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检测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部级质检机构是指经我部机构审查认可,并通过国家资质认定的法定检验单位,是社会公益性技术机构,也是我国农业质检机构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职能定位,尽责履职,开拓创新,积极承担全国和区域性检测任务,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各部级质检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在相关法律规定和资质证书范围内开展工作,践行“科学、公正、廉洁、高效、服务”宗旨,严格诚信自律,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质量控制,切实做到检测主体、检测程序、检测行为依法合规,确保所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合法、准确、公正。
二、严格规范,加强内部管理
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部级质检机构日常运行与管理提出了详细要求,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在认真对照落实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工作。
(一)强化质量控制
各部级质检机构的质量控制程序与作业指导书,应针对不同类型检测任务明确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频次和结果判定原则。要按年度制定覆盖质检机构各检测领域的质量控制计划,有专人(或部门)保证质量控制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各类质量控制结果,对反映出的问题要研究制定纠正措施并监督落实。通过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科学可靠。
(二)规范样品管理
各部级质检机构要高度重视样品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样品管理程序,遵守有关标准和程序文件规定,规范样品的运输、接收、制备、存储、处置等各环节要求,确保样品从抽取、检测至检毕全程受控,强化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确保样品管理严格范。
(三)严格档案记录
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档案记录是质检机构日常运行管理和各项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信息的再现,涉及“人、机、料、法、环”各个因素,其基本要求是真实有据、完整可靠、及时准确。要强化落实原始性要求,确保档案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严格执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双三级”管理制度(原始记录为检测、校核、审核三级,检验报告为制表、审核、批准三级),检测人员对原始记录中数据和结果负责,校核人员对结果负责,审核人(批准人)对原始记录的质量负责。所有记录都应按适当期限妥善存档保管,存放条件有安全措施防护,避免丢失或改动,并履行为客户保密的义务。
三、完善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一) 严格资质评审
资质评审是评价和确定质检机构条件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维护资质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现场评审严格实行评审组负责制,加大实验考核、档案抽查、人员测评等力度,增加整改结果现场确认和事后抽查比例。同时,严格证书有效期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实际,各部级质检机构相关资质证书,包括资质认定、审查认可和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应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以证书最先到期日计)提出复评审申请。对逾期未按规定提出复评审申请的部级质检机构,我部将依照有关规定撤销相关资质。
(二) 深化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作为国际通行的科学措施,是衡量质检机构资质持有期间能力水平的重要工具。我部将以能力验证工作为核心,加强考核结果应用,逐步建立部级质检机构能力水平持续评价体系。各部级质检机构应主动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能力验证,鼓励参加其他部门和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结果合格的,可在下一年度的有关资质评审中,免于考核合格项目的现场考核。
(三) 强化监督检查
按照国务院“双随机”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重点加强不预先通知式的检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或撤销资质等处理措施,并公开相关结果。同时,我部将根据日常管理、能力验证、投诉举报等情况,探索实施分级管理,建立部级质检机构诚信档案和重点监管制度,在“双随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检查和日常监管。
四、明确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一) 强化落实主要负责人岗位责任
中心主任是部级质检机构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对机构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承担领导责任,并争取和保障相关条件支持。中心主任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政策动态,熟悉工作流程,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内设机构合理、人员配置高效,不断增强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应根据职责要求,全面做好岗位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强化落实承建单位主体责任
根据有关规定,各部级质检机构对外所出具的数据和结果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均由其承建单位(即法人单位)承担。各承建单位应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日常督促检查,经常性排查风险,不断持续改进。对于发现的问题,应主动、稳妥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我部。对于有多个部级质检机构牌子的,承建单位应主动推进整合,精简资质证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三)强化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专业的食品检查单位进行食品的检验。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检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要求,以及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质量体系的作用,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
关键词: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质量体系
我国在食品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并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等保障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法》就是国家颁布的法律之一,并不断完善其他辅助的法律,这体现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实验室的检测可以把控食品的质量,而实验室的管理与应用又关系着整个食品领域的质量与安全。通过长期的发展,实验室的操作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正规,但其中也难免会有问题出现。
1加强实验室理化检测工作的意义
实验室理化检测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的质量,还可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和功能的实现。在理化检测时控制好食品的质量,是实验室主要功能的体现,如果想保证食品质量,就要认真仔细地对待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的标准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食品实验室的所有工作都离不开质量的控制。
2食品实验室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2.1理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检测食品样品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取样、样品前处理、运送实验室、样品的存储等。关于样品的质量控制,要保证所采集的样品科学,确保其真实可靠,能够达到实验的要求,而且不会发生其他变化。实验室还要具有采集样品的能力与技术,通过管理采样技术,可以保证样品的正规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实验室的采集标准,运用熟练的技巧保证样品不受破坏[1]。此外,还应制定一套关于质量的保障体系,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有效。
2.2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中的工作要求
食品的理化检测涉及很多方面,具体的标准较高,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的操作、实验室的硬件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食品检验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主要在实验前的操作、实验过程的研究、实验室内的标准、检验报告等,将其中具有明显不同的样品放到实验室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应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
2.2.1对人员的要求
