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网络素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素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素养教育

第1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一)人文艺术素质教育

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就包含有“六艺”的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乃为音乐艺术教育。教育家孔子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塑造人的崇高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给个体心灵赋予理性秩序和规范。“艺术美表现出人格的良好品性”,人只有通过艺术美才能踏上全面自由之途,才能“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各种传统艺术在不断革新的媒介技术冲击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今天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虽然也包含了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但时代所赋予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其与媒介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下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中,学理工科的学生一般擅长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而学习人文科学的学生则惯于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有力地启动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学习人文艺术知识,能够有效地开拓视野、培养情操、锻炼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提升媒介素养和网络影评的素质。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二)影视专业素养教育网络影评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电影市场的主力军,其影视专业素养自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今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通过“看”来感知世界,影像成为了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通道之一。电影作为外延宽泛、内涵复杂的影像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从媒介的角度来看,电影又是一种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载体,具有媒介的典型特征。因此,在电影媒介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电影的主要消费者和网络影评的主要生产者,就非常有必要了解电影的历史和现状、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电影的艺术特征与技术知识,认识电影的媒介特征,探寻电影承载的艺术、文化和商业价值,从而通过分析电影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和感官体验,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以更专业地形成客观的影评文本。

其实,大学生们进行网络影评并不单纯只是发表自己的感性体验。一方面,如果要从电影的文化内涵、思想意义、艺术特点等角度来挖掘影片的价值,就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之后再进行评论;另一方面,如果要从电影美学和电影艺术学的角度来分析电影语言及符号意义等,则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之后才能进行深入地评论。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影视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影视媒介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

(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当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几乎都可以充当传播者。当代大学生享受着传播技术带来的便利,从传统的受众及舆论引导对象变成了积极表达意见、传播信息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手机、相机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照片、视频、音频等素材,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微博或者贴吧、论坛发表新闻或评论。每个人的“话语”都将影响社会,因此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这必须是也必然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题中之义。

大学生具有年轻、激情、积极、创新、自由等特点,新媒介技术影响下传播的技术化、个性化和自由化,使他们成为“自媒体”中的活跃分子。同样地,大学生的网络影评,其内容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均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自觉以及法律自律。

因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

一是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既需要及时地学习和准确地理解相关法律,还需要把知法、守法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更要学会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来认识、使用和批评媒介。

二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传统媒体和专业新闻传播者应具备的素养,作为“自媒体时代”网络影评者的大学生也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种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就能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做到:第一,理性地分析接受信息。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以冷静理性的态度表达意见,对于有待考证的信息不盲目跟帖;第二,客观公正地信息。大学生虽非专业的影评者,但应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起码的道德要求,在进行影评时要尽可能用准确的文字做中肯的评价,不夸张、不粉饰,更不要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要对电影做客观全面地评论,要尽可能地把握电影的实质和内涵,这也是影评最基本的规范。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影评的提升

(一)对大学生电影解读能力的提升

我们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影评时,最根本的意旨就在于媒介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影评的提升作用。

电影是在现代科技和媒介技术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艺术,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媒介特征和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特点。就观众的接受层面而言,观众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文化修养越高、知识功底越厚实,艺术解读和媒介解码的能力就越强。通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就能够使非专业的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影片创造的艺术形象所带来的触动和思考,也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正确接受影片积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导向。可见,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审美修养的提升及思想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们创作影评奠定了应有的素质基础。就电影的技术层面而言,普通大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影视制作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一部电影的技术方面的评价,多数大学生只能用“拍得好”或“拍得不好”来粗浅概括。因此,影视专业素养教育正好能弥补这样的不足。电影画面的景别使用、音效的合理运用、剪辑的方式、镜头的切换等技术问题,只有通过一定的影视专业素养教育才能普及到当代大学生,进而使他们在撰写影评时才能结合技术层面以更为专业地去分析评价一部影片的得与失,并更好地发挥影评的职能。

(二)对大学生影评创作能力的提升

由于网络影评独特的媒介生态环境,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误以为网络影评的撰写可以随心所欲。诚然,网络影评可以多样化,但也必然有其基本规范和美学要求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目前网络上点击量高的影评,多数都是以恶俗搞笑为主,并且侧重于感性认知,许多大学生也是由着自己的审美喜好去片面地、随意地对影片进行褒贬。此外,网络媒介“把关人”的失守也使许多行文粗浅、语言鄙俗甚至突破“底线”的言论充斥其间,这不仅无益于影评和电影事业的发展,而且还污染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空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好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象,同时也能使网络影评从内容和形式层面上得以全面提升。因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影评者的文学艺术修养,使影评行文规范、品位较高,影视专业素质教育能够增强影评者的专业素养,使影评专业性强、眼光独到,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则更能为大学生网络影评的主题思想和立场倾向进行有益的约束和健康地引导。

