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15.078
1 引 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扩大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购买食品数量和价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于保鲜、保温的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提升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
因此研究本专题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并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障。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2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企业自建、原国有冷库由于业务拓展而形成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建包括双汇、雨润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来是吸纳自己产品的冷链运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华夏易通、荣庆物流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优点是专注于物流运输,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缺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运输半径小,受制于上下游客户。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新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下。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1.1 冷藏车
中国的冷藏车保有量在世界占有率来说是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如下表所示。但是从我国本身的冷藏车购买量和保有量来说,由于电商进军生鲜食材的运输行业所以使得其对冷藏车的投入大规模的增长,2013年是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飞速增长的一年。2013年新增14348台,总量约为75000台。
3.1.2 冷库
2012年冷库总量超过6100万立方米,世界总体排名第三位。2013年全国冷库总容量达到7603万立方米。全国新建成投入运行的冷库储存能力总计达到287.8万吨。但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说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下,农产品产地冷库加紧建设。
3.1.3 预冷保鲜率
在预冷保鲜率方面,美欧达到80%以上,我国约30%。原因为缺乏有效的冷链管理和技术支撑。
3.1.4 冷链运输率
在冷链运输率方面,发达国家达到80%~90%,我国不到50%。原因为运输形式陈旧,缺乏专业运输设备。
3.1.5 冷链管理
欧美国家已基本建立高效冷链,而我国冷链不规范,环节较多,应用不广泛,技术较低。原因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管理体系。
3.2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3.3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近些年来,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3.4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冷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确实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行业发展混乱,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冷链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小企业大多以不规范手段进行运作,以低价竞争,对严格遵照冷链运作流程发展的大众型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
4.2 成本高
普通货运车一吨菜的运费是100元,冷运蔬菜成本基本会翻倍,上涨到200多元。目前冷链物流公司要盈利很难,一些线路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率还不到4%,再加上冷藏车的折旧费,几乎赔钱,航空冷链运输也是如此。
4.3 信息共享差,排队、等待时间长
在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的时候,由于交通堵塞、信息共享性差,从而导致车辆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4.4 订单不稳定,车辆空驶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冷链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较差,冷链车辆的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淡季的时候车辆出现严重的空载现象。
4.5 行业门槛较低,标准不健全
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但规模与速度较快,行业标准为能同步完善,造成标准,规范缺失,行业门槛较低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性。
4.6 冷链全程性不够,断裂的冷链
断链可能出现在从田地到餐桌的各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与质量,危及人身安全。
4.7 冷链运输综合性不足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
4.8 国内对冷链认识度不高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对不高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还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我国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足5%,国内大多数进行冷链的公司形成小、散、乱的特点,企业缺乏对于冷链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样,消费者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度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偏低的。
5 解决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
5.1 建设真正的冷链
真正的冷链运输必须满足如下图所示的条件。
5.2 建立冷链监控系统
建立全程冷链的监控系统来对冷链进行全程的监控,并设计先进的技术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质量。
5.3 标准化
制定一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实行标准化,约束企业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标准。
5.4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约定单独的交货方式,也可以不仅降低等待交货时产生的打冷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交货的效率。
建设真正冷链
5.5 共同配送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配送即在区域间大流通环节用专用冷藏车大批量运输单品温的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配送环节通过多温共配模式对不同温层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共同配送。该物流系统既可以满足产、销两地之间流通的大批量、少品种、点对点的物流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批量、多品种、多配送点的配送需求,提高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鲜活农产品在途耗损率、缓解城市内交通与污染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6 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为了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本文选取了荷兰和美国两个国家作为例子。
6.1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
欧洲国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典型之一是荷兰。作为全球著名的奶牛、蔬菜和花卉主产国,荷兰农产品的出口量居当今世界的第三位。据相关资料证实,荷兰国内的农产品产值与其加工产值之比平均为1∶4,而中国却只有1∶1;另外,荷兰的果蔬类产品的物流损耗率约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年损耗量在8000万吨左右。荷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精简的冷链物流环节、电子化平台、重视冷冻储藏行业的发展。
6.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美国的农产品生产量与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该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则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美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拥有健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7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的技术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近日《蔬菜市场预测及2014年工作重点》。《重点》提出,2014年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北方大城市蔬菜流通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蔬菜存储流通条件。另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经过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关注程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
[3]方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4]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6,29(7):78-81.
[5]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5-59.
[7]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233-236.
