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区域冷链物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域冷链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域冷链物流

第1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中心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物流企业处在冷链物流链条中的贮藏和运输两个主要环节上。运输是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航空运输在冷链运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比如紧急药品、病毒疫苗,跨国及国内远距离的海鲜水产品、果蔬、鲜花的运输。航空物流企业如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周边的市场环境,采用相应的战略,必能在冷链物流领域一显身手,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为本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航空物流参与冷链物流的SWOT分析

优势(S)

运输速度最快;航线覆盖大中城市;较强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劣势(W)

价格最高;空运两头的占用时间长;货损大;缺少现代专业货运及工业加工型机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普遍不是很高;

机会(O)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使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潜力巨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威胁(T)

铁路、公路等其他冷链运输方式的替代性威胁;缺乏良好的发展航空冷链物流的运营环境;

二、航空物流企业参与冷链物流可采取的战略及相应措施

由SWOT分析结果,航空物流企业再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类型的战略:

1.SO战略:充分利用机会加强自己的优势。即:加强冷链市场开拓能力,利用优势实行冷链物流的多式联运。

相应措施:即在冷链物流中心内,开展冷冻冷藏产品的多式联运,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和其他冷链环节无缝对接。多式联运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转速度,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冷藏集装箱及相关信息技术的采用又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ST战略:利用优势去规避威胁。即:利用优势创建航空货运企业冷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了解竞争对手市场.技术,发展规划等情况,以规避威胁。

相应措施: 成为冷链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由于航空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的贮藏和运输两个关键环节,所以使航空物流企业参与冷链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可能,航空物流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和冷链上其他环节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理念建设和管理冷链物流。

3.WO战略:充分利用机会克服自己的弱势。即:稳定目前冷链业务,加强航空运输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健全内部经营制度,加快设备更新与设施改造,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改善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结构,调整冷链物流网络分布结构,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加增值服务,创建核心竞争力。

相应措施:

(1)采用适合冷链物流运作的运营机制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例如考虑成立专业化航空冷藏运输公司等措施,建立长效应急机制,比如昆明机场为运送鲜花而设的绿色通道,以保证冷链物流的顺畅、快速流转。

(2)建立空港冷链物流中心

在冷链贮藏环节上,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为商品的大量运输和订单的快速反应提供了路径。同时冷链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和国内其他类型配送中心大干快上相反,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却是名副其实的“冷”,导致冷链物流的断链,而航空物流企业,例如机场,刚好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在机场周边建立空港冷链物流中心,或者在现有的空港物流园区内设立冷链物流中心以填补这一空白。同时航空冷链物流中心是开展共同配送和多式联运的节点。它将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与发展趋势的集成化的专业冷链物流服务。在为消费者创造真正健康新鲜生活的同时,将为食品安全保证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为航空公司配餐服务。 另外,冷链物流中心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对于不具备专业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中小企业,可有效借助第三方物流,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拓展,航空冷链物流中心就是能为他们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3PL。

4.WT战略:使劣势最小同时避免威胁。

即:稳定现有冷链市场份额,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应措施:

(1)研发先进的航空运输冷藏设备

运输是保障冷链建设成功的关键环节,此环节既是冷鲜食品产、供、销冷链的中间环节,也是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核心部分。航空冷链运输对采用的硬件设备要求很高,不能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内部温度要稳定,还要贮运效果好。因此研究开发先进的空运冷藏保鲜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航空保温集装箱就是冷鲜食品在航空运输环节保鲜发展的方向。随着冷链物流业务量和冷链产品门类的不断增加,对冷链运输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将来出现用于冷链运输的专用飞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2)共同配送战略

实行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可提高飞机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社会角度看,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航班的总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中交通拥堵,改善空中交通运输状况,同时也是民航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这一世界大趋势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

第2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冷链食品;专业物流;运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22 —02

冷链物流是物流需求带来的专业化细分。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随着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提高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备受关注,建设南京区域的冷链物流通道,打造地区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已经势在必行。建设南京冷链物流中心,旨在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冷链物流服务管理技术提升,构建综合性产品低温物流平台,形成覆盖江苏全省的现代化乳制品、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这将对南京、江苏和邻近地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格局需要。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十分严重,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发展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已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上海、武汉等地已率先建设10万吨级、2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区域性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以上,在南京建设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是惠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民生工程,建设引领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符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

(二)项目建设是对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取向的有力保障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持续增长,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水产品因为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被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使得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南京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大,而且国际性会议和商务活动多,加上地区特色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使水产品消费呈现多层次、多品种的状况,不仅消费数量增加,而且消费档次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而目前这些地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老旧,品种少,产品供应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且市场管理粗放、秩序混乱,卫生条件差,也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和声誉。因此,要满足地区市民今后的需求,必须建设符合构建区域性冷链物流为中心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发展需要的项目。

(三)项目建设是配合国内各大水产市场格局升级改造的需要

随着国家建设农产品市场政策的开放及水产品行业的发展,中国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也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省会城市以及二级城市都建有大小不一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但从经营的品种及交易金额定论,目前一级交易大致可分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四大市场。然而,由于这些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区内许多老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占地大、环境混乱、交通拥堵及产品分类混乱等诸多原因,已不具备大型批发市场的发展需求及城区的产业定位的要求,各地原有水产市场大多都面临着拆迁和升级改造的局面。

