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观察法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察法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观察法的应用

第1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一、观察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 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情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例如,学习“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向学生呈现一组健美运动员的造型挂图(也可以让一些学生自己来模仿),然后让大家观察这些运动员的肢体造型所呈现的几何特点(如上臂和下臂可构成一个“角”),并通过对运动员造型运动的观察,发现“角”有大小之分,而且通过自己的比较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利于学生去发现概念,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圆的概念后,教师可拿一根细线拴着一个白球,握住线的另一端使白球转动形成“圆”. 再让学生用一圆形物体放在纸上,画一个圆,并剪下来,将剪下的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折过若干次以后,让学生观察折痕并进行讨论. 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的方法,又掌握了圆的圆心、半径等的特征.

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性质及法则

由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通过直观方式获得数学概念,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性质及法则.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讨”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观察操作活动,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数学性质.

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获得简便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从而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确保计算的正确、迅速与计算方法的合理运用,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让学生计算49■ × 46,很多同学可能用常规方法计算,即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约分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从而获得简便计算的方法.

3. 通过多角度观察,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观察数字的特征,实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计算34 + 27 =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他们根据自己观察,然后采取的列式、拆分、分部等计算方法都应当受到鼓励.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观察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1.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

应用题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而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应用题的结构与解法,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有关7的加减法教学中安排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第一幅是关于加法的兔子图,左边四只兔子,右边3只兔子. 学生通过看插图列出算式,老师板书:4 + 3 = 7;3 + 4 = 7. 第二幅是关于减法的青蛙图,一共有7只青蛙,游走了2只. 学生通过看插图列出算式,老师板书:7 - 2 = 5. 通过以上画面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与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获取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观察和叙述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

2. 可结合线段图来观察,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及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第2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比较型观察 验证型观察 随遇型观察 初识型观察

观察是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先导,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遇事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机电专业课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教师应认真探索观察规律,充分发挥观察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观察常用形式

1.比较型观察

适用于系列性事物的观察。通过观察典型个体与其他相关个体的区别,达到认识典型个体,并能合理地应用的目的,通过观察系列性个体的相互联系,达到掌握系列性事物的目的。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典型牌号钢的金相组织,掌握了典型牌号钢的内部组织。通过观察典型牌号钢的强度、硬度等,掌握典型牌号钢的机械性能。学生再对各种典型牌号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加以分析比较,就会摸索出各牌号钢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各类金属材料都呈系列性特征,采取比较型观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验证型观察

对事物已经有了理性认识,但缺乏亲身体验。为进一步对事物的规律加以验证而进行的观察叫验证型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讲了热处理基本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到热处理车间去观察。同学们看到各式各样的加热炉和与之配套的温控装置,看到了师傅们的操作,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验证了课堂所学知识。这时同学们对钢的热处理的认识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活生生”的了。

3.随遇型观察

人们同客观事物偶然相遇,凭当时新鲜而进行的观察叫随遇型观察。人们遇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在观察中去认识世界,在观察中去学习知识。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也是在偶然机遇中通过观察并认真思考而取得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新鲜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4.初识型观察

为认识新事物而专门进行的初次大概认识型观察称为初识型观察。如开学伊始,同学们到金属材料库去参观,看到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听到工人师傅用丰富的事例讲解了各种金属材料的不同用途,从而激发了学好机电专业课课程的强烈愿望。初识型观察与验证型观察的区别是,验证型观察在观察前对事物已经有所认识,而初识型观察在观察前对事物没有认识或知之甚少,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经常采用初识型观察。

二、如何进行观察

教师要千方百计突出观察的目的,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要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时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加工工件的材料,看加工中出现了哪些现象,以判断金属材料的性能。为了扩大观察面,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兄弟班到本班观察所操作的工件材料和工具,主动操作示范并讲解金属材料使用情况。所谓走出去,就是到兄弟班去观察,看学友们接触到哪些材料,虚心了解这些材料的使用性能与用途。

