、RFID、温湿度红外遥感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

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冷链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2.3政策因素分析

我国冷链物流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扶持,据资料表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意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仍然不统一,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明细标准,只有一些大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并且监管力度也不够。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导向性文件和政策,如《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极大地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我国政策的主导下,将逐步建立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制订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3、总结

本文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指出了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经济、技术和政策因素。■

参考文献

[1]彭丽霞.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2]郭法霞.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J].交通与运输,2010

第5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流通模式;冷链物流

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产农品的流通渠道将农产品流通模式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即“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模式;第二种,农产品通过超市流入消费者手中,即“农民―超市―消费者”模式;第三种,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入消费者手中,即“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模式,接下来将对这三种流通模式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分析。

(一)“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流通模式物流供应链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流通模式是目前农产品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流通模式,这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渠道是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传统商业的形态,是最原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贸市场上供给的农产品多是直接来自农民,流通环节较少,并未形成规模化的发展,这种流通模式多存在于乡村、城镇的郊区或二三线小城市。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农贸市场也在积极的扩大规模,大型农贸市场不断的新建,以前农贸市场脏乱差的购物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也渐渐趋于合理化,有效的避免了过去“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农贸市场的流通模式也正在向大城市的规模化流通迈进。

(二)“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供应链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是目前农产品流通最为普遍的流通模式,目前超市已是人们生活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超市购买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通过超市流入消费者手中。

超市作为农产品零售商,一般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运输,超市对农产品采购更少是直接面对农民,这是由于超市多对农民的种植规模、种植种类、农民每天采摘农产品数量等信息的不了解等原因,因而超市农产品的采购多是需经过二到三级的批发商,才能完成超市农产品的采购过程,这样就造成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过长,参与人数过多,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目前有大型连锁超市为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建立自己稳定的供货渠道。有的超市甚至有自己专门的采购基地,比如,沃尔玛连锁超市,超市与农民签订协议,协议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只供应给沃尔玛,并且协议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种类是根据超市的需求进行种植。有的大型超市为了更好的持续发展,还会对农民进行技术上的培训,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技术,形成规模优势和较强的实力,并对下游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三)“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模式供应链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被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只是农产品消费中一部分,另一部分的农产品在被加工企业加工后流向消费者,例如,面包、罐头等。这种模式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济类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基础。在该模式中,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力量,此外也是整条供应链平衡运行的根本。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企业,如农民、农业生产基地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及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契约性支持,另一方面直接连接分销渠道,为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二、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的三大难题

(一)物流流通渠道复杂、流通环节过多,物流高成本

针对“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由于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中需要多级的批发商的参与,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物流流通渠道的交接,不同的物流流通渠道,不同的物流方式,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物流标准,在物流交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众多分歧,造成物流效率低下,而由于农产品本身大多易腐烂的特点,物流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的损耗程度。其次,物流环节的过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物流效率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物流渠道的复杂性、供应链的拉长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的损耗,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中高物流成本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农产品的地域分散,以及农产品的季节性。

(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于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加上对农产品的保鲜技术的匮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农产品地域性的原因,多数农产品物流运输路途较长,为提高物流效率,多数物流企业并不能对运输中的农产品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因而不能及时发现正在运输的农产品的变质等问题,更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得更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在从生产地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配送、销售,到达消费者手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供应链系。冷链物流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还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农产品品质,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农产品物流多数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进行,并未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这些物流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增加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

三、解决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物流环节

目前,多数农产品是通过“农民―超市―消费者”农产品流通模式流入消费者手中,而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需经过多级批发商、超市最终才到达消费者手中,农产品运输环节过多。超市可以在企业经营地附近建立自己的采购基地,免去各级中间批发商的参与,农产品的物流环节大大剪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企业经营地附近建立采购基地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农民达成一致,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给

如果超市希望在经营地附近建立自己的采购基地,必须要保证采购能够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如果超市和当地农民达成一致,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全部供应给超市,超市保证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促成农民与超市的双赢。超市可以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农民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种植相应的农产品,根据超市的收购标准进行农产品的采摘,超市应给予农民企业应有的诚信,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这样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大大减少,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 对农民种植规模、农产品种类等基本信息的详细了解

