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学活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活动目的:
引导队员自己撰写教育箴言、选选喜欢的箴言、展示的优秀箴言,在锤炼语言中碰撞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追求。既丰富校园文化,又践行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30日
四、活动地点:校内
五、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㈠ 活动内容:
1、 队员撰写各类教育箴言,内容可包括:文明礼仪、励志进取、绿色环保、爱心
互助、生命礼赞等方面。
2、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评选。
3、 教育箴言牌子制作。
㈡ 箴言要求:
1、队员自拟。
2、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七、活动程序:
1、第一阶段(3月10日~3月17日):发动队员收集相关材料,思考撰写内容,
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辅导员老师处(每位队员争取撰写2条箴言)。
2、第二阶段(3月18日~3月21日):中队(或班级)内汇总,辅导员老师组
织队员评选本中队优秀教育箴言,汇总后上交大队部(上交的箴言内容每方面内容至少3条)。
4、 第三阶段(3月22日~3月25日):初步评选,大队部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初
步筛选,初选出100条入围箴言。
4、第四阶段(3月26日~3月31日):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
言”评选。
5、 第五阶段(4月1日~4月30日):评奖、表彰,并选取优秀的教育箴言,由
学校制作标牌,印上教育箴言、作者姓名和所属的届名中队名,安放在校园的绿化带
和楼梯走廊处。
《主题背景下,家园合作促进3—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
1、语言智能:它是指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别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2、主题活动:它是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体(或话题)为统领,将各领域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表现,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价值:
1、帮助教师拓展培养幼儿语言智能的途径。
教师除了在园内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寻找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多种方式、方法外,还能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来培养幼儿语言智能。
2、能提高家长的语言教育智慧。
在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适当的方法,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使家长在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方法。
2、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策略。
五、研究内容:
1、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内容及形式。
2、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3、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区和周边资源。
六、操作流程:
(一)、具体内容分配:
1、利用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小一班负责)
2、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二班负责)
3、丰富小班幼儿的交往语言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小三班负责)
4、创设儿歌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托班)
(二)、具体负责人项目分配:
1、徐丽娉教学活动设计
2、张玲家教指导
3、沈敏环境创设
4、朱海燕黄英收集相关资料
5、盛述波实施方案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20**.10)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20**.2)
1、继续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
2、设计活动方案并为幼儿创设多元的语言环境。
3、在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再实施。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交流活动开展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3——20**.6)
1、整理材料。
2、撰写报告
(四)、预设具体措施:(20**.3――20**.2)
20**年
三、四月份
1、结合“三八节”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亲子游戏。
2、组织“小青蛙”故事比赛,并在平行班中交流。
3、根据主题丰富区角中语言区的内容,并组织“语言创意角”交流展示。
4、利用家长会了解家长目前的困惑。
5、结合“图书日”组织幼儿到居委会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
五、六月份
1、加强语言教学力度,结合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展示。
2、丰富幼儿成长档案,增加有关语言的内容。
3、利用散步时间与别班幼儿交换自带玩具。
4、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开展小规模的家教指导。
5、组织活动“我要升中班了”,与中班幼儿开展交流活动。
九、十月份
1、组织“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活动,与小班、托班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
2、利用十一黄金周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布置有小班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以游戏为主,配合图片、道具等。
十一、十二、一月份
1、根据主题调整区角中的语言区内容。
2、根据各班情况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开展“有趣的中国话”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与。
4、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经验总结。
20**年
三月份
2、整理活动开展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
七、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4、布置有上海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阿拉咖吧”。
5、丰富各班区角中语言角的内容。
幼儿文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应比较系统的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幼儿文学素养,初步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改编、创作能力,组织幼儿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在此,笔者对中职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思考。
一、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强化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的讲解,幼儿文学作品的文体知识和经典作品的导读分析,力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幼儿文学作品文体的分类界定,做到通俗易懂,突出幼儿文学的特色。其次,利用幼儿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幼儿文学特点的认识。另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幼儿文学全国自考试题作为题库,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学习书本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查漏补缺,从根本上夯实了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演绎作品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一系列专业系统的学习,她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幼儿生理、心理、文学语言、音乐、绘画、舞蹈等知识。她们性格活泼,参与性强,有较好的合作意识。但她们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文化底子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从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力入手,采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拓展式教学法来开展演绎指导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进行了儿歌、讲故事的演绎指导教学。我找了很多音像资料,例如《宝宝学童谣》、《施老师教讲故事》等等,刚开始是让学生模拟演绎这些从碟片上精选的一些作品,最终使他们厚积薄发、举一反三、以一知万自主设计演绎作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不仅使学生有了学习成就感,而且提升了她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从想学到会学、从会学到自学这一重要的转换过程。