实验室应对实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与审查,如室内各种试验机械设备的操作。通过查看技术人员的档案信息,可以熟悉技术人员的一切信息,包括学历、受教育经历、工作经验、所取得的成就等。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待工作的太对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就对检测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报告是由技术人员在试验后,将取得各种数据的总结在一起形成文字的纸质材料,应将其公布,方便人民群众的检查[2]。食品的检验结果是技术人员的努力成果,也是整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的体现。
2.2.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在食品检验中,要保证机械设备的全面完善和使用性能的良好,要具有很好的工作能力,保证检验的顺利完成。建立对仪器的使用守则和保养方法、检查制度,必须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员才可以使用大型的设备,针对这些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课程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工作。对于仪器的管理要设立管理制度,可以将关于仪器的一些知识、合同等记录在档案里。在使用仪器前,要检验校对设备,检验合格才可以投入使用,并要定期地保养与维护。
2.2.3对实验室的要求
进入实验室检验的产品各不相同,所以实验室要根据不同产品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并在实验中分析并记录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保证环境和设备等外界因素的达到实用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3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后期工作要求
检验的结果可以体现食品样品的质量,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变化,特别是不同数值的选用。要详细地分析某些数据,如数据记录的真实准确、特殊数据的检验、数据之间的分析等。检验机构水平取决于选用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方法,这样结果才会更真实有效。理化检测的结果分析可通过对目标的研究和过程中的质量把控等。
3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在质量体系中的管理功能
3.1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
对于一个实验室的来说,其质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每个试验机构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质量的管理制度,这一管理方法必须与该实验室相吻合[3]。各检验机构的设备、技术人员、技术的不同,造成各检测机构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很重要。所有实验机构必须满足的条件有:①有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具体的食品种类和技术人员、设备相一致,在制度中规定关于奖罚的制度。②根据管理制度做好权利与义务的要求,还要将实验室的仪器和零件的保养计入管理制度里,每台机械的详细情况都要一一记录,做好监督与检查的工作。③在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之后再建立管理制度,技术人员不可以独自实验,要与其他的辅助部门一起完成实验任务。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操作,对比实验室内的硬件设备,还要对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处理,保证实验室内的各机械设备都能正常运行工作。
3.2全面贯彻质量控制意识
在实验室检测食品时,要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验的真实性,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更高。各部门要注意对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和设备的操作,可以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各地区不同,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出发,考虑实验机构和食品检验的检测方法与管理。
3.3合理确认检测方法,保证质量检测结果
实验室食品的检验管理制度,检测方法很重要。食品的检测关系到使用中的设备和检测方法,在技术人员的检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根据检测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保证食品检验的准确与标准。在检测样品的过程中,根据要求的标准和规定,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还要对实验进行内部控制,运用有效的办法核查,确定样品的再次检验和检验的结果,根据两次检验的结果进行内部比较与分析。食品检测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一定要注意工作的态度,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还要经过社会的监督,实验室内部之间的审计和评价,要重复检测数值,科学地选取与分析,这样有利于避免错误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
4结语
随着我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食品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的把控对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这对食品的安全至关重要,对食品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所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很重要,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通过监督考核的制度,督促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促进整个食品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卫林.KS质检所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王文军.我国疾控体系食品检验实验室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一、现状不尽如人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质监、农业、卫生、商务、粮食、科技、轻工、商业、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成分复杂的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标准体系落后;其次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检验技术进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的“并发症”。各地、各部门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但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甚至一些机构只是低水平的复制。单从地方检验检测机构来看,单位之间硬件基本雷同,检验检测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常规项目的检测,对于花样不断翻新的假劣食品而言,力不从心。从国家级、区域中心来看,重复建设不仅表现在硬件方面,还表现在一些研究项目上,许多课题是国内同行已经开展的项目,更不要说追踪或赶超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了。检验机构的重复设置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需多方努力
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的统一的国家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和应急快速反应与预警机制,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战略上逐步让以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为核心的社会化检验检测达到资源共享;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检验检测体系。
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全过程的监管,行业分段负责,并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对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实施监管。建立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岗位资质认定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合理化。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推进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各级行政执法检验检测体系要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与本部门监管职责相结合,满足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和行政执法需要,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检验检测机构按依法授权的职能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每个环节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在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和与生产经销企业紧密联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推动检测机构的诚信机制建设,并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
(二)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机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在有效控制和合理解决检测机构重复建设的同时,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其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
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