认真上好观察课,当观察只是一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时,要合理加以穿插。以金属的机械性能为例,这节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讲清机械性能的定义、指标内容。第二层次要讲清强度的定义,用静载荷下一定量的变形及拉伸实验,建立起拉伸曲线,让学生进行初识型的直接观察。第三层次是把拉伸曲线放大在黑板上,引出定义及计算公式,并代进数字,得出结果,向学生讲述塑性定义及指标。让学生测量L和d,代进公式,算出结果,并解释做拉伸曲线直线部分的平行线,量出L,也可求出结果,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应该是相等的。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由于时间紧,可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并加以叙述,引出它的定义及公式。

第3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改良式助产;分娩;应用

助产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可以有效保证胎儿能够顺利娩出产道。随着科技进步及医疗水平发展, 产妇对助产标准也越来越高, 应用传统助产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所需[1]。本文选取阴道分娩单胎头位产妇120例, 分析改良式助产法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单胎头位产妇120例,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5.4±2.5)岁, 孕周37~42周, 平均时间为(38.6±2.3)周, 孕次1~4次, 平均(1.2±0.3)次, 产次1~3次, 平均产次为(1.1±0.5)次。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数等基础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 可以进行比较。产妇均经产前检查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头盆不称等导致母体和胎儿出现异常因素。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助产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式助产法(导乐法)助产。产妇入院后则需指定一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助产士, 采取一对一方法助产。助产人员需详细掌握对于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 且使得产妇能够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且能够降低分娩疼痛措施, 确保产妇可以了解助产方法及效果, 从而增加顺利分娩。产程开始后, 需要指导产妇根据产程正常节律予以相关配合完成整个施力过程。宫缩过程中需叮嘱产妇进行深呼吸, 合理予以穴位按摩, 以便降低产妇所产生不良心理, 多鼓励产妇饮食及用水, 确保其得到充足营养及能量;通过胎心监护所获得的节律声音, 确保产妇可以听到胎心音, 从而增加母亲自身幸福感及责任感。采取改良式托肛加指法使得会阴得到有利保护。在胎头拨露出3~4 cm时, 助产者用右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放置到会阴处, 手心放置到处, 大于肌压至会阴体, 在宫缩过程中使得盆底肌肉往内上方发力, 且于宫缩过程中停止;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弯曲轻压胎头枕部确保胎儿分娩而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镇静剂或镇痛剂, 缓解产妇疼痛。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 以t检验, P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前SAS评分、平均分娩时间均明显减少, 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组别 SAS评分 平均分娩时间min 并发症[n(%)]

研究组(n=60) 41.6±1.3 97.6±10.5 4(6.7)

对照组(n=60) 54.8±3.8 114.5±10.6 10(16.7)

3 讨论

分娩属于人类较为自然的一个生理过程,目前临床中应用剖宫产手术方法分娩产妇有大量增加趋势, 此现象引发要因素为产妇对分娩所产生的疼痛感存在一定恐惧性, 而且当前社会对于分娩存在一定错误认知力。目前临床中, 所应用助产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人性化助产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分娩得自于助产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改良式助产法自产妇分娩前一直到其分娩整个过程中均实施一系列合理干预方式[2]。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接生, 在准备接生时, 需将产床后半位置推进, 产妇体温保持膀胱结石位, 双脚则应蹬值脚架, 大腿则靠往腹部, 双手紧握住产床两边把手, 在宫缩出现时需先进行深吸气, 用力屏住气体以便提高腹压, 间隙中可将全身放松进行适当休息, 出现再次宫缩时则继续按照以上方法重复进行。助产人员应穿好手术衣, 面对产妇会位, 铺上无菌垫, 以右手掌将消毒会阴垫放置到产妇臀位下方, 使其上托至及会阴。而助产人员在分娩过程中, 手及身体需随着产妇臀部改变而方式移动, 当胎头分娩而出时需帮助胎头予以外旋转, 同时内推后肩, 左手帮助分娩出后肩, 用右手抓牢胎儿两下肢, 使得胎儿处于头低臀高位, 确保呼吸道内羊水完全流出。完成断脐并置入聚血器后, 助产人员需对产妇产道进行检查, 且完成会阴缝合。在会阴实施冲洗处理时, 所应用改良式助产法具有更明显方便性及彻底性, 使得接生整个过程处于无菌化环境中, 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母婴出现感染。产妇处于膀胱截石位, 可以抬高耻骨弓, 增加出口径达到2 cm, 有利于分娩空间增加, 使得产妇骨盆倾斜度得到良好纠正, 而且使得胎儿更容易旋转而出。因为后半部分产床实行推进策略, 对胎儿前肩分娩效果显著, 从而减少新生儿肩难产与锁骨骨折出现几率[3]。托肛保护可以确保盆底肌肉得到上托作用, 助产人员此时更能够使产妇会阴得到合理保护, 降低胎头对于会位的冲击性, 避免会阴裂伤切口出现。胎儿分娩后采用头低臀高位, 使得呼吸道羊水得到彻底性清理, 降低窒息发生几率。