[8]杨光华,林朝朋,谢小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6):200-20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44-01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模式,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冷链物流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消费等物流环境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最大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种物流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呈现长距离、大规模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及运用水平仍比较落后,冷链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冷链物流水平不重损坏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丰富物流发展理论,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较少。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加上冷链物流前期投资大,回收慢等特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目前虽然我国物流公司较多,但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较少,而专门针对冷链产品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则微乎其微。目前,中国仍没有一家冷链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能覆盖全国,加上冷链物流企业对设备以及技术的要求均较高,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后盾,很难开展冷链物流。(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目前硬件建设仍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物流设备、加工设备、码头设备与存储设备等。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从利用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大多集中在生产型企业手中,冷库与车辆只为企业自身服务,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中国的农产品冷链大部分只是某一环节的冷链,针对全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80%的蔬菜水果、水产品,90%的肉类在运输销售途中基本上没有冷链保证。首先,由于信息不畅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耽搁的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易腐生鲜农产品装车、装船工作往往不是在国际标准要求的保温场所或冷库进行,而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露天进行;最后,现代化的冷藏卡车大部分都较为肮脏、陈旧,功能不全,无法满足冷链的要求。(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从国际经验来看,严格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编辑并发行了很多物流国家标准,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仍不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没有全面的规范,如冷冻冷藏洁净度控制等。(五)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素质、高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不多,训练有素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更为稀少,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我国现有的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储运部门转型而来的,其经营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全局把握,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健全经营网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细分市场,发展增值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应基于整个链条建设的考虑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并促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改进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通过电子交换系统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冷库与冷藏车的全面动态监控。其次,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建设低温仓库。低温仓储主要有特殊冷藏库、冷冻库与冷藏库等。如新鲜蔬果的冷藏需要建立特殊冷藏库,熏制品、火腿、冷冻食品的存储则需要冷冻库,鲜奶、鲜鱼肉、鲜鱼子等则需要冷藏库来保存。(三)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冷链物流各结点的有效连衔接。即冷链物流的下游结点如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餐馆、家庭等,中间结点如配送中心、冷藏库、中间商等与上游结点如生产加工基地等是否能有效衔接。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与有赖于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要求联合各方力量,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与推广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以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经营。其次,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再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标准,促使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建设。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了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因此,加强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与高校合作,引导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由学校负责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部分则由冷链物流企业来承担,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现有员工的不足,并积极举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级培训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多加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农产品冷链物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良培,李淑华,陶建平.基于时间竞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9:2320-2324.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初探[J].商业时代,2010,15:64-65.
[3]张学志,陈功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9,10:57-60.
关键字:冷链物流;物流服务系统;优化;协同;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表示: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80-02
随着我国商品流通形态的改变,大型连锁业和连锁经销体系的建立,专业化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逐渐普及。低温食品的易腐,易变质,储存时间短,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加聚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冷链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成本。因此研究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对广大零售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状况
随着低温食品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竞争,我国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中以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的需求发展最快。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乳制品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水产品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大的提高,而且要求食品新鲜、配送及时迅速,需求表现为多品种少数量特点,家庭冷藏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低温食品的增长。在低温食品的量,质上的需求都增加的条件,必然促使冷链物流的外包。首先冷链物流对物流的基础设施,技术,操作的要求都很高,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其次上述一系列的要求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是企业的明智之举。因此冷链物流外包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为冷链物流提供者以巨大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状况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近几年来,冷链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出现了冷链物流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冷链物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仍然不多。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也还不完善。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尽管如此,国家较重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从整体上看,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不是很完备,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冷链物流的=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潜在供给不足。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冷冻物流发展较晚,其资金技术要求高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在短期内难以较快发展。
二、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不足,技术落后
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比较重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我国地域大,范围光,短期内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发展对基础设施和战备的要求,因此这也限制了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现有设备水平和条件下,先进的低温技术等难以应用,因此难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益。
(二)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界人士重视并正在建设自己的冷链,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尚未形成,更多的是局部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往往达不到要求,引发类似“木桶效应”的结果,大量的冷链运作因某环节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三)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合规划
由于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主要表现在: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规范物流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不同企业或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是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全程低温控制系统工程,仅仅由一个企业或几家公司是很难实现的。食品的易腐特点也要求必须整合食品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管理我国的食品冷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供应链各成员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关系,切实提高企业及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竞争力。