三、培养学生改编、创作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的创编教学。刚开始学生们的创编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学生因为文化底蕴差而无从下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我想了很多办法。例如特别设计了"听觉视觉冲击法",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儿歌、故事碟片,唤起他们美好的童年回忆,萌生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让原始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理性的学习态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如学儿歌幼儿诗后,我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的儿歌续编题:小明明,会画画。画个啥?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后面要求同学续编)。同学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编了不少生动活泼的作品,如:(1)小明明,会画画。画个啥?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画小鸟。小鸟唱,画绵羊。绵羊咩,画蝴蝶。蝴蝶飞,画杨梅。杨梅挂在树梢上,扭扭捏捏捉迷藏。(2)小明明,会画画。画个啥?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画小草。小草绿,画小鱼。小鱼游,画高楼。高楼高,画树梢。树梢长,躺在床上想一想,画墙画床还是房。(3)小明明,会画画。画个啥?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画小鸟。小鸟飞,画乌龟。乌龟乌龟爬的慢,急的到处打转转。左转转,右转转,前转转,后转转。最后原地打转转。
【摘要】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教学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国际交流的逐渐增多,英语作为全球化的语言工具,在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常沿用"单词-课文-语法-练习"的固定教学程序,这种模式以"教"为中心,过于注重对"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而忽视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功能,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1.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布朗等人提出的,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真实性或贴近真实的情境,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者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甚至辅助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外语教学逐渐步入后教育时代,情境教学法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与研究成果广泛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工作者的关注。在我国,情境教学法虽然还未作为一种独立、系统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广,但在语言情境中加深理解、表达和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并被逐步应用到中学外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2.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1)情境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客观到主观、从具象到抽象。研究表明:初中生处于人生特定的过渡年龄阶段,其特点是好奇心强、发展主动性和教育可塑性高,但独立学习能力不够,需要合理的引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直观的实物、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与持久力大幅增强,学习能力迅速提高。
(2)情境教学体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英语教材及课标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模式中生硬讲解语法知识的状况,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技巧,培养其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充分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用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梳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有力途径。
(3)情境教学有利于创造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我国是非英语系国家,母语汉语的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与英语有较大差异。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于教师和教材,使得其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与英语系国家的学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创建合理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意识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3.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案例
牛津英语教材8BUnit6ACharityWalk中,需要学生了解一些社会上的慈善组织及其活动内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适逢笔者所在学校正在举行献爱心义卖活动,并且号召每位同学向贫困地区学生捐献图书。为此,笔者结合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创设了以giving a helping hand为主线的多个教学情境。
情境一:我校要组织献爱心活动,要求学生会设计出一套方案。通过这个情境,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让小组讨论设计爱心活动方案。借助PPT给学生一些提示:爱心捐书、去敬老院、行走募捐、去儿童福利院、爱心义卖等,并呈现相关单词、词组。
情景二:学校最终决定选择去敬老院及行走募捐的活动方案。将班级分成两大组,请两组同学以书信的形式分别设计出这两项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流程。在这一情境中,再次回顾英文书信的格式及学习组织活动前的计划安排。
由于这个情境需要学生自行设计整套活动方案,并将计划以书信的形式公布给每个同学。学生有了自主的机会,积极性大大提高,
情景三:小明同学在参加完本次活动后回家记日记。通过这个情境呈现出学生们在现实生活参加这类活动的照片,再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新学单词和词组。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这类的练习。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一些自主的活动之后对本单元单词、词组、句型的记忆比较深刻,在随后进行的单元测试中也显示出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学工处也反映本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进行的爱心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效果较好。
4.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主要注意点
(1)教学情境创设须有真实性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因此,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当教学情境脱离了实际生活或与实际感受无关时,学生往往只能获取被动、刻板、肤浅的理解,进而在理解语言知识或技能时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对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正确培养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正面效果。
(2)教学情境创设须有多样性
语言情境的创设应是丰富多彩的,单一、刻板、程序化的场景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创设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动态变化的语言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高涨。
(3)教学情境创设须有公平性
现代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而其他人可能只是配角甚至观众,因此,授课者应尽量保证教学情境中角色创设的公平性,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
5.结语
情境教学通过为学生设置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的语言场景,为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语言形象,使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由形象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顿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主动、灵活地应用"情境教学法",消除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活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气氛,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积极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罗晓静."情境教学"理论及其课堂教学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09,148:19-21.