经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产妇在分娩前SAS评分、平均分娩时间均明显减少, 出现并发症几率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冯玉英.分娩中改良式助产法的有效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0,8(33):85.

第4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热敷法;麦粒肿;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R777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203-01

物理疗法是眼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用机械力、热、冷、电等一些物理因子进行眼病治疗。物理疗法可以单独应用,但多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或作为其他疗法的重要补充[1]。如热疗法是历史最悠久的疗法,局部热疗治疗疾病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在Pasteur以前,局部热疗法是治疗局灶性感染惟一可靠的方法。笔者选取眼科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麦粒肿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9月~2008年6月接诊麦粒肿病人416例(416只眼),年龄2~63岁,平均25岁;男性235例(235只眼),女性181例(181只眼),其中各期都有,接诊无差异。

1.2方法

第一步:对接诊的患者医生进行诊疗方案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三项: a. 单纯常规抗生素治疗。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一日3~4次,临睡前红霉素眼药膏涂眼。b. 药物治疗+热敷。常规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一日3~4次,临睡前红霉素眼药膏涂眼,同时配以热敷法,用热水袋或胶塞玻璃瓶,装以热水,垫2~3层干纱布棉垫置于眼睑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min。c.其他。第二步,10d后进行随访,药物治疗+热敷组87例患者参与随访,将其作为实验组;随机从单纯药物治疗组抽取性别、年龄、接诊时病情、患病部位基本相似的同等数量87位患者作为对照组。

1.3疗效判断标准[2]

治愈:眼睑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无压痛,结膜无充血、水肿;好转:眼睑红、肿、热、痛等症状减轻,眼睑有轻松感,压痛减轻;无效:眼睑红、肿、热、痛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出现化脓,溃破或需手术切开排脓,甚至出现眼睑蜂窝织炎、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2结果

416例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其中选a 319份,占调查人数的76.68%;选b 89份,占调查人数的21.39%;选c 8份,占调查人数的1.92%。热敷法加药物治疗组麦粒肿平均治疗天数为(3.04±0.93)d,单用药物组治疗天数为(6.19±1.47)d,差异有显著性(t=32.94,P

3讨论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按发病部位又分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所致,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红、肿、热、痛。单外用抗生素眼药水(膏)治疗显效较慢,病程长[2]。

采用热敷法加药物治疗明显地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热敷法的作用:温热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机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温热可在细胞水平上提高细胞组织代谢,特别是酶代谢的活力,有利于炎症康复。刺激皮肤的热感受器,通过轴突和节反射引起邻近组织血管扩张和升温,进一步增强血液循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发挥,尽快使炎症消除。热敷法加药物治疗不仅缩短了病程,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方法简便、费用低、无痛苦、时间短。但分析上述资料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416例患者中89例告知应辅以热敷,占被调查人数的21.4%,另327例仅给予药物治疗,占调查人数的78.6%。

热敷法作为一种简便、经济而有效的疗法,其地位正日趋下降,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即使这被告知热敷的病例中,通过询问发现热敷法也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措施,只有少数接受过详细的操作指导,所以通过此实验提醒大家这一传统疗法仍不失为治疗麦粒肿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 眼科全书(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1.

