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第1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名师平台 科学素养

1选题背景

在互联网崛起、繁荣、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的新媒体时代,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一背景下,也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中,科学素养举足轻重,是重要地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更是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有利于培养造就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更能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网络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推动不容小觑。“网络名师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平台,具有广义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的共同特征,具有即时、多元、便利的特点,基于网络名师平台开展科学素养教育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很好的优势。

因此,本课题围绕大学生“科学素养”和高校“网络名师平台”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挖掘该群体对于网络名师平台的看法和认识,探索科学素养提升与网络名师平台的关系,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撑,为高校针对性地建设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米勒将科学素养定义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是指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2)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本研究根据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解读,制作调查问卷,完成对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共计200名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本科生及研究生各100名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76份,对收集的问卷结进行详细整理及分析获得以下信息:(1)大学生现有科学素养现状;(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并当场回收,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1基础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包括10道基础学科知识题,大部分大学生(72%)能够保证答题正确率在7成以上,说明当今大学生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对常见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延伸和拓展掌握程度比较好。如表1所示。

3.1.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如表2所示,问卷中包括5道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知识题,只有略高于35%的大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65%的大学生缺乏利用基础性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程度分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应该弘扬和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3),绝大部分大学生(97%)能够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深刻认识到科技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自己更应该关注科技与研究科技创新;只有极少数大学生(3%)认为科学技术和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不能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真正含义。

3.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分析

3.2.1获取科学信息来源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表4),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来源,排名前五的途径分别是网络(73%)、导师(61%)、电视(57%)、图书(46%)、讲座(38%)。网络已经超越例如期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显得尤其重要。

3.2.2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网络名师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的,通过新媒体形式呈现的,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方位指导服务的专业网络平台,名师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都是常见的网络名师平台。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情况显示,经常、偶尔和从不浏览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群体数量接近,基本呈现1/3等分的趋势,但是其中主动关注网络名师不足3成,并且主动关注率比浏览率低,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浏览。如表5所示。

3.2.3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情况分析

如表6所示,绝大多数大学生(89%)认为网络名师平台的推广还是非常有意义,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更多的网络名师平台,并且在调查问卷的“想法及建议”一栏中,同学们普遍反映网络名师平台主题突出,内容新颖而丰富、科学性强,能让自己受益匪浅,如果自己喜爱的老师通过网络网文,会非常愿意关注。只有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网络名师平台的认识匮乏。

3.2.4网络名师平台最受欢迎版块分析

根据表7,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最感兴趣的5大板块:科技、时评、教育、文化、情感,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名师平台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积极地意义,也希望通^网络名师平台提升科学素养,同时网络名师平台也是少有的、在课堂以外的更了解教师内心世界的途径,同学们普遍认可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有积极意义的交流渠道。

3.3小结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结果,当前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出以下特点:(1)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不高;(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比较正确。反映出大学生在长久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对多学科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尚可,但是当需要利用这些常识性问题去解决学习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力就比较欠缺,但好在同学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比较积极和正确,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引导。

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比较受到大学生认可的科学素养培育平台:一方面,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同学们认可网络名师平台的内容对其科研素养养成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同学们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尚可,同学们期望通过网络名师平台拉近与教师的关系。所以,高校积极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名师平台,发挥互联网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在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2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频出。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应多方联动,积极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以适应网络时展的需求。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一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使用网络资源且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辨别是非能力不高。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因此,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积极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基础上,理性获取、评价、利用、传播和创新网络信息,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修养和行为观念,主要包括网络识辨素养、网络应用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和网络安全素养等①。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个人在利用网络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它是一种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每天的新闻报道不断呈现在公众面前,开放性的网络便成了公民情绪的宣泄口。近年来,各类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例如“我爸是李刚”、“三氯氰胺奶粉”等等,大学生也活跃于其中,肆无忌惮地表达着他们的想法,宣泄情绪。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事件,以正确的方式发表言论,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缺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只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仅仅是开设相关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如何处理多媒体资料等,没有课程能够深入到网络媒介素养这一块,所以教育的缺位也需引起关注。

二、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

网络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但是也存在自控力薄弱、网络辨别水平不高等现象。

1.网络使用率较高,但网络利用能力较低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上网是主旋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上网目的普遍不明确,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淡薄,甚至有时候在网上一天都没有获取到目标信息。大学生经常登录的都是娱乐性、社交性的网站,亦或是网络游戏。所以,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的意识薄弱,网络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对网络资源背后的价值缺少必要的认知度,在网络关系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2.网络使用技术较高,但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较弱

大多数大学生基本具备了网络使用技术,但对于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多数大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接受与否,对于新闻报道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不足。加之我国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管理非常严格,但对于网络信息却管理不足,各类信息真伪难辨,极为混杂,例如一些黄色网站,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以及迷茫。

