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冻 食品质量
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鲜食品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这也促成了冷链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带给了物流业一个全新的投资空间。但冷链物流食品要比常温食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专业,为此,冷链物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悉,我国对冷链物流制订了较高的发展目标,详细规划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严格对冷藏库房,冷藏车辆等有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考核研究。近几年,我国的冷藏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之前由于我国对冷链物流业认识较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加上基础设施陈旧与落后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冷链物流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运用科技手段指导与规划冷链物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冷冻业逐步发展,冷链物流业也随之得到较快发展,但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
1.关于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包含了物流的整体概念,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它要求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主要针对易腐食品、生鲜食品在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中,使食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是一项全程低温控制系统的工程。它更多的要求了在途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减少食品损耗的问题,以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冷链过程中的储存、流通时间与食品的耐藏性,从这点看来,它要比一般常温物流资金投入大,相对的管理要求高。
2.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2.1冷链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量增多,对食品的新鲜度更加看重,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多,这给食品冷链物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冷链物流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肉制品,速冻产品和乳制品为主要方面的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标志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给冷链物流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2.2食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完善
因为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食品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落后,导致食品的最重质量不是很高。由于在途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高,导致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整个食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要求整个冷链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总成本的50%,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这样的冷藏物流损耗,造成的损失总额已经超过了780亿元。许多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已达到了100%,食品的最终质量也是很高,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已经全部成功地使用冷藏车以及冷藏箱,配有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冷链食品的运输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并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确保了冷链食品在在途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的研究程度低于国外
我国冷链物流刚起步,与许多发达国家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食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公司如何提供快速服务,企业如何能在低温条件下保证食品的质量等问题已经做出了专业性的立法研究,并十分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冷链物流已经达到相对全面化,规范化的程度。我国对冷链物流的整体概念还存在认识不足,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3.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缺乏行业规范
近几年,随着我国冷链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加,人们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呈上涨趋势,从这点看来,我国冷链物流前景很好,需求巨大,但是缺乏从产到销的一体化供销网络,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也尚未形成。在产品供销模式中,不同的食品都要经过流通加工,食品储存,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过程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不同的食品采用分类包装,也要有不同的控制温度,对整个过程要求全程监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一方面无法对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全程监控,会导致许多产品出现变质,腐烂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食品的质量也存在隐患,一旦上市销售,消费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技术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是为容易腐烂的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提供低温保障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但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基础设施设备老化,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供销一体化网络。当今,我国的保温冷冻车约有4万余辆,与美国的保温冷冻车30万余辆和日本的18万余辆相比,仅在车辆的运营数量方面,两国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然而,美日两国的人口数量却远远低于我国人口数量。在冷库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但在冷库闲置期间花费的成本也是很高。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总容量约为700万m?的冷库,在冷链食品销售的淡季却常常出现冷库闲置的情况,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大量资金流失等现象。
在技术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迟缓,无法做到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式联运。在运输过程中,对食品自动化温控与记录能力不足,对运用卫星监控在途食品的能力也是有限,这些方面都会对食品的最终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3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公司从事物流服务等项目。我国冷链物流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运输业和冷链行业也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领域,设施设备,技术条件都还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的综合较少,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合作运营成本也是很高,都难以保障食品送货的及时性,较高的食品损耗率也使食品的最终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一些小型或个体物流企业从事冷藏运输,运营成本也不是很高,市场限制少,出现了自行经营物流服务或区域外包,但是实力较差,也不具备专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只能维持短暂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问题都束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限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内流通消费的冷链食品大多数都是经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配送参与系数较低,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服务网络覆盖率低,信息体系不够健全,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3.4低价格恶性竞争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尚未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冷链物流内部市场竞争环境较差,低价格竞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约束冷链市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小型或个体自营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往往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企业之间相互低价逐利,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食品的运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常常在冷藏冷链物流市场管理中,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总而言之,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不协调,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我国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已趋于成熟,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也进入完善阶段,尽管如此,许多公众对标准化概念模糊,意识不强,对相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虽然在许多大型企业管理规划中,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与监管过程中,仍出现很大漏洞,并且存在多种标准化相互重复与矛盾的现象,使得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公众更是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标准化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标准化建设与其食品健康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问题,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4.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4.1构建一套科学标准体系,合理的进行整体规划
当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出台与颁布了许多相关法规政策,但这些条例只能起到导向作用,真正的实现实时管理与监控还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冷链物流其实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针对冷链食品的流通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对高效性,及时性,可控性的操作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快速的服务于消费者。因此,我国各个冷链物流企业应该立足与当前形势,发展长远利益,结合冷链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物流发展特点,整合与规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科学预算,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冷链物流体现出整体化,规范化,信息化等特点。
4.2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
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物流,冷链食品具有自己的特性,尤其对冷链食品的配送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如果单个企业要实现门到门,多方位的物流配送服务,既会成资金浪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完整的配送服务。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正是对现阶段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需要,它既能解决冷链物流市场的配送周转问题,也能节省企业的资金流通问题。在管理上,服务于供给方和需求方,是我国进行社会化分工与走向现代化物流发展方向的有力体现,会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走向全新时代的新标志。通过提供专业性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会对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