第5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一、初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阅读。在此过程中,语法知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1)语法是运用语言的重要法则。作为一种语言法则,语法是学习语言的首要前提。换句话说,在掌握语法形式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法具有的含义,加以灵活运用。(2)语法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组成元素。就语言能力而言,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其组成元素。而语法正好是语言知识的组成要素,学习语法是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语法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性途径。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语法意义与使用才是关键所在。换句话说,语法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必须把它巧妙地融入听、说等技能中,实现语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转换。(3)语法是构成语言的重要规律。站在语言学习角度,学生在具备一定语法能力之后,也能提高自身书面应用英语的能力,为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学生也能借助已有的语法知识,准确把握语意。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初中生掌握系统化的基础知识结构,完整的语法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不断强化自身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初中语法教学中课堂观察的应用

1.灵活组织教学

就课堂观察而言,想要提高其效果,教师必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日常教学中难以意识到的错误、不当之处。为此,教师必须备好课,在备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其中的细节,要深入研读相关章节的语法知识、语法规则等,准确预测学生在学习该章节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多次推敲,合理调整语法教学内容,安排好各语法教学环节。首先,全方位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互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观察学生做笔记情况、自主学习积极性、互动情况等,要把重心放在班级学困生参与课堂语法教学活动的情况,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其次,强化自我角色转换意识。在课堂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评估者等角色,要观察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是否和制订的教学目标吻合,要动态了解班级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优化调整教学对策。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自身教学行为。一般来说,整个教学活动是否有序开展和教师教态密切相关,必须在教学中呈现出自然的教态,以一种“简明、亲切”的表达形式去陈述,可以巧妙地利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眼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迅速融入语法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的知识点。

2.优化提问方法

在语法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证语法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之前,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结合本堂课语法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合理调整提问方法与次数。以“一般过去式”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包含一般过去式语法知识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有效导出新课题。这样学生在聆听这首英文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对“一般过去式”的应用有所了解,迅速融入新课题学习中,对语法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一般过去式”知识重点、难点,合理设置问题情境,采用师生问答形式,加深学生对一般过去式语法知识的理解、记忆,并正确应用到实践中。比如,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在课前向学生说明回答问题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在得出答案之后,才能举手示意。这样教师可以清楚知道学生对哪些问题无法迅速作答,可以不打断班级中反应较慢学生的思路。还要仔细观察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关注班级中每位学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问题,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提问对策,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比如,有学生回答:I played basketball today.很明显,教师问的是“last Sunday”,而不是“today”,这样句中的时态也不正确,需要用到“一般现在时”而不是“一般过去式”。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位学生正确区分这两种时态,并指出问题中的关键点,鼓励学生再次作答,要多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

3.课后反思

第6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胃管固定方法;普外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5-01

留置胃管在普外科病房是较为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如何使留置胃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关键是固定,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患者的舒适,因此牢固固定胃管方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环节。操作中由于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容易出汗度,通过采用常规固定胃管方法,固定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脱出,我科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75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胃管滑脱的次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52例经鼻放置胃管患者,留置胃管时间为2~9天,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15~88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神志均清楚,其中肠梗阻42例,胰腺炎32例,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 消化道溃疡或穿孔21例,结肠直肠癌症15例,门脉高压8例,其他病例1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入住1―22床置胃管的患者为对照组,随机入住23---44床置胃管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7例,观察组为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方法:(1)用物准备:放置置胃管所需常规用物,另备长7cm、宽2 cm胶布一块,根据患者鼻部形态及大小,剪一大约上底为1 cm、下底为2 cm、腰为1.5cm的梯形,其中下底留长约5厘米长,在两边各减掉0.5厘米,然后在中间剪开成为2长条;(2)根据《基础护理学第五版》[1]中放置胃管方法插胃管;(3)插管成功后,将梯形部分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下面两条长胶布分别一圈圈紧紧缠绕在胃管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鼻翼与颊部胶布固定方法[1],放置胃管方法同观察组。

2结果

3讨论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操作之一,尤其对于普外科病房来说,留置胃管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经临床对比观察,应用改良固定方法明显优于常规鼻翼及颊部固定法,因鼻翼部及面颊部易出油及出汗,所以导致传统方法易脱落,通过固定方法改良,更多的贴在鼻根及鼻尖部,此部位出油少,并采用相互缠绕胃管的方法,从而减少了胃管因胶布粘贴不牢或打喷嚏、咳嗽、翻身活动时导致的胃管脱出。

临床中因胃管较粗硬,固定在患者鼻翼及面颊部常导致患者感到不适,使用改良后方法,通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看起来也比传统方法更为美观。

