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冷链物流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趋势

第1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10.

第2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 冷链物流成本控制低温运输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冷链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特殊商品等。国内对冷链的研究多侧重于技术、设备、工艺等,而对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极少。“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满足一定客服水平下,如何进行冷链物流的成本控制。发展冷链物流对更新消费者饮食观念,顺应食品发展的安全化、功能化的变革趋势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冷链物流的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被定位为“昂贵易耗损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供应链。据统计,仅仅由于冷链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冷链物流效率低, 成本高的原因有:

1.道路建设、现代化冷藏储运设施落后。譬如铁路冷藏车辆大多是机械式速冻羊皮,缺乏规范的保鲜车厢,导致大量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已腐坏变质。

2.我国冷链食品生产企业、超市、餐饮企业普遍规模较分散,这增加了流通环节,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流通成本。

3.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使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造成配送、运输成本增加。

冷链物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是附加值较高的物流业务。因此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冷链物流的发展密切相关。实践中很多企业鉴于冷链食品发展的商机迫切需要优化冷链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将极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满足一定客服水平下追求最低资产投资和最低物流成本成为冷链物流的首要任务。

二、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途径

冷链物流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组成。其中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库存成本相对较小。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在具体的作业层(如图)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1.运输方面。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到两次运输:一次运输是从冷库到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过程;二次运输是从配送中心到销售商的配送过程。针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企业应积极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发展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采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配以EDI等信息技术进行全程温度监控。在运输过程中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严格冷藏运输车辆在途时间的考核标准,缩短运输期限以避免运输费用的增加。

2.配送管理。物流配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保质期极短产品的大量小订单、众多配送网点、复杂时间窗等问题,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不同产品的时间窗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另外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能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降低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3.库存控制。冷库方面包括制冷系统、冷库库房建设、冷库内设备等,投资大;但我国的冷库空置率非常高。因此冷链生产企业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冷库空置率。企业可以借助库存信息系统在平衡过期和缺货的条件下确定最佳定货点;当前顾客对冷链食品的要求越来越显现个性化趋势,企业还应着眼于保持库存的持续稳定,不出现断链。另外不同生熟情况的食品分类储存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对企业来说,使用物流管理软件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在无形中扩大了企业利润。系统中准确的库存数据和销售汇总数据为企业采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系统还提供各种预警,如近保质期、过保质期产品的报警和在库存品的库龄分析等,使仓库管理人员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大减少在库存品的损耗。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使物流流程变得更加合理,降低滞后现象。因此,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使冷链物流方向正确,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第3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第4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医药物流 冷链物流 问题 对策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业学和医药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伴随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冷藏药品的储运比较特殊,对温度、湿度、见光度等具有特定要求。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贵州;冷链物流;标准化

1 “互联网+”对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影响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对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较大的推动和协同作用,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深入及快速的发展。

2 我国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态势

我国农产品冷链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运营较为粗放,在冷链技术、信息、装备及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设备,不论是“最先一公里”还是“最后一公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水平难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23%,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在95%以上。

3 贵州特色农产品发展电商的条件

3.1 贵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分布

贵州特色农产品受岩石出露面积广泛的影响,直接受岩石和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控制。土壤虽然是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场所,但土壤中的矿物营养成分,无不打上岩石矿物营养成分的烙印。相同品种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种植,其品质有很大的差别。

3.2 贵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调查显示,贵州省城镇人口超过千万。目前,每年消费的生鲜易腐农产品近700万吨,冷链物流率仅3%左右,造成大量损耗,甚至出现食品腐烂变质,构成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全省每年销往省外的生鲜易腐农产品150多万吨,大部分为常温运输,市场竞争力差。有数据显示,贵州省果品种植面积780万亩,年产量为20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00万亩,年产量2000万吨,产值为230.6亿元。但是由于贵州省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果蔬腐损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3.3 贵州特色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传统商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成常态化。以往局限于农村的小生产借力互联网接入全球大市场,而贵州省是一个特色农产品非常丰富的省份,但受到地理条件、物流落后等多种因素制约,特色农产品没能走出贵州,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农产品市场潜力,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电子商务同时也给农产品市场带来新的冲击,让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形成良性循环。

4 贵州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4.1 贵州特色农产品冷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政府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贵州省的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政府可以结合旅游景点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以旅游促发展,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当地走出贵州。