(四)项目建设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为江浙区域的交通纽带地带——南京,承载着全国水产品批发交易,水产品进出易的历史重任。发展国际化的一级冷链物流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内的水产一级流通及海鲜美食加工集散地,对于提升南京及周边地区水产品批发行业的级次,促进地区的水产品流通,加快地区旅游、商业的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定位及运营模式

(一)根据项目特点和南京物流产业发展情况为项目定位于打造一座购物中心式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提供高端化的购物环境。涵盖实体(批发、零售)、电商(B2B B2C)多种盈利方式的新型物流综合体项目,并确定以下几项原则保证项目按照定位要求实施。

首先是高端发展原则。要结合国内外物流行业的资源配置的变化格局,在技术、设备、工艺上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客户创造更为优质、舒适的、低成本、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同时重点发展物流平台搭建、电商(B2B B2C)等高端服务。

其次是联动发展原则。要将项目融入城市乃至区域物流网络,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形成物流、冷链、冷库、零售、批发、电商、居住、文化、娱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三错位发展,与传统物流园区或物流项目,在战略定位上形成差异,本项目除了覆盖南京本市,对周边城市乃至安徽部分地区均有辐射。在业务上形成互补形成物流服务对接,项目内专业冷链设备将为南京物流行业提供大量新增需求。

(二)寻找合作方,利用各自独有优势采用合作方式,强强联手在南京合适地块投资、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和电子化、网络化交易平台,并配套物业经营管理。冷链物流项目是城市物流的一部分,属于小众物流,项目规模有限,不适用于传统物流园区开发模式,而合作开发有利于项目快速实施,降低投资风险。

三、项目的建设内容及管理模式

(一)项目的建设内容

该项目应创新理念引入,形成多元化产品需求,核心定位延伸五大服务片区。项目集冷链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冷库储藏区、商务配套中心及生活居住区五大部分。冷链仓储中心:是项目的重中之中,是项目整体的展示区域,也是项目的门脸。加工配送中心:可以通过交易货品的初步加工对其产业链进行再次整合。冷库储藏区: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并且实现有效库存调度。生活居住区:满足项目运作的大批量工作人员居住需求。商务配套中心:通过星级酒店、高档餐饮、大众消费型大排档拉动项目消费力,含车辆停放配套。

在创新理念引入形成多元化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该项目应更上一层楼形成产业高地,能够制定冷链物流的行业新标准、进行冷链物流的品牌创造、形成品牌快速复制化规模、项目可成为南京政府储备冷库。

(二)项目的管理模式

该项目建议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这将有利于激发经营团队的积极性。采用股份公司制管理项目,由成立的项目公司为管理主体,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管理。该管理模式的优势是按市场规律运作,公司化运营。项目的管理应遵循市场规律,而在市场条件下,最有效的运行模式就是公司化,制定相关指标,对相应团队进行考核,并设立奖励机制,以达到管理最优化的效果。

另外,在实体线上采取多种赢利模式相结合,为项目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特定的定位及全方位产业链的功能产业覆盖为项目带来了持续丰富的利润来源点。项目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于项目内物业的长短租收益,包括冷库、配套商业、配套办公等。二是来自运营管理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扣点分成、广告收益、停车收益等。三是来自线上交易平台所沉淀资金的投资增值。待项目运作成熟、品牌效益凸显时,还可以利用品牌输出、管理培训等方面获取收益。

当然该项目带给合作各方,除了项目本身通过股权分红方式取得的利润外,项目物业价值的迅速上升,也提升了股权价值,增加了一个快速融资手段。此外,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和合作经验将为今后南京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及投资手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庾莉萍.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02).

[2]李洁.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

[3]丁俊发.关于发展冷链物流的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12).

[4]骆大伟.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物流科技,2011.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

第3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生鲜农产品

一、引言

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冷链物流是指为保持运输物体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我国地域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别大,同时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呈现长距离、大规模和反季节的特征。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升消费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现状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北部,全省占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理形态,自然环境具有多样化特征,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排名靠前的农业大省。最近几年,河南省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产量都在不断增加。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见表1),2011至2015的5年间,河南省瓜果类、肉禽及制品、水产品类、禽蛋类、蔬菜类和奶类等生鲜农产品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6类生鲜农产品产量相比2011年分别增加20.50%、16.92%、26.69%、8.09%、8.46%和5.69%。其中肉禽及制品类、蔬菜类和奶类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产地之一。但是,生鲜农产品具有不易储藏、容易变质腐烂等特点。河南省食品安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省在储藏、运输、装卸与包装等流通环节变质、腐烂或损坏的生鲜农产品占全省产量的2.5%-3.0%左右。这既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对于河南省广大农民来说也是极大的损失。2015年三门峡大量优质苹果坏死枝头的现象反映了当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薄弱和缺失。因此,要解决河南省大量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首先要解决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问题。河南省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广大的需求。