首先缩短供应链的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尽可能减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供应链的反应灵敏度。充分利用全国各地规划修建的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内建立一级低温配送中心、二级低温配送中心,进而构建一个快速而完整的冷链网络。
其次,构建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内容。为冷链各节点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减少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增强节点的配货和集货水准,提高食品冷链的效率。
最后,加强食品冷链的管理意识,不断引进先进冷链技术或研发冷链装备,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冷链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二)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质量标准的建设
除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冷链物流的软件建设,即加强食品冷链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工作。现在,我国除缺乏完整的冷链物流外,与食品冷链相关的标准也较为欠缺。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门标准制约,在监管上也存在无法可依的局面。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对冷链实施过程监督和控制,才能实现食品质量的保障。因此,需要把食品冷链标准纳入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当中,由相关部门严格管理,引导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核心层的优化对策
1.冷链物流各主体企业的协同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指的是在食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主体企业为保证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通过相互协作及信息和资源共享,来实现食品冷链各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物流效率,降低食品物流成本。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企业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
首先,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协同,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批发零售商、食品物流商等在内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成员。横向协同是指不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相同类型主体之间的协同。处于不同食品冷链中的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横向协同可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双方所在食品冷链的竞争力。纵向协同指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物流商、食品批发零售商等处于同一食品冷链中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合作。这种协调与合作能保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
其次,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设施设备协同,包括运输设备协同和仓储设施协同。冷链物流活动中使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飞机等。为确保食品安全,运输设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并符合相关食品卫生要求。运输设备厢体应配备温度自动记录装置,以记录厢体内温度。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修。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冷库及冷库中的附属设备,如货架、叉车、托盘等。冷库应具有冷藏等基本功能,还要能够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各冷藏库房、封闭式月台及压缩机房的制冷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此外,要定期对冷库设备和机器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要及时修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冷库、作业工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使之达到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因此,采用协同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最后,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能更为快速、准与信息结构的应用,不仅使企业内部,而且使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信息都可以共享。业务数据不仅对顾客和供应商是透明的,而且对顾客的顾客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都是透明的。实际上,只要各个企业加强协同,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2.冷链物流服务系统质量控制
冷链物流商品中速食类商品占冷链物流总品项的70%以上,冷链食品安全防护贯穿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从对供应商收货过程开始,在冷库进行分拣配货作业,配送途中车辆的温度监控,最终入库(上架)并交付给最终客户,商品有效期、温度、湿度、鲜度控制,装运器具的清洁卫生,配送人员的健康状况,都是冷链物流商品安全管理的涉及内容。
冷链物流商品质量取决于下列因素:“3P”理论,即原料、速冻前处理和速冻加工、包装,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早期质量;“3T原则”,即时间、温度、产品耐藏性,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最终质量。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应建立在各个环节的过程中。
根据所控制危害的风险与严重性,分析影响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确定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食品易腐,应当在冷冻工艺、防止细菌污染和繁殖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如水产品从开始就要进行预冷。
运输过程中,一辆冷藏车中存放的食品是不同种类的,那每个存储区的温度也是不相同的,同时还要避免不同类食品间的交叉感染。加工、存储、装卸过程中的操作温度同样需要控制。
物流作业环节中的作业时间、货物损失、货物遗失、数据错误的关键控制点有货物配送流程、订单处理、验货、搬运、装车、分拣、信息系统、员工。
参考文献
[1] 兰洪杰.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2).
[2] 陈娜. 冷链物流外包中的质量博弈分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3).
[3] 王颖星,赵向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探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7).
【关键词】冷链物流 趋势 RFID我国冷链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日新月异。
近年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冷冻冷藏食品需求迅猛增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内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为代表的冷链食品发展较快;②冷库等基础设施资源加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冷库接近3万座,冷库总容量为6137.39万立方米。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低温冷藏产品的需求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冷库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③冷链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2007年的《易腐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的正式颁布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国冷链的制度完善之路正在大步前进;④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不断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中应用。RFID监测技术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①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建成。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是常温销售的,每年应腐烂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十分严重。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冷链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②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运输效率低。近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③第三方物流比重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冷链物流业的发展;⑤冷链物流管理落后。由于缺乏对冷链物流的基本认识,经常出现断“链”的现象:从农田到批发市场,新鲜水果未能做到遇冷处理;初级加工和分捡区没有低温制冷环境;运输过程中,冷藏运输卡车普及率不高;装车、装船过程多为露天,不能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或保温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流程不规范,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油耗,偷工减料,货车运货途中,只有一头一尾冷机是开启的,中间冷机则人为关闭。未来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视将促使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7月,由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物流的空前重视。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链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由于国家在冷链物流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使得许多省市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将建立并将不断完善。
二、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减少投资,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增强核心竞能力,必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将企业内部物流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经营。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市场比重不大,但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三、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快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保证。通过运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应用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技术,使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并使物流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不断下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非接触式读取数据以完成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与原有的手工录入信息相比,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效率低和出错率高两大难题。将带有温度标签的RFID条码贴在易腐食品上,可以很好地检测易腐食品的实时温度,确保其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等各个环节处于低温状态,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但是其在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限制,例如造价成本高,在低附加值产品的应用上受限;产生一定的误读率;应用标准不统一,进入行业的资本多持观望态度等。未来RFID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因此随着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际知名跨国综合物流企业的大量进入,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资本扩张、收购、兼并、流程再造等形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物流企业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佳霓.冷链物流系统化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11.
[2]兰红杰.食品冷链物流协同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 学,2009.