首先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贵州省将发挥本省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以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围绕核心农产品以拓展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发周围相关产品,推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产品,并建立标准化产品质量体系。最后是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要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布局和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科学设计。

4.2 贵州特色农产品冷链标准化发展策略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物流技术的更新换代。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冷链人才发展战略,引进和培养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专业技术队伍;结合地区特点,建立高水平的贵州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的枢纽,承担着加工、配货、储藏、运输等职能,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网络。

4.3 贵州农产品电商冷链业务流程的优化策略

4.3.1 农产品电商冷链业务流程再造

根据生鲜电商及冷链物流运作方式,优化和调整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

4.3.2 农产品电商冷链业务流程的优化策略

(1)物流信息标准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完善贵州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平台热线、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在进货、配送环节的广泛应用,能提高工作服务效率。

(2)物流人才与技术标准化。冷链物流的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要维持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需要,必须重视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的培训及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

(3)冷链管理标准化。冷链管理标准化应该从人员资质、设施设备、验证、收货和验收、储存和养护、出库、运输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体系,消灭可能存在的冷链断链现象,建立起制度的标准流程,风险的标准流程,运送的标准流程和储存的标准流程,同时应该引入质量管理风险体系、体系内审、设备验证等来保证产品的恒温,进而实现温控。

第6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一、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一)美国蔬菜冷链物流以信息化、规模化见长

美国农产品物流以信息化和规模化著称。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提供了针对供应链上的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信息资源共享。美国率先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龙头、以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中冷链物流的佼佼者。尤其是美国的蔬菜物流,作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由于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冷链服务,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低温条件,不仅降低了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而且解决了蔬菜供需均衡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通常控制在5%以下,而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果蔬冷链物流以技术化、完整化见长

日本可以说是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利用发达的运输系统,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装备,日本已经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有如下可圈可点之处:一是在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冷链从“头”做起;二是果蔬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冷链节点保“冷”期延长;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让冷链不断“冷”;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实现“冷”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欧洲鲜活易腐航空冷链以专业化、流程化见长

以汉莎航空为代表的欧洲航空冷链实现了从源头到目的地保持低温控制的全面管理。并且根据运输的货物不同分类定做物流方案,同时实施严格的流程控制。首先在法兰克福拥有多层鲜活易腐产品中心,在许多运营的外站也拥有类似设施,发货人在将鲜活易腐产品交给机场和航空公司之前必须先做预冷工作。运输途中,根据需要采用温控集装箱,航空公司实施严格的标准操作流程,保证冷链的不间断运作。比如在空中运输时,要确保机长获得一切必要信息,让他可以调整飞行时货舱的温度,并全程记录温度变化情况,确保冷链处于严密的监控和记录措施之中。公司不仅遵守国际货协Cargo2000要求,而且使用了CCQI风险评估方式来确立流程。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公司——人、卡车运输公司、机坪操作者、航空公司等,必须证明他们能符合冷链运输要求。公司拥有一支专业技能的队伍,引领着航空冷链的全球风向标。

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之“冷点”与“热点”

所谓“冷点”,即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薄弱之处,一直以来受冷漠或忽视的地方,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亟须改善的关键之处。所谓“热点”,即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热门之处。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的出台使得2010年被冷链业界称为“冷链元年”。从此冷链热流不断涌现,使我国冷链物流业迎来了非常多的“热点”与契机。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之“冷点”

1.“冷点”之一:我国冷链物流缺少冷库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冷链当中的冷库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不足,冷链设施整体规模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计,我国商用冷藏库面积只有700多万平方米,而且经济发达地区占了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冷链基础设施方面更是不容乐观,冷藏汽车一共5万辆(占货车比例的0.3%),铁路冷藏车只有8000多节(为全国总货运铁路车辆的2%),易腐货物中只有25%的运量才能实现冷链运输。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日本除了拥有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外,保温冷藏车目前就有12万辆,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98%,损耗率仅为5%,对比惊人。