超市选择批发商进行农产品的采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超市对农民种植规模、种植农产品种类及每天可采摘的农产品的数量等信息资料的不了解,这时就需要熟悉这些信息资料的批发商搭建这个桥梁,将农民与超市连接起来。另外,企业只有在对当地农民的种植规模、种植农场品种类及每天可采摘的农产品数量等信息详细的了解,才可以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性。

3. 对农民形成统一管理,建立统一农产品采购质量标准

农民的手工化操作与超市的标准化相矛盾,另外,农民大多是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甚少了解,所以企业应引导农民了解标准化制度,对农民建立统一的采购质量标准,采摘的农产品质量应符合企业要求,以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的长期稳定。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

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能有效的将农产品的各物流环节一一连接起来,并优化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对运输中的农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的检测,及时发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保障。另外,完善的物流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的入库、出库等信息,通过对农产品入库信息的了解,同类农产品出库时,可以选择将最先入库的农产品先出库,以免农产品由于保存时间过长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三)建立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未建立使用冷链物流对农产品进行运输,主要原因是物流技术的落后,冷链物流使用的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冷链物流运输包含公路冷链物流、水路冷链物流、铁路冷链物流、航空冷链物流,多种不同冷链物流运输方式组成的多式联运冷链物流也被包含在内。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的关键是移动制冷技术的掌握和冷链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的使用。

1. 公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

首先,公路冷链运输的物流工具主要是冷藏卡车,冷藏卡车采用隔热车体与制冷车体,车内温度一般可调制0℃左右,冷藏卡车的使用是进行公路冷链物流运输的基础;其次,运输过程中需配合移动制冷技术的使用,移动制冷技术保持生鲜农产品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防止生鲜农产品的变质;最后,专业保鲜箱的配备及保鲜技术的运用,使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度。

2. 铁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

铁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铁路冷藏车和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设施的配备,铁路冷藏车与公路冷藏车类似,冷藏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运输工具,转运时集装箱不需要换装,具有快速装卸和搬运的特点,大大提高物流效率。此外,冷藏集装箱必须具有一定隔热性,可以保持一定的低温环境,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集装箱自动进行冷却、除霜等工作,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温度,是专门为各类食品冷藏运输而设计的集装箱,如同一个小型的冷藏仓库单间。

航空冷链物流、水路冷链物流和铁路冷链物流类似,均是以冷藏集装箱运输为最小单元,因而建立二者冷链物流体系的关键在于冷藏集装箱基础设施的配备。多式联运冷链物流是将不同运输方式的冷链物流统一连贯起来的物流体系,例如,农产品整个物流运输是先由水路冷链物流运输,后经过铁路冷链物流最后才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建立多式联运冷链物流体系的关键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冷链物流运输渠道的建立。

四、结论

综上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存在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及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等问题,对应目前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的建立等一系列建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建急需完善,物流设施需要进一步升级,随着现代化物流的发展,物流技术的改进已是形势所需,尤其是冷链物流的正式投入使用将会为现代农产品运输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薛丽柯,姚雨辰,姜方桃.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4(01).

[2]乐娴智.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博弈分析[J].中国市场,2014(02).

[3]黄修莉.“农超对接”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刘少平,贾冀南,崔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J].科技信息,2014(09).

[5]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姜刚.连锁集团主导型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

第6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41-02

常德是农业大市,是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量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常德市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卫生程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农产品品种丰富,配送及时迅速。因此,市场需求促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阶段。

冷链物流产业所运送的商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第二种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第三种是特殊商品,如药品和疫苗等[1]。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主要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商品服务。

一、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常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市需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

截至2015年年底,常德市冷藏库、冷冻库容量9万吨,占全省冷库容量的6%;冷藏库容量10万吨,占全省冷藏库容量的8.77%;冷链物流车96辆,占全省冷链物流车辆总数的5.85%,相对全市农产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物流产业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全市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6%、22%和8%,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0%―90%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下流通,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流通腐损率达18%、20%、30%[2]。

因此,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本地农民持续增收,以及保障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的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形成,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粗放式发展

常德市绝大多数冷库的冷藏储存能力在1万吨以下,拥有冷库的企业大多规模小、水平低,相关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储存产品质量不一、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相关制冷技术较为落后,不少企业的设备还采用上一代的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农产品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不小的差距;农产品预冷与冷却环节较为薄弱,预冷保鲜率低于30%,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85%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承担全市8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3]。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常德市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网络信息平台,终端信息设备也配备的不够齐全。由于经销商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使得冷链农产品流通具有盲目性,降低了农产品的经营效率。市场缺乏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造成地区内冷库的闲置,使冷链物流资源存在浪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物流投资的发展。