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三、措施要跟得上
(一)实行分段抽样和定向检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指导原则,这一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南。分段监管在检验检测的具体体现应当是分段抽样,而对食品检测则不宜实行分段。各地应当在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各自的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在研究项目上也应进行分工,避免无效竞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品安全上的话语权。
(二)实行政府统一“埋单”制度。食品检验检测收费是不少单位的主要预算外收入之一,也是不少部门利益的来源。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支出,要解决多头抽检、重复收费的弊病,必须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经费的落实。建议设立食品安全检测专项经费,预算实行统一编制审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各职能部门年度抽验计划和实际需要,统一进行分配、划拨,并在年末根据实际完成批次进行结算。统一“埋单”为实现检测经费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创造可能,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有关单位检验检测乱收费现象,真正减轻企业负担,树立政府机构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实验室这一重要场所。食品检验专业课程的的教学主要依托于实验的开展,科研数据的获得也是有赖于实验的进行,食品检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食品检验技术的推广等都离不开实验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思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职院校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基于高职院校食品检验实验室是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科研、服务于一身的功能性质,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要追踪现代食品检验技术和实验教学手段的最新发展动态,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卓越、领先”的规划要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
(二)教学性原则。
实验室的基本配备应能满足实验教学大纲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常规器材的数量应达到二人一组。同时,实验室应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现场教学投影系统,实现实验教学的直观展现。
(三)系统化原则。
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涉及到给水、排水、通风、排风、强电、弱电、空调、消防、废气废液处理、集中供气等复杂的工艺技术,同时还要考虑环保、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因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上,要系统化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要避免交叉污染,各实验场所要按功能和检验顺序合理布局。
(四)开放性原则。
食品检测实验室在以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对外开放。如作为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品开发和生产控制所需要的参考数据;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以公共实验室的模式对企业开放,同时接受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作为培训基地,提供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服务;作为劳动部门的岗位技能考核鉴定站。
(五)发展性原则。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现代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可以采用分步骤实施建设,先根据现行的检测技术和资金情况采用相应的软件和设备设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于与今后建设的项目实现对接。
二、高职院校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的场地与布局要求
食品检验实验室一般设有理化检验实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可根据实验室实际应用情况与环境要求,考虑人流与物流的走向,确定布局。
(一)理化检验实验室。
1. 环境要求。
进行感官评定和物理性能项目检测场所、化学分析场所和试样制备及前处理场所应具备良好采光、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度,应采取措施防止因溅出物、挥发物引起的交叉污染;天平室须防震、防尘、防潮;放置烘箱、高温电阻炉等热源设备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换气和通风条件;试剂、标准品、样品存放区域应符合其规定的保存温度,冷冻、冷藏区域应进行温度监控并做好记录。
2. 室内布局。
可划分为制样室、样品室、热源室、天平室、感官评定室、化学(物理)分析室、仪器分析室、标准品存放区域、试剂存放区域、高压气瓶放置区域、器皿洗涤区域等。
(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
1. 环境要求。
高职院校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一般达到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级要求,需要建设净化空调系统,做到控制实验室内温度、尘埃、细菌、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气流分布,保证室内人员所需新风量和室内合理的气流流向,并能维持整个微生物实验室合适的梯度压力和定向流动,减少实验全过程中一切潜在的感染危险。
2. 室内布局。
可划分为样品接收和储存区、样品前处理区、样品的微生物检测和可疑致病菌鉴定区、灭菌区、无菌区、污染物处理区、更衣区等。
三、高职院校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基本配置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配置应根据实验室常检食品的种类、班级学生的人数、技能考核鉴定资格工种和级别、实验室职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根据食品常规的理化检验项目和微生物检验项目,实验室一般的配置见下表:
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实验教师是其中最具活力的、能动的、富有创造力的因素,因此,要使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实验室质量方针得以实施,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就必须注重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可构建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为培养思路,加大实验教师培养力度,并拓展渠道通过进修学习、技能竞赛等切实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实验教师的奖励力度。
五、实验室的管理
能否正常地开展食品检验教学工作以及能否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或结论,都需要在一个管理规范、科学有效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因此,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工作是食品检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1. 建立规范、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实验守则、设备保管、安全保密、卫生检查、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如《实验室管理规定》(含实验教师的职责、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案》等。
2. 加强财产管理,如登记设备附带的各种资料(说明书、合格证、电路图、装配图、附件清单、装箱单证等)及设备技术卡片(验收报告、维修、校验记录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出借、转让和报废登记等。
3. 完善实验教学文件,编制好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任务书等,建立详细的实验教学档案。
4. 建立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如《化学试剂中毒的应急处理》、《化学试剂灼伤的应急处理》、《实验室起火与烧伤的应急处理》、《实验室烫伤的应急处理》、《实验室割伤、烫伤的应急处理》等。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
[2]GB/T 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S].
[3]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S].
[4]GB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5]周妍蕾.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11).
[6]刘芳,刘韫祺.浅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J]. 品牌与标准化,2011,(20).
[7]巩强.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J].大众标准化, 2011,(12) .
[8]李蕾,张国琴.浅谈实验室建设与理性管理[J].今日科苑,2009,(6).
[9]陈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10]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1]李立勇,郭萍.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特立学刊,2012,(2).
