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7-0079-04
一、主要发达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简介
1.美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美国产生由来已久,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正是如此,美国于1968年制定了《飞机噪声消减法》,主要用于防治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具体由联邦航空航天局来操作实施。美国国会于1972年制定了《联邦噪声控制法》,该法旨在使美国公民免受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并保障其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这部法律在美国的环保机构制定国家环境噪声防治标准时起到了指导作用,并被作为一项国家法制政策固定下来。美国国家地方法律办公室于1975年制定了《社区噪声控制法规样本》,主要用于指导各州、地区制定地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与此同时,美国《声音分贝率法》也开始实施,该法使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监测成为可能,并用法律条文把环境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起到预防和治理环境噪声污染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其它一些州、地区大多也制定了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法律法规或者称之为反噪音法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市于1963年制定的《反噪音法规》,该法规对防治环境噪音污染的范围、方式方法、主管部门、法律责任等规定十分详细,并限制性地规定了环境噪音的定义:“任何喧闹声或不合理的吵闹声及噪声、令人不舒服的、不必要的声音以及具有这类性质与强度的和持续性的使人健康受到影响的环境噪声的产生”。而且该法规还对每一种环境噪声都规定了特别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标准,并具体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1]
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由于经济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公害问题十分凸显,而环境噪声污染作为日本最为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之一,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环境噪声污染来源主要有: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铁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公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环境噪声污染、工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服务行业环境噪声污染等。[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是一个由下而上的立法过程,最先开始于日本地方政府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而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条例。日本国会于1968年在《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噪音基本法》,该法作为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进行了必先的限定。其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日本对《噪音基本法》加以修订,把交通运输工具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也纳入该部法律之中,并在原来的立法基础上扩大了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环境噪声的限定范围,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标准。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单行法方面,日本政府于1967年制定了《关于预防公用机场附近飞机噪音公害的法律》和1978年制定了《特定机场飞机噪音防止特别措施法》,用于专门规制飞机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其它关于铁路干线和交通运输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有:1967年制定的《关于新干线铁路噪音对策纲要》、1987年制定的《关于推进国铁改革后新干线铁路噪音的对策》、1995年制定的《未来铁路建设和大规模改良时的噪音对策方针》、1980年制定的《关于整备主要道路沿线的法律》。
3.德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德国跟日本一样,二战以后经济迅速复苏,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凸显,随着德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工业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也逐步加剧。目前,德国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有:工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环境噪声污染、飞机环境噪声污染等。德国政府对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立法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于1965制定了《建筑噪声法》,1968年制定了《噪声技术导则》,1971年制定了《飞机噪声法》,1974年制定了《联邦(噪声)辐照防治法》和许多相应配套实施的法律细则,如:关于割草机的合理使用,防治割草机产生的噪声扰民、建筑施工中机械的合理使用、交通运输行业对噪声的防治措施等实施细则。德国政府还于1998年修订了《噪声技术导则》,进一步扩大了环境噪声污染限定的范围,并将其纳入了新的环境噪声污染种类。除立法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之外,德国政府还采用了其它的一些方法来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如:大量种植树木营造隔音带、划定城市步行区以减少交通工具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严格规定交通运输工具通过安宁区禁止鸣笛、禁止飞机夜间飞行于居民区上空、鼓励公民使用低环境噪声标志L或G、建造环境噪声防治隔音墙、征收环境噪声污染排放税等。[3]在环境噪声污染责任方面,德国刑法第325条a规定了造成噪音、震动和非放射性污染罪,并制定了具体的刑罚处罚范围和详细的刑罚幅度。[4]
【关键词】城市; 噪声 污染; 防治
一、噪声的含义
所谓的噪声,是指的那些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在一定环境中不应存在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妨碍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二、环境噪声的来源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的污染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建筑 施工 、交通运输和社会 生活等各项生产活动 中,它分为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污染是各类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中所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污染声级很高,大体可以分为1.机械性噪声指的是在机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震动等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指设备带动空气震动引起的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器械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声音,例如打桩机,粉碎机,伴随着建筑施工而来,这种声音通常具有突发性,但又具有普遍性,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噪声的等级又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交通运输噪声
现如今城市生活日益繁荣,交通也日益发达,在繁荣的背后,汽车,轻轨等交通设施因为快捷方便而大量存在,但是由此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
机动车的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噪声,例如汽车乱鸣笛,刺耳的摩擦声都是交通运输过程的噪音。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和机动车的增长呈现不匹配的发展状态,高峰时段的拥堵,无限的增加了车辆在地面的行驶时间,使得发出的噪声更多。
社会生活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噪声可以分为生活设备引起的噪声和人群活动所引起的噪声。[2]
三、城市噪声的危害
城市生活噪声的危害往往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噪声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正因为我们的生活与城市噪声息息相关,城市生活噪声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噪声最大特点就是非致命,缓慢发展,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它对我们的有害影响,往往为人所忽视
噪声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会使得人体胃部功能紊乱,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噪声减少唾液分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伴随着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并发症,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还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和系统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都已经在各个城市建立起了环境噪声检测的专门机构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确定环境噪声治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监测设备落后