(三)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主要由销售方、供应商独立完成。以常德惠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自营冷库、冷链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较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由于常德市缺乏实力强、服务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肉类食品公司对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肉类食品公司不得不自营冷链物流。总之,常德市缺乏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四)相关引导资金不足

由于市场对冷链物流产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全市各区县市企业修建冷库热情高涨。根据2015年年底常德市商务局的摸底调查,常德市拟建冷库的所需资金近20亿元,使得企业资金负担较重,而省、市两级相关扶持引导资金不足,近两年无相关扶持、补贴政策出台,很多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

三、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整体来看,常德市在冷链物流的 “六化”(即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高效化)方面仍然非常滞后[4],其中各环节发展严重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基础建设的整体规划等问题最为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农产品流通呈现的跨区域、反季节的特点。在不断高涨的需求刺激下,常德市未来的冷链物流产业潜力巨大。因此,为了推动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损腐率,提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率,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相关企业、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建设品牌生鲜农产品的良好商业氛围,促进生鲜产品优质优价,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入库保存、商品化包装、屠宰加工等环节实现低温预冷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销售企业的冷链对接,稳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的外包。鼓励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建立生鲜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二)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供应商及生产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做强,急需降低物流成本,也势必需要第三方物流机构的服务。因此,无论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还是从市场需要方向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将成为未来进入市场竞争核心力量。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要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上游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5]。在此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资源整合;引入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培植本地骨干企业,建设一些能起主导作用的产地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扶植、引入引进一批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商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不仅包括冷藏运输,还包括产品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和冷冻销售等环节。因此,要鼓励常德市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增加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所需要的冷藏运输设备、在乡镇周边建造农产品低温处理中心、建立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运输配送中心、购置最新冷藏运输车辆等。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生产企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方,建议市县两级政府给予土地、税收、前置审批、车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四)开展软件平台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的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应用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6],做到上下游企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药监局提供可溯源的信息支持,让其可对问题食品追查到底,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打造网络信息平台,保证冷链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物流的费用成本,使农产品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2] 全市冷链物流产业摸底调查报告[R].常德市商务局,2016.

[3] 常德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R].常德市农业委员会,2015.

[4]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AO农业展望,2012,(4):55-59.

第7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在医药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进入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的商业企业多如牛毛,但真正能适应这个市场,并做强、做大的企业屈指可数。

与国药、新上药、华润不同的是,九州通是一家民营企业。在谋求上市以后,九州通已从名不见经传到华丽转身,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不断寻求扩张。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近万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国内领先的冷链配送技术。

全国医药冷链整体滞后

按照近5年我国药品市场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10%~20%计算, 2010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已近7000亿元。根据南方所专家的预测,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增长有望高达24%,达到9388亿元的规模,中国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虽然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但总体来说医药冷链市场发展不是很理想”。在IQPC医药冷链峰会上,九州通医药集团技术研发副总经理陶冶分析。将近7000亿元的药品市场规模,冷藏药品大概占到10%-20%的份额,由于冷藏药品的单价高,销售额也已经占到1000亿左右。但若从发送货物的件数角度来讲,比重就明显低了。

在从制造生产企业到一级的批发商企业,到二级的批发企业,再到终端客户的物流链中,冷链管理非常不乐观。尽管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开,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但中国医药冷链仍面临着滞后的困局。这表现在供应链全过程中,技术设备的落后,运输市场的不规范,断链现象严重等都使得整个冷链发展速度缓慢。

无论和自身或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多厂商和配送商,都没有规模的冷链技术设备条件。陶冶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冷藏车仅仅占据国内货运汽车量的0.3%,而美国大概占0.8%-1%,英国是2.5%-8%,德国2%-3%。” 就医药冷库来说,全国国有冷库容量大概只有700万立方米左右,而且都有超过15年的历史。陶冶分析。

运输市场不规范也是一大制约。“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没有能力来进行自己配送的,80%-90%都是依靠托运的,现在还没有全国性的专业化冷链物流公司。”陶冶指出。“全国冷库将近1/3都需要进行大型修理,大多数冷藏品经营企业都缺乏进行温度监控系统和质量监控平台,导致断链现象的发生,特别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温控的交接记录。”

