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高血压速降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速降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速降办法

第1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积极适应炎夏:天气不太热的时候,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如唱歌、跳舞、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娱乐心身;与此同时,还可以用温水洗脸、洗身;衣服也不要一下子减得太多,以渐渐适应气温变化。此外,外出时最好穿短袖衣、短裤,打太阳伞,戴太阳帽和墨镜。初夏气温不很高时,外出尽量不要乘坐有降温设备的交通工具,而只坐有遮挡阳光的交通工具,当三伏天来临时则相反。

防止降温过快:由于太阳暴晒和热风的刺激,可使人体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大――这无形中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容易导致高血压脑病、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热中风”等心血管病急症。有的病人为了快速降温,采取洗冷水澡的办法,这是不可取的。建议洗澡水不要过凉,以温水为宜,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忽冷忽热的刺激。也不宜过吃冷饮。

适当调整饮食:炎夏体液蒸发增多,如果喝水减少,则容易使血液浓缩,血栓形成,导致“热中风”。故心血管病人要多喝开水、汤水或清淡饮料(如矿泉水等);又因为炎夏人体能量消耗大,故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含钾和镁比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瘦肉等),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更不要以大量喝冷冻啤酒来“解暑”,也尽量不抽烟或少抽烟。因冷冻啤酒可使血压升高;肥肉和动物内脏可使血脂升高;抽烟可降低血氧饱和度使心血管缺氧。三者均可加重心血管负担。

保持居室凉爽: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3℃~26℃之间,过低容易导致“冷感冒”,过高则起不到降温作用并导致“热伤风”。因此,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电风扇、空调器降温;没条件的可采取室内洒水、放置多个冷水盆、制作凉棚来遮挡太阳光等措施降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特别是使用空调器),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最好每隔2小时左右通风10分钟,或使门窗留一条缝以便新鲜空气进入,但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升得过高。

第2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急救护理;分析

脑出血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引起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比较常见的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生出血之前一般不存任何征兆,并且该病情发病之急、之重,往往几分钟之内病情就能达到高峰,通常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各医疗机构对该类患者要及时的治疗,并采取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针对该病情进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及处理办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用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年接受6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6岁。所有患者从发病到住院的时间间隔通常为5h-2d,这些患者中先前有过高血压发病史的患者25例,有过脑出血或脑血栓发病史的患者共27例,有糖尿病发病史的患者19例。入院阶段,仅有15例患者处于清醒状态,24例患者处于中昏迷状态,25例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经过CT扫描之后,有17例患者出现了内囊出血,32例患者出现了额叶出血,25例患者出现了脑室出血。

1.2 紧急处理措施

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要迅速建立一个静脉通道,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部水肿的目的。该过程通常采用的药物是地塞米松5 mg和20%甘露醇125―250mL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与速尿进行交替使用。由于脑出血经常会使脑周围组织缺氧或受压迫,而迅速出现水肿,导致脑颅内部血压迅速升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发生脑水肿是进行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抢救的关键环节。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经常会伴随有剧烈呕吐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窒息死亡。因此对这类患者要及时给予氧气供应,并将氧气的流量控制在2-4L/min,对于氧气的供应与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2 急救护理方法

2.1 急救期护理

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要实施就近抢救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移动,使患者保持安静,处于绝对的卧床休息状态。同时还要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0-25mm,并用冰袋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冰敷,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头部的温度,尽可能减轻脑水肿以及脑耗氧量而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2.2 大小便护理

通过脱水剂降低患者颅内压的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尤其是那些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避免患者由于排尿不畅而引起膀胱膨胀甚至破裂。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尿潴留状况时,应该通过行下腹部按摩加压或针刺穴位等方法来协助排尿,尽量避免导尿情况发生。如果患者需要放置尿管时,要避免出现尿路感染现象,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间歇,以达到锻炼膀胱的目的。通过给患者引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或给予软便剂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便秘现象。对于腹泻或大便失禁的患者,每次进行排便之后必须用温水清洗,局部地方涂上氧化锌软膏。