3.网络道德修养较好,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基本能够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大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仍有多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形成了网络依赖症,耽误了学习。另外,大学生网络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整篇下载文档的事例不在少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标准来引用网络资料,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途径

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他们正处于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他们身上有着半社会化的特征。与其约束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言行,不如培养提升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从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着手,以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1.充分重视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可将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是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主战场,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通识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全校性公选课、公共讲座等来向大学生讲解网络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以及法律规范。高校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来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等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帮助大学生判断网络信息背后的价值,认识网络信息的特点,让大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之外,也让他们明晰相关的法律文件。

其次,可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要紧贴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以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网络博客写作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网上党校、团校,开辟网络专题讨论栏等,高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甄选、利用、传达网络信息的能力。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

高校环境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不仅要通过高校的课堂教育,更要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⑴需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网络,不断实现网络法制化;出台政策,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各层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大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网络检测预警功能以及监控防御功能,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为我国网民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西方势力不断向我国境内渗透不良信息,作为极易受到鼓动的大学生群体,政府应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网络监管力度。

⑵网络媒介者需要加强自律。网络媒介作为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其组织者需要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体系,抵制不良网络行为,同时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另外,在我国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背景下,他们更要明晰自身的社会责任,将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作为其职业使命,加强正面宣传,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贡献其组织者的一份力量。

3.充分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是对于家庭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家庭这一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家长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培育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对于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家长的态度都是教育孩子要远离网络,持抵触态度。但是,作为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培养孩子的网络媒介素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学会使用网络,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提升自己,并时刻提醒孩子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4.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自我内化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内化”,就是指“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变成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的过程。”②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需要从大学生的网络态度、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着手,加强其在网络行为中的自我修养和自制力。另外,大学生在面对众多网络资源和信息时,要从中积极筛选出对自身发展有力的知识,增强自身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主动排除网络负面信息,排除对自身的干扰和影响。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期间充满着诱惑,需要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转变思维,以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培养其网络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快速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技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求,社会各界需要联动共同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引文注释

①黄发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7-33.

第3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对策

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关乎社会稳定问题。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今年是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年,可是哪一年又不是最困难的就业年呢,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最近几年因为国家实行企业改革导致很多公司倒闭,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网络创业应运而生,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网络创业,网络创业一时大行其道。以往的经验表明,网络创业是一个好办法但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不再是当初只能搜索和查看的网络工具。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电商行业内的淘宝和京东、出租车行业的滴滴和uber、书籍行业的当当和亚马逊等等。而网络创业分为很多的领域,就服务行业来说:网站创建和网络咨询业务发展迅速,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服务,世纪佳缘、智联招聘等都是针对特定人群而服务。就电子商务来说:我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来自71.57%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是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群体,电子商务以网上开店及网上买东西等形式创业,这种买卖方式节省了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开销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所有的资源都在网络上。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

(1)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意志力薄弱

据社会学者调查显示,大学生看好网络创业的前景,主要因为网络创业门槛低、投资小、回报相对其他行业快。然而创业是需要长期专注的系统工作,创业团队选择创业行业时需要谨慎,创业团队人员搭配也是棘手的问题。在创业中,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大学生毕业创业时却没有考虑这么细致,比如说:创业团队需要在选择团队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的技术资源、团队的资源、创业团队买卖渠道等方面对创业者的要求都很高。而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有三分钟热度的特性,导致对市场分析不正确、不客观。

(2)大学生缺乏网络创业技术及能力基础

技术缺乏时大学生创业时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大学时期,大学生所熟悉的是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而高校的教育模式是高中一直沿袭下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要考试通过就皆大欢喜,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及软件知之甚少。同时创业时需要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在大学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就个人品质而言,诚实守信、坚持、果断等品行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没有得到体现。大学生网络创业在其自身的能力及技术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法律知识淡薄是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在大学生创业时需要法律工具保护,但在网络才发展十多年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实施细节没有建立。而大学生大多在创业过程中并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合理的保护自己,出现诸如个人隐私泄露、欺诈、上当受骗等法律问题。以此积多,导致大学生信心受挫、怀疑自己、一蹶不振。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县的极为重要。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对策浅谈

(1)大学生应当对网络创业项目合理定位

定位需要合适的方法来支撑。在象牙塔的里大学生,大多崇尚个性、追求潮流、喜欢新鲜事物,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不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在网络创业中大学生自身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有清晰的定位,独特的思路,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2)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综合能力,比如领导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还需具备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储备、相关软件使用等能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团队的未来走向。同时,能够在人群中发现潜在客户并且培养潜在客户对团队的未来很重要,综上所述的能力在大学时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培养团队的能力。

(3)培养自身法律意识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群体必须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网络创业伴随着的风险是网络欺诈、网络骗局等。大学生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团队保护团队产品不受侵害。最近几年,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国家、社会、高校对此都大力支持,国家出台很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帮助政策,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用好这些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四、总语

大学生网络创业应时代而生,是大学生就业方式。相比较于其他就业方式,大学生网络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也面临自己的尴尬,大学生在创业时面试技术基础不足、自身素质不足、能力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大学生需要克服自身限制,坚定自己的理念,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程和平,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10.