第2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中小学 媒体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时代媒体素养教育的内涵

1.1 媒体及媒体素养的内涵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手机、直邮。媒体素养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教育”有别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专业教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民具备思辨与产制资讯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媒体信息。

1.2 媒体素养教育的特点

(1)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从网上学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时间、空间的界限。通过网络,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共同学习。网络使得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兴趣成为知识的老师,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浩如烟海的知识,不论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

(2)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由点到面,而现在的媒体传播模式为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角色的点到点的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学生们学习和选择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了,学生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持续关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忽略。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体素养的教育内容不断多样化,其中既包括时下流行的贴吧、网盘、博客、播客、手机媒体,也有针对当前网络重点关注的事件进行讨论、总结、深化,从现象到本质,从认识到实践,各个环节都成为培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

网络时代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是顺应网络时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亦是满足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 当前我国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当前我国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没有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也没有一本针对未成年人公开出版的媒体素养教材。这与人们对传媒发展的认识程度还不深远有关系,对于新生事物,在充满兴趣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应变准备。

(2)重基础理论教育,轻媒体实践应变能力教育。目前国内的媒体素养教育,仍然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对于媒体实践应变能力教学投入不足,这时,我们的教学就需要引入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

(3)媒体素养教育主体意识淡薄。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学校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认同、质疑和应变,缺少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种教学模式将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呆板机械,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存在问题的根源

(1)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教育,在面对不断涌现的各式各样媒体时,缺乏正确使用媒体和有效使用媒体的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媒体的影响与冲击,以致影响学业或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等。

(2)学校存在的问题。当前,许多在校老师本身并没有接受过媒体素养的专门培训,对于媒体素养的教学往往依赖自身的阅历,这就决定了教师无法从专业角度指(下转第77页)(上接第64页)导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和了解,现在,由于相关教师媒体知识的欠缺,将影响教学效果。

(3)社会存在的问题。目前,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还没有制定一些权威的政策性文件和有关规范,也没有相关的经费投入。缺少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投入,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另外,国内对于媒体素养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关注度尚不足,没有国外学者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因此鼓励支持国内学者对媒体素养教育的研究。

3 网络时代加强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对策分析

3.1 社会层面

(1)媒体。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应自觉加入到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行列中来。社会媒体不仅是信息生产的机构,而且是信息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同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社会媒体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来。(2)政府。政府干预是推动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上层路线,为教师媒体素养教育制定相关政策,为教师开设媒体素养教育培训课程。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教育、文化等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协调机制,推动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

3.2 学校层面

(1)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者,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为此应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媒体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用途,了解媒体传播信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巨大作用,具备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交互的能力。

(2)课程。在我国高校新增设媒体素养教育专业,主要为中小学校培养媒体素养教育的专门人才,以提高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媒体素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将从事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指导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提高中小学学生媒体素养的教学质量。

3.3 家庭层面

(1)家长。家长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最能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想培养中小学生们的媒体素养,家长自身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主动学习媒体知识,了解媒体动态,关注孩子们感兴趣的媒体内容,从而加以引导,对孩子的媒体素养教育要有的放矢。

