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冷链物流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的内容

第1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体系;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低温冷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各地区都需要进行区域内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建议。

1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冷链物流体系由诸多物流要素构成,如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冷链物流的供应主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政策平台、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等。

根据冷链物流体系涉及到的要素,本文提出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以及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三大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三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系统的支持,而运行系统涉及到的政策措施在宏观上影响着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构建;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规划决定了其建设运营模式,而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又反过来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2冷链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根据冷链物流的运作流程,从纵向角度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成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方面。

2.1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是由冷链链条上对冷链物流有需求的节点的集合。它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副产品对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网络的构建有以下几个步骤:

(1)对冷链物流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有冷链物流需求,了解需求节点的情况和特点,并根据现状对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2)在现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冷链需求从时间、空间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在某时间段内某范围可以共同运输的冷链需求整合,构成物流需求子网络。

(3)根据需求预测,开发新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形成分布合理的需求。

2.2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

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类似狭义的物流网络,具体指冷链物流网络中具有物流功能的节点、物流企业与其连同线路的集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连接起来,高效合理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功能网络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1)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的具体步骤

1)分析现有网络。分析现有的网络中各冷链物流节点,总结其特点和优劣势;分析冷链物流服务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特征,预估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规模。

2)规划设计功能网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遵循物流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层次性、适应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现有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整合同样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所有节点及其周边运输线路和冷链物流企业的位置、类型、功能进行整合;微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能够满足某冷链物流需求的单个或若干个要素的整合。

4)根据规划,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完善节点建设和网络布局。

(2)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重要的一环,物流功能网络中枢纽的建立对相关的冷链物流企业有聚集作用,并且冷链物流枢纽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物流企业。在某些区域中,枢纽的选择以及冷链功能网络的构建都是围绕着龙头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的。

在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时,要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能够提供专业化、科学的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3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是指产品运送目的地及其关系的集合。将冷链物流目标客户单独列出,单独成网,能为冷链物流流程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条件。许多产品的冷链物流活动涉及到多个环节,某一阶段的目标客户可能是下一阶段的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因此,冷链目标客户网的归纳也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目标客户网络将整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共同运送的冷链物流任务,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物流任务进行统一运送。这样既高效地利用了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又提高了冷链整体的运输效率。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的步骤如下:

(1)分析现有目标客户,明确其在时间、空间和产品种类数量等方面的需求,对客户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现有形式进行需求预测。

(2)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客户在冷链整体上的位置,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冷链物流运输任务。

(3)在预测的基础上,开发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并逐步完善目标客户网络。

3冷链物流支撑系统构建

本文从冷链物流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要素出发,将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划分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冷链先进科技平台三个子系统。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建包括一般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两部分。

(1)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在所有物流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货场、港口等设施,以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线路等内容。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整体的物流系统服务,为所有的物流子系统服务,其是构成冷链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冷链物流体系所特有的。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现有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整体物流系统的具体需要展开。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交通网络、建设货场等。

(2)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第2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渡,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类农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与此同时,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加快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快速便利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农产品食品,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河北省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据调查,截止到2009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冷库达到972座,容量56万t,专业化冷藏车辆900多辆,温控加工以及分拣设备2800多套,各级物流运作主体(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集冷冻、冷藏、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正在规划筹建的物流中心是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或关键节点,也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信息及管理的基地,能够代表现如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有许多先进、专业的保鲜制冷措施,如低温库、平温库、高温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二)形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初步运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已逐步形成了“生产者或商—社区专卖店—消费者”;“生产者或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等“三位或四位一体”的快速运作模式。

(三)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产销地,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得以巩固,从而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供应提供保障。据调查资料显示,到2009年,河北省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07个,畜产品产地1377个,水产品基地139个,共有23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47个无公害蔬菜品牌。近年来,我省大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实施水平,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上了越来越多的放心食品。

(四)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链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目前,我省涌现出几个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他们的冷链系统与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密切相关,环环相扣,这些公司发展前景喜人,成长速度十分迅速。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势必拥有美好的明天。

三、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技术差和冷藏运输效率低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我省农产品冷链系统存在着运输工具落后、运力不足,冷藏技术差的严重问题。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2种形式,而且冷链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非常少,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是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

此外,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为了减少冷链物流的成本,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者,使用传统的方法储存农产品,比如用空调降温,用氧气罐和泡沫保险盒来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度;即使有冷库,其功能也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今后应加大冷藏车、冷藏箱的投入力度,尽快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

(二)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

由于农产品物流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规划,容易出现冷链断点,导致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甚至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等问题;涉及到经销商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等问题,致使一些原本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存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等问题。

(三)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落后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一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需求不足。农产品低温物流大部分以经销商自营物流为主,冷链物流很少外包,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供给不足且功能欠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四)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我省虽然制定了相关农业标准,但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没有准入标准,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而且,由于没有相关文件体系规定,政府在对食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也就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故我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的业务操作及管理亟需强制与规范化。