三、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分析

总结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本文认为目前河南省冷链物流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冷冻冷藏加工、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比如生鲜农产品的专用储藏库、冷藏库、保鲜库等基础设施还比较缺乏。对于大多数农产品贸易的企业而言,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同时专注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企业也相对比较少,所提供的服务不足总需求的 5%。总之,低水平的物流运输效率以及整体比较高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导致了企业利润比较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生鲜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二是信息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在于保持农产品的鲜活度,这不仅需要有效的保鲜,也需要在各个环节中信息高效的处理和传递,保证冷链物流的运输系统能够高效的运作。由于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方面的限制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局限性,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信息化方面的设备还不够齐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网络系统。

三是冷链物流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与整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包含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复杂的供应链系统。由于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经营和交易方式比较落后,同时河南省物流装备水平比较低,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均匀,在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整合。因此冷链物流系统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制约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是冷链物流标准和相应政策不完善。冷链物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减低农产品的损失率,冷链物流就需要保证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确保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在冷链物流整个系统中,冷链物流的各个流程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虽然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开始对生鲜农产品的发展加以重视,但是没有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个系统提出相对完整的运作机制,政府对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足。

四、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针对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河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区域冷链物流基础性建设。具体来说,一要在现有冷藏运输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和完善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联运信息网络。二要完善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流通(中间包括加工、储存、运输、中转)等环节的监督体系,并加强质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鲜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物流预冷设施,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企业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装置,并督促研发运输全程的温度监控设备。三要提高冷链物流涉及配套设施之间的协作,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低温物流中心,从管理体制和协作渠道两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二是积极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采用物联网物流体系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协调、控制和管理。积极促进计算机系统在冷链物流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的作用,强化物流信息系统的控制能力。要通过网络实现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联通,例如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准时制生产技术(JIT)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实现一站式货运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

三是加快冷链物流产业整体规划与整合。为了使河南省冷链物流产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内冷链物流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对于冷链物流资源要进行有效调整。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冷链物流产业运行机制,对现有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四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标准和政策环境。根据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环境,制定一套与河南省现实情况相符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并采取合适的途径进行推广。鉴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必须建立统一的生鲜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比如建立生鲜农产品的身份证制度、责任检查制度等是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综合以上因素,要根据所要运输产品的种类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管理要求等标准。(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7-22.

第4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1 冷链物流的概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冷链重要性的认识也在提高。同时,国外大型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国门,这些企业对于生鲜食品的采购有着严格的物流标准,这也对国内食品生产和流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冷链市场本身蕴含的巨大商机,这些因素都刺激了国内冷链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冷链尚在起步阶段,冷链上存在多个薄弱环节,相应的法律和标准不健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困境。

2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医药、电子产品,令许多人尚感陌生的“冷链运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肉类食品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比例仅占15%左右,蔬菜水果在5%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肉类食品基本达到100%,蔬菜水果也在90%以上。根据农业部的测算,我国水果每年的产后损失率在15%-20%,蔬菜在20%-25%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年损耗农产品的总量相当于一亿多亩耕地的产出,产值上千亿元。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商用冷藏库面积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比例仅为0.3%。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80%-90%,而我国只有10%左右。

(2)产业配套不全。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我国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国内流通的需要温控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整个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4)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相当一部分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大多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用棉被车、空调车等运输。目前很多物流企业还在用普通的平板车运输冷冻食品,据统计,中国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

(5)冷链物流人才匮乏。随着中国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无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现象则更为突出。我国高校里设置的多是制冷暖通和物流专业,范围比较广,没有细化,更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目前,冷链物流企业的人才成长模式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边学边实践。

3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1)物流资源整合。要想充分利用冷库资源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对整个冷库链进行整合,要大力建造和改进新型冷库,让用在冷链物流上的冷库真正起到冷链环节作用,而不只是冷藏作用。同时,要将冷链物流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争取让整个冷链物流系统高速运转。

第5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目前我国生鲜流通市场上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B2B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渠道,这一类物流服务商除了食品生产商自营和渠道商自营之外,主要是众多的、规模大小不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航空货运、铁路货运等大块头,也有众多的个体卡车司机。B2C物流服务于电商渠道,主要包括各快递物流公司、仓储企业,快递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门到门配送服务,将生鲜食品为消费者配送到户。

冷链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冷链物流”即有温控能力的物流服务,服务对象为对环境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冷链物流服务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生鲜食品、特殊医药制剂等需要特定保存环境的商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产品的上游预冷、低温包装、低温仓储、低温运输、低温分拣、低温配送等低温条件下的物流活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需要配备:预冷设备、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带有温控能力的物流设施设备。相比常规物流,搭建冷链物流体系的成本更高,推进冷链物流流通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冷链远不够完善,线下生鲜品流通中冷链覆盖的比例较低。对于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在多个环节都存在瓶颈,包括传统冷库不能满足精细化、小批量运作,标准冷藏保温车不足、终端寄放场所缺失等。不少生鲜电商以泡沫箱为保温材料进行运输。