2.“冷点”之二:我国冷链物流缺少信息化的控制体系。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采购到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协调统一是冷链物流的关键。在冷链物流运营系统中,一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体系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协调。冷链物流配送常常不均衡,存在两头少,中间粗的情况,在冷链物流的关键节点和链路上经常“断链”。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温缺失都会将整体破环殆尽,前功尽弃。据专门从事冷链运输的公司Freshport Asia统计,由于运输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冷链断裂,空运生鲜食品中有近20~30%完全变质受损,或保存期限大大缩短。

3.“冷点”之三:我国冷链物流缺少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监控机构。行业标准和监控机构的缺失一直都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软肋。国外发达的物流体系是遵循了国家有关冷链物流行业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存贮和流通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操作性和检验性很强的认证系统。另外为满足HAPPC(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的要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以保证食品的安全。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等,甚至信息有误等情况时有耳闻。长期标准和监管的缺失将严重影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影响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信任。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之“热点”

1.“热点”之一:市场热点已形成,冷链物流业将迎来井喷行情。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之中,从目前看,我国消费需求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20%, 超过了我国的GDP增长率, 甚至是GDP平均增速的两倍。生鲜农产品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运输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同时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我国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信息,我国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庞大的需求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物流冷链已经到了快速发展期。

2.“热点”之二:冷链物流模式多种多样,发展热情高涨。在这些冷链物流中,众多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贸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投资企业、技术设备企业都加入到物流以及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中,因此物流模式也是在急剧的发展演变之中。比如原来较为传统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资源模式,现在也向流通、加工、冷链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当前有四种模式成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体,分别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冷库为主导等四大类冷链物流模式。加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起云涌,以及各种内外资物流企业的兴起,物流行业正在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3.“热点”之三:最近热门话题——航空冷链企业。万翔冷链物流中心是商务部明确的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的大陆两家企业之一,是我国唯一两岸航空冷链物流中转试点,并将建成厦门首个集冷冻、冷藏、恒温、常温于一体的多温层现代化冷库,填补厦门乃至福建航空冷链物流配送的空白。物流中心建设面积约18000平方米,涵盖从常温、恒温到冷藏、-20℃冷冻等全线需求,其中-20℃冷冻库面积约12000平方米。据投资方介绍,万翔冷链物流中心的定位为全国首家航空冷链业务中转库,将为客户提供检验检疫、报关通关、仓储配送、中转快运、货运、金融物流等一体化的冷链服务;同时,针对两岸航空冷链中转业务需求,物流中心还会建设大型检货理货区和中转配送平台,与厦门机场货站实现无缝隙对接;并联合海关、联检等单位建立绿色通道,实现航空冷链产品的快速中转。

三、加快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关键设备如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是物资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如果缺少这个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也就无从说起。结合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需要,建议我国积极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冷库建设方面,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进行低温仓库和多功能仓库的建设等等。

第二,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我国应该在冷链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同时也要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动态监控,全面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情况。全国的需求信息和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应该联结起来,这样冷链物流信息可以进行快速传递,物流冷链系统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第三,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标准。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标准。同时还要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建议在冷链流通上采用物联网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二维条码等建立农产品的安全可追溯系统,实现食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信息系统、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备案制度可以实现对流通环节的监督,使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行业、物流企业及消费者对冷链物流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物流业也应该迈向新的台阶。我们应该将冷链物流中的“冷点”和“热点”结合起来,为物流发展把脉,探寻一种健康、均衡的发展模式。借着冷链开发的“热点”效应去解决冷链当中积存已久的“冷点”难题,当然更应该“冷落处”存一份“热心”,“热闹处”着一双“冷眼”,既不能对一些长久以来的痼疾漠然视之,无可奈何,也不能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虽然与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依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甚至可以通过合作和引进等方法,发展并完善我国的物流冷链,逐步解决冷链物流中的“断链”之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国冷链物流发展之路应该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2]李学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物流,2010(4).

[3]黄霞,汪芳.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

[4]张琳,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论坛,2010(10).