(五)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省乃至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有的大型经营主体甚至没有一个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

(六)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我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冷链管理不到位,物流环节多,效率低下;加上部分冷链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服务水平差,严重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这都使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四、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省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合行业特征和我省省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点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

1.加强冷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农超对接中的核心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3];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2.加快建设农产品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农超对接中冷链物流模式如何从个别超市的分散行为向全省范围推广,将有赖于全省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快建设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以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宗旨,鼓励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整合全省范围内的合作社、经纪人、规模种植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建立河北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二)培育新型物流通道,重点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

针对冷链环节过多的现状,可考虑开展物流配送,开辟新型物流通道,如农户—配送中心—超市。其中农产品超市化经营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必经之路。要以大型超市、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经营上主要采取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升对超市等零售终端客户的服务水平;努力开展农产品产地的直接配送,促进合作组织对超市、加工企业或餐饮等团体购买者进行直接配送。

根据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生鲜农产品对低温、保湿、保鲜的仓储设施要求较高的特点,我省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已成为可能,由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不但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目前许多消费者都把超市当做选购鲜活农产品的首选地,超市直接面对消费者,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组织效率。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推动物流外包

1.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第三方冷链物流领域

为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外包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业务,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管理或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2.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鼓励鼓励现有单一从事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业务功能的中小物流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四)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冷链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他们要拥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冷冻冷藏食品特性,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全省的物流人才培养正处于初级阶段,对冷链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加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水平低的现状,我省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空间等。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完善法规和监督

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3]。

2.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完善物流企业同等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3.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物流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鼓励超市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车辆便利通行

关注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降低过路过桥费,放宽对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充分考虑冷链运输车辆因增加保温车厢和制冷机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h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2],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5.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提高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发展物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0)1304号.

[2]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

[3]杨蕾.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2(9).

[4]杨蕾.河北省“农超对接”实施路径探讨之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2012(8).

第3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 措施

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冷藏冷冻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虽然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相关冷链物流的标准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的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快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根据相关的规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四大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大量的农产品及食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冷链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较少。我国易腐易烂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差,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单一且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主体的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并且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可以采用的措施

1.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使得冷链物流有了统一的运作规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还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也是便利冷链物流运作中储存、搬运、销售等活动的基本手段,包装的标准化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减少产品召回成本。

2.加快建设低温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产品在低温环境下流通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不仅要有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体系。发展冷冻冷藏产品流通,就必须建立商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从冷库的规划和建设,到冷冻冷藏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再到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的应用,从冷藏集装箱运输到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等。这些都是低温冷链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加快推进冷链行业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要对商品从产地到销地进行全过程的温度控制,车内、库内的温度感应系统,是温度信息传递系统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搭建局域网络共享平台,各物流企业建设自己的冷链管理系统。通过GPS,GIS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运营车辆对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将商品温度信息进行汇总和实时的,使冷链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从冷链现代化出发,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既可保证物流方向正确、提高周转速度,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降低冷链产品成本,减少冷链产品的在途时间和在途损耗。

4.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物流形式,是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将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运作的冷链物流事业部,针对不同商品开展不同水平的冷链配送服务。

5.冷链物流服务要合理定位,创新服务模式。合理的冷链物流服务定位,企业可以取得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定本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需求。企业拥有冷链物流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冷链物流企业首先要对顾客需求、竞争对手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服务领域,同时加大支持核心业务技能组合的投入力度,整合冷链物流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其所服务的不同顾客的需求。各类大型批发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网,将生鲜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与生鲜食品供应链相适应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

6.科学规划,硬软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条件,各项设施技术的配套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食品物流的链条不断,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仓储设备规划、运输设备规划等。冷链物流需要注意隔温及防止温度散失,有些特殊的与温度有关的仓储设备是必需的。由于冷链物流的设备昂贵,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出最符合经济效益的设备,也是冷链物流规划考虑的一大要素。冷链物流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包括销售系统、安全存量与产品组合、库存状况与存货成本分析和货品流动与策略分析。顾客服务系统包括配送通路的订货系统、缺货与延迟送货的督导和配销体系服务品质的追踪评价。仓储管理系统包括装卸作业、拣货理货作业、储位摆放规则和温度品质管理。运输管理系统包括路线安排计划、定时定点配送、不同温度产品的复合运输、温度记录存查和送货频率规划。合理的软件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

7.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冷链物流属新型产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首先,对企业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等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方便企业融资。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包括税收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策的执行,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第4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摘 要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是当前物流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机制与体系。本文从储备、运输和配送三个方面构建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列出了详细的指标及计算方法,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冷链 应急物流 质量管理 指标体系

一、引言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最终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应急物流服务质量,即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实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是食品冷链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本文针对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展开研究,并从储备、运输、配送三方面进行关键因素分析,建立了较为全面、实际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衡量和评价,以指引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的实施。