2.3 血压观察与护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常会由于颅内压升高,而出现膀胱充盈、疼痛、及不佳等状况。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每一位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对于出现的各类症状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以确保血压能够稳定在适当的范围之内,这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类疾病在急性期经常血压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并且血压升高现象比较常见。如果患者的血压过高,会加重患者的脑出血,反而又会导致脑部缺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要进行有效的血压监控与管理,以便能够将血压更好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2.4 皮肤护理

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并加强肢体适当的活动,以避免患者出现褥疮。当患者病情变得比较稳定时,还要经常更换患者的,通常情况下是每隔2-3h翻1次身,翻身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头部的移动,同时还要对受压部位采用50%的红花酒精进行按摩处理。空握掌心从肺底逐渐向上排打患者的背部,要控制好力度。对患者的床单、被褥要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床铺的洁净、干燥、无褶皱,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2.5 心理护理

由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患病之前通常没有任何征兆,往往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就达到了特别严重的地步,导致患者及家属未作出充分的准备,从而经常会出现抑郁、恐惧、紧张的心理反应。这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对其继续相关讲解和教育,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一定的安慰,并且由衷的感受到医护人员及社会对他们的尊重,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提高了患者康复的效率。医护人员还要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多安慰和关心每一位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关注,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采取措施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给患者治愈的希望,从而增加了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 结果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已有59例患者治愈出院,剩余的5例患者还要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4 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大多数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之内其病情就会变得尤为严重,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出了充分的准备,对每一位刚入院的患者都进行了及时、科学、合理的急救治疗措施,并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意识情况、瞳孔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早期的密切观察,做好了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顺利的治愈出院。本院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无1例死亡现象,因此加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友华,蒋建春.脑出血急性期院内急救护理[J].急救护理,2012,4(10):84-85.

第3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的确,施今墨的声名可谓誉满京华,难怪主席知道他。施今墨不仅医术精谌,还借鉴西医,并致力于中医的改革,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主张与与所倡导的“医道中西,各有所长”的中西医互参的思想不谋而合。

略施小计,惩治恶霸地痞

施今墨(1881-1969),享年88岁。原名施毓黔,祖籍萧山,因幼年时期见母亲身体多病,便立志学医,他不仅有这份孝心,且还有行医的缘分。由于舅舅在河南安阳是一个不错的大夫,所以13岁时,施今墨便离开了忙碌的父亲、多病的母亲,来到安阳跟舅舅李可亭学习中医。1913年,他正式以施今墨的名字行医。由于他医术精湛,善于辨证施治,每药到病除,故成为人们敬重的名医。

施今墨具有侠肝义胆的性情。他利用自己的医术,略施小计,惩治那些恶霸地痞,在民间流传着不少的趣闻佳话。

相传,当时京城有一伙以“南霸天”(绰号)为首的恶霸地痞,整日架着鹰,成群结伙四处游荡,横行街市,强抢民女,敲诈勒索商人小贩。真可谓无恶不作,气焰十分嚣张。群众对这群人早已深恶痛绝,但又敢怒而不敢言。施今墨在行医诊病之中,对那伙恶霸的胡作非为有所耳闻,却又无奈社会秩序混乱,只好一边忍着,一边寻找挫败恶霸凶气的机会。

一天,驻京军阀张宗昌的宠妾患了疑难病,诸医施治,不见好转,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如此受罪,张宗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请来神仙立刻治好宠妾的怪病。他经多方打探,终于听人说起名医施今墨能治此病,于是马上派随从来请。施今墨来到张宗昌的大宅子,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心中已有了数。此病中医称“狐惑病”,是因病人平素湿热内蕴,肝经抑郁失调,又过食膏粱厚味,疮疡不断暗增,生活起居失慎,真阴耗伤所致,以咽喉、口腔、眼及外阴溃烂为主要表现,并见精神恍惚不安等的一种疾病。