关键词:吉林省;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对策
提升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可以降低果蔬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降低资源浪费与成本损失,规范的管理体制与方法还可以降低冷链物流的作业成本,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国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资金,积极扶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其起步较晚,果蔬冷链物流的管理体制尚未摆脱管理混乱的问题。急需建立并完善行业内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使得果蔬冷链物流的质量安全得到最大化的保障。首先,建立以果蔬类产品为主体的质量标准专门管理机构,通过由上到下得管理体制,分别完成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日常行政管理与提出咨询建议等工作。流程清晰,管理体制完善可靠;其次,部门共同管理果蔬冷链物流质量标准管理机构,蔬冷链物流的配送环节可以由多个运输部门分别管理负责不同问题,这种管理体制在垂直化管理的每个节点平面通过水平化管理,明确不同分工与责任,使得管理透明,机构之间方便协调。
二、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行业内管理标准和物流过程技术标准。随着冷链物流不断地发展,其管理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果蔬冷链物流是一项繁琐的系统性工程,但无论哪种物流体系,各环节的质量保证无疑都是核心中的核心。所以应高度重视其统一的管理体系建设,让果蔬产品的采摘生产,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运输,包装,食品残留农药化肥,有害微生物含量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且行业内这种统一的规定还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疫局(CFIA)作为国家唯一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管理机构,根据现在国际流行的HACCP原理来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案(FSEP)。此法案在果蔬类与禽类等产品行业内都可以使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管理果蔬冷链物流的质量安全,让现代化管理体系融入果蔬冷链物流之中,可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全程食品安全控制。
三、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信息对果蔬类产品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重要的物流节点联系起来,向各个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实用信息。果蔬类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突况,所以需要实时的信息来指导下一步具体的操作。果蔬类产品的物流信息具有以下几点独有特征: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因此果蔬产品物流信息对于果蔬冷链物流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做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反馈等必要的工作。为此,建立吉林省统一的果蔬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将市场的供求情况、果蔬产品的实时价格等重要的信息统一在这个平台,为消费者和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可靠的前瞻性。
四、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对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至关重要。政府规划设计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整体思路及目标,出台关于冷链物流全面的法律法规以促使其稳步健康发展。包括果蔬冷链物流温控立法,冷链物流运营商统一业绩评价指标,对于易腐坏果蔬由于冷链物流过程造成损失的制定相应处罚标准,建立专门监控冷链物流环境的机构部门等等。政府的重视与指导可以使得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合理规范市场竞争,满足果蔬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
五、完善果蔬冷链物流全程质量监控环节
1.加强果蔬采摘后冷处理监测。预冷是果蔬冷链物流的基础工作,是果蔬冷链物流管理的第一步。对于那些环境要求高,保质期短、易腐易坏的果蔬产品,迅速将其置身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之中,能大大提高产品保质期。
2.加强运输监测系统的应用。为了减少果蔬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变质腐坏的问题,对于突况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应该在果蔬冷链物流的运输环节加大监控的力度。目前先进的监控方法是GPS系统的应用。GPS系统可以随时确定果蔬运输的位置和果蔬在运输过程中新鲜程度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避免货物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缺损、丢失等现象。GIS的普及让果蔬冷链物流的运输全程都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对于冷藏运输车内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管理,甚至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都可以改变车内环境情况,保证果蔬质量安全。
3.仓储保鲜监测系统的应用。由于果蔬产品对于外界环境要求较高,而且果蔬保质期一般比较短,所以要重视果蔬产品在仓储环节的监控。对于一些保质期极其短的果蔬产品要减少其仓储时间、保证期仓储环境温度等条件都在最佳水平,否则就会损失产品,增加成本。
4.包装加工检验的监控。针对果蔬产品的特点,密封式包装可以延长器保质期。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包装材料的卫生质量和环保型。注意环保还可以避免有害微生物污染到果蔬产品。在包装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规范包装流程的操作,注意流水线的卫生条件,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等等。
食品冷链物流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保质、保期等作用。简答的说,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所以,冷链物流一般贯穿于食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因为,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种类非常多,有的不易长途运输保存,例如:荔枝、海鲜类食品必须要通过冷藏处理,才能保持营养价值。因此,食品企业必须要保证运输、销售、经济等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所以,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冷冻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且冷链物流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链条产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物流的整体效果。并且冷链物流的跨度加大,涉及面较广。总的来说,冷链物流对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1.冷链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各个省市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现有的冷链物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就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完整的物流体系和健全的物流管理制度,导致物流的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到位。而且随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使得冷链物流的运输量明显增加。目前,百分之九十的肉类和百分之八十的水果蔬菜,都需要进行冷加工才能进入市场。此外,冷链物流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部门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运输,且不同种类的食品对温度要求各不相同,不仅增加了运输难度还增加了成本投入,从而导致食品冷链发展严重滞后。
2.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薄弱。
食品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大量的加工器材和运输设备,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完整性。但是,冷链物流所需的速冻设备和速冻技术都是高成本项目,前期投入非常大。并且,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冷链物流产业的资金投入有限,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部分省市的冷链物流一直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老旧的设备,从而导致物流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均衡,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供不应求的市场要求。此外,各类生食和熟食对低温控制非常严格,大量的豆制品和乳制品对冷链物流的依赖性非常强。因此,一味的使用传统的处理措施,例如:棉被、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已经达不到物流的运输标准。并且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对食品运输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且低温处理技术单一,从而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3.冷链建设成本过高。