二、关键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中的服务质量不是单冷链食品的性能方面的满足性,还应包括还应包含时间和成本的因素。追求广义的服务质量不仅要超越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关注从储备、运输到配送的整个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想使可能的质量问题消除在食品达到顾客之前或形成之中。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为了实现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建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之前我们首先要识别需要控制的活动,明确不同阶段质量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储备、运输和配送是冷链应急物流质量控制中的三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影响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

1.储备质量的控制

通过对储备信息的分析,管理人员预测有可能的库存增加数量,尽量减少储备成本提高物资供应率;通过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并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通过对搬运流程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流程改造,减少终端站点停留时间,防止作业过程中不合理中断,以保持冷链食品自身品质。

2.运输质量的控制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作用对象是易腐的生鲜食品,易腐食品由于自身特征不同,其运输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来看,易腐货物要求运输过程满足最重要的服务是鲜、活、快。从整个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来看,对运输质量的控制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即成本、速度和可靠性。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问的运输所支付钱款和与行政管理与维持运输中的存货有关的费用;运输速度是指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与成本有密切的关系,能提供更快速服务的运输商要收取更高的运费;运输服务越快,运输中的存货越少,无法利用的运输间隔时间就越短。因此,在速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也是运输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运输的可靠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过程中保持生鲜食品的完整和新鲜度。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对运输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达到低成本快速运输。

3.配送质量的控制

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扩展比较迅速,应急物流通常是区域性的,配送是直接将冷链食品直接到达顾客手中的一个过程。从食品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上看,对配送质量应该注重2个方面:配送服务质量、配送作业质量。配送服务质量是指公司在与终端客户接洽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配送作业质量是指公司配送作业中相关质量,其包括配送的灵活性、配送的一致性和配送的速度型。

三、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1.体系的建立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将食品的储备、冷藏、装卸、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质量体系是多层次,是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物流企业质量有关的过程,主要由储备、运输、配送这三大过程所构成。建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思路就是按照现代的质量管理思想(如ISO9000:2000标准),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系统的识别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通过具体的指标加以控制、保持和改进,以最终实现应急物流质量的最终目标。如图:

2.指标内容说明

(1)储备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分

储备成本指标包括:库存持有成本、搬运装卸成本、储备信息传递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是指冷链食品在库存时占用的成本,以及库存服务保障成本、储备投资的资金成本;搬运搬运装卸成本是指搬运装卸设备的购买成本,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等;储备信息传递成本是指购置计算机网络平台、支撑软件的固定成本,人工管理费用、系统维护及软件更新等变动成本。

储备效率指标包括:储备物资供应率、储备物资周转率、储备物资收发正确率。

本文从应急物流的基本功能环节对影响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各功能建立质量指标体系,明确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活动需要考核的内容,并运用模糊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评价。本研究虽通过调研获取了一定信息,但尚存一些局限,未来需进一步深入:(1)指标体系有待开发,(2)指标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有待细化和扩展。

参考文献:

[1]张庆英,巫宇南.系统方法在冷链物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南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2008.

[2]刘明菲,龚韵枝,杨勋.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12).

[3]罗曼.中小型零售连锁超市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的构建.商场现代化.2008(15).

[4]许良,俞明南,汪克夷.连锁物流服务质量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10.29(7).

[5]蔡赛军.物流质量管理.上海: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2.

[6]杨晓菲.基于顾客需求的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研究.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安全技术与工程.2007.

[7]姚冠新.物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及模糊评判.商业时代.2005(29).

[8]王恕.医疗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6):535-538.

第5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水产品冷链物流 问题 对策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水产品总量预计逾617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由于我国水产品养殖、捕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十个省份,而消费地全国分散,加之水产品自身易腐等特性以及我国居民喜食鲜活品等原因,导致我国水产品运输过程中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水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也更加严格,水产品采取冷链运输势在必行。冷链环境下可以延长水产品运输时间、降低流通损耗、保证食品安全以及开拓消费市场,采取冷链运输对于水产行业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水产品的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整个产业尚未成熟,但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属于初步性、片段性、分散性阶段,[2]水产品冷链更多的是集团性或是企业独自行配置,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迅速,随着辐射能力的增强,水产品冷链链条正在形成。截止到2010年我国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23%,冷藏运输率达到40%。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扩大水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尤为滞后,无法与现代水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为加快水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力度。国家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到36%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65%左右,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0%以下。同时,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已初步建成,农超对接在全国范围内初具规模,冷库建设十分迅速,制冷设备更新换代,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创立,水产销售与电商逐步融合的大背景下,水产品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高峰。随着水产冷链物流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其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各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有效信息将密切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的联系,为水产行业发展提供可供挖掘的数据信息,极大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二、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产品冷链物流配置不健全