4.3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冷链硬件设施是实行冷链物流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冷库和冷链运输设备等内容。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更新技术设施零件,实现设施设备升级,这样不仅可以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对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新型基础设备。在冷库投资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通力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冷库设备研发水平,大力研发各种保鲜,速冻设备,尽早的完成现代化冷库建设。在冷链运输设备方面,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现有设备特点,加快对冷藏车的升级,要逐步实现灵活机动、控温范围广,小批量快运冷藏车的研发。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货运多样化与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设备,未来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多以集装箱形式为主。为此,我国应加快冷链运输设备建设,认真学习国外的多式联运方法,形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4.4可以采用共同配送下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冷链物流企业间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实现共享,这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投入资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有效方法。从冷链食品安全角度看,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多家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兴建基础设施,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了服务覆盖网络,也促进配送服务水平与配送速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食品的腐烂率,从而提高食品的销售量。从社会角度看,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冷链食品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运输车辆增多,道路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发展冷链物流企业间的共同配送,在配送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采用一辆车进行运输,这样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在食品运输中利用各个合作企业资源以及设施设备,提高了资本利用率,社会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5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较晚,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设立许多物流专业院校,这也是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通过教育部门着重培养物流人才以及低温专业教育,以适应我国冷链物流对精英人才的需要。
5.结束语
从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许多因素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解决这种局面,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本国冷链物流业的道路,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从产到销的一体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设院校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合理的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肉类工业,2010(03)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3]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食品工业,2006(12)
[4]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物流科技,2008(09)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02)
关键词: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市场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到餐桌上的鲜活食品,这一系列的食品都是只有在保持新鲜、可口和营养、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对于大多数的新鲜食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有些易腐的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控制温度导致的一些损耗。这些损耗与冷链物流有着极其相关的联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冷链物流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的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可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冷冻产品;冷藏产品;恒温产品等需要恒温保存的产品。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中国现在没有一个专职的部门来管理冷链市场。
(二)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在国内配送市场,冷藏保温车占货运车的比例很少;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的设施。同时,出口市场中冷柜和相应的承运的车辆数量短缺。另外,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冷库的存量相当低,完全不能服务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三)专业人员缺乏
冷链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同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技能之间也存在着断层,这将会限制冷链产业的未来发展。
三、冷链物流的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当前需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和监督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企业按照标准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方面,政府需根据企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实施的标准监管体系建设,并应尽快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执行的力度,并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做好对冷链标准的宣传工作。
(二)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对于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非常重要。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出现断“链”,就会对冷链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冷链物流设施的结构不合理,断“链”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布局上,要统筹全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冷链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加快规划和建设大中城市周边的冷链配送中心。其次,要平衡好各种冷链运输方式的发展,充分发展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实现冷链物流的联合运输,适应冷链产品运输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快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缺乏训练有素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这是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企业投入资金买入冷藏设备,因为操作人员操作的不当,或者是管理人员的意识不到位,就无法实现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联动。首先要对冷链物流企业现有的一线员工进行相应的专门技能培训活动。同时,由行业协会组织编写冷链物流的操作规范指导书,发放给各个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学习;其次对冷链物流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从而提高现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政府引导高校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进行“双基教育”,培养既懂基础知识又懂基本技能的综合管理人员,大专院校要培养技术和流程管理人员,职业院校要培养一线的现场操作管理人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食品安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国际冷链产品进入中市场,这就需要具备更强综合实力的冷链物流来提供服务。冷链物流企业只有直面现存的问题,并且脚踏实地去解决,障碍才会变成垫脚石,会助力冷链物流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
[2]陈宁.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
[3]潘群.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建设 冷链运输
1.冷链物流的概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产品始终必需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1)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特殊商品:药品,试剂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仅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左右的比例。由此导致易腐商品在物流渠道中大量变质、腐烂,物流损失率高达25%- 30%,折合金额750亿元人民币/年,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此,尽快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我国流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2.2 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食品物流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这给我国食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因素,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 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 750 亿元。
2.4 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汽油、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2.5 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 4 ℃~7 ℃,水果蔬菜 10 ℃~15 ℃,速冻食品 0 ℃以下等。但目前此类的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截至目前,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
3.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逐步加强物流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管理,完善物流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和整顿物流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和地区的分割和垄断,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加快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
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明确如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规范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规定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
3.3 冷链专业人才的培训
要维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冷链市场的需要,必须重视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包括在岗人员以职业培训、短期学习班、进修等方式,冷链等特种物流专业方向学生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特种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特种品的实训手册,重视学生的物流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
3.4 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
冷链物流在物流业务中,其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是一种高端物流,往往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使得一般企业很难进入该领域。冷链食品企业的物流外包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3.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设施装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是造成食品大量损耗和安全的巨大隐患。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链设备完善和提高。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斌.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8,(5):94-96.