第4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学习效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18202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2013年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项目(2013)

作者简介:肖国华(1969-),女,硕士,南华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

1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

1.1网络娱乐事物干扰学习

有调查[2]显示,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存在3个问题:一是互联网中网络娱乐事物干扰学习,其中认为网络学习气氛好的只占33%,并且受娱乐事物影响的人数比例为93%。网络娱乐以其丰富的娱乐资源、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传播方式吸引着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一条娱乐新闻跳出来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浏览其他娱乐新闻,就忘记了学习的目的。二是网络资源杂乱,学习效率极低。其中认为学习效率高的只占33%,主要原因是网上信息过杂,垃圾信息充斥网络等等,使得网络学习效率较低。再就是数据库检索方法不普及。

1.2校园网使用率低

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利用校园网进行过任何学习,有15%的学生几乎没有使用过图书馆网页。虽然校园网数据库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数据库和电子书库等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

1.3学习主动性差

大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的主动性差,不愿为优质学习资源付费和交流,共享意识差。只有一半的学生用10%~30%的上网时间来学习,愿意为网络学习资源付费的只占四分之一。

1.4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

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大学生在网络运用中,有部分学生常常发生上网沉迷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失调、精神力不足、反应迟钝等。大学生成瘾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自身原因主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孤独、社交缺陷、自我意识为主和自控力不行;外部原因主要是家庭原因、学校的原因和社会因素等等。而网瘾大学生多以上网娱乐为主,对小组活动不积极,作业则敷衍了事,断网或被教师控制时会抱怨不已等[3]。

2网络学习资源利用问题

学生通过查找网络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来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很多问题。

2.1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低

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学生只占25%左右,偶尔使用的占多数,而且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数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少数则是自己主动查找。

2.2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利用频率不高

对于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少数学生经常使用,一半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用过。对于网络课程和校园网,经常使用的学生仅仅只有四分之一。

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或很有帮助,这说明了现代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网络学习中,对学习内容感到厌倦或者自己感到没兴趣时,70%的学生选择了暂停学习,从而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4],另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5]。

3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络学习能力与传统的理论学习能力相比更加复杂,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也呈现多样性特点。大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驾驭网络、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完成学习活动;其次,网络学习主要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学习者需要很强的能动性和自主意识性,这对个体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网络学习虽然是个体行为,但绝不是独立学习,这需要在网络学习者之间共享学习;最后,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知识经过消化吸收后,去解决新的问题,培养这种素质和能力是检验网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最重要的指标[6]。

网络方式下的学习,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转变;从课堂集体讲授为主向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转变;从传授既定内容为主向学生主动开拓应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转变[7]。

4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有效途径

4.1激发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

首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意识。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取得的成就成正比;其次就是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学能力和交互意识,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将学生有机组织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这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后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正确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是保证网络学习效果的重点[8]。

4.2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有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核心[9],更有美国学者认为网络自主学习是21世纪学习的核心能力[10]。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就要增强学生自身自觉性;学校要重视网络学习所需的设施及资源。第一,学生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学校图书馆的随书光盘等等。教育科研网精品课程资源都是免费共享,网络课程类一般是文本和课堂视频讲授相结合形式,是对课程教材最好的补充,视频教程是对上课有疑难问题和缺课同学的有力支持;第二,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要从多方面精心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平台,还可以给出课程相关连接点和关键词,让学生用网络去主动搜索和收集资源;第三,学生要熟练掌握网络学习的技能和工具,如网络浏览和搜索方面的、网络交流与讨论方面的、个人知识管理和信息聚合方面的技能和工具;第四,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通过一定的交流平台,如网络精品课程、QQ、电子邮件等来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只有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才能激发自我学习的热情;第五,设置问题情景、事实启发式教学,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有机地隐藏在情景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六,设立恰当的目标,实施项目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习难度把学习任务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天要完成的任务[11]。

4.3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寻找有效途径

活动理论认为,游戏、学习和工作是学前期、学龄期和成人期占主导地位的三种活动形式,而这三种活动中都蕴含着学习因素[12]。活动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既有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也有网络合作、探究学习等。首先,要让学生主动承担学习责任,努力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层次。只有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成效;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优化网络自主学习行为,以信息检索和问题解决为突破口,帮助学生优化网络自主学习行为;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具体对待,逐步缩小在网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差距[13]。

参考文献:

[1]周志毅. 网络学习的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 2005(9):3436.

[2]石晓岩. 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东方, 2011(5):7376.

[3]卢文倩, 侯云吉. 网络学习中网瘾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 2011(11):197199.