(2)家庭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中小学生们的尤为重要,家长们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不懈进取的氛围,引导孩子们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中小学的媒体素养教育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明智之举,要促进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共同协作,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 樊葵.媒介崇拜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互联网;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23-01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触网”的比例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其海量的信息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接踵而来。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首先,网络使用的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不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机不离手,使用率非常高,但这并不代表其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聊天和购物等,对于利用网络学习及制作媒体作品的能力还较差,甚至有的大学生连基本的office软件都不能很好地使用。其次,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思维能力不足。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大学生处在心智并不成熟的时期,有时不能很好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评价,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曾有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遇事更信微博,信任度高于新闻联播。再次,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的缺失。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内容较少受到约束,容易陷入“反正没人认识我”的无主体虚拟状态,造成传统道德观念与修养的缺失。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一些重大事件得以快速传播。大学生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敢于质疑、表达,但因阅历较浅,法律意识淡,有时可能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提高网络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使得网络素养成为当今社会评价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网络素养是必修之课。其次,提高网络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网络社会的发展,不仅只是需要人们利用网络改变自己的生活,如网购、娱乐、通讯,同时还需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终身学习。同时,具备各类信息的辨别和分析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分清事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在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迷失自己。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对策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是人与网络共生共存的时代,网络素养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搞好校园网络建设。一是网络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作为高校,要重视网络素质教育,将网络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中的网络素质和安全教育融为一体,构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技术运用和单纯的思想教育层面,而要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状况及随时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合理增减,有重点地围绕网络素养教育目标进行教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利用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不仅是学校网上办公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基地。校园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满足大学生交流的心理需求。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些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不同板块的版主,这样教师既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导向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思想认识,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三是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一般都住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为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舞台,如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网络设计大赛甚至竞技游戏大赛,将沉迷于网吧网游的学生拉回到校园。其次,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多彩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甚至出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看手机”的怪象。一些学生在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甚至对现实中交往产生恐惧,对网络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产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信息批判能力和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自觉抵制外来低俗、不良文化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其网络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面对新的形势,高校要因势利导,以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修敏.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第4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所谓的信息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和信息的加工。在网络时代,由教师面对面传授经过整理的条理化知识的传统学习途径被打破,延伸出了依靠网络作为媒介的新的学习途径,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讨论,资源下载甚至完成在线考试等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身充当了核心角色,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只是一个辅助角色,因此,对于学员来讲如何高效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自我的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提升成人学员的信息素养对学员自身的发展亦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探讨网络环境下成人学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营造网络学习环境

由于成人学员绝大多数人除了参加学习以外,还负担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工作以及家庭的双重压力,而且成人教学的面授时间普遍较短,这也使得成人学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消化所学的知识,因此他们也非常希望有一个平台,来帮助、指导、监督他们进行必要的自学,并期望能在自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获取新知识、分析新知识的能力[1]。因此为了积极顺应这种趋势,继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要硬件过硬,还要软件到位,不仅要网络设施建设的很好,而且尤其要充实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平台,但是普遍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现象,网络资源非常匮乏。这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形同虚设,因此只有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了,网络平台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积极开展始业教育课,提供网络学习入门指南

鉴于成人学员的年龄层次普遍偏大,学习基础偏低的特点,成人学员往往存在计算机使用等基础技能的缺失,很多成人学员,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成人学员,很难自主完成一系列的网上学习过程。针对此问题,学校在学习初便应该开设相应的入门指导课程,通过课件的演示,实际上机操作等方式,使学员迅速适应网络环境,熟悉操作流程,为顺利融入网络学习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网络学习模式下,学生和任课教师处在一种准分离的状态下[2],学习成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学员自学能力的高低,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特点对教学效果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员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应该采取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传统的面授过程,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帮助学员加深对所收集信息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面授过程积极传授给学员获得信息的途径,从而提高学员的获得信息和过滤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实现了双保险。

第5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网络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75-0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户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大学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虚拟图书馆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悉尼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进而创新和拓展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一、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判定信息需求并进行检索、评价、获取及利用的能力。它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信息素养既是用户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也是其终身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把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创新能力作为培养核心,注重个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高等教育体系广泛讨论并制定各种教育标准,说明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具体实施被认为是当务之急。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用户认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研究技能及获取信息的方法,达到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促进用户主动关注和参与图书馆馆藏发展和信息服务,增进图书馆员参与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机会。

二、悉尼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一)教育标准

2004年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信息素养标准包括信息识别、查找、评价、管理、有效应用和创新以及信息伦理6个部分,悉尼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以此为基础展开。

(二)教育内容

学科馆员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程度,制定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一是通行专题教育。针对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每学期定期安排约1小时的教育培训,全校师生根据需要选择听课。二是专业信息教育。包括信息检索基本概念和理论,检索步骤和检索策略,科研课题的信息管理,数据库检索实例,专业数据库检索技巧,专业文献的查找,信息资源评价,参考述评的利用,综述撰写,目录使用以及不同专业学科导航的利用介绍等内容,列入学生必修或选修课学习,有问题和需要课后联系学科馆员辅导。三是单独教育。针对研究型硕士以上读者,开展面对面咨询和课题检索服务。