[2] 文晓巍 ,达庆利.共同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13-14.
[3] 仝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 [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 61-6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网络电商的迅猛发展,全国涌起一股“全民创业”的浪潮,许多农民也加入网络电商销售行列,越来越多农产品掀起销售热潮,狭义的新农人,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其核心是“互联网+农业”,新农人的崛起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的发展显的十分迫切。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一)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目前,福建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显现出“四快二好”的良好局面,即“物流规模增长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运作基础设施进展快、物流企业发展快、物流项目建设进展好、区域物流合作势头好”。但就农产品物流而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滞后,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近来,我省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关注,在各种发展物流的战略规划中都提到了农产品物流,同时关注到了冷产品流通中的物流问题。福建省至今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的发展滞后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无法适应“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损失加大。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损耗成本制约“新农人”的创业需求。全省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微乎其微。硬件基础设施落后,支撑“新农人”工作的速递行业众多,仅顺丰物流有相对匹配的冷运,但冷运环节衔接不紧密,需低温运输的农产品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依然损耗较大而且成本较大,不利于冷产品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供应链中任一环节的操作不规范都会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例如超市的冷藏车卸货时间慢就会导致冷藏品温度不符合要求产品最终到消费者消费环节时,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2.农产品冷链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对冷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的监控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成本很难估计。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许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仅停留于最基础的功能如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大多数农产品物流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人才匮乏。福建省各所高校中福州大学拥有我国第一个并且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省内11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类本科专业;45所院校开设物流类专科专业7个,现有在校生16400余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每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的降低。根据福建省的物流教育可以看出物流市场的还不够发达,尤其缺乏冷链物流的高端人才。
4.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市场主体行为还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监控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制定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新制定国八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因此要联合各方的力量,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上游如养殖或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等,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如冷藏仓库、配送中心、分销商和供应商等,冷链物流的下游如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店、个体消费者,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很多,要保证整个流通过程产品的质量的流通效率,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支持“新农人”创业需求的冷运物流网点,适应大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时省份之间物流组织要联盟,让省内的需冷运的农产品安全可靠的送达省外。
2.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转工,福建省许多地区又属于侨乡,经济条件比较好,从而导致许多农地的荒芜,这为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政府也开始承包土地给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政府可考虑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生产,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展农民培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的大规模化有助于缩短农产品冷链的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
3.利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具体做法是可以在冷链物流中使用JIT配送模式,加大科技力度,推广使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按订单信息在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做到按单配送减少农产品初级产品的损耗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中的损失。同时,通过使用网络信息管理,实时跟踪农产品在冷链中的位置,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实时对接,可以保证货品的运输质量和效率。
4.进行人才的知识与管理培养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人才,从其他省份以及其他国家引进高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教育中进行产学结合教学理念,福建省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物流整体行业的人才培养,但培养的范围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议可增加冷链物流的专门人才培养。在福建省高校可以进行开展相关的冷链物流的培训,面向社会。
四、结论
发展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配合。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建设有福建本省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作者单位: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思考
近年来,人们消费低温生鲜食品越来越多,因此冷链物流十分重要。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本文主要分析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对策。
一、冷链物流概况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物流,通常泛指冷藏或者冷冻类物品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直至被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一直都处于物品所需的、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证物品新鲜、同时降低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冷链物流是保持物品处在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和延长保存期限为首要目的的物流活动。它要求综合考虑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协调生产、运输、销售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物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实现保值甚至增值。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还从食品的本质上起到了保证食品健康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食品的损耗。冷链物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二)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以京东物流为例,旗下就已经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家禽以及各种快速冷冻食品,还有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药品等。冷链物流不同于常规物流,它的要求和规则都要远远高于普通物流。
(三)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较为混乱,冷链技术在全国范围的使用也不够广泛。每年我国食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水果、蔬菜等需要冷藏的商品,年耗损量近30%,发达国家耗损量约为5%,我国每年因水果蔬菜耗损约损失750亿元。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起点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中物联冷链委曾表示,现在我国有些企业还在用常温车、不正规的保鲜车,把生鲜食品运输到不合格的冷库当中去储存、中转,严重影响生鲜食品的质量。由于生鲜食品对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苛刻,生鲜食品全程的运输储存必须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卫生、新鲜。因此,在物流运输期间必须进行不间断温控、监控,这样才能为食品卫生、快速流通、新鲜保质提供先决条件。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从物流行业来看,快递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也出现了顺丰等行业巨头,但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既没有行业巨头的出现,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冷链物流体系。在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冷链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有经验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成为冷链物流供应链高效运行的保证,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者整合和管理能力并不强,并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政策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1、冷链物流产业政策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关于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去运输一些特殊的商品,为了利润,压低价格运送一些不在企业能力运送范围内的商品,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拥有运输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生存艰难。2、行业标准也不够完善。具体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不规范和制定的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是由相关企业来制定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制定标准时难免偏袒自己的企业,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公正客观性。虽然现在的协会和相关部门都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但是各个标准在内容上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不利于该行业整体的发展。