[4]志波, 鄢来均, 曾艳.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34):167168.

[5]李春艳, 崔海涛. 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办公自动化, 2012(10):3435.

[6]刘斌. 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5758.

[7]沈晓梅. 网络学习方式下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9(28):183185.

[8]邓哲. 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时效性的途径[J].商情,2012(47):151.

[9]BOEKAERTS M.Selfregulated learning:a new concept embraced by researchers, policy makers, educ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7,7(2):161186.

[10]WOLTERS C A.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the 21 st century competencies[Z].2010.

[11]吴秋慧. 浅谈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及提高其网络学习自主性的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 2012(18):87.

第5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 消费特征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12-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渗入各行各业当中,电子商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购物,借助其便利的服务,发挥了消费优势。随之,各种格局特色的网络购物门户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社会时尚。目前很多的商家将目光转向了高校消费群体。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商品信息,以电子购物的方式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向商家发出购物请求。交易时的购物费用通过网银支付即可,厂商根据消费者所提供的信息,将订购的货物以快递的方式送货上门,完成整个的购物过程。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采用网购的方式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够获得满意的服务,因此成为了大学生消费购物的主渠道。

一 当前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

网络购物成了一种时尚,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其方便快捷的服务、物美价廉的货物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加之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对善于挑战的大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新鲜尝试。鉴于网络购物是对于传统购物方式的挑战,虽然在中国开展的起步较晚,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以超前的发展速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网购热潮。传统的消费模式被突破时空限制的消费模式所替代,使供应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系统化购物形式,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使网络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在高校校园中扩展。

1.调查方法

网购在10年前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从有关统计数据证实,其所占有的网络消费额还没有超过1000万元。仅仅十年的时间,在中国的网购消费就已经超过了8000亿元之多。笔者于2013年对某大学的学生网购进行了调查。以抽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情况,并对于所获得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发现大学生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提供指导性建议。

接受网购调查的大学生为400人,以随机的形式发放调查回答问卷。问卷解答题为客观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的问卷为372份,回收率为93%,具有统计意义。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192人,占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比例的48%;女生208人,占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比例的52%。为了使大学生的网购抽样调查更为全面,还对8家网购店的店主进行随机网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得了更多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资料。

2.在调查中获得统计结果

在40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超过97%的大学生具有网购的经历,3%的大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网购,但是请同学代为网购或者是由于网银支付难而没有选择网购。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所获取的答案,频繁网购的大学生认为:从网上购物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可以购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网络不但可以节约开支,而且还能够节省时间,这部分网购大学生群体大约占有82.57%。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的心理,而网络购物能够将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在购物平台上,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使大学生得到消费心理的满足感,这部分大学生网购消费群体大约占有59.56%。还有超过4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距离城市商业区的距离较远,给购物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采用网络购物的方式,可以解决时间和距离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从调查问卷中的答案可以获得统计数据,部分学生会选择每一星期网络购物一次,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占有15.56%,超过60%的大学生会选择每一个月网购一次。

从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消费水平来看,网购花费占月消费比例10%的大学生比例为57.06%,网购的花费占月消费比例超过30%的大学生比例为36%,少部分学生网络购物过于频繁,并且消费上已经超过了月消费的一半以上。

对于大学生网络购物中普遍所选用的购物平台,从调查问卷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普遍会选择信誉度较高的网购门户。超过80%的大学生会选择在淘宝上购物,还有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

选择购物网站以及购物的依据,源自于购物评价。商品使用人的购物评价对于超过82%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超过60%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会更多地考虑商品的价格,包括商品的品牌、信誉度以及销售量都将成为大学生网络购物需要考虑的范围。但由于网购存在着一定购物风险,所以,需要大学生掌握购物规则。从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虽然积极地参与网购,但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明确,虽然有超过60%的学生对相关法规有所了解,但针对商家所提供的假冒伪劣问题,并不会使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关部门需要建立起购物保障体系,并落实到位,实施必要的快递管理,并完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服务,以期使网购更为规范化、法制化。

二 大学生网络购物中消费特征的分析

1.大学生网络产品选择的特征

从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所选择的产品中,服装饰品类所占有的消费比例最大,大约为70%以上。电子产品在近些年来消费幅度有所提升,已经超过了16%。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书籍的消费相对较高,仅次于衣服饰品,已经超过了10%以上,但相比较于其他的商品消费,这也稍有欠缺,以反映了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物质消费,而在精神需求上有所不足。