由于,冷链物流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新鲜度,从而大大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所以,大多数食品企业都愿意构建冷链物流。但是,冷链物流构建的前提是科学化、表转化、专业化的技术,其次,必须要有完善的冷链设备,才能实现冷链物流的一体化建设[3]。并且每样设备的成本都非常昂贵,以及工程建设费、设备安装费、管理费等一系列费用,使得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不使用冷链物流,从而导致食品的保质期短、营养流失快等问题,严重威胁到食品的质量安全。
三、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对策
1.通过采用冷链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其中包括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及各类专业工具,以及包装、装卸、运输等各项内容。并且标准化物流管理是以系统为出发点,并根据食品的特点择优选择标准的物流设备和专业的处理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统一性。此外,通过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可以进一步协调运输、装卸、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总的来说,标准化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便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企业约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现代化信息水平,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冷链物流的统一控制管理。因此,食品企业可以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并完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只要一合作,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很好的降低各企业的成本投入。
3.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体系。因此,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的稳定性,所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为了配合完成供应链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控制,还要加强对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4.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流通全过程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冷链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流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事,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因此,物流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必须要构建一体化物流中心,还要适当地扩大业务范围并加强对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才能大大的提高物流效率,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关键词]珠海港;冷链物流;“互联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86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国内消费的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而冷链物流是我国当前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很快,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国家大力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广东省及珠海港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冷链物流运输货物主要为易腐鲜货,包括蔬菜、肉禽蛋类物流、乳制品物流、速冻食品物流、冷饮物流和鲜花物流等。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在常温条件下运输与储存容易发生腐败、变质或产品品质减损。因此,易腐鲜活物流需要采用冷藏冷冻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以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终端的流通过程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此种物流称为“冷链物流”。
21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是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冷链物流作为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的重要环节,面临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根据中冷联盟《2016年度中国冷库十年发展报告》,我国冷库库容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山东、上海、广东和北京,其中江苏和山东两大食品产地的冷库容量遥遥领先。同时广东省拥有专业化的冷链物流园区18个,这些园区均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多家外资冷链物流企业的入驻。广东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虽位居前列,但仍存在冷链企业服务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行业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
22珠海港高栏港区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是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东海洋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更是珠海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高栏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华南沿海主枢纽港,是西江及南中国海走向世界的门户。在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近年来高栏港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然而,如此快速发展的优质港口目前还没有冷链物流设施的配套,成为了高栏港最重要的配套缺失之一,导致绝大部分国际中转集装箱和珠三角地区集装箱冻品货源流向香港及深圳盐田,不利于高栏港集装箱货源聚集以及国际航线的开辟。因此,冷库是珠海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珠海港急需完善冷链物流的建设。
3珠海港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珠海市生鲜食品的进出口,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契机。
二是珠海港完善配套服务,提高货源聚集力的重要举措。
三是珠海港拓展新型货种,开通国际航线的有效途径。
四是进一步促进珠海港港航物流资源的统筹与协调,提升港口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4珠海港发展冷链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41丰富的土地岸线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珠海高栏港作为西江流域出海口,拥有深水岸线资源长达80余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深水泊位150多,并拥有丰富的物流用地资源。珠海港可利用自身岸线及用地的资源优势条件,完善冷链专业码头及冷库的建设,对拓展珠三角冷链专业物流业务奠定了资源基础。
42完善的集疏运条件为冷链物流的拓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高栏港区高速公路的建成和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建设的推进,珠海港与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广珠西线高速、太澳高速、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全国主要高速公路网连通。广珠铁路将珠海港直接连入京广铁路大动脉及全国铁路网,打通珠三角西翼海铁联运北上南下通道,形成珠海地区货物对外运输主通道。随着航线网络的完善,珠海机场亦将在珠三角地区航空货运合作框架中担当重要角色。日益完善的集疏运条件为珠海港拓展冷链物流业务提供了一定保障。
43口岸环境的改善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12月,珠海港高栏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提交了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申请,2015年2月得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批准立项批复,并于2016年8月完成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初步验收,同时向国家总局递交验收申请,现珠海高栏港已具备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的各项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的高栏港设立成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可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节省物流时间,增加珠江西岸地区低价、新鲜水果的供应,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水果的需求,同时为珠海港打造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珠海港冷链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51兴建冷库,弥补冷链物流发展的空白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珠海港可利用自身港口投资与运营商经营的经验优势,在主港区高栏港区内兴建专业冷库,弥补珠海港冷链物流发展的空白。
52引入冷链物流运营商,共同建设运营冷链物流业务