(三)冷链物流硬件设备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冷链物流硬件设备较发达国家相比不够先进,不能够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物流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运输商品的质量,但有些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有效保证冷链物流商品的质量。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此外,冷链物流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在发达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四)信息技术欠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连接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用更少的时间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例如在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车辆,得到车辆的具置信息,甚至能够为车辆提供最优的行驶路线。企业使用ERP软件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掌控,保证商品质量,从源头到终点全程都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既需要懂冷链物流的专业运输、储存、配送人才,又需要能够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工作的高端的管理人才,然而现在物流企业的部分员工虽然是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但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
(五)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偏低。水果、蔬菜、生鲜等易腐食品,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物流企业的操作不规范,就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企业也要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将物品的运输、仓储、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原因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三方物流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经营易腐类食品企业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而规范、设备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而且价格较高,因此很多大型经营生鲜食品的企业一般自己建立冷链物流部门,专门负责对本企业的食品进行运输,这样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六)缺乏有效监管,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缺乏沟通。在冷冻冷藏类产品购销的过程中,其物流运输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标准,但是相关部门对行业规范执行情况监督不够,导致很多冷链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随意搬运、不顾产品的运输储存要求,导致很多产品出现损坏、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监管不到位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消费者对冷链商品维权也没有较强的意识,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出台冷链物流的标准超过200项,但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未完全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若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去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冷链来完成,会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只有部分物流环节通过冷链来完成。相关监察部门对这些方面的监管比较困难,不容易查出,导致这些标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商品的质量很难保证,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比较困难。再加上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两者之间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很难对被运输或储存商品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高效的规划。
三、冷链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明确冷链物流商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标准与规定,对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协调,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企业通过招聘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专业人才,积极培育自己的人才,有的员工是物流专业毕业,但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可以更快、更好地转型升级。
(二)规范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和标准。国家政策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相关机构扶持冷链物流的发展,给冷链物流及其相关企业减税甚至提供补贴,一部分关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由政府全部投资或者部分投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政府应当和企业一起研究探讨,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引导冷链物流公司按照行业规范来发展冷链物流。具体包括:各类商品运输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运输以及储存期限、运输工具的要求、运输过程中统一的作业标准等。对食品的配送、运输、储存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应当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不同的生鲜食品要用其规定的包装袋进行包装,还有整个运输过程都要有实时的监控,以防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客户的生命安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逐渐规范市场。
(三)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可以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换新的更为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主要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使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其储存效果比普通的冷藏库高2倍左右,延缓了易变质商品的保鲜期限。完善冷链物流的软件设施,可以将大量的新技术用到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例如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温度跟踪仪、ERP软件等,开展多式联运。这些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更好、更快地完成委托企业的要求,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四)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易腐食品必须用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采用非正规的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冷链物流成本是普通物流运输成本的3~5倍,想要冷链物流发展前景良好,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完善冷链物流运输技术和服务标准,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的意识,合理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冷链物流质量。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某一持续低温的环境中,任何疏漏和差错都会破坏货物的质量,甚至导致货物的完全毁坏。要从整体上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就需要不断进行冷冻冷藏方式和包装保鲜技术的改革。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起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要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满足冷链物流要求;要采用轻便、透明、绿色的材料,使产品包装更轻便、实用。
(六)加快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化的重要途径。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冷冻冷藏生产经营部门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活动的方式。要努力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企业想靠自身进行配送,既增加了物流成本,商品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随着冷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会引导更多的企业冷链物流外包,愿意把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03).