[2]王雪.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132-135.
[3]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一、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让幼儿不仅具有模范语言的能力,还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出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后,我就让幼儿利用橡皮泥等资料,每人自己制作一套角色人物,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描述,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开展儿歌教学,全面发展幼儿语言水平
儿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最容易受到感染。由于它的这些特点而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一个学期下来,幼儿可能记不住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对于教过的儿歌,则十有八九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儿歌教学,全面发展幼儿语言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目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须认真地学习《纲要》,领会《纲要》精神,明确《纲要》中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语言目标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具体方向,是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幼儿语言发展应达到的水平和标准。明确《纲要》中的教育目标。
2、设计活动方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幼儿教师是幼儿语言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中介,教师引导着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积极地与作为活动对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发生相互的作用,使幼儿获得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如中班“儿歌《梦》”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儿歌内容,配上优美的、若有若无的背景音乐,在活动还末开始之前,就已经引领着幼儿进入了诗的意境,体会这夜的宁静、梦的甜美,这时让幼儿说说,“你晚上睡觉做梦吗?你还记得做过哪些梦吗?
3、参与活动过程,体现幼儿主体地位。儿歌教学有较强的参与性和游戏性,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及“环境条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摆脱“少数幼儿做表演,多数幼儿当观众”的教学现象,使全体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如儿歌《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隐藏在绿色的眼镜后面的是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睛,作品在向幼儿展示绿色画面的同时,给了孩子拓宽视野和启迪想象的鼓励,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歌对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和幼儿家长,要巧妙利用这一文学形式,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让孩子们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幼儿不理解书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看图画书。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会学生会听,善听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立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要,倡导案例实践教学理念,实现活动设计课程的“全实践”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教育理论具体化、趣味化,以真实情境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岗位群的适应能力。
一、立足幼师职业岗位(群)需求,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具体事实和原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学以致用。因此,案例创设的典型性、实践性、问题性和趣味性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创设应满足以下几点:
1.案例创设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既要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自觉突显理论学习的重难点,又要具备典型性,能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深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同类案例群的运用迁移能力。如笔者在讲授“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中班)”的章节,就选择了两个幼儿园实地拍摄的视频:幼儿园里三个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享玩具、建立友谊的过程;三个小朋友因为溜滑梯顺序发生矛盾,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解决矛盾的过程。这个案例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家紧紧围绕着“儿童的友谊建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习的最后,学生不仅能自己总结出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关注到了视频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出了教师的态度行为会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儿童心理‘敏感期’产生深远影响”等许多发散性问题,而这些不同视角和思维的碰撞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更多新知识的重要契机。
2.案例创设的实践性、问题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在幼儿园里真实出现、经常使用的案例会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共鸣。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现的问题也更易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任务,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作为案例设置的主要内容。
3.案例创设的浓缩性、启发性
案例是一个学习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更能推动课堂学习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问题的创设缺乏理论一致性,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滑人“学生玩耍一堂课,嬉戏小结就完事”的误区。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案例学习,通过问题的创设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游戏技能、指导游戏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在实例教学中既消化掌握教学活动的理论,又能独力担当起组织教学活动,并能设计、创编、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游戏的任务。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学吸引着原来呆坐在座位上死读理论的学生走出来,体验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实践学习,这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幼儿园典型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导学——案例实践教学——评价反思”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整合课程,接轨“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确定典型案例教学任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敎材共有四章内容,笔者在备课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学的需要打碑章节界限,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确定课程里适于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诸如:(1)依据“幼师职业岗位(群)的教学目标”确定案例分类,如将幼儿园各独立部分结构整合相关的案例任务为:幼儿游戏活动案例、幼儿活动区活动设计案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等。