为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圆满完成学习研究工作,学科馆员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开课内容和研究需要,与相关教授和研究人员沟通,结合实际信息利用开展教育。一是利用教育。利用图书目录、相关数据库和学习平台等查找学习资料及文献信息,了解图书馆可利用资源,求助图书馆员和其他用户获取信息。二是应用教育。如何查找专业文献信息、专利文献信息、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及利用文摘等,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专业信息资源。三是讨论教育。本科生结合课程学习,完成课程设计、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学习研究工作,硕士以上研究人员结合研究项目进展,省时省力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评估研究成果等教育培训。四是专题讲座。结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专题讲座。

(三)教育服务

1.直接面授。在主馆或分馆培训室开设相关信息利用的培训、讲座、讨论会等,解决用户利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学科培训。结合研究需要完善图书馆的馆藏,指导查找合适的信息资源、网页和数据库,提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培训,为新研究和课程提供影响因子统计信息,设计和实现信息数据管理项目等。

3.快捷网页。制作引文指南、电子文档索引、数据手册等网上快速参考咨询网页,将学习研究中常用信息、常见问题、常用网站等汇集一起,为用户提供便捷、权威、可信网站。

4.在线指导。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研究开题、研究过程、撰写论文等阶段,通过图书馆主页和E-learning网页提供在线指南,利用专门整理的相关资源、网络信息及研究用软件,按照研究和学习主题查找相关学科资源。

5.咨询服务。通过校区和学院相关分馆的信息咨询台,解答用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知识讲座、文献检索指导,提供科技查新、定题指导、馆际互借等服务,开展向用户发放培训手册、服务指南等活动,便于用户了解相关服务和开展相关调查。

6.音频指导。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源指南和使用常见问题的声音文件,用户能够听到相关指导。

7.馆际互借:免费为校内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工等用户查找并获取未收藏的文献资料,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8.动态管理:主馆和分馆均设课程教学参考资料文库并提供复本,满足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使用需求。每学期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清单调整并补充其馆藏。

(四)教育方式

学科馆员负责相关学院分馆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读者培训和日常咨询,与各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学生研究与能力的教育培训。学科馆员参加相关学院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确保自身具备相关信息的教育培训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角,与学院专业沟通情况列入其年度考核指标。用户在网上、图书馆内及学院内报名登记,学科馆员根据教师课程安排和用户培训要求,每学期开学时安排短期培训,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要领。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举办各类资源利用专题讲座、制作各种宣传手册、网站宣传、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等方式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对刚入校低年级本科生,专业信息知识刚刚起步,通常组织参观图书馆,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讲座。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工作全面展开,专业研究信息方向鲜明,前沿热点信息需求较多,通过文献检索课学习,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研讨会,介绍各类信息源获取方法,通报最新数据库使用、专利文献检索等。学习借鉴悉尼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做法,探求创新与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一)重视研究创新

高校图书馆体现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其运作的重要理念是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全方位的支持,重视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创新信息素养教育创意和实施方案,制作网络教学产品。加强学科化教育服务意识,学科馆员分院系学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依据通行的信息素养标准对课程进行设置、评价和管理。

(二)注重培养服务

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依赖忠实的重复使用的用户。一是注重培养信息素养意识。学生所受学校教育影响其一生,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拥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必须注重用户信息素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二是培训服务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用户需求,时间灵活,人员专业。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不局限课堂教学,主动与相关研究部门及管理组织合作,在日常服务工作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提供嵌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息能力培训服务,帮助查找、评价、利用信息,实现终身学习。三是开展特色服务和个。在读者导向、读者培训、馆藏资源共享等常规服务基础上,配备参考咨询服务体系及线上线下咨询人员,开展专职馆员信息咨询服务,开设不同层次读者课程培训,专业性学科提供一对一辅导等特别服务。

(三)学科馆员制度

图书馆员即专业学科馆员,必须具有图书馆学或信息学硕士以上学位,受聘初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工作上有突出贡献、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学科信息知识专家、数据库生产者、信息资源组织者、信息传播利用导航者等。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新馆员上岗培训和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服务能力、业务技巧、自身发展等技能培训,通过馆内、学校、国家三级培训,不断提高馆员基本素质。

(四)拓宽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层发展,异地办学和多校区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多校区图书馆也随之出现。因为校园分散,多校区大学图书馆面临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等问题随之而来。为了加强各分馆的组合,实现资源重构和优化配置,规模效应并打破原有思维定势,研究多校区背景下不同用户群对馆藏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摸索全面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加快馆际间的融合发展,积极为各校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图书馆由学校图书馆、院系图书馆、各类专用图书馆构成,主馆和分馆实行统一管理。学校图书馆设为主馆,下设文献采集验编、数据库建设、继续教育、行政管理等中心部门;院系图书馆、各类专用图书馆设为分馆,面向师生开放服务,侧重与院系联系以及用户服务培训工作。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宣传图书馆形象和服务的契机,利用各种新兴信息交流途径拓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空间,是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