[2]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
[3]袁学国,邹平,朱军,吴迪.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食品尤其是冷链食品的品质保障薄弱,消费趋势把握不稳、由于冷链食品消费的季节与周期性、产品传递渠道的长度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与低成本竞争导致温食品链低水平重复建设。成本管理的需要:我国食品流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每年750亿元的食品流通损耗中,生鲜产品物流成本占其售价的七成以上,生鲜产品损耗主要是保存运输温度及时间控制不好引起的变质腐烂等。面对以上问题,运用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冷链物流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系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采用冷藏保鲜供应链管理方式,才能保持成本的竞争优势。
一、理论基础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销售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拥护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二)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ColdChain)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
(三)T.T.T理论
美国ARSDEL等人以大量的实验资料为依据,阐述了冷冻食品质量与容许冷藏时间和冷藏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人们称之为T.T.T.原理(timetemperaturetolerance)。
1.冻结食品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在整个流程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质量下降是积累性的是不可避免的。冻结食品的温度越低(在一定限度内)其质量下降越少,保质期也相应延长。在同样条件低的,保下加工的冻结食品当改变其温度时,其保质期就不同,温度高的保质期较短,温度低的保质期较长。
2.冻结食品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冻结食品质量的降低是逐渐的,是累积的,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失去了商品的价值。因此时间就是冷链食品的生命。对于冷链物流考虑针对与产品相对的效率型供应链。
二、冷链食品低温高效型供应链的构建
(一)食品供应链物流模式:
(二)解决方案
1.真正低温的冷冻供应链:低温物流控制技术的使用:利用先进的低温物流控制技术如温度记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控制运作SOP建立等,对于生产、运输、供应提供网络化支持。无缝化对接——真正低温运输的冷冻供应链:(1)冷链强调所有环节都在冷藏环境之下(0~4℃),而国内大多数食品运输是在常温或者是不完全冷链的情况下流动。要发展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流通业,通过标准化和跟踪技术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确保供应链各个主体间无缝化对接,如光明牛奶运输的“门到门”思想,在冷藏车到冷库接运牛奶的时候,需先将车倒进十米的门廊中再进行接运,而这十米的门廊是温度控制在0~10℃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冷链的永不断链,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2)冷链功能级数——检验冷链物流环节之间“无缝化对接”指标,是一个衡量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功能差异程度以及系统总体功能整合程度的数量化概念。I:表示各个不同流通环节;U表示各个流通环节的个体经营目标;ΣUi:表示系统所有环节功能之和,用S表示这个功能级数。
S=ΣUi
当冷链功能级数S收敛,冷链系统目标协调一致,“无缝化”对接较好,系统目标容易实现。当冷链功能级数S发散,系统目标难以实现导致高成本和低水平服务。
2.高效型的冷冻供应链:(1)延迟战略。顾客对食品越来越显现个性化、方便化趋势,我们很难预测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等到顾客已经下定单以后再生产则延长了生产前置期,这与顾客对食品快速变化的偏好不相符。采用延迟战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延迟战略即是通过设计食品和生产工艺,将产品的差异化工艺延迟到收到消费者的订单以后再生产。也就是把食品生产的通用工序和特色化工序进行分离。分离点之前的生产是可预测、大批量具有规模效益的生产,分离点之后的生产是依靠顾客的个性需求驱动对食品进行特色化,主要有特色化包装、分量大小分级、营养成分的添加、顾客的额外要求等。从时间角度考虑,我们尽量将分离推迟,即向供应链的下游移动,如最后的零售终端。
(2)冷链物流扁平化——避免供应链上的长鞭效应:“长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扭曲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试着想象客户手中拿着一根鞭子,同时购买心理不停的改变,鞭子也不停的跟着摆动,鞭子越长摆动的越大。解决长鞭效应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个鞭子缩得越短越好,这样引起的变化也会很小。图1呈现的是沙漏状的物流链特点,供应链越长,信息越容易失真,对于保存条件和时间要求如此苛刻的冷链食品,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失真,都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失,从优化供应链的角度,应该是冷链物流尽量的扁平化,建立供应链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平台,采用拉式生产模式,缩短作业环节。
(3)运输半径。对于保质期很短的低温食品,运输半径的减少可以运输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厂房离销售终端越近越好,从而保证了食品的质量。通常超市在冷冻食品超过生产日期3天就会拒货,所以生产厂商必须保证在生产日期后2~3天到货。运输半径的减少可以使减低运输成本,同时在时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
关键词 冷链物流企业 转型 生鲜电商
电商市场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庞大市场,而生鲜电商是电商行业一个新兴的重要市场,能够为居民提供大量高品质、新鲜、有营养的生鲜食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本应迅猛发展的生鲜电商却遭受冷链物流因素的严重制约,面临着自建物流玩不起也玩不好、第三方物流又存在着系统冲突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冷链物流公司既具备先进的技术,又拥有庞大的基础设施。那么能不能让具备冷链物流基础的冷链物流企业来做生鲜电商呢?冷链物流企业能不能凭借自身的冷链优势来做好生鲜电商?生鲜电商的高毛利、巨额资金流能不能带动冷链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冷链物流能力,进一步提高冷链物流企业在生鲜电商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现状
(一)冷链物流的现状
自1950年出现冷链物流的概念后,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便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最初只是改造部分保温车用于肉食品外贸出口,而到了近些年,已经拥有了3万多辆保温车、7000余辆铁路冷藏车,先后投资建设了10多座总面积为800万平方米的气调冷藏库,且已初步形成全国配送网络。
然而,与设备快速发展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目前冷链发展的严重滞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大环节,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我国的冷链行业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现象在大型城市中尤为突出。
(二)生鲜电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十分火爆,被称为中国电商市场的下一个千亿市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相较于2013年的130亿整整增长100%。各大电商平台都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采取行动,如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了“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了“易果网”,这已成为一个流行趋势。
尽管生鲜电商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然而在生鲜电商的火热发展中,由于生鲜B2C冷链外包讲究品质、物流成本很高以及自建物流费用昂贵的问题阻碍了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
二、冷链物流企业转型生鲜电商分析
(一)生鲜电商中冷链物流的现状调研
通过查阅生鲜电商的行业现状以及行业中的冷链物流现状的资料,我们分别针对生鲜电商的核心客户及其购买力、生鲜电商的优势、目前生鲜电商存在的不足、人们对于生鲜电商的期望的调研和生鲜电商中的货物平均到货时间、顾客对于冷链物流运输的期望值、目前生鲜电商在冷链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两份问卷:生鲜电商的行业现状和生鲜电商中的冷链现状,采用线上通过问卷星等线上调查平台发放和线下选择了上海三个不同区域发放的方法进行问卷随机发放。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于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并不满意;送货周期太长,售后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阻碍生鲜电商推广的主要问题;70%的受访者对于生鲜电商的建议都集中于物流上的改进;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有网购生鲜类产品的经历;目前的生鲜电商物流以常温配送为主,专业的冷链运输仅有少量;因为运输问题而导致生鲜产品变质的情况在目前的生鲜运输中普遍存在;目前的配送速度与客户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商品到达客户手里时的品质和配送人员的工作态度最受客户的关注。