[12]聂卉,徐翔,李晓静.浅谈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13]杨国华.最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军队食品;安全管理;监控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6801
建立和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科学、高效的军队食品安全管理监控体系,以加强军队食品安全管理,这对于加强军队饮食保障、保证官兵的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军的现状和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构建军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1.1 建立军队食品安全标准
军队现在所采用的各类国家食品标准已不能适合实际的需要,要在原来各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军队专用的食品安全标准。新标准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符合部队的实际需要。改正以前不合理、不适应军队的部分。首先要要根据调查研究,以军队食品和现在的生产情况为基础,增加原标准没有而现在使用的农药、兽药在食品安全标准中的种类。因为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兽药的种类越来越多,军队所食用的食品种类也愈加广泛。其次,降低各类有害物质在军队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也日益重视。军队作为特殊集团,更应重视官兵的健康。原有的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有的大大高于国际指标,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军队在要制订的食品安全标准中,要以国际标准为参考,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修改,降低其中农药、兽药最高残留量太高的指标。
1.2 建立健全军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军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已有的制度要加大执行的力度,对原来没有的要建立起来。第一,饮食卫生制度。食堂和伙房的建设要符合卫生要求,要安装“三防”和消毒设备。对炊事人员做好从业上岗前的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对生活服务中心的食品加工间要配齐各类卫生设备如更衣室、消毒间等。其次,要建立必须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二,分餐制度。部队就餐时人员集中,如果就餐方式仍实行传统的合餐制,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危及饮食安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就餐方式,全面实行分餐制度。第三,食品抽检制度。不论是对采购的新鲜食品,还是食品仓库中的粮油等存放已久的食品,都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检,及时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和被污染的食品,防止此类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增白剂、黄曲霉素、有害重金属等对官兵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第四,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单位在食品安全方面出了问题,发生了安全事故,如食物中毒,都要认定事故的责任。不但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
2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硬件设施
2.1 按级配齐食品检测设备与仪器
军队食品的检验和卫生防疫工作是军队食品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设备要求高、药品和仪器消耗很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投入经费,按级配齐食品检测设备。各单位要装备好常规仪器和设备,特别是对易损耗的缺额玻璃仪器和试剂等物品要全部配齐,损耗后要及时补充,使各级部队的卫检能力达到军级和师级单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各类食品的卫检要求,师级单位能开展黄曲霉素B1、色素、糖精钠等项目的检测,团级单位的服务中心能进行食品的农药残留、常见有害菌等一般卫生指标的检测。
2.2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控制系统的硬件建设
给军队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编后,要投入经费,为其完善办公设备。建立全军食品安全信息控制系统需要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因此要增加投入,购置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在硬件上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建立全军食品安全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全军现有的310指挥网和训练教育网,建立全军食品安全信息控制系统,使之成为全军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数据的共享平台。此控制系统要作为全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档案和情报中心,收集、整理、交流、军队内外及国际最新有关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动态信息。通过此系统,可以完成下列工作:第一,及时公布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质量状况,为军队食品采购部门提供信息,在建立“黑名单”,公布生产伪劣食品企业的名单的同时,公布优秀企业的名录,推荐优质的产品;第二,对军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公告,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警示;第三,及时公告社会上流行的食品制假贩假手段,并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识假辨假的技巧;第四,各级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定时逐级上报本单位的食品检测结果和食品安全情况,这样可以使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但掌握本单位的食品质量情况,也可以了解外单位的情况,发现典型问题,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危化品 安全管理 废料处理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1-01
随着我国对于食品和药品安全工作的不断重视,实验室食品药品安全检验工作也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是在检验过程中相关人员难以避免的会接触危险化学药品,这些危化品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损伤,并可能引发更大的事故,对检验机构造成经济损失。
1 危化品的科学化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首先就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各类危化品的分类、储存和使用制度,同时还包括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制度。
1.1 危化品的管理制度
在食品和药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危化品主要分为5类,分别是易燃易爆试剂、腐蚀性试剂、毒性试剂、基准类试剂、压缩液化气体。其中易燃易爆、腐蚀性以及毒性试剂的危险性最大,在对这类试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易燃易爆类试剂主要包括高浓度乙醇、乙醚、过氧化氢、高氯酸等。对于这类试剂应将其分开进行独立储存,将其放置在阴凉避光处,避免受到阳光的照射,同时利用棕色广口瓶进行保存,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在试剂瓶下铺一层砂土,起到灭火的效果。对具有腐蚀性的试剂进行保管时,要选择特殊材料的柜子,并且将其与易燃易爆试剂完全隔离开,避免二者接触引发火灾或爆炸。含毒性的试剂在我国食品和药品检测工作中一直都被视为重点管理对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专柜保存方法,独立存放,并且设立多个保险锁,在取用时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并进行记录,确保其被正常使用。对于基准试剂来说,其在检验时要求纯度要高,不能收到污染,因此也要对其进行专柜存放,并且派遣专人看管。而对于压缩液化气体来说,其一般是用钢瓶进行保存,由于其内部压强较大,因此要保证其的平稳性,避免出现剧烈的晃动、碰撞等情况,还要保证钢瓶远离任何发热物体,避免阳光直射。在存放过程中,钢瓶必须保证竖立摆放,以免气体出现倒灌的情况。
1.2 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制度