医药冷链迟迟未见起色,背后的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考量。对于高质的药品来说,成品本身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飞机,公路联运和高级的冷藏技术进行托运。但是对于大量的低质的冷藏药品来讲,质量就难以保证。“一般来说都用,相当一部分物流公司的操作是用敞篷的卡车,加上用一些冰块方法来保温,这种方法在途中的温度是难以控制的。”

而撇开成本而言,针对冷藏药品,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没有跟上。据了解,2000版的GSP上第18条有关仓储条款,提到冷库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10℃,湿度应该在45-75o C之间,而在运输方面却只是提到一定要保证温度和冷藏措施,没有具体的数据规定。虽然在处罚上有一些规定,但不足以形成警戒的效果。2006年,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定,相对来说,提出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要求,操作性也稍微强一点,在冷库方面对设备要求有很大的改进,如一些自动的监测,调控,电路,备用的发电机组,记录温度的设备等等。

“现在该行业还没有一个标准可以遵循,特别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怎么样交换一些数据还值得探讨,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陶冶道出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忧心,“总体来说医药冷链市场发展不太理想。”

“医药冷链物流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个供应链存在问题。”陶冶最后总结。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医药企业急迫寻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的规模效应的捷径。

冷链跟踪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物流企业,“九州通模式”曾被认为是中国医药商业史上一项重大突破。

“医院的院内物流是我们的特色业务,比如说九州通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云南白药、天津制药等机构企业有过成功的合作,为北京大学的人民医院所提供院内物流管理,包括ERP系统和供应商选用平台,另外还为四川遂宁、江苏扬中提供物流信息系统。”

陶冶看来,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核心优势,是九州通异于其他企业的很大不同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九州通自主开发的药品冷链系统,被九州通视为试水国内破题在即的医药冷链市场的突破口。

九州通目前冷库的面积在8000立方米左右,大概存储4万件,每年大概要处理的冷藏药品25万件。九州通的物流效率是每小时每个库的出货率达到5000订单行,出错率仅为万分之一,并承诺物流中心200公里之内的区域,12小时之内送到。

而在库过程,则采取可视化冷库作业,设计多温区,保证短时间2-8℃温度区域内,药品不变质,工作人员也能适应环境;客户交接过程,会将全程温度记录交给客户,最终客户也能通过专用平台查询在九州通工作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

“系统运用RFID技术,包括在入库,仓储,配送等方面,都能进行全程跟踪,保证不断链。入库环节,九州通采取‘三专方案’,即专用的冷链收货月台,专职的收货人员,专门的低温入库通道。”陶冶介绍。

在和客户交接的时候,九州通利用红外温控仪来实行当场的测温,与配送现场进行温度的交接,并把全过程记录也交接给客户,客户能掌握产品在全过程所处环境的温度的一个变化。

“不过,我们也只能在收获到下游客户之间做到冷链的控制,短期内要想达到生产厂商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达到很好的控制是很有难度的,”陶冶直言,“最后还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自主开发撑起半边天

九州通进行了十二项物流技术创新,其中包括提前拣选和自动化立库率等项目。不仅为其自身服务,还为行业其他企业机构服务,目前已经形成3条产品线:医疗机构产品线、供应链产品线、物流产品线。

九州通对自主研发信息技术的自豪溢言于表。 “目前九州通的信息团队已经超过300人了,在一般的企业看来,这不可想象。因为大多数医药企业的IT基本都是外包的。”陶冶说,九州通基本上所有的技术都是自主开发的,这也包括药品冷链系统。

“自主开发的技术是九州通的一大特色,撑起了九州通的半边天。”陶冶自豪介绍,“哪怕是一盒,一瓶,哪怕是100块的订单,我们都收,这对客户来说是很有利的,所以当真正做到迅速送达各消费终端。”“没有这些高科技的技术,很难将成本控制在1.5%以下”,陶冶坦言,“在上海、新疆这些终端非常发达的一些区域,九州通已经百分之百做到端对端的配送。”

“最早我们是采取的国外的一些仓储技术,从2004年之后全部替换成自主开发的技术,并在全国35个中心得到广泛应用。”陶冶介绍,“包括自主设计的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目前九州通的设备控制系统对所有的设备都能集成,通过这些技术,我们更清晰与怎么去控制立体库,怎么去控制分拣设备和对车辆运输进行路径优化。”