鉴于冷链物流的运营需要申请冻品经营资质及保税仓储资质,而珠海港作为码头投资运营商,具备丰富港口硬件设施条件及港口物流运营经验,但目前缺乏冷链物流经营的经验,因此通过引入冷链物流运营参与珠海港冷链物流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可以充分利用珠海港及冷链物流运营商双方的资源及经验优势,确保冷链物流的顺利建设运营。
53逐步拓展物流功能,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检测作为冷链物流进出的重要环节,珠海港可引入食品监测中心,完善冷链物流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服务。
54充分发挥集疏运优势,开展冷链海铁联运
广珠铁路已于2015年年底成功建成通车,铁路线直达高栏港码头前沿,并以货运为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接“建到港区”的货运铁路,目的是“下火车装轮船、下轮船装火车”。广珠铁路可以通过广州这个铁路枢纽,方便地通达全国。珠海港打造冷链物流,可充分发挥海铁联运的优势,直接开展冷链物流“海铁联运”业务,使冷冻保存的货物可以方便地通达全国,能吸引更多的冷冻物品从珠海港中转。
55拓展“互联网+”技术,打造冷链物流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成为一种新颖的冷链物流发展方式。冷链物流的完善体系的建立以及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信息化的融入建设,而且新型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新型科学技术的全面支持。科学技术不仅能够为冷链物流提供先进的应用技术设施,进而降低物流的成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冷链物流的品质,从而达到促进冷链物流的快速进步发展的目的。
6结论
珠海港冷链物流发展目前处于前期的拓展阶段,作为珠海的主要深水码头,高栏国际货柜码头目前已完成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的验收,且日益完善的港口软件及硬件条件为珠海港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较完善的条件,珠海港在此日益完善的港口环境条件下,可通过兴建冷库、引入冷链物流运营商、拓展冷链物流功能、开展冷链海铁联运、拓展冷链“互联网+”技术,从而打造珠三角区域专业冷链物流技术服务,提升珠海港在珠三角区域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汉明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2015,28(22):28-30.
[2]祁雁凌我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5(33):38-39.
[3]罗朝霞广东省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8):20-21.
[4]沈凯,庞静娅粤港澳合作下的珠海市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2014(3):21-24.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124.5;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以避免重大的生态灾难。世界各国无一不在回应这些警告并做着积极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被我国政府编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其中,低碳理念的提出尤为令人关注,它不仅是对“两型社会”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未来经济运行模式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微观调控。可以预见,低碳将作为一个时代的名词,在当今与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逐渐步入一个低碳经济的时代。相应的,各行各业也只有跟上时展的节奏,才能取得更快更长足的发展,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产业更应如此。
(一)低碳概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来自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主要由二氧化碳(CO2)、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等组成,其中CO2为全球室温的贡献最大。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惊人。以当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幅度,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演化得异常恶劣。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低碳(low carbon)生活,成为全世界的课题,也由此引发人们对于低碳内涵的更多关注与认识,这其中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科学家们证实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很多国家都达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共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也首次正式提出。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同时也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生态文明,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自进入21世纪后也愈来愈重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低碳与低碳经济等相关理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各节点的有效衔接,因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相比其他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更加复杂,要求更高,需要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高度的协调,信息能够快速畅通的传递,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的易腐性。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配送的货物一般都是蔬菜或者肉制品等生鲜产品,很容易腐烂,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地点,其冷冻或保鲜的温度在各个环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产品在某一个环节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快速变质。
(2)配送的时效性。生鲜产品因为容易腐烂变质,从生产到销售,完成这个过程的时间越长,其品质就会下降得越快,质量越差。销售商或者分销商为了降低损失,往往需要对运输的线路和运输工具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尽量快速将生鲜产品运抵目的地,以降低因时间过长导致过大的损失。
(3)装备的特殊性。在对生鲜产品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变质的速率,延长保鲜的时间,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冻或者保鲜设备,这就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保鲜冷冻的措施,配备必要的冷冻设备和保鲜设备。
(4)运作效率低、成本高。生鲜产品的易腐性以及运输的时效性和装备的特殊性,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时,必须尽量延长产品变质腐烂的时间以保证保鲜效果,这会使得企业运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配备的冷冻和保鲜设备以及因此产生的费用往往较大,在运作过程中,对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5)组织协调要求较高。就以上4个特征而言,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内各个部门的运作以及各个环节的作业都必须高度协调,协同工作,实现信息在内部和各个环节的快速畅通传递,同时保证各个工序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三)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重点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或是低碳经济下的物流模式探讨,而把低碳理念如何有效地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起来的论述颇有欠缺。尽管我国经济在21世纪得到快速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多数农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绝大多数的易腐食品在运输途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资源浪费极其严重。推广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处理技术,建立规模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尤为重要。同时,农产品冷链产业化能极大地降低能源资源损耗,对节能减耗,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理念还相当落后。脱碳理念、节能减耗几乎谈不上,即便有也仅仅是停留在理念的宣传上,还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也部分地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
相比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企业的环保认识显然落后很多。很少有企业真正意识到当前全球恶劣的气候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企业较少做到制定一系列减少其物流业务碳强度的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无论是在冷链物流系统的设计上,还是在供应链流程和交付的货运方式划分的安排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量和帮助企业估计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解的碳计算器的使用上都很少,更谈不上对供应链脱碳计划实施的评估。
(二)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低,流通损耗大