水产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生产具有极其明显的周期性、地域性,水产物流行业整体货源呈现不稳定性。水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运输器具具有专有性,同时,必须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与此同时,水产品冷链物流投入巨大,入行门槛高,回报周期长,经营水产品冷链物流风险较大,导致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整体物流设备相对比较落后,配置不健全。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水产品冷链物流环节多、链条长,建设发展需要全国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行业规范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2007年上海公布有了第一个的地方标准“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DB31/T388/2007),2012年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正式实施。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各种科学规范的标准,只有水产品冷藏温度标准、运输操作标准、包装材料和规格标准、水产品品质检验标准等各环节制定了清晰的标准,才能在一个有据可循的范围内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实现。

(三)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由于运营成本及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品冷链信息化程度较低,运输过程中采用专业技术如EDI术、条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EFT技术等比率不高,距离实现水产品单向流与信息双向流的目标比较远。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运输过程中对水产品温度无法进行实时监控,行业内部诚信问题严重,导致水产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业务无法外包,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全面发展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

三、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级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冷库建设标准,合理规划布局,对保鲜、冷藏、冷冻、运输等冷链设备的购买加大补贴力度。

(二)制定统一规范,完善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建立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三)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健康的市场需要有竞争企业的加入。一方面政府重点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冷链运输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投资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对水产批发市场、冷库、运输专业设备及车辆以及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加大对水产加工企业自营冷链运输的扶持力度,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从企业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水产品冷链运输企业,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连接水产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专营店等经销网点,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四)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依托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等物流主体建立水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对实时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完善产品追溯系统。

(五)畅通冷链流通体系实现各环节衔接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上下游各环节的有力衔接。充分发挥各物流主体的作用,建立从水产品产地养殖、捕捞、运输及销售的完整冷链链条,保证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品质可靠、标准统一的水产品投放市场。同时,销售环节要发挥超市、配送中心的优势,建立渠道多样、便利快捷、配送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

(作者单位为广东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应恒,吕超,卢凌霄.中国水产业物流链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8(4):47- 51.

[2] 王新利,朱晓琳.我国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63-67.

第6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 现状分析 问题挖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45-03

1 引言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冷链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优化冷链物流作业流程、促进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冷链物流合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了新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对我国现行物流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收录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67项。其中冷链物流标准属于:基础类物流标准、共用类物流标准、专业类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文件四大类物流标准中的专业类物流标准。

2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2.1 冷链物流标准数量较多,占专业类标准四成

在我国12个行业285条专业类物流标准中,冷链物流标准以111条40%的比例位居第一,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汽车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出版物物流、烟草物流、木材物流、国际货代、危险品等12个行业物流标准。

2.2 冷链物流标准主要集中在果蔬类标准领域

在冷链物流的应用领域中,主要常见于食品、水产品、肉类和果蔬四大类。其中果蔬类物流标准以51条占据榜首,肉类冷链物流标准以13条居第二,水产品物流标准以11条位居第三,食品类冷链物流标准仅以5条居最后。见图1所示。

2.3 技术类物流标准远超其他标准,独占鳌头

在冷链物流标准的类别统计中,基础类物流标准有4条,管理类物流标准为18条,作业类物流标准为18条,技术类物流标准为71条,占到总标准数量的63.96%,超过六成,各物流标准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

3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存问题

3.1 物流标准在国际地位更多是跟随,达不到引领,制约扩张

标准化具有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俗语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是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谁就掌握了主导,谁就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集中在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的提升以获得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培育层面上,在国际中更多只能跟从,一旦标准改了就需要再次适应,较为被动,不利于我国冷链类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扩张。

3.2 缺乏配套政策和产业链贯穿扶持,影响执行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且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以达到整个链条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国外,伴随着冷链标准的制定,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进行支撑,该产业链上企业以标准为核心,打造相应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并通过门槛的准入等政策进行监管,排除标准化体系外的企业,达到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统一。

3.3 标准制定部门众多且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

冷链物流属于相对特殊的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车辆、制冷、食品、物流等多个产业,因此形成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部门涵盖了交通、农业、卫生、商务及标准化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如图3)。国内各组织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及交流,再加上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规范,造成标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界面不清,使得一些标准之间相互冲突,标准混乱,企业不知所措。

3.4 冷链物流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约束力有限

在我国111条冷链物流标准中,仅有10条冷链物流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91%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这些不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在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约束力极低,对冷链物流企业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4 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鼓励和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壮大,成长为标准主导者

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化活动中去,努力成长为标准主导者,创建竞争优势。

4.2 加强标准制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标准的对接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对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进行协调推进;同时,加强与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对接和统一,以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系统与国际冷链物流大系统顺利接轨。

4.3 按产业链思想进行标准体系梳理,并特性化调整

针对冷链物流产业链标准种类多,涉及领域广,从属管理部门多等特点,在全产业链思想下对物流标准中“行标”和“贯标”进行梳理。

第一,系统内“行标”: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冷标委)牵头联合与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对冷链物流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修订内容交叉的标准,完善行业链条中缺失的标准,以达到冷链物流标准的统一与衔接。

第二,系统外“贯标”: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系统外但也需要行业企业贯彻执行的一些通用类物流标准,如物流设备相关标准、物流信息相关标准、物流作业相关标准等,冷标委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推进企业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

4.4 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助力冷链标准化实现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研究与教学机构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对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科研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推动行业资质认证的措施,设立适当门槛以确保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企业、人员和装备达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目录手册[R].2012(8).