目前九州通拥有下属企业70余家,经营品规14000多个,上游厂家4200多家,下游客户69800多家。运行物流中心面积总共达40余万平方米,每天集团平均在库件数210万件,每年要处理的总件数达到4000万件。这对于九州通的物流效率和成本来讲是一个挑战,不过,通过技术的能力,九州通把物流成本控制在1.5%以下,这包括仓储和运输的成本,同时还能保证万分之一以下的差错率。

与同行达成良性合作

虽然冷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还很低,但市场潜力是块肥饵,对九州通和其他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机会。陶冶坦言,希望未来九州通与高质量的冷链物流公司达成营运和技术这两方面的良性合作。

在运营方面,九州通希望能与比较高质量的冷链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形成一个干支结合的医药物流冷链。“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擅长在干线上运输,而九州通较容易接触终端客户,擅长于支线运输。”在陶冶看来,毫无疑问,专业企业和九州通合作,能形成很好的物流网络对接,包括整散统配对接,这样就有望在质量保证的同时能降低成本。

另一个方面就是技术合作。到目前为止,九州通给顾客的承诺是:在九州通管理的冷链时间段内,质量是有保证的,出了这个时间段无监管。陶总认为,要想形成全程管理的平台,从生产厂商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的质量都达到很好的控制,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要求相互术语能够交接。

“九州通现在已经开始使用GPS,GIS平台,用户能够在地图上清晰地看到其的货物到达位置,并能看到它现在的温度。如果这些技术不仅是九州通自己在用,上下游的客户也能互动起来,那么整条链都能保质保量,用户的信任度才会提高。”

“未来九州通将以医药冷链市场领航者的姿态,和同行共同打造干支结合的物流网络,整散统配的对接系统,温度湿度全程监控的GPS和GIS管理平台和上下游联动的供应链。”

第8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鄞州区共辖24个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预防接种门诊,按日或按周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所有接种门诊按月上报下月疫苗使用计划,区疾控中心根据下级上报计划数按月运送疫苗至镇(乡、街道)接种门诊。疫苗配送运输设备为冷链车,车中放温度计进行温度监控。区疾控中心疫苗储存在冷库,接种门诊疫苗储存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区疾控中心冷链测温采用一般温度监控仪,接种门诊冷链测温采用人工记录,按照卫生部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冷链设备管理人员需每天2次查看冷链设备温度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区疾控中心不定期下乡检查基层冷链管理工作质量。因所有工作基本靠工作人员手工进行,所以存在如下问题:①疫苗冷链监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需工作责任心强,每天必须实地查看冰箱温度,双休日也无法例外;②监管体系中需要大量的按部就班式的温度信息采集和记录工作,全部用人工完成。如果工作责任性不强,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就难以保证。有的地方的温度记录连续几个月都为同一温度,与上级检查时的即时温度相差较大[2],更有可能因为技术和管理不当造成损坏[3];③由于疫苗的流通、储存是分布在全区不同地点,无法进行全区层面的温度数据的集中化的实时查看、监管、汇总、分析;④如遇疫苗异常反应需提供疫苗冷链环节依据时,手工记录因真实性不强难以避免来自外界的质疑;⑤疫苗运输途中温度由人工采集记录,效果难以保证;⑥如遇停电,白天尚能采取冷链保障应急措施,晚上则无法获悉电力供应情况,如果整晚停电,则疫苗冷链堪忧。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监测系统介绍

2.1物联网涵义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的承载体,使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具体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网(WSN)、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物联网可分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两种情况来看,外在形式可被视作是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全球定位系统、红外线传感器、云计算、各种系统软件等技术的融合体,但从内在本质可认为是“网式JIT思想”的体现。“网式”是针对点、线(链)而言,用来形容各种节点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状态。“JIT(justintime)”是指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信息的实时更新、信息的快速传送、信息的快速分析处理等要求,能够在主体需要时刻刚好响应,几乎无时滞[4]。物联网的“网式JIT”对疫苗冷链储存及运输的影响是变革性的。