目前,我国的冷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达到95%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在从产地到流入市场进行零卖的过程中,冷链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保证,冷链衔接不畅或中断的现象经常发生,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若是在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环节中不能保证完整的冷链过程,势必会导致极大的耗损率,这显然与当下低耗低碳的环保理念不相符。
(三)农产品冷藏设备陈旧,缺乏维护
农产品的冷链流通通常对冷藏设备及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冷藏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温度监测、正确的库存管理(包括备件和工具)以及使用设备的所有方面都需要管理与资金的大量投入。显然易见的问题是:(1)我国目前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相当一部分商家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而放弃使用冷藏设备,在诸如肉禽蛋奶等产品的运输上选择常温车运送;(2)冷藏设备陈旧或落后,仅有少数物流供应商的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同时缺乏必备的专业技术维护,致使大量农产品的品质受损,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四)资源整合不到位,缺少统一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是专业地对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方能发挥出低碳节能的有效作用。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产业化程度来看,既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产供销一体化的水平也不高。在一些区域发展中,由于存在严重的失衡和设备无法配套的情形,很多供应商仅能提供冷藏运输,冷链过程常常发生中断,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对行业的推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都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使得社会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五)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技术人员
由于冷链物流的运用管理具有技术性、安全性与科学性,专业涉及食品工程、冷冻工艺、制冷技术、机械技术、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颇高,作业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以前经营过冷藏和冷冻仓储的人员,他们大多依靠经验操作,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损失与浪费,又或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几乎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因此而受到发展限制。可以说,缺乏大量训练有素、能熟练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少监督机制
农产品主要是瓜果鲜蔬、肉、奶制品、水产品等,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对于冷链物流的标准极为严格,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说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其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隐患。而现今一些不负责任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违规操作,造成人为冷链断裂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冷库设备陈旧,装卸货月台,终端零售企业收货流程混乱,货物在常温下交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采用了冷链方式,设备能够保障食品的温度,但是由于监管不力,物流商为了降低成本而引发中途关闭冷机等行为,从而造成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断链,食品品质和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要求企业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问题是,在经济形式并不乐观的当前,有多少企业会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食品安全?
三、低碳时代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显而易见,这一方面说明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整合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发展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低碳应从农产品的源头开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效应应该始于农产品的生产之初。当前广泛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主要还是由高碳农业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业污染所致,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使用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创新生物低碳农业系统,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众所周知,高碳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其对土壤、水和大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利用生物技术原理开发的农业技术应用手段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却可以使土壤和水都得到净化。恢复生态平衡,让农产品生长的自然环境变得健康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实行行业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是低碳经济的制度要求。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理念的创新,而理念又必须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标准才便于指导实践。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低碳时代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冷链标准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在产、供、销流程中的卫生与安全,也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如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交接标准、上下游企业责任认定等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并由企业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要制定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操作流程必须要把“冷链”分解开来理解。冷链术语中的“冷”的标准是主张通过利用温度调节使产品的质量在有效期内不发生恶化,在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防止任何可能的微生物增长;“链”的标准要求冷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和分配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连接在一起的链,同时还要监测和控制整个链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处理的。行业的标准要基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认识上来制定,才是科学和有效的。
(三)建立绿色配送中心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10日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低碳试点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受此启发,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建立环保的“零排放”绿色配送中心。探索在绿色配送中心加大环保技术的使用,如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收集雨水和循环水,使用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墙、节能照明,回收空调产生的热量,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相关的低碳环保技术都可以使配送中心更加绿色。
(四)发展科学的联运冷藏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配送形式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由于农产品具有对温度敏感和易腐烂的特性,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都会选择冷链物流模式。运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多式冷藏联运。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铁路与航运模式的选择,这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也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联运冷藏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联运冷藏的连接、冷藏设施的整合以及对于换乘冷链的监督与考核,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顺滑,尽量缩短冷藏运输的抵达期限。