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认R到:生鲜电商市场方兴未艾,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待发掘市场;生鲜电商行业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利润源,而且目前的生鲜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在冷链物流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果转型成功,不仅能够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网络问题,生鲜电商会有惊人的经济效益产出,而且冷链物流企业具备生鲜电商平台渴望的物流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强大的物流优势,就可以在生鲜电商行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二)冷链物流企业转型的SWOT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冷链物流企业是否有转型生鲜电商的潜力与机会,我们选取了荣庆物流、领鲜物流、波隆物流、顺丰公司、郑明公司等几个冷链物流企业,对他们就转型生鲜电商做了SWOT分析。以郑明公司为主来深入剖析冷链物流企业向生鲜电商转型的可行性。
根据对多家公司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多家公司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生鲜冷链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先进的理念和大量资金注入保障生鲜冷链的发展;在生鲜冷链这一新兴的领域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但并没有出现异军突起的状况,企业更有机会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需要有雄厚的资本条件来应对初始发展期的生鲜冷链,在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新《食品安全法》对于生鲜冷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企业可借此契机加快加大发展冷链物流,但自身应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由表1对郑明公司的转型分析可得到:生鲜电子商务由于物流成本等不可抗力因素,价格相较于其他物流较高;生鲜电子商务竞争对手较多,想要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需要有自身出众的特点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利用冷链物流的技术来降低成本一类的价格因素;要有足够的成本支付能力来应对起步阶段的电商平台。
三、转型风险与收益问题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固有领域,转型进入另一个行业,会有许多的未知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必然是因为利益所驱动。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收益为基础,那么企业从冷链物流企业转型成为生鲜电商能带来哪些收益?而多方面的风险预测是否能够进一步确定冷链物流企业向生鲜电商转型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困难?对这些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才能从根本上看出现代冷链物流企业向生鲜电商的转型是否可行。
(一)转型收益
在冷链物流转型到生鲜电商的过程中,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有以下好处:目前生鲜电商行业没有绝对的领头者与巨无霸企业,虽然竞争对手众多,但竞争压力小;冷链物流所具有的传统企业的低毛利、大投资、资金回笼缓慢等特点可由生鲜电商行业高毛利、高现金流进行改善;依靠电商来聚拢资金发展自身的物流,而自身物流能力的增强又能增强自身生鲜电商平台的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循环;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多陷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期,急需一个渠道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可通过转型生鲜电商在快速发展中掌握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二)转型风险
第一,产品风险。虽然生鲜电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购买的产品质量缺乏保证;二是部分商品的配送周期太长;三是配送范围较小,这种吊胃口的方式确实只能让人望“生鲜”感叹。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淘宝聚划算上的遂昌猪、四大鲜果、巴美淖尔羊肉、双11聚海鲜、褚橙、柳桃等案例,向人们证明了想要做好生鲜电商保证产品质量是关键。但是,生鲜产品不可控因素有很多,它们都是生鲜电商存在的隐患,2013年初的死猪黄浦江漂流事件,即便它成全了淘宝的“遂昌高山散养猪”,也仍旧不能为生鲜电商的风险画上句号。对生鲜电商而言,任何的质量监管上的不足,都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第二,竞争对手风险。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相较于2013年的130亿整整增长100%。各大电商平台都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采取行动: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有意思的是,亚马逊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包括我们熟悉的美味七七、21cake等。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由冷链物流企业转型而成的生鲜电商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在如此多的竞争对手中突出重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冷链企业如果利用好独特的冷链技术优势,竞争对手的风险会分散、转移到产品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中,更容易取得转型的成功。
第三,法律风险。由于电子商务活动范围不受地域限制,一旦发生纠纷,如何确定司法管辖权以及所适用的法律成为难题,也使电子商务企业可能面临管辖权和适用法律超出其期的风险。应对这种类型的风险,公司可预先通过合同约定发生纠纷时管辖的法院和所适用的法律。我国《电子签名法》明确了其证据力,但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毁坏,公司可以在交易前预先约定符合可靠性、完整性等要求的技术标准,并可以通过专业人员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存、提取,采取公证的方式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与此同时,公司也应尽量利用商法自治性规范、通过合同的约定,规避由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法律风险
四、转型建议
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需要在充分考虑转型的风险与收益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等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早日实现转型后的供应链运转的高效率与完整性。同时,高成本是阻碍生鲜电商发展速度的最大问题,却是冷链物流行I转型的最大优势。冷链物流行业在进入新行业的成本问题上应结合冷链物流的技术选择合适的运输包装来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低产品风险,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冷链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资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好速动资产变化的对策,盘活企业资产。
五、结语
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到生鲜电商可以使冷链物流企业拥有绝佳的竞争优势,更小的竞争压力,并且增强自身生鲜电商平台的竞争力,更优地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追求更多的利益。面对行业发展滞后、利少投资大的发展瓶颈,冷链物流行业想要发展,想要突破自身瓶颈,要想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不落伍,只有正确认识转型中的生鲜产品风险、竞争对手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做好转型细节处理工作,开展转型到生鲜电商的行动,就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使冷链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上海电力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小婷.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东北农业大学,2011.