(五)嵌入教学科研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了完善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缺失,与相关研究机构和管理组织合作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积极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高校教育环境发生巨变,科学研究时常跨学科、跨机构进行,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依赖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与教学和研究人员合作,提供嵌入式信息能力培训课程,积极争取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专业课教师的支持与合作,并深入开发嵌入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提升学校各类用户群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各种方式的信息能力计划,满足不同学习和科研计划的信息要求,研究人员既要满足教学的竞争要求,又要达到科研管理的要求。打造开放的文化环境,远程访问且自主获取所需信息,开展独立创新的数字服务,提高系统和信息寿命间的互操作性。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宝库,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以其无可比拟资源优势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在各国得到普遍开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是全面终身信息素养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用国际化的标准和眼光来摄取他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深层扩展教育服务,研究改进教育形式,更好地肩负起信息素养教育的历史重任,成为信息时代的知识领航员、世界数字化创新进程中的引领者和应用管理的最佳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桑新民.网络时代教学模式新探[J].教育情报参考,2001,(10).

[2]曾果果.悉尼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特色[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4).

第6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英语教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69-02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尤其是网络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初登我国高校教学舞台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更成了这一教学模式能否得到完善的关键。高尚职业道德品格、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获取信息技能、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精神等,这些都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一、加强职业熏陶,培育职业道德

为培育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各高校党委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在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解放教育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网络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要想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就必须解放教育思想,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辩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发出奇异的思想火花,才能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

外语教学方面的创新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1.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2.与语言相关的学科研究的创新,如教育心理学、测试学、语言学、心理学:3.技术方面的创新,如电脑、网络。

此外,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还应把握以下几点: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3.强调有哪个探索和发现的教学法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4.强调搜集素材,建立课程素材库;5.注意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6.强调课件制作的艺术性;7.强调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课件。

三、改革评教模式,促进业务水平

严格的过程评估是保证网络时代英语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评:如每学期增加期中期末口语测试,以及时监测和反馈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学生网上约考,实行教考分离。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放教育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我们要结合学校和英语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形式的进修与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历结构;开展教学竞赛,加强教育经验融合。就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而言,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各类英语教学竞赛、教案书写竞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等一系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完善科研体系,增强教师创造能力。鼓励青年英语教师参加科研,开展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对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重析教育功能,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它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影响教师的认知过程。英语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对英语的认识(地位与作用、难易程度,学习方式等),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和对语言学习者的认识四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理念对教师的影响程度很高,教师的理念远比他们的知识对课堂行为的影响大得多。因此,在实施自主式网络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英语教学目的。现在,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不再为英国人或美国人所独有,它是一种实用性工具,教英语以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

其次,要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发现来拓展知识,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影响,把教师的讲解减到最少。要注重能力培养过程。英语教学不能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最后,要树立综合评价标准。新的英语教学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个性差异,具有多样性。评价学生学习水平方式趋向多样化,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综合评价语言技能,测试包含真实世界的任务,学习者自我评价,因此教学和测试的联系更加紧密。

五、增强科技意识,提升科研素质

应培育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争做“教育家”而不甘心为“教书匠”。英语教师自己必须把科研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充分意识到科研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有了强烈的科研意识,然后再掌握一些可行的研究方法,“有志者事竟成”就有可能最终取得成功。

各院校应积极办好外语专业的图书馆,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丰富的外语方面的文献书籍、学术性刊物,并且运用因特网办好电子图书馆和设置好资料库,以方便英语教师运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学术积累,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各种科研的实践都需要花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充分重视英语教学,为英语教师搞好科研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如减轻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积极培养科研带头人,营造科研气氛等。

六、推广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网络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网络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用其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实现优化教学。作为网络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幻灯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脑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将这些灵活运用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去。另外,作为网络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在掌握各种媒体运用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能编制与书面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借助各种电教媒体向学生传输教学资源,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反馈,形成双向信息交流。学生自习时,教师通过资料管理模块监控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自主完成作业,优化教学过程,实现网络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网络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网络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协作讨论法。网络教学不但保证了英语教学双方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而且还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协作,从而使他们通过对某一语言问题的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认识。