施今墨正要处方遣药,突然计上心头,何不借此机会设计惩治恶霸?于是,他故意面露为难之色,捏着笔久久没有开处方,张宗昌见状,着急地询问是怎么回事,施今墨这时才说:“患者病情复杂且非常严重,为求特效,需用奇特的药引配合。就如军队作战出奇制胜一样,治病也如此,但奇特药引难买,有者恐不愿割爱。不知将军能否得到?”施今墨一席激将之语,激起军阀张宗昌之忿。张宗昌说:“只要北平有的东西,施大夫只管使用,没有我张宗昌弄不到手的。”

于是,施今墨急书处方:用三黄解毒汤、甘草泻心汤化裁为内服剂,在药引中写出一味鹰爪。处方开毕,施今墨提醒张宗昌说:“近闻北平街市或公园里可见到有胳膊架着活鹰者,若能到手,最助疗效。”张宗昌听后,马上命令随从四处搜寻,很快就找到了那伙架着活鹰的恶霸。士兵警卫们不容分说,抢得活鹰便去报功。地痞碰上兵痞,怎能惹得起,只有自认倒霉,唏嘘叹气,捶胸跺脚,无可奈何。就这样,“南霸天”们的凶恶气焰被治服,张宗昌为群众出了口恶气,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张宗昌夫人的病,在施今墨的精心调治下,诸症平息。张宗昌亲临酬谢,并问施今墨诸医无奈,你为何有如此本事?施今墨称,岐黄仁术,贵在辨证准确才能施治,夫人之病有如此特效,当然主要在于一般人难以得手的鹰爪啊!一席问答,使在座的宾客无语相对,个个伸出拇指,称他为“神人”。

医术高超,有力保护中医

1929年,他和医界同仁一起奔走、抗争,使即将出台的《废止旧医议案》胎死腹中。这还要从施今墨利用高超的医术,使得那些起劲叫嚷废掉中医的人士处于尴尬境地的一段小故事说起。

此时适逢的岳母患恶性痢疾,每天腹泻十几次,请遍了当时著名的西医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病人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的夫人陈壁君忍不住抱怨,闹得也没办法,在此生命攸关的治病问题上,还是采取了谁治得了就请谁治的务实态度,请施先生来诊治。

当晚,施今墨便赶赴为的岳母诊治。施今墨一反平常做法,既不多说话,也不问病情,只是把住老人的脉,然后一一道出病情,直说的病人连连点头。本来对治病已经有点失去信心的老人听了,先是吃惊大夫的诊断,然后又欣喜自己治病有望了。这时,施先生当即为她开了10天的汤药,随后的岳母问:“先生何时再来为我复诊?”施今墨这回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谦虚地说“试试看”,而是坚定地告诉她:“您就安心服药,3天后痢疾就会停止,5天后您的胃口就会好转,10天后您就痊愈了,不必复诊。”在家属们将信将疑之际,病人服下了施今墨开出的汤药,很快就痊愈了。

这样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使得不得不对中医有所信服,为了答谢施先生的救命之恩,特意亲自题赠了“美意延年”的牌匾。也正是这一事件的发生,给那些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以有利的回击。

施今墨先生一生倾心中医,对中医医理有深刻理解。同时,他也是善于发现和接受新事物的人,主张中医与西医并存,这样才有利于医疗水平的促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施今墨先生勇于探索中医发展新路的精神,更为后来的中医教育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

无偿献方,心存大爱

施今墨在50年代初开始担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当他第一次为总理看病时,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在给总理号脉开方之后,半天也没说一句话,这时随和地问道:“开的什么汤头?”

施今墨说:“保和丸加减。”

总理笑了:“原来施老先生的药是要我病好了去‘保卫和平啊!”