[2]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R]. http://.cn/.

第7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期望也有所提高。昔日人们从食品量的角度出发,关注“菜篮子”、“米袋子”等工程,如今已被从质角度出发的“放心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放心奶”等工程所取代。冷链物流是保持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安全、保质地运输到消费终端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的建设是中国节约食品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多年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

一、冷链物流在连锁零售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冷链物流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它可以减少损耗,保持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等。但目前零售业使用冷链受益未达到预期,若自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易出现规模不经济,建设的投入成本远远高于损耗的降低,给企业带来经营负担。这也是连锁零售业发展冷链物流受阻的重要瓶颈。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缓慢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基础设备与冷链管理需求不匹配

冷链管理是一项含多技术、多环节的复杂的工作,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冷链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西方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配送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在零售业,受成本及短期利益影响,并未在规模和技术上进行彻底改进。有些零企业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配备几辆厢式货车,进行简单的发货、配货、仓储等作业;用常温仓库替代具有冷藏、冷冻等保鲜功能的冷链仓库;用普通厢式货车替代冷藏、冷冻运输车辆,这没有起到保鲜食品的作用,更有悖于冷链物流的初衷。

(二)管理理念陈旧,短期利益抑制长期发展

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对冷链物流应用的理解仅限于短期经营层面,缺乏长远角度,战略层面考虑。在管理上,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缺乏完整的作业程序。对于需要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工作,如路径规划、车辆调度、订货管理、库存控制等物流环节仍旧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能实现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限制了冷链的发展。另外,由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然而众多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岗位短期调动较为频繁,长期投资与管理者追求短期业绩的心理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冷链物流长期健康发展。

(三)自建物流中心成本偏高,规模不经济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在采取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运营。尽管有些企业整体规模较大,但出于竞争对手、交通条件等诸多选址因素考虑,在一定区域内经营规模仍旧偏小。这种区域规模较小,零售终端分散,区域集中度低,零售终端经营面积过小的特点,导致单个零售企业销售量小,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多变等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多批次,单批次需求量小,需求变化复杂的配送需求。然后这种单次需求量较小的配送需求却与配送中心的配送盈亏规模不匹配,导致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物流成本偏高,享受不到规模效益带来的益处。尽管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对连锁超市企业来说,有利于各个物流环节进行协调与配合,系统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但对于连锁零售业来说,由于冷链物流的建立、运营和维护的成本甚至高于冷链物流节约的产品损耗。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将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在获取同等利润的前提下,导致商品价格较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物流冷链投资成本高、规模不经济已成为遏制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阻止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

(四)信息不对称,存断链现象,产生道德风险

冷链物流全程节点较多,缺乏连续的监管记录,信息不对称,断链现象严重。冷链运输的货物价格较高,基本上是常温下运输货物的2~3倍左右。由于利益驱使,部分物流运输企业因信息优势,利用信息不对称,采用常温运输车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即便使用冷藏车或冷冻车,也不是全程在冷链温度要求下运输,而只是在各环节交货时点临时降温,使温度达标。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冷链锻炼现象,在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都有存在可能且很难被发现,这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还造成了货品损坏和资源浪费。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是解决城市零售业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的有效途径

冷链物流在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缓慢,主要是成本问题、组织管理问题等因素导致的。对于这些问题,共同配送是较为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和监控,连锁零售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维持冷链的完整和提高效率等,是目前中国区域连锁零售业实现冷链物流的可行选择。

商品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是指不同物流配送中心在约束机制的监督下,本着诚信、合作的原则,分别将配送物品进行再次集中分配,使单车次配送目的地数量最少、配送成本最经济的合作运输模式,这是不同配送中心间的横向合作关系。传统配送模式与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传统配送模式存在降低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如图1传统物流配送模式,每个物流配送中心都在给多个目的地门店配送商品。由于单个门店所需商品量未能达到整车配送需求,出于配送成本考虑,各物流中心不会采取一车一门店点对点的配送方式,而是选择一车配送多个门店的模式进行配送,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配送车辆的单一运输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交货时间,人工等待费用,降低配送效率,降低客户满意度。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成本与效率两难问题。通过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区域内合作的配送中心在某一地点再次集中,重新分配配送物品,从而使得单一车次配送门店数量最小,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整车配送,降低单车配送成本,由于减少了配送门店数量,不但降低了单车次交货时间,还提高了同批商品的配送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三、再集中―共同配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一)现实意义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对于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企业、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物流配送中心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整合区域内物流配送中心资源,可以较好地解决区域连锁零售业对多品种、小批量运输,配送网点众多,时间窗复杂等问题,使得区域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车辆装载率、整体减少配送时间、提高各配送中心效率、减少开关车箱的次数,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各配送中心的营运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从连锁零售业企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营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资源投入,而且还可以使连锁零售业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从社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还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乱象,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现是可行的