多年以来,社会对环境噪声监测的关注度也不高,我国政府在监测设备上投入很低,采用的是以地方投入为主,环境监测具有瞬时性,随机性,这些特点使得本来噪声监测难度更加增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环境监测采取的却是另一种方式,即全程监测,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见,要改进环境监测的技术落后的水平才行。
缺少专业的监测人员
由于各地环境监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监测人员整体素质方面也并不尽如人意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上,缺乏相应的人才,环境监测缺乏相关的噪声监测人才不能够应付多变的环境监测工作,上个世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彼时环境监测刚刚兴起,一切都从零开始,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而有些环境监测人员或者转职或者退休,新的环境噪声监测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造成了在环境噪声监测时候出现所谓的人才断层。
监测数据缺乏代表性
鉴于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落后等原因,数据监测不准确性就成了最大难题,技术落后导致对数据分析和整理并不能有效的反应出环境噪声的真实情况,而环境噪声监测的数据又是环境评测最重要的依据,数据处理能力的落后,导致信息处理的不完整,不准确,不够真实
城市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诚然,就如上文所讲,我国在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与治理上存在多种问题,噪声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环境污染,由于环境噪声随着时间起伏,声音随时可能消失又或者随时结束,具体的来说,它不会产生可供随时采集的污染源,而且也不会产生持久的污染时间性,间接性,多发性,持久性,是噪声最大的特点,所以在城市环境噪声防治措施当中,应该特别注意到
首先提高噪声监测的水平
外国在噪声监测中,早就实现的环境噪声实时监测,近几年的随着城市建设划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噪声监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噪声监测采用落后的监测已经无法跟上日益变化复杂的噪声污染,采取智能的监测网络,同步监测,既能够实时掌握监测数据,也能够提升监测的准确率,城市噪声监测,可以在设立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白天和黑夜分别监测,采用合理正确的监测标准,如我国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是GB12345―2008 ,要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监测限值。
对于监测的仪器,要选择精密度II型或者以上的积分平均升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设备仪器的改进投入。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细化分工,完善综合管理体系,退台相应的扶植政策建设一批技术先进、 效果可行的噪声污染控制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带动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
使用声音屏障
根据噪声的发生机理和构成声学的特点展开环境监测,控制声音的传播途径,声音的来源从源头上控制噪声,例如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采用隔音多空的吸收材料和共振吸收结构达到消除目的,对声音源头的控制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工厂当中用液压代替声压这种转变工艺,改变工艺过程的方法,或者采用最为有效果的声音屏障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和敏感区域集中区防防护距离,生活道路要尽量靠近生活区,交通道路则要坚持防治噪声道路的规划,要坚持降低噪声的原则。
工厂的建设,必须远离居民区,在工业区和住在区,设立噪声防护带,针对严重的噪声污染的企业,适当关停,搬迁,或者改变生产功能。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很显然,如果仅仅靠单一一方努力,是无法做到环境噪声治理的,城市生活需要居民共同的努力,环境噪声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突出解决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
结语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管理;防治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噪声强度不断增大。城市噪声主要是指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成为城市居民投诉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噪音污染是我国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环境公害。在大城市中,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噪声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人们深受噪声之苦,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分类
噪声,是指对人类的生活或者生产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即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中交通噪声污染最为严重。
交通噪声包括各类运输器具发出的噪声,主要有地面交通噪声、航空噪声、火车噪声和船舶噪声。其中,危害面最大的是地面道路交通噪声,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交通噪声具有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工业噪声同交通噪声不同,是一种固定源噪声。由于这个特点,工业噪声常常成为环境纠纷诉讼案件中的最主要构成因素,工业噪声影响最大的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虽然是一种临时性的污染,施工完毕污染也就解除,但其声音强度很高,又属于露天作业,污染就十分严重;社会生活噪声包括生活噪声及其它噪声,如鞭炮鸣放声、广播电视录音机声、钢琴管弦乐器练习声、儿童嬉闹声、楼板的敲击声、走步声等等。
城市环境噪声的70%来自交通噪声,而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都是活动的噪声源,其影响面非常广泛。另外是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在生活噪声中,我国大城市中一些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有愈演遇烈的趋势。
2.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在我国大、中城市成为突出问题。我国城市噪声源中主要来自交通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影响最广泛的污染。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主要来自生产过程和建筑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脱发秃顶的主要原因。另外,夏季夜间建筑施工,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重型车辆往返不断的运输对附近居民干扰较大。生活噪音虽然对人体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使人不愉快。
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会使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浑身无力、头痛头晕、失眠、耳聋、精神压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脏病、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长时间接触噪声,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失调,形成牢固的兴奋灶直接影响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发生功能紊乱,当环境中的噪声持续在70-80分贝时,会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破裂等多种疾病。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生活在道路两旁的科研机构、办公楼、学校、居住区因噪声干扰而难以工作和休息,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
3.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极大,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改善和控制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
3.1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建议在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一步组织相关单位,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评价、道路建设等部门联合实施。完善充实环境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有效地消除人为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要从法律上去保证。我国1989年颁布了国家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这些法律的制定对噪声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3.2声源上控制噪声的传播
由于在技术或经济上的原因,直接从声源上治理噪声往往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震、阻尼等几种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把消声器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阻止或减弱噪声传播;在居民稠密的公路、铁路两侧可利用隔声罩、隔身屏等把发生物与周围环境隔绝。
3.3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
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
3.4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噪声管理法规