总理的幽默和平易近人的风范一下子就驱散了施今墨的紧张,让他感到亲近。总理向别人介绍施今墨时,总是很尊重地说,这位是我的保健医。施老有一个福禄寿喜的配方正是在他给开出的抗疲劳处方的基础上,经过儿子施小墨的提炼改良而成。

施今墨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1959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施今墨还向国家无偿献出了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的十大处方。总理得知后高兴地说“好, 中医打开门户之见,团结合作,才更有希望。”后来十大处方中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被北京同仁堂制作成药,畅销海内外,并在每年的广交会上为国家创百万美元外汇。随后,施老先生又陆续将自己的数百个秘方无偿献给国家。

“”期间,施今墨被抄了家,停发工资,并被勒令搬出私宅。当总理得知此事后,马上让国务院派人了解情况,很快就为施老安排好新居,同时解决了治病、营养及日常生活所需费用。每提及此事,施老都感动得老泪纵横。施今墨病重住院后,由于总理的亲自过问,医院成立了抢救组。还派人前往北京医院看望施今墨。

第4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历程

1936年Kimmelestiel和Wilson首先报道了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肾脏损害,故定名为糖尿病肾病,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在其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建议把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得到公认。

糖尿病肾脏病发病水平及后果

1978年美国糖尿病委员会统计,糖尿病患者引起的肾衰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1990年糖尿病引起的DKD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26%,花费达10亿美元。在我国,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除外30个省市的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发现,患者中1/3合并肾脏损害。在日本,糖尿病引起ESRD死亡的高达51.6%,美国则是10.8%。因此,寻求预防DKD发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临床诊断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DKD诊断标准为:糖尿病病史(常在6~10年),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UAER20-200μg/分或30~300mg/日),即应拟诊“早期DKD”;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即应考虑“临床DKD”诊断。由于1型糖尿病自然史比较清晰,所以按上述标准诊断并无疑问,而2型糖尿病50%病例是由于偶然的血糖检查或患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有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的平均血糖增高时间为8年,因此,2型糖尿病引起的DKD的诊断除按上述标准外还应结合其他器官的糖尿病微血管病损情况,如眼底情况、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作出判断。

临床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为如下5期:Ⅰ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Ⅴ期,终末期肾衰竭。上述分期针对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确切患病时间不明确,所以上述分期仅供参照。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微量白蛋白尿:他的诊断标准为20~200μg/分或30~300mg/日,目前主张采过夜晨尿标本比留24小时尿更精确和方便,判定时至少在6个月内连续查2~3次尿,取平均值达到20~200μg/分方可诊断。现在有资料认为单独观察某一指标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而观察尿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ACR)能更准确地诊断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因此,2007年NKF指南提出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应确定为ACR在30~300mg/g,大量白蛋白尿为ACR>300mg/g,尽管如此,仍存在一些争议,在几个较大系列,较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0年中仅有30%~40%转为蛋白尿,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这种现象在2型DKD中更为明显。由于微量白蛋白尿并不能完全作为诊断DKD的指标,故人们仍在寻找其他可以预测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尿转铁蛋白的检测:转铁蛋白(TRF)的分子量为77000于白蛋白近似,但所带电荷比白蛋白少的多,因而他比白蛋白更易透过带负电荷的肾小球滤过膜。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电荷屏障受损。因此TRF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较好的预测指标。对DKD的早期诊断较尿白蛋白敏感。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RBP分子量为21200,正常时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为0.1μg/分以下,当近曲小管受损时,RBP排泄量明显增加。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前RBP排泄量已明显增加,提示DKD早期,肾小管病变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故尿RBP的增加可作为早期DKD的诊断指标之一。

免疫球蛋白IgG 4:免疫球蛋白IgG 4是血浆大分子球蛋白的亚类之一,他在尿中出现意味着肾小球基底膜上滤孔孔径的改变。提示尿IgG4检测是一诊断早期DKD很有价值的敏感指标。

尿a1-微球蛋白(a1-MG):a1-MG分子量为26000~33000。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并被近端肾小管全部吸收和降解。2003年新加坡对59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交叉研究证实:尿a1-微球蛋白与糖尿病病程严重程度和病情控制相关,且与尿蛋白排泄直接相关,因此,检测尿a1-微球蛋白对确定早期肾病是否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尿胱蛋白酶抑制C(CysC):Moji分钟iyi等报道在DKD早期,CysC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β2-MG、肌酐等更敏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