目前国内提供全程冷链配送的快递公司仅有日本的黑猫宅急便、顺丰,以及快行线、众萃物流等少数几家,而且覆盖范围有限。

生鲜流通方式落后是制约冷链发展的原因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尚处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多而杂,在传统生鲜渠道中,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有食品生产商自营冷链物流、渠道商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

生鲜生产端地区分工专业化低

以我国猪肉生产为例,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猪肉主产区。全国各地基本呈现猪肉自给自足的态势,因而导致我国猪肉产品大范围流通少、运输距离短、冷链物流需求不及预期。这种分工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内流通的产销格局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运输时间短,商家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意愿低。由于生鲜食品产地的专业化分工不明显,各区域生鲜食品的流通格局主要呈现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生鲜食品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和时间短。以周边地区食品供应城市的模式下,大部分生鲜食品可以在一天内实现流转甚至被消费掉,在这种情况下,商家更倾向于选择接受常温物流造成的少量损失,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本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搭建冷链物流的意愿低。

区域内流通,冷链物流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相比美国大范围的生鲜食品运输需求,我国生鲜食品由于大部分是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小,因而导致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少、冷链物流业务量较低的情况下,业务平均成本无法降低,设备设施投资回收期长,购置冷链物流设备的风险大。此外,由于物流企业往往作为产业链中主导企业的合作伙伴发展,在超市、餐饮倾向于区域内采购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跨区域发展业务、扩大规模很难,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生鲜食品标准化水平极低

目前我国部分通过超市渠道流通的产品实现了包装的标准化,方便物流企业业务的开展。然而约75%的生鲜食品通过批发市场、菜市场渠道流通。在菜市场渠道中,生鲜食品以现场称重的方式进行售卖,标准化程度极低。这种包装不统一的流通方式,给物流服务提供商扩大业务规模制造了极大的壁垒,非常不利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和物流企业的壮大。

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共成长

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其对配送时间要求严格,比如下午配送的商品集中在2点到5点间配送完成,配送时间窗口短,对设备利用率不足,且生鲜产品配送的特殊要求使其难以与传统商品共享资源,导致订单密度不足。

不同的生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冷鲜肉类、海产品要求最高;生鲜水果对配送速度的要求较高,对冷链的要求相对低;蔬菜等日常生鲜对冷链的要求也较低,对时效性要求高。

在末端配送环节,不同的生鲜产品也有完全不同的包装和配送需求。其中,冷鲜肉类对末端配送设备保温效果要求较高,而生鲜水果对防止磕碰的要求较高。

冷链物流是生鲜食品运输、销售的基础,冷链流通率低使得冷鲜产品腐损率难以得到控制。生鲜电商的发展与冷链物流相辅相成,一方面,冷链物流帮助生鲜电商实现商品的配送,良好的冷链配送为电商服务质量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通过电商自建,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业务等方式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难题

生鲜电商中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难点依然在冷链,冷链宅配是生鲜电商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宅配过程要保持全程冷链:从最初的分捡中心的低温库储藏、分捡中心到配送站的移动冷库转移,再到商品交付过程的低温冷藏车配送,整个过程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

最后一公里物流方式大致可分为自提和宅配两种,自提又有小区自提柜、社区服务站、线下商超自提等方式;宅配有物流公司宅配、商家宅配、线下商超宅配、社区服务站宅配、众包宅配、集中宅配等方式。

自提模式是消费者上门购买和配送到家两种模式的折衷。将多点物流变为单点物流,降低了物流成本。除此之外,自提模式的便利之处还在于一方面不打扰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时间比较灵活,回避了配送人员与用户之间协调宅配上门时间的问题。

自提柜是自提模式的一种,优点是无人值守、运营成本低;缺点在于建设成本较高、许多社区缺乏建设条件,而且生鲜品的冷链自提柜维护成本也较高。

自营Vs.第三方冷链宅配

除了干线冷链物流之外,目前生鲜电商物流成本支出最大的地方是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宅配。现有的冷链宅配模式主要有两种:自营冷链宅配和第三方冷链配送。

自营冷链宅配

从产品质量可控性、规模化发展、稳定提供服务等方面来说,生鲜电商自营冷链宅配是最佳选择,但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物流车、冷库、人力资源等所形成的成本过高问题可能使得生鲜电商过早夭折。

第三方冷链配送

对电商而言,从农产品的采购到配送,链条已经足够长。因此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另一种选择。其他市场化的第三方冷链公司如果能提供相对专业的供货、仓储和物流操作,生鲜电商的前期操作困难就会小很多。但其缺点是满足配送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生鲜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需要大量的磨合时间,难以保障生鲜产品的配送质量。

目前市场上能提供合适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能够符合要求的更少。此外,目前已有的独立冷链物流网络多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或是在特定区域内自给自足,而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而且,好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价格低的难以保证质量,确定合作关系后电商还需要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大量磨合,并花成本对他们进行改造。

其他选择

生鲜宅配的物流之所以贵,主要贵在最后一公里,集中配送、自提柜和社区商店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可能解决方式。

集中配送

一家企业的会员分布在全城的各个角落,送上门了还不一定有人。如果有专门的企业去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把各家企业在同一个小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整合起来,成本就能降到极低。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树立电商独特的物流体验。