在对检验实验室危化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实验室本身的环境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实验室内的环境必须保证清洁,不能出现灰尘浓度过高的情况,避免灰尘与试剂接触导致化学反应。其次,对于实验室环境的温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不应该超过28 ℃,以免造成易燃易爆试剂发生自燃反应。最后,对于保存试剂的各类保管柜的摆放也要进行注意,一定要放在阳光不能直射的部位,并且保证保管柜周围空气的干燥,以免过多的水分影响试剂的纯度。同时还要原理实验室内的热源,例如暖气、电暖风等。
2 废料的分类和处理
在食品和药品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之后所剩下的检验物被称为废料,根据其物理特性的不同,一般分为废渣和废液。一般情况下,这类废料均含有有毒物质,如果不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很容易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同时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相关检测工作结束之后,相关管理者应该对废料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废渣类废料来说,其在处理上比较简单,如果废料的毒副作用较低,可采用集中焚烧后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焚烧时一定要选择空旷的环境,并且保证周围没有任何居民和种植田地;如果废料的毒性较大,则需要将其进行集中回收,放入焚化炉中进行处理,避免给周围的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而对于废液的处理就需要根据废液的含有物来进行,例如:含砷、铬、汞等有害物质的废液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方法,将其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沉淀,使其转化为相应的盐类,再利用凝固剂对其进行统一处理。而如果是有机废液,一般采用的是焚烧处理方法,但对于一些挥发性较高的废液,应该在焚烧前在废液上洒上一定厚度的水,阻隔其挥发作用,以免有害物质进入到控制中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在对废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每一步操作,必要时可以穿戴隔离服,避免废料中的有害物质对管理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在处理废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进行监督。
3 结语
食品和药品质量的检验工作是目前相关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重点,各地方政府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也在逐渐上升,因此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实验室内的危化品的管理工作也必须提高力度。对于各类危险品均需要进行分类、单独保存,避免不同种类危险品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引发事故,同时也避免危化品对使用者和管理者造成的危害。另外,对于检验后所剩下的废料也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张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 程三喜.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20(6):245-246.
药品科学监管理念,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它是监管工作的灵魂,是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向,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局科学监管理念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做好药监各项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做好药品检测车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药品检测车是国家局为加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研发的高科技装置,具有“药品注册信息、外观及说明书鉴别、抽验不良记录、指纹信息”等四大数据库,集中了“近红外光鉴别法、化学官能团鉴别法、薄层色谱鉴别法和中药材显微鉴别法”等多种快速鉴别方法。自2006年药品检测车在我市运行以来,已初步显示出“掌握信息、快速筛选、靶向抽样、目标检验”和“药品监督110”的效能,为开展打假惩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药品监管效能得到了有力地提升,给药品稽查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在07年全省评比活动中,我市药品检测车运行管理工作获得了省局先进单位称号。具体做法是:
一、夯实检测工作基础,着力于七个到位
国家局邵明立局长在总结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经验教训,阐释科学监管理念的深刻内涵时指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关键在人。选好人,用好人,教育好、配备好队伍,既是我们系统常抓不懈的战略工程,又是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组织保障”。为此,蚌埠市局领导高度重视药品检测车的队伍建设和日常使用管理。今年以来,将提升检测车运行效能作为重头工作来抓,市局分管领导精心策划,多次召集专题会议进行周密部署。按照省局的总体要求,坚持“有利于交流,有利于提高,有利于促进”的原则,根据新的运行模式的需要,及时调整检测车运行领导小组,成立车辆管理组、车辆运行组以及由市局、市所、县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抽验组。以“七个到位”作为提升检测车运行效能的保障:一是人员配备到位。由市局稽查科、市所监督办和检验技术人员组成的运行工作组保证了检测车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得以发挥,不出现岗位缺失。车载技术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持有上岗证书;二是办公场所到位。为方便车辆运行管理,市所专门辟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快检工作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三是经费支持到位。省局为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安排了专项经费,市局确保专款专用、及时拨付、监督使用。四是车载仪器设备添置到位。为进一步拓展检测车的检测范围,提高快速筛查能力和综合效率,新添置了澄明度检测仪、脆碎度检测仪、pH计等多台快速检测设备。五是信息收集到位。运行组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结合省局稽查内网、省局食品药品论坛稽查专区了解药品质量和稽查动态,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努力提高初筛阳性率。六是问题分析到位。通过每月一次的稽查、药检联系会和每季度一次的全市监检结合工作交流会来考查检测车运行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实现逐步提升。七是领导督查到位。为加强快检车的动态管理,分管局长不定期进行跟车督查指导,强化了车载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了检测车的规范运作。
二、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着力建立三个结合
面对存在人少、事多、监管任务重的现实,我们结合深化效能建设,从转变观念入手,着眼于药品检测车运行机制的创新,打破以往的工作格局,将人力资源合理整合,做到一车多能,多项工作协调交叉,使检测车的作用得以外延。按照“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靶向抽样、法定检验、行政处罚”的模式开展工作。在具体运行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检测车工作与现场稽查和开展监督性抽样紧密结合,利用初筛的结果来决定抽样品种、批次,减少了抽样的盲目性。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检测车的快速筛查的优势,提高了稽查与检验协同作战、综合监管、端窝打点的能力。07年2-7月,稽查人员以检测车为平台,在开展“人血白蛋白专项整治”活动中,一举查获了2起人血白蛋白售假案;二是检测车运行与ADR监测相结合,药品检测车在检测初筛药品的同时,积极开展ADR监测知识宣传和督查活动,做到宣传到家,送表上门,咨询服务到位,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了ADR监测工作的认知度。我市ADR监测工作连续两年获得了全省先进单位,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检测车运行与法规宣传贯彻结合起来,检测车开到哪里,药品法律、法规就宣传到哪里,融洽了和相对人的关系,提升了药监工作的形象。从运行结果看,“三个结合”的实践,促进了“三个提高”,有效地降低了监管成本,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实践证明,药品监测车的应用,对提升稽查效能起到了很关键的促进作用,挖掘案源初见成效,如去年元月份在某乡镇卫生院快检时发现一批人血白蛋白,后经武汉药检所检验为假药,罚没收入6万元;4月下旬在固镇某医院快检时发现可疑羚羊角粉,经信息检索和协查,系假药,罚没20余万元;5月份在某药店发现假冒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在某批发企业发现劣药刺五加注射液;6月上旬,在怀远县发现假“达美康”、假“鲁南欣康”等案件,使稽查工作真真切切感受了检测车的效能。07年统计显示,通过药品检测车检出假药15个品种17个批次,货值50余万元;劣药52个品种104个批次,货值20万元。