2.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创设的英语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搜索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模拟教学法。网络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教学中大批量的、抽象的、难以表达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譬如我们能够运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设计虚拟职场,模拟各种工作应聘全过程,以方便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中去。

4.自主学习法。网络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全方位、开放式的英语知识教学环境。另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择英语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风格等。

第7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在新加坡,“Cyberwellness”成为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被赋予了健康和安全地使用网络的含义。另一例子是,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触爱社区服务社”(TOUCHCommunityServices),是新加坡一家知名公益组织;其精通中英双语的一位华裔项目经理,将“Cyberwellness”翻译成“网络健全”,以试图包含网络健康和网络安全两大内容。[5]公益组织: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在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史上,公益组织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起到了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开拓性作用。新加坡公益组织的这种先行开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最早在新加坡发起网络素养教育的是一家公益组织;其次,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积极跟进,互相合作,联手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再次,新加坡公益组织与国际知名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输出自己独特的网络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公益组织“父母网络顾问组”(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最早在新加坡推出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成为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拓荒者。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1999年,一家名为“父母网络顾问组”(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在新加坡正式成立,旨在教育公众和父母如何安全使用网络,使网络发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该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性公益组织(Non-profitorganisation),各项教育活动主要由志愿者或合作机构开展和承办。短短几年时间,“父母网络顾问组”就吸引了数百名志愿服务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育工作者、商界人士、退休人员和家庭全职主妇等。志愿者们自愿奉献,以引导孩子恰当和理性地使用网络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6]作为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公众和父母网络素养的对外拓展性项目(Outreachprogrammes):1999年,创建了PAGi网站,用作志愿者与父母交流思想和发现问题的平台;2000年,在编写关于安全上网教程的基础上,面向父母开办了名为“安全网络之旅”(MakingtheInternetJourneySafe)的讲习班;同年还面向学校、业界和社区举行了安全上网主题的巡展(Roadshows)。[7]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积极跟进,密切配合,使得萌芽状态中的网络素养教育很快在新加坡遍地开花。除了独力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之外,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还与其他组织、机构和团体合作,举办网络安全培训班,以期让更多的不同族群和语言背景的公众受益。据悉,“父母网络顾问组”的合作伙伴分别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下属教育培训公司“theONELearningPlace”、印度裔新加坡人的自团体“theSingaporeIndianDevelopmentAssociation”、马来裔新加坡人自助团体“MENDAKI”、新加坡草根组织“thePeople’sAssociation”、新加坡社区公益团体“TOUCHYouthServices”,等等。[8]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与其他公益组织和团体的联手合作,使得健康上网和安全上网的理念,为更多族群的父母和孩子所认知和践行。新加坡公益组织还与欧美国家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将之灵活地运用到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之中。