城市区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环保型公交车辆,对大型机动车辆实行限行,尤其控制并限行高噪声车辆。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在城市的主次干道强化对机动车的禁鸣管理,在交道口处安置测声器和数字显示器等措施。如研制开发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均可降低交通噪声级别。城市建设和道路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噪声控制措施,提高交通噪声监测技术,加强对交通噪声系统协调管理。
3.5种植绿化带降噪
沿路两侧种植绿化带,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化带有吸声、隔声作用,能有效降低噪声。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防止空气污染。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带宽度大于10米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至5分贝。但由于城市道路空间的限制,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城市应根据各道路及周边建筑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对新建道路应进行交通噪声环境评价,优选出经济高效的降噪措施。
4.结语
21世纪是个对噪声治本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噪声已经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随着环保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消除噪声,变噪声为福音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将得到普及和发展。面对城市化的挑战,面对我国薄弱的城市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噪声带来的危害,从而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施工噪声;控制;防治
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一起被公认为当代世界三大公害。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建筑施工噪声因其声强高,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夜间施工,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其心脑功能发育将可能受到损害,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环境下的生活的儿童低20%。噪声作为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对动物、建筑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据了解,在有关噪声污染的投诉中,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所占的比例达到1/3。建筑施工噪声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对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工程开工15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保局办理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申报登记手续;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在居民区、医疗区、科研文教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等等。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建筑施工噪声的预防与控制应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施工管理,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第二,对于传播途径,也应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噪声传播;第三,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机械,优化建筑施工工艺;第四,引入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加强环境监察手段。
一、加强施工管理,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拟好噪声防治方案,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作业时间安排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保持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
第一,合理制定作业时间。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支模板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其噪音的强度也比较大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须严禁施工。在特殊情况下,如高考期间,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减少人为噪音。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第三,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
二、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一方面,要做好吸声、隔声与隔振措施。吸声即对噪声源,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吸收通过的声音,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来降低噪声。隔声即利用工地四周的围墙,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设置达六米以上的宣传广告看板作为隔声屏,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使施工噪声控制在隔声构件内,以减小环境噪声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隔振即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对局部固定使用的高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设置隔声间、隔声罩等措施,在隔声间、隔声罩内衬设吸声材料或在其外表用阻尼层等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对局部临时使用高噪声的施工设备可采取装配式吸、隔声屏,如在搅拌机,锯木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隔声屏,也可达一定的隔声功能。能降低噪声约15dB (A)。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等。常用的材料还有软木、矿渣棉、玻璃纤维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公示,加强沟通。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与附近居民住户的沟通,施工时,应在建筑施工工地显着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及沟通。
三、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机械,优化建筑施工工艺
第一,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第二,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一方面,要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研制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推广使用。如以液压打桩机取代空气锤打桩机,在距离15 米处实测噪声级仅为50 分贝。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使用低噪声振捣棒、机械刨凿作业使用低噪声的破碎炮和风镐等剔凿机械,空气动力性机械,安装消声器和弹性支座,或采取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要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如推广商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搅拌远离施工现场,减少该作业的噪声源;采用噪声比较小的振动打桩法和钻孔灌桩法等;另外以焊接代替铆接,用螺栓代替铆钉等;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钢筋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要尽量实现非现场作业。
四、引入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机制,加强环境监察手段
为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声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引入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机制。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见表1),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表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结构
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注:6:00-22:00为昼间、22:00-次日6:00为夜间。
具体来讲,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着力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其次要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场所的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居民区周围的现场监督;最后是把一些违章现象频繁、违章情况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整改单位;以“先教育后处罚”方式,督促其有效整改。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加大对施工区及施工影响区的监督力度,采取巡回检查、抽查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方及时改正,把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石光辉,宋丽平.环境噪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6,(04).