[2] 郭荣村.电商生鲜冷链的五大难题[J].大众投资指南,2014(10).
[3] 吴镜.基于顾客视角的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6.
[4] 赵冕.生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5.
[5] 福瑞集团. 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B/OL].百度文库,2015.
冷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低温和冷冻生产加工。食品冷链所涉及的食品大致包括肉禽类、鱼类、蛋类、果蔬类、速冻食品、奶制品等。这些食品在初始集中后大部分都需要一个或几个加工处理的过程。例如肉禽类,经过集中宰杀后,需要冷却加工和冻结加工两个过程。而速冻食品只经过一个将成品或半成品快速冻结的过程就可以了。二是低温和冷冻储藏。这个环节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两种。速冻食品经过冻结储藏,水果蔬菜经过低温气调储藏才能在以后的运输过程中保持保鲜状态。此环节中主要涉及到各类冷藏库、冷藏柜、冻结柜、家用冰箱等。三是冷藏运输。这一环节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保持和冻结状态的运输。如今涉及的低温运输工具主要有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低温波动是引起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运输工具的性能及操作在运输过程中极其重要。四是低温和冷冻销售。食品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这一环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食品很容易出现品质下降。所以选购食品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较高品质冷冻冷藏设备的商家。
经过以上这些环节,还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冷链,只有经过消费者的终端处理,食品最后出现在餐桌上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四种主要食品冷链
目前冷链所适用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
果蔬食品冷链。我国是农业大国,果蔬产业在国内已成为仅次于粮食,生产总值占第二、三位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40%。
但是,由于我国果蔬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果蔬优质率低,因此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腐损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我国果蔬出口也因质量问题出口价格普遍低于进口价格。
由此可见,为了尽快实现我国从世界果蔬生产大国向世界果蔬产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必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先进设施为流通手段,把优势产区的优势果蔬产品通过保鲜和深加工,用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现代物流方式进入国内外市场,以质量、价格优势塑造国际化品牌。
因我国水果产地采后处理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分选、分级、预冷、冷藏运输和保鲜等采后水果的处理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水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情况严重。此外,冷链肯定是未来果品流通行业的大方向,目前很多果品经销企业已经正在兴建大型冷库。冷链除了能够降低损耗之外,还有一点也应引起重视,那就是其对果品品质的保障作用,合理的运输方式会减少果品储运过程中的养分流失。
目前,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水果采后预冷、气调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和冷链运输规范配套的处理方式,水果采摘之后的商品化处理率几乎达到了100%,形成了完整的水果冷链体系。加强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冷藏运输,逐步提高果蔬产品冷藏运输能力;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根据发改委关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做出巨大努力。
肉类产品冷链。冷链是保证肉类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肉类冷链设施不足、冷链技术落后、配套措施不健全,使得肉类产品腐败损耗较大,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食品的保鲜越来越受到来自消费者、供应商、零售商的广泛重视,冷链物流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物流市场也因此急剧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运用冷链物流设施进行肉类产品的运输、储存,在保持肉类新鲜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肉类腐败变质等带来的损耗,降低经营成本。随着消费者对冷却肉的逐渐青睐,肉类冷链物流也逐渐从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一直延伸至普通消费者家庭。
肉类冷链物流运输就是指在肉类屠宰、分割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最终消费过程中,使肉保持在0℃~4℃的冷藏条件,包括冷链物流的中间周转冷库或冰柜临时贮存等全程温度控制系统。现代肉类冷链物流解决了肉类运输过程对于温度的需求。
目前我国肉制品的冷链物流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完整独立的肉制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目前大约90%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肉制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肉制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肉制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三是肉制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四是肉制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既缺乏肉制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肉制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五是与肉制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
发展肉制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政策,对肉制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其次,要尽快建立冷链肉制品标准和肉制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肉制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第三,要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肉制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肉制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第四,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第五,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第六,要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肉制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肉制品冷藏链受制的原因之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冷链肉制品的认可程度。欲解决此问题,就要加大对冷藏链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得市场的认可。