第7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乳制品;断链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26-02

1 乳制品冷链物流

1.1 乳制品产业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高速增长的消费量带来的不仅仅是乳制品行业在品牌、价格、渠道、奶源、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物流供应链配套服务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目前,乳制品大体包括液体奶(包括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及乳饮料等)、奶粉、冰激凌、奶油、炼乳、干酪等。不同种类的产品对物流要求差异很大,按照产品的温度控制要求,乳制品物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奶粉、常温液态奶及乳饮料的常温物流;二是巴氏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保鲜冷链物流;三是冰激凌、干酪等冷饮乳品的冷冻冷链物流。本文讨论的冷链物流主要针对于第二类乳制品。

1.2 冷链物流定义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以及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设备,组织特别的运送过程,物流成本所占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1.3 乳制品冷链物流

乳制品冷链物流是指产地源奶及加工制品在储藏、运输、加工、分销、零售的全过程中,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始终保持乳制品所要求的低温条件的物流活动。

1.4 乳制品食品冷链构成

乳制品食品冷链主要包括源奶及加工制品储藏、运输、加工、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其冷链流程见下图。

①储藏:在奶牛养殖厂,产后的原奶在短时间内应该急速预冷,并且包装或者通过管道传输。②冷藏运输:储奶罐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始终保持0℃~4 ℃,直至送达工厂,并将鲜奶通过保温管路传到工厂冷藏储奶罐。③乳制品生产: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应保证全程冷链生产,各种产品的储存温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加工作业区一般不超过10℃,产品冷藏温度0℃~4℃,冷冻温度-18℃。④乳制品分销及配送:在分销配送过程中,冷藏及运输温度控制在0℃~4℃,冷冻及运输温度保持在-18℃。⑤冷藏销售:包括冷冻食品的批发及零售等,整个销售过程,应保证和储运一样的温度。

2 奶制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2.1 乳制品“断链”问题严重

“断链”指商品在储藏、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以及各个环节交接过程中,出现商品温度异常上升的现象,乳制品断链较多的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原奶在收集和传输到工厂过程中,在室温环境保存时间较长,并且到工厂急速制冷的比例较低;第二,原奶及加工制品在装车过程中,车辆预冷的比例低,露天或者在没有封闭的情况下装车现象比较多见;第三,成品运输过程中,运输司机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会中途关闭制冷机,或者用普通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降温,导致乳制品温度变化大,出现回温现象;第四,在销售乳制品过程中,由于缺少严格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商品的保存温度进行储存,甚至某些产品露天销售,大大的影响了乳制品的质量。

2.2 乳制品冷链物流温控手段差

食品冷链要求全程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温度决定了冷链的水平,温度控制是冷链的关键,但是由于整个冷链上各个企业只是按照客户要求对下游企业负责任,没有企业对最后的消费者负责,所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以适当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用适当的高温代替低温,虽然乳制品在常人看来没有什么质量问题,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质量已经打了折扣,而且口感、品质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在冷链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产品的温控记录,出现问题也不知道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虽然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商品可能在合适的温度下销售,但是其到达销售柜台前的整个过程无法控制和监控,不规范操作现象普遍存在。

2.3 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近几年,出现了以冷链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但是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冷库或者运输企业发展而来,由于管理体制不灵活、员工理念陈旧等多方面的原因,多数企业提供的服务手段依然比较单一,主要提供冷藏、冷冻简单的仓储和送货服务,少部分虽然也提供商超的配送活动,但是真正能满足乳制品生产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的乳制品物流企业基本没有,这样使得多数乳制品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奶制品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2.4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大意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职业素养,是食品流通企业员工面临的普遍问题。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不强,似乎是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主要原因,乳制品冷链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更高,所以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乳制品事故都是在原奶及加工制品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操作以及随意混装造成的,所以加强对冷链物流上各个环节的员工安全意识、冷链技术与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2.5 乳制品冷链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乳制品物流属于冷链的范畴,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冷链物流的标准,所以乳制品的储运过程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运输和储存标准以及食品相关标准,国内乳制品冷链物流缺乏严格的关于奶制品质量和安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法规指引,同时与乳制品安全直接相关的食品冷链安全体系建设还相当薄弱,主要依靠企业的责任意识、自觉性来自我规范。此外,在现行的乳制品冷链物流中还存在着运输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损耗大、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等诸多问题。

3 乳制品冷链物流存在发展对策

笔者通过在深圳冷链物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乳制品冷链物流良好发展,不仅需要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在良性中竞争、发展,而且要通过技术手段,监督和引导冷链行业进行良性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广大市民能天天品尝到安全且口感更佳的乳制品,而且通过共同配送或者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可能还会降低乳制品的物流成本,具体的发展对策如下:

3.1 扶持重点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冷链物流对乳品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不够,再加上不是太注重诚信问题,往往有意无意地降低了服务水准,所以多数乳制品生产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只是把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进行外包,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因外包带来的风险,但是却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不是长远之计。加上奶制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的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冷链物流的要求,从奶制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奶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针对各自城市的情况,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模式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在用地、信贷、税收、重点物流企业评定,以及人才引进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那些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或者能引进和开发系统实现各类技术来监控或者追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不仅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帮助乳制品生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并且通过外包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的效率。

3.2 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解决乳制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无意的“断链”现象,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控,内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辆预冷、装车时间和方法、卸车时间和方法等方面实施标准且严格的管理制度,目前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乳制品冷链的分析,把前面介绍的链上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又是在冷链物流企业内部发生的问题形成关键点,对每个关键点建立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以及出现异常的处理措施。对于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则可以强制冷链物流企业在长途运输及配送过程中必须携带感应设施的GPS监控设备,不仅可以监控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还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自动采集连续的温度数据,以便下游企业查询温度,这样就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运输司机异常操作。此外还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奶制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为乳制品冷链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确保奶制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同时也为奶制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快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的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加强中国奶制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3.3 完善奶制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和监管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乳制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将其纳入奶制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在操作过程中,乳制品物流的设施和从业人员也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需求,而且要对从事乳制品物流配送工作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资格认证,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不能从事乳制品物流工作。同时,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市民互动的监控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乳制品在冷藏链的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3.4 开发冷链物流资格证书,免费对员工培训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可以在行业内推广冷链物流资格证书,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开发培训内容并组织培训,确保拿到资格证的员工懂得如何提高服务。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实施一定年限的免费培训制度,对于提前接受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员工在福利待遇和晋升上给予一定的优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结束后,所有合格的相关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军齐.深圳“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2010(3).

[2]邓汝春.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及其发展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8(17).

[3]刘宏伟.食品行业的冷链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7).

[4]宋辉,肖艳,余望梅.乳业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

[5]王小丽.我国奶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9(2).

第8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3-02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的追求也逐渐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作为关系民生的食品冷链物流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冷鲜肉、速冻米面、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械装备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冷冻冷藏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作业过程;是需要特殊设备、注重储存和运输等物流作业过程的温度和形态控制、投资和费用均巨大的物流作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据相关机构测算,2012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8.69千克,比2002年提高90%。但还远远低于美国人均80千克、日本人均35千克的水平。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38%和40%]。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模式探析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方式多样,总体上看主要有以批发零售商、食品加工商、连锁经营企业等为主体的自营物流、物流战略联盟和第三方物流等三种

模式。

2.1 自营物流模式

目前自营物流模式包括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第一方物流和以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为主导的第二方物流两种模式。此模式是企业自主投资购置冷链设施设备,自建冷藏库自购冷藏车,运用自有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完成各项物流作业。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用最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型乳制品、冷鲜肉制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的自营冷链物流体系。如处于冷链供应链上游的双汇作为食品加工企业、中游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下游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是冷链物流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第三方冷链物流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服务。这就迫使工商企业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二是当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产量(销量)达到一定水平,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自营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就能实现。实际上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在行业也颇有影响力。因此,为了实现对整条冷链供应链的控制,企业必然选择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冷链价值链各环节,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全程的低温,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企业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货物顺畅和及时交付,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三是企业直接与客户接触,能有效控制营销渠道、获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此模式也使企业前期投资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要求较高。因此,自营物流模式对于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拥有专业物流管理团队的企业较适合。

2.2 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联盟模式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一种常见运作方式。企业为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而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联盟由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将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结在一起。如不同企业同类冷藏食品的共同配送。食品加工企业和下游的批发商、连锁零售店进行合作,组织共同配送,提高了车辆实载率,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此外,食品加工企业结成联盟,按地区提供冷藏运输环节的冷藏链分割功能服务也属于此模式。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联盟的优势不断显现。这种模式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在不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且能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有利于企业发挥特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该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要求联盟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和经营理念,费用分担和商业秘密可能泄露等问题也需要周密的规划,这都给该模式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工商企业为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将原本应由自己运作的物流业务以合同外包的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而形成的独立于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运作的方式。在外包过程中,工商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对物流全程的监督和控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提供专业化的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而且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供应链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相较前两种运作模式,其专业、高效、降低成本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打破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设施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二是专业提供物流服务,不占用大量固定资产,使企业能将有限资源集中于生产,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了柔性管理,提高了业务集中度,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不再直接和客户联系,削弱了和客户的关系;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不能保证及时交付和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还要承担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风险。