自提柜

生鲜产品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必须由快递员亲自交付给客户,往往出现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通过设立自提柜,快递员只需要将商品放在具备冷藏功能的自提柜中,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取走,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大大缩短生鲜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快递员的派件效率,增加订单密度。

社区商店

靠近社区的零售设施如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等可以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解决途径之一,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零售O2O、自提、配送等服务。

海外经验

第6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一、冷链物流业现状

1.冷链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

冷链物流业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吸引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内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加入。按照综合和专业相结合,产地、销地和集散地市场兼顾的理念进行布局,共同形成了全方面、多层次、高角度的冷链物流主体。

2.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是提升冷链物流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核心,是推动产业跨域式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和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EOS、EDI),提高了冷藏库利用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冷链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冷链物流中心根据各自发展地位和功能定位,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仓储、配送、站场、信息网络、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物流基础设施。

二、存在问题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同时,现在市场上冷藏库基本都是中低温冷藏库,库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主要服务于肉类、水产品等食品的仓储,而高温库(气调库)资源供应缺乏,超低温库更是少之又少。

2.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

冷链物流企业虽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EOS、EDI系统,但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少之又少。仍然停留在超低级的发展层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因为技术的不匹配,往往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落后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乏

目前,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较为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造企业自用冷库大量存在,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一次性投资,建成后的实际利用率不高,造成设施资源浪费,而且影响到冷藏业和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4.产业政策不够完善

现代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是新兴产业,国家和国内东南部发达地区先后出台了扶持鼓励政策,使得这些地方的冷链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经营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他地区尚缺少详细的支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冷链物流业发展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不够,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5.组织化程度偏低

推进和培育冷链物流业建设与发展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目标管理、业绩考核等推进机制尚未建立,未能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同时,还没建立专门的冷藏库管理机构,为冷藏库的建设规划提供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配套服务力度不强。

三、建议及政策

1.统筹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划

把冷链物流作为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加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确立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目标,以及相应的措施。参照冷链物流的国际标准和国家以及各省市出台的鼓励政策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2.加大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激励机制,积极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包括资金、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完整和系统的促进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精密监测仪器、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等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以及冷藏物流设备、冷藏运输技术、保鲜储藏新技术等冷链物流技术研发项目,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奖励重点企业,提升冷链物流业整体实力。

3.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加快一些蔬菜批发中心和水产批发中心等的经营设施建设,优化经营环境,提升经营档次;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加快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园等园区的内部和对外道路建设,畅通园区内外交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本地冷链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合资合作;鼓励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求;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通讯、流通企业结盟,提高增值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业领军型企业集团,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档次。

5.注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积极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职能作用,注重与高校的无缝对接,实行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面向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岗位或者岗位群,了解自己应该掌握那种技能。同时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企业负责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这样无缝对接,既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也减少了企业的培训和科研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03):43-45.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74-75.

第7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国际陆港;第三方物流;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75-03

肉类消费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作为肉类消费大省,对进口肉类需求巨大。2014年11月18日,中国质检总局最终准许在西安国际陆港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这一决定不仅会满足陕西省内消费者巨大的肉类需求,而且陕西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对填补陕西区域肉类产业空白,加强西北肉制品进口贸易,推动东西部地区进出口肉类制品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指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通过对产品进行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藏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肉类属于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和易损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其品质发生变化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肉类冷链物流是指肉类在贮藏、运输、销售以及最终消费过程中保持在0℃~4℃的冷藏条件或-30℃~-20℃的冷冻条件下,以此解决运输以及销售、消费过程对于温度的需求,对于进口肉类而言,在保持肉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进口肉类报关报检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二、西安国际陆港发展进口肉类冷链物流的意义

对于肉类企业来说,西安国际陆港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将为肉类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如今,随着冷链系统的普遍应用,发达国家冷鲜肉的消费已经由原来的20%发展到了现今的90%左右。21世纪之后,我国冷鲜肉市场才得到大众的关注。据统计,冷鲜肉的销售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已占生鲜肉市场份额的25%左右。很明显,我国冷鲜肉市场广阔,冷链物流将是肉类企业良好发展的趋势所在,冷链系统作为一种保证易腐食品品质的重要手段,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直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园区内办理进口肉类产品的报关报检手续,物流程序简化,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估计每年可降低成本15%以上。很明显,西安物流企业迎来了西安国际物流新局面。

对消费者而言,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购买进口肉制品的费用将相对降低,由于冷链技术的应用,质量得到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改善,消费产品多样化。

三、西安国际陆港进口肉类冷链物流SWOT分析

(一)西安国际陆港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西安国际陆港交通便利,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距西安市新规划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港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连霍、陕沪、包茂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除了自身有利的区位优势,西安国际陆港仍然不断扩展区位优势。陆路方面,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实现了常态化运行;西安国际陆港与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与、蒙古二连浩特等口岸建立了直通放行的合作机制,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通关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空中方面,西安已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飞往世界各国有29条国际航线,这些均为西安陆港形成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2.经济优势。2014年,陕西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 689.94亿元,全省人均GDP为47 001.4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安以5 474.77亿元在各地市级领先。西安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支持西安国际陆港的后续发展。西安国际陆港计划用时十年,分三期开发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铁路运输2 800万吨/年、305万个标准集装箱/年;公路3 850万吨/年的物流规模。实践证明,西安国际陆港完全有经济力量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现代大型物流中心,不断缩小全球贸易距离,实现要素的全球流动。