改良固定胃管方法也便于鼻腔的清洁,由于固定牢靠,护士可随时用棉签清洁鼻腔分泌物,符合临床卫生需求。

改良固定胃管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家属经济负担,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第7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滴注鼻饲法 胃癌术后 营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18

胃癌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仍居于首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正确的指导,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护理在胃癌术后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护理内容,早期给予滴注鼻饲法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有利于身体康复,减少肿瘤复发。将应用滴注鼻饲法在胃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胃癌患者38例,均进行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化疗。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39~68岁。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医疗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卧床休息,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导管固定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等。在饮食上术后48小时禁食,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机体需求,术后3~4天拔管,5~7天根据患者情况可经口进全流食。实验组除给予患者常规的医疗护理外,重点给予饮食护理。术后24小时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可停止胃肠减压,开始以持续肠内营养,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首先采用滴注鼻饲法注入少量温水,方法是用胃肠营养输注器匀速滴注,速度20ml/小时,每2小时滴注1次。如无不适,8小时后可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肠内营养混悬液SP、肠内营养乳剂TPF-D等。输注速度可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为20~50ml/小时,10小时持续匀速滴注,营养液温度38~40℃。观察患者反应,根据患者反应来调整输注浓度和速度。常见的反应有腹胀和腹泻,如患者腹泻次数超过4次可给予止泻剂。如患者出现明显腹胀,可暂停输注肠内营养,协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如无不适,第2天可将滴注速度调整为60~80ml/小时,15小时持续匀速滴注。第3~5天可给予匀浆膳,输注速度100ml/小时。15小时匀速滴入。匀浆膳为各种天然物质的熟制品粉末,三大营养素配比为蛋白质17.0%、脂肪28.5%、碳水化合物54.3%、膳食纤维2.26%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每毫升提供4.18kJ热量。第6天可拔管经口进食,饮食上可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观察两组术后身体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X2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患者进行饮食干预1个月后,两组测体质量,给予体质量评价。体质量增加或减少≥2kg为增加或减少。<2kg为体质量稳定。两组体质量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质量增加和稳定例数多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1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P<0.05),实验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讨 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胃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其他类型的胃癌有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小细胞癌等,后几种类型较少见,不同类型胃癌的治疗方案存在差别。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胃癌术后部分或全部切除使胃的结构发生变化,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影响,出现胃纳不佳,餐后饱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等症状或者手术后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和机体消耗代谢旺盛等,使体内蛋白质、脂肪大量被消耗,引起负氮平衡和营养状况的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体重指数过低,血清白蛋白含量偏低,机体免疫力下降,使的术后化疗不能如期进行。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增加,甚至影响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正确有效的的饮食护理,及时补充胃癌术后患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肿瘤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检测对照,了解机体营养储备情况,应用滴注鼻饲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使实验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饮食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江,徐峰,张海涛.影响胃癌临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苏州大学学报,2005,25(3):498-499.

2 兰秀芬,崔秀芹.胃癌术后的饮食护理.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2):80-81.

第8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健脾养胃辨证法;胃癌;化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7-78-04

The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dialectics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n 69 cases of gastric carcinoma

HUANG Jinsheng1 JIANG Yi2

1.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510060, China;2.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Guangdong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alectics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n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138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9) and control group (n=6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hemotherapy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Jianpi Yangwei dialectical therapy.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Disease free survi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Spleen and stomach dialectic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Application effect

胃癌患者Y状十分严重,并且食欲不振导致机体缺乏营养,加之放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生存质量堪忧[1]。在国内,放化疗配合中医治疗是临床观察的热点,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以中医治疗,可调理患者身体,起到辅助治疗效果。其中以健脾养胃的中药方较为常用。