(2)依据“不同性质的游戏设计与指导”分类,整合为:第一类创造性游戏;第二类规则游戏;第三类体育游戏或视频欣赏等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对个别实在不能进行案例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3)依据“不同场所的硬件设施条件”分类,整合为:第一类以学校实验室、实训室现有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为主要实训依托的案倒教学;第二类以(实习)幼儿园现场教学为依托的案例模块;第三类以社区(社会)等开放性场所设施为主要依托的案例实践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同,案例的选择也各有不同。(4)依据“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分类,整合为诸如以“幼儿教育活动顺序的层次性”来整合创设案例任务。(5)依据“学习过程中某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分类点,诸如第一类以“观察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经常倡导自然条件下幼儿心理及行为现象的观察教学;第二类以“调查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曾创设过让学生针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五周的个案追踪调查。
2.创设案例情境,将学生引入需要通过某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创设是案例教学法的“导向阶段”,精彩的情境专题既能实现当前学习内容与现实情况的接轨,巧妙引出任务的主题,又能引导学生确定游戏计划、明确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笔者在准备“看图讲述”活动设计中,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组出示情节图片,一组放映小动漫视频。学生讨论:哪组更易于刺激幼儿说话的欲望?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认知里,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要求以及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甚至还有学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主题。
3.案例教学“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内化
这个实践环节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综合运用获得的知识信息,教师则重点把握好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创设推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同时,情境模拟、观摩见习、方案设计、小组讨论等的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4.成果评价、实时反馈,坚持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优化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反思型幼儿教师”是我们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释疑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等一系列反馈反思工作就成为课堂评价的重头戏。笔者所在的班级在这一环节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动设计评价表”,其内容包括:设计的意图、活动目标及设计的依据、活动准备的内容、活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安排、活动延伸的设想等。同时,在f时的过程考核中,笔者还坚持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小小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作业、练习、说课视频、实习资料、模拟教学活动视频、评价反思、见习随感等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重点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和评价反思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档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均衡发展。此外,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组织和指导教育游戏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既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活化课程的动力与实施的压力并存一案例实践教学效果与困境的反思
笔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质疑,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知识探究者,快乐而持续的学习态度既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在案例教学中,不同的案例情境,不同的探究、成长,使学生能真切观摩到幼儿园工作活动的不同体验,这些互动教学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到“学之即用”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规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感和对幼师职业的自豪感。(3)案例教学易于激发学生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易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开发幼儿潜能,做有发展后劲的教师。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我校以“多方向、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园实际需求,高专院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特别要把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大领域课程整合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和疏理,形成整体融合的课程体系。做到横向结合、纵向贯穿、多方渗透、全面拓展。为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减、调整、合并,使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结合。
针对领域教法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评价单一的情况,应确定以“写、上、说、评’’为课程核心能力目标。“写”即会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上”即会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说”即会说课;“评”即学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从而优化了课程内容,确立“总一分一总”的课程内容体系,即“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他类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样,就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五大领域”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育活动设计程序及教案编写、教育活动评价等内容。这一部分将教法课程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模块二,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前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的内容。二是各领域典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如艺术领域的歌唱、律动、打击乐活动,科学领域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活动,健康领域的心理健康、体育、身体保健、安全自护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是教法课程的核心内容。模块三,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学生掌握了各领域教育特点和规律后,学习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我校确立了以教育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新的考试模式,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技能评价标准:如,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学生会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制作课件进行说课;教师口语:要求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朗读、朗诵、演讲等口语表达方式,会精讲5个故事,会根据不同情境使用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与教学口语;舞蹈:要求学生掌握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五大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组合及儿童舞蹈创编方法;美术:要求学生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装饰画、水墨画、构成基础等基本技能,掌握简笔画、纸工、泥工、儿童水墨画、废旧材料利用、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用技能。学校每学年都举办语言艺术大赛(汉语、英语)、英语儿歌抽查、视唱抽查、儿歌弹唱抽查、简笔画比赛、儿童舞创编比赛、幼儿操创编比赛、服饰艺术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钢笔字书写比赛、学生课件说课等活动,以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强化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学做合一,即出即用”。