1.社会可行性

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终端门店服务,然而这些零售终端通常选址在居民区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区。再集中―共同配送的实施,不但可以减少因运输车辆长期开动制冷机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噪音,还会对市区缓解交通堵塞,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经济可行性

当再集中成本小于节约成本,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由于配送中心的运输车辆的承载量往往高于由于单个门店对冷链配送商品的需求量,若采取整车配送的方式,单次运输车将给多家门店配送,然而不同物流中心的配送客户,存在交叉重复,因此应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将大大减少配送门店数量,减少交货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意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共同配送将使配送成本降低30%~50%。

3.技术可行性

在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其向配送中心所下订单,是根据商品种类分开下单,即冷藏、冷温和常温商品各自单独订单。通常不存在冷藏、冷冻和常温商品在同一张订单内出现。这为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另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均使用专业的WMS/TMS信息系统及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这为新模式的实现,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四、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的措施

促进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应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多举并措。

(一)政策层面

政策层面主要是政府、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主导、给予支持,为培养再集中―共同配送的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行业机制,对冷链物流发展、战略、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工作制度等方面予以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培养一批有责任、有能力的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建立淘汰机制,对于冷链共同配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对于“断链”等失信行为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企业,予以淘汰。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引导冷链共同配送模式规范运营。另外,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区域性实现共同配送的相关物流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如政府补贴、降低贷款利息、降低税率等,用以扶持正在发展的冷链物流企业,调动相关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节约资源的中国梦。

(二)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利益共赢机制

再集中―共同配送需要政府,连锁零售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建,才能顺利进行。其中物流企业来说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方式的目的是合作企业增加利润,利益共赢。在推进各物流配送企业在连锁零售业再集中―共同配送项目的深入合作,要基于两个原则:一是推动创新,实现柔性合作,根据零售业客户的需求,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确保利润最大化;二是各物流配送企业彼此应注重长远发展目标,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的互惠、共赢。因此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必须是战略合作、多方面合作、专业合作和深度合作。

2.采取协商机制,明晰责任

再集中―共同配送合作企业之间要建立协商机制,对合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或突发事件,进行协商解决。为了提高协商机制的效率,要完善协商机制、做到规范性。在机制中要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具体要求,并根据协商内容明晰相关权利,承担相应责任。

3.优化配送路线

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在配送策略上采用精柔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配送路径。通常,冷链产品对零售业的配送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和高效率等特点。从配送中心把冷链产品再集中,再配送到所需的各个零售终端,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路线。合理的选择配送路线,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意义重大,配送路线优化方案要以效益最高、成本最低、路径长度最短和服务质量最好为目标。由于冷链产品具有易腐性,对时间要求高,因此其配送的最高目标为上面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服务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追求运送快捷、路径最短、成本最低。

4.统一业务标准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下,各物流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共存,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在共同配送过程中,各企业人员的言行不仅代表所在企业,也关乎着所有合作企业的形象,同时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离不开各业务的标准统一。

(1)统一人员培训、管理

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需要多个企业配合完成,方案能否有效实施,认真贯彻,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各企业人员的配合与支持。若想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必须对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管理。这种人员培训、管理不仅对配送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方法方式进行培训,还需要对连锁零售业要求和规则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培训,员工能够遵守内部规章制度,熟练工作;对外遵守客户的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统一共同流程标准

统一共同流程标准,是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共同流程的标准化,是责任与权限明确化,业务运营有效化、合理化的前提,是各配送作业统一化,质量稳定化的保障。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实施中,制定各合作企业共同的流程标准,可以提高合作管理水平,做到各环节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稳定的配送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加大各环节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各环节考核标准,合理监控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在制定标准、严格考试时要做到有据有依,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3)统一质量风险控制

由于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涉及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分清各环节责任归属,并加强监控。在整个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再集中过程中的商品质量风险监控尤为关键。

各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可采取包装封条制度。在再集中地点,进行商品再分配时,只需检查商品温度、商品数量和封条状况。

再集中―共同配送实行签字制度,进行责任归属。在再集中过程中,若配送商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商品数量与配送单相符,封条完好,则认为验收合格,共同配送人员需签字确认,进行共同配送,否则拒收。

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二次配送人员只对商品温度、包装数量和封条完好程度负责。即在连锁零售业终端验收货物时,若因温度不达标、封条状况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二次配送人员及所在公司负责;若因非温度和包装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责任归初始配送公司负责。