本研究对健脾养胃辩证法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 2014年7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38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其中男57例,女12例,年龄50 ~ 71岁,平均(58.4±2.9)岁;鳞癌5例,腺癌64例;对照组69例,其中男55例,女38例,年龄48 ~ 70岁,平均(57.7±3.3)岁;鳞癌7例,腺癌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2]所指定的标准:(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持续疼痛、厌食、恶心、黑便、饱胀;明显消瘦、贫血。进一步有黄疸、腹水症状。或者慢性胃病症状明显加重。(2)早期体检没有阳性体征,进展期可出现胃区质硬包块、上腹压痛、表面结节、上腹饱满;侵及轴位脏器患者可发现肝大、腹水、黄疸、蠕动波、肠型;远处淋巴结转移可发现双侧锁骨,或者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女性患者可转移至卵巢内。(3)患者实验室检查,CEA、CA125、CA19-9、CA72-4有临床意义。(4)符合胃癌影像学表现。(5)符合胃癌组织病理学表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TNM分期在I-IV期[3]内者,生存期3个月以上者,肝功能正常者,肾功能正常者,心功能正常者,骨髓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术后并发症严重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影响治疗的急慢性病者,正在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者,哺乳者,妊娠者,腺鳞癌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本组采取化疗治疗,参照美国癌症综合网络所制定胃癌临床实践指南[4],行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L-OHP)(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H20113457)100mg/m2,行静脉滴注;第1、2天,亚叶酸钙(CF)(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H20010804)200mg/m2,行静脉滴注;第1、2天,5-氟尿嘧啶(5-Fu)(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400mg/m2,行快速静脉滴注,2h;第1、2天,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h,14d为一个疗程)]。

1.4.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健脾养胃辩证法治疗,方子:白术4.5g、白芍6g、半夏3g、陈皮3g、归身6g、人参4.5g、茯苓4.5g、炙甘草1.5g;(1)胃脘隐痛者:舌质偏淡,便溏频繁,需加入肉豆蔻15g,炮姜炭10g;(2)脘痞腹胀者:嗳气,需加入枳壳10g、苏梗10g;(3)口苦泛酸、胸骨后灼烧者:需加入淡吴萸30g、川连180g;(4)脘痛灼热者:舌红苔腻,喜食冷饮,需加入麦冬6g、北沙参5g,每日一剂,水煎服,14d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无病生存期,6、12个月后的复发转移率。采取EORTC QLQ-C30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包括各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单一条目及总体健康评分[5];各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单一条目分4个等级,1分代表一点都不,4分代表非常;总体健康分7等级,1分极差,7分极好;各功能子量表及总体健康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症状子量表、单一条目分数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6],缓解:用药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比用药前改善≥95%;显效:用药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比用药前改善70%~94%;有效:用药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比用药前改善30%~69%以上;无效:与上述不符;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缓解+显效+有效)/n×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无病生存期

观察组无病生存期(9.74±3.34)个月,对照组无病生存期(7.34±1.99)个月,观察组患者无病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同时间的复发转移率

观察组6、12个月复发转移率5.80%、11.59%,对照组6、12个月复发转移率8.70%、18.84%,两组患者6、12个月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

观察组缓解1例,显效1例,有效29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44.93%;对照组缓解2例,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31.88%,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疲乏、经济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胃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病情严重,生存期短,并且生活质量较差,目前的临床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

而胃癌本身症状严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放化疗,而放化疗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我国研究人员对祖国传统医学在胃癌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观察。

放化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胃癌患者本身脾胃俱虚,因此健脾养胃辨证法可能对患者有效[9]。患者正气衰弱,放化疗会削弱患者元气,在食欲不振情况下,患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此也影响放化疗的耐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生存期也不利。本研究中在放化疗期间采用中药健脾养胃辨证法,基本方中白术归胃、脾经,是养胃健脾良药,而白芍可止痛,半夏可健脾止吐,消肿散结;陈皮则常用于胸腹胀满,饮食减少,功效可开胃健脾;同时配合茯苓抗癌去毒,配合炙甘草补血,整方可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并且可收到健脾养胃之功。而胃癌患者又分为许多不同证型,因此需要辨证施治,胃脘隐痛的患者以肉豆蔻,炮姜炭佐治;脘痞腹胀者,嗳气,需加入枳壳、苏梗,以消积破气;而口苦泛酸、胸骨后灼烧者加入淡吴萸、川连;脘痛灼热则需要清心养阴的药物,而麦冬、北沙参则可对症治疗[10-14]。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健脾养胃辨证法对患者确切有效,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可对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起到明显作用,也因滋补了元气,缓解了疲乏、失眠等症,而中药物也可帮助患者排便,改善患者消化功能,因此对便秘、失眠等症状也十分有效。在目前的胃癌治疗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中药的目的[15],因此说明了健脾养胃辨证法在胃癌患者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胃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临床治疗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放化疗虽然可杀灭癌细胞,但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也较大,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多数难以耐受,在放化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健脾养胃辨证调理,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汇涓,舒鹏.中医健脾养胃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4):42-44.