三、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积极进行分方向培养探索
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我校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在原来一个标准的培养基础上,开展了分方向培养的尝试,师生双向选择进行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科学。在深入调研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学前教育这一核心专业,拓展了幼儿园英语方向、科学教育方向、早期教育方向、体育教育方向、幼儿园环创方向、音乐教育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舞蹈教育方向、儿童绘本方向等十个培养方向。在方向课的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知识专题化,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体现“精品+实用”的原则。方向生的确定为双向选择,学生具有选择权,教师具有淘汰权。学生自由选报方向之后,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其选择其他方向。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把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考、行动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集中展示学生特长,以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同时,又遵循幼儿师范教育要求,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
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会,集中展示学生特长。在近几年的毕业生素质教育成果汇报中,各个方向的学生均受到了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主管部门及领导也对我校分方向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分方向人才培养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就自己。我校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省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各专业宣传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科学教育方向采用“理论+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依据,全方位渗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学求知的意识、习惯以及多元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理念是“玩中学,做中学”,根据这一独特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设计、讲解、改进,通过综合主题创作和单一主题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学生依据生活性和适宜性原则,制作幼儿科学玩教具,体现常用科学教育方法一实验法、游戏法;科学内容涉及力学、声学、光学、能量、平衡和科学模型等。自制关于幼儿数概念、集合、对应、图形、时间、空间等概念的玩教具,寓教于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熟知儿童学习的特点,以正确的儿童观作支撑,又要具备实用美术的版式设计与手工制作能力。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登封的嵩山木雕、禹州的钧窑、南阳的汉画像石、方城的石猴、淮阳的泥泥狗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环境创设方向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纸箱、废旧报纸、饮料瓶,树皮、树枝、石块,将这些废旧材料作为他们环创的最好材料。环境创设的方向生专业能力深受幼儿园园长的赞扬,特别好就业。授课教师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模拟案例中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会使幼儿在感知、欣赏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向前发展,幼儿园更加信任学校,愿意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学校通过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教学管理,为幼儿园提供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园双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方向培养是我校专业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方向课授课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进程。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经费的投入,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2.扩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多媒体课件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等。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包括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业实践锻炼经费;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培养经费;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经费;教师科研奖励经费;“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访问学者培养经费;专业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养经费;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经费等,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
幼儿美术教育是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条件和机会,充分理解、尊重幼儿,挖掘潜能,让思维翻越围墙,启发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要研究幼儿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媒介,培养幼儿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的良好品格及培养幼儿目标意识、专注性、独立性等学习品质。同时要研究如何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把握他们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的特点,引导其积极参与、专注投入地开展富有想象和创造的美术活动。也要研究如何在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其他方面的内容,丰富其认知,促使我园的美术特色教育跨进一个新阶段,成为本园在课程改革中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又一新亮点。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从幼儿发展方面看。本研究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美术活动为手段,通过对各种媒介物、技巧和操作过程的实践,帮助幼儿对各种形状、物体、材料和色彩进行视觉、触觉探索,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自我表达提供一种机会。幼儿美术活动不仅是孩子掌握的一种技术,更是培养孩子一种对美的欣赏能力基础上,实现我们所倡导的“不言教令,顺其自然”的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观,其特点就是从“解放”孩子开始,从“年龄阶段”入手,让更多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视美术活动为“游戏”,为“工作”,不强化,不加速,重过程而轻结果,打破固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引领,极致地运用身边可运用的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充满艺术遐想的空间里,结合幼儿期特有的感知与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以丰富的活动使幼儿习得一种无障碍的自由表达的艺术语言,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想遨游。