(4)统一二次配送温度

各物流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对各自的冷链物流中仓储、拣货、配送环节温度要求不一。为了最小程度改变合作企业流程,可先做如下规定:

初始配送时,各配送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其仓储、拣货、初次配送温度自行控制;在再集中―共同配送环节,商品集中地点和配送车辆温度,按共同配送合作企业最严格温度要求统一控制温度,并通过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手段实时监测。

(5)统一信息系统对接

第8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1.1 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模式来看,很多农副产品被运转到消费者手中的渠道大都是各级批发市场,不论是基于消费者自身的需要,还是基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无疑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而言,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以市场面向的群体为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这种农产品批发市场面向的群体是城市消费者,同时,鉴于消费群体以及物流运转地的因素,也可以将其称为销售地批发市场。第二种,农产品集市中心,这种物流模式面向的是农村乡镇消费群体,同第一种所考虑的因素相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生产地批发市场。

1.2 模式特点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这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①通常农产品的商流和物流会有各自的渠道,但在此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引导下,这两种物流的渠道却呈现出一致的倾向。同时,农产品交易的进行不断影响着物流的运转。②受此模式的影响,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市场主体和物流环节比较多。具体来说,就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主导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批发环节增多了。另外,站在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角度来看,鉴于较低的运输组织水平,其效率也相当低下,并且进一步制约着农产品的价格:价格被抬高。③针对这种模式的专业化设备不很完善,基础设施也不健全,所以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有效的控制农产品流通全程的冷链就不是很容易了。④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农产品批发的过程中,批发商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他们选择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严格保全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而批发商这样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信息严重不对称。⑤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受到这种模式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得以扩展。

认真审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发现,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方面的缺陷。这种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被另外的流通方式取代。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模式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例如价格的形成、农产品集散等,将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这种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2、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2.1 对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就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来讲,其具体表现是:很多大型的连锁超市集团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农产品流通策略,他们自己建立大型加工配送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便捷性。超市有了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相关人员在农产品的采购方面也会更加省事,因为可以直接从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物品采购。然后,将采购的农产品发送到内部建立的配送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加工,再实现最终的按需分配,进而配送到各个超市。这种模式具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在此基础上,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也会有所保障。所以,在这种物流模式的建构过程中,连锁超市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2.2 模式特点

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可以及时、准确的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并对此作出快速反应。对于很多大型连锁超市来讲,为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的流通加工环节被内部化,所以,他们可以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回应,并以此来把握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这种模式在运营过程中,拥有属于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用来提高对相关市场信息的把握效率。因此,这些连锁超市可以很容易的对消费者的喜好、需求进行把握,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帮助超市采购人员明确市场的需求量,从而进一步为超市的采购以及相关的农产品供应管理行为提供科学的借鉴。③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一些环节被省去,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另外,一些连锁超市为了农产品流通的便利化,可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签署购销协议,这样的话,流通的中间环节也会所减少。

3、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3.1 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按照相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比例是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从具体的比例数值来看,我国的加工比例为百分之四左右,但是发达国家的加工比例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五,我国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方面难以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基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来看,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仍然具有自身的价值,例如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得以加大,而与此相适应,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被进一步提高。

3.2 模式特点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①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基于这种模式的运营特色,农产品需要经过加工包装这一环节,而以此为基础,农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会被提升。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加工和包装更进一步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并且迎合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向的把握。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此种模式在运营的过程中,农产品需要经过深加工的环节,并且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加工会创造出一定的时间价值。例如农产品供应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季节性供给问题,从而造成产品供需的不平衡,而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③这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交由专业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完成;二是交由生产者组织完成。其中,不论是哪一种实现方式的加工环节,都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而相应的,其中所需要的流通成本也会降低。④有效整合农产品的供应链。在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主导下,相关的加工企业会与生产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中介组织的参与。

4、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4.1 对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这种冷链物流模式涉及到了农产品生产组织,包括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合作社等。基于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并不高,加上各种农产品组织的缓慢发展,很多农户在农产品价格的制定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情况下成为了被动的价格接受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这些农产品生产组织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很多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而与此相对应,农户也会进一步拥有协商价格的话语权,有效转变自己在价格制定中的被动地位。为了促进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良好发展,农产品生产组织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中,适合于农产品生产组织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企业主要有:零售企业、批发企业、加工企业等。另外,针对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所需要的发展条件,其中的加工和销售组织要及时制定出一定的农产品需求计划,其中,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销售情况为依据。然后,在制定销售计划的基础上,与农产品的生产组织签订购销协议,以这份协议为准,最终实现农产品的按需分配,将农产品及时、有效的分配给农户。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运营过程中可以集合分散的农户,以农户的利益为重,并最大程度的实现对农户利益的维护,进一步减低违约现象的发生概率,减少交易成本。