[2]张金玲.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策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3]靳伟、吴国磊、付世军.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投诉案件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噪声危害,噪声控制办法
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着千奇百怪的声音:婉转悠扬的鸟啼,阴森恐怖的狼吼;气势磅礴的海啸,雷霆万钧的霹雳;工厂日夜轰鸣的机器,音乐厅中的琴声……。它们组成了“环境交响”的乐章。乐章中有时和谐宁静,有时热情奔放,有时还杂乱无章。有时妨碍人们休息与思考。
一些过响的妨碍人们休息与思考,令人们感到不愉快的声音,被称为环境噪声。环境噪声分为以下几类: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以及自然噪声5类。
根据科学家证实,噪声能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但是,最直接的损害是听觉系统。强烈的噪声波,可直接使鼓膜破裂,出血,中耳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发生炸聋性耳聋。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的工作环境中,会产生噪声性耳聋,听力显着下降。
科学家在对噪声的研究中还发现:噪声使人对光亮度的反应灵敏度下降,影响人们的视力:损害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噪声污染作为公害,已经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并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
控制噪声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声源上控制它,有以下几个方法:
1。吸声:吸声的材料装饰在房间的内表面,或在室内悬挂空间吸声体,房间内的反发射就会被吸掉。房间内的噪声就会降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就叫吸声。
2。消声:消声就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方法。如果消声器安装在空气动力的设备气流通道上,就可以降低这种设备的噪声
3。隔声:控制噪声的另一个办法就是隔声。可以把发声的物体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中,使它与周围的环境隔绝,这种方法叫隔声。
4。隔振与阻尼:减少机器振动通过基础传给其它建筑物,通常的办法是防止机械基础与其它结构的刚性连接,这种方法叫做基础隔振。
城市的喧哗,是人类自发发展的产物,必定还要人类自己才能使它安静下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天并不遥远。
第二条从事商业性屠宰活动必须在指定的屠宰场进行,禁止定点之外的商业性屠宰。
第三条餐饮服务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并通过专门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高度应以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为原则。餐饮服务业的残渣、废物不得排入下水道或其他水体。违反本规定城镇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条禁止在城区内占用道路或公共用地进行露天烧烤以及其它排放污染物的经营活动。
第五条禁止在居民区内兴办产生恶臭、异味的修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并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垃圾箱内点燃各类垃圾。违反本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条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发出超过功能区噪声标准的音响设备招揽顾客。
第七条禁止在人口集中区和居民楼内开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所、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噪声超标的加工厂,已开办的要依法限期治理或搬迁。违反本规定在城镇使用音箱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听制止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处以5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高(中)考之前一个月内,各类建筑施工单位未经批准(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作业的必须经环保部门批准并告知周围居民)禁止在晚20时至次日6时施工作业。高(中)考试期间禁止一切夜间施工作业,考场附近所有施工单位必须全天停止施工作业。
第九条凡承运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无论车籍在何地,不安装使用密闭装置的,不得在市区内通过。
第十条严禁在城区主要街道两侧露天经营水泥、白灰和进行机动车辆检修。违反本规定在城市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摆摊设点等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由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依照《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责令其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强制清(拆)除,可并处200至5000元罚款。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城市建设者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全方位地认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最大限度地将市政工程施工环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一、市政工程对环境破坏的现状
1、 市政施工中的噪声污染
噪声是市政施工期间主要的污染因子,是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施工中投诉率最高的问题。市政工程施工期间许多施工机械和各种运输车辆会辐射出较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学校、生活、休息和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厂,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例如打桩机、挖掘机、压路机、起重机、推土机、装载机等产生的噪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多种设备同时工作,加剧了噪声的影响程度。由于市政施工往往存在线路长、场地狭小、露天施工、敞开性等特征,所以使得施工场地经常难以封闭,许多工程降噪技术措施难以运用。
2、 市政施工中的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条件较为艰苦,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难以做到全部经处理排放,易发生施工废水流入市政雨水管道或天然水域的情况,各类机械排放的废机油等等也会对周围的水域造成污染。同时,很多施工人员的集中住宿,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也对周围的水域产生着破坏。市政工程施工时水环境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砂石料生产系统废水、混凝土的养护废水、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和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等,这些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悬浮物、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将会增加,特别是跨河流的市政桥梁的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
3、 市政施工中的大气污染
市政建设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完工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型机械、人员集中居住等现实问题,免不了对周围的大气造成污染。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主要包括道路扬尘、施工工艺扬尘、风蚀扬尘。道路扬尘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类运输车辆行驶直接造成的扬尘,它在施工扬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扬尘的主要来源有场地平整,土方挖掘,泥浆干燥后形成的灰土,路基开挖、填筑等,施工所需散体建筑材料数量较大,施工将增加车流量,加之建筑砂石、土、水泥等泄漏会增加路面起尘量。很多施工机械需要柴油作为动力来源,柴油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废气对大气进行污染,还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可避免得逸散到空气中,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4、 市政施工中的生态污染