(二)从幼儿园发展方面看。我园以“美术特色”作为办园的品牌,一直坚持不断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改革传统美术教育样式,激发培养幼儿创造潜能”、“体验式美术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发展” 等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园还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创设出更为适合孩子发展的园本特色课程。
(三)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看。
本课题,深化我园“美术特色”的研究,通过研究课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夯实幼儿园特色品牌的内涵。遵守“互助共建、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园的省级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开展发展共同体的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共同体园所教师共同成长。
三、课题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小、中、大班幼儿
(二)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进行“遇见材料重塑想象” 创意美术课程,研究、追踪幼儿的社会的变化;追踪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美术活动的课程研究还包括课题目标研究、课程的内容研究、课程的形式方法、课题的评价、研究结果等五方面。
(四)建设条件:
1、设备条件。蓓蕾创意美术基地设有专门的活动场室150O、教学设备(电视机、电脑、投影机)、操作工具(热熔枪、搅泥机、石蜡漏刻板、胶板等)、操作材料(综合材料、常用材料);
2、师资队伍。蓓蕾创意美术基地设有专职老师2名,并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课程研发小组、班级建设小组、档案管理及宣传小组。
3、课程建设。从2001年9月开始,我园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与开发了《本土化的方案教学》的园本课程,经过十一年的实践,课程已日趋成熟,并得以深入推广。
4、科研工作条件。我园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园的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先后完成了国家级课题《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礼貌用语》的研究,获得国家级课题评比二等奖;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体验式美术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扎实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五)保障与措施:
1、幼儿园建立蓓蕾创意美术基地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美术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组长:林小芬(园长) 副组长:孔敏仪(副园长)、潘燕卿(园长助理)
成员:严肖环、胡婉仪、戴Z珩、梁丽霞
职责:负责对特色项目建设的管理、协调、检查和指导工作。
特色课程研发小组――负责人:严肖环(美术专职老师)
成员:罗小焱、李汉汾、潘丽仪
职责:(1)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的创设与布置;(3)园本创意美术活动课程的开发编写;(4)指导各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5)对幼儿实施发展性评价。
班级建设小组――负责人:胡婉仪、戴Z珩、梁丽霞
成员:各班美术老师
职责:(1)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美育,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意美术工作坊,建设个性化的美术特色班级文化。
(2)以活动为载体,凸现美术教育的育人实效。
(3)建构家园一体的美术教育网络。
档案管理及宣传小组――负责人:严肖环
成员:李汉汾、刘婉茹、潘丽仪
职责:资料收集与整理、特色宣传
2、完善创意美术特色项目的管理机制及措施。
(1)建立“人人关心幼儿园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
(2)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
(3)每学年对特色发展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并保证一定经费投入美术教育设备、材料的添置、更新;
(4)每学期梳理完成2-3个美术教育主题活动案例,包括活动所需资料、活动方案、过程记录、总结反思等,及时发现和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案例、创新做法,不断总结和辐射有效经验;
一、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援条件
我园承担了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性研究》。立项后,我们积极争取外援,聘请安徽师范大学专业教师担任科研副园长,对全园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专题讲座,同时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同时还邀请中学教师来园为教师们做“教师科学素养讲座”,深入浅出地将新课改理念贯穿其中,使教师们受益匪浅,科学素养大大提高。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共同讨论学习。我园购买了大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理论。同时,鼓励教师平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查找资料,在教研活动中设立主讲人,担任主讲的老师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的理论文章,互相学习、借鉴、提高。
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系统深入地学习《纲要》,结合课题对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理解,深刻领会科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坚持开展课题研讨会,积极上好科学活动教研公开课,和专家共同探讨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我们还通过问题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形式,让教师们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认识和体会。问题式学习是就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学习,如教师在科学活动课题研究中,产生了“科学活动材料如何投放”“怎样运用记录方式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精神”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并以这些问题为内容开展系列研讨课,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分析梳理失败案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深入讨论,提出解决策略。及时的经验交流和实践研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互动式学习是把我们搜集到的最新优秀活动方案拿来,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然后上公开课,课后集体研讨,拓展思维。体验式学习是转变角色意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幼儿的发展出发展开实践研讨。