4.2 模式特点

这种模式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的次数也相对减少。②在此模式的引领下,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高低由生产组织管理的生产规模来决定,其中,规模的大小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呈正比例关系,例如这种生产规模越大,农产品交易环节中,节省的成本也越多。③基于农户利益的维护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下,农产品的生产组织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因此,企业很难实现对农户长期利益的维护。

5、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5.1 对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在这种模式的运营过程中,相关的物流企业有着自己的职责和功能。例如在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中,其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农产品的包装、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加工、产品的运输和冷藏等。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中,耗费的资金量比较大,且资金的回收期又相对较长。因此,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很多企业并不倾向于从事冷链物流这种行业。但是基于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加,而且市场对这些农产品的质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此状态下,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可能,并且基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模式还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

5.2 模式特点

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这种模式发展下,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相关的物流活动,并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②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商物分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缩减相关的农产品流通环节,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③在此种模式的影响下,农产品的物流费用将被有效分离。而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相关的农产品物流活动,这将进一步推进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并且能够将相关的专业化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缩减农产品交易的成本。④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讲,他们会健全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统,并以此为条件,进一步实现对农产品发展状态的全程监控,且有效促进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掌握。

6、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探析

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模式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以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明确冷链物流模式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而且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特征。

6.1 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细分市场出现,相关消费者也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力度;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相关的农产品生产组织得以建立,但是,这种生产组织发挥的效用并不大。③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以完善,相关设备的建设速度也加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涌入冷链物流领域的资金也不断增加,进一步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集团也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④以批发市场为渠道得以流通的农产品,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并且,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来看,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

6.2 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同样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针对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而言,最明显的一个进步则是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具体的表现是: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企业以及一些连锁超市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经营形式不断得以完善。②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丧失了主导地位,并且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其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但是,依然立足于市场中的一些批发市场积极调节自己的发展策略,进行改造升级,其所发挥的市场功能仍然不能被忽视。③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有所凸显。④从农产品生产组织的角度看,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农产品生产组织的引导下,农产品的生产品种也趋向合理。

6.3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此阶段中,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均得到提高。②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市场上也逐渐建立了迎合现代化特色的冷链物流模式,并进一步接近现阶段发达国家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障,并且,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也进一步降低。③冷链物流模式中,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程冷链物流管理进一步实现,并且,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等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地位被大大的提升。④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逐渐丧失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模式的各种市场化功能却是无法替代的。

第9篇:冷链物流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钻石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一、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多样化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域。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因素作用的复杂问题,其中大量因素难以量化。本文试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有关方面专家的判断、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的各层次进行单排序计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制约因素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1.构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

按照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和“钻石理论”,资源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机遇因素等6大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能否产生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据此,构建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图

2.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绘制结构层级表

采用德尔菲法分别邀请相关专家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诊断。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拟定意见征询表、确定征询对象。从研究目标出发,选定了长期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教育与研究等30位资深专家代表,为其发放意见征询表,并对意见进行反复征询,最后找出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共有15个。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专家建议,可以把制约因素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方案层(C1-C15)。

图2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图

3.构造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

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及相对权值,此步骤主要运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两两元素之间的权重,主观性较强。,即:

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B层-C层):

一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A层-B层):

4.构造好判断矩阵后,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A层-B层判断矩阵求解:

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同理,对B层-C层判断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5.对计算结果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得出权重结果(见表1)

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知,符合要求。

6.结果分析

从单排序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大类因素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需求状况(0.352)、政府因素(0.257)、资源要素(0.136)、企业策略结构竞争(0.086)、市场机遇(0.062)。由总排序计算结果可知,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顺序应是: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消费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农产品冷链企业评价、科技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延伸业发展、自然资源、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边缘产业发展。由上述分析得知,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是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1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排序结果

二、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目前,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河北省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方面的投入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很低。此外,资金投入的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化,这样,一方面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另一方面,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集团,支持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有者自主的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各国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同样,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刺激高质量农产品消费也需要城镇化提供人口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来支持。城镇化水平低下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因此,若想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必须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力度。

3.积极引导高质量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群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撑,没有大众的消费需求的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20%~39%为富裕状态;20%以下为极其富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伟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从河北省目前收入水平看,给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河北省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国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孕育出了巨大的市场。但目前人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意识不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现实的需求状况还达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当前,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加强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培养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强大的创新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将成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

企业是一项产业的主体,它的市场化水平、经营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的时间非常短,整体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发挥,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意识薄弱,所有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最终的农产品消费,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壮大。因此,要营造适合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产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以及边缘产业的发展。

5.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人才缺乏使得很多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项目无法开发,只能停留在单一的低级的产业层次上,所以要积极培养高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不断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急需一批既懂农产品冷链物流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组织并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培训,招聘引进一些非农产品冷链物流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院校设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达薇,刘乔,刘静.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2).

[2]陈红丽,陆华.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

[3]仝好林,任舒.冷链环境下生鲜蔬菜第三方物流商评价与选择[J].物流科技,2013(4).

[4]曹影.基于AHP的食品冷链物流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