市政工程有时在风景区内施工,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料和废弃料及路基修筑而必须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并可能影响到沿线的自然、文物和景观。市政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配套综合管线等方面项目,由于其长期性、不确定性、分期规划等原因,往往会造成原有树木、绿地等的生态破坏。更有甚者,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公园、绿化场地进行大面积的填土、挖方,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1)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和偷猎,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
(2)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
化。
(3)修建现场临时道路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较大的挖填施工,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破坏;充分利用现场已有道路或区内无林地范围进行道路布设,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对现场植被的扰动及破坏。
(4)生活基地的生活污水应接到附近村落的污水管网,如无法接到附近城区的污水管网,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入水流。生活垃圾及生产垃圾要收集在有防雨棚和地表经过硬化处理的临时垃圾池内,及时集中清运。
2、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在居民小区、学校或者是医院附近的施工作业场地,应该尽可能的采取隔音措施降低机械设备施工噪音。噪音比较大的施工作业应组织白天施工,特殊要求需要晚上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取得当地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许可,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后方可施工作业。在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与周边居民做好协商沟通工作,施工作业车辆的进入应减速慢行同时避免鸣笛。
3、 施工粉尘污染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渣土、砂石材料的运输车辆,应采取全封闭的运输方式,严禁车辆超载。并在周边建筑密集的施工作业场地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做到运输车辆净车出场,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材料的泄露。同时对于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合理的设置取土场以及弃土堆,避免出现乱堆乱放的现象,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4、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作业场地应尽可能的远离水源地,临近水源地的施工作业应设置好隔离措施,防止施工作业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对于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泥浆废水等,应沉淀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区域。部分废水可以用于施工场地的喷洒,减轻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作业人员生活区的污水应经由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5、 水土保护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作业场地由于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紧密协调,避免由于水土破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作业准备阶段,应完善地质勘查,并对软弱基础及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在路堑开挖或者路基填筑施工作业中,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及坡面防护措施。对于施工征地范围内的具有水土保持功用的树木绿地,如需破坏必须采取人工防护等必要的替代措施。
6、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对于大气污染,临时运输道路应经常洒水湿润,以减少道路扬尘,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和石灰等挥发性材料堆场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严禁焚烧有毒有害废料,生产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处理。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允许使用。同时,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以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并及时回填,减小粉尘的影响时间。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实。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和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对开挖形成的地面和现场堆放的土方用绿网进行覆盖,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风蚀扬尘。
总之,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首先要考虑环保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管理、优化施工工艺等综合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缓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关晓宇,侯丽丽.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环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9)
[2] 吴立强,历天数,徐列航.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5)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1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1 公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污染。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所说的生态环境是指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公路工程对人工生态环境(如农田、水库、水产养殖区、人工林、水利设施、人居环境等)的影响亦显而易见。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公路施工和运营的过程中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及沿线农作物的影响。2)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防护不当造成的,如坡面侵蚀与泥砂沉淀。公路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周围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一些植物受地下水变动的影响以及汽车交通的使用的影响,道路植物的多样性也受到了破坏,从而对当地的生物链产生了影响。
(二)环境污染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水、空气和声音环境等方面。
1)水污染。主要表现在:①建设期间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垃圾及生产废水对周围水体、水质的污染;沥青、油料、化学品的使用和堆放对水体的污染;桥梁建设对周围水体、水质的污染。②运营期服务区污水及路面径流对周围水体、水质的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运输泄漏、残留造成的对水体、水质的污染。
2)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①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大量开挖路基造成的扬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在气候干燥又多风的地区;沥青或水泥混凝土料拌和厂会产生大量灰尘;由于洒水不及时,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都会造成空气污染。②运营期间车辆的尾气排放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等,及恶臭物质,有些还常有强烈刺激性物质,甚至有致癌作用。
3)噪声污染。公路建设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①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噪音和运营期间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音。②营运期间高速行驶车辆产生噪声,会对沿线造成不良的影响。