专家引领,全面系统、形式各异的理论学习,指导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反思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预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教学为抓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叙事研究、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活动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园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用内省和自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非常重要。当教师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其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幼儿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有需要才会主动。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我园开展上述课题为例,课题研究工作开始后,我们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起初对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有的教师开始发现了问题——在记录过程中有不妥当且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她们反思内化的结果,是帮助教师成长的契机。于是我们与教师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改进记录方法,保护教师“发现问题”的智慧火花,此时教师已处于主动观察幼儿的状态,有的甚至忘记下班。科研工作对教师分析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如,每学年开展全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达到教学最优化。赛后,被评为一等奖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开阔大家的眼界。此外,开展“教师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在这样的岗位练兵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时,针对材料的投放、提问的设计、记录的运用等问题教师们进行“一课三研”。如大班科学活动“小小笔帽浮起来”,上了几轮公开课。其中对“笔帽浮起来”方法的记录、统计环节,前后进行了两次研讨课的教学,对第一节课在集体记录表上记录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后又进行改进后的教学,改进后的教学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分析统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目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而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和客观,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选择与运用。
三、骨干带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载体来推进,我们首先通过园本培训的平台,要求每位 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个人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教师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幼儿园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利用外出培训、专家讲座、学历进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让发展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其次,充分发挥园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开设“园骨干教师讲坛”,请园骨干教师给大家作教学经验讲座,启迪开拓青年教师的思维。创设“师徒结对”的方法,请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配对,互相听课、讨论,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共同成长。通过师徒结对,互帮互学,互相听课探讨交流备课,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总结、去提高的良好研究习惯,使他们成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的研究型教师。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耐心细致地提出改进意见,手把手地传授经验,青年教师进步成长得很快。在上述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前研讨、上教研公开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专家点评、一课三研、同一主题大家上、反思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扎实地进行研究活动。
四、完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规范开展教研活动
每周三下午语言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周四下午计算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每个不同的主题创设班级环境,开展区角游戏,提前准备教具,高质量地完成每个教学活动。对承担上述课题的成员,要求她们:1.听课前先备课——让教师有话说。要求课题组成员针对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行动前反思”,要求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努力做到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形成更深层次的实践问题。在交替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对自己经历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形成理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园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帮助教师进行反思,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2.专家引领——让教师敢于说。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时,抓住时机大胆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并与课题组其他教师讨论。研讨时专家现场点评,答疑解难,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3.课后研讨交流——让教师愿意说。每一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开展以“我成长、我收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共同分享取得成绩的快乐。
(二)做好活动记录与资料整理工作
参加研讨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每学期教师要参照教研组的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注重幼儿的发展;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平时注意及时总结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幼儿园把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和奖罚制度联系起来,提高了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的自觉性。
(三)制定相应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她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 “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公开观摩活动奖励制度” 、“教学大奖赛优胜奖励制度”、“环境创设评比奖励制度”等,对《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每月给予一定实验津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几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我园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近年来教师们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策略的论文和科学活动方案在区、市、省、乃至全国不断获奖或发表。围绕此课题撰写论文15篇,其中3篇获国家级奖励,4篇获省级奖励,5篇获市级奖励,并编写活动设计范例、优秀论文集,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资料以及研究课的录像及光盘。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使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
回顾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促进了教师从工匠型向专业型的转变,由过去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既重教书育人又重教育科研,园内教研气氛日益浓厚,教师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已经改变了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模糊认识,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成长。
当今的幼教改革在尊重幼儿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新型发展观。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幼教改革必然需要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学习、领会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平台,更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包建国.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