药品检测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的推广应用推进了药品日常监管模式的创新和药品抽验机制的深化改革,对涉药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威慑力。药品检测车“灵活、机动、快速、高效、无损伤地定性、定量分析”的特点,特别适合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新农合”和农村药品“两网”的建设。
三、建立检测规章制度,着力为快检添动力
为规范检测车运行管理,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药品检测车人员工作职责、检测工作程序、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三大部分共12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如《药品检测车使用试剂、标准品、实验用品管理办法》、《药品检测车车载设备管理制度》、《车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车辆卫生管理制度》等,完善了车载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操作规程;修订了药品检测车工作流程、车载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强化工作责任的落实,以实行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以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使药品检测车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做到工作有计划,出车有申请,检测有记录,结果有小结,形成了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良好氛围。
四、全力构建监检结合平台,科学定位药品检测工作,
市局把药品检测车的工作定位为“药品监督的110”,探索出“123”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药品检测车以监督检查、快速筛选为中心,牢牢抓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节约检验成本,增强两个效益”的目标开展工作。“两个结合”:通过药品检测车的运行,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日常监管与药品抽验进行有机结合。检测车运行以来,我们始终以检测车为稽查平台,把检测车作为流动的“岗哨”,保持对涉药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三方配合”:药品检测车与检验科室密切配合,有目的选派检验科室的同志参加快检工作,实现检测、检验和稽查人员的三方配合,实现信息资源互享。同时,结合检测车运行,通过培训、督查等形式来保证药品稽查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以检测车为平台,督导县局稽查工作,现场指导县局稽查人员规范执法;二是采取跟车作业培训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实践培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尽快掌握监督检查、快速筛查的有效方法。三是关注群众举报、质量投诉等热点、难点,发挥检测车灵活机动的特点,提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好“药品监督110”作用。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
2、场内环境宽敞明亮、通风。地面应坚固、平整、清洁、防滑。通道应设有标识,保持畅通,不堆放与经营商品无关物品。空气应清新。商品按大类设置经营区域,应明确标识,并配备适宜的展陈销售设施。
3、生鲜蔬菜、水果储藏应配备保鲜冷库;肉类、水产品储藏应配备低温冷库或冷藏设施;冷冻食品交易应使用陈列冷柜。
4、设有具有快速检测农药残留能力的检测室;配备能快速检测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检测仪器,保证设备校检合格。检验记录归档完整美观。
5、建立商品进货索证记录,向经销商索取入市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证明、质量认证证书或质量检测部门验发的证明等。
6、统一建立和悬挂经销商食品卫生和业务培训制度、经销商违规处罚和违规退出制度、市场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和业务培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投诉制度。
二、水产品养殖企业和批发市场
1、水产品养殖企业
(1)种苗场须有《种苗生产许可证》、养殖场须有《养殖证》,以上证件须在有效期内,并用镜框装好挂在显眼处。
(2)生产企业生产日志健全,有完整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并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31号令)要求。
(3)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须有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竖立基地(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志牌等及塘号或池号标志。无公害产品认证须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上证件须在有效期内,并用镜框装好挂在显眼处。
(4)生产企业要求在显眼处张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31号令)、《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使用准则》、《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生产品种相应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及企业制定的用药、投料、水质监测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
(5)环境整洁卫生,原则上要求饲料房和药房分开,摆设整齐,有饲料、药品进出台账。
(6)管理人员熟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法规及禁用渔药名称。
2、水产品批发市场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
(2)应当设立或委托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定期对进场销售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
(3)建立水产品进货索证记录,向经销商索取入市水产品的产地证明、检验合格证明。
(4)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销商违规处罚和违规退出制度、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业务培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投诉制度。
(5)建立不合格水产品报告制度。发现有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要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报告。
三、农牧产品生产基地
l、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地环境(包括土、水、气等)经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机构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的环境检测机构的检测和评价报告,取得有效的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地认定证书。
2、建立使用农药、化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投入品使用台账;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可追溯制度。
3、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四、食品生产企业
1、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齐全并公开悬挂。
2、检验室、检验记录完整,归档美观。
3、建立生产。销售和检验台账记录。
4、车间、仓库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制度齐全上墙,合理张贴警示标志。
5、人员卫生、车间卫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符合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的规定。
6、生产人员着工作服,并按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进行过培训。
五、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1、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公开悬挂。
2、生产加工间入口处统一设置洗手、消毒、清洗设施。
3、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房顶无灰尘;生产车间内不允许有厕所;生产加工场地应清洁卫生;有纱窗、灭蝇灯、防鼠板等防蝇、防鼠、防虫设施,生产设备、设施卫生整洁。
4。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离地离墙、码放整齐,保证库内安全、整洁卫生。
5、统一建立《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所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