从美日等食品冷链物流较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食品冷链物流只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集约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创造价值。而且其运作不同普通货物,对物流运作过程的温度控制、作业质量等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各环节的作业质量才能实现高效运作,保证货物质量和物流服务最佳。以生鲜食品运输为例。生鲜食品的运送必须保证全程不暴露在空气中,温度不剧烈变化。这不仅要求有装备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且还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体制。这些是工商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逐渐承担起冷链物流的重任。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整体上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自营物流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工商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质量和内容上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但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长期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导向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

工商企业自营食品冷链物流,必然带来作为非核心业务的高投入的基础设施设备、实体网络和庞大的人才成本,严重影响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规模庞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必然会选择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市场规律必将催生第三方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小婷.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第9篇:冷链物流趋势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食品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诉求,也对食品供求市场起到了调节的作用。食品在经由加工、流通、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实现了增值。在流通环节,由于处理不当或设备落后很容易引起食品变质、损耗,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专业化的食品冷链物流为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提供了保障。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要包含流通载体、贮藏冷库及配套监控装备等,如图3所示,我国冷藏保温车从1981年开始持续增加。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拥有公路冷藏保温车4.5万辆,铁路冷藏保温车6100辆左右,冷藏保温车主要用来运送水果、蔬菜及肉类等食品,其中公路冷藏保温车运量只占运输总量的20%;铁路冷藏保温车占铁路货车总量0.95%,其运输量不到运输总量的1%。与发达国家95%的冷链流通率相比,我国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仅5%~20%进入冷链流通,产后损失率为发达国家的10~20倍。根据物流协会冷链委的统计,2013年我国公用冷库容积为7127.27万m3,人均冷库量约为5年前美国的22%,人均只占0.01m3。如图2224所示,我国东、西部冷库容量差别显著,冷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位于第一阶梯的东部11个省市拥有全国2/3的冷库容量,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西部只占用全国冷库容量的1/5。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冷库容量不足,冷藏容量仅仅为冷藏需求的20%~30%,冷链水平偏低。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工业物流仍处于供小于求的发展阶段,食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专业运载工具和贮存设施严重不足,冷链资源分布不均,造成食品流通损耗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滞后的食品工业物流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工业的发展。

2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物流协调性的因素

食品物流需求是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衍生需求,它受政策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要素影响,全面认识影响食品工业物流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未来物流需求与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以分析。

2.1政策因素

政策性因素对食品工业物流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着眼全局,制定规范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致力于培育食品工业需要的物流企业;要引导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鼓励食品行业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我国食品物流行业缺乏适宜的监管体系,物流资源分散,协调沟通不足。政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在制定规则和标准的同时,要兼顾国情与国际发展趋势,探索符合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

2.2经济因素

食品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互为促进,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更多的物流;反之,物流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物流的发展,就会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当物流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时,就会降低社会产品的流通效率,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决定着物流的结构和规模,要发展与经济相适应的食品物流产业。

2.3技术因素

食品专业化物流比常规物流对技术依赖更高,系统更复杂。我国有超过90%的第三方食品物流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而无法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流通效率,也同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层次。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冷藏链技术,在生鲜、易腐食品流通过程中全部实行冷藏保温运输,推广温度监控和品质检测技术,而我国冷藏冷冻技术尚未成熟,缺乏一体化的温度控制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多以运输和储存为主,无法提供适应市场的多功能、综合全程的食品物流服务,落后的技术和薄弱基础设施制约了我国食品物流甚至食品工业的发展。

2.4消费偏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消费趋于多元化。当新的消费趋势形成时,企业就会调动资源来满足这种新的需求,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新消费观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食品物流企业在管理上要有足够的柔性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普通消费者对价格仍然敏感,食品专业化物流带来的运输成本转嫁在食品上就难以获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公众对食品冷链物流认知淡漠,没有充分意识到食品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的重要程度。但是,消费偏好的转变将影响着食品工业物流的运作模式、服务方式等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