要将大学生的消费引向更高层次的消费,亦可以发挥宣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精神文化消费观,为大学生创造舒适而便捷的精神文化消费环境。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其作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以促进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精神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购物当中,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乐趣心理、尝试心理和风险规避心理三个方面。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乐趣心理,就是大学生都存在着网购的乐趣,他们乐于在多样的商品中,寻找被自己所喜爱的商品。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从中获得愉悦之感。购物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购物与其说是一种时尚,不如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呈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崇尚自由的心理,他们也更愿意以自由的心态购物,并从中获得快乐。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尝试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使然。虽然网络购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令大学生产生不信任之感,但他们往往会以尝试的心态体验一下购物的刺激,并积极行动。大学生对网络的尝试心理源于网购的便捷服务。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显示,大学生在网购的消费上,会着重考虑到价格的因素,因此,网购的第一条件是价格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并形成极大的吸引力。网上支付给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同时也迎合了大学生力求方便、快捷购物的心理。

大学生网购的风险规避心理,是大学生在网购时,虽然节省了许多的中间环节,但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即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购物,还需要考虑到商品的安全性,因此而需要理性购买商品。出于怀疑的心理,使大学生在网购中保持着谨慎的原则,尤其会考虑到消费者权益。因此,在网络购物中建立必要的怀疑心理,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强化大学生网络购物环境

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各种购物网站开通。大学生群体要安全购物,就要注意选择诚信度较高的网站。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站通常具有完善的管理规范,而且还会提供给消费者有效的评价信息,以供消费者对各种商品进行自由选择。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可选择广受赞誉的优秀商家,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

网购中货款的支付是较为敏感的话题。目前网购货款支付的手段包括货到付款、网上支付以及手机支付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便利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以获得更好的保障。网店商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做到以诚信为本,无论是采购渠道以及售后服务,都要能够充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供货商可以考虑开通绿色通道,在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的同时,还促进了大学生的网购消费。

大学生喜爱网购与快递业务的发展息息相关。各种优质的快递服务,促进大学生网购的积极意识。另外,大学生的网购还体现为大学生对于网购的特殊认同感。然而从网络购物的未来发展角度,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还需要突破现存的局限,逐渐走向成熟,使网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商品交易中,网购已成为重要的渠道,并且大学生已经成了网购的主力军。根据对某高校大学生的网购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可以明确:虽然大学生在网购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但从网购的供应环节来看,商家依然存在着信誉度不足的问题。为了使网络持续而健康地发展,可以建立网络购物管理机制,并规范网购行为,以使大学校园的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参考文献

[1]刘敏君、刘超、宁传林.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2013(4)

[2]牛欣然.大学生网购情况统计分析[J].商,2013(20)

[3]陈海懿.从大学生网购中分析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6)

[4]黄磊、蔡标.大学生精神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5]许红红、苗慧.从网购行为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与问题――以某大学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6]蒋林利.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浅谈网络营销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

第6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Campus Culture、Network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ANG We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issues in the network, presents that network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quality should be paied more attention in campus construction. Still, it tells us some contents we should care about in campus culture、network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campus culture; network culture; atmosphere; quality

0 引言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和讨论文章频繁见诸各类学术刊物和媒体,在这些研究和讨论中,不约而同地都将网络文化素养列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在有关和谐校园建设或者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和论述中,更是将营造良好的大学网络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得到快速普及,因特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网络文化素养也逐渐构成当代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不但有助于现阶段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将来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意义深远。

一些学者在网络普及初期就对网络文化现象进行过一些讨论和研究。然而对于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的专门研究却时间不长,对于网络文化与和校园文化的关系、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更是刚刚起步。虽然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网络文化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如何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如何把握和引导网络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等问题还没有探索出成型的模式。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入,而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各种负面因素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也日渐显现;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如何培育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摆在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这不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氛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应该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基本状况、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借助于因特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等。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和网络在他们日常学习和课外生活中作用和影响。

其次,是分析和把握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以及和谐校园的关系,研究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目的是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的网络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归纳,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的特点,搞清网络文化氛围与校园文化氛围的互动,探讨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从形成到不断提升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对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地位问题做出判断。

最后,是探索如何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着重对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和网络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进而提出一套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这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学校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社会文化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的影响、社会网络文化环境对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的影响;进而分析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下转第29页)(上接第25页)等教学环节对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的影响。

在以上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规划和设计出一套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

2 结束语

现在,各大学都把和谐校园建设问题摆到很重要的位置上,为此而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但是在考虑和设计和谐校园建设的模式时,又不能回避愈演愈烈的网络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网络文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这种冲击不但关乎大学生的现在,而且还关乎大学生的将来;不但关乎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技能,而且还关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就成为和谐校园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的研究就成为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

[2]莫茜.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6.

[3]钟嘉鸣,祝庚.谈“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教育,2008(14).

[4]龚德良.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养成.计算机教育, 2009(12).

[5]高学敏.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5).