6、盛装产品和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料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必须备有专门的清洗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产品或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7、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明,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所有人员按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进行过培训。
六、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或者有规范的公示栏。
2、统一设立市场商品索证查询系统。
3、场内环境宽敞明亮、通风、不拥挤,不应有蚊蝇等虫害。地面应坚固、平整、清洁、防滑。通道应设有标识,保持畅通,不堆放与经营商品无关物品。空气应清新、无异味。商品按大类设置经营区域,应明确标识,并配备适宜的展陈销售设施。
4、统一设立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市场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公示、退出、购销挂钩等7项制度并公布。
5、食品经营主体证照齐全并在显著位置悬挂,经营范围与证照一致。
6、统一建立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索证索票记录本。
七、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
1、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齐全并公开悬挂。
2、统一建立食品进货台账。
3、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八、餐饮单位
1、营业执照(食堂除外)、卫生许可证、《餐饮业消费安全承诺书》齐全并公开悬挂。
2、已推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有量化标志(标牌或标识)。
3、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员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统一着装,个人卫生良好。
4、内、外环境整洁,三防设施完善。
5、布局合理,标识明确。
6、餐具洗消落实,保洁良好。
7、主要原料索证规范,来源合法,有台账可查,有票据可验。
8、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成食品出售。
9、肉类采购必须选择定点屠宰单位。
九、生猪屠宰企业
(1)屠宰企业证照齐全并公开悬挂《定点屠宰标志牌》、《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
(2)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屠宰生猪。
(3)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疫、检验制度。
(4)健立健全和完善进货索票索证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5)张贴、公布《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
(6)张贴、公布生猪屠宰税费项目和计征标准。
(7)屠宰技术人员统一着装。
十、10类产品生产单位
1、营业证照、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证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统一建立质量档案。
3、按生产许可、3C认证有关规定建立原料进厂检验、验收记录、产品检验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
十一、药品研发机构
1、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研究机构的人员熟悉药品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基本内容,定期进行体检,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2、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运转正常;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
3、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十二、药品生产企业
1、《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企业所生产药品的批准文件齐全。
2、厂区环境整洁,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合理,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对药品生产不造成污染。
3、生产现场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有序,生产过程记录完整。
4、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并有与药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
5、批生产记录完整齐全,管理规范。
6、仓库分区管理,贮存温湿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物料购进、使用、成品入库、出库等均有完整记录。
十三、派疗器械生产企业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企业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批准文件齐全。
2、厂区环境整洁,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合理,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3、生产现场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有序,生产过程记录完整。
4、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并有与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
5、仓库分区管理,贮存温湿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物料购进、使用、成品入库、出库等均有完整记录。
十四、药品批发企业
1、《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药学技术人员在职在岗,从事验收、养护工作的人员经过培训,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3、具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药品的购进、在库养护、出库复核、销售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有相关证照材料。
4、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药品仓库内外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按要求将药品储存于相应的库房中。
十五、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所经营的医疗器械的批准文件齐全。
2、经营场所环境整洁,无污染,门窗严密、地面平整,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储存场所,实行分区分类储存,标识清楚。
3、制定与符合有关法规及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十六、药品零售企业
1、《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岗。
3、营业场所环境整洁、无污染物。营业场所配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等设施设备。
4、按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等规定陈列药品,营业场所有销售处方药的警示语及非处方药的忠告语。
5、采购药品建立并执行购进验收制度,并按规定建立购进验收记录。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有相关证照材料。
*、出口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玩具、灯具、小家电等)
1、国家实施质量许可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出口产品,必须获得相应的证明文件(玩具出口许可证、电器产品3C认证)。
2、产品安全质量、卫生、环保项目抽查测试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有相应检测证明。
3、建立有出口产品检验的有关制度,企业内部设有质检部门及检测实验室,并有完善的检验设施以及经培训合格检验人员,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质量检测。
4、生产环境整洁,警示标志清晰,有关证照公开悬挂。
5、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十八、进口度物原料经营单位
1、有经营许可证并经检验检疫机构登记注册。
2、提供进口废物原料环评报告并有环保批文。
3、有装运前检验及口岸查验合格证明。
4、具有必要的检验检疫查验场地。
5、对非法进口废物原料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十九、进境水果经营单位
1、有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通关单》。
2、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