(五)重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量的农产品都是采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农产品的主要消费是在大中城市,而生产却是在农村,靠农户自身的传统运输储存配送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不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例如,生鲜产品、果蔬产品因具有易腐烂破损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冷藏、快速、及时;粮食产品则因运输量大的特点要求提供规模化的运输方式,选择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减少消耗,提高整体运行的效率,克服由个体自我运营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上下游环节不畅通等弊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更快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对农产品的储运配送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社会总成本,整合了物流资源,优化了社会结构。
(六)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要想打造一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CIO已经逐渐认识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必须以供应链服务为基准,因为现代物流建设必须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能进行快速整合,以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能达到最优集成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整合,既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也可以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七)建立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
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理念的顺利执行要求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获得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协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各环节共同为市场服务,在产销衔接上、订单农业上、农超对接上加大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递进式的冷链对接,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同时加强冷链的交接监督与合作机制,使在冷链物流中有成本付出的企业都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获利机制。这样一来,低碳就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口号了,而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需求,在市场趋利的动机下可以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关键词]水产品 冷链流通质量安全 HACCP WSN 模式构建 政府对策
中图分类号:T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89-01
1. 引言
就冷链流通模式而言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型[1]。然而,冷链流通产业在我国还是起步期。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以达到突破贸易壁垒和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目标。减慢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有:成本高;水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详细见解。
2. 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的不利影响
运输过程损耗极高。运输过程中有着极高损耗,令人差异诧异的是物流费用竟然达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依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得超过其总成本的50%[3]。我国因为严重缺少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还在建立之中,因此,不能及时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水平。
冷链物流占比极低。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几乎尚未建立,并且人均冷库容量我国仅7公斤。货运汽车的比冷藏容量中冷藏保温车占市场货物需求份额很低。目前,冷链市场应用率在我国偏低,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冷链物流的价格过高,从而导致成本太高。
政策扶持不到位。在政府对服务行业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对服务行业公司的赋税过重等约束性体制下,冷链物流以及相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十分困难。根据在空调制冷大市场的调查了解,在宏观方面,尽管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意见和支持政策,也给予了某些企业适当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但仍有很多企业代表反映提出: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明细、不够准确,政策春风最后仍难以惠及企业[5]。
3. 解决措施
3.1 建立有关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1)HACCP的控制原理:
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进行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2)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
就不同冷冻水产品而言,其冷链物流是不同的。因考虑到其应用的大众性,因此确定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如下:基本流程包括捕捞、清洗整理、加工、速冻、贮藏等几个方面。当然,还包括每个环节的搬运及装卸[4]。
(3)利用HACCP体系分析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其步骤如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L)、建立验证程序。危害分析以上步骤中及其重要。我们首先要弄懂 HACCP原理的基础是是什么以及HA的危害分析和控制措施如何进行。在分析工序的特异性、针对产品进行危害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是通过HACCP具体分析的。对于不同企业、不同消费人群,危害是相对的也是不同的[4]。可能在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危害有:货物遗失、原料污染、货物损坏、冷藏和冷冻温度、集装箱破损,以求达到要求,不要造成产品中微生物含量仍很高,最终引起产品变质的后果。
3.2 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
3.2.1基本结构
(1)总体结构:
因为 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是一个无线传感信息采集系统,归于软实时系统冷链水产品货物位置、温度信息的采集传输过程中。其中数据的延迟对系统应用的影响不是很大。此系统的基本结构一共分3部分: 安装在托盘、周转箱上的温度传感器节点和安装在冷藏车、冷库等。
(2)系统通信协议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协议有ZigBee和IEEE802.11Bb蓝牙等。因为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的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具有小范围、低速率、无线传输的特点,因此其适用于ZigBee通信协议[2]。
3.2.2系统硬件设计
(1) 监测节点
水产品的温度信息能够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被传感器监测节点实时感知,并且通过ZigBee网络向协调器发送温度数据。所以,ZigBee 射频模块、微处理器、能量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是构成监测节点的必要组成部分。
(2)协调器
网络协调器用于建立和维护ZigBee网络,在本研究中协调器同时充当网关,接收上位机的网络配置命令并向上位机传递冷链监测温度信息。因此,网络协调器需要由微处理器、 ZigBee射频模块、上位机通信接口和能量模块构成。为与网络监测节点形成无缝ZigBee 通信能力,协调器的微处理器和射频模块同样采用CC2530 片上系统。
4. 水产品冷链管理决策模型的构建
水产品冷链信息的决策支持模型
(1)操作管理:
水产品冷链的加工过程对水产品的加工操作过程有特定的要求。依照水产品良好操作规范,最关键要点就是严格控制水产品的加工时间,并且依据水产品的操作规范对冷链安全进行分析[6]。水产品安全状态的判定是以抽取事件集合的时间跨度作为评价的依据。
(2)品质评价:
品质评价是针对水产品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而建立的评价模型。以及依照水产品品质的衰变状态,相应地做出决策。而食品的环境温度对品质安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有理论指出,食品品质的衰变与温度波动的关系密切,在流通中品质降低是累积的、不可逆的。
参考文献:
[1] 潘澜澜,宋若冰,薛冬娟.基于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分析及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2,01:236-237.
[2] 齐林,韩玉冰,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2,08:134-140.
[3] 周海霞,韩立民.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2,04:19-23.
[4] 郝丹. 基于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2:82-83.
[5] 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田东.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03:45-49.
[6] 吴稼乐,孔庆源,朱富强,陈坚.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制冷,2008,03:42-46.
[7] 田尉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化与设计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