2.2系统应用

现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疫苗冷链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冷链系统各环节的实际运行状况,利用各种通信网络进行自动监测处理,从而确保疫苗冷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消除冷链失控而带来的各种隐患。鉴于物联网原理,鄞州区应用无线温度传感器(RFID)、网关、服务器等设备,结合相关软件组成了一套覆盖全区24个接种点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冷链实时监测系统。将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放置在区疾控中心冷库和每个接种点的冷藏设备中,通过无线方式将冰箱的实时温度传送到RFID网关,RFID网关设备可以收集多个无线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打包发送到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将数据进行保存,并且根据预设的温度告警范围判断是否超限。如果超限则通过短信系统自动发送告警提示短信给接种点的相关负责人,以便其及时处理。RFID网关与中心服务器间通过发送心跳信号来监测网络中断、停电等故障,当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监测到接种点的RFID网关心跳信号,就判断为接种点发生通信或停电故障,自动发送接种点故障或停电的短信到工作人员手机上。见图1。其中冰箱内的无线传感器采用型号为RF100T,其测温范围为50℃~零下50℃,测量精度达到±0.5℃,无线传送距离放置在冰箱内可以至少达到20米,其内置电池可以连续工作3年以上。RG1000E无线网关则提供了100M网络接口,同时支持GSM无线网络传输,可以同时接收100个的RF100T无线传感器设备的实时数据,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对于疫苗配送过程的温度跟踪,通过将带记录功能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放置入冷链包内,在疫苗放入冷链包的时刻启动温度记录,在运输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温度,在疫苗配送完成后,通过无线网关将温度传感器内的数据自动下载到服务器。全区24个接种点的所有冰箱内均安装了RF100T无线温度传感器设备,并通过RG1000E无线网关实时传输数据到疾控中心服务器,在疾控中心内部网络的所有电脑上,均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访问,根据权限可以查询到各接种点的冰箱实时温度数据和历史温度数据。图2示鄞州区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冷链设备某段时间温度曲线。

3应用效果

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疫苗全流程冷链监测系统,在疫苗冷链工作中具有如下优势:①相比较于人工记录而言,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监测是实时的,RFID在不停的采集温度数据并自动记录,每一个疫苗冷链冰箱均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温度曲线,数据真实、准确、有效;②疫苗存放在冷库或冰箱时,RFID会把实时的温度信息传送到监测系统中,管理人员即使坐在办公室或休息在家,只要登陆系统或访问互联网网址,就能获悉冷链设备实时温度,管理人员不必再实地查看冷链设备温度;③当冷链车出发送苗始,放入冷链包的RFID在忠实地记录着疫苗温度的变化,送苗结束可以获得完整的送苗过程中的温度监测曲线,解决了疫苗配送过程中的冷链监测问题;④工作人员即使休息在家,亦无需担心冷链室冰箱温度失控,假如冰箱温度超过规定设置(常温2℃~8℃;低温零下18℃~零下22℃),系统会自动告警,发送短信到工作人员手机。工作人员接到短信,可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疫苗冷链安全;⑤便于日常工作质量管理,区疾控中心需检查和督导基层冷链管理工作质量时,登录系统就一目了然,可看到各镇(乡、街道)接种门诊冷链室内所有用于存放疫苗冰箱的实时温度数据,此举不但节省了路途的时间成本和汽车耗费成本,且可真实提高日常工作质量;⑥工作人员可从繁琐的业务当中脱身,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及更高层次的管理。

4分析与讨论

第9篇: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范文

作为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的食品行业已经成为品牌众多、发展最快的行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06年4月的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特征报告中指出,2005年全国食品工业销售产值20049.71亿元,增长27.30%,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899.94亿元,同比增长26.78%。2005年食品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3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32%。如此规模庞大的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可想而知。

受生产规模、消费习惯的区域性差异等因素影响,食品行业表现出典型的小生产、大流通特点。同时,食品本身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物理特性,并且属于货值低、体积大的商品。这些特性无疑给食品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的食品消费模式决定了食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性,食品物流要求高度清洁卫生,同时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

2.由于食品具有特定的保鲜期和保质期,食品物流对产品交货时间即前置期有严格标准;

3.食品物流对外界环境有特殊要求,比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相应的冷链。

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般说来,食品物流被认为是对食品、食品相关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田头到餐桌的系统管理和综合应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按照产品类别可以划分为冷链物流、液态食品物流、鲜活食品物流、袋装食品物流等。

虽然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食品物流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物流,其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现阶段,推动中国食品行业物流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即第三方物流和企业自建物流。虽然专门为食品行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寥寥无几,但已经有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开展食品物流业务。目前还没有准确的食品行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的统计数字,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以自建物流形式为主。