1.2 公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为两方面:1)正面影响表现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能提高城市之间物资的集散速度;减少路途时间;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2)负面影响体现在:①公路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对水利设施和农田排灌系统带来的破坏;②道路工程线形等技术指标的选用不当,会给司机、乘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不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③施工期间影响民众出行;④大型桥梁、互通式立交等构造物的造型,服务区、停车场等设施的布局和风格也会给沿线景观带来影响;⑤运营期间夜晚行车造成的光污染。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权衡,公路建设的利是远大于弊的。我们在进行公路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在不同的阶段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公路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 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项目之中,要实施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就必须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每―个阶段严格把关。
2.1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一)就自然环境而言
1)保护生态环境。①注重平、纵、横技术指标与地形、地貌、地质等环境特征的协调统一。②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例如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④注重生态恢复。生态设计要进行生物群落结构的设计,使人工设计的环境符合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规律,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能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弥补自然环境条件的不足,即克服生态限制因子等。
2)防止环境污染。①做好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防止路面水从路面裂隙渗入基层,通过工业废渣再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②进行绿化设计,减少扬尘。③做好道路降噪设计工作,可通过沿线种树绿化达到减噪目的,必要时设置隔音屏。
(二)就社会环境而言
1)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应该先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当地的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工业、文化、文物、居住人口、公共设施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环境,充分考虑路线的走向,尽量减少毁坏的设施数量,少占农田,避开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一“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3)重视道路工程性能的同时,重视对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影响。按照设计规范对沿线的景观资源进行规划。例如江苏在干线公路建设工程中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充分利用公路用地。增加沿线绿化宽度、数量和品种,目前淮安市已建成的“生态公路”327省道西延段、332省道金湖宝南线。环境效果非常显著。
4)公路夜间行车给沿线居民聚集区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预防光污染的方法有营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建造防眩带等。也可从减弱车灯光源强度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1)减少水土流失。①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②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③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④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⑤在大中修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交通管理,单向放行,注意避免施工垃圾对路肩草坪的污染与破坏,有效地保护环境。
2)防止水质污染。①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人河道水流中;②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③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④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
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⑤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3)防止大气污染。①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的挡风措施,减少扬尘;②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③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减少噪音污染。①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②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③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①积极尝试沥青砼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它是一项环保节约的路面维修技术,利用原地加热铣刨老沥青混凝土材料,现场加入沥青再生剂重新拌合摊铺,减少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使病害处理更加节约环保。04年325省道21K+300-26K+143及237省道29K-31K 05年在31K-33K实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环保效果非常明显;⑦积极采用老路基层与面层全深层冷再生技术,其重复利用原有路面材料,经粉碎处理后添加水泥稳定剂等添加剂重新铺设路面基层,可以节约石料、降低成本,减少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使病害处理更加节约环保。09年淮安市,大中修工程中引进了该项新技术来处理老路病害,效果明显,环保到位。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可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2)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枵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3)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环境保护;环保教育
环境变化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最深远的挑战之一。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摄氏度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迈向6~7℃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气候混乱的状态边缘。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环境问题如此严重,但是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怎样的呢?“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主要包括3项内容,即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满意度。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调查的者认为,3项指标均不及格,无疑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又敲响了一记警钟。作为已经成为社会主力军的80后,及在我们影响下成长的90后的中学生。我们能为社会、为环境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成为旁观者,还是应该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下面,我就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严于律己行环保
如果教师一直从事单一的物理教学,从不关注环境问题,自身就缺乏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方法的学习,那就无法开展环保教育,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环保教育事例打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当代的教师不仅要精于业务,还必须从战略上高度认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好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不抽烟,不随地吐痰,将粉笔头放在一个专用的盒子里,而不是随意乱抛。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张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在必要时还可以替他们将废弃物捡到纸篓,以起到表率作用。