第7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252-03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志曾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使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此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现实状况来进行。因此,探讨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现状及实践路径是广大思政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学者胡凯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3]而学者尚丽娟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4]。在笔者看来,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并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契合点,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且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依照学生学习规律,促使其掌握知识、发展技能,通过网络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现实与网络的世界里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奉献于社会。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人们生活在被网络全方位覆盖的世界里,大学生更是受网络严重影响的群体。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风靡,不少学生沉迷于手机版网络游戏及各种网络信息,手机控成了不少人的代号,学生上课时不再专注于课堂,而是专注于手机空间、朋友圈、微博微信、新闻网页等动态。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走在路上,甚至吃饭上厕所,有部分人都舍不得放下其手机,由此可见,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深入骨髓。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达到现代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网络的盛大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及娱乐需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各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活动在不断研究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教育在施教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且近年出现的网络课堂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这方面的利用却十分薄弱。

(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网上购物、娱乐、交友、学习等,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成熟,部分大学生甚至为了逃避学习压力整天沉迷于网络,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影响着不少大学生的思维判断及行为。而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生活化认识得不够全面,没有深刻意识到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为思政网络教育即简单地提供一个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或上传一些课本资料即可;或是认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即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的重复实施[5]。这是目前思政教育类网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没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网络思政教育者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生活对他的影响,对学生实际生活缺乏必要的引导。此外,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赌博,浏览不健康网页,一直以来虽有部分思政教育者很关注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但仅提出一些口头建议,没有从网络游戏本身的危害对其进行引导,故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工作有待加强和提升。

(三)教育者缺乏网络生活化教育经验

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化给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是专职老师,他们大多忙于日常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很少有时间去体验网络生活,部分教育者虽然有自己的网络生活,但也局限于自己的生活所需,很难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此外,部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者对网络教育技术不熟悉,不能与时俱进地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不能及时洞察到,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引导。

(四)教育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当今课堂上仍占主导地位,不少教育网站只是将原有资料上传网上,内容陈旧,形式单调,这与强调个性的空间、微博、朋友圈时代相去甚远。此外,风靡网络学习平台的网络新课程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对学生影响很大,如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视频短小精炼,其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此课堂还有教学手段先进、教学信息明确、学生小组化学习、老师角色导师化、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的特点。而纵观目前大学教育,并没有利用慕课、翻转等网络学习平台的特色来教学,以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主动地、有效率地学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三观”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的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全能人才,必须结合网络与学生的生活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故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掌握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进行理解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此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高校扩招,高文化水平人员增多,社会对人才要求具有更高标准,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质等也成为社会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虽具有较成熟的思想意识,但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这就需要学校结合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心理和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从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问题,从而适应社会需要。所以,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为学生所接纳,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及时平等的思想交流才能实现,没有思想交流,思想政治工作就变得单向化了。思想交流能够拉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针对当今的大学教育现状,只有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交流中来,进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通过网络生活化教育解决问题。

(三)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从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通过在网络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入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如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由与选择的权利[6]。网络全面、多角度的宣传方式,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解网络的权利与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大学生在网络中有充分的话语自由权,能针对某方面的问题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意见,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最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互联网、微博、空间、朋友圈等虚拟网络发展迅猛,但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仍存在缺陷,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如正确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网络的健康安全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实施,更需要人们的自我约束。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网络空间健康向上发展,而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周而复始,整个网络社会将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价值也得到体现。

(五)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深入发展,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使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并为其所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教育渗透到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对不同兴趣的大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和现实生活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方法

要实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高校首先要认识到网络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新载体和模式,要建立网络思政教育专业队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及生活世界,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和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生活品质,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生活化思政教育制度,从基本的建设、管理出发,做好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各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作为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意识,利用网络的影响,结合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点,全面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所以树立意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育者的动力,才能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受到学生长期关注和喜爱。

(二)将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学生网络生活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跟上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发展节奏,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生活协调发展[7]。高校应打造适合于大学生思政网络教育生活化的新模式,通过网络将教育贴近生活,以满足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需求。思政教育者应关注学生常用的网络软件,如各种影音软件及聊天工具,设置影音评论,根据学生评论把握其思想动态,并进行相关引导和教育。还应注意娱乐、游戏、消费等网站,充分发挥这些网站的潜在优势,如将这些网站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站建立链接,间接地对其进行监督和引导;此外,思政教育者可以与游戏软件研发者合作,开发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玩游戏时受到思政教育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教育者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渗透到学生网络生活中去,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说教为主,内容空洞抽象,教学方式封闭守旧,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今天已不再受学生关注和推崇,甚至遭到排斥。所以,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有助于人生的发展。另外,教育者要结合当今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将教育渗透到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教育。此外,随着网络课堂如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其特点,将思政教育与此类网络课堂结合,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四)以网络舆论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媒体的大肆宣传以及人们的热情参与,现实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快就会在网上引发舆论,每个热点话题后有成千上万的网民评论。这些评论是网民在特定时期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思想和利益在网上的集中反映,这些反映对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影响。如发生的昆明砍杀事件、新疆暴力事件、公交车纵火事件等对学生的精神冲击很大,此时教育者应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此外,网络媒体在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教育者可与相关网络媒体合作,利用网络媒体将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最终使广大网民能够正确对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当然,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责任,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依靠共同的努力完成。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教育的必经之路。虽然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目前仍面临种种困难和局限,但通过教育部门、各高校、教育者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使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得到很好的开展,最终使教育走向成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樊永刚,郑选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

[2]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4]尚丽娟.思想政治教育应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24.