3.政策优势。西安国际陆港依托“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国家众多发展政策支持,一类口岸、肉类口岸、粮食口岸先后获批,“西安港”国内、国际代码启用,跻身世界港口运营体系,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重要的国际始发港和目的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对于已经在港区内注册从事部分物流业务的企业,可以给予专项资金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4.理论优势。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三大农业示范区之一。农牧良种业作为杨凌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农牧良种推广示范及其产业化,扩大了对外科技示范效应。在发展过程中,引进和培育了秦丰、科元、正大等一批从事农牧良种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了肉牛品种改良和奶(肉)牛繁育等技术,市场辐射西北五省区,年交易总额约6亿元。杨凌依托重要的农业技术发展优势,对西安肉类冷链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劣势

西安国际陆港用于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且新一轮的物流人才招募还未形成系统。简言之,西安国际陆港物流发展处于初期,时间长,耗资巨大,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三)机遇

1.西安国际陆港与宁夏肉类指定口岸与河南指定口岸形成呼应。西安国际陆港的进口肉类口岸的设立,不仅满足西安的肉类需求,也将对宁夏以及河南邻省市场实现资源的补充,或者相互补充,以期实现强强联合,弥补西北地区肉类的空白,促进西北进口肉类的质量提升,迈向经济全球化。

2.新食品安全法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制品消费数量增加,消费品种多样化,消费质量要求高,这一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肉类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肉类冷链物流成为发展趋势。2015年4月24日,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必然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相应的运输温度湿度标准,一定程度上为冷链物流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冷链物流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

3.冷链物流成本降低。相对于沿海地区,西安地处内陆,土地能源成本低,工业基础较雄厚,潜在市场需求庞大等,对于承接物流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融资成本方面,西安国际陆港正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实践园区内物流企业集群模式。在物流成本方面,通过积极扶持跨境电商发展,打造优质信息平台,意图降低物流成本。

4.信息优势利于开拓国际市场。西安国际陆港跨境电商平台的建立,将为国内的生鲜电商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国际陆港进入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公示名单的单位,借助政策优势,借力洋货码头,利用互联网畅通中国与外肉类贸易交流。国美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将为陆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西安港”功能作用的发挥,再次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项目将借助西安陆港三大平台优势,通过“长安号”连接欧洲、中亚各国并实现国内公路货运班列24小时内覆盖全国80%以上地区,将带动沿线区域物流产业发展。

(四)挑战

1.资金挑战。冷链物流系统需要比常温物流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投资也更大,资金技术支持是一个挑战。

2.竞争挑战。目前,国外越来越多优秀物流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希望借助高端的科技设备、大量一流的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分得中国物流产业一杯羹,无形中加大了国内物流企业竞争难度。

3.物流服务质量挑战。企业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我国物流企业已经把物流服务质量作为企业主要竞争因素之一,肉类企业在x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时更加重视服务质量的改善。

4.冷链物流市场进入门槛挑战。冷链物流业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设备价值高的特点,不论是自营冷链还是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冷链运输,都需要深厚的资金实力做后盾,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我国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水平造成阻碍。

四、西安国际陆港进口肉类冷链物流模式选择

(一)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就是肉类加工企业主导整个供应链,以自营冷链为特点,从屠宰、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肉类一直处在低温状态下。加工企业能够对冷链上下游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以此来保证冷链的完整性。

(二)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仅是提供低温运输、仓储的企业,应该可以为农产品生产者、肉类加工企业提供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因此,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通过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冷链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管理、信息和流通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

(三)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该模式以产地或销地批发市场为核心,其特点是产地批发中心和销地批发中心均实现了采购、加工、存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的集约化,以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将农产品流通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各种物流功能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使物流需求呈现一定的规模性,实现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紧密联系,实现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加之利用在信息上的优势,对物流方向、物流路径、物流量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减少物流环节,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损耗,节约物流成本。

(四)以大型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农产品最终走向销售终端,流通的环节越多,物流成本越高,冷链断链的概率就越大。大型连锁超市通过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直接从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进行终端销售。冷链运输、储存、配送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资金雄厚的连锁超市也可以建设自己的冷链配送中心来降低物流成本。

西安国际陆港提供的是一个巨大的物流平台,由于进口肉类产品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对企业来说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通路配送服务则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球,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而西安国际陆港以第三方物流作为发展的一个方向将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同时发展第三方物流也与西安国际陆港的产业定位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赵建英.发展第三方物流:现状及战略[J].生产力研究,2005,(3).

[2] 杨静蕾,李蕊.国际无水港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匡勇,张晨.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

[4] 符瑜.浅析我国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5] 龚鹏.浅析西安无水港建设的意义[J].价值工程,2010,(11).