2.无论是教师做物理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把仪器用品摆放整齐
尤其是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强调注意或禁忌事项。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整理好实验器材外,实验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是相当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观念。
3.在课堂外的活动课中或野外活动中,教师更要注意以身作则
例如,要准备好专门的垃圾袋,用来清理个人的包括废纸、矿泉水瓶之类的生活垃圾。若我们能从自身的日常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下多少会形成一些环保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深入教材讲环保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十分重视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有具体体现。而环保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污染:电磁污染、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在讲到能源利用时,除了要让学生认识清楚不同形式的能源外,还必须使学生知道各种能源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合理利用能源,对身边环境进行保护。例如,说到水能,虽然水本身并没有什么污染,但一旦作为能源加工利用后就会带来相应的污染;如生活用水处理不当、工厂污水排放等。这些都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电磁学部分介绍了电和磁给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它们也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它会使人感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光学和声学都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本部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光及声给人们带来的包括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在内的各种环境污染,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防护及宣传。当然,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探究目标,创设情境,以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课题研环保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我们可以借助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学生对于光污染的问题较陌生,我们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光污染问题”作为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的研究调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使他们可以知道生活中各式各样不被人们所注意的光污染问题:歌舞厅中闪烁旋转的彩灯、低能彩色激光、黑光灯、夜晚装饰城市的探照灯、各种霓虹灯以及太阳光经过大量的白色玻璃反射的强光等,都会给人们的生活、给自然环境来污染。当学生了解这些后,不仅可达到预期的物理教学目的,也可以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还能起到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不进舞厅、不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等。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环境污染及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我们可以查找有关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资料,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打印成宣传单,让学生回家向家人和邻居进行宣传,达到推而广之的效果。
四、参与活动做环保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学生以新鲜刺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享受。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两万五千人死亡,五万人双目失明。这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件,但完全可使学生的心灵发生震撼,我还特别列举了2006年2月,吉林6个市发生CO中毒事件!学生当时情绪很激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CO污染的紧张性!多做宣传,给学生一种警示。注重从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环保的重要,熟悉环保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利用周围发生的大事件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是集纳世界智慧的大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正在贡献他们的“绿色智慧”。从国外自建馆的建筑构造,到馆内所展示的主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世博会有两个目标:将人类大家庭联合起来,预防环境灾难。上海世博会为何选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说:“200年前,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左右。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0%。”人类正在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如何让城市更宜居?如何减少城市生活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
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行知识竞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亲自去参观一下世博会特别要看这次扑面而来的,以低碳经济为内容,以绿色内容为目标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新时代的主人翁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描绘一个新未来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意义非凡。因此,上海世博会的双重意义相互交织:全球对绿色科技的需求以及中国的崛起。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首21世纪初期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环境保护是影响世界的主要趋势。
3.心存环保意识,让环保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当学生有一定环保意识,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1)要求学生室内、室外不乱扔、乱倒垃圾。并且条件允许时可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类把垃圾分装、投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防止产生固体污染。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专门建立矿泉水瓶和废电池的集中存放,统一回收。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助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教室内要求学生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回家尤其在别人休息时不要把家里的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大。
(3)鼓励学生开展少用一次性的笔、筷子、塑料餐具,少用一个塑料袋活动。鼓励学生和家庭多用环保食品、环保材料、环保用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如,用精美的食品包装盒制作组装收音机;用废旧易拉罐制作土电话、小孔成像装置;用矿泉水瓶制作量筒……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强化了物理学习。
(4)提醒学生过年过节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平时不点燃垃圾,在居民区不乱倒液化气残液,以防造成空气污染。
(5)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参加每年的植树造林活动──既可净化空气,又可吸收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