[5]王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

[6]王璐,宋元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

[7]黄娜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ife

GE Xian,WANG Qin,JIANG Xinggiao,LIU Dongm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1137,China)

第8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 大学教育 自主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

一、引言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主动获取学习知识,是学习者在学习动机的驱使下,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选择方法和策略,有效利用资源,调节、监控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是学习者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的体现。网络自主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系统,自主地选择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本文将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因素,并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二、自主学习因素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有效性,选择大学本科生350名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总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量334份,有效问卷为284份,有效率为81%。

1.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相关系数

由表1可知: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学习态度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学习策略与学习倦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因素的现状分析

采用均值分析各因子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程度,均值越大,说明该因素影响越强,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各因子中,“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因子的得分最高,分别为3.5587和3.4725,相比较来说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很重要,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和较强的学习动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分最低的因子是“学习倦怠”,得分为2.6874,相比较它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最小;而位于中间的是“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分别为3.3338、3.1910和3.0026,相比较来说目前大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对网络学习的期望值不高,学习策略选择不是特别合理。

3.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由表3可知,在“学习策略”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分别为3.3015和3.0895,其P值为0.007小于0.01,可见男生学习策略选择优于女生;在“网络学习环境”得分上,男生低于女生,分别为3.4755和3.6351,其P值为0.041小于0.05,可见,女生网络学习环境选择优于男生;其他四个因子上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

(2)专业差异

由表4可知,在“学习倦怠”得分上,文史高于理工,分别为2.7732和2.5966,其P值为0.032小于0.05,可见文史比理工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其他五个因子上文史和理工之间不存在差异。

(3)年级差异

由表5可知:在“学习动机”因子上,大二与大四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49,小于0.05,并且大二学生的得分低于大四学生的得分(-0.22144),相比较来说大四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动机强于大二的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因子上,大一与大四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16,小于0.05,并且大一学生的得分低于大四学生的得分(-0.36233),相比较来说大四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优于大一的学生;在其他各因素中,各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各因子在四个年级间基本没有明显差异。

(4)网络学习年限差异

使用网络学习的年限在学习倦怠、学习策略和网络学习环境三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学习倦怠上,网络学习年限在一到两年与两年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42,小于0.05,并且网络学习年限在一两年的学生的得分高于网络学习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学生的得分(0.20427);在学习策略因素上,网络学习年限在一年以下年与两年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13,小于0.05,并且网络学习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学生的得分低于网络学习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学生的得分(-0.24074);在网络学习环境因素上,网络学习年限在一年以下与两年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19,小于0.05,并且网络学习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学生的得分低于网络学习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学生的得分(-0.22096);使用网络学习年限越长,学生在学习倦怠、学习策略和网络学习环境三个因子的表现越好,其原因可能学习者在控制学习倦怠、选择网络学习环境和制定学习策略上表现越好。

(5)网络学习时间差异

结果表明,每周网上学习时间在只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网上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内与30小时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31,小于0.05,并且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内的得分高于在30小时以上的得分(0.29352),相比较网络自主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内的学习倦怠高于在30小时以上的,说明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越长,对学习倦怠控制越好。

4.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学习环境、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是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另外,对各个影响因素作了相关矩阵分析得出: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者为满足自身需要及社会的需要的动力源泉。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完成某件事之前对我的期望。网络学习环境是网络学习必备条件之一,是学习者学习的保障。因此,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必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有影响。学习态度是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知、情感的解读,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方法选择。因此,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促进网络自主学习。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较小。这可能是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自我控制较强、学习能力较强,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使学习倦怠感下降。

三、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因素有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网络学习环境。其中网络学习环境、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是重要的几个因素,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较小。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倦怠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动机和网络学习环境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倦怠、学习策略和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年限上有显著差异。学习倦怠网络学习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并且有效利用学习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避免出现因学习倦怠所带来的一系列学习低效的问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观念应从低年级培养,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知识素养。

教育机构应对高校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加大投入,丰富网络学习内容、对学习者的需求要全面了解。此外,应建立健全网络服务平台,对网络学习评价及时做到反馈,尽量做到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并没有真的与学生分离。对于大学生自身网络自主学习而言,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制订好计划、养成良好习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

参考文献:

[1]万达.硕士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翟绪阁.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3]韩璐.网络环境下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

第9篇: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媒介素养 培养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2.媒介带来的巨大传播力亟待引导规范