[2] 林明生,王常松.中医药ξ赴┦鹾蠡疗患者的辨治思路[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278-280.

[3] Yeo,D.M.,Chung,D.J.,Cheung,D.Y, et al.Temporal evolution of multidetector CT findings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endoscopy[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6):880-885.

[4] Dikken,J.L.,Coit,D.G.,Baser,R.E,et al.Performance of a nomogram predicting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after an R0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in patients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therap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4,88(3):624-629.

[5] Shimada,H.,Noie,T.,Ohashi,M.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tumor 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by the Task Force of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Gastric cancer: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and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2014,17(1):26-33.

[6] 董青,侯丽,田劭丹,等.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6(3):134-136.

[7] 马金龙.中医健脾祛瘀法治疗胃癌临床价值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31):101-102.

[8] 王贝贝,王唏星,刘丽坤等.胃癌恶病质的中医聚类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1):51-53.

[9] 胡英.中医健脾祛瘀法治疗胃癌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10-11.

[10] 孔颖泽,吕新华,凌扬.健脾养胃法在胃癌术后应用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5,15(2):142-143.

[11] 方玉红,李录花,李雪松,等.张士舜三辨治癌理论治疗胃癌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9(33):3744-3745,3762.

[12] 宋卓,苏春雨,徐竞男,等.扶正解毒法防治胃癌的理论基础及循证依据[J].中医杂志,2016,57(10):829-833.

[13] 胡英.中医健脾祛瘀法治疗胃癌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11):10-11

[14] 赵颖,王晓炜,陆烨,等.消痰散结方为基础的中药辨证治疗对中晚期胃癌生存质量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333-1337.

第9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科需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6.3士8.1)岁,排除消化道狭窄、梗阻、憩室者,吞咽困难者,除颤者,装有心脏起搏器者及孕妇。进行检查前的1周使患者避免服用影响食管运动功能的药物。将进入研究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检查项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 2. 1术前准备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前至少禁食8h,在吞服胶囊之前的4h进行检查的肠道准备。依据标准程序对仪器进行装备和调试,并及时向患者说明检查的注意事项。

1.2.2两组检查的进行方法对照组采取右侧卧位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检查法。进行检查前先对两组患者的不同胶囊服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摆好及训练饮水,在确认患者已掌握胶囊的吞服方法后正式进行检查。右侧卧位的检查法:使患者取站立位饮100ml水,后在检查床上取右侧卧位,在其头部垫一个平枕,将胶囊内镜置入患者的口中,借助15ml水进行胶囊吞服,后每30秒饮水15 ml,检查期间始终取右侧卧位,进行7min后站立位饮15ml水,自行走动15 m in之后再次饮100ml水,此检查进行中禁忌讲话。改进的检查法:将120 mg西甲硅油加入 500 ml水中,充分将其搅匀,取其中150ml令患者在站立位时进行充分的漱口,使剩余的350 ml由患者饮入,后令患者在检查床上取右侧卧位,在头部垫一个平枕,置胶囊内镜于患者的口中,在水的协助将胶囊吞服后每2分钟饮水15 ml,在此期间始终处于右侧卧位,进行8 min后站立位饮100ml水,在此检查进行的过程中告知患者禁止讲话,尽量避免咳嗽及吞咽动作。若患者在取右侧卧位时吞服胶囊无法顺利进行,则进行半仰卧位再次尝试吞服。在胶囊吞服成功之后则立即恢复原来的随机分组继续进行检查。

1. 3计价标准在应用RAPID 6软件进行两组思者检查的图像分析后,对比两组患者胶囊内镜食管通过的时间,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可视范围及食管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1. 4统计学方法文中所用资料数据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食管中位通过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食管中位通过的时间202s,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63s,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两组齿状线和食管的观察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齿状线和食管的可视范围评分为1.69,分均高于对照组1.5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P(0.05 ),但两组患者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2. 3两组检查的完成及不适情况比较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此次检查过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在调整为半仰卧位后吞服胶囊成功。对照组患者在检查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呛咳,观察组则无此情况出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