与此同时,也有一少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环节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意义。如康师傅、太太乐、娃哈哈等企业,尝试将成品配送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降低自身的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对第三方物流各操作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以保证其服务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整体上,中国食品行业物流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食品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32%;我国的食品行业物流费用达到30%-60%。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的损失不低于750亿美元。一些容易腐烂的食品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另据统计,在我国的食品常温流通中,水果蔬菜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肉干耗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

食品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食品物流运作难度大、交货期长、送货不准时、配送成本较高、经常出现突发性运作“瓶颈”、运输过程中的责任难以区分和销售部门投诉不断等都是食品物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食品物流的发展首先受限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调查显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综合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有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寥寥无几。

由于目前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尚未确立,食品行业中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食品物流作为一种行业物流,同样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物流配送环节中的卫生条件、时间标准等。这直接导致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中订单处理时间长、满足率低;交货不及时;服务态度差;货损率高等不良现象的长期存在。

在软硬件设备方面,尤其对于要求颇高的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常常不能完全满足食品物流的要求,不少冷冻库房的接货台都没有达到封闭的标准,难以保证对温度的控制。

不同的是,一些生产企业在标准方面有许多不错的做法。以光明乳业为例,他们有一套严格、先进地冷链物流操作标准。标准规定,鲜奶在快速冷却,经检验合格后,就必须进入全程冷链,装进冷藏车进行运输,全程温度控制在0-4~C之间。但这样的标准仅停留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

另外,与食品物流业发展不相符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结构更加多元化,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细。不但要求产品新鲜,还要求生产无污染;不但要求各类多样,还要求配送及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食品物流中亟待处理好的头等大事。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主要是由于食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温度、卫生条件、时效性密切相关。不仅包括食品的生产过程,从食品原料种植和采购,到生产、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每一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以往我们仅仅是对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有所关注,而忽略了在食品流通环节极易发生的问题。当下农副产品的物流链来路不明、货源不确定,没有标准化管理、监督往往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

也是出于这些原因,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只能采取自建物流的形式来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比如我国的第一大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在它自建的物流公司内部,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这些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多数时候,这些运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但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又很难达到双汇对肉类产品配送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据统计,目前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普遍偏高,约占到总流通成本的70%左右。一方面。食品物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配送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企业不得不采取自办物流的方式实现对物流配送过程的可控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现阶段食品行业物流成本结构的不合理,如运输费用高、淡季仓储面积大、营运费率低等等。

发展趋势: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食品物流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指出,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物流中心,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实现食品安全营养要求至关重要。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标准化的物流中心,推广制和连锁分销制,鼓励企业在各省市区的大中城市设立总、直销店,以营销打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二是加快建立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造企业内部流程,实行物流外包。支持食品流通企业建设配送中心,鼓励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推动食品电子商务发展。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物流通道,建立符合农村市场特点的食品营销和配送服务体系。

基于我国食品物流面临的新环境,要解决与食品物流密切相关的食品多样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规模效益等问题,就要求引进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经验、思想,以及相关技术。

首先,加强食品物流系统建设。

食品行业的物流管理是一个很长的链条,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包括产成品库存管理、分销渠道管理、渠道补货管理、食品存储中的物品管理,以及食品运输与配送中的实时响应与按时交货等。相应的,在物流系统建设中包括仓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食品物流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共同努力。

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看好食品物流。

食品物流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夺的对象。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食品物流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正在积极准确进军食品物流。

食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有助于实现“双赢”。食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可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同时,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有了充足货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包装、运输、分拣、配送等一体化的物流系统服务。

第三,引进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和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专业化程度。

在依赖于物流外包的同时,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水平,如引入先进信息技术进行货架管理,使用现代物流技术推进食品物流合理化,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

第四,食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完善食品物流的法规和制度。食品物流作为一种行业物流,它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标准制定方面也是如此。需要尽快确立物流行业的标准,进而建立食品物流的行业标准。在这方面,协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根据食品业的发展需求,本着“食品物流,物有所值,共享资源,统一配送”原则,在北京设立“中国食品物流示范基地”,探索现代食品物流的发展新模式与新方法,力争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食品物流发展之路。为中国食品物流企业提供发展样板,促进中国食品物流的全面纵深发展,也为广大食品业物流服务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还不是很多,大量的传统运输、仓储及贸易企业正处在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期。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本土累积,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则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