3、有《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4、有水果进境与销售记录,进境与销售数量是否相符。
5、进境水果符合“三原”即“原集装箱、原包装、原封识”要求。
6、对非法进口水果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二十、进口肉类经营单位
1、周边环境无受到污染,有疫病防制的必要设备。
2、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疫病防制制度健全。
3、经营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经营的肉类有国家质检总局签发的检疫许可证,有出口国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货证相符。
5、对非法进口肉类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二十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1、取得卫生注册登记证书并悬挂。
2、有卫生质量管理手册。
3、具有开展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并有完善的检验设施以及经培训合格检验人员,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质量检测。
4、已经过清查。
5、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全部按规定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6、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仪书》。
二十二、出口食品原料基地
1、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健全。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2、畜禽食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场区和栏舍门口有疫病防治和消毒设备。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疫病防制制度健全,有防疫条件合格证。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药物饲料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3、水产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健康养殖和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健全。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药物饲料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4、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
(1)已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保障体系配套制度,内容包括日常卫生管理、疫病及有害生物防治、农兽药、种苗、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制度,并装订成册、制成镜框上墙张贴。
(2)已取得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场注册登记证,并精装后公开悬挂,动物养殖场大门口已张贴“防疫期间,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场”的告示。
(3)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对隔离,符合相关卫生基本要求。动物养殖场内无饲养其他品种动物,周围1000米(注册牛场周围500米)范围内无动物饲养场、医院、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
(4)种植、养殖和管理记录建立台帐,包括检验检疫日常监管手册本,农兽药物、饲料、疫苗等投入品出入库登记、病虫害发生防治记录、防疫消毒登记本、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登记本、实验室检测记录以及门卫出入场登记本等。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
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国际相关产品贸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
1 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以及全球性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2 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食品检测的方式不健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从对食品监管的角度来说,比较有效的制度便是对食品安全建立例行的监测制度,这种制度也可以理解为对食品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冶理的全过程监管。然而,对于我国目前的食品监测体系来说,这方面相关的投入还比较有限,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2.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从较早的“二英”和近来的“三聚氰胺”事件来看,充分暴露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急待提高,如检测方法不多,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等。即使是一些市场急需的实用快速检验方法也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现有的一些速测法存在灵敏度不高或者特异性不强等问题,可以说是快速不准确,准确不快速。
2.3 监督环节不完善,过程控制不到位。当前我国对食品全面的监管还存在监督环节的不完善的现象。从监管环节来说,食品监管的重点大都放在了放在最终产品的出厂监督环节,而对相关产品的源头过程控制不够重视。作为监管对象的大都是资质较好的品牌大型企业,而对与分散的小型企业的食品监管不够,家庭式的食品监管更存在无人问津的现象。从检测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检测机构其检测能力与社会的广泛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食品有害物质添加及中农药残留等方面的安全类检测不到位,有些地方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忽视对这方面的检测,造成食品检验检测环节上的脱节。
2.4 检测机构结果认定不统一,重复认定成本增加。我国许多地区在食品检验检测结果认定上,存在既有各部委直接认定也有各级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资质评价的现象,这样并存的认证结果对于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一些地区亟需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机构,以避免重复认定造成的成本损失,减少检测试验室的负担。
2.5 我国在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准入条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逐渐形成了不合理的行业壁垒。根据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地区在资质管理方面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以及行业所属部门是获取资质认证的前提条件,这样的规定对于国营的检测架构来说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获取资质具备优先性。而对于其他一些行业机构,社会中介组织来说,行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在获取食品检验检测的资质上面较国营机构更困难,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壁垒与分割。而且,在当前有关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些资质管理规定只是对基本的技术能力,质量检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是缺乏对机构相关行为的法律约束,于是便形成了只有进入机制却没有退出机制的局面,这样就导致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僵化,对于其部门职责的公正履行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议措施
3.1 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完善整个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减除行业壁垒,以此推动民间中介资本的介入,形成合理规范的竞争机制。民间的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组织可以为政府的食品监督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也可以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鉴定提供技术服务。
3.2 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3 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机制。
3.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1]田书敏.食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