第8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 品冷链物流 中外比较 对策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而农产品所特有的鲜活、易腐性决定了农产品对物流时效性、安全性有着严格的标准。如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达到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乳品业企业有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年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些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

(2)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达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为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出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了加强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去,从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去运作,来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这直接促进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产生。

2、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的比较

(1)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比较

首先是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方面,我国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为10%-20%,而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左右,大部分农产品都用普通货车进行运输,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在铁路冷藏运输中,我国缺乏规范的保鲜冷藏车箱,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这种车辆修理费用高,使用率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停止生产、使用,而在我国仍是铁路冷藏运输的主要车型。

其次是冷库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是700多万立方米,有数据显示美国冷库容量是我国4.5倍,日本是2.5倍,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各类冷库结构并不合理,导致很多易腐货物的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这使得我国易腐货物的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70%,而国际上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2)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比较

目前,国外充分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来提供全方位、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多采用自动温度检测设备及自动保温设备,可实时监督温度变化来保证运输物品不会发生质变;欧美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还能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已有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来实现全程低温控制,但总体来说,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货物的损耗率居高不下。

(3)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比较

为了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发达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各个方面,来促进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如加拿大制定的《防虫产品法》,明确规定农药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和农药用量;美国《冷链质量标准》,用以检测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提供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国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中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从而使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比较

市场化程度实质上就是第三方物流参与冷链物流的程度。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高,如美国几乎所有易腐货物行业都将冷链物流外包给有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也节省了冷链物品流通的成本,降低了损耗率。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主要以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业务为主,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很难提供全面、综合、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信息系统建设缓慢,使得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达到行业要求,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参与化程度低。

三、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1、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加快基础设施的改进

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

旧的冷藏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藏车辆;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尽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可借鉴加拿大在完善法律法规并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的基础上,采用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

3、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通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一是横向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来形成规模效应,集中大型农业和商贸企业的自营物流优势资源与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进行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二是纵向整合客户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销售商可通过物流业务整合来实现低成本规模化效应;与供应商可通过共同开发市场或展开业务层面的协作,整合供应业务资源,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创立品牌,达到整合效应。

4、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鼓励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

业观察,2008,(2).

[2]张革.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完善[J].物流与采购

研究,2009,(28).

[3]何劲.中外果蔬冷链物流比较与借鉴[J].经济师,2008.

[4]方妍.国内外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D].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第9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

该公司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秘诀是什么?在鲜易供应链副总经理王建志看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温控供应链体系的打造。鲜易供应链自2009年成立伊始,将发展方向定位为中国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生鲜品集采分销、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城市配送、流通加工、供应链金融等服务。该公司一直秉承资源平台化、服务产品化、客户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推进云仓网、运输网、共配网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温控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时代鲜易,创新驱动发展

蝴蝶的美丽,是时间磨砺的结果,期间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孕育历程才能破茧成蝶;一个企业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够厚积薄发。鲜易供应链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实际上已经有着23年的发展历程。王建志向本刊记者介绍,纵观鲜易供应链的成长史,主要经历了两次蜕变。

第一次是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鲜易供应链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河南众品集团。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的企业集团,其主导产品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曾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当时集团下设物流部门,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冷链物流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众品物流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冷链物流队伍,冷链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生鲜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实际冷链发展水平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整个生鲜行业的物流需求。

在充分认知行业发展现状、洞悉冷链物流美好市场前景之后,众品集团在2006年成立了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河南众品生鲜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跳出了专为自身企业服务的范畴,以信息管理和资源整合为核心,为冷链产品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以及餐饮企业等提供第三方冷链配送、仓储、流通加工、增值服务,成功实现了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

第二次变革则是从物流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升级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以及生鲜农产品行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整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行业集中化程度低、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冷链基础设施薄弱、冷链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导致现有冷链资源相对碎片化,行业标准、物联网技术难以贯通,需求与服务信息不能有效对接,带来运输过程中高损耗、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弊端,使相关企业运营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整个行业亟需一个冷链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现,为冷链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等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

基于这样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鲜易供应链应运而生,致力打造“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王建志向记者介绍,“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的提出,与鲜易供应链企业文化中的“开放共赢、创新创业”理念是极为契合的。冷链物流的供应链各个环节都不开温控。打造温控供应链平台,主要是构建连接生产、仓储、运输、加工、交易、配送的一体化温控供应链,以多元化的地面服务能力、网络化的供求信息管理和全球化的贸易运作能力,为中国现代食品产业提供超越传统的冷链系统化服务。

谈及企业的转型发展,王建志不无感概。他表示,将企业名称定为“鲜易供应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鲜”主要代表“生鲜”(公司服务的主体)、“新鲜”(公司给客户的核心承诺),“易”主要代表“变易”(公司身处时刻变化的世界,引领行业的变革)、“简易”(公司推崇简单、深刻。以庞大的服务系统为客户创造省时、省心、省力、简明易见的效益)、“不易”(公司尊重市场规律,坚守核心价值,服务品质如一,历久弥新)。