    新加坡公益组织早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在国际相关组织的帮助下,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才得以有效地展开的。例如,在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组织“网络天使”(CyberAngels)的帮助下,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组建了一个名为“网络妈妈和爸爸”(CyberMums&Dads)的团队,创建了一个网站,专门教育孩子如何安全上网。再如,美国的“在线因特网研究会”(TheOnlineInternetInstitute),前来新加坡面向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开设了关于网络安全的讲座。另外,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还加入了国际性组织“互联网内容评估协会”(theInternetContentRatingAssociation),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向国际相关机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001年,“父母网络顾问组”还与新加坡“国家因特网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InternetAdvisoryCommittee)携手,举办了新加坡首个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该会议名为“安全冲浪2011”(SafeSurfing2001),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者代表达400多名。[9]“安全冲浪2011”这一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加深了新加坡政府对网络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从“民间呼呼和先行”的萌芽阶段,很快进入到“政府回应并积极介入”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应地,新加坡民间公益组织,由此也完成了网络素养教育拓荒者的任务,开始肩负起网络素养教育政府合作伙伴的新使命。公益组织:新加坡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合作伙伴梳理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公益组织是新加坡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两者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使网络素养教育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公益组织与新加坡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公益组织所开展的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往往能得到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的资助和支持。换句话说,以廉洁高效着称的新加坡政府,对公益组织推广网络素养教育的诉求,回应非常迅速,并注重发挥公益组织的特长和积极性。新加坡知名公益组织“触爱社区服务社”(TOUCHCommunityServices),堪称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翘楚;其与新加坡政府的一系列互动和合作项目,可以说是公益组织作为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伙伴的典型例子。“触爱社区服务社”成立于1992年,所提供的公益范围非常广,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老人、低收入家庭、病残者等。1998年,“触爱”创办人LawrenceKhong荣获新加坡总统授予“公共服务奖章”的最高勋衔。2001年“触爱”在其所设的“青年服务队”(YouthServicesGroup)之下,新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网络素养教育的服务中心,名为“触爱网络健全”(TouchCyberWellness,以下简称“触爱”),向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提供网络健康使用培训和网瘾咨询等服务,成为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先行者之一。自成立至今,“触爱”已为新加坡超过280所的学校提供了网络健全教育课程,所服务的青年、父母、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更超过80余万人数。“触爱”之所以能将其网络素养教育推广得如此成功,是与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触爱”的许多网络健全教育项目和活动,是在与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中顺利展开的。根据“触爱”网站资料,其与新加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过不少合作项目,其中主要有:2001年,“触爱”开发了一个名为“CRUSH”的项目,旨在帮助在校学生安全地浏览网页和使用网络;这一项目得到了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ediaDevelopmentAuthority)的资助。2004年,触爱”与媒体发展管理局再次合作,编写了网络健全教育大纲,以帮助其他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更好地传播健康上网的理念。2005年,“触爱”受媒体发展管理局委托,为其他政府授权的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师资培训。2006年,“触爱”与新加坡国家青年理事会(NationalYouthCouncil)合作,专门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编写了一本《网络时代的离线指导》(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手册。2008年,“触爱”在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inistryofCommunity,Youth&Sports)的支持下,出版了《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一书,该书同时被新加坡教育部发送到政府学校小学三年级至中学3年级的父母手中。2011年,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发起了“网络健全运动”(CyberWellnessCampaign),“触爱”成为该活动的独家讲授者和论坛主持者。[10]由于其出色的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触爱”荣获“2011年新加坡青年奖”(TheSingaproeYouthAward2011),该奖项是新加坡社会服务中社区和青年类的最高荣誉。“触爱”之外,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也得到了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或多或少的资助和支持(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作为新加坡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公益组织借力于政府,将网络素养教育推上了良好的发展轨道。公益组织: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无冕导师”本着利他利民利国的精神,新加坡公益组织还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无冕导师”职责,促进了网络素养教育的健康发展。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无冕导师”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师资培训”,即为学校教师、私营教育机构讲员以及社会工作者,提供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培训;另一方面是“教材编写”,即开发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或项目,编写教材或指导手册,并将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开,为有意进入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人士免费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新加坡公益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例如,知名公益组织“触爱”,于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培训了约2000名教育工作者,教导学员们从青少年的视角看待网络使用问题,了解网络沉迷的原因等。2005年,受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发展管理局委托,“触爱”培训了5家商业性的教育训练中心,以帮助他们能独立地为青少年提供关于健康安全上网的教育项目和咨询。2006年上半年,“触爱”培训了200名社会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从事网络素养教育人士。[11]另外,“触爱”还大量培训青年志愿者,从2001年到2005年期间,“触爱”共训练了600多名青年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是从上过网络健全项目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触爱”称之为“网络健全大师”或“青年同领导师”(peermentors),负责指导学弟学妹们如何健康地上网,养成良好和理性的网络使用习惯。

    培训师资之外,公益组织还承担了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活动策划等工作。例如,“触爱”专门开发了一个网络素养教育的网站(planetcrush.org/),进入该网站,上面关于网络素养教育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包括:(1)教学参考书,如《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新加坡流行电子游戏父母指导手册》(Parents’GuidetoPopularGamesinSingapore)、《网络时代的离线指导》(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等;(2)教育项目,如学校教育项目(EducateSchoolProgramme)、青年体验项目(ExperienceYouthProgramme))、装备成人项目(Emp

第8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国内外新闻资讯,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关注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缩短了个体与世界的距离.新媒体对于信息的传递和评论的角度都是多元的。从积极层面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和自由意识,思想上与先进文化实现同步;但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有着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缺乏独立思考,青年群体有着昂扬斗志的同时也比较气盛,思想上很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同化,随波逐流.若没有及时的引导,大学生就会陷入迷茫和误区.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弱化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文明道德意识。

2.网络媒介素养认知

所谓网络媒介素养,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在了解互联网的前提下,理性使用和正确利用互联网,使互联网媒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种能力包括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对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接触行为的自我管控能力和应该具备的网络道德基础和网络安全意识。而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指的便是大学生群体在具备了网络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健康、有效、创新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为自身发展服务的能力。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六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网络媒介辨别素养、网络媒介法律道德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约束素养以及网络创新发展素养。