速冻食品冷链。刚买的速冻水饺一打开,饺子皮都粘在一起;从超市冰柜中取出的酸奶,外面挂了层水珠,摸上去几近常温……这样的食品有没有安全隐患呢?速冻食品在运输环节和终端销售保存环节上“断链”问题较多,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制冷技术、制冷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或者小作坊在速冻食品生产环境上,在恒温、恒湿等冷链方面做得并不规范。
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所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其中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服务的超过50%,但目前真正使用冷链服务的食品不到1亿吨。因此,在食品冷链中,速冻食品是最容易“断链”而导致腐烂的。
按照速冻食品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速冻食品从生产、储运到销售环节都要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为保证产品品质,正规的速冻食品生产厂家应该全程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全程制冷温度保持在-18℃以下,并且在每辆运输车车厢内设置全程温控记录仪,监控途中运输车辆内产品储存温度变化情况。据介绍,储存温度要求在-18℃或以下的速冻食品,如果在-4℃甚至温度更高的环境中储存,产品会出现解冻现象,速冻食品长时间处于解冻状态会造成产品发黑、变酸、微生物繁殖等变质情况的发生。
对于我国速冻食品产业来说,速冻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手工操作与机械加工相比,更容易有微生物污染、规格大小不一、单体质量不一、成型不良等问题。因此利用速冻机等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来进行成型、填制、包装、密封、热烫、冷却等工序,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我国能够在这些设备领域实现国产化,不仅是速动设备产业的一次大发展,也是速度食品的一次发展机遇。
水产品冷链。随着我国水产品以及农副产品品种和产量的扩大,市场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期。
水产品具有生物属性,大部分属于鲜活产品,容易腐烂变质。水产品大量起捕后由于环境变化较大,特别是海洋渔讯和海淡水养殖产品收获季节,鱼货集中,极易腐败变质而失去水产品的价值,质量事故产生的风险较大。因此,现代水产品物流必须构建冷链系统,并逐步改善渠道上下游的延伸冷链。
同样,水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集中性、区域性、技术性等特点,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具有经常性和随意性。因此,水产商业企业增加了冷冻冷藏设施,提高水产品贮藏和吞吐能力,从而调剂旺淡季的市场供应。因此,水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对冷链物流,包括冷冻、冷藏和冷运的技术设备等要求都很严格。特别是要求鱼类即捕捞即冷冻,以保证其新鲜和质量,克服上岸后再冷冻鱼产品已变质的问题。另外,水产品深加工无菌化的特点,需要包装容器和包装环境保持无菌化。然而,中国水产品无菌包装储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水产品捕捞船舶陈旧,冷冻冷藏设施落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冷藏运输费用较高等,都很不适应水产业发展和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需要,加强这一薄弱环节势在必行。
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主因
由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起步晚和基础设备陈旧等一些因素现在已经制约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制约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一,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此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
其二,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更多的是“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在“量”就是王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量,价格会居高不下,便会抑制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
其三,技术标准缺位。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目前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中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其四,设施设备不足。目前,中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目前中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其五,产业配套不全。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冷链设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709家,实现销售收入1960.21亿元,同比增长27.22%,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65.38亿元,利润总计为138.01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3.54%。随着冷链设备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我们对冷链冷藏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冷链食品巨大的市场潜力给予中国企业机会,同时也带来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观,对冷链食品的质量和品位要求越来越高。
各大中城市大型连锁超市蓬勃发展,在零售终端配套各式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备技术的发展,都对冷链食品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铁路部门推出的配餐“冷链化”,丰富火车上的食品种类,都给冷链食品企业带来更多市场空间。
我国冷链食品初步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冷链食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冷链食品的食用卫生、方便。就目前市场来看,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大约有1000多家,而且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这些品牌企业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带领着这个新兴产业不断地开拓市场创造可观前景。
另一个发展点,冷链冷藏行业的发展需要冷链设备的同时,运输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起步晚和基础设备陈旧、技术标准缺位、产业配套不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而物联网具有自动监测、通信、智能处理等能力,如果把这些运用在冷链物流中,能够实时监测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通过智能控制,能够自动控制产品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冷链物流质量。
由于冷链物流刚刚兴起,相信会有更多的物流企业意欲进军冷链物流市场。那么,在进军之前物流企业要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是硬件规划。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仓储设备规划、运输设备规划等内容。
由于冷链物流需要注意隔温及防止温度散失,因此有些特殊的与温度有关的仓储设备是必需的。由于冷链物流的运输设备比常温设备昂贵,因此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出最符合使用效益的运输设备,也是冷链物流规划考虑的一大要素。另外,软件规划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