“我们就是要突出平台战略,通过供应链优化,开展“仓运配+金融”一体化服务,引领整合产业资源,帮助客户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同步,打造统一、安全、高效、协同的温控供应链系统,为中国冷链产业模式创新探索转型之路,开创中国温控供应链服务品牌。”王建志说。

服务产品创新: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Haul Lee指出:“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占据最有力的市场竞争位置,需要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在这方面,鲜易供应链的做法可圈可点。“仓运配+金融”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为其“温控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

一是温控仓储服务。鲜易供应链在全国七大区域布局了20多个温控供应链基地,形成了完善的DC、TC、EC、PC云仓网络,仓储总面积达192万立方米,为客户提供存储、拆零、分拣、配货、包装、贴标、流通加工、检验检疫及保税一体化服务。

二是冷链运输服务。鲜易供应链围绕国家“五横五纵”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干线运输及区域分拨网络,运输网络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形成“群、链、网”结合的服务优势。公司自有及整合冷藏车辆3000余辆,为客户提供全程可视化的、实时冷链运输服务。其中,冷链干线服务除港澳台、外均已覆盖;零担卡班已开通9条线路,覆盖1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每天定点发车,准时到达。

三是冷链城配服务。鲜易供应链依托全国20多个城市的城配网络,为食品加工、生鲜电商、餐饮团膳及商超连锁等客户提供B2B冷链城配服务。公司在北京、卜海、广州、郑州、天津、沈阳、长存、武汉、合肥、长沙等核心城市,3000多个配送网点开展冷链城配服务。

王建志透露,冷链城配是鲜易供应链的发展重点,目前正以TC仓布局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快全囤一线城市、区域及省会中心城市的TC仓建设,打造规模化城配体系,实现库存共享。下半年公司将新增9个TC仓,冷链城配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四是供应链金融等增值。针对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型生产客户及商贸流通客户,鲜易供应链联手金融机构推出定制化的金融解决产品“存货易”和“代采易”,帮助客户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助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其中,“存货易”主要指当客户仓库有大批量原材料、产成品但缺少流动资金时,客户可以把库存的原料、产品存入鲜易供应链认可的仓库进行质押融资,鲜易供应链评估后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融资,通过盘活客户的库存为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代采易”则与鲜易供应链的另一项增值服务密切相关,主要指在销售旺季前,生产企业和贸易商都会扩大生产规模或加大采购量,但部分客户的下游销售渠道会存在一定账期,造成暂时的资金短缺,这时鲜易供应链可以帮助客户垫付一定比例的采购资金,并为客户提供采购服务。通过全球集采,它能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为客户提供温控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让客户省时、省心、省力。

“我们的服务有N种排列组合,针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我们会量身定制不同的服务内容。总之,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温控供应链服务重在‘适应性’和‘一体化’。”王建志向记者介绍,鲜易供应链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依托强大的服务网络、先进的储运设施、专业的服务团队及现代化的温控供应链基地,联动标准、信息、金融层面的合作伙伴,先后与上游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农产品等冷链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连锁零售、餐饮团膳、电子商务等渠道终端客户,围绕温控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展开了深度合作,实现了标准与流程的有效链接,帮助客户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帮助客户做大做强,获得了和路雪、伊利、五芳斋、三全、思念、龙凤、华润医药、皓月、华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和赞许。

信息平台构建:精准化、可视化运营保障

冷链物流发展离不开温控的保障,而温控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鲜易供应链对于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强化信息化系统构建,以为其“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的打造提供有效的助力,由此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成为鲜易供应链的一大亮点。

打造PASS平台。供应链PAAS平台(平台即服务)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承载实体,以服务开放的形式与鲜易供应链生鲜冷链生态圈各成员进行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OMS(订单管理系统)统一接入订单,实现上下游的无缝对接和个性化服务;通过WMS(仓储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为仓运配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IT支撑;依托大数据应用的运营大屏可以实时反馈业务运营情况,推动业务提升;“云计算+智能算法”能够实现智能调度和智能派单,优化车辆装载和行驶线路,达到降低车辆消耗、减少碳排放的效果;通过计费平台实现客户结算系统自动化。

强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鲜易供应链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快速协同,与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有效链接,使系统之间基础信息共享,减少业务数据转化流程,提高仓储配送服务效率,进而实现仓运配一体化服务。在温控仓储环节,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了智能化仓储系统、智能电子标签拣货系统(DAS),对存储货物的动态实现了在线管理,并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信息;在冷链运输环节,探索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多式联运模式,应用RFID标签、GPS、温度传感器、司机APP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3000多辆冷藏车的定位服务,对车内温度、湿度、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保证运单的全流程可视化和平台化,确保全程冷链,保障食品安全。

信息化建设“六大战役”。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今年下半年,鲜易供应链隆重推出了信息化建设“六大战役”,即:“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中,“一渡赤水”主要是强化TMS干线、支线、城配网的打造;“二渡赤水”主要是强化WMS系统建设;“三渡赤水”主要指统一订单接入,降低连接边际成本;“第四次渡赤水”主要是强化运营大屏建设,进一步实现业务数据可视化;“强渡大渡河”主要工作是强化供应链协同;“飞夺泸定桥”,进一步强化智能调度、智能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