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构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非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学生以及借助系统的训练获得,而是依赖经验主义,即在日常的媒介接触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直觉形成所谓的媒介素养。这样的媒介素养,是自发的,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这种不科学的媒介素养无法帮助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做出理性和科学的评价,使得花费大量精力获取的信息不能为自己有效服务。

3.1网络媒介理论素养较低

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传媒素养训练,参与媒介实践较少,对信息如何产生、如何选择信息、信息如何能有效传播、信息的传播意图是什么等问题并不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但是由于缺乏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性及传播学方法论认知不足,缺乏基本的媒介理论知识,导致对于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较弱,信息接受效果较差。

3.2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媒介道德水平,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时,能否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新闻出版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能否自觉遵守媒体道德规范。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使其不自觉地具有了细节化监督的职能.所有人的言行被无限放大,遭受着来自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和苛刻的审视。网络媒体的隐匿性和空前的自由性,使得有些网民侥幸地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肆意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多网络语言暴力、上传他人隐私信息、通过安装越狱软件登陆非法网站等有悖于媒介道德规范的行为。

3.3面对新媒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运用方面,很迷茫,多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网络游戏、看电影、漫无目的地聊天、娱乐消遣。真正在使用网络查阅资料、交流有效信息的学生很少。有的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沉溺在网络游戏,耽误了正常专业的学习;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的爱情;有的学生对于非法网站、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等没有抵制能力和辨别能力。

3.4新媒体信息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娱乐信息和时政新闻,对于专业技能信息和就业信息的获取还比较机械,层次较低。多数大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期末论文才搜索专业技能信息,而且只是机械地拼凑。因此,大学生尚未有效借助网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也仅是简单地表层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4.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途径

随着传媒的发展,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自由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受众被传播活动中的噪音也严重困扰着。因此,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借助网络实现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网络信息服务于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1对学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英国学者最早倡导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反对当时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国外的传媒素养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还是刚刚兴起。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开设了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在我国大陆高校中是首创,该校还出版了专著《新闻 传媒 传媒素养》。授课对象除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外,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及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来看,大学生很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课程迫在眉睫。陈先元在《大众传媒素养论》中曾这样指出,一个人的传媒素养反映着“个体和社会传播机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媒介社会中应该普及展开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大学启动推广,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设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媒介理论,为媒介素养实现从由自向自觉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此外,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辨别、传播、评判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功能发挥者,而不是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

4.2充分利用和不断构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更不应该局限在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内进行,而应面向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宣传,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师生应起到骨干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让媒介素养教育走出专业教育的局限,成为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应该成为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方面。⑥此外,依赖传统的第一课堂远不能满足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通过校园媒体报纸、广播、网站、手机媒体等对网络媒介知识进行有效地并充分利用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开展网络媒介知识的宣传、竞赛等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开设论坛专区,在探讨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评判体系,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4.3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能力

第9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在1974年提出,然后不断发展完善,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又有了新的内容: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等。我国也很重视公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较高信息素养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的研究生群体意识淡薄,信息捕捉、处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校对信息素养的教育重视不足,很多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很片面,信息的甄别能力差,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不足,容易被社会不良群体利用。

 

二、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信息网络化对研究生的影响。信息网络化是当今时代的最大特征,在网络生活已经成为研究生日常生活重要部分的今天,研究生每天都要通过各种平台从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这其中有很多专业的信息,包括视频、声音、文字等。学生可以直接去学习、研究。另外一些是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常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规划人生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影响研究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诱饵和毒药。比如,境内外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歪曲宣传、报道敏感事件,蛊惑人心,导致一些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信息多元化的传播和信息素养的不足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挑战。

 

(2)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深刻而现实的影响。而目前的高校教师中大多数人未经过专门培训和系统学习,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核心力量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待加强。因此,要尽快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水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培养一批信息素养能力突出的骨干力量,形成强大的信息素养教育群体,通过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造性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 建立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①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获得信息变得更加快捷,同样也给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可乘之机;②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 作为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多种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工具,与学生展开及时的全方位的交流;③从源头上加强对信息传播的掌控。面对大量信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联系相关机构,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屏蔽掉有害信息源。同时,辅导员也要建立信息传递网络,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建立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信息素养评价是检查学生运用信息能力与水平的知识框架,是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建立框架:①信息意识的建立;②信息查询和获取的能力;③整合、评价信息的能力;④团队意识和写作能力;⑤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