媒介环境正快速发生着多样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网络成为人们表达个人观点、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在影响社会决策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媒介在成为人们“耳朵”和“眼睛”的同时,还成了人们的“喉舌”。尽管相关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获得传播影响力的仍然以传统媒介和部分社会精英为主,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获得话语权并产生影响力。人们通过网络媒介获得话语权是中国社会值得欣慰的一大进步,但如何理性约束和使用这种传播权利,防止人们在行使自身传播权利时对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很值得深入思考。

新媒体并非完美,它也存在多种负面效应,如会使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对现实世界失去互动感知的兴趣,对未来漠不关心。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的通俗化程度增大,其传播的直接性和快捷性,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造成抑制和弱化,使人的思维趋于简单化、平面化,缺乏深刻的内涵和底蕴。新媒体时代的人们若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很容易受控于媒介,只有当人们具备了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能力,才会做到积极地驾驭各种媒介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全面解读和正确地取舍。这种取舍就是一种控制自己行为和信念的能力,也是控制媒介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对现代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正与之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研究人的需求,进而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基于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对大学生就网络媒介中的行为、言论加以引导。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了独立的研判能力,与其约束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不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他们如何甄别网络信息,如何就媒介信息的偏见进行判断。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媒介处理技巧、媒介知识、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介偏见判断。对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而言,不仅要求引导大学生掌握媒介知识,提升大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而且还要求提高大学生判断媒介偏见的能力。

1.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媒介知识

“媒介知识主要在两方面与媒介素养发生关联 :一是媒介生产的知识,这是绝大多数受众不怎么接触的部分 ;二是媒介内容的知识(如热门议题、公共事务等),这是受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通常来说,非媒介从业人员往往对媒介的内容知识更加了解,而对媒介生产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但媒介生产知识中蕴含了对媒介性质的洞见,了解媒介生产的相关知识才能理解媒介为什么不可能完全客观,媒介为什么带有一定的利益倾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直接教育他们“如何看待”媒介是行不通的,可行的方法是教给他们媒介知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媒介,然后由他们自己作出判断。

2.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

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受众区分媒介事实和现实,而不是将二者混为一谈。媒介技术使媒介对现实的模拟和再现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网络媒介,它可以通过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现实进行模拟和再现。对于缺乏媒介素养的个体而言,经由网络媒介呈现出来的事实很容易被认为是现实。媒介借助一定的符号体系对现实进行再现,受众通过媒介接触到的信息必然需要经历由现实编码变为传播符号,再由受众将传播符号解码为自身可理解的信息,在这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信息的缺失或失真。因此,媒介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区分媒介事实和现实,要对媒介具有批判性思维。

3.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对媒介偏见的判断

从媒介产业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媒介组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某些利益群体所建立,受到一些利益群体的监管、控制。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媒介(包括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上充斥着大量由企业付费刊登并不以广告形式呈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基于“企业—公关公司—媒体”的这个利益链产生的信息自然不可全信。用户贡献内容(UGC)的媒介形式(如微博、社交网站)归根结底在信息平台上仍然受到利益群体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控制者能够影响信息的呈现和流动。由此,任何媒介都必然受到控制它的利益群体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教育学生对媒介偏见作出判断,要对媒介信息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而克服媒介偏见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更多地搜寻相关信息,接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

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路径

1.建立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

网络媒介素养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一种使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甄别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对其培养必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建立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从平时入手、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面对现实情况,思想政治引导工作需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媒介知识、构建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媒介偏见的能力。学习媒介知识应特别注意增进大学生对媒介生产知识的了解,让大学生熟知记者从准备采访资料到成稿、编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手段和筛选程序;要让大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媒体有差异化的价值取向,并受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控制,因而需要对媒介存在的偏见作出判断。

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环境,运用新工具,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引导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在微博或者人人网上建立公共主页,由专人负责运营,定期资料信息,将线下的课堂搬到线上;应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党团干部开设个人微博和SNS账号,通过他们自身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作出示范,带动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团干部的个人账号来开展媒介素养培养工作;通过邀请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师开展讲座、组织大学生参观报社或电视台等多种方式开展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从而真正建立起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

2.重大事件中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

重大事件中的引导工作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来进行。重大事件中线上的引导工作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平日里的积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平时注意运营网络主页,积累稳定的受众群体,并能形成相对固定的传播风格,那么在重大事件中就会更好地接触到学生群体,并取得学生群体的理解和信任。

在重大事件中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引导还需要有针对性,做到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例如,对突发的的看法,我们可以搜集传统媒体报道和自媒体中的多方面资料,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在网络媒介中更具有说服力的是“论据”而非“论点”,因此,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重点是多方面地收集事实材料并传播给大学生。又如,对于一些尚不明了的事件,应当及时提醒大学生善用自身的传播力,充分说明滥用传